慢性腹泻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病理生理
运动性腹泻
胃肠运动功能过快 食糜没有足够的时间被消化和吸收 特点:无黏液、脓血便
腹泻常见原因
渗透性
小肠消化酶缺陷
分泌性
食物过敏
渗出性
肠道细菌感染
先天性小肠淋巴管扩张 食物中毒
肠道病毒感染
慢性胰腺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PUD瘤
肠道真菌感染
胆酸吸收障碍
炎症性肠病
先天性氯化物腹泻 肠道肿瘤
刺激性泻剂
(三)肠道肿瘤
1. 小肠淋巴瘤 2. 大肠癌 3. 结肠息肉 4. 类癌和类癌综合征
(四)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中,常驻菌(大肠杆菌与肠球 菌、极少的芽孢菌及酵母菌)占90%,这些细 菌可以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维生素等,帮助某些 药物的分解,这些细菌在肠道内互相共存,形 成一相对恒定的内环境。过路菌(变形杆菌、 产气杆菌、类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 等)约占10%。如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孢 菌及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40%以上,则出现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
慢性腹泻病程-定义混乱
>2周(常见症状诊治图解) >3周(Handbook of Gastroenterology,七年制
内科学) >4周(五年制内科学第六版,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hronic diarrhoea,2nd edition Gut 2003;52;1-15.AGA,1998) >2月(诊断学第五版)
二、肠源性腹泻
(一)感染性 虽然多数肠道感染呈急性病程,但仍有部
分肠道感染出现慢性腹泻。 1慢性细菌性痢疾 2肠结核 3慢性阿米巴痢疾 4慢性血吸虫病
(二)非感染性炎症 1. 溃疡性结肠炎 2. Crohn病 3. 胶原性结肠炎 4.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5. 放射性肠炎 6. 肠易激综合征
之一,约 0.l%~7% 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腹泻, 常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I 型) 患者。典型者为水样便,多发生于餐后或夜 间,呈间断性或复发性,顽固性,发作时可 持续数小时、数周、数月不等,亦可与便秘 交替出现。糖尿病腹泻的病因尚不明确。
三、胰源性腹泻
常发生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和胰腺 广泛切除后。诊断要点:①慢性胰腺炎常反复发作 的上腹痛、胰腺外分泌不足的症状,每日大便3~5 次,粪便量多,色淡而发油光,有腥臭、多气,显 微镜下有脂肪球,亦有未被消化的肌肉纤维;②胰 腺消化功能试验可证明有脂肪、蛋白与淀粉的消化 障碍;⑥给予大量胰酶替代治疗,能改善蛋白与脂 肪的消化与吸收不良;不论何种胰腺疾病引起的吸 收不良,粪便中的脂肪排量增加,以中性脂肪为主, 每日常在 25g 以上。
缺血性肠病
高渗性泻剂
乳糜泻
结缔组织病
运动异常
胃切除术后 短肠综合征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类癌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促动力药物
胃源性腹泻
慢性萎缩胃炎、晚期胃癌等所致的胃 酸缺乏均可伴发腹泻。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胃-肠瘘管形成等引起 胃内容物进入空肠过快都可引起腹泻。
这类腹泻的主要特点为腐败性消化不 良,晨起或餐后大便次数增多,糊状便 多于水样便,排气量多,且有臭味。
四、肝胆源性腹泻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这与胃肠道有淤血所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 关。长期胆汁淤积性黄疸和重症肝病患者,因 胆汁形成减少或引流不畅可导致脂肪的消化吸 收不良。
胆囊切除术后,消化间期也有胆汁的排出, 而消化期则相对减少,造成对脂质的消化不良。
五、全身疾病性腹泻
(一)内分泌疾病 1. 糖尿病 并发腹泻是糖尿病胃肠道症状
腹泻的病理生理分类
渗透性腹泻 osmotic diarrhea 渗出性腹泻 exudative diarrhea 分泌性腹泻 secretory diarrhea 肠运动紊乱 motility disturbances
腹泻病理生理
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有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 体液中水大量进入高渗的肠腔
腹泻:既是症状也是体征
作为症状:
粪便次数的增加 粪便容量的增加 两者均增加 粪便浓度下降
作为体征:
粪便体积/容量的增加
肠内水平衡
24小时进入小肠的 液体和电解质:
食物约2L 唾液腺、胃、肠、
肝、胰分泌约7L
24小时内排出: 粪便的水分不到 0.2L
小肠吸收大部分 大肠吸收1.5L
肠内水失平衡-腹泻
分泌>吸收
吸收
分泌
慢性腹泻流行病学
西方人群患病率
7-14%老年人发病,其中包括功能性肠病 4-5%患者为不伴有腹痛的大便次数增多
(Gastroenterology,1992;102:895-901)
据印尼和Bangla-desh医院资料表明慢性 腹泻的发生率0.8%-1% (sutoto,1982)
(五)吸收不良性腹泻
多由小肠病变所致。引起吸收不良的机制有吸 收面积减少,如小肠切除术后、胃-结肠瘘等, 若回肠切除100cm以上,则可出现胆盐缺乏; 小肠黏膜弥漫性病变如乳糜泻,使小肠绒毛变 短、减少及萎缩,吸收面积减少而影响小肠吸 收;小肠绒毛缺乏某些酶如乳糖酶、麦芽糖酶 和蔗糖酶等,使之不能对相应的营养物进行消 化吸收;小肠运动过快可影响食物吸收,小肠 运动过缓则可引起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分解 结合胆盐而影响脂肪吸收;
概念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 少数人每日排便2~3次或2~3天排
便1次 粪便形状正常,量约150~200克
腹泻的标准
腹泻:水份增加,量大于200g/d, 次数≥3次/d
大便性状:松散、糊状、水 样
腹泻常伴排便急迫感、肛周 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的标准
频率 大便性状 排便量 窘迫
腹泻的标准
频率:固体大便也可增加 排便量:临床难以估计 大便性状:容易判断 窘迫:大便失禁也可出现
特点:禁食后腹泻停止
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或分解的食物 粪便酸度增高(pH5)
腹泻病理生理
分泌性腹泻
肠吸收受抑制和/或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 通过腺苷环化酶—cAMP系统中介
特征:禁食后仍有腹泻、大量水样便
粪便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 粪便中无脓血或脂肪
腹泻病理生理
渗出性腹泻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脓血、黏液渗出 特点:黏液、脓血便、每日粪量少、pH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