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承载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服饰承载的文化内涵
姓名:谢良良班级:美术学101班学号:1020141121
摘要:服装的起源是由黄帝创始,经尧舜而完善的。这就是服装家引用得最多的那句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垂衣裳”指用丝麻布作衣裳长大下垂,并以此分贵贱,取自乾坤尊卑,上衣下裳也有象征天地乾坤之意。服饰是观念的物化,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独自的风格和个性。中国的服饰文化渊远流长,历代各族人民以其智慧和匠心,共同创造了桑麻之国的服饰文化。中国民族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它的地域性、装饰性、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各朝各代的服装也是各有特色,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应用了很多的古代服装的特色,丰富了现代的服装设计创作。现代服饰文化和着装理念触合了民族服饰元素,造就了现代服饰的缤纷多彩。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文
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服饰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风艺术形式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为丰富多样、最为生动活泼的一个部分。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族类群体的外在标志,是这个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外显符号,又是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与气质的外化形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服饰是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创造出来并不断发展的文化,也是一份经过长期积累与沉淀后形成的最生动具体、最为实在而又形象的、最为丰富博大的历史档案,它记录的是人类成长的足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服饰文化的进程与发展的水平,同社会的经济状况,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行进的脚步,各民族的服饰文化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与完善。历史证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必然促进服饰的发展与变革,服饰的变化,往往又最能体现时代的变化与特点,反映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时代的文化精神。
中国服饰风格统一在中国文化精神之中,它的俊逸飘洒正如写意的中国画,展示了瑰丽的东方神韵,它随时代而变异的风格记录了中国文化走过的绚丽脚步。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
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这些描写古代女子装扮的句子,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古代女性服装的这种唯美的意韵。如果说男性的服饰注重的干练和庄重,那么女性的服饰则更多的是注重美观,盛装包裹下的华贵。
汉代的有直裾,男女均可穿着。一般女性的服饰多为上身着襦服,下身为裙装,整体风格朴实无华。《汉乐府·陌上桑》中写"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就是对两汉时期女性衣着打扮最好的描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隋唐时期,我们的社会达到一个空前繁荣的盛况,国家统一,在经济等方面与周边交流频繁。"女为胡妇学胡妆"是唐代妇女的一个独特爱好。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窄袖长到手腕,肩披长巾,下着紧身长裙,裙长可拖地,裙腰高系,并以丝带系扎脚穿高头鞋碌,造型瘦俏,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但无太大变化。唐代妇女喜欢穿长裙,这种上衣极短而下裙拖长的服饰,更能显示出比例上的节奏感而表现出体态美,表现出唐代妇女的体态丰腴的绰绰风姿。唐代时还流行一种袒胸大袖衫襦,是贵族妇女在庭院散步、菜花、促蝶、戏犬时常穿的。另外唐代妇女还以戎装、男装为美,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女扮男装俑,女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袍,内着半臂,腰束革带,站立于托板上,表现了在女着男装风尚影响下,一位妙龄少女身着男装的卓越风姿。
到了宋代,妇女也穿纱,罗衫襦。但从穿着的方式,面料透明的程度上都无法以唐代比。但是不违背从古至今的发展共性,宋朝妇女的服饰也是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唐朝妇女以丰腴为美,而宋代妇女的便装却时兴瘦、细、长,与以前各个时期不太相同,衣着的配色也打破了唐代以红紫、绿、青为主的惯例,多采用各种间色粉紫、黑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色调淡雅、文静。合理地运用了比较高级的中性灰色调,衣饰花纹也由比较规则的唐代图案改成了写生的折枝在纹,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自然。但这种服装是宋朝贵妇的穿着。
明初服饰还能看到一些元代的影响,左衽、窄袖长袍仍可见到。明代文人的审美较唐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之一就在于对服饰色调的偏好有所改变。明代贵族妇女的服色规定用真红,鸦青和黄色,而一般女子只能用紫绿,桃红和浅色。背子是明代贵族妇女的礼服之一,又称“披风”,与前代的背子、背心相似。到了明代末年,裙幅是八幅,腰间的细褶很多,走起路来好象粼粼的水汶一样,甚是好看。
清代的汉族妇女服饰大多沿袭明代,一般是窄袖袄、衫、坎肩、裙、裤等。袄衫多是圆领、右衽、大襟、对襟、琵琶襟、大袖,且锦绣镶边。谈到清朝女子的服饰就不能不提到旗袍。旗袍是满族妇女中很流行的一种长袍,后来也成为汉族妇女主要的服饰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旗袍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旗袍成为了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但发展到了现在,旗袍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女子所喜爱,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重要的场合,礼仪小姐的服装一般都是旗袍,而且很多女性在出席一些颁奖晚会等重要的场合也喜欢穿着旗袍。旗袍设计紧贴女性优美的身躯,衬托了女性温文尔雅的古典美,凸显了穿着者高贵的气质和风韵。近十几年来,旗袍在国际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做为一种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礼仪场合。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为右衽大襟,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旗袍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她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古代女性的服装从襦群发展到了旗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旗袍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一个绝美的点睛。那些美丽的裙纱加上精美的首饰反应了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在不同朝代的不同风貌。服装不仅起到了保暖避寒的作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对一个文明历程的记录。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透过那些妩媚的偏偏轻纱去探究那些繁华历史的绚烂。古代服装的那种唯美的意韵依然被人们所钟爱,那是一种对历史的敬仰和膜拜。我们相信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服装怎么变迁,那种蕴涵在服装中的精神美和文化元素是会一直继承下去的,她将永远向世人展示着中华历史文化绚丽的舞蹈。
服饰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承续的纽带。现代服饰设计在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这不但是服饰设计的审美要求,也对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凝结社会共识,张扬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代中国服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