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五服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五服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五服制度一、“五服”概述“五服”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制度,它在中国古代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是吉服的五个等级,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五等服式;二是凶服(丧服)的五个等级,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绍麻五等服式;三是王裴之外五百里为一服,由近及远依次叫做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五种。

而本文所讨论的“五服”指的是第二种含义,是“丧服制度”的简称,它指的是死者的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有别,穿戴丧服的规格和所服丧期有所不同的一种制度。

总的来说,即与死者血缘关系越近,丧服的材质愈粗,服丧的时间愈长;反之,则丧服的材质愈细,服丧的时间愈短。

根据亲疏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五种,由亲至疏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关于服丧的具体内容,各个朝代有所不同,但大如致如下:斩衰,服丧三年,丧服用最粗糙的生麻布制成,左右衣旁和下边不缝,是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为夫服丧时所穿用。

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五等,丧服用次等生麻布制成,是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服丧期间穿用。

大功,丧期九月,丧服用粗熟布制成,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是为伯叔父母、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时穿用。

小功,丧期五月,丧服轻于大功,是用稍粗熟布制成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以及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期间穿用。

绍麻,丧期三月,丧服是用稍细熟布做成,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服丧时穿用。

作为哀悼死者的一种形式,五服本来仅有表示血缘亲疏的单纯作用,但是在中国早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和帝制时代“礼法合一” 的等级社会中,统治者赋予了它另外的引申意义:它是古代社会“亲亲” 、“尊尊”思想的重要体现,用以维护等级尊卑的社会国家秩序。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解释性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解释性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解释性研究引言黑衣壮“黑”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服饰上有体现,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和解释。

黑衣壮“黑”服饰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黑色的特殊理解和赋予的特殊含义,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中国古代对黑色的认知和解释在中国古代,黑色被视为一种神秘、神圣的颜色,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古代哲学家们对黑色有着特殊的解释和认知。

在儒家思想中,黑色被视为一种庄重、肃穆的颜色,代表着谦让、内敛、节制和庄重的品质。

孔子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白发方悔读书迟”。

这句话在中国古代被广为传颂,反映了古代儒家对黑色的理解和重视。

在道家思想中,黑色被视为一种无为而治、混沌之色,代表着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念。

而在佛家思想中,黑色则被视为一种超脱世俗、超然物外的颜色,代表着出世修行的境界。

可以看出,古代哲学家们对黑色有着丰富的认知和解释,这种对黑色的特殊认知和解释对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形成黑衣壮“黑”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服饰风格上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黑色的独特理解和赋予的特殊含义。

在古代中国,黑色被广泛运用于壮族服饰中,黑衣壮“黑”服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文化内涵。

壮族人民喜欢用黑色来搭配自己的服饰,他们认为黑色是一种庄重、厚重的颜色,代表着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黑色的服饰在壮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表达。

在壮族传统婚礼中,新郎穿着黑色的壮服,代表着他的庄重与绅士风度。

在壮族的节日和仪式上,人们也会穿着黑色的壮服,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和尊重。

黑衣壮“黑”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黑色的特殊认知和对服饰文化的独特理解。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黑衣壮“黑”服饰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大文明的服饰与时尚

世界各大文明的服饰与时尚

世界各大文明的服饰与时尚服饰与时尚一直是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世界上各大文明都有独特的服饰特点和流行趋势,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服饰与时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风貌。

一、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服饰风格充满了神秘与庄重。

古埃及人生活在尘土飞扬的沙漠地带,所以他们的服饰注重防护和保暖。

男性通常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而女性则选择轻薄的、贴身的衣裳。

古埃及人喜欢用金、银、珍珠和宝石来装饰服饰,以展现财富与地位。

二、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其服饰风格简约而优雅。

古希腊人尊崇自由和人体的完美,因此他们的服饰注重展现身材曲线。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披肩,女性则喜欢穿着宽松的长裙。

古希腊人喜欢使用染色的织物和精致的花纹来装饰服饰,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

三、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其服饰与时尚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服饰注重尊重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顺从和节制,因此服饰风格相对保守。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对襟的上衣,女性则喜欢穿着旗袍和长裙。

中国的纺织工艺非常发达,丝绸和刺绣是中国古代服饰的特色之一。

古代的中国人也注重层次感和色彩的搭配,以展现其社会地位和身份。

四、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服饰风格充满了浓郁的色彩和细致的图案。

印度人民喜欢穿着华丽的长袍和裙子,尤其是女性,常常选择宽松的沙利华(Sari)作为主打服饰。

印度的服饰注重富丽堂皇,使用丝绸、金属线、珠宝和花纹进行装饰。

五、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强调实用性和实用性,其服饰以接近于身体的贴身设计为主。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短裤,女性则选择穿着类似于现代礼服的衣裳。

古罗马人流行用珠宝和纹饰来装饰服饰,以突显其个人魅力。

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服饰与时尚,我们可以了解到服饰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文化内涵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代的“皇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服饰资源被统治阶级所有,服饰文化也打上了历史的烙印———阶级性。

以服装作为区分贵贱、身份等级的工具并形成了相应的服饰制度。

一、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四大基本要素,人人不可缺少,而衣列首位,见其重要。

中国服饰在古代世界,迥异别国,充分显示了我国服饰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传统。

七千年来中国服饰的演变大致可分为6 个阶段。

(一)服饰的初步形成,其本完善时期:自神农、黄帝至西周,代表等级观念的服饰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至夏商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步完善的时期;此时的服饰严格区分了天子与官僚,贵族与平民等等级差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冠服制度模式,影响了自商周以来三千年封建社会的服饰文化。

(二)初步繁荣期:春秋战国至汉末,春秋时期,诸侯坐大,礼崩乐坏。

战国之时,七国崛起,各自独立。

此时周氏衰微,诸侯并起,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服饰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服饰文化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

(三)兴盛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到这一地区。

服饰文化出现了一种各民族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局面。

随着前期思想、文化的又一次解放,民族大融合。

隋唐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此时服饰达到鼎盛时期。

(四)继续发展期:五代、宋、明,五代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做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多次修改。

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由于理学盛行,社会上层服饰趋于保守,下层却保持活力,有广泛长足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作者:谭拥军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0期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以“衣冠之国”位居,服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及内涵,而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儒家思想对服饰审美观的影响、儒家美学思想和艺术思想对审美意识的影响、儒家道德观对中国服饰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儒家思想;古代服饰;影响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而服饰则显著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

儒家思想和礼制相结合,不仅颁布律令,也规范并管理着不同阶层的穿着,详尽地规定了其服装的质料、图案纹样和服色等,从而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身份与地位。

一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审美观的影响在我国哲学中,“质”和“文”二字有着相当宽泛的释义。

其中,质指的是人的资质美,也就是人的内在、伦理品质,文则是指人的服饰美。

儒家思想认为服饰应该讲求形式美,与此同时提出了君子的个人修养应该做到形式与内在并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引自《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缺少合乎礼仪的服饰,和缺少文化修养的凡夫俗子相同。

同时,如果有了合乎礼的服饰及动作姿态,却没有一种“仁”的品质,这些虚饰则只会让人觉得浮夸。

另外,在服饰上儒家所提倡的文质统一这一审美观,也和等级观念密切相关,其中“文质彬彬”就生动地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和谐美。

二儒家美学思想对服饰审美意识的影响我国古代文化之精粹在于“天人合一”,其既代表了古代文化的中庸情结,也是我国精神世界的核心。

而在服饰设计上,“天人合一”观念的表现是把服饰人性化,让其具有和人的情感及道德理想有关的属性。

不管是设计者或是使用者,均借助服饰来表达自身向往并称颂美好道德的愿望,同时让服饰体现人和社会的整体和谐美,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种反映。

“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既对我国古代服饰美学意识产生了影响,也关系到到现代人穿着服饰的美学观念。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服装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服装文化

手饰:如手镯、 戒指等,材质 多为金银玉器, 也有象牙、珊 瑚等珍贵材料
第四章
中国古代服饰的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儒家强调服饰的礼 制性,主张以礼来 规范人的言行举止, 提倡“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强调服饰的庄重与 严谨。
儒家重视服饰, 要求人们遵守相应 的服饰规范。
色彩丰富: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包括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
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上,中国古代服饰注重和谐统一,通常采用相近的颜色搭配,营造出柔和、优雅的效果。
色彩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皇权、 尊贵;绿色代表生机、活力等。
染色技术: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非常先进,采用天然植物、矿物等材料进行染色,使得颜色更加鲜艳、持久。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古代的服 饰与服装文化
汇报人:
目 录

添加 目录标题




中国古代服 饰的发展历 程
中国古代服 饰的特点与 风格
中国古代服 饰的文化内 涵
中国古代服 饰的传承与 创新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服饰的 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服饰
材质:以丝麻织物为主,开始出现丝织品 款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色彩:以红色、黄色为主,图案精美 用途:礼仪、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
隋唐时期的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 美追求。
隋唐时期的服饰在制作工艺和材质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如丝绸、锦绣等材质的广泛 应用,体现了当时纺织技术的卓越成就。
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哲学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哲学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哲学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儒家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


传统服饰中,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对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整体性思考。

例如,汉服的设计风格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注重服饰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穿着者的身心和谐。

2.礼仪之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传统服饰中,礼仪的
体现尤为突出。

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礼仪信息。

穿着者通过服饰表达对长辈、对朋友、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展示自己的修养和品位。

3.地域特色: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各有不同。


统服饰的样式、色彩、材质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使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人文风情等相互融合。

4.装饰之美:传统服饰注重装饰性,通过精美的刺绣、图案、配饰等手段来
增加服饰的美感。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但始
终保持着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服饰也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如新的材质、款式、色彩等,以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哲学体现了对和谐、礼仪、地域特色、装饰之美以及传承与创新的追求,这些理念在当今的服饰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可见汉服承载着深厚的礼仪文化。

作为影响中国千年的“显学”,儒家的思想文化对汉服有深刻的影响。

从形制特征、历史发展、精神内涵等方面均可看出传统服饰中儒家文化的浸染。

汉服的定义01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主要指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约公元前21世纪)至明末清初(公元17世纪中叶)的近4000年的时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熏陶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对服饰制度格外重礼,可以说汉服的基本精神往往源自儒家思想。

汉服的形制02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服形成了不同的造型特征。

它可分为上装系统、深衣系统和裙装系统。

上衣下裳即上衣和下裳分开,分为上身和下身穿的衣物,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形制,且有规定“衣正色,裳间色”,即上衣用“正色”,下裳用“间色”。

中国传统服饰的配色以《周易》中的五行学说为核心,将五行所对应的青、白、赤、黄、黑五种颜色视为正色,而由五色调和而成的其他颜色如紫、绿、蓝等则为间色。

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

在不同形制发展过程中,衣裳制始终受到重视,其中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

坚持衣裳制是遵循黄帝制冕服、“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古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儒家“法先王”的思想。

深衣制在衣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上下连属,体现“天地合一”的思想,穿着也更方便。

经上古儒家的整理和意义赋予,其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深意”。

《礼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女装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女装的影响
21 0 0年
第 9期 Sຫໍສະໝຸດ IN E&T C O O Y F R TON CE C E HN L G I O MA I N
0高校讲 ̄ k O
科技信息
儒家思想对 中国传统女装的影响
谢 芳 冯 慧 颖 ( 山东轻工 业学 院 山东 济南
205) 5 3 3
【 摘 要 】 家文 化 作 为 礼 仪 之 邦 的 封 建 思 想 , 儒 它在 这 方 面既 有 对 形 成 中 国服 饰独 特 美 的一 方 面 , 有 它 作 为 一种 等级 制 度 束 缚 人 的 一 面。 也 文 章 对儒 家 思 想对 中 国传 统 女 装 的 影 响 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 家思想 ; 儒 中国传统女装
中 国 的文 化发 展 、 饰 的 变 革 经 历 了两 千多 年 的 发 展 , 别 是 中 为 女 子 社 会 规 范 的 核 心 一 直 被 保 留和 强 化 , 到 宋 明 理 学 之 时 , 到 服 特 直 达 国封 建 社会 占据 了绝 大 多 数 时 间 和 地 位 , . 装 也 伴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高 峰 。 而女 化 和 发 展 , 我 们 能 够 一饱 封建 时期 女 装 的 审美 特征 。 中 国 平 面 式 的 使 宽 袍 大 袖 束 装 的 十 分 严 密 , 人 看 上 去 没 有 了 曲线 美 。 光 光 是 形 式 2 儒 家 思想 中三 纲 五 常对 女装 的影 响 使 而 上 的单 一 和 概 括 , 女 性 的 美被 抽 象 的 、 度 的意 境 美 所 代 替 , 国 人 使 高 中 我 们 知 道 儒 家 思 想 是 重 视 礼 仪 的 ,一 切 都 是 为 了 统 治 阶级 服 务 对女人的美诠释为“ 阴柔 之美 ” 在 中 国古 代 . 了尽 显 女 人 的 “ ”也 。 为 美 . 的 , 是 在 规 范 着 社 会 行 为 使 人 服 从 于规 范 , 样 才 不 会 出现 乱 纲 的 也 这 是对女人的一种歧视 , 她们 裹脚 、 穿 三寸 金 莲 . 她 们 失 去 了 在社 会 脚 使 现 象 。而 这 一 切 的一 切 使 人 失 去 了 自然 的 属 性 , 使人 基 本 上 是 一 个 僵 中应 有 的能 力 , 足 足 局 限在 居 家 卧 室 之 列 , 她 们 走 起 路 来 一 步 三 被 使 死的、 刻板 的社 会 属 性 的人 。 这 种 条 件 下 女 装 的社 会 功 能 被 加 大 , 在 基 摇 , 显 “ 娜 之态 ” 充 分 地 把 一 维 平 面 的服 装 演 绎 的 柔 美 异 常 , 尽 娥 , 二 使 本 的 个 人 审美 被 束 缚 。 理 规 范 取 代 了 人 们 对 美 的进 ~ 步 追 求 和 进 ~ 伦 人 心 旷 神 怡 、 不 胜 收 。其 实这 里 包 含 着 辛 辣 的讽 刺 和对 中 国 文 化 的 美 步 渴望 。 同 时 我 们 又 不 得 不 注 意 到 , 于 对 真 、 、 的认 识 . 关 善 美 而我 们 极 大 的 反 思 。 性 的人 性 被 摧 残 了 , 失 了 自我 的 认 可 和 独 立 , 女 丧 只不 过 则 把 属 于道 德 范 畴 的善 放 在 了 美 的前 面 , 而美 则 放 到 了 最后 。 这样 我 残 酷 的 内容 美 被 美 丽 的 形 式 所 掩 盖 了 , 封 建 社 会 中 , 论 服 装 怎 样 在 无 而作为追求美 的真谛 的 的变 化 和 翻新 它 总有 一 个 上 下 浮 动 的坐 标 。 同时 我 们 看 到 外 在 形式 所 们就不难理解作为一个道德的评判 标准在先 , 这样也使我们更能理解 和渗透 中国女装 的地位 和处 境。更 带 给 人 思 考 的 同 时 , 们 不 也 想 到 其 深 刻 的 社 会 根 源 , 就 是 统 治 中 要求再后 , 我 这

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三、强调社会属性对服饰艺术的影响
•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不仅体 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情结,而且构成了中国人精 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天”指的是自然,“人” 指的是人文。“天人合一” 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 一性,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性,而其中儒家更 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人之所以异于其它动物, 就在于人类社会建立了有别于自然的文明准则, 人的社会属性要高于自然属性。“天人合一”这 种观念在服饰设计上,它表现为将外在自然的服 饰人性化,使其具备与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相呼 应的属性。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是通过 服饰来表达对美好道德的向往和称颂,并使服饰 达到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美,充分体现了儒家的 中庸哲学思想。
二 、讲究文质统一对服饰艺术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 泛。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 理品质。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孔子在认定服饰 要讲形式美的同时,又对君子的个人修养提出形 式与内在的关系。《论语· 雍也》中言:“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 思是没有合乎礼仪的服饰,就像没有文化修养的 凡夫野人。然而,只有合乎礼的服饰与动作姿态, 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这些虚饰只能使人感 觉像浮夸的史官。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 观,是与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文质 彬彬”也是儒家和谐美的中庸思想在服饰上的生 动体现。它成为中国服饰观念的长期依傍,使中 国服饰数千年来因循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是中 国政治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其次,阴阳相济的传统观念来自中国的易传。男 为阳、为主,女为阴、为附,是伦理中的重要关系。 无论是皇室贵妇还是小家碧玉,都不能不屈从于君 权、父权和夫权,一切都要服从男子、取悦男子,这 就是“妇德”的核心。妇女服饰的道德规范也不 能例外。上古时期妇女的服饰与“节操”相联系, 强调妇女对男子的从属地位。无论是孔孟还是道 学家,都强调妇女的“节操”,甚至视为“妇女第一 德”,将其提到与生命等同的高度。古代往往还以 服饰掩盖妇女的形貌,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 目的。中国妇女服装自古代至近代多为宽松型,直 线裁剪很难说合身不合身,为的是减弱身体的曲线。 女子在酷暑季节也要穿三重衣,不露肌肤、不显轮 廓。另外,在古代“男女不通衣裳”,这进一步 明确尊卑之分。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服饰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体系。

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而且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服饰文化中也发挥了作用。

本文将论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道德规范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服饰的道德规范上。

儒家认为“以服其体,以容其色”,强调服装不但要合身,而且要符合礼仪规范,辨别贵贱,所以古代服饰最重要的是佩戴者所表达的仪态、态度和道德价值观。

此外,儒家认为服饰是阶级的象征,要尊重社会的阶层秩序,因此古代的服饰是不能随意改变的,要遵守具体的规范,而这种对服饰的道德规范,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形式美学另外,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影响还体现在服饰的形式美学上。

儒家认为“裁以和为贵”,强调服饰要符合美学规范,善用色彩、材质和裁剪方式,表达仪态。

此外,儒家认为要体现服饰者的身份地位,服饰要有非凡的气质,因此古代的服饰也要符合这一要求。

同时,古代服饰的形式美学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古代服饰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并在时代演变中保持其美学精髓。

三、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的思想价值最后,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服饰的思想价值上。

儒家强调“衣冠思潮流”,认为服饰不仅仅是佩戴者的外表,而且也是其思想价值的体现。

因此,在古代,服饰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且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服饰,其编织的结构、材质的选择、纹理的设计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思想观念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它对服饰的道德规范、形式美学以及思想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借鉴儒家思想对服饰文化发展的思想价值,从而促进服饰文化的发展,丰富服饰文化的内涵,实现服饰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推动文明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服饰的儒家思想核心探索

中国古代服饰的儒家思想核心探索
奘 未 界+ 艺 术 } 人 坛 1 7
中国古代服饰的儒家思想核心探索 被 誉 为“ 衣冠 王 国 ” , 其 服 饰 文化 明 、 华夷 有 别 的社 会秩 序 和 环境 。这也 是 儒 家 为 了体 现 妇女 应专 一 , 应 从 一 而终 。 [ 3 卜 些 服 灿烂精美 , 是 大 国盛 世 、 礼 仪 之邦 的体 现 。在 把 物 质 生 活 政 治 化 的一 种 典 型 方 式 。 这 种 做 饰 的 形 制 或 其 中 的寓 意就 是 道 德 的 标 准 来 加 中 国 进入 文 明时 期 , 特 别是 历 经 了夏 商 周 的演 法 的 主要 目的在 于 以下 几个 方面 : 以 诠 释 和衡 量 的 。所 有 这 些 都 是 让 人 们 在 日 进, 服 饰 中 的“ 君 臣有 别 ” 、 “ 长 幼有 序 ” 、 “ 尊 卑 是 用 服饰 分 尊卑 , 体现 了每 个人 社 会地 常生 活 中就 感 受 了儒 家 思想 的渗 透 与影 响 , 所 有分” 的衣 冠制 度 已逐 步 完 善 , 并 深刻 影 响 着 位 的 高低 贵 贱 。古 代 中 国等 级森 严 、 上 下 阶层 以 人们 常 常说 古 代 服 饰 是 一 本 穿 在 身 七的 教 后人 . 成 为 千百 年来 中国 人衣 冠 服饰 文 化 的基 之 间 往往 难 以逾 越 。虽然 古 代封 建 社 会 中 , 历 科 书。 础 。然 而 , 春秋 战 国时 期 , 天下 大 乱 , 诸 侯 混 代 的 服饰 变 化有 所 差 异 , 但 区分 尊卑 的基本 性 三 是 用 服饰 分 华 夷 。 古代 中 原 文 化 与 外 战, 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许多大思想家纷 质 却 没 有 改 变 。人 们 总 是 可 以通 过服 饰 非 常 夷 文化 共 同构 成 了华 夏 文化 的 主体 , 但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一、宋朝时期的服饰概况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服饰在形制、材质、样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1. 形制与款式宋朝时期的男性服装主要包括上衣、下衣和外套。

上衣多为长袍,下衣则为裤子或直筒裙。

外套主要有褙子、袄子和大氅等。

女性则穿着对襟长袍或直筒裙,并常常搭配外罩。

在款式上,宋代男装注重简洁大方,强调舒适度和实用性;女装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华丽感。

男装多以黑色或深色为主,女装则以明亮的颜色为主。

2. 材质与颜色宋代服饰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质,如丝绸、棉布、绢布等。

其中丝绸是最常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男女装饰。

丝绸的光泽和质感使得宋代服饰更加华丽。

在颜色上,宋代服饰以淡雅、柔和的色彩为主,如浅蓝、浅绿、粉红等。

这些颜色给人以温婉、文雅的感觉,与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相契合。

二、宋朝服饰发展演变1. 宋初(960年-1127年)在宋初时期,服饰仍然延续了唐朝的一些传统风格。

男性服装主要采用直筒袍和裤子的组合,外搭长袍或斗篷。

女性则穿着对襟长袍或直筒裙,并常常搭配外罩。

这一时期的服装还比较朴素简单。

2. 宋中期(1127年-1279年)随着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宋中期的服饰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男性服装逐渐注重剪裁和细节处理,衣袖逐渐宽大起来,并出现了一些新款式如“折腰衫”等。

女性服装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华丽感,衣袖和裙摆开始采用褶皱和花纹装饰。

3. 宋末(1127年-1279年)宋末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服饰开始趋于保守和朴素。

男性服装回归简洁大方的风格,女性服装也逐渐减少了华丽的装饰。

同时,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一些新型的服装开始出现,如袖子长而宽松的“披衣”。

三、宋朝服饰与社会文化宋朝时期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品,更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

宋代社会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这种观念也体现在了服饰上。

中国服饰工艺教学课件

中国服饰工艺教学课件

剪纸工艺的历史
剪纸技艺在中国有着悠 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 的推移,剪纸技艺不断 发展,形成了窗花、门
笺等著名品种。
剪纸工艺的应用
剪纸工艺广泛应用于节 庆、婚庆等领域。在古 代,剪纸是人们表达祝 福和美好愿望的方式之 一,也是手工艺人谋生
的手段之一。
剪纸工艺的技巧
剪纸工艺需要掌握纸张 的选择、剪刀或刻刀的 使用、图案的设计等方 面的技巧。熟练的剪纸 师能够运用不同的剪刻 方法,创作出栩栩如生
织锦工艺的应用
织锦工艺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用品 等领域。在古代,织锦是皇家贵族的 专属品,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 一。
织锦工艺的历史
织锦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织 锦技艺不断发展,形成了南京云锦、 成都蜀锦等著名品种。
织锦工艺的技巧
织锦工艺需要掌握丝线的染色、织机 的操作、图案的设计等方面的技巧。 熟练的织锦师能够运用不同的织法,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染方法,创作出独特的图案和颜色。
印染工艺的 技巧
印染工艺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用品等领域。在古代, 印染是农民常用的染色技术,也是手工艺人谋生的手 段之一。
剪纸工艺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剪纸工艺简介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 艺术,通过用剪刀或刻 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图 案和纹理,呈现出精美 的视觉效果。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01
02
03
绿色材料
采用环保材料,如有机棉、 再生纤维等,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循环利用
推广服装回收和再利用, 减少废旧服装对环境的压 力,同时发掘废旧服装的 经济价值。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独到见解和讲究。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从古至今一直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服饰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汉服:古代中国的代表性服饰汉服是指中国古代自秦汉至唐朝时期的传统服饰。

汉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致的细节被誉为中国服饰的典范。

儒家文化对于汉服的影响巨大,它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尊重礼仪和重视人际关系的精神。

汉服的特点是色彩斑斓且注重曲线美。

男性通常穿长袍和襦裙,而女性则身穿长袖长裙,头佩发饰和发髻。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唐装:富丽堂皇的华夏之魂唐装是指中国古代的唐代服饰,其被公认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巅峰之作。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都对唐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唐装主要包括长袍和长裙,其特点是华丽且注重礼仪。

男性的服饰多用丝绸材质,饰以金银线,配以宽大的头巾。

女性的唐装主要体现了丰满和优雅的美感,多使用绸缎和彩绣。

唐装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服饰的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美的追求。

三、旗袍: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代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旗袍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的元素,既保留了中式服装的独特魅力,又具有现代时尚的风格。

旗袍的设计简洁而优雅,注重展现女性的曲线美和自信。

它通常由绸缎或丝绸制成,贴身裁剪,突出女性的身材曲线,袖口和衣襟上常配以精致的刺绣和装饰。

旗袍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一直是女性最受欢迎的传统服饰之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人士。

四、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在传统服饰之中中国的传统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感。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的体现。

中国服饰文化与儒家道德观

中国服饰文化与儒家道德观

中国服饰文化与儒家道德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上层社会尤甚。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礼”的重要表征,并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正如董仲舒在答汉武帝“册问”时所说:“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

由此可见,中国以周礼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服饰制度,与“礼”和道德教化是融为一体的。

穿衣戴帽不是生活小节,而是道德大节。

对此,我们从君子之德、妇人之德。

一.“君子之德”是上层社会男子的道德标准。

“君子”是与“小人”相对而言的。

君子指社会地位高和有道德的人;小人指社会地位低和无道德的人。

君子服饰的基本准则是“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即必须按礼法的规定穿戴,既不僭上,也不逼下。

以此为原则,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

其中,不但有如何穿戴的问题,有些服饰形制本身也被注入了道德的内容。

甚至对待服饰的态度也与道德有关。

首先是把穿着方式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礼记•曲礼上》:“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就是说,男子在公开场合免冠、袒衣露体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即使天热,也不能把裳 (下裙)撩起来。

否则,就是常说的“衣冠不整”。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隆重的冠礼,并有字, 以示成人。

而庶人只能用巾。

因此,冠也是士以上阶层的身分标志,一般情况下均不能免冠。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冠而丢掉性命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

子路在卫国作大夫孔俚的邑宰,因不愿跟随孔俚迎立蒉聩为卫公,被两名武士围攻。

拼杀中子路的冠缨被砍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放下武器结冠缨,结果被杀从汉武帝与汲黯的关系中,也可看出冠对礼仪的重要性。

汲黯在汉武帝时曾做过专管朝觐宾宴的官。

他为人刚直,常常直言激谏,使武帝很难堪,但武帝仍很尊重他。

武帝有时不拘礼节,如不戴冠就赴丞相公孙弘的宴会,甚至在床侧接见近臣。

儒道思想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儒道思想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第30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30 No.52010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10收稿日期:2010-07-06第一作者:胡天霞,女,1974年生, 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饰文化研究。

通讯作者:孙 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的概念设计,服装流行资讯的研究与市场的开发。

儒道思想对传统服饰的影响胡天霞,孙 静,刘春雨(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0387)摘 要: 中国哲学思想浩瀚如烟海,其中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为儒道两家学说。

在历史的发展中,儒道两家逐渐形成了互补的文化机制,且这种互补的文化机制对传统服饰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哲学高度探索儒道思想对传统服饰的影响,以期对传统服饰达到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服饰;儒道互补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5-0095-04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n Traditional CostumesHU Tian-xia, SUN jing, LIU Chun-yu(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In China there are countless philosophies, among which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have the greatest and the most extensive infl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formed the complementary culture mechanism, which mad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costumes.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n traditional costumes from the height of philosophy, so as to achieve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 costumes. Key words: Confucianism ;Taoism ;traditional costumes ;the complement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中国哲学绵延五千年,自先秦百家争鸣以来,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哲学流派。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服饰文化。

一、远古时期的服饰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中国人的服饰比较简单。

人们主要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兽皮衣物为主要服装,这种服饰既能保护人们免受寒冷和野兽的伤害,同时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二、古代朝代的服饰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汉朝时期,汉族服饰以褶裙和长袍为主,善于运用华美的刺绣和图案装饰。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宽松舒适,袖子宽大,多用花纹镶边,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服饰趋于简约素雅,以礼仪规范为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

明代的服饰更加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体现。

贵族尤其是宫廷中的服饰,充满华贵和庄重的色彩,大量使用绣花和龙凤纹饰,彰显出尊贵与威严。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非常明显,褶裙、长袍和长褂成为主要的服饰元素,袍身的设计精美繁复,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服饰的严格要求。

四、现代时期的服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服装形式。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然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简单、古代朝代的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华贵庄重以及现代时期的演变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尽管穿西式服装已经成为主流,但中国传统服饰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它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第一篇:中国古代的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古代人们注重仪容仪表,服饰是展现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

通过穿着不同的服饰,人们能够体现自己所属的群体和阶级,同时也传达出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首先,古代中国的服饰呈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

儒家注重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衣着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的原则深入人心。

古代服饰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区分,体现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例如,男子的服饰有严谨的礼节要求,包括带有纽扣的襟襦、系带的衣衫,腰带的宽窄、色彩等都有规定。

这些细节都要求人们要恪守礼法,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古代服饰还承载着道教文化的思想。

道教讲究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服饰上,古代中国人民追求的是简洁自然的风格。

例如鹅黄色是一种常见的道教色彩,代表着无为、自然而来。

此外,一些以自然为主题的纹饰如云纹、水纹、松竹梅等,也经常在古代服饰上出现。

这些自然元素的运用,体现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最后,古代服饰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佛教、道教和儒教在古代中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对服饰的设计和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服饰上常出现的“吉祥纹”就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希望通过服饰来祈求吉祥和平安。

佛教徒在披法衣时,需要拜师、剃度以及守戒,这些举动与服饰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儒教则强调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服饰也承载着传统的家族责任和尊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蕴涵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理念。

从儒家的社会秩序、道教的简洁自然到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在古代服饰中得以体现。

通过穿着特定的服饰,人们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

这些传统文化理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为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指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服饰艺术追求礼制秩序美中国伦理道德对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数千年的服饰艺术发展中,儒家的礼教思想成了其核心理念。

只有遵从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服饰才为美,只有充分体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等级秩序的服饰才为美。

周代制定的冠服制度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

什么样的帽子配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

在不同的礼仪场合,不同等级的人必须穿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周代的冠服制度规定极严,同为裘服,也要根据皮质、颜色来划分等级。

天子穿白狐裘,诸侯及大夫、士穿青狐裘、黄狐裘,庶民则穿犬羊裘。

自周以后,冠服形制被历代传承相袭,虽按各代统治者之意略有改动,但其基本形制却大同小异,尤其是显示阶级差别的内涵始终没有改变。

二、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泛。

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孔子这里所说的“质”,是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理品质。

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论语·泰伯》记述:“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在这里,孔子所谓的“文章”是指礼服上的纹饰、丹车白马、雕琢刻镂之类的文饰或文采。

可见,孔子是极其重视服饰之美的。

但是,孔子在认定服饰要讲形式美的同时,又对君子的个人修养提出形式与内在的关系。

《论语·雍也》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没有合乎礼仪的服饰,就像没有文化修养的凡夫野人。

然而,只有合乎礼的服饰与动作姿态,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这些虚饰只能使人感觉像浮夸的史官。

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观,是与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 上层社会尤甚。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 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

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 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 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

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

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

“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

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

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

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

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

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

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

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

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

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

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

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

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

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

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

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

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

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三、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特色发展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意思是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

“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

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

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

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

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

“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1.从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

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

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

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

2.从纹样色彩上表现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

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

例如《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

”《尚书大全》中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是:“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

”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

“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

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

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

”而黄色自隋朝开始则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

据《清史稿》记载:“龙袍,色用明黄。

领、袖俱石青,片金缘。

绣文金龙九。

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

”这说明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3.从装饰形式上表现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装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服制化、程式化制约,装饰的位置要按古代服制要求或造型构图的需要,将图案纹饰“对号入座”。

如《明史·舆服志》记载:“自黄、虞以来,元农、黄裳为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为衣之六章。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为裳之六章。

”永乐三年又定:“元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一般服饰图案装饰位置多选居中式、对称式、呼应式、满地式等形式。

儒家说:“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

”凡具有特定含义,或具有标志作用的图案多采用居中式,如明清时期的龙袍,团龙居中,为正面造型。

又《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以为定制。

”故清代补服为对襟式,宁将补子一剖为二,也不能移动位置与左右,以显“中庸”“方正”的社会观念和哲学思想。

凡双数、对应图案多采用对称式,如清代龙袍、蟒袍下摆装饰的“水脚”纹装饰形式,运用对称式能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端正的感觉。

如果纹饰不同,但内容彼此关联的图案,大多采用呼应式。

如传统服饰纹样中常见的日月对应、龙凤对应,在装饰位置上彼此关联,相互配合。

此装饰形式在民间服饰应用中比较常见。

满地式,在女服纹饰中运用较多,有造型逼真的写实花卉、四通八达的几何骨架、满地排列的地子纹等,其花式丰富,排列自由。

综上所述,“礼”在中国古代,已经俨然僭越精神文明的界限,而成为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服饰体现着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它带有强烈的“礼”的色彩标志。

我们只有深入发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才能展现中国服装事业发展中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服装文化。

四儒家思想与古代服饰面面观诸葛铠在《中国服饰文化与儒家道德观》一文中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在礼制精神影响下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从服饰纹样的装饰风格与内容题材、装饰色彩以及装饰形式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在礼制精神下的发展特色及其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