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现状、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1)大气污染严重;(2)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3)生物物种减少;(4)森林资源破
坏;(5)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
4、环境科学的分支有(1)基础环境学;(2)应用环境学;(3)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 ===(劳动者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管理
+ ……)高科技
2、白色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大量废弃的快餐盒、食品包装和各种泡沫塑料,以及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3、酸雨:降水,包括雨、雾、雪、露等。污染大气中的SO2和NO X越多,雨水的PH值越小,人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4、臭氧层破坏:臭氧(O3)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常温下为气态。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绝大部分紫外线,它的存在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在南极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地球上高纬度地区也发现臭氧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等物质所造成的。臭氧层变薄使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一般,臭氧层每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加近20%。
5、全球环境问题特征:(1)只顾经济效益,牺牲环境利益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如一些项目规划不周全、工艺不成熟、排污不经处理就仓促上马,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2)污染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力图把污染重、能耗高、治理难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家内部也把这样的产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3)跨国家行为,局部地区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后果,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就是此种作为的后果。
6、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7、自然、自然界:(1)自然:关于自然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广义的自然,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自然,即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一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它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二自然。(2)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自然界中的生物,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种类。
8、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深化,其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出访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演讲中的一句名言。它形象地描绘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极富启迪。
“一般”如何变“第一”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是“一般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回顾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演变,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论断的必然性和深刻性。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器大工业出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第一”本身学问大
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当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品种的改良到土壤的改良,从化肥、农药的发明到农业机械的不断改进,处处体现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由科学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75%以上。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谁能够抢占高新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赢得主动权。
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日益显示其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能力。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主要表现为:(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时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18世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大约需要50年。而今天,在转化较快的电子计算机领域,每隔6个月就有新产品问世。(2)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许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80%,甚至更高。同时,科学技术使经济活动的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使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革。(3)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一、二、三、四(信息、知识、科技)产业的发展成果将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而科学技术也成为组织、管理、协调生产力中各要素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迅速下降,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数急剧上升。随着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革命日益逼近我们,已经对我们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由人控制的工作方式,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极大地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又如,将计算机广泛用于生产管理上,使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企业决策和开发性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生产力发展。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最大的特点是解放人的智力。(4)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改变了世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改变着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周围人们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表现,以及运用人的创造力的一个领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