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态造型艺术》教案总结
造型基础形态总结汇报稿

造型基础形态总结汇报稿造型基础形态总结汇报稿一、引言造型基础形态是造型设计的基础,它是表达感觉、情绪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造型基础形态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造型原理,进而创作出符合需求的优秀作品。
本篇汇报将围绕造型基础形态的概念、种类和应用进行总结。
二、概念造型基础形态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形式或形状,通常包括线条、点、面、体等。
它们是构成造型作品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和运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三、种类1. 线条形态:线条是造型艺术中最常用的形态之一,它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弧线等。
线条的长度、粗细、曲度等都可以影响视觉效果,通过对线条形态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节奏感和动态感。
2. 点形态: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形态,它可以是圆点、方点、长点等。
通过不同的大小、密集度和位置,点可以在造型作品中起到引导和聚焦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表达空间关系和视觉层次。
3. 面形态:面是二维平面上的形态,它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面形态的大小、比例、角度和颜色等可以影响整体的造型效果,通过对面形态的变化和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平衡和对比关系。
4. 体形态:体是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它可以是球体、立方体、锥体、圆柱体等。
体形态的大小、比例、立体感和质感等对于呈现整体形象至关重要,通过对体形态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造型作品。
四、应用1. 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线条、点和面等基础形态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动态感、节奏感和层次感的设计作品。
线条的走势、点的分布和面的排布都可以用于表达信息和传达意义。
2. 产品设计:产品造型是一种将造型基础形态与功能需求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线条、点、面和体等形态的运用,可以创造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美学原则和品牌形象的产品造型。
3.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中的空间感是非常重要的,而造型基础形态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丰富、有趣的空间感。
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

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引言:美术是一门艺术,通过塑造立体造型和表现空间感,艺术家可以将想象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扩展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技巧。
第一部分:理论学习1. 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 研究不同形体的结构、比例和构造- 学习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造型- 探索立体造型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凹凸、质感等2. 空间感的表现方法- 了解透视原理和空间的构成要素- 学习利用线条、色彩和光影表现空间深度- 探索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光线反射特性3. 三维艺术作品的欣赏- 分析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立体艺术作品- 研究艺术家运用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的手法和意图- 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立体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喜好第二部分:实践训练1. 立体构造训练- 使用不同材料(如纸张、泥土、铝丝等),通过剪、折、粘等方式制作简单的立体构造- 学习利用构造技巧和组合方式,创造出多样化的形态和结构-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立体作品2. 空间感表现训练- 进行透视绘画的基础训练,如线性透视、点透视等- 绘制简单的立体物体,并运用明暗和投影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 利用色彩的变化和渐变来表现远近和空间距离的感觉3. 创作立体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进行独立的立体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加入色彩和材质的实验,挑战传统的立体艺术表现方式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他们将能够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美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变幻莫测的形态》美术教案

《变幻莫测的形态》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个时期的形态艺术,分析对比各个时期的形态特点。
2.理解形态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形态艺术的艺术性质及其表现手法。
3.通过观察和创作,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形态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形态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时期形态艺术的点及其表现手法。
3.观察形态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的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4.尝试通过创作,表现自己的形态艺术观念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各个时期形态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尝试通过创作,表现自己的形态艺术观念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导入形态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形态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2.通过观察和分析形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艺术家的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3.设计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表达形态艺术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形态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导入:通过展示形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形态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通过讲解形态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形态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电脑造型、雕塑等。
巩固:设计情景让学生观察形态艺术作品,带领学生分析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2.时期形态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导入:通过展示时期形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了解各个时期形态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分析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巩固:设计情景让学生分析某一时期的形态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对时代的反映。
3.观察形态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的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导入:通过展示形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寻找艺术家的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形态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的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
巩固:设计情景让学生选择一件形态艺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意图和创作手法,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4.尝试通过创作,表现自己的形态艺术观念和情感。
导入:通过展示形态艺术作品,启发学生对形态艺术的情感和反思。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学校每个月都有同学对老师的评教,但是只能知道分值,却不知同学真实的对我的课程的想法。
所以现在课程中期或结束时,让同学写总结,当然有些同学会写些奉承的话,我说了,对我提出好的建议或对我的点。
提出的可以不留姓名。
其实对我来说同学是最好的老师,我的进步其实也是同学带来的,只有同学知道需要什么,他们更乐于什么样的授课方式。
这位同学比较尖锐:说上了三个星期的课,还不知道立构的概念立体构成是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动身,讨论三维形体制造规律的造型活动;依据制造规律,利用抽象材料和模拟构造,制造纯粹的形态,强调的是“构思和感觉”。
提的很好,看来同学要的还是我做示范,以后加强。
我其实还是挺好说话的/优点是让同学我信念,指出缺点是让同学提高。
汲取:立体构成课程小结(2):这是这个学期的最终一门课程,由于我们比别的班多一周的7,所以有点紧急,不过感到紧急的时候感到充实,刚开头觉得不就是折两张纸吗?觉得很简洁,但是真的做的时候,拿到自己手上却折不来,时间过的也快,眼看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可是手上的作业才折了几张,而且过了老师的基本上是没有的才觉得不能眼高手低,什么是都得动自己手去专心的做。
折了好多作业以后才觉得有了点手感,感觉折这个作业很有意思,老师很关怀我们,由于折了很多老师说有的可以,那就说明自己还是可以的,所以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信念,让我觉得更有信念去学了,在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发觉一个法则觉得世间万物,的构造都特别相识,世间万物孕育成长衰之季节的时时变化`````````全部的运动变化都呈现某种相识的节奏与规律,立体构成在造型的过程中追寻来自然的启示,把散乱的变化的表现的真实或其他的东西,用自己的思想形式结合的组织,构成详细的样式或表现自己对自然和认为的美感。
在做综合构成的时候发觉任何立体心态的构成都有自己的目的性,并存在肯定的意义,他们相互对比联合,叠加。
组合变化制造自己思想感觉不同的形态豆油不同的内涵。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主要介绍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引领学生进入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展示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和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探究风景画的“空间”表现特点,如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以及“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途径包括欣赏、发现、研究、实践和交流。
通过欣赏不同视觉、形式和风格的风景画,从不同角度、天气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通过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形体空间和色彩空间的表现,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
通过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如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通过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最后,通过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认识和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是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以及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包括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和绘画材料。
教学要点包括透视和景深,即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以及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和方法可以采用引导式、讨论式、演示式、实践式和展示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前班造型训练教案及反思

学前班造型训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造型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2. 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结构的认知能力;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
1. 造型的基本概念,色彩、形状、结构;2. 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3. 造型的基本技法,剪、贴、折、捏、涂;4. 造型的基本材料,纸张、颜料、粘合剂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造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操作演示,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造型技法和材料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尝试使用不同的造型技法和材料进行造型创作;4. 欣赏交流,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反思。
在学前班的造型训练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灵活运用教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图片、实物、故事等教具,引导幼儿对造型的基本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知;2.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技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造型材料和技法,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3. 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创作;4. 注重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所收获;5. 注重情感体验,在造型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学前班的造型训练教学既要注重技法的传授,又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幼儿才能在造型训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术教案造型与构的表现手法

美术教案造型与构的表现手法主题:美术教案造型与构的表现手法引言:美术是一门通过视觉形象表达与传递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美术创作中,造型与构成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与构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一、认识造型1.1 形状与形态- 形状的分类与表现特点- 形态的表现与转换1.2 空间与时间- 透视法与空间表现- 动态与静态的形象表达二、探究构的表现手法2.1 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种类与特点- 线条的运动与力量感表现2.2 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对情感的传达2.3 质感的表现- 质感的种类与观察方法- 使用质感表现物体的特征与形态2.4 布局与形式的组织- 对称与非对称的布局方式- 重点与焦点的运用三、创作实践3.1 观察与感知- 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物体,培养感知能力与艺术鉴赏力3.2 模仿与创作- 学生借鉴现有作品,进行模仿与改编,锻炼表现能力3.3 打破常规与创新- 学生通过创意思考,运用所学技巧进行个性化的形象创作四、评价与反思4.1 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通过观察和评论他人作品,提高自我评价能力4.2 教师评价与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作品,提供具体的评价与指导,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4.3 反思与总结- 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与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并为未来的学习制定改进方案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与实践,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造型与构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用艺术的语言传递与交流。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与创新

二年级美术教案: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与创新引言:美术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形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本篇教案将围绕着“加一加变一变”的形态造型展开探索,带领孩子们用创新的视角来发掘更多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1、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形态概念的理解和创造。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不同的形态造型,提高审美和认知能力。
3、让孩子们了解图案形态和颜色的相互关系,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图案。
教学步骤:一、引导性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一加变一变”,我们可以从平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比如两只鸟加起来是三只鸟,两个三角形加起来是什么等等。
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来简单解释,老师再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美术中。
二、美术创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一加变一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个简单的形状,让他们基础上进行变形。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提示,比如让他们在形状的不同角落画上不同的线条、颜色或图案,来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不同的想法和构思。
三、颜色搭配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很容易造成过于复杂或者颜色不协调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色彩搭配练习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控颜色搭配的技巧。
比如让学生从基础色彩出发,探索如何在色轮上找到合适的搭配配色法则,并基础上进行实践。
四、思维拓展通过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孩子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改变一下线条的粗细或者长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等等。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探索中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更多的美丽图案,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和调整。
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五、总结在本次的教学中,我们以“加一加变一变”的方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空间想象的探索。
《空间形态造型艺术》教案剖析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
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一帝
授课班级:16级数字媒体艺术2班
课时数: 48课时
学时周数:第1周~第12周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掌握空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
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掌握空间造型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
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
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利用多媒
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视频并让学生尝试多种材料,动手实践,从而巩固学
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1、艾小群、吴振东,《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清华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书: 1、王红,《空间与造型》,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教案

2三维形体的感觉 即立体空间 也就是从二维到三维
从二维到三维——由平面到立体
二维图形简单厚度化?
需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空间组织力
视频 西班牙
通过对 观察 并制作。
思维多变性怎么实现?
多种观察角度:全方位 对事物联想 对材质的创新运用能力:材质运用的方式、各种技术……
透明材质创作空间形态
虚化了物体内、外空间的围 隔与界限
形体与空间相互渗透
小实验:凳子放置。
运用形体重复并置 改变、加强空间形态特征
反光强烈 金属材质创造空间形态
观赏角度 环境中光影的变化
多变性也称之为空间的流动性
光线、色彩 影响空间形态的感觉。
光影与空间
二、学习目的
生活 现实存在
形体本身称为正形,也称为图 将其周围的“空白”(纯粹的 空间)称为负形,也称为底。
实体围合而成的负形空间
形态 物体在现实中存在所呈现出的形状及状态。
物体的形状:轮廓、大小、色彩、肌理、 材质……
状态:时间概念 某一时刻 某个时间段内 呈现的
形状 特征
空间形态 实体形态和负形空间的综合结果。 物理 心理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
第一章
走基本形 四、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一、基本概念 1空间 2形态 3空间形态
空间
由实体围合而成的负形部 分称之为空间。 空间包括实体的内围空间 和外围空间。 空间是非物质的存在的, 是一种心理感受的结果。
鲁宾杯
种类?
色彩?
形态
空间形态设计训练:
空间形态造型创作训练
三 基本形
基本形的构成形式
A
B
分离
AB 相遇
形态与空间教案

形态与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形态与空间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 培养学生对于形态和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形态与空间的概念介绍;2. 形态与空间的特征与划分;3. 形态与空间的表现手法;4. 形态与空间的创造与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形态和空间,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和空间?- 引导学生对形态和空间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形态与空间的概念和特征,如平面形态、立体形态、正、负、透视等。
- 讲解形态与空间的划分方法,如线条、面、体等。
- 举例说明形态与空间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3. 观察与分析(20分钟)- 通过投影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态和空间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和特征。
-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 实践与创造(30分钟)- 分发纸笔和一些简单的造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形态与空间知识,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设计造型,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立体的手工制作品。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作品中所运用的形态与空间要素。
-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学习过程,总结形态与空间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1. 投影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态和空间的例子;2. 纸笔和简单的造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准确分析不同形态和空间的特点和特征;2. 对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独立设计和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3.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清晰地解释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中所运用的形态与空间要素。
《立体构成》教案 第1课 认识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案课时分配表2我们设计、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聆听、思考问题导入(5 min)⏹【教师】展示“纸质立体世界”图片,并提出问题:请你选择一幅作品,说说作品中独特的美感?⏹【学生】观看、思考、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宫灯、包装盒、立体书、纸雕等作品……其实,这些精妙绝伦的设计背后都有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
⏹【学生】聆听、记录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18 min)⏹【教师】讲解新知:立体构成起源一、立体构成与包豪斯◉【教师】组织学生扫码播放“你听说过包豪斯吗?”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包豪斯生平和艺术理念立体构成源于包豪斯开设的一门设计基础课,是在包豪斯学院创办后确立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视觉训练和造型规律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设计的潜在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立体造型能力。
1919年4月,德国魏玛市成立了一所名为“包豪斯(Bauhaus)”的学校。
格罗皮乌斯是首任校长,也是包豪斯的奠基者,他受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影响,在教学方法和设计风格上做了重大改革。
同时,在康定斯基、李斯茨基、里特维尔德、保罗·克利、约翰·伊顿等艺术家的努力下,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
包豪斯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通过理论讲解、举例、播放视频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历史,开阔学生的眼界3能力与设计素质;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还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教育口号,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开创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理论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兼修艺术与技术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设计注重满足实用要求,注重发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性能,并且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包豪斯虽然仅仅存在了14年,但它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
立体造型知识点总结

立体造型知识点总结立体造型是指能够给人以三维感的形态,是立体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立体造型在雕塑、建筑、产品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在立体造型的创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立体造型的知识点。
一、立体造型的基本概念1. 立体与平面立体是三维的空间形态,包括高、宽、厚三个方向的大小和形状。
而平面是二维的,只有长和宽两个方向的大小。
立体造型是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空间感和厚度感。
2. 立体造型的分类立体造型包括雕塑、建筑、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材料进行分类。
比如在雕塑领域,可以有石雕、铜雕、陶雕等不同的分类;在建筑领域,可以有古典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的分类。
3. 立体造型的特点立体造型具有空间感和厚度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欣赏。
它不同于平面艺术的单一性,更加立体、综合、全面。
二、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1. 空间感的表现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是要表现出空间感,让观者感受到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
通过透视、比例、变形等手法,可以使作品具有深度和透视感。
2. 厚度感的表现立体造型还要表现出物体的厚度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实体感。
这需要通过对物体表面的处理,使其具有质感和触感。
3. 综合性的表现立体造型要求在处理形态和结构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色彩、光影等因素,使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三、立体造型的创作过程1. 确定创作题材立体造型的创作首先要确定创作的题材,是人物、风景、动物还是抽象形态。
创作题材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构图和表现方式。
2. 进行构思和定稿在确定了创作题材之后,艺术家需要进行构思和定稿,形成创作的初步构图和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需要深入挖掘创作题材的内涵,确定创作的表现方式和要表达的情感。
3.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在立体造型的创作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现方式,艺术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技术水平进行选择。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目标:重点:掌握绘画表现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知识,了解艺术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运用各种方法构建新的视觉形象的理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情感,创作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空间的概念:(课件:冷军《丰碑》)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
美术上的空间概念有内外两层含义:形体结构内部—内空间,形体结构外部—外空间,美术着意于对形态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而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
在美术中,空间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
“线"是一维空间,“面"是二维空间,“体”是三维空间,含有时态和内在空间内容的称四维空间。
虽然绘画的表现力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展开的,但我们却创造了三维空间效果的画面,这是艺术家利用各种造型因素营造出来的幻象,可以说只是巧妙地欺骗了人们的眼睛,而人类在欣赏绘时正是在这种错觉中获得了丰富的感受。
冷军的油画《丰碑》深入细微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可信的空间。
一.体积的形成:体积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前后遮挡的方法是其中重要因素。
1.遮挡: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在画面中的最直接表现,这种形式让我们很容易体察到物象体积地存在。
(课件:苹果、书、树杈、广场前的人群、中国画)前面的苹果遮挡了后面的苹果,上面的书遮挡了下面的书,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厚度和空间的存在,甚至一个物体身上也有遮挡现象,众多人物只露出半个甚至更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物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中国画经常使用这种方法.2.透视:近大远小的原理是空间形成最直观的现象。
(课件:宫殿)看着一栋栋相互紧挨、相互遮挡、近高远低的建筑,是否体验到广场的空间感?二。
体积的表现1。
透视读书15页,让我们按照书上介绍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当实践证明书上所写正确的时候,老师介绍,这就是透视现象,许多画家常常巧妙地运用透视关系来强化物象的体积感,透视现象有多种,不同的透视现象与我们观察物象的视角和位置有关。
智慧树知到《构美空间形态设计》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构美空间形态设计》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建筑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研究和运用的艺术形式,空间问题是建筑设计的本质。
A.对B.错答案:对2、抽象理念或图像化的语言转换成实体产品的过程就是产品造型设计A.对B.错答案:对3、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要树立立体形态意识。
A.对B.错答案:对4、什么是产品设计中形态构成学习中的重要部分?A.材料B.造型C.体量答案:造型5、在建筑设计中,由一个或多个形体之间通过()等方法相互组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
A.重复B.并列C.叠加D.相交E.切割F:贯穿答案: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第二章1、相同或相似几何体的多次重复,会产生复合的几何造型,几何体可以是连接式的重复,也可是分散式的重复A.对B.错答案:对2、连接多是在内部上做设计,而分割主要是在实体几何体的外部发生变化和设计A.对B.错答案:错3、几何化的形态是在标准几何体的基础上扩张和变形而成的。
A.对B.错答案:对4、“几何体可以是连接式的重复,也可是分散式的重复”是指几何体的哪种设计手法?A.几何体的分散B.几何体的连接C.几何体的重复D.几何体的套匣答案:几何体的重复5、在二维的基础上谈形态,指二维图形其特点是平面的,重点对物象的外轮廓、外边缘线的表达是指A.形状B.形象C.形式D.形体答案:形状第三章1、光影是最具偶然性和变化性的艺术手段A.对B.错答案:2、形态设计中造型视觉体积感是由()因素决定的A.肌理B.色彩C.量感D.光影答案:3、下列哪个是解构的特点?A.拒绝“综合”,改向“分解”B.错位组合,改变正常位置重新组合C.准确传达好生物形态D.一种不规则的合成答案:4、材料的分类有A.天然材料B.加工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E.智能材料答案:5、按材料的造型特点分类有?A.点的元素(点材)B.线的元素(线材)C.面的元素(面材)D.体的元素(块材)答案:第四章1、解构主义大师、未来派建筑大师是?A.扎哈·哈迪德B.贝律铭C.沙利文D.王澍答案:2、哪部设计作品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A.香港中国银行B.卢浮宫C.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D.苏州博物馆答案:3、装置艺术,就是()的综合展示艺术?A.场地B.材料C.行为D.情感答案:4、哈迪德的建筑物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A.多样化B.非固化C.抽象化D.概念化答案:5、迪拜前卫博物馆又被称作沙漠中的艺术。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教案

以珊瑚为例
种类?
色彩?
形态
空间形态设计训练:
空间形态造型创作训练
要求: 以仙人掌、球作为创作灵感,汲取其特征作为创作元
素,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仿生表达空间性态创作。 设计素材要来源于生活,做工精细、形态美观。
透明材质创作空间形态
虚化了物体内、外空间的围 隔与界限
形体与空间相互渗透
小实验:凳子放置。
运用形体重复并置 改变、加强空间形态特征
反光强烈 金属材质创造空间形态
观赏角度 环境中光影的变化
多变性也称之为空间的流动性
光线、色彩 影响空间形态的感觉。
光影与空间
二、学习目的
1观察事物和提炼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空间形态、构成方法及构成规律的研究, 提高:审美水平 对空间形态的创造能力
5空间形态的表达与呈现的能力
通过图纸、材质、行为的方式表达,
掌握呈现空间形态的相关材料知识和信息,并具有运用多种材质 的能力。
视频 西班牙
Hale Waihona Puke 6形体与空间的创新能力在掌握创造空间形态的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创 意空间形态构思和创新表达空间形态的能力。
通过对 观察 并制作。
思维多变性怎么实现?
问:创作灵感从哪里来?怎么来?
生活 现实存在
2三维形体的感觉 即立体空间 也就是从二维到三维
从二维到三维——由平面到立体
二维图形简单厚度化?
需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空间组织力
3空间的感觉 指实体空间感觉、负形空间感觉 相互组合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总体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
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16级数字媒体艺术2班
课时数: 48课时
学时周数:第1周~第12周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掌握空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
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掌握空间造型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
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
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利用多媒
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视频并让学生尝试多种材料,动手实践,从而巩固学
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1、艾小群、吴振东,《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清华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书: 1、王红,《空间与造型》,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