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简介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一、中国戏曲的发展
1.萌芽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
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3.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

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

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

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国戏曲的角色行当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

扮演男性人物。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

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

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

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

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

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

“花部”兴起后,净扮演人物范
围不断扩大。

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

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

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

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

三、中国戏曲的脸谱
1.谱式分类是从脸谱的构图上来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基本类型: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元宝脸,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太监脸,神怪脸,象形脸,丑角脸。

另有局部谱式分类,局部谱式分类是对眉、眼窝、鼻窝、嘴岔以及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造型形式的类别区分。

这里就不细说了。

2.谱色分类,一般情况下,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谱色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寓意,表现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

这是在长期的戏曲演出中,观演之间互动对话、约定俗成的结果。

,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

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

如廉颇、袁绍等。

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

如常遇春、樊哙等。

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

表示文士内有心计,如姬僚等。

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

如窦尔墩、夏侯惇等。

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

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

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

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

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

如曹操、赵高、严嵩等。

白脸多用于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

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

如金派《连环套》之窦尔墩。

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如二郎神、金翅鸟等。

也用于一些英勇无敌的将帅或番邦将帅。

如李元霸、金兀术等。

四、中国戏曲的主要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