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

合集下载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附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附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一、八段锦起源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

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

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

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

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

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

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

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

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

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

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

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

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在外观上看略有停顿之感,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伸拉。

五禽戏的养生保健功效

五禽戏的养生保健功效

五禽戏的养生保健功效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此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

其中“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鹤)这五种动物,“戏”是指禽之舞蹈,即五种动物的体操。

五禽戏的功效作用有以下几点:一、促进血液循环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循环是血液流动的过程。

练习五禽戏时,会感觉到身体各部位有明显的流动感,这就是气血在流动。

坚持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输送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机能的恢复和身体健康。

二、促进脏腑功能改善五禽戏的动作能够起到类似导引按摩的作用,对脏腑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经常练习五禽戏可以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改善各种疾病的发生。

其中以现代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主,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胃肠疾病等,这些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三、提高免疫力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这是通过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其次,练习五禽戏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练习五禽戏还可以改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四、减肥塑形练习五禽戏可以帮助减肥塑形,这是因为练习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配合呼吸和意念的调节。

同时,五禽戏的动作幅度较大,可以锻炼到平时很少用到的肌肉群。

坚持练习不仅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还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而变得紧致有弹性,从而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

五、缓解压力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练习五禽戏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这是因为练习时需要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在身体的运动上。

此外,五禽戏的动作流畅自然,可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放松,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感。

这样可以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精神状态。

八段锦传统养生健身操

八段锦传统养生健身操

八段锦传统养生健身操八段锦是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操,对中老年人、体弱多病、慢性病患者有很高的治疗保健作用。

特别是对糖尿病可以改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同时强身健体减少并发症发生。

1.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拉长脊椎、劲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配合呼吸,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直立,两足分开。

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两侧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

同时顺势踮起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

2. 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配合呼吸,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两臂在胸前交叉。

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

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

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

3. 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配合呼吸,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直立,两组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

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

4. 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

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

5.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

特别适合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动作较复杂。

可量力而为。

配合呼吸,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两足分开,相距约3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

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

头部及上体前俯。

然后作圆环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6. 两手攀足固肾腰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透过手的热量对肾脏进行按摩。

中国古代锻炼方法

中国古代锻炼方法

中国古代锻炼方法中国古代的锻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起源于明末清初。

它以柔克刚、动中有静的特点著称,强调内外兼修,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素质。

2. 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气功,起源于汉代。

它包括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方法和意念,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体质。

3. 五禽戏:五禽戏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起源于汉代。

五种动物分别是虎、鹿、熊、猿、鸟,每种动物的动作都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部位和功能。

4. 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气功,起源于唐代。

它包括十二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方法和意念,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体质。

5. 站桩:站桩是一种静态的锻炼方法,起源于古代武术。

通过保持一定的站立姿势,调整呼吸和意念,可以锻炼身体的内在力量和稳定性。

6. 跑步:古代中国人也非常重视跑步锻炼,认为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古代的跑步锻炼有多种形式,如长跑、短跑、竞走等。

7. 跳跃:古代中国人还通过跳跃来锻炼身体,如跳绳、跳高、跳远等。

这些跳跃运动可以锻炼人的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活性。

8. 抛投:古代中国人还通过抛投物体来锻炼身体,如抛石、投标枪、投壶等。

这些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力量、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9. 游泳:古代中国人也重视游泳锻炼,认为游泳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古代的游泳锻炼有多种形式,如蛙泳、仰泳、蝶泳等。

10. 球类运动:古代中国人还通过球类运动来锻炼身体,如蹴鞠、击球、拍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锻炼人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坐式八段: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精华,中老年人健身的明智选择

坐式八段: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精华,中老年人健身的明智选择

坐式八段: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的精华,中老年人健身的明智选择八段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导引养生功法,自宋元以降,流传普遍,影响深远。

据今人研究,八段锦实际包括坐式八段锦、立式八段锦两种功法。

而坐式八段锦动作幅度不大,易学易练,不会造成运动损伤,健身效果良好,对大脑、颈、肩、腰等部位的保健效果尤为突出,非常适合长期伏案劳作的脑力工作者和中老年人习练,惜其口诀太过繁杂,冗长难记。

为方便大家的学习和练习,兹根据《导引健身法解说》(吴志超编著)等今人研究成果,对功法练习方法进行归纳梳理。

一、坐式八段锦发展历程简介最早对坐式八段锦功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是成书于元朝初年的《修真十书》,共有两处:一是《杂著捷径卷之十九》载“钟离八段锦法”:“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

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先须握固),赤龙搅水浑(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

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汩汩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

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顷,搓手令极热,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

合手心摩串,收手握固)。

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

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闲步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

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

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为九也)。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医疗保健体操

医疗保健体操

y P 华夏文化80,古代*•家一意子◎冯賜杭图1老子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仿效动物,活 动身体,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驱邪,延年益寿,即养生作用的医疗保健体操,在我国有 着久远的历史。

春秋战 国时期卓越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20G0-20- 3、一4,图 1、2),都是 养生健身的达人。

《老 子》记录了导引吐纳之 法一-‘‘吹,,“岣,,(嘘) 等。

《庄子•刻意》中, 更明确提及“熊经”“鸟 伸”两个导引名称及其 “为寿”作用:“吹昀呼 吸,吐故纳新,熊经鸟 申(伸),为寿而己矣。

此道(导)引之士,养 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 所好也。

”所谓“导”, 即呼吸运动,所谓“引”, 即躯体运动,“导气会和”“引体会柔”,两者有机结合,并且要全 身心投入,才能完美地达到医疗保健目的。

这也是医疗保健体操与一般保健体操的区别,后者只关注躯体运动。

《黄帝内经》(T W 2—3,图2庄子图3)作为中国古代医药巨著,自然不会忽视 导引术的内容。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述“中 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乔。

故导引、按乔者亦从中 央出也。

”其意为:中原人们用导引等体育锻 炼方法,医治因地处卑湿而易患的肌肉痿痹 等病症。

《灵枢•病传篇》也对导引术等有所 关注:“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导引术在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如刘安《淮 南子•精神训》(图4)记录的导引术式就有“熊 经”“鸟伸”“凫浴”“蝮(猿)躍”“鸱视”和“虎 顾”等。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西汉早期《导引图》(W 03M ,图5),是现存 最早的一幅导引图作。

经过拼凑、修复,从 这卷反映古代道家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 中,得到44幅小型导引图(共分4层,每层 11幅)。

每幅小图都表现一个人的一个招式, 除少数携用器械外,大多为徒手操练,其中 就有学习熊、猫、猴等动物的动作。

导引图 的发现,改变了以前导引术只知道有文字记 录的历史。

全民健身《八段锦》 普及教学

全民健身《八段锦》 普及教学

全民健身《八段锦》普及教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备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八段锦》,特编写此篇文章,对《八段锦》进行普及教学,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迈入健康的生活。

一、《八段锦》的概述《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健身功法之一,其中“八段”指的是这套功法共有八个动作,而“锦”表示精妙绝伦。

《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谭隋所著的《易筋经》,后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健身功法。

二、《八段锦》的好处1. 强身健体《八段锦》的动作非常简单易学,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增强体力和耐力,对维持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2. 舒缓压力现代社会节奏快,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而《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释放身心的压力,达到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的效果。

3. 锻炼呼吸《八段锦》的动作配合呼吸练习,可以帮助人们锻炼呼吸,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氧气的供应,对维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学习《八段锦》的注意事项1. 坚持练习学习《八段锦》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够收到明显的效果。

学习《八段锦》需要树立信心,坚持每天练习,不可半途而废。

2. 注意动作规范《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要领和规范,学习者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学视瓶或者向专业的教练寻求指导,以确保动作的正确性。

3. 注意保护好自己在学习《八段锦》的过程中,切勿勉强自己,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身体不佳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受伤。

四、《八段锦》的普及教学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八段锦》,可以针对不同的裙体进行普及教学。

1. 公共场所在公园、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可以组织《八段锦》的普及教学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养生操·《薛式八段锦》·讲解

养生操·《薛式八段锦》·讲解

养生操---薛式八段锦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宽,双膝微屈对足尖。

中正安舒高马步,垂肘虚掌护腹前。

心神宁静目前视,呼吸平和守丹田。

此式是每个运动段落起始时的预备姿式;也是每个运动段落收官姿式。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一、承接预备式。

徐缓直膝,随之双手旋腕(手心向上) 缓慢上托至胸部,同时收腹(吸气)、展胸(气息上运至膻中)。

随即旋腕翻掌缓慢下落,随之收胸(呼气)、松腹(气息下沉至丹田),身体顺势屈膝下沉——回归至预备式形态。

二、徐缓直膝,随之双手旋腕(手心向上)上托(收腹、展胸、吸气),上行至胸前同时手臂内旋(手心向上)并持续托举(深吸气;目随手动)过头顶。

头回摆目视前方,同时双臂持续用力向上擎托(屏气;肩胛后仰;两臂如弓,力在掌根)至极点。

随即,身体放松(深呼气),手臂随之缓慢、适度下沉。

三、随即两手向上伸展(深吸气),通体顺势向上尽情舒展(伸懒腰状;脚掌、趾用力上撑,足跟离地;屏气),两手伸展时两臂自然外分。

身体缓慢放松(深呼气),随之:身体屈膝下沉(脚踏实地);手臂于身体两侧划摆下落,并顺势收抱于跨前(两手指尖相向,手心朝上)。

四、徐缓直膝,随之双手上托至胸部,——接续第一节动作并依次按上述各节要领反复做六遍。

六遍结束时再接续第一节动作,第一节完成后身体归至预备式形态。

第二段疏肝宣肺似射雕一、承接预备式。

重心右移,随之身体右转45度,左腿向左探出一大步, 同时两臂向右下方平行(掌心相对)探出。

重心左移站立,随之双臂顺势向上、向左——以胸部为中心圆周摇臂两周(扬臂时吸气,落臂时呼气,目随手动)。

摇臂两周即将结束时小臂顺势上提,两腕交叉于胸前(左臂在前,右臂在后,掌心向内)。

目视前方。

二、头左转,重心右移下沉、成右弓步。

同时(深吸气):大臂沉肩平展;左(小臂外旋)以弧线轨迹向左(偏上)快速坐腕推出(虎口朝前,目随左手),右手成爪状(手心向内,拇指上翘)快速向右斜下屈肘勾拉;展胸拔颈。

随即:左手旋腕抓握并快速回拉至腹前;右手随之变掌(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深呼气)似离弦之箭向左快速射(探)出。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法子,由五种模仿植物的举措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创造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植物的举措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静态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举措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举措,分辨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举措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抓紧,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暗示出来;练虎戏时要暗示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暗示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羽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线人聪慧,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龚居中养生健康操创编

龚居中养生健康操创编

Ke y wo r d s:I , i v e Da n b o o k;GO NG J u—z h o n g; h e a l t h c a r e ;p h y s i c a l h e a l t h :e x e r c i s e
中图分类号 : G 8 0— 0 5
关键词 : 福寿丹书; 龚居中; 养生; 健康操
Ab s t r a c t :F r o m l i v e D a n b o o k a s o n e o f t h e me s s e n g e r s t o r a i s e t h e a c h i e v e me n t me t h o d o f p r e s e r v e o n e g h e a l t h
动作 : 形真尊师祖清太 、 图琴扶君老李 、 发关开气存 翁神徐 、 决 路指f l I I 拐铁 、 势人登久久仙姑何 、 形食扑 虎蟾玉 白、 法轳辘 搅春 长 丘、 形冰卧姑花黄 、 法鼓 天呜离钟汉 、 图极太观姑 仙曹 、 法睡 和清尹 、 法精散蟾栖李 、 图注神奴真 张 、 法风破 阳伯 魏 、 形踵 摩 光道薛 、 诀胸开翁仙葛 、 法痛散 阳玉 王 、 诀疾磨姑麻 、 图候火 添 抽老果张 、 功睡大得 自陈、 法 田丹 暖杏石 、 形心人 活子湘韩 、 诀 病行女灵昭 、 诀脉任 阳纯 吕、 形 月望牛 降夷希 陈 、 势 剑拔君 祷 孚、 形柱天摇祖神徐 、 法窝风孥 丸泥 陈 、 势靴脱 舅国 曹、 法 精息 逼搬灶 、 功睡师天静 虚 、 形爪探龙乌 虚玄孙 、 势 张凤 先象 高 、 形 顶抱虚元傅 、 势月人仙济弘李 、 势拐靠仙 拐铁 、 法膛 肾和人山真
文献标识码 : A

古法八段锦

古法八段锦

古法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

承心堂古法八段锦与平时大家接触的国家推广版八段锦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锻炼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增强调理身体的效果,平时练习更能强身健体。

八段锦共八式,每式作用如下:1、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经,踮脚尖补肾,通足三阴经)作用:吐旧纳新,调节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关节和腰背作用明显。

(当我们举手练习时,我们就自然为这六条经脉灌满了气血,同时也迫使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同时双脚的脚跟站起,如此则更易于使气血向下灌注于大腿、小腿、脚掌,促进脚上六经气血的通畅与旺盛。

脚上的六经是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它们的通畅与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举5分钟,可循序渐进,若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须持续20分钟才行。

无论哪一种举手疗法,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受,并有酸痛麻胀之苦。

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

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

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须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

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

2、左右开弓似射雕(心包经)作用: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胁部和肩臂部肌力,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对腰背肌肉有良好的放松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矫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3、调理脾胃须单举(脾经)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防治脾胃病,还可以改善四肢末梢循环,适用于四肢不温的患者。

4、五劳七伤往后瞧(膀胱经)作用: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可消除疲劳,防治颈椎病、肩颈酸痛。

5、摇头摆尾去心火(小肠经)作用:清泻心火,可用于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黄,也可用于颜面痤疮、黄褐斑。

6、双手攀足固肾腰(膀胱经、督脉)作用: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使腰部肌肉得以锻炼,有强腰固肾的功效,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doc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doc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清人绘《导引图》止痨漱导引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西汉马王堆导引帛画湖南省博物馆壹貳叁肆伍陆元彩绘童子导引俑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战国行气铭玉杖首天津博物馆藏《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等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体操项目一直是中国体操队的“小金库”,”不仅每届比赛都有金牌进账,2008年更是一举斩获9金。

而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发挥不佳,无缘金牌,只在团体项目上夺得两枚铜牌,创下奥运参赛史上的最差战绩。

【名词解释】“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

“导引养身术”实际上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

养生源自神仙信仰古人很早就开始追求健康长寿,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卜辞的内容与疾病、寿夭等有关。

《诗经》中也有很多祈求希望健康长寿的诗句,如《小雅·楚茨》中有“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等句,表达了古人对长寿的希冀。

成书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保健思想,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养生思想体系。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长郝勤教授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开始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由此产生了神仙信仰。

一些被称为“神仙家”“方士”“术士”的人为了成为“长生久视”“延年不死”的神仙,他们四处寻觅“不死之药”,研究各种“不死之道”。

这些诀窍概括为药饵服食、房中双修、导引行气三大“法宝”。

其中之一的导引术,“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

“导引术就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之老阳三干创作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办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创造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辨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抓紧,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示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示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示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线人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五禽戏口诀预备功:调息敛神九口气,升降开合三口气,卡腰颠足七口气.每个功法之间有一个深呼吸的过渡,手臂配合侧平举由上至下.正式功:【上山虎】上山猛虎朝前扑,震膀摇脊动锁骨,神发于目爪生威,强筋壮骨健脏腑.【仰脖鹿】仰身穿掌看天河,左右斜视布轻挪,腰酸腿疼能治愈,生精补血眼神活.【双臂猿】扭腰转脸左右看,目光闪动手护面,屈膝缩脖比机灵,补肾治肝还疗眼.【单臂熊】斜运马步膀扛靠,夹臂按手送偏肩,灵活沉稳运真气,强化脏腑疗风寒.【斜飞鹤】飘然降落一身轻,曲颈回顾多安适,心静意远通经络,舒筋活血治疯瘫.【寻食虎】上捋下扫风回雪,斜身屈肋爪生威,仰望远眺雄姿展,神发双睛越涧飞.【缩脖鹿】缩脖颤颈屈直步,左右斜视背微驼,平喘祛咳有奇效,清肺理肝气色和.【摘果猿】藏头转脑身拘缩,屈膝捷行手摘桃,通信常在无忧虑,机灵矫健视力好.【双臂熊】甩髋带腿双手按,倾肩屈肋头脸转,斜运马步憨拙态,内气周流肠胃健.【平飞鹤】舞鹤展翅意悠然,起落翩翩自安详,仙态雅致欣脱俗,利肝益肺强背肩.【下山虎】猛虎下山交叉腿,含胸拔背徐收腹,屈膝插掌吐浊气,按爪转头强筋骨.【长跑鹿】纵身奔驰箭离弦,鹿体舒展意悠闲,奋足翻蹄草上飞,阴阳调和脑力添.【望月猿】斜身撇脚上下看,斜头侧脑频眨眼,攻防机敏手脚快,头项肩背病不染.【摇臂熊】熊行无骨如豆腐,三随谐动腿肘脸,名医难致涌泉热,翘脚摇臂足不寒.【旋飞鹤】舒腿展翅上青天,开胸理气眼球旋,驱郁散闷解懊恼,意致飘然赛天仙.【回头虎】坐步抓扑平舞爪,瞪目转脸拟虎啸,龇牙咧嘴精神震,舌尖三吐心火消.【伸脚鹿】跨步穿掌气长出,梗脖后坐须开档,三拍足背一横掌,强精补肾健膀胱.【献果猿】弧步侧滑身拘蜷,端盘单递与眉平,腋来腋去双旋手,缩脖闪目健神经.【晃背熊】立肘夹臂颈微缩,两步一晃马步行,弯腰屈肋背脊健,治疗风寒强神经.【翔飞鹤】展翅平衡万里翔,舒足伸颈最刚烈,环转两眼视野阔,坚固脏腑心境良.整理活动为两次,名称为仙鹤抖羽.另有五禽急行术,成为独立体系.【急行虎】虎行有风,目光炯炯,翻掌亮爪,神态威猛.【急行鹿】鹿喜长跑,又善弹跳,翻蹄亮掌,舒展活跃.【急行猿】猿行好动,群居山中,攀枝弄树,肢体轻灵.【急行熊】形体重滞,性情顽强,行动蠢笨,外柔内刚.【急行鹤】行于地面,水陆为家,狂风巨浪,毫无惧怕.。

八段锦动作详解和功法作用

八段锦动作详解和功法作用

八段锦动作详解和功法作用八段锦属于养生功法,它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它起源于宋代,它同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等健身气功都已得到国家体育局的认可,并简化推广。

八段锦由八套动作组成,由此得名。

它历史悠久,简单易学,深受广大中老年健身人士的喜爱。

相传在四千年以前,八段锦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候不是这个名称,简称一种“舞”。

这流传甚广的健身气功,分为站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习练的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八段锦为站式八段锦。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对八段锦重新编创,最后将“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二节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节调理脾胃需单举,第四节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节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节攥拳怒目增力气,第八节背后七颠百病消”作为基本套路固定下来。

另外,八段锦也成为一门课程引入到众多体育院校中。

1.八段锦练习特点八段锦的习练属于有氧运动,动作编排符合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规律。

1.1 缓慢轻柔,流畅自然八段锦全套动作都比较轻柔和缓慢,练习者体态安详,重心比较平稳,速度不急不慢,动作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节接着一节,舒展大方。

1.2 动静结合,松紧相宜健身气功需要内在意念的引导和呼吸的结合。

动是指,在意念的引导下,练习动作要流畅自然,节节贯穿。

静是指,每节动作虽节节贯穿,但在外看来,略有停顿,虽似没有使力,其实,练习者各个肌肉还是处于紧张状态的。

松,指在练习时,人的精神和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松”贯穿整套动作的始终。

“紧”是在动作衔接处,精神的紧张和肌肉发力同时出现,这是一瞬间的紧。

1.3 形、神、气统一形,是指人的身体外形和动作轨迹。

神,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在武术中指精气神,全神贯注,神采奕奕,斗志昂扬。

气,是指身体的丹田之气,真气。

此气是在形神结合的前提下,真气在体内的运行,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目的。

2.八段锦动作讲解和功法作用两脚分开站立,两脚距离约与肩宽,头正身直,松腰沉髋,如图1。

古代孩子健身操

古代孩子健身操

古代孩子健身操古代的孩子们过着简朴而健康的生活,他们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却依然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除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古代孩子们还通过健身操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清晨,太阳尚未升起,古代的孩子们早早起床。

他们不急着开始一天的学习,而是来到宽敞的院子里,准备进行健身操。

健身操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孩子们排成一列,面向东方,伴随着晨风的吹拂,他们开始热身运动。

他们迈开大步,慢慢蹲下,然后再站起来,循环往复。

这样的热身动作可以拉伸肌肉,使身体逐渐适应运动。

接着,孩子们进行跑步操。

他们轻盈地奔跑着,脚步有节奏地踏在地面上。

他们用手臂摆动的动作,使整个身体都参与到运动中来。

跑步操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

紧接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段蹦跳操。

他们双脚离地,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跃起。

他们的身体在空中做出各种姿势,有时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时像一只小兔子在草地上嬉戏。

蹦跳操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孩子们进行了一段力量操。

他们用力挥动双臂,做出各种动作。

有时他们像勇士一样挥舞着长剑,有时他们像农民一样挥舞着镰刀。

这样的力量操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肌肉力量,让他们变得更强壮。

经过一段时间的健身操,孩子们已经满头大汗,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快乐的笑容。

他们知道,通过健身操的锻炼,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和强壮。

古代孩子们的健身操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们从小就明白,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今,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孩子们的健身操,将其融入现代生活。

无论是清晨的热身运动,还是跑步、蹦跳和力量操,都可以成为我们保持健康的一种方式。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定期进行健身操,我们的身体也能像古代孩子们一样健康而强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孩子们的健身操,享受健康的生活吧!。

导引术介绍

导引术介绍

导引:①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

②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导引术渊源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画。

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

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

画高40厘米。

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

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

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

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

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

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颤、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而缺鹿戏与虎戏(足见华佗“五禽戏”是由导引图演变而来)。

原无图谱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三国时期的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方法,名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行,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

导引法是我国古代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

从医疗意义来说,它是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

从保健意义上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第二章陈回春医疗保健操66节

第二章陈回春医疗保健操66节

回春医疗保健操1.撞伤、骨折、高热、手术卧床的病人、严重的脑血管、心血管病人,皆不可练。

2.锻炼动作的速度不宜太快,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限制在30-45分钟之间,以全身放松舒服为度。

3.老年人不宜(不)低头,大弯腰,防止脑、心血管意外。

4.个别动作不适合本人练的,可以不练,少练几个动作不会影响锻炼效果。

中老年回春医疗保健操动作名称简介(66节)准备:两脚分开同肩宽,头正,眼平视,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上虚下实,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体要虚,好似空灵无物,下实是指脐以下的下体要充实,好似精力充沛,内气满盈。

思想安静,排除杂念。

1.游臂动作:右掌心拍打肚脐,呼气,同时左手背拍打身后命门穴(与肚脐相对称),力量稍重。

拍打时手起吸气。

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进行。

配合拍打,两膝一屈一伸。

拍打32下。

2.转腰动作: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掐住命门穴两旁各1点5寸的肾俞穴。

顺时针方向转腰,带动肚脐以下的两胯和两膝做小幅度旋转16圈,转动后呼气,转动前吸气。

上身和两脚不动,两腿要伸直。

再逆时针方向转16圈。

作用:舒通经络,增加腰部血液供应,防治腰肌劳损,预防闪腰岔气,缓解肠粘连,消除腰疲劳,防治习惯性便秘。

3.甩臂动作:两臂高举头顶,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过臀部,双膝配合一屈一伸,轻松自然,上甩吸气,下甩呼气。

甩16次。

4.双摇臂动作:双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开,臂伸直,以肩为轴,双臂由前,下,后,上摇转16圈。

上摇时吸气,下摇时呼气。

方向相反,再转16圈。

,摇完毕时,臂向前伸直,然后还原。

作用:活动背、肩、肘部经络,防治肩、臂、肘、腕关节疾病。

5.推拳动作:两脚分开,一肩半宽,两腿稍屈,臀下坐,如骑马势。

双手握拳,拳心向上置两侧腰间。

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随即改向下,呼气;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侧,拳心改向上,吸气。

换左拳,用同样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

作用:活动肩臂经络,增强臂力,强身壮力,辅助治疗全身无力,腰酸腿软,消化不良。

中国老体操——古代医者创造的保健操

中国老体操——古代医者创造的保健操

中国老体操——古代医者创造的保健操中国老体操——古代医者创造的保健操中国体操男团事隔4年后将上届奥运会痛失的金牌拿下,这一刻让世界看到了我国在体操运动上的实力。

其实,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了徒手体操,因为没有器具辅助,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动作难度也不大。

但这种徒手体操做起来很优美,例如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产生的“熊经鸟伸”的健身体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五禽戏、按摩功、八段锦、太极拳等体操形式相继被创造出来,在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方面起了作用。

体操·最早健胃消食操社会上层才操练我国古代体操起源于养生,因为导引是从养生的目的出发,《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天地万物都在运动,人体也需要运动。

人体的外部运动能促进人体内部精、气的流动,从而增进健康。

正是在这种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的推动下,战国时期有了专门研究养生的“导引之士”,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体操运动员。

他们通过研究、观察和模仿生物活动,创造了熊攀树、鸟伸翅的象形动作,以操练身体。

并且有了“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的健胃消食操。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健身体操的记载,时间在2500多年前。

健胃消食操解说产生时间:战国技术含量:★难度系数:★健胃消食操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体操,也是技术含量和难度系数最低的体操。

可以想象,奴隶主和士大夫在吃饱了以后经常会做这种简单的体操。

体操王子由于当时能那么悠闲地练这种健胃消食操的人基本上都是社会上层,所以当时的体操王子也都出自于大腹便便的奴隶主和满口之乎者也的士大夫。

代表动作:熊攀树、鸟伸翅体操·最形象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体操,又称“五禽操”。

相传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模仿了相应的动物的动作。

古代孩子健身操

古代孩子健身操

古代孩子健身操古代孩子健身操是一种古老的体育活动,它是古代孩子们在缺乏现代健身设施的条件下通过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

古代孩子健身操是一种全身运动,既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又能提高孩子们的体力和耐力。

本文将介绍古代孩子健身操的起源、特点和益处。

古代孩子健身操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健身房或运动设施,但他们非常注重身体健康。

古代孩子健身操是一种集体体育活动,通常在晨练时进行。

孩子们在操场上跟随操师的指导,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动作,如跳跃、踢腿、扭转等。

这些动作既能锻炼肌肉,又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古代孩子健身操的特点是简单而有效。

它不需要任何器械,只需一块开阔的场地和一个操师的指导。

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使得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无论是富贵之家的子弟,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通过古代孩子健身操来锻炼身体。

古代孩子健身操的动作设计合理,既能锻炼全身的肌肉,又能提高心肺功能。

孩子们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古代孩子健身操的益处多多。

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通过不断的锻炼,孩子们的肌肉会变得更加强壮,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也会得到提高。

其次,古代孩子健身操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心肺功能。

这是因为操练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例如跳跃和踢腿,这些动作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水平。

此外,古代孩子健身操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为操练通常是集体进行的,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古代孩子健身操在现代仍然有一定的意义。

尽管现代社会有着更加先进的健身设施和运动方式,但古代孩子健身操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首先,古代孩子健身操不需要任何器械,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

这对于一些缺乏现代健身设施的地方或家庭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健身方式。

其次,古代孩子健身操的动作简单,容易学习和掌握,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

这使得孩子们可以在家里或学校进行健身,提高身体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清人绘《导引图》止痨漱导引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西汉马王堆导引帛画湖南省博物馆壹貳叁肆伍陆元彩绘童子导引俑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战国行气铭玉杖首天津博物馆藏《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等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体操项目一直是中国体操队的“小金库”,”不仅每届比赛都有金牌进账,2008年更是一举斩获9金。

而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发挥不佳,无缘金牌,只在团体项目上夺得两枚铜牌,创下奥运参赛史上的最差战绩。

【名词解释】“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

“导引养身术”实际上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

养生源自神仙信仰古人很早就开始追求健康长寿,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卜辞的内容与疾病、寿夭等有关。

《诗经》中也有很多祈求希望健康长寿的诗句,如《小雅·楚茨》中有“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等句,表达了古人对长寿的希冀。

成书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保健思想,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养生思想体系。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长郝勤教授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开始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由此产生了神仙信仰。

一些被称为“神仙家”“方士”“术士”的人为了成为“长生久视”“延年不死”的神仙,他们四处寻觅“不死之药”,研究各种“不死之道”。

这些诀窍概括为药饵服食、房中双修、导引行气三大“法宝”。

其中之一的导引术,“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

“导引术就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

”郝勤教授说。

成体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泥塑彩绘童子导引俑,15个导引俑分别做出搓耳、侧卧、抬腿等动作,虽然其身材丰满似成人,但面部和发型饰物却是孩童模样,表现了导引术有助人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之效。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先生曾提出,四川是神仙思想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此外,四川也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东汉时期,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创立正一盟威道,亦称五斗米教或天师道。

导引行气等养生术都是其修炼之术。

这些环境因素,让四川的养生文化欣欣向荣,不仅在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发现了跨步伸臂的导引图,青城山、峨眉山等都是著名的仙道名山,很多古老的养生功法至今仍在道教宫观和民间流传。

大禹独创“禹步法”有关传说和文献记载,至少在夏禹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养生保健操。

东汉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一个传说:“尧命(禹)以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涉勤……手足骈胝,故世传禹病偏枯,步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

”意思是说,大禹在长年累月疏理江河、与潮湿环境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患上了偏枯病,为了战胜这种疾病,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健身操,即“禹步”。

“禹步”是一种仿生姿势,鲁迅称之为“鹤膝风”。

大禹长期在野外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身体健康受到损害,逐渐得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这种“禹步”健身操究竟如何走?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做了详细的解答:“凡禹步法,移步左右脚前后不同。

凡欲作法,必先取三光气,又禹步,然后作法验矣……”不难看出,“禹步”实际上是一种呼吸运气结合脚步移动的导引养生法。

大禹在治理江河时期,走遍了大江南北,见多识广。

他可能在途中遇到了隐者逸客、养生之士,甚至是擅长方术的巫师。

他除了熟悉中原地区“宜导之舞”为特征的导引之外,还有条件了解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保健养生法,再加以兼收并蓄,这才独创了后脚向前举步、跨度不超越前脚的“禹步”。

后人崇拜大禹治水的精神,把禹步演化为一种祭祀舞蹈中的步法。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中国古代也有体操。

不同于奥运会上的竞技项目,中国古代人玩体操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强健筋骨、预防疾病的体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药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等。

另一类则是技巧运动,存在于古代乐舞、杂技、戏剧之中。

不久前,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这项系统化的工程,在养生研究者看来,是要把中国古代中医养生文化发扬光大,让古老的养生体育焕发生机,其中就包括这篇文章将要阐述的导引养身术。

彭祖导引有十法商王朝时期,传说中的养生专家不胜枚举,其中最负盛名的首推彭祖。

汉代学者刘向所撰《列仙传》记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

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

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庄子·刻意篇》也记载说:“吐故纳新,吸呴呼吸,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道(导)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些文献记载证明,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养生家,也是呼吸导引之术的创始人。

关于他的导引养生法,东晋道教养生家葛洪在《神仙传》中有记载:“(彭祖)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

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其体中或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

心存其体,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俱至,觉其气云行体中……寻即体和。

”有人对彭祖导引术进行研究,概括出吐故纳新、按摩叩齿、闭气攻病、采气吞津、息虑宁神、存想内视等有十法,集意念、按摩、肢体运动为一体,可以疏通气血、强身健体。

坊间传说彭祖享寿800多岁,听上去那么荒诞不经,这实际是误传。

郝勤教授解释,彭祖其实是一个存在了800多年的氏族,他们精于烹饪、养生,世代为皇帝提供御膳,获封于大彭(今徐州),商代末年彭祖族获罪于商王,被迫四散逃亡,其中一支后裔逃亡到蜀中。

据《华阳国志》等记载,彭州仙女山自古有彭祖祠、彭祖墓等遗迹,可以推测,彭祖后裔把养生术带到了四川,为四川养生文化的繁荣打下基础。

广播操借鉴导引图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导引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

由于这幅《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文物专家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他们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每层各绘11幅图。

图中男、女、老、幼皆有,人物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图画旁还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有学者推测,帛画上人物术士呈4层排布,寓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每排11人,则代表了11道经络。

从图中人物的形态和服饰来看,习练者主要是庶民阶层,说明早在秦汉时期,导引术已经不限于上层社会和专业人士。

从整个图看,绝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病痛设计的动作,例如“引脾痛”采用蹲跪式。

图侧不仅注明了所能医治的病痛,其动作设计与疗疾区的关系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可见当时的引导主要是用来养生祛病,并且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有趣的是,《导引图》中除极个别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

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如上肢运动有“龙登”冲拳运动,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

《导引图》中除了有徒手操外,还有使用棍仗、圆球、盘形与袋形器械的运动。

这些器械的加入,让古人的保健体操没那么单调乏味。

图中的小人儿或双手持杖屈身转体,或脚下踩球并折腰转体,还有女性做出高难度的“螳螂捕蝉”。

这些丰富多彩的招式,让人忍不住想起现代广场舞,一群嬢嬢老汉儿在空地上载歌载舞,有人徒手操练,也有人装备齐全,什么折扇、腰鼓、绸带齐上阵——玩儿的就是健康和快乐!名医华佗创五禽戏众所周知,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他首创麻沸散为病人“刳破腹背”、“湔洗胃肠”、“除去积秽”。

其实,华佗另一个重要的功绩就是提出了著名的运动养生观点:“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以求难老。

”这是中国古代对运动健身理论最重要的阐述,在中国古代体育养生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人体结构极为了解、又精通外科手术的华佗,在导引术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

据《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记载,华佗在向弟子传授时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五禽戏代表了先秦两汉以来导引术和中国体育养生术的最高水平,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导引术加以简约化和套势化,使其结构完整,编排合理,简约精要,易学易练,有利于传播和习练。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养生教研室主任费永波分析,华佗创造五禽戏的时候,估计参考了庄子“熊经鸟伸”的记述,所以他选择了熊和鸟为原型。

此外,老虎是百兽之王,鹿象征着长寿,猿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华佗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以及他们最为神奇的习惯,精选特征动作编成五套健身操。

五禽戏实际上运用了仿生技术,这种肢体动作非常类似现代的广播体操。

在华佗看来,人若“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他编创五禽戏之后,不仅自己坚持锻炼,还向学生、病人大力推广,收效显著。

隋唐设“按摩博士”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养生理论取得突破,运动健身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仅《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所载各类导引行气专著就达百余种。

这一时期,导引按摩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正式进入了官方医疗体系,并在医疗保健中得到广泛运用。

导引术由此正式分化为以治疗疾病为主的医疗导引术和以保健为主的养生导引术两大类。

隋代设太医署,设按摩博士二人。

到了唐朝,太医署设按摩博士一人,还将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几个等级。

他们的主要医疗手段是“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即运用导引术一类传统体育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

《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被称为“隋唐三大医典”,其中均记载了大量的医疗导引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医疗理论。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一书,记载医疗导引术多达278条,是中国古代记载导引术最多的医学典籍。

还有无名氏编纂的《古仙导引按摩法》,这部重要的养生导引著作,辑录有太清导引养生经、宁先生导引法、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等八种导引术,屡为后世养生家引用。

司马承祯所创造的“天隐子导引法”、魏华存所创五脏导引法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导引健身法。

八段锦沿用上千年宋代的导引术以八段锦最为著名。

八段锦是由若干种不同的导引动作组成的健身套势,并以歌诀的形式口口相传。

“八段”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