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明戏: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在话剧当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统称为“文明戏”。
主要特点是:“幕表制”;革命政治色彩浓烈;常采用剧外戏。
2、五四文学革命:大致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1917——1927年“20 年代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1928——1937年“30年代文学”左翼文学革命、人文主义文学并存1937 ——1949年“40年代文学”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他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发表《文学研究会宣言》,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因此很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并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填空)1.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年)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于1917年1月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3.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的斗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5.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6.庐隐的《海滨故人》以自叙传(日记体)的手法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宣泄了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7.《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比较完整地写出了青年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期间的追求和遭遇。
8.《过去》(1927)、《迷羊》(1928),显示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9.叶圣陶的《商人妇》中的惜官、《缀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遗弃,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
10.《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11.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5本杂文集中。
12.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收录了《蝴蝶》、《威权》、《上山》、《新婚杂诗》等诗歌,或揭露了封建专制对人的压迫,或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13.“小诗”派的作品风格是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14.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等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
15.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率先将西方象征主义的丑恶、死亡、虚无和恐怖的主题引入新诗中,摒弃了中国诗歌“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传统,并从波特莱尔、马拉美、魏尔伦的诗中感应了世纪末的病态美,学来了对人生痛苦的模拟和无名忧伤的沉吟。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1. “五四”新文化运动
- 背景及影响:由于中华民族遭受了许多外敌入侵的痛苦,加上本身的落后和国家治
理的不当,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危机。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
重要的历史节点。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胡适、陈
独秀等。
2. 文学流派与创作风格
- 短篇小说:主要诠释社会现实,且同事视角多元、描写真实,构思巧妙,写作手法
新颖。
- 诗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陆新诗呈现多元化状态。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 小说:20世纪初,欧美现代小说的风格、主题和格调逐渐传入中国。
小说创作初期,写实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后又产生了早期现代主义的浪漫小说、理性小说、叙事小说等。
- 戏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初期,戏剧曾被视为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近代话剧出现时,常常表现一种政治思潮或社会问题,其中代表作有郭沫若《天地不容》、陆小曼《平原上的夜雨》等。
3. 代表作品分析与评价
- 《呐喊》:鲁迅以通过讽刺、诙谐、歌颂等不同手法,广泛地展示了近代中国所面
临的迷茫、自卑和愤怒,深刻地反映出民族历史背景下的一种精神状态。
- 《家》:巴金在描写家庭中的子女的时候,创新地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更
加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一种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困惑、矛盾与问题。
- 《茶馆》:曹禺在描绘茶馆里的各色人物时,着重于展示社会邪恶、人性扭曲和社
会黑暗面,其中《茶馆》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黑暗和荒谬。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复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五四文学革命1.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思想、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拿来主义”3.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1917年,开端是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4.为扩大文学革命影响,《新青年》采用“唱双簧”方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5.“人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对新文学进行质的界定。
继“白话文学”后第二个中心范畴,“人”的发现构成中国文化由古代走进现代的标志6.五四文学论争:新旧文学论争(胡适、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引发中现文史上第一次思想交锋和文学论争);与学衡派论争(胡先啸、吴宓,主张中西融合);与甲寅派论争(章士钊,甲寅派失败,新文学取得全面胜利);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红男绿女);人生与艺术之争(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创造社<艺术、浪漫主义>)7.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茅盾、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首个社团。
“为人生”,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现实的功能。
《小说月报》1910年出版,原是鸳鸯蝴蝶派阵地,茅盾1921年接编改版;《文学旬刊》8.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为艺术而艺术”,作品侧重自我表现,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心理的描写是表达内心矛盾和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创造》季刊、《洪水》、《流沙》9.新月社:1923年北京成立,主要成员留学英美精英,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晨报副刊》、《新月》月刊、《诗刊》,格律派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0.五四文学革命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化,开创新时代;建构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精英文学;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化的交流20年代小说1.新小说特色:主题是张扬个性解放、疗教民族和社会;主人公多为不幸的普通人;手法多以对生活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来感奋读者;氛围多是感伤的悲剧情调2.20年代小说高扬新文化运动时期人的解放大旗,是新文学生长发育期,具有明显的社团化、流派化特征,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受鲁迅影响的乡土小说派3.冰心:谢婉莹,五四“问题小説”代表作家之一。
现代文学上册 复习资料
现在汉语复习资料导论:一: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的分期:1.古代文学:1919新文化运动之前2.现代文学分期:(1)1917-1928:文学革命阶段(2)1928-1937:革命文学阶段(3)1937-1949:抗战文学阶段3.当代文学:1949-今二:现代文学产生的原因:救亡图存;政治经济政策的失败;思想上、文学上的改革;白话文运动。
第一章:文学改良一:1.严复:1989《天演论》,奠定了近代现代语言文学的价值观,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最终成为现代思想的生长点和导火线。
2.林纾:其翻译的小说为中国人打开了外国小说的大门,让更多的中国人目睹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晚清白话文运动1.中国第一家白话报刊《民报》创办于1876年3月。
2.原因:对言文合一的迫切要求和维新、“新民”的需要。
3.代表刊物:《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4.内容:以白话为语言工具,强调与中国社会大剧变密切联系,强调对民众的启蒙。
5.意义:晚清白话文运动虽然为文学改良做出了贡献,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做了铺垫,但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改良的意义;造成了晚晴白话报刊的泛滥;“新文体”随之而产生。
第二章:中国现代汉语文学诸文体只发端一:诗界革命1.时间:18952.人物: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3.主张:是一场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有纲领、有队伍、有阵地、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自觉地诗歌革新运动。
4.发展阶段:新学诗-新派诗-新体诗;诗界革命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和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5.意义:促进更新了近代创作题材,丰富近代诗歌的思想意蕴;吸引了许多进步诗人参加的一次群众性的诗歌革新运动;不能突破诗歌改革的语言障碍,所以是一次失败的诗体改革运动。
二:1.小说界革命: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文明小史》刘鹗《老残游记》……2.鸳鸯蝴蝶派:即民初小说家,也称为礼拜六派或民国旧派,指开始于民国初年,以《礼拜六》、《小说月刊》等通俗刊物为阵地,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创作和创新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笑天、张恨水周瘦娟四:1.1906年春柳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话剧活动的正式开始。
00537新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复习精华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1917年1日,《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陈独秀】●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1917年5月,《新青年》发表刘半农的文章《我之文学改观》,●参与倡导新文学运动,并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的文学改革措施。
●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
●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周作人】●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
●《人的文学》提出心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周作人所谓“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指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他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题集(含标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30.3.2,左联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困兽记》、《淘金记》、和《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淘金记》,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
(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
(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
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名词解释:《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1、好人政府。
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
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
进行裁兵运动。
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名词解释: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
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
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
一、流派社团a、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b、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中国诗歌会于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蒲风)、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后改半月刊、月刊,1934年12月停刊,共出版两卷10期)。
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主张的诗歌。
出版有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和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等。
c、新月诗派: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1924年4月,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创办《晨报副刊·诗刊》,由此形成新月诗派,聚集了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倡导新格律诗,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并相继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聚集的文学团体。
d、新感觉派:1、新感觉派小说之“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形式来表达上海的城与人的神韵。
2、《现代》它滥觞于20年代后期,1932年《现代》创刊,为它提供了发表阵地,标志着它作为一个小说流派的正式形成。
新感觉派小说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下出现的。
他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评价现代大都会上海的城与人,对“城”的现代生活的表现和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开掘,都有创新之处。
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感觉主义、意识流、蒙太奇、心理分析等手法,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形式显得新颖、怪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
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
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
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
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明戏: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在话剧当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统称为“文明戏”。
主要特点是:“幕表制”;革命政治色彩浓烈;常采用剧外戏。
2、五四文学革命:大致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1917——1927年“20 年代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1928——1937年“30年代文学”左翼文学革命、人文主义文学并存1937 ——1949年“40年代文学”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他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发表《文学研究会宣言》,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因此很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并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兴起。
5、问题小说:产生于1918—1920年间。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主题、题材比较广泛。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等人。
6、小诗:创作兴盛于1922至1923年。
由于受外国诗歌特别是日本的俳句和印度泰戈尔短诗的影响,许多人写作短小玲珑的诗歌。
这种诗歌短者两三句,长者也不过十几句,容量小,涉及范围却广,即兴而作,或叙述,或抒情,更偏于说理,于是一些人生的感性、情绪的片段、景物的韵致,都率性为富于韵味的小诗。
7、新格律诗: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提出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体,主张诗歌的色彩美、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
8、《女神》: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作为“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面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9、文明新戏: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新戏”。
10、语丝社:语丝社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
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
从19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
从成员构成看,语丝同仁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
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大力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11、语丝体:在针砭时弊的杂感和随笔方面,语丝作家群形成了共有的风格:提倡思想革命,抨击封建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反对专制制度。
艺术上尊重主观印象,坚持个人表现,擅长曲笔幽默的手法,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风格泼辣幽默的文体。
这种鲜明的文体风格被称作“语丝文体”。
12、东北作家群:形成30年代中期,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骆宾基、李辉英、罗烽等。
他们的创作,以地方风物和社会风云的描写,显示出东北人民的生活力量和抗争信念,更主要的是,在他们笔下,较早表达了在民族灾难中生成凝聚的民族抗争意识,从而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13、新感觉派小说:30年代新感觉派在以横光利一、片冈铁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都会议小说”。
14、现代诗派:在30年代前期逐步形成;30年代中期,形成声势,以《现代》杂志为中心,以“纯诗”为追求目的的一个诗歌创作派别。
主要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
15、上海“孤岛”文学:1937年11月,日军占据了上海华舰,租界被沦陷区所包围,知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英对日宣战,日军进入租界。
在这四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留在上海的一批爱国文学家和文化工作者,利用英法等国租界的特殊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抗日文学活动。
这段时间中的,这一特殊地域中的文学活动史称“上海孤岛文学”。
16、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9月创刊)和《希望》(1945年1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
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曾卓、牛汉等。
七月诗派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主客观的密切融;他们强调艺术性而不作唯美的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美。
这是七月诗人创作的共同出发点和美学标准。
17、九叶诗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辛笛、陈敬容、郑敏等人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这个诗派过去被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直到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
九叶诗派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注重诗歌本身的价值,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
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
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为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力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8、象征诗派: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在中国诗坛。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19、《边城》: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原载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
它是沈从文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0、《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白话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后来收录在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狂人日记》描写从赵贵翁到大哥都想“吃人”。
狂人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掉了”,甚而“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暗示家庭伦理是“吃人”的。
将“仁义道德”看作“吃人”,否定了儒家学说的核心。
鲁迅的创作主旨就在于“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狂人日记》表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指向,在批判中国家族制度的同时,就开始了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引进、倡导。
21、鲁迅的基本(思想)观点: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2、冰心体: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又色彩鲜明,素缟淡雅,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23、闻一多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4、《新青年》: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它是一份综合性的文化批判刊物,旨在抨击传统文化,输入西方文明;全面批判和清理传统文化是其主要内容。
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抨击的主要阵地,张开了文学革命的旗帜,掀开了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页。
25、《子夜》:1933年1月,《子夜》出版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
《子夜》原名《夕阳》,1931年10月开始动笔,于1932年12月5日完稿。
有些章节分别于1932年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
其中刻画的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由主观因素造成,更主要的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结局,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
它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的成熟。
26、《骆驼祥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宇宙风》,1939年首版单行本。
它是老舍全部创作中的一部高峰。
它的成功在于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