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解读的新规范

合集下载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工具,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和操作规范对于准确判断心脏疾病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心电图诊断步骤下面是进行心电图诊断的基本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导联电极应正确连接到患者身体的适当位置。

- 患者应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保持安静。

2. 数据采集:- 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通常持续几秒或几分钟。

- 确保数据采集期间患者不发生运动或干扰。

3. 数据分析:- 对采集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QRS波形、ST段和T波等特征。

- 比较采集到的数据与正常心电图图谱进行对照。

4. 诊断和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心电图的诊断。

- 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 撰写诊断报告,包括必要的详细信息和建议。

3. 规范操作指南以下是进行心电图操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操作指南:1. 操作前准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 清洁和消毒导联电极,确保其无损坏。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解释操作过程和目的。

2. 导联电极安装:- 根据国际标准,正确安装导联电极,确保其与心脏的正确连接。

- 导联电极的位置应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准确的心电图记录。

3. 心电图记录:- 在记录心电图之前,确保患者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保持身体放松。

- 操作过程中,避免移动导联电极或干扰导联信号。

- 记录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数据保存和归档:- 心电图数据应及时保存并进行适当的归档。

- 数据应按照患者标识和日期进行命名和存储,以便后续查阅和比对。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基本指导。

准确的心电图诊断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心脏疾病的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遵循最佳实践,务必按照本文档中描述的步骤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南。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课件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课件
减少干扰和误差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干扰和误差,如电磁干扰、电极移动等。
记录纸质量
确保使用高质量的记录纸,以保证心电图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记录时间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记录时间,以确保能够捕捉到异常的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操作质量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
定期对心电图操作过程进行质量 评估,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 课件
目录
• 心电图概述 • 心电图操作流程 • 心电图解读 •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标准 • 心电图操作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心电图概述
心电图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 估心脏功能。
作用
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辅助评估 心脏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问题并 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心电图操作
质量。
培训与教育
对心电图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05
心电图操作实践与案例分 析
心电图操作实践
操作前准备
确保心电图机正常工 作,检查电源、电极 片、导线等是否完好。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 态,避免剧烈运动, 去除金属饰品等干扰 因素。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01 02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放置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通常包括12个导联,包括六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 aVF)和六个胸导联(V₁至V₆)。
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波形是由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压变化形成的图形。正常情况下,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

心电图专业诊断与规范操作文档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关于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心电图设备,并准确解读心电图结果。

术语定义-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 心电图机:用于记录和显示心电图的设备。

- 导联:连接心电图机和患者身体的电极。

规范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心电图机是否正常运行。

- 确保导联电极干净、粘性良好。

- 与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2. 安装导联- 将导联电极正确连接到心电图机。

- 按照标准导联放置方法,将导联电极粘贴到患者胸部和四肢。

3. 进行心电图检查- 确保患者放松,不要移动身体。

- 启动心电图机记录功能。

- 检查心电图波形是否清晰,如有干扰或异常,需要重新调整导联。

4. 解读心电图结果- 根据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 注意检查心率、心律、ST段、QT间期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心电图结果。

5. 记录和报告- 将心电图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 如有异常或可疑情况,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

注意事项- 操作心电图机时,需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规范。

- 心电图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依据,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电图专业诊断和规范操作的指导,以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操作心电图机,并准确解读心电图结果。

遵循本文档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

需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1.肢体导联Ⅰ: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和腋中线;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液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应位置。

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

【临床意义】1.正常心电图P波:电压<0.25mV, 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P-R间期:0.12s~0.20s。

QRS间期:0.06s~0.10s。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R V5<2.5mV。

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 Q波电压>1/4R波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V1导联可为QS型。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应<0.1mV;但V1~V3导联可达0.1mV。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Q-T间期:不应>0.44s。

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110°,电轴右偏>+110°。

(完整word版)医科大学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完整word版)医科大学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

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在-30度~+ 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的P-P间期互差小于或等于120ms时,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大于120ms时,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度~ -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Ⅱ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度~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90~-180度):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下。

(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导联R/S﹤1)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级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Ⅴ1导联R/S>1,或Ⅴ1导联R/S<1,但Ⅴ2导联R/S>1;如Ⅴ1导联R/S<1,Ⅴ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当Ⅴ5或Ⅴ6导联R/S<1,Ⅴ1呈QS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2、胸导联低电压:所有胸前导联电压均<8mm。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就不下此诊断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

例:(1)短P-R间期;(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

3、临床上即使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也不要诊断L-G-L综合征。

六、ST段改变1、等电位线(1)以P-R段或QRS波起点为基准。

(2)基线不稳时,可以2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

(3)S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或80ms计(根据心率调整)。

2、ST段抬高:应描述ST段抬高的形态及幅度。

例:弓背向上型、下斜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1)正常人ST段抬高于肢体导联不超过1 mm,Ⅴ1、Ⅴ2不超过3 mm,V3不超过5 mm,Ⅴ4~Ⅴ6不超过1 mm。

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心电图是检查心脏活动的一种重要非创伤性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心脏节律、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缺血等信息。

心电图操作规范是保证心电图检查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下面是一份心电图操作规范,详细介绍了心电图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1. 检查前要向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特别是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症状、病史、手术史等。

2. 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3. 患者的胸部必须暴露出来,避免影响电极的接触。

二、心电图仪器使用与操作注意事项1. 心电图仪器要经过日常检定保养,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心电图仪器要放置在稳定平整的台面上,避免受到震动。

3. 确保心电图仪器电源正常连接,仪器的各个电极线路无异常。

三、心电图电极的放置1. 根据心电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导联,并告知患者术语且认真解释每个导联的意义。

2. 清洁患者皮肤并使用皮肤刮片清除污垢和干燥皮屑。

3. 在导联粘贴前,可以涂抹一些乙醋酸纳,帮助提高电极和皮肤之间的接触效果。

4. 正确放置各个电极,注意不同导联之间的间距和顺序。

5. 心电图仪器的电极线路应保持与患者身体的接触,防止脱落或松动。

四、心电图记录的过程1. 设置心电图仪器的采样速度和增益,确保记录到的心电信号具有足够的分辨率。

2. 开始记录前应将时间和日期等信息正确设置在图纸上,并校正或调零记录纸。

3. 确保心电图纸张紧满,并使用纸箔,以保证记录质量和保存记录的完整性。

4. 记录心电图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姿势,并确保患者保持安静。

5. 心电图记录结束后,关闭仪器并确认记录的准确性。

五、心电图结果的解读和分析1. 心电图结果的解读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或技术人员进行,根据心电图图形和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2. 心电图图形应仔细观察每个导联的波形和间距,注意心房、心室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3. 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应与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相结合,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范心电图是一种检查心脏功能的常用方法。

为了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心电图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以下是心电图操作规范的内容,共1000字。

一、心电图操作前准备1. 检查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检查导联电缆、电极等是否完好。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心电图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患者应脱去腰带、胸罩等遮挡物,保持胸部裸露。

如有必要,帮助患者整理头发,清除静电。

3. 准备导联:根据需要选择标准导联(Ⅰ、Ⅱ、Ⅲ导联)或特殊导联(V1-V6导联)。

导联应贴附于患者干燥清洁的皮肤上,避免出现移位或脱落。

4. 选择采样速度和增益:根据需要选择心电图的采样速度和增益。

常用的采样速度有25mm/s和50mm/s,增益一般选择标准增益即10mm/mV。

二、心电图操作过程1. 采集基线数据:在心电图记录开始前,应确保有稳定的基线。

检查导联是否连接良好,有无漂移或杂讯等情况。

2. 贴附电极:根据选择的导联贴附相应的电极。

如使用标准导联,应在右肢、左肢和左胸部各贴附一个电极。

贴附电极时,可以先清洁皮肤,再涂抹导电胶浆,然后贴附电极。

3. 记录心电图:启动心电图仪,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操作时仪器应放在稳固的平面上,以避免晃动或移位影响信号记录。

4. 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期间,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说话、活动或有大幅度运动。

(2)记录时间一般应超过10秒,以获得稳定的心电图信号。

(3)必要时可以记录多个心搏周期以观察心电图变化。

(4)在记录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波形或干扰,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

5. 心电图记录结束:记录时间到达预定时间后,记录结束。

关闭心电图仪,结束操作。

三、心电图操作后处理1. 检查结果:对记录的心电图波形进行初步检查和分析。

如发现异常波形或疑似心律失常,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读。

2. 心电图报告:根据记录结果,生成心电图报告。

报告一般包含心电图记录时间、采样速度和增益、导联选择、异常波形或心律失常的描述等。

心电图诊断技术与操作规范手册

心电图诊断技术与操作规范手册

心电图诊断技术与操作规范手册1. 简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研究心脏电生理活动。

本手册旨在提供心电图诊断技术和操作规范,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高效地解读心电图。

2. 心电图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贴上电极,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位变化。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包括冲动的发生、传播以及心肌细胞的兴奋、复极化过程。

心电图将这些电位变化以图形的形式展示,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3. 心电图诊断技术3.1 心电图设备心电图设备主要包括心电图机、电极、导线等。

心电图机应具备线性、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等特点,以保证心电图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电极放置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需要在人体表面六个特定部位放置电极,包括: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1)、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V2)、左锁骨中线第三肋间(V3)、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胸骨左缘第五肋间(V5)和胸骨左缘第六肋间(V6)。

3.3 心电图解读心电图解读主要包括对P波、QRS复合波、T波、ST段、QT间期等参数的分析。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时间和振幅应在一定范围内。

异常心电图可能表现为波形异常、时间延长或缩短、振幅异常等。

4. 心电图操作规范4.1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

确保心电图机和电极正常工作。

4.2 电极放置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

按照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的电极放置方法,依次放置电极。

4.3 检查过程启动心电图机,开始记录。

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波动。

心电图记录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4 心电图解读记录完成后,由专业医生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分析波形、时间和振幅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5. 常见异常心电图解读本手册无法涵盖所有异常心电图,以下列举一些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解读:5.1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P波规律,但QRS复合波的间距不规律。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档(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节心电图诊断指南一、正常心电图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

(1小格为)波:(1)正常圆钝。

(2)正常肢导<,胸导<。

(3)正常<。

间期:正常为-。

波群:(1)时间为-。

(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

RV1<,RV5<。

(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R/S<1,V5:R/S>1。

(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V1+SV5<。

段:(1)时间为-。

(2)移位:以j点后-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2<,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

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

11.正常窦性心律:(1)存在窦性P波,即PV5,V6直立,PavR倒置。

(2)P-R间期为-。

(3)P-R间期差<。

(4)频率为60-100次/分。

1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1岁>140次/分,1-6岁>120次/分。

13.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

规范认识心电图STT改变课件

规范认识心电图STT改变课件
炎等。
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
电图ST-T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ST-T改 变不一定都代表心脏疾病,需要 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评估。
04
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与预 防
心电图ST-T改变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ST-T改变的原因,选择适当 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硝酸酯类药 物、钙通道拮抗剂等。
多次检查
对于疑似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应多次进行检查,以观察动态变化,避免漏诊和误诊。
诊断心电图ST-T改变的局限性
假阳性率较高
无法评估心肌功能
心电图ST-T改变的假阳性率较高,即 正常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类似 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ST-T改变仅能反映心肌缺血和 损伤的存在,无法评估心肌功能和预 后。
控制
对于已经出现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 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病例三
鉴别诊断
心电图ST-T改变可能与其他疾病如心包炎、心肌炎、心脏神 经官能症等混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等综合判断。
THANKS
05
心电图ST-T改变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电图ST-T改变通常提示心肌缺血 或心肌梗死,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症 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等。
病例二:心电图ST-T改变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
针对可能导致心电图ST-T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1最新心电图诊断指南和规范

2021最新心电图诊断指南和规范

2021最新心电图诊断指南和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1年最新心电图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或ECG)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它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以帮助医生识别各种心脏问题。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标准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标准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

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

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

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围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

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

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

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

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

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

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

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

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

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

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可使动态心电图波形的ST段产生失真;如高频的上限不够高时,动态心电图的影响表现为Q波、R波和S波的波幅变低,形状变得圆滑,R波的切迹和δ波可能消失。

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为了保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常规心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环境要求1.室内温度应保持在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他电器具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避免肢体紧张引起的肌电干扰。

若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3.开机前首先要检查心电图机的电源、线路有无漏电及短路现象,检查地线是否接通,检查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钮是否在正常位置。

4.接通电源,打开心电图机开关。

5.检查心电图机阻尼、走纸速度、电压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肢体导联电极安放位置:红色电极一右手,黄色电极一左手,黑色电极一右足。

胸壁六导联电极板安放位置:V1:在胸骨第四肋间隙,紧靠肋骨右缘处。

V2:在胸骨第四肋间隙,紧靠肋骨左缘处。

V3:在安置的V2与V4两个电极板间划一直线,在此线中心点处。

V4:在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相交处。

V5:与V4电极板同一水平,与腋前线相交处。

V6:与V5电极板同一水平,与腋中线相交处。

4.必要时应加作其他胸壁导联,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四、描记心电图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背景介绍心电图为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由于心电图结果通常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基础,因此规范制定心电图诊断报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保证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机构管理。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心电图检查和报告,包括临床、急诊、门诊、健康体检、社区卫生等各类医疗机构。

要求1. 报告格式心电图诊断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检测时间、心电图记录仪型号和记录方式;•心电图采集情况,包括导联连接情况、小波段滤波情况、干扰情况等;•心电图图像,应清晰、准确、正确显示,并标明导联、心率、标准化;•心电图分析结果,应根据心电图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心率、心律、心室肥大、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比例、波形特征等;•诊断结论,应根据心电图分析结果进行诊断,如窦性心律、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医师签名和日期。

2. 报告内容心电图诊断报告应保证以下要求:•准确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

•可读性:报告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和冷僻的术语,确保医生、患者和其他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报告内容。

•专业性:报告内容应严格遵循医学规范,确保准确、专业。

3. 报告质量心电图诊断报告应保证以下质量:•完整性:报告应具有清晰、准确的内容,必要时应加以补充说明。

•及时性:报告应在完成检查后尽快制定完善,确保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统一性:报告应按照本制度规范进行编写,保证医疗机构内部质量的统一和管理。

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同时,医疗机构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技术人员的诊断和报告编写水平,确保报告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

指南丨心电图诊断术语,我国有了新规范!

指南丨心电图诊断术语,我国有了新规范!

指南丨心电图诊断术语,我国有了新规范!心电图从发明到临床应用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传导异常和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开展药物检测、外科术前评估、特殊群体查体等的重要方法。

近三十年来科技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信号采集与处理、自动测量、自动诊断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对心电图的标准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我国专家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了新的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该最新共识中列出的诊断术语一共154条,如下表所示。

来源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脏无创检测学组,《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编写专家组。

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专家共识2019。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年第28卷第3期。

《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编写专家组组长:郭继鸿王思让副组长:陈韵岱谭学瑞张海澄方丕华卢喜烈执笔:石亚君秘书:但晴王晋丽郜玲董颖通信作者:陈韵岱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马兰、王永权、王红宇、王志毅、王丽华、王宏治、王思让、王晓明、王斌、王新康、方丕华、尹彦琳、邓国兰、石亚君、卢喜烈、冯艳、朱力华、朱金秀、刘凡、刘鸣、刘元生、刘秀荣、刘学义、刘桂芝、刘德平、许原、孙芸芸、李中健、李广平、李世锋、李乔华、李江波、李忠杰、李学斌、李春雨、苏瑞英、吴杰、杨丽红、杨晓云、秦地茂、郭军、杨虎、吴岳平、沈灯、张萍、张永庆、张兆国、张丽娟、张夏琳、张海澄、陈元秀、邵虹、罗昭林、周军荣、郑林林、钟杭美、贾玉和、贾邢倩、徐金义、郭继鸿、黄焰、彭伊、彭军、韩卫星、储伟、曾建平、谭学瑞。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高红果┆制版刘明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解读的新规范赵敦祥心电图检测是20世纪建立起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的重大技术成果之一。

这种检测手段对心脏疾病的检出,对临床诊疗功不可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进展,心电图应用的标准化也在不断更新。

基于此,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律学会(HRS)对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进行了更新,其结果已被国际计算机心电图协会认可,并于2007年至2009年陆续发表。

本文将就其中部分核心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心电图技术与术语2007年发表的“心电学及其技术”、“心电图术语”两部分,主要阐述了静息心电图及其技术之间的关系,讨论心电图的代表波形及其测量方法,特别强调了能够自动测量、自动导出诊断报告的数字信号采集及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并重申了导联位置、记录的方法及波形。

标准导联排列顺序专家共识推荐选择性使用Cabrera肢体导联排列顺序。

Cabrera 肢体导联排列顺序的应用已有25年的历史了,这种排序不仅有助于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定位以及计算额面电轴,aVR的应用还可提高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定、危险性评估等。

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ESC/ACC)指南也推荐其作为12导联心电图的通用排列方式。

躯干和肢体导联位置的变化专家共识指出,通过躯干电极记录的心电图不等同于标准心电图;坐位和立位记录的心电图也不等同于标准卧位心电图;特殊位置记录的心电图必须标记清楚。

减少导联数量人工合成12导联心电图一般适用于心电监护等,不能代替标准心电图常规使用,而且使用时必需标记清楚。

增加导联数量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推荐增加右胸导联记录;在ACS有ST段抬高证据的治疗中推荐增加使用后胸导联记录;由于ST段向量图越来越用于提高AMI的诊断分类,在心电图的自动报告中建议增加ST段额面电轴。

心电图的自动报告心电图的计算机报告是心电工作者的辅助工具,所有基于计算机的心电图报告必须经医生审阅。

心电图诊断术语首要的诊断术语包括14个类别共117种诊断术语,大部分是非描述性且能独立表达临床意义的术语。

次要诊断术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议性术语,建议临床医生随访;另一部分为考虑性术语,至少不除外一种心电图的异常。

首要诊断术语和次要诊断术语构成“核心术语”。

专家共识还制定了单独及联合应用上述标准的规范,列出了常用的组合型术语。

对于存有争议的心肌梗死(MI)部位描述性术语,最新推出的专家共识认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来废除已有的术语,因此,仍沿用传统术语。

除了2007年所发表的内容外,2009年3月三组织还联合发表了后面四部分:即“室内传导障碍”、“ST段,T波,U波和QT间期”、“心腔肥大”和“急性心肌缺血/梗死”。

室内传导障碍正常QRS波群时限QRS波群时限延长定义为:年龄﹤4岁,≥90 ms;4~16岁,≥100 ms;≥16岁,≥110 ms。

平均心电轴专家共识对心电轴正常值也做了修订,汇总如表1。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对于QRS波群时限:成人>110 ms,8~16岁儿童>90 ms,8岁以下儿童>80 ms者,如达不到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则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

不建议自动报告使用的术语(1)Mahaim预激:此型不能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2)不典型左束支阻滞,双束支阻滞,双分支阻滞,三分支阻滞:由于导致这些心电图改变的解剖及病理异常变异较大,专家建议对每一种传导阻滞的异常单独描述,而不笼统地用双分支阻滞、三分支阻滞、多分支阻滞表示;(3)Brugada波:指V1导联的右束支阻滞(RBBB)伴ST 段改变。

由于有3种不同形态的ST段抬高,且此图形并非Brugada 综合征患者所独有,因此,专家组建议不再用于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而由医生全面进行评价后慎重做出诊断;(4)左间隔支阻滞:缺乏可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

ST段、T波、U波和QT间期ST段异常心电图分析报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对ST段异常改变进行定性描述。

对ST段压低超过0.1mV者,应加以标明。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其他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临床情况,提出可能引起ST-T异常改变的一种或多种原因。

评价ST段抬高时,应依据基于大样本人群观察资料得出的参考值,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等进行分析,将其整合在心电图机的自动分析系统中,尽量避免对心肌缺血损伤、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做出错误诊断。

T波异常(1)T波倒置: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在-0.1~-0.5 mV;(2)T波深倒置: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0.5~-1.0 mV;(3)巨大倒置T波: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1.0 mV;(4)T波低平:T波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5)T波平坦:Ⅰ、Ⅱ、aVL、V2~V6导联T波振幅在0.1~-0.1 mV,而Ⅰ、Ⅱ、aVL导联R波振幅>0.3 mV。

U波异常(1)V2、V3导联U波最显著,而肢体导联不明显,U波振幅约为0.33mV或T波振幅的11%;(2)U波具有频率依赖性:心率>95 bpm时很少出现;而心动过缓时U波振幅增加,心率低于65 bpm者中约90%可出现U波;(3)V2~V5导联U波倒置属于异常;(4)专家建议,心电图报告应描述U波倒置、U波与T波融合,或U波振幅大于T波振幅。

QT间期(1)单导联描记的心电图,取最长的QT间期,通常出现在V2、V3导联;(2)但如果V2、V3导联比其他导联长40 ms以上,可能测量有误,应结合其他导联确定QT间期值;(3)对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测量的QT间期延长进行人工测量证实;(4)当TU波融合难以辨认时,通常选择aVR和aVL导联(U 波不明显)来测量QT间期,或沿T波降支最陡峭的部分做切线,将其与TP段的交点作为T波终点,测得的QT间期可能低于实际值;(5)建议多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显示一段排列和叠加的心电图,有助于明确QT间期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更准确地测量QT间期。

鉴于QT间期延长的重要临床意义,需要对自动分析计算的QT间期值进行人工测量校正。

QTc间期(1)建议应用线性回归函数法计算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rate correction),而不用Bazett’s公式,而且在心电图报告中应标明应用的计算公式。

不建议在RR间期变异较大时(如心房颤动),或T波终点难以辨认时,计算心率校正的QT间期;(2)建议除心率校正以外,还要根据性别和年龄校正QT间期。

QT间期延长的标准:女性≥460 ms,男性≥450 ms。

QT间期缩短的标准:男性或女性≤390 ms;(3)建议在室内传导障碍时,可应用QT和JT校正公式。

必需在确认后,才能将上述值加入心电图自动分析中,提供恰当的校正参数;(4)建议对不同条件下记录的一系列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时,应尽量采用统一的标准。

记录标准心电图,测量QT间期尽可能由一位医生负责一个患者或研究项目的全部分析过程。

QT间期离散度建议常规心电图报告中不应包括QT间期离散度,但鉴于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鼓励继续研究能反映复极离散度增加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心腔肥厚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左心室肥厚(1)对左心室肥厚应仅使用证实有效的电压计算标准,不推荐应用单一的电压诊断标准;(2)自动报告应具体标明使用何种标准,并且哪些指标异常;有效的诊断标准应对已知的影响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校正,包括性别,种族和体型等因素;(3)不推荐“劳损、压力负荷、容量负荷”等术语用于与左心室肥厚相关的诊断描述,并谨慎使用“可能、很可能的和边缘性”等术语;(4)由于存在争议,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时,诊断左心室肥厚宜慎重。

右心室肥厚(1)在被证实有效的诊断标准中,不推荐应用单一的诊断标准。

使用这些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诊断标准应对年龄、性别、种族和体型进行校正;(3)对右心室肥厚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诊断信息,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或慢性肺病的病史等。

应进一步开发临床诊断信息与计算机算法相结合的新的诊断标准。

双心室肥厚(1)诊断双心室肥厚必须同时满足右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肥厚两个诊断标准,但是应当了解其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较低;(2)左心室肥厚时电轴右偏、多个导联出现高大双向R/S复合波均提示可能存在双侧心室肥厚。

心房异常(1)不正常的P波应称为左、右心房异常,而不是心房扩大、负荷过重、劳损或肥厚;(2)诊断心房异常应该联合应用多种心电图诊断标准;(3)房内传导延迟是心房异常的一种,尤其是P波增宽,而不伴左心房(P波后半部分)或右心房(P波前半部分)成份的振幅增高时。

急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阈值(1)男性:V2及V3导联J点抬高在≥40岁不应超过0.2 mV (其它导联不超过0.1 mV);年龄﹤40岁不应超过0.25 mV;(2)女性:V2及V3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5 mV;其它导联不应超过0.1 mV;(3)不论男性与女性,V3R与V4R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只有30岁以下男性V3R与V4R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 mV;(4)V7到V9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5)所有人群,不论年龄大小,J点压低在V2及V3导联不应超过-0.05 mV,在其它导联不应超过-0.1 mV。

ST段改变与闭塞血管及区域的相关性(1)应提示闭塞相关的血管、血管闭塞的部位以及心肌受累的区域;(2)当Ⅰ、aVL导联、V1~V4导联(有时波及V6)ST段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应当提示左前降支(LAD)近端闭塞导致的广泛前壁或者前基底部的心肌缺血或梗死;(3)当V3~V6导联ST段抬高,Ⅱ、Ⅲ、aVF导联无ST段压低,应当提示LAD中段或远段闭塞导致的前壁心肌缺血或梗死;(4)当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 mV时,应及时描记V3R,V4R导联;(5)静息心电图≥8个导联ST段压低0.1 mV以上,同时伴aVR和/或V1导联ST段抬高,应当考虑缺血的原因为多支病变或左主干(LM)病变;(6)V2~V4导联T波倒置及QT延长提示LAD近端严重狭窄(需除外近期脑出血);(7)与国际动态心电图及无创心电学会的意见有所不同,目前建议继续保留“后壁”这个名词,用来描述V1、V2导联ST段压低及R 波的宽大;(8)对于心室后壁命名的更改,还有待于包括不同年龄组、不同身体状况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患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更确切的数据。

心肌缺血/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1)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群以正向波为主的导联ST 段抬高≥0.1 mV,以S波为主的导联(V1~V3)ST段压低≥0.1 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