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2. 掌握《文言文二则》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导学内容:一、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具有奇特的特点和语法结构。
其特点主要包括:1.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应用古代汉字;2. 句式结构多为主谓宾,较为简洁明了;3. 应用许多古代汉字和词汇,需要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4. 语气周密,表达含蓄,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文言文二则》内容和主题《文言文二则》是两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分别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这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态度。
其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强调君子之间交往应该淡泊如水,不要过于热情;而小人之间交往则容易陷入甜蜜的陷阱,易受诱惑。
导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2. 提出问题:你觉得文言文和摩登汉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二、进修《文言文二则》1. 学生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探讨作者的用意;3. 学生尝试翻译文章,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三、拓展延伸1. 学生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探讨作者的用意;3. 学生尝试翻译文章,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四、总结归纳1. 学生总结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2. 学生总结《文言文二则》的主题和要点;3. 学生展示翻译效果,进行互相进修和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文言文二则》的翻译练习;2. 思考并写出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掌握《文言文二则》的内容和主题,并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2.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法指导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复述两个小故事,能根据课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2)有关人物: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即更.刮目相看祖逖.主簿.同寝.蹴.琨非恶.声骁.健铠.仗2.解释下列加点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博士古义:今义:(2)望风古义:古义:4.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孙权劝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2.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原文回答:。
)吕蒙学有所成了没有,从哪里看出?(原文回答:。
)这属于描写。
3.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看”的?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你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第二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祖逖北伐》主要写了祖逖年轻时的几件事?反应了他怎样的品格?2.你从祖逖身上学到了什么?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祖逖是一位少年英雄,除他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少年英雄呢?我的收获1.读完《古文二则》这二则故事,你从中积累了几个成语?1.你从吕蒙和祖逖身上汲取了哪些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22.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1)编年体君实政治史学(2)gēng tì bù qǐn cùè xiāo kǎi2.(1)事务(2)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3)醒(4)统帅3.(1)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学位的最高一级(2)听到消息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周围动静4.(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22、《古文二则》导学案黄春霞周斌黄松梁荣卿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2)此非恶声也()(3))(7)狄将其部曲百余家(5•翻译下列句子。
学习目标: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闻鸡起舞”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自相鱼肉”等成语。
(一)基础知识 1请学生动手查找整理作家作品有关资料 2.自由朗读全文。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岂( )欲卿( 狄( )少有大志(左丞相睿(•)以为军谘() 涉猎( ) )蹴琨觉()祭酒即更( )刮目相待) 此非恶声也(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人思自奋( ( ))(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蒙乃就学( (''自相鱼肉()及鲁肃过( 蹴琨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夜闻鸡鸣,蹴琨觉(5) 郡国豪杰,必有望凤响应者4 •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掌事: 但: 多务: 孰若: 遂: (四).探究应用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4.品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的含义。
1.谈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祖狄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2.文中刻画了祖狄怎样的形象?3.“闻鸡起舞”这一情节是否偏题?4.交流讨论:说说祖狄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你能从你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择两句劝学吗?《孙权劝学》导学案问题解答(三),5.( 1)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2课古文二则【导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孙权劝学》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卿(qīnɡ)岂(qǐ) 涉.猎(shè) 孰 (shú)遂(suì) 邪(yé) 更(ɡēnɡ)2.文言知识梳理①文言词语释义: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孤(比得上)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之晚(认清事物)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一词多义②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③古今异义: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3.作者链接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祖逖()蹴( )恶()骁健()
廪()铠仗()
2、解释加点的字
蹴琨觉
因起舞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非复吴下阿蒙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二.目标展示1.导入主题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课题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4、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 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5、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 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26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在里面,指国内;今义:进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在外面,指国外;今义:出去)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审核
李树锐
3、“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
C.死于安乐D.衡于虑
课题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理解掌握重点实虚词;了解课文层层推理得出结论和从历史事例归纳出结论的写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关于《孟子》: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一、设计思路两篇小短文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祖逖北伐》表现了一代名将少年时代的胆识,让学生明白凡有所作为的人,少年时就胸怀大志。
两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时,应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注解自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重点诵读,揣摩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同时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及特殊文言词语。
可以采用自学讨论法,也可采用诵读领悟法。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表现人物的方法。
2.认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名人少年时代的青云之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一: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等导入。
导入二:从人们所熟知的成语“闻鸡起舞”导入。
导入三:从作者司马光导入。
示例:请一位同学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后来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史学家,编纂了一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学里面的文章。
2.教学切入点①从课题“劝学”切入。
吕蒙学习为什么还要人劝?孙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劝导?吕蒙学习的效果从哪里可以看出?②从祖逖闻鸡起舞的目的切入。
《祖逖北伐》中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祖逖为什么北伐?课文中可以看出他做了哪些工作?3.重难点的突破:讨论法。
阅读的重难点:《孙权劝学》:学习是否一定要别人来劝?吕蒙不学习可以生存吗?孙权为什么要劝他读书?《祖逖北伐》:你如何评价祖逖?4.学法指导①自学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根据注解自行翻译课文,翻译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再不明白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②诵读法。
诵读祖逖劝说司马睿的一段话,体会祖逖对形势的精当分析、对民心的准确把握以及带兵北伐的自信和决心。
③质疑法。
善于从课文中发现问题。
如:《孙权劝学》中最后一句写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是否偏离了《劝学》的主题?四、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写吕蒙和鲁肃的内容;课外阅读《资治通鉴》,了解祖逖后来的情况。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第一课时引言:《文言文二则》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教材之一,本导学案将以两则文言文文章为基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应用能力。
一、标题:《文言文二则》导学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运用能力;3.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文言文二则》中的两则文章;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3.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仿写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1.《文言文二则》中的两则文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文章);2.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3.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通过介绍《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2.学习:分析两则文言文的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重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仿写练习,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4.总结:对《文言文二则》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经典作品,拓展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2.组织文言文作文比赛,评选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3.定期进行文言文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文言文二则》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应用能力,培养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学生能在文言文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探索,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掌握《文言文二则》中的两篇文言文文章的内容和内涵;3.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导学重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表达方式;2.《文言文二则》的主题和内容;3.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小初高学习]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6 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难点)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诵读——翻译———品读——拓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古文六字翻译法。
(1)对,即对译法。
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2)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3)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4)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5)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6)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知识板块二自读自研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3.借助注释,工具书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4.理解课文大意。
5.列出不懂的问题,为交流展示作准备。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与《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22、《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
3、读通、读顺课文。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读熟课文。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2、关于课题《孙权劝学》吕蒙是吴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深得孙权器重,但他少课略、缺文墨,只是一介武夫。
孙权爱惜人才,以切身经验启发他学习,“蒙乃始就学”。
《祖逖北伐》西晋王朝末年,朝政十分腐朽混乱,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建兴元年(313),主持朝政的左丞相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南京)后,无心北进。
祖逖要求领兵伐,收复失地。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
(学法:查阅相关资料)课文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26年的史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法:先做,然后与课本对照纠错,再将强化记忆)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翻译句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下内容是课下注释有的,请你合上课本完成。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见往事耳()⑥蒙乃始就学()⑦非复吴下阿蒙()⑧即更刮目相待()(2)译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简要概括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法:何人?何事?何果?)追问:课文的故事情节可用三个短语概括为: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学法: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
本次导学案的主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这些作品都是我们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中的重要篇章,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增强语文功底。
下面我将结合课文内容、作者背景、文学特点,以及班级教学实际,详细为各位同学讲解这些篇章。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时期邹忌讽刺齐威王的故事。
故事中,邹忌用自己训练狗的经验,比喻齐威王给他的侍女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兔子,表现出齐威王的短视和不够镇定自若。
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孔子为什么把邹忌列为智者。
作者背景:邹忌,战国齐国大夫,曾任齐国相国。
他主张和外交管理,曾经成功地为齐国争取到了和亲之和。
文学特点:作者邹忌的讽刺技巧十分高超,读起来十分有趣。
讽刺、夸张、比喻、反讽等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轻松幽默又富有哲理的故事。
二、《细柳营》《细柳营》是元朝作家张养浩所作的一篇小说。
小说的主角是细柳营的一位年轻将领,他把优秀的军人捆绑起来,以显摆自己的权威,结果被直言谏诤的高松击败。
故事中表现出了正义力量的强大,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始终相信正义并追求正义。
作者背景:张养浩,元朝中期著名文学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文学特点:《细柳营》主要表现出了官场中的丑恶现象,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加以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深刻反映了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古文二则》《古文二则》是元代名士袁了凡所作的文集,这套书共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陈涉世家》和《张良世家》。
在《陈涉世家》中,详细记述了陈涉的生平经历、宣布起义的过程,以及嘉陵之战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古文二则》
语文考试确实是复杂多变的,五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好课本的知识,还要多熟悉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将常见的题型以及答题方法技巧归纳好。
以下是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合集):《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2、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3、结合文中注释,4、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5、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1、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2、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
(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3、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4、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5、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6、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7、善为文章,8、能隶书,9、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10、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11、删繁补略,12、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13、为我国史学名14、著。
名15、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16、讲解《四知》1、杨震2、简介:杨震3、 (?一124),4、东汉大臣,5、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6、字伯起。
21、《古文二则》导学案
《古文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范晔及其《后汉书》;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四知》,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主旨突出,事例典型。
4、《私心》,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选择典型事例,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朴实,让读者扪心自省。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学生讲述)【自主学习】1、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2、杨震(?~124)中国东汉大臣。
字伯起。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3、学习生字:骘(zhì)邑(yì)谒(yè)涿(zhuō)辄(zhé)悫(què)征辟(bì)便(biàn )宜蕴藉(yùn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古汉语知识:古今异义:(1)便宜——古义:利益,好处,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2)选举——古义:选贤任能。
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3)性质——古义:本性诚实今义:一种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词类活用: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怀,这里用做动词,意思是:怀里揣着。
)【释疑点拨】默读课文,感知大意:《四知》:本文通过对杨震遇故知的描写,赞扬了他那种“文官不爱钱”“官清民自安”的为官为民之道。
他的“四知”精神,堪称为中外古今官吏的楷模。
《私心》:通过第五伦对“您有私心吗”这一回答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有私心的,但私心有程度、大小之分,并且产生私心或引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和处理。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虚实清晰有条理,其蕴涵的哲理浅显易懂,但又发人深省。
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
《文言文二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文言文二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掌握《文言文二则》中的古文阅读技巧;4. 能够运用《文言文二则》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二、导学内容:1. 《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文言文二则》的主要内容概述;3. 《文言文二则》的古文阅读技巧;4. 《文言文二则》的仿写练习。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古文名句或者成语,引发学生对《文言文二则》的兴趣和好奇心;2. 了解背景和作者:讲解《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3. 主要内容概述:简要概述《文言文二则》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4. 古文阅读技巧:介绍古文阅读的一些技巧,如词语的翻译、句子的理解等;5. 仿写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二则》的仿写练习,锻炼他们运用古文语言的能力。
四、导学案例:1. 背景和作者介绍:《文言文二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袁枚是一位文学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淡雅、别具一格而著称。
《文言文二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内容简洁明了,语言漂亮流畅,被誉为古文的经典之作。
2. 主要内容概述:《文言文二则》主要讲述了人生的两条道路:一条是“行善之道”,另一条是“行恶之道”。
作者通过比照这两条道路的不同,表达了对善良和公理的追求,以及对邪恶和罪恶的警示。
3. 古文阅读技巧:在阅读《文言文二则》时,学生可以注意一些古文的特点,如句子结构的复杂性、词语的含义丰富性等。
可以通过对句子逐字逐句的解读,逐步理解文本的含义。
4. 仿写练习:让学生根据《文言文二则》的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可以选择一些句子进行改编,或者写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锻炼他们运用古文语言的能力。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还能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提高古文写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
..()傅说.()胶鬲.()孙叔敖.()曾.益()拂.士()教学相长.()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入法家拂士: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举.于版筑()空乏
..其身()人恒过.()而后作.()征.于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动心忍.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后世将其二人并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第1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漸傯鯛鰒拦縋鳆鲻皲槳賃贤戶滨鈰嬌齿項侣绚潷诀澀艫袜龍亚骥罂麸爭鳳拟偽籴渾搖澩鸳醬狹径鴯忧祕龜紕挡遲駘吗绦陘骣绦遞迟紜眯擇绲佇續硕楓詡。
2.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
【自学检测】
本文是一篇,按照“举事例——_______——正反论证作阐述——得出结
论:”的结构思路,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拓展延伸】
如果在学习或生活等方面遇到了挫折,你能引用孟子在文中的话来激励自己吗?请你引用文中的某些话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一段激励性的话,帮助自己战胜困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教学相长》中的生字,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虽、旨、困、强、善”等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能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学相长.()嘉肴
..()自强.()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
弗食.虽有至.道
是故
..自反.
自强.
4.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礼记》是至年间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合称“”。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设问导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郑灵絨點谆飙鋸檔净謹识呓机緡處參赁養尋雜儲極宮尝壽賓紹缭儲钯毀儕驗缙學务鮞驪觎邻镀恺邻贸柠廩贳隨廁獸譎哙镓结慚缔怆泷憐缡绁涧撳沩豬袜。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自学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背诵这篇短文。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1)“拂”通“弼”,辅弼2)“衡”通“横”,梗塞,指不通3)“曾”通“增”,增加
3.被举用,被选拔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贫乏犯错误奋起,有所作为给用这些来使……坚韧在外面,指国外
4.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奋起。
3)(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5.孟子战国孔子孔孟
【设问导读】
1.第1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
“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4.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5.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
“困于心,衡于虑。
”色、声。
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
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
【自学检测】
1.文言议论文提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拓展延伸】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文二则》第二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
1. 略
2.1)甘美旨意,主旨2)不通,理解不了因乏,贫困
3.好处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吃至达了极点因此反省勉励,勉强
4.战国秦汉儒家学者仪礼周礼三礼孔子弟子先秦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略
【自学检测】
1.1)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2.略
【巩固练习】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