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16世纪初,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由马丁·路德所倡导的新教教义迅速扩散,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还对政治、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内部,教会的财富和权力逐渐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加剧,而教义和仪式的规定也引发了教徒的质疑和不满。

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贪污和偏离原教旨主义的现象,提出了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原则。

此后,新教在德国境内广泛传播,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二、新教对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新教的基本信条是信仰、恩典和圣经,强调个人信仰和敬虔生活的重要性,强化了个体对上帝的信仰直接性。

这种信仰上自由和个性化的特征,对欧洲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们不再是唯一的宗教权威,信仰的自由和多元化催生了新的宗教潮流和组织形式,这也为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启示。

三、新教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教的迅速传播和信仰改变不仅引起了教会的分裂和重组,也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新教家族的统治地位和封建领主的利益矛盾导致了剧烈的冲突和战争;在英国,亨利八世炸毁了天主教,从而开创了英国国教的历史。

新教教义中所倡导的职业精神、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也对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教的贡献,不仅在于改变了先前的精神氛围,也在于开创了新的世俗空间,点燃了欧洲社会变革的火炬。

四、新教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新教所强调的圣经和教义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从而也间接地对欧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影响。

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也使新教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艺术审美上,新教强调清晰和质朴,摒弃了原来的轻描淡写。

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 学的宗教改革的形式。请回答1~2题。 1.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
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 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请回答3~4题。 3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
3.路德宗教改革思想 (1)抨击罗马教廷的“三道护墙”。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 从伦理学角度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否定教皇 与教职人员的权威。 ( 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 神圣权威) (4)王权高于教权 (5)致力于《圣经》的德文翻译。
思考:欧洲宗教改革的目的和实质?
目的: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满足资产阶级要求资 本原始积累的愿望。
第二节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1.经济:15世纪下半叶有了显著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3.社会矛盾激化:天主教会长期对德国进行搜刮与控制, 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实现 民族统一,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掠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一德国宗教改革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1)16世纪德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主观原因:(3)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

直接原因:(4)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开始:(1)开始的标志:《九十五条论纲》时间:1517年(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⑴……荒谬无耻;⑵……实际贪财……;⑶……不能赎罪……;⑷……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⑸……教会带有欺骗性……(3)影响:激起反对教廷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致德意志的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教会民族化。

目的:满足资产阶级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要求路德论婚姻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廿岁﹑女孩子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三马丁•路德改革的结局及意义1.群众运动和农民起义1523发表《论世俗当局的权利》,反对暴力和农民起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维护封建统治。

2.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意义: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政动。

德国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意志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

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

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而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就成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马丁·路德改革的经过?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路德明确断言《圣经》的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每个信徒都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需神甫作中介。

即“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

他还提出了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大主教会势力的主张。

1520年,路德公开发起宗教改革,建议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当路德投入到封建诸侯的怀抱后,人民就团结在宗教改革激进进派闵采尔的周围,1524—1525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

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路德教派的传播?宗教改革后,一些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同天主教诸侯抗衡。

到16世纪50年代,双方缔结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

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有哪些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那么你知道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德国宗教改革的意义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有力的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进行。

作为先驱者,他本人树立了十分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努力掀起宗教改革的浪潮。

马丁・路德对原始基督教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神学方面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在大学任教的时候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很多年轻人,那么,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呢?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改革了德国宗教的中心思想,将基督教还原至社会学科的本质属性,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权力,有效制止了罗马教廷的腐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基督教在罗马教廷的指挥下,通过教义传播来控制大众的思想,使得民众在思想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还原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让民众对原始教义重新建立起客观全面的认识体系,有力的冲击了占据西欧主流社会的思想体系。

此外,宗教改革的意义还在于建立了新的教派组织,这个新的教派组织否认了教皇的统治地位,主教制度也被取消,政治主张和改革思想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体现。

德国民众对于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十分拥护,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宗教地位,纯洁了教会。

随着德国宗教改革的逐步深入,逐渐延伸到欧洲其他国家,所以说德国宗教改革也开启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大门。

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极高的意义,宗教改革发生的时代欧洲各国的生产力已经有了长足地发展,新兴势力对于神教的控制非常不满。

当时德国处于一种分裂的阶段,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神教的控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赎罪卷的出现。

宗教改革当时在德国的基础已经非常地完备,无论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和社会背景都已经准备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赎罪卷的出现便成为了拉响宗教改革的导火线,马丁路德率先发起了德国的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专制以及腐败的统治。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课标要求】(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三、【教材梳理】一、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德国宗教改革(1)德国宗教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政治上的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和政治控制。

③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

(2)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提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3)结果:1555年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2)内容:①主张“”,宣扬“选民”和“弃民”。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③主张简化,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⒊英国宗教改革(1)背景: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和,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但英国教会仍然于罗马教廷。

(2)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或③以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3)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⒋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2)性质:具有和的性质。

(3)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第十讲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第十讲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第十讲德国宗教改革运动1. 路德改革的背景罗马教会的危机无法通过传统的内部纯洁运动或对异端的镇压来解决。

为什么?因为15、16世纪的罗马教会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种世俗权力,在宗教、经济、政治方面都要根据世俗利益来进行安排。

这样,罗马教会就无法进行放弃世俗利益的宗教改革。

在罗马教会控制之外,爆发了僧侣的宗教改革,一些僧侣企图通过至下而上社会运动,来推进基督教的信仰。

德国的僧侣是免税的,况且修道院又占有大量的地产,使想得到租地的农民和想夺取这些地产的贵族都感到不满。

教会宽容乞丐行乞,把盈利活动说成犯罪,这也使得正在壮大着商人们大为不满。

教会又向农民征收什一税,这使得本来就处在缺地少粮境地的农民十分愤怒。

教廷对德国课以重税,任意干预教职任命,据估计,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盾以上,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缴纳一万到二万盾。

德国的教会浪费成风,况且教廷办事的奢侈浪费程度也是惊人的。

这些情况,肯定是僧侣们起来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

中世纪后期,僧侣们的宗教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指出罗马教会这项那项的做法是不符合基督教传统的(如圣职买卖、蜡烛费、反对十字军攻击基督徒),需要改革的;二是希望找到一种纠正腐败的途径(如宗教会议、如推行内部纯洁、禁欲、如派好的神父任地方教职)。

这样的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的传统,它主要在于废除一些不符合基督教传统的由罗马教会发明的新的弊端,而不能改造整个基督教体系和教会体系。

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因此只局限于地方性的、反对个别腐败行为的范围,因而不能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相提并论。

16世纪的提倡宗教改革的新教僧侣们也提出两个目标:一、他们指出教会的传统本身有问题,不仅不能有助于人的得救、还对灵魂得救有害的;二、他们认为彻底解决教会腐败的途径,是把教会所承担的那部分世俗权力交还给世俗权威,使教会重新变成“精神的”。

16世纪的新教僧侣们还宣扬《圣经》是基督教的基础。

他们高举《圣经》的旗帜,反对罗马教廷的腐败。

高中历史 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 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学习总结

专题学习总结一、宗教改革最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1.15、16世纪间,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经济上的分散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2.中世纪以来的割据局面依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的勒索。

德意志是受罗马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的称号。

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成为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3.教廷对德意志的剥削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仇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4.罗马教廷还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的局面。

二、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1.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原来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广大地区。

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方式与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2.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新的传播(1)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路德派、卡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基督教派别,它们统称为新教。

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德意志、丹麦和挪威等地,瑞士、法国和英国等地有很多新信徒。

新教后来还传播到了北美等地。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加强,《圣经》纷纷被翻译成当地文字,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1)卡尔文教与尼德兰革命:卡尔文鼓励人们鄙视懒惰与保守,鼓励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坚持不懈,获取最后成功。

实际上都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

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也带有民主化的色彩,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

所以,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

(重点)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一、“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2.教会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宗教思想(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试分析推动德国宗教改革的有利因素

试分析推动德国宗教改革的有利因素
的四分五裂,而利益的相悖 又必 宗教改革和农 民战争的性质问题》,见俄 文版 《 历史 问题》,15 9 8年 会激起各方势力的争斗。这种 “ 窝里斗”所造成的唯一结果便是削弱 l期,第 1 5页附表 。] 国的白银产量 已远 超欧美各 国, “金银的 2 德 了国家的整体 力量 ,为教皇插手德国事务创造了 良好条件 。并由于缺 开采 ……使它 ( 国)成为宗教形式 ( 德 所谓宗教改革 )出现的第一次 乏有效制衡,教皇可 以在德 国肆无忌惮地攫取利益。为了使 自己利益 资产 阶级革命的 中心。” [ ]其他如纺织业和造船业也相 当发达 ,出现 最大化 ,教会必会竭力阻止任何有助于统一的事情 发生。这样 ,它就 了专业化手工工场 。商业方面 ,因为德 国位于欧洲 中部,交通便利, 会不择手段利用诸侯间的矛盾,挑起争端,达 到削弱对方壮大 自己的 是 各 国物 流 人 流集 散 地 , 自然繁 荣 。 五 世 纪末 , 国 总共 有 城 市 2 30 十 德 , 0 目的。事实上往往矛盾本 身就是导火线。 座 。[ ④施脱克里茨 卡娅一 铁烈施柯维奇: 《 四至十五世纪 的德 国 十 另外,从事物本身的两面性看,政治发展 的不平衡也 自有其好处 , 城 市》,13 9 6年俄 文本,第 1 0页。] 市之 间组成 同盟,城市 内部 城 它在一程度上保护了成长中的宗 教改革 萌芽 。很有权势的萨克森选侯 产生 了行会 。 由于城市经济的活跃 , 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农业方面 , 直是德 国宗 教改革 先驱 马丁 ・路 德最坚强 的保护者 。1 1 5 7年,因 发展 同样很快。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普遍实行分成制 ,适合

《 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会利用赎罪券勒索人 民,危害教廷利益,路 商品经济发展 ,生产率明显提高 。 德被要求前往罗马受审。但 由于萨克森选侯的周旋 ,没能成行,从而 发达的工商业和农业为宗教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首先 , 避免了路德也许会面临和 胡司同样的命运。12 年 ,查理五世主 持了 只有经 济发展 ,资本主义思想才会 随之不 断发展完善 ,从而反抗宗教 51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路德在会议中与教廷和信 奉天主教的皇帝贵族 实 束缚的愿望也会更加 强烈 。其次是教会与世俗 的利益之争 。德意志经 现了彻底 决裂 皇帝颁布 了反对路德的禁令 : “ 无论偷偷地或公开地 济 越 是 发 展 ,教 会 越 是 大 肆 搜 刮 。 “ 六 世 纪 初 , 教 皇 每 年 仅 仅通 过 十 不许替他讲话或 替他张罗来给他帮助、 扶持或支援……”[① 维纳 ・ 洛 教士俸禄 的献纳就从德意志掠走三十万古尔登金 币,而德皇 每年的帝 赫 : 《 国史》,三联 书店 1 7 德 9 6年版 ,第 8 5页 。]但萨克森 选侯还 国税收入才达一万四千古尔登。罗马教廷甚至拥有德 国地产 的三分之 是为路德提供 了保护,以至于路德 能在维滕贝格 安度晚年 。很难想象, 德国获得 教皇的奶牛’之称 。”[ 李平晔: 《 ① 人的发现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 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 (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 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 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 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 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 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 :“我不能移动, 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 场震惊。
信徒
信徒
《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 威受到严重打击
【探究一】改革“改”在哪里?
天主教会主张 因 行 称 义
上帝不与信徒直接沟通 灵魂要得救必以神父为 中介
“ 改”
路德主张 因 信 称 义
教义 信仰虔诚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无须神父作中介
《圣经》要成为信徒的 经典 《圣经》是教徒的唯一信仰的 最高权威,必须经过教 最高权威,可自由理解 皇解释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 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 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 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 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 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他。 ——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 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因信称义”,个人在信 仰问题上具有自由性,在教义解释上也 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平等和个人 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5)导火线:1517年,“赎罪券”的兜售(直接)
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
1517年10月31日约 正午时分,马丁. 路德把“九十五条 论纲”贴在维登堡 大教堂门上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与历史性质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与历史性质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与历史性质德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它的宗教改革运动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改革在德国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彻底改变了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面貌,使得新教的力量逐渐崛起,从而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尽管改革运动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探究仍然呈现出极其重要的意义。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16世纪是一个以宗教膜拜为主导的时代,天主教教义深入人心,但同时也存在着教会的腐败和暴行,人民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由来已久,激化的矛盾导致了改革运动的爆发。

改革运动以马丁·路德等人为代表,他们开始反对教会的腐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呼吁信徒强化个人信仰,改善教会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虽然发端于德国,但它的影响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最终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思潮,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

改革的精神,即创新、宽容、自由、民主,成为了后来很多国家的流行思潮,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历史性质宗教改革的历史性质,不仅在于它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推进了国家民族的建立和发展,而且在于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进一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基础。

德国的宗教改革历史被视为这一时期最早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础。

宗教改革的研究宗教改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历史研究课题,研究它的意义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被认为是比较深入和完整的,除了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活动外,德国宗教改革奠基人约翰内斯·克朗与瑟尔博斯、热夫斯、梅兰希顿、卡尔斯塔特、克朗哈德也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宗教改革背景下发生的宗教战争、农民起义等事件也是被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总结因此,德国宗教改革研究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增强历史意识、拓宽历史视野,有着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不单是宗教活动,它背后亦涉及人文主义思潮与宽容的西方文明,是一个历史和文化互融的精华,是我们维护文化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因素欧洲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追求财富和个人自由。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兴起,各国君主希望加强中央集权,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对宗教教义和教会的权威产生质疑。

4、教会腐败天主教会内部腐败严重,教士生活奢靡,出售赎罪券等行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的改革(1)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到拯救,无需依赖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2)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腐败和赎罪券制度。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2、影响(1)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变革。

(2)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等地。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的改革(1)主张“先定论”,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前已由上帝预定,但人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道德生活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2、影响(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瑞士及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改革(1)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英国国教会。

(2)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加强了国王对教会的控制。

2、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1)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国教会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国的主流宗教。

(2)通过《三十九条信纲》,确立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和组织形式。

五、法国的宗教改革1、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新教胡格诺派与天主教势力之间发生了长期的宗教战争。

2、《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给予胡格诺派一定的宗教自由。

六、宗教改革的影响1、思想解放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宗教改革的原因1

宗教改革的原因1

1)宗教改革的原因2)德国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⑷影响⑸实质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一、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二、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三、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

四、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五、社会上:黑死病的蔓延社会根源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

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

他们加强政宗教改革马丁路德雕像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思想渊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

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从1517年开始,主要是为了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一个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而发动的。

下面是关于宗教改革的原因内用以及所产生的意义。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6、建立本民族(德)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高二历史知识复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复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

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

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

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基督教;因信称义15世纪后半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上没落,“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也在衰败”。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日益要求取消领域的地位,从其性质来看,已使教会自己远离原初的的基督教的传统的理论和教义,因而对原初的教义进行了重新的反思,重新理解,进而“拨乱反正”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各种的综合的作用下,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了。

一、宗教改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思想渊源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出现了分散型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

德国银矿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尤其突出。

从1460—1530年间,德国的银矿年产量增加5倍,最高年产量约300万盎司。

商业也相当繁荣。

德国位处欧洲商路中心,东西新航路发现后,商路虽有转移,但从印度经过意大利运来的东方商品,仍需经由德国运往北欧。

这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富格尔家族在1564年已经拥有470万古尔登的巨额资本。

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它的分散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大城市多半分布在边区,和外国的联系要比和本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 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 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 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 现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 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 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 要求。”
《基督教原理》 书影(英文版)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 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 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 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 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 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 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 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 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 有着重要影响。
①实质:反对天主教会, 材料2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 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 ②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都主张信仰得救。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③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德国虽然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其实真正的中央集权从来都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来。

国家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受制于教皇的王权也就成了一个虚名。

到16世纪,全德国有七大选侯,几十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领地。

一方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切需要德国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王权统治。

经济上的分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取钱财方面,德国故被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前,教皇和神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极其腐败,他们行贿受贿,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引起了德国各地教民和世俗社会各阶层的公愤。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强烈要求政治民主,彻底改革教会。

与此同时,由下层贵族、行会手工业者组成的改良派也有进行改革教会的要求。

除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声之外,文艺复兴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者力图把这个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人对神、世俗社会对教会至少是独立的地位。

人文主义者通过办学和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等基督教书籍,使广大教徒第一次直接接触信仰的原始内容并对原始基督教有了了解。

人文主义进一步唤醒了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改革必要性的意识。

作为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马丁·路德立制改革德国宗教的决心和努力是掀起改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时代的路德与许多人文主义者一样对原始基督教感兴趣,在大学任教时主讲保罗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授课教育,路德自己的神学思想受到保罗和奥古斯丁预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救赎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非其他,因而逐渐形成了其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 《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出乎路 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 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 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 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
3. 意义
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 箱子里,你的亲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的火焰中生到 了天堂。”
2. “九十五条论纲”的提出 (1517.10)
1517年10月31日约正 午时分,马丁.路德把 “九十五条论纲”贴 在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1517年10月31日约正午 时分,马丁.路德把 “九十五条论纲”贴在 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解析: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 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 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 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
答案:
B
6、(2012年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马丁· 路德主张每个 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 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他们各代表谁的观点? 2.二者主张有何不同?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 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 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 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 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 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 这则材料中路德提出了什么主张?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路德的思想主张。路德主张 “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故选A。B项是加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 伏尔泰的思想。 答案:

大国崛起 考点21 德国及宗教改革

大国崛起   考点21   德国及宗教改革

考点21德国及宗教改革[考点扫描]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原因①根本原因: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2)开始: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3)主张①核心:“因信称义”。

②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否定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③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民族教会。

(4)结果: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奥格斯堡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地位。

2.卡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信奉“因信称义”;提出“先定论”;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2)影响①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②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3.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概况:英国议会于1534年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2)内容: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3)影响①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它的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现了清教运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4.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卡尔文教获得众多的信徒。

②统治尼德兰的西班牙国王极端仇视新教,残酷迫害所谓的异端分子。

(2)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双重性质。

(3)结果:尼德兰全境爆发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并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德国虽然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其实真正的中央集权从来都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来。

国家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受制于教皇的王权也就成了一个虚名。

到16世纪,全德国有七大选侯,几十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领地。

一方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切需要德国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王权统治。

经济上的分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取钱财方面,德国故被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前,教皇和神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极其腐败,他们行贿受贿,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引起了德国各地教民和世俗社会各阶层的公愤。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强烈要求政治民主,彻底改革教会。

与此同时,由下层贵族、行会手工业者组成的改良派也有进行改革教会的要求。

除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声之外,文艺复兴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者力图把这个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人对神、世俗社会对教会至少是独立的地位。

人文主义者通过办学和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等基督教书籍,使广大教徒第一次直接接触信仰的原始内容并对原始
基督教有了了解。

人文主义进一步唤醒了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改革必要性的意识。

作为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马丁·路德立制改革德国宗教的决心和努力是掀起改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时代的路德与许多人文主义者一样对原始基督教感兴趣,在大学任教时主讲保罗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授课教育,路德自己的神学思想受到保罗和奥古斯丁预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救赎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非其他,因而逐渐形成了其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这个思想对于反对教会1517开始兜售的赎罪券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一位认真负责的神学家,他将自己在赎罪券问题上的思考和想法写了下来,题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并于1517年10月作为“小字报”贴在其就职大学的教堂门上,以向师生公开亮出他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

路德本意只是希望以此开展对赎罪券效能的神学辩论,但是却道出了德国人的心声,也被教会视为对神圣教权的挑战。

这一举动也就自然被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

二、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及意义
以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为中心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不仅强有力的抨击了罗马教廷腐败的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督教会对社会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催生了一个从罗马教廷中脱离开来的
被称之为“新教”的教派,并使民众进一步认识到基督教原始教义,在西欧社会占一千多年的思想体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否定了教皇兜售的赎罪券的功效并提出了反击罗马教廷权威的重要思想—“因信称义”。

不仅如此,路德还在贵族的支持下公开与罗马教廷决裂并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徒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及《基督徒的自由》三个小册子,进一步阐明了其宗教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路德改革思想在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较高的德国民众支持率,新教会取消了主教制度,标志着新教会的诞生。

路德在与罗马教廷决裂后潜心进行《圣经》的翻译。

路德德文译本的出版实现了将《圣经》直接交到民众手中的目标,对于教会的纯洁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德国宗教改革的深入,改革之风逐渐传到其他欧洲国家,对整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