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非法集资犯罪研究

合集下载

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研究

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研究

P2P网络借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研究P2P网贷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P2P平台为核心,有效实现了陌生借贷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金流动,使很多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也为投资者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式。

在P2P网贷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逐渐暴露,经营模式庞杂、问题平台层出不穷,其中存在非法集资法律风险的平台不在少数。

为扭转这一混乱的发展趋势,2016年我国各职能部门密集出台监管政策,专项整治和合规整改网贷行业。

但国内目前已有的管理意见法律位阶较低,刑法的介入成为必然。

现有刑法关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规定并不完全适应P2P网贷行业的实际情况,使得该罪名在P2P网贷领域的适用成为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共约2万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P2P网贷行业现状分析。

该部分首先对P2P网贷行业概况进行介绍,重点阐述我国现有平台经营模式,指出其存在的各种风险,而后引出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监管政策,并对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

第二部分对P2P网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适用问题进行分析。

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广泛应用于规制P2P网贷领域的非法集资犯罪,故该部分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四大特性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四方面,对P2P网贷领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适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并引出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违法平台进行规制时遇到的问题,如刑民交叉问题、民意干预司法等。

第三部分主要从集资款项用途、单位犯与自然人犯的区分、共同犯罪主体范围的认定分析三方面,对司法实践中认定网贷平台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时存在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部分根据前文所铺垫的风险和监管状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如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能,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刑法适用幅度,重视追赃,提高禁止令、职业禁止制度的司法适用度。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P2P网贷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成为了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的桥梁,带来了便利的借贷服务。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P2P网贷平台的倒闭和资金失联事件,使得投资者和借款人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诈骗案件和集资犯罪。

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P2P网贷的盲目追求和监管不力导致的犯罪行为P2P网贷平台由于其高额的利润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借款人,使得一些平台盲目地扩大业务规模,吸纳更多的资金。

在监管层面上,监管政策的滞后和监管措施的不力也使得一些P2P网贷平台得以逃避监管,进行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P2P 网贷集资犯罪得以持续存在并不断蔓延,给投资者和借款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二、P2P网贷集资犯罪案件的类型和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主要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欺诈、集资诈骗等形式。

犯罪分子通过搭建虚假P2P网贷平台,利用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参与,然后以拖欠还款、资金链断裂等理由将投资者的资金挪为他用或者使其无法回收本金和利息,从而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这些犯罪行为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但其本质都是对投资者和借款人资金的非法侵占和欺骗,危害极大。

三、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和打击措施在司法认定方面,P2P网贷集资犯罪根据刑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主要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为主要的构成要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性和认定。

法律依法打击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维护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遏制P2P网贷平台的非法行为和欺诈行为,保护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打击措施方面,司法部门应当加大对P2P网贷集资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对犯罪行为的警惕性和处置能力,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和审计P2P网贷平台的合规性和业务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网贷平台的兴起,集资犯罪也开始向这一领域渗透。

P2P网贷平台以去中介化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使得更多人可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

然而,由于P2P网贷平台的监管存在漏洞,诸多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非法集资和洗钱活动。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一、P2P网贷平台的集资犯罪类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相关分子通过欺骗手段向未获得金融牌照的P2P网贷平台投资者收取高额利息,而这些集资行为超出了法律规定的金融牌照范围,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金融诈骗罪。

相关分子通过虚假宣传、虚构推荐人员、炒作平台实力等手段诱骗投资者参与平台投资,然而这些投资都不能获取实际收益,已构成金融诈骗罪。

3、伪造、变造、隐匿财务会计资料罪。

相关分子为掩盖其集资行为,擅自篡改平台财务数据,已构成伪造、变造、隐匿财务会计资料罪。

二、案例分析1、顺丰金融案顺丰金融是由顺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一个P2P网贷平台。

平台宣传其处于特殊背景下,深挖翻倍无人接盘垃圾标,让100元打造出10万元的经典案例。

然而,平台存在多项风险,借款人违约率高,而经营方却暴富,投资者损失惨重。

经法院认定,该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金融诈骗罪和强制献金罪,涉案金额高达66亿元。

2、福惠宝案福惠宝是国内首个以互联网理财为名,吸收百万投资人资金的盘口。

平台承诺高额回报,一度成为炒作焦点。

以分红、补贴等名义发放的回报虽引诱不少投资者,但实际上向投资人发放的仅仅是一些假红包。

福惠宝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金融诈骗罪和隐匿财务会计资料罪,涉案金额高达48亿元。

三、司法认定问题在司法认定方面,传统金融领域的犯罪案件通常可以参考金融法规加以认定。

然而,由于P2P网贷平台的监管措施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尚不完善,因此对于P2P网贷平台集资犯罪事实的认定有时显得棘手。

P2P网络借贷中非法集资问题探究

P2P网络借贷中非法集资问题探究

P2P网络借贷中非法集资问题探究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金融模式,最近几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机构数量成倍增长,涉及金额也日益庞大。

但是,在看到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不容忽视此行业中爆发的大量违法违规乱象,如资金链断裂、集资诈骗、甚者卷款跑路等。

与传统的非法集资案件相比较,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其涉及的人数更多,涉及的金额也更大,一旦涉及犯罪,其具有的社会危害性更严重。

虽然现行刑法还没有专门针对P2P网络借贷的条文,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此类涉案金额巨大、人数众多的案件定性为非法集资类犯罪,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予以惩处。

诚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其运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刑事风险,有遭受刑法惩处的可能,但并不能因此把此类案件都定性为非法集资类型犯罪。

因此,研究P2P网贷新模式在何种情形下适用非法集资对其定性,以及如何平衡金融刑法对金融市场的介入等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对P2P网络借贷涉及的非法集资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作为引言,阐述了P2P网贷涉及的刑事风险,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及本文所使用的资料。

第二部分阐释了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概述,包括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和特点、性质和运行模式,及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第三部分是分析刑法介入P2P 网贷的合理性。

通过对我国P2P网贷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P2P网贷行业存在着准入门槛低、其法律性质未明确以及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P2P网络借贷运营中的涉及的非法集资问题,主要对P2P网贷可能触及到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等相关罪名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提出对其进行非法经营罪认定时,要把非法集资类型的非法经营罪与普通的非法经营罪予以区分。

该部分从可能触及罪名的立法理论出发,同时结合P2P网络借贷在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异化形式,进行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司法认定。

p2p网络借贷中非法集资问题探究

p2p网络借贷中非法集资问题探究

ABSTRACTP2P lending network as a new network of financial model of development can be described by leaps and bounds in recent years, doubling the number of agencies. But after seeing P2P net loa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illegal circumstances are not ignored in this industry outbreak. If there are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financial fraud, and escap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llegal fund-raising case, P2P network lending as a new model of its Internet banking more people involved, the amount involved is greater. Although the provisions of the existing criminal law there is no specific P2P network lending, o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ase,because of its serious social harm vulnerable to serious damage to the financial markets, will eventually be characterized as such cases of illegal fund-raising, illegal absorbing public deposits or fund-raising fraud punished. We can get there is a serious risk of criminal operations in P2P network platform process, there may be subject to criminal law penaltie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model of P2P net loa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how to balance the financial criminal law on the financial marke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the problem of illegal fund-raising lending P2P networks involved in the study.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expounds the criminal risk of P2P lending network,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data used in this paper.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basic theory of P2P lending network,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2P network lending to define the nature and mode of operation of P2P lending network analysis, and final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2P network lending.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legal basis of criminal law involved in P2P network loan. By running the risk of P2P networks loans exist in the analysis, it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our P2P net loan industry is currently faced with low barriers to entry, which is not explicitly legal nature and credit system is imperfect and so on.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P2P network lending operations in the illegal fund-raising issues involved, mainly P2P net loan may reach to the crime of illegal deposits from the public, raising fraud and unauthorized issue stock, company, corporate bonds and other related charges for analysis .From charges could hit legislativ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network P2P lending concrete form of alienation in the operationprocess, carried out crime or judicial this crime and other crimes recognized.The fifth part on how our P2P network lending better conduct criminal regulation were explored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transition to the P2P net loan criminal regulation concepts, improving on illegal fund-raising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execution convergence to effectively combat alienation P2P networks three specific aspects of borrowing will be described, to clarify this new P2P network lending model is not suitable to use online financial penalties too high pressure situation, to achieve a bala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 justice. In improving legislation for illegally lending in some of the details, such as "the amount recognized", "splurge degree "and shoul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P2P network lending,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order.Keywords: P2P network lending; Illegal fund-raising; the crime of illegal absorb public deposits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I)1 引言 (1)2 关于P2P网络借贷的概述 (2)2.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及特点 (2)2.2 P2P网络借贷的性质 (3)2.2.1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 (3)2.2.2 P2P网络借贷的性质分析 (3)2.3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4)3 刑法介入P2P网贷的合理性 (6)3.1 我国P2P网贷运行中存在的风险 (6)3.1.1 行业准入门槛低,未明确其法律性质 (6)3.1.2 征信体系不完善存在潜在风险 (7)3.1.3 平台或者借款人发布虚假借款标的,存在“庞氏骗局”风险 (8)3.2 刑法介入P2P网贷的必要性 (8)3.2.1 异化的P2P网贷需要刑法规制 (8)3.2.2 对刑法规制动向的解读 (9)4 对P2P网贷非法集资性的刑法认定 (11)4.1 非法P2P网贷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1)4.1.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判定标准 (11)4.1.2 P2P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 (12)4.1.3 关于P2P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13)4.2 非法P2P网贷涉及集资诈骗罪 (14)4.2.1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14)4.2.2 P2P网贷面临集资诈骗的风险 (14)4.3非法P2P网贷涉及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16)5 对P2P网络借贷刑法规制的探索 (19)5.1 转变对P2P网贷的刑法规制理念 (19)5.2 完善非法集资的法律规定 (20)5.2.1明确“数额”和“挥霍”的认定 (20)5.2.2 提高法定刑门槛,加大惩处力度 (21)5.3行刑衔接有效打击异化的P2P网络借贷 (23)6 结语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1 引言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其操作简便、门槛较低的特点促进了民间资本的活力发展,拓宽了整个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迎合了资本市场对理财的获得高收益的期待。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研究2016年是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年,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有史以来的最强监管措施得以落实。

然而我国出台办法后至今也才半年左右,施行时间过短,实行效果有限,我国P2P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违法行为人借助P2P网贷行业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汲取资金的行为屡禁不止,但P2P网贷行业如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仅仅发展九年时间,其贷款余额已高达6000亿,占我国银行贷款余额的千分之六,监管部门对其野蛮生长现象、缺乏监管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研究P2P网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现状,分析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得出相关政策建议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从界定与非法集资行为监管相关的概念入手,概述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其次对目前P2P网贷行业进行现状分析,得出可能成为不法者借助我国P2P 网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惯用的三大手段,包括借款者借助不同的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P2P网贷平台自身虚构投资标的进行非法集资行为、个人或企业运用不法手段设置多个网贷平台进行集资敛财,并强调这些手段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肯定本文研究完善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行为监管的紧迫性。

再者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P2P网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监管上存在的一些漏洞,包括法律法规、监管主体、监管标准、监管技术手段、监管团队素质、作为监管基础的征信体系建设等都或多或少不适应P2P网贷行业的监管,或监管的专业性不强。

然后分别建立了政府监管部门、P2P网贷平台的两方博弈模型和平台消费者(包括借贷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以分析此类监管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并结合国外对P2P网贷非法集资行为监管的经验,最终获得本文研究的目标——如何完善我国P2P网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监管的意见建议。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P2P网络借贷活动中,平台与借款人之间的信用流通环节较为复杂,风险相对较高。

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参与主体众多且信息不对称,一旦发生债务违约或者平台失联等情况,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就面临较大风险。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框架。

研究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对于规范行业发展、保障投资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探讨其发展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

【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现状、法律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为大众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借贷服务。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风险和法律问题,因此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迅速扩张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政府监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企业和投资人提供法律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推动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其中存在的法律漏洞和风险点,为相关立法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总结出P2P网络借贷的规范化管理经验,探讨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管控平台风险,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平台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了民众投资和融资的新渠道。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P2P平台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犯罪问题。

对P2P平台犯罪问题展开司法实务研究,对于提高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和法律监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P2P平台的犯罪现状1.虚假宣传欺诈P2P平台在吸引投资者的过程中,常常通过虚假宣传和夸大收益等手段来诱导投资者投资,实际收益并不如宣传所述,甚至一些平台存在着假借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构成欺诈犯罪。

2.非法集资一些P2P平台利用其平台优势,通过设立虚假项目等手段进行非法集资,大规模吸纳社会公众的资金,然后以高额利息或返利回报投资者,而实际的项目投资并未创造足够的收益。

这种非法集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资金挪用一些P2P平台为了生存或发展需要,将投资者的资金挪作他用,大肆挥霍和消费,导致投资者的资金无法按时返还。

这种资金挪用已经构成了挪用资金罪。

以上仅仅是P2P平台犯罪现状的一部分,实际上P2P平台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危害极大,对于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了威胁。

1.司法解决P2P平台犯罪存在的问题P2P平台的犯罪行为一方面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对P2P平台犯罪行为进行严惩,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P2P平台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应当善用法律手段,对于虚假宣传欺诈、非法集资和资金挪用等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定性和定罪,并对犯罪分子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2.加强对P2P平台的监管为了防范P2P平台犯罪行为,司法机关应当积极参与对P2P平台的监管工作,加强对P2P平台的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P2P平台及时予以关停和整顿。

对于P2P平台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防范和遏制P2P平台犯罪问题的发生。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处理P2P平台犯罪问题时,司法机关应当善用已有的法律法规,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P2P网络贷款犯罪中的问题及对策

P2P网络贷款犯罪中的问题及对策

P2P网络贷款犯罪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P2P网络贷款在近年来逐渐蓬勃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犯罪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P2P网络贷款犯罪的现状,包括虚假宣传、高利滚存、资金盗用等形式。

接着探讨了这些犯罪行为给借款人、投资者和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

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强化监管、提升金融教育、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估制度等方面。

通过对P2P网络贷款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这一领域的不法行为,保障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权益,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P2P网络贷款行业的发展,持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实现行业稳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P2P网络贷款犯罪、问题、对策、现状分析、形式、影响、总结、展望未来、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P2P网络贷款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金借贷双方进行撮合的一种金融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P2P网络贷款在中国迅速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P2P网络贷款犯罪问题。

P2P网络贷款犯罪是指利用P2P网络贷款平台进行非法活动,包括假借资金、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一系列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利益,还损害了整个金融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P2P网络贷款犯罪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其现状、形式和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P2P网络贷款犯罪的蔓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P2P网络贷款犯罪的问题及现状,探讨其形式和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P2P网络贷款犯罪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有助于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保护投资人和借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促使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监管和合作,共同应对P2P网络贷款犯罪带来的挑战,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研究

3.建立行业自律机制。P2P网络借贷行业应当加强自律,通过建立行业协会、 制定行业规范等方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行业 自律的引导和支持,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4.强化信息披露与征信体系。完善的信息披露与征信体系是防范P2P网络借贷 风险的重要手段。监管机构应当要求P2P平台充分披露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经 营状况等相关信息,并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以便于出借人充分了解借款人的 信用状况,降低借贷风险。
3、引入第三方审计。为了确保平台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 机构对平台的运营情况和财务数据进行审计,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4、提高法律意识。平台管理者和员工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了解相 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5、建立风险准备金。平台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投资 者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投资风险。
3、拓宽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或个人来说,P2P网络借贷提供了一种新的融 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典当等金融机构。
二、P2P网络借贷的风险
1、信用风险: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款人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出借人可 能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2、运营风险: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运营过程中可能存 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等技术问题,导致平台运营风险。
3.行业自律不足。P2P网络借贷行业应当建立自律机制,通过自我约束、自我 管理等方式,控制行业内的风险。然而,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自律机 制并不完善,部分平台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导致风险积累和扩散。
三、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控 制建议
为了有效控制P2P网络借贷风险,本次演示提出以下法律控制建议:

探析P2P网贷平台触及非法集资犯罪的界限

探析P2P网贷平台触及非法集资犯罪的界限
二、我国刑法体系中的非法集资犯罪
(一)非法集资犯罪概念
我国的《刑法》中并无非法集资罪这一罪名,其实质是对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可能涉嫌罪名的一个统称。根据《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纳入非法集资犯罪的罪名主要有: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集资诈骗罪,3.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4.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5.非法经营罪。在五个主体罪名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基础性意义,属于非法集资犯罪的一般法规定,其他四个罪名则属特别法规定;集资诈骗罪是非法集资犯罪的加重罪名。我国主要通过上述罪名,对非法集资行为进行制裁。
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行为人不以存款的名义而是通过其他形式吸收公众资金,从而达到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的行为。如有些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成立各种基金会吸收公众的资金,或者以投资、集资入股等名义吸收公众资金,但并不按正常投资的形式分配利润、股息,而是以一定的利息进行支付的行为。
经过相关法律文件规定进一步释明,该罪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或者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也包括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指的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二)非法集资犯罪各罪名分析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规定在我国《刑法》的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集资犯罪最大可能触犯的罪名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的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一般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不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而吸收公众存款、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二是行为人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但是,其吸收公众存款所采用的方法是违法的。如有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争揽储户,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利率的规定,采用擅自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进行恶意竞争,破坏了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对后一种情况,商业银行法已具体规定了行政处罚,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但如果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有其他犯罪行为,例如有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刑法规制研究-最新范文

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刑法规制研究-最新范文

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刑法规制研究【摘要】P2P网贷平台的出现为民间资本的活络、充分发挥资本效用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新渠道。

但P2P网贷平台的“异化”导致了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于身负保障金融安全社会稳定重责的检察机关而言,有必要针对P2P非法集资犯罪相较于传统非法集资犯罪的不同之处,就审查P2P非法集资犯罪中所涉及的证据审查、行为定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P2P;非法集资;刑法规制一、P2P网贷平台的基本模式及异化趋势(一)P2P网贷平台的基本模式P2P网贷平台是指依托互联网或移动信息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借贷信息中介服务,以发布信息、撮合交易、评估风险、评价信用、咨询投资、管理交易及流转资金等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

但由于我国法律、行业标准无法适应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步伐,从而导致了目前P2P网贷行业的异化困境,形成了中国式的P2P网贷平台。

(二)P2P网贷平台的异化1.平台担保模式。

虽说P2P网贷平台不参与借款、贷款交易活动,但其为追求利益化,会为出借方和被出借方提供担保服务。

由于国家层面对网贷平台监督不到位,又无明确借贷额度限制,故只需凭借平台的自我担保,就可实现借贷双方需要,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现有包括全球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对这类机构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方式进行监管的情形下,这种自担保是把相应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自我承担,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投资项目认知的风险和收益的扭曲。

2.债权转让模式。

该模式是指第三方先行放款给需要资金的公司或个人,再由第三方通过P2P网贷平台将上述债权转让给平台上的出借方,借贷双方无须见面,也不必面对面签订债权债务合同。

同时,P2P网贷平台通过对第三方债权进行期限错配和金额拆分,将其包装成多个债权包,以便出借方选择。

由此,借贷双方由以往的“一对一”、“一对多”借贷模式,借助P2P平台转变为“多对多”的债权关系。

该模式实质就是利用债权拆分和转让进行了资产证券化,进而实现流通。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

P2P平台犯罪司法实务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peer-to-peer)平台已经成为了一种便捷的借贷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借款者。

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P2P平台上的犯罪问题。

面对这一现实,司法部门急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P2P平台犯罪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P2P平台犯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相关的司法实务。

一、P2P平台犯罪的形式和原因P2P平台犯罪主要包括欺诈和非法集资两种形式。

欺诈行为通常是指P2P平台上的借款者虚构借款需求、隐瞒真实借款用途等手段获取他人资金,而非法集资则是指在P2P平台上非法吸收资金,然后以高额回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蒙受损失。

P2P平台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监管不严、信息不对称、资金流失等因素。

监管不严导致P2P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衡,容易出现违法行为。

信息不对称则是指在P2P平台上,投资者和借款者往往对对方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容易被欺骗。

资金流失也是P2P平台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P2P平台出现问题,资金将会遭受损失,而且很难追回。

二、司法实务对P2P平台犯罪的应对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打击P2P平台犯罪,司法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P2P平台监管机制,对P2P平台进行严格监管和检查,确保其合法运营。

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对P2P平台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对P2P平台犯罪实施零容忍。

司法部门还应积极引导P2P平台的自律,鼓励P2P平台自行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减少P2P平台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和借款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P2P平台犯罪问题,司法部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改进司法实务,提高应对犯罪的效果。

首先是加强对P2P平台犯罪的研究,深入了解P2P平台犯罪的特点和规律,为司法部门的应对措施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其次是加强对P2P平台犯罪的调查和取证技术,提高对P2P平台犯罪的发现和打击能力。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摘要】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P2P平台数量的增加和行业监管的不完善,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如资金安全、合规性等。

本文旨在研究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和监管现状,然后探讨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监管建议并总结研究成果。

未来,我们希望政府、监管部门和P2P平台能够加强合作,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推动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监管、规范、研究、发展现状、监管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普及和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借款人和投资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和投资。

随着P2P网络借贷行业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问题和监管挑战。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探讨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随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增多,投资人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例如平台资金风险、经营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和健康。

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监管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金融法、合同法、网络安全法等。

通过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P2P网络借贷将会继续在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谈P2P网络借贷模式与非法集资犯罪

谈P2P网络借贷模式与非法集资犯罪

这 个通知提 到了P 2 P 网络信贷模 式可能会涉 及 “ 非 法 集
( 四) 向社 会公众 即社 会 不特定 对 象吸 收资金 。 对照 上述 四个 条件 ,这里 分析 一下上 述 以拍拍贷等 的 交易模
资 ” 。在 刑 法 上 , 非法 集 资行 为一 般 可 能会 涉 及 两个 罪 名 。 一 式是 否存在 非法 吸收公 众存款 或者 变相 吸收公众 存款 的行 为。 是 非 法吸 收 公 众 存 款罪 ,二 是 集 资 诈 骗 罪。 下 文 从 解 剖 P 2 P 网 尽管 在经 营过程 中 ,网贷平 台均 声称其 并 不会动用 客户 的资 络 借 贷 模 式 的 交 易流 程 入 手 ,结 合 “ 非 法吸 收 公众 存 款 罪 ”和 金 。但 从上 文所述 的交 易流 程来 看 ,这种说 法并 不属 实。无 论是 “ 集 资诈 骗罪 ”构成 及 相 关情况 ,对 此 问题 进行 分析 。 出借 人 充值 或者借 款人 还款 ,都 必须将 款项 支付给 网贷 平 台。在
和普 及 , P 2 P / J  ̄ 额 信 贷 逐 渐 由 单一 的 “ 线 下 ”模 式转 变为 “ 线 众存 款 或 者 变相 吸 收公 众 存 款 ,扰 乱 金 融秩 序 的行 为。 其客 观 非 法 吸收 公 众 存款 或 者 变相 吸 收公 众 存 款 ”。 下”与 “ 线 上 ”并 行 ,P 2 P 网 络借 贷 平 台也 应运 而生 ,并 成 为 方面 的表 现是 “
●】 : J ^, I 【 ●


谈P 2 P 网络借贷模式与非法集资犯罪
摘 要 :近年来 ,P 2 P 网络借贷发展的如火如荼。但该模式 进 行 充 值 。 出借 人 充值 的资 金直 接 汇 给 网贷 平 台 。网 贷 平 台在 同 时也 受 到 了广 泛 的 质 疑 ,P 2 P 网贷 平 台被 舆 论 指 为 “ 影 子银 出借人 注册 平 台账户 内,虚列 其 充值 的资金 数额 。 行 ” ,有 涉 嫌 非 法 集 资 犯罪 的 问题 。本 文 深 入 分 析 了P 2 P 网络 借 款 人 如 果 要 借 入 资 金 , 也 首 先 要 申请 注 册 网 络 借 贷 账 借贷模式的交易流程 ,指出因网贷平 台有权使用 支配客户的资 户 。 注 册 之后 ,发 布借 款 的 帖子 。 如 果借 款 人和 出借 人达 成 借 金 ,该模式的确涉嫌非法集资犯罪 ,并对该模式提 出了改进 的 款 合 同 ,则借 款 由 网贷平 台划 拨给 借款 人。 对策。 借 款人 在 借 款合 同期 满 之后 ,如 要还 款 的 ,则 其将 借 款 还 关键词 :P 2 P 网络借贷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给 网贷平 台, 由网贷平 台归还 给借款 人 。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当下,P2P网贷这一项业务也逐渐成为了众多投资者投资的对象。

然而,由于网贷平台的管理不力,导致一些机构逐渐演变成了非法集资或者金融诈骗组织,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因此,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成为了近年来司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集资犯罪的认定标准1、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擅自接受社会公众存款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亦规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案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2、司法实践判例在司法实践中,对于P2P网贷集资犯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诈骗:P2P网贷平台雇佣“打手”实施暴力讨债、威胁恐吓等行为,或者采用虚构“保障基金”“资金托管”“网贷合同”等欺骗手段诈骗投资者的钱财。

(2)非法集资:P2P网贷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口口相传或网络渠道迅速吸金,再以高利率贷款或高息理财的形式回馈给投资者,大量集资后集体失联跑路。

(3)传销:P2P网贷平台通过虚构虚张声势、天花乱坠的赢利前景和回报、物质奖励等手段,招揽“下线”、维护自荐、制造口碑炒作、发起“升级进阶”等活动让投资者进行多次缴纳资金以获取高额收益。

(4)洗钱:P2P网贷平台通过虚假投资、蓝田帐等手段,把广泛的“非法性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层层转移、混淆源头来源,以躲避法律管制的形式,使“非法性资金”通过网贷平台进行最终的洗钱。

二、案例分析1、翼龙贷2015年9月,翼龙贷的三名负责人被公安机关逮捕。

该网贷平台虚构协会、组建投资联盟的虚假信息,改变销售标的的要求和经营模式,催收大量欠款,疑似从资金池中抽取资金等非法行为,涉案资金近百亿元,涉及1.8万余名投资者。

2、汇通财富2017年6月,汇通财富的老板邵某等42人被抓。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贷平台成为了广大投资者的热门选择。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P2P网贷平台的集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给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对司法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下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什么是P2P网贷集资犯罪?P2P网贷平台是指借助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实现的,为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信息中介和居间服务的金融活动。

而P2P网贷集资犯罪则是指以P2P网贷平台为工具,通过虚构项目、虚假宣传等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发放高额贷款、高息揽储等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金融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给投资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2P网贷平台属于金融领域,其涉及的业务较为复杂,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司法认定P2P网贷集资犯罪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法律依据,即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在我国,对于P2P网贷的监管主要由《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这对于司法认定P2P网贷集资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在司法认定P2P网贷集资犯罪时,需要充分考虑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责任。

对于P2P网贷平台的集资犯罪案件,需要对其所涉及的项目是否存在造假、欺诈等行为进行调查和鉴定;需要对平台的资金流向、资金用途等情况进行审查和追踪;需要对投资者的权益是否受到损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只有在充分了解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对P2P网贷集资犯罪进行准确的司法认定。

对于P2P网贷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需要注重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在进行认定时,需要严格依法办事,遵循法律程序,确保案件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需要尽快、高效地审理案件,维护投资者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只有在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社会对司法认定的信任度,也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打击P2P网贷集资犯罪。

我国P2P网贷平台触及非法集资犯罪红线的研究

我国P2P网贷平台触及非法集资犯罪红线的研究

Study on the P2P Net Loan Platform’s Touching the Red Lin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Crime in China 作者: 肖怡[1]
作者机构: [1]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法学杂志
页码: 98-10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P2P网贷;非法集资;集资诈骗;资金池
摘要:典型的P2P平台是纯粹的信息中介,但P2P模式到我国后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问题平台涌现,最大的困扰就是触及非法集资犯罪的红线问题。

P2P网贷模式天生具有的非法集资性质决定了P2P平台需限制借款人借款金额和人数。

而搞"资金池"导致P2P平台触犯非法集资犯罪也在所难免,引入第三方资金托管有利于解决"资金池"问题。

目前P2P平台盛行的"债权转让模式"中也要谨慎非法集资犯罪红线。

多数P2P平台引入的担保机制实际并不增信反而可能助长非法集资犯罪。

还要关注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在P2P平台中的认定问题,以及平台因借款人问题可能陷入非法集资共犯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7年 6月
河北 公 安警 察职业 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0 f He be i Vo c a t i o n M C o U e  ̄ 0 f P u b l i c S e c u it r y  ̄l i c e
J u n . 2 01 7
Vo l _l 7 No .2
提 供 相 关 信 息 进 行 用 户 注 册 ,平 台对 提 交 的 信 息 进 行 审 核
之后会 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 。需要资金 的贷款人会在 P 2 P 网贷 平 台 发 布 借 款 标 的 。通 常 ,借 款 标 的 里 的 借 款 数 量 都 比较 大 , 因此 投 资 人 由多 人 构 成 。 见 图 1 。投 资 人 发 现 拥 有 闲置资金且 希望通过 这些资 金获得较 高收益 的投资人 ,
( 流 动 型 、预 期 年 化 等 ) 、项 目描 述 ( 项 目概述 、资 金用 途
作 者 简 介 :王 尚 卿 ( 1 9 9 0 一 ) ,男 ,山 东 临 沂 人 ,中 国 人 民 公 安 大 学 2 0 1 5级 公 安 学 专 业 犯 罪 学 方 向硕 士 研 究 生 。
另 外 一 方 为 需 要 资 金 运 转 的个 人 或 企 业 .而 P 2 P平 台 就 作
有 以 非 法 形式 吸收 资金 、向社 会 公 开 宣传 、承诺 还 本 付 息/
给 付 回报 、 向社 会 不 特 定 对 象 吸 收资 金 情 节 的 ,构 成 非 法 吸收公众 存款罪 。根 发 展 初 期 。P 2 P网贷 平 台 从 业 人 员 无 运 营 经 验 。同 时
也 缺 乏 对 借 贷 人 的 身份 信 息 核 实 制度 . 导 致 大 量死 账坏 账
出现 。 在 行 业 发 展 的 第 三 个 阶 段 ,高 息 揽 存 、假 标 自融 、
易金额仍然在快速上升 。
接将 P 2 P网 贷模 式 引入 国 内市 场 将 会 出现 水 土 不 服 的 现 象 。 而 不 法 分 子 正是 利 用 这 一平 台 实 施 金 融 犯 罪 。 这 对 于个 人 而 言 , 其 带 来 的是 严 重 的经 济 损 失 ;对 于 P 2 P行 业 和 金 融领 域 而 言 ,严 重 阻碍 了其 健 康 发 展 , 影 响 了社 会 稳定 。 关 键 词 :P 2 P 网贷 ;非 法 集 资 ; 防控 中图 分 类 号 :D 9 1 7 .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 6 4 0 5( 2 0 1 7 )0 2 — 0 0 3 8 — 0 3
第 1 7卷 第 2期
我国 P 2 P网贷非法集资犯罪研究
王 尚卿
( 中 国 人 民 公安 大学 ,北 京 1 0 0 0 3 8 )
摘 要 :P 2 P( P e e r — t o — p e e r ) 网 络 借 贷 模 式 作 为 舶 来 品 ,其 健 康 成 长 需 要 健 全 的原 生 环 境 。 单 独 直


P 2 P 网贷 非 法 集资 概 述
( 一 )P 2 P网 贷发 展 现 状
P 2 P 网络 借 贷 ( 简称 “ P 2 P网 贷 ” )自2 0 0 7年 传 人 中
国市 场 后 ,凭 借 P 2 P网贷 平 台快 速 、便捷 地 提 供 小 额 贷 款
业 务 ,在 金 融 领 域 成 为 了成 长速 度 最 快 的 行 业 之 一 。2 o o 7
国 家 政 策 和 行 业 的 调 整 期 ,但 是 整个 行业 的 平 台数 量 和 交 图 1 P 2 P 网贷 运 行 模 式
我 国 公 民 信 用 体 系 还 不 完 善 .将 P 2 P网 贷 模 式 直 接 引 入 国 内市 场 ,在 运 营过 程 中 必 然 会 出 现 很 多 问 题 。 如 :在
年至 2 0 1 3年 ,模 仿 国外 的 P 2 P模 式 ,国 内第 一 批 P 2 P网
贷 平 台 出 现 。 但 是 当时 我 国 公 民信 用 体 系 不 完 善 ,各 P 2 P
网贷 平 台 相 对 独 立 。 出现 了借 款 人 上 传 虚 假 个 人 信 息 、 冒 用个人信息进行贷款 ,在不同的 P 2 P网 贷 平 台 同时 贷 款 等 现 象 。2 0 1 4年 前 后 , 平 台 的 高 收 益 吸 引 大 量 的 人 投 资 于 P 2 P 网贷 行 业 ,所 以 这 一 时 期 的 平 台 数 量 增 速 加 快 。2 0 1 5 年 前 后 ,P 2 P网 贷 平 台凭 借 其 优 势 迅 猛 发 展 。2 0 1 6后 处 于
( 二 )P 2 P网贷 平 台运 营模 式
资 金 挪 用 、携 款潜 逃 等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
1 . 与 非法 吸 收公 众 存 款 罪 的 关联 性 根 据 最 高 法 在 解 释 审 理 非 法 集 资 犯 罪 的相 关 规 定 ,具
P 2 P网 贷 平 台运 营 模 式 为 :投 资 人 在 P 2 P网贷 平 台 中
从 事 吸 收 公 众 存 款 业 务 的单 位 ,应 经 银 监 会 审 核 批 准 。 由
此 可 见 ,未经 批 准 的则 为非 法 。 根 据 上述 规定 。由 于 国 内 P 2 P平 台市 场准 人 和运 行 大 都 未 经 过 银 监 会 的审 批 。 因此 其 向社 会 公 众公 开募 集 资 金
为 第 三方 中 介 机 构 ,将 两 方 牵 线 搭 桥 实现 双 方 愿 望 。 通 常 条 件 下 ,P 2 P作 为 中 间人 会 收取 相 应 的管 理 费 和服 务 费 。
( 三 ) 非 法 集 资 与 P2 P网 贷 的 天 然 关联 性
存 在 非 法 性 的 问 题 。 在 平 台 借 款 合 同 中 会 明 确 项 目概 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