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球篇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地球 综合训练卷(含答案)

第一章  地球 综合训练卷(含答案)

第一章地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颗行星排成近似于“十”字的形状。

下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与行星对应正确的是()A.①——水星B.②——金星C.④——火星D.⑤——土星2.与地球相比,③星球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表面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地球。

读图,完成3—4题。

3.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A.经线B.纬线C.地轴D.海洋4.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A.是一个巨大的球体B.天圆地方C.围绕太阳公转D.围绕月球公转5.读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四地位于西半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6.读某半球的经纬网图,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在②的东北方B.③在④的西北方C.②在④的正东方D.③在①的东南方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四个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季节相反B.③④两地时间相同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D.北半球冬至日时①地的白昼最长8.④地的经纬度是()A.23.5°S,120°E B.23.5°S,120°WC.23.5°N,120°E D.23.5°N,120°W不同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

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一般情况下,路灯开灯时间在日落前后,关灯时间在日出前后。

下图是大连、北京、包头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这四个城市中,在7月份开灯时间最晚的是()A.大连B.北京C.包头D.乌鲁木齐10.这四个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C.地球自转D.季节不同11.如图为北京市某中学教室(大窗户朝南)的照片,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A.晨读时间B.上午C.午饭时间D.下午12.无锡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观测北半球夏至日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六年级地理地球构造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地球构造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地球构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是指()。

A.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B.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C. 地球表面上的河流水循环运动D. 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2. 下面哪个不是地球的组成部分?A. 大气层B. 果园层C. 地壳D. 内部地幔3. 相对于其他天体,地球独有的特点是()。

A. 地球具有大气层保护B. 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C.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较快D. 地球的大小是最小的4. 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 白天黑夜交替B.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C. 月食日食现象D. 云的形成和降水5.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脉B. 阿尔卡迪亚山脉C. 喜马拉雅山脉D. 安第斯山脉二、填空题1. 地球表面的面积约为地球体积的_________。

2. 地球上约_________的水面。

3. 位于太平洋中部、北纬0°、南纬0°的是_________。

4. 地壳最厚的地方是在_________。

5. 地球上最大的洲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1. √ 太阳是地球的母星。

2.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产生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4. √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5. √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四、简答题1.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说明其对地球现象的影响。

2. 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3. 举例说明地球上的某一区域的自然特征,包括地貌、气候、生物等。

4. 你认为为什么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分布不均匀?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A5. C二、填空题1. 1/42. 3/43. 本初子午线4. 大陆边缘5. 亚洲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简答题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地球-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地球-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地球-教科版
1. 地球的组成
地球是由岩石、土壤、水和空气等所构成的。

它由固体的地壳、液态的地幔和岩石的核心组成。

地球的表面被覆盖着大量的水,这
些水体形成了海洋、湖泊和河流等。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
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需要大约365天。

3. 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大气和地
形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气候寒冷干燥,有的地
方则温暖潮湿。

4.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根据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理区域。

5. 地球的资源
地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土壤、矿物、能源等。

这些
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节约利用并保护
地球的资源。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地球-教科版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章认识地球综合题(含答案)-【湘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二章认识地球综合题(含答案)-【湘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湘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认识地球综合题一、单选题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棋盘似的正方形B.倒扣的盘子C.球体D.圆形2.有关经纬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线长度都相等,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相互平行,指示南北方向C.赤道是最长的纬线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3.地球自转产生了()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现象C.四季变化D.地球上的五带4.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是个球体B.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最大周长约2万千米5.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据此回答问题。

会议召开的这段时间,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绕着转动的地轴真实存在B.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C.地球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分别在南极和北极D.地球上真实存在经纬线二、判断题7.北半球的秋季是9、10、11三个月。

8.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9.任何一条纬线,都可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

10.地球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11.首次向人们证实了地球是球体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是4万千米。

三、填空题13.写出下图地球仪上标注字母A—F所代表的点和线的名称。

A 赤道;B;C北极;D;E;F。

14.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A、B点的地理坐标。

A.B.(2)A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B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15.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的是和围成的经线圈。

16.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是最大的纬线圈。

17.地球仪上,北极点的纬度是;南半球以南的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四、综合题18.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太阳光线直射在(纬线名称)上,这天日期为前后,这一天对应北京的节气是北半球的(2)这天北半球(选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现象。

地球练习题

地球练习题

地球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A. 6371千米B. 6357千米C. 6391千米D. 6336千米2. 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潮汐现象D. 地球公转4. 地球的年龄约为:A. 45亿年B. 35亿年C. 25亿年D. 15亿年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东印度群岛海沟D. 阿塔卡马海沟二、填空题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周期是______。

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公转轨道的偏心率是______。

3. 地球的四大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块是______,最大的海洋是______。

5. 地球上最高点是______,最低点是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两极处最慢。

()2.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形。

()3.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4. 地球上所有地区的气候类型都是相同的。

()5. 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四、简答题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请列举地球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描述地球水循环的过程。

4.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 请阐述地球自然资源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

五、名词解释1. 地球辐射平衡2. 地球三圈环流3.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4. 地球地质年代表5. 地球的温室效应六、连线题A. 极昼极夜现象B. 地转偏向力C. 热带雨林气候D. 地震E. 温带海洋性气候1. 地球倾斜轴2. 板块运动3. 赤道低气压带4. 高纬度地区5. 西风带七、作图题1. 请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并标注出相应的方向和角度。

2. 请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出地壳、地幔和地核。

八、计算题1. 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计算地球表面积。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地理地球环境练习题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地理地球环境练习题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地理地球环境练习题题目一:地球仪使用
1.请简要描述地球仪的主要用途。

2.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分别表示什么?
3.如果要找到巴西的位置,我们应该找哪个半球?
4.地球仪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题目二:大地的变化
1.什么是地震?它是如何发生的?
2.火山爆发的原因与地震有何不同?
3.请列举一些大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4.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和地球的地质?
题目三: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自然灾害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3.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4.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题目四:气候与气温
1.什么是气候?气候与天气有何区别?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描述其中的几个。

3.什么是气温?它是如何测量的?
4.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温会有差异?
题目五: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危害?
2.列举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源。

3.我们应该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4.为什么环境保护对未来的重要性?
题目六:绿色能源
1.什么是绿色能源?请举例说明。

2.为什么我们应该使用绿色能源?
3.列举一些常见的绿色能源技术。

4.绿色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何作用?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地理地球环境练习题的完整版本。

请认真思考并书写答案,以巩固你在地理地球环境方面的知识。

祝你成功完成练习!。

地球地图综合练习题

地球地图综合练习题

地球地图综合练习题地球地图是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位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我们可以巩固对地球地图的掌握,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综合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地球地图的认识。

1.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指南针方向:a) 北,东,南,西b) 东,南,西,北c) 南,西,北,东d) 西,北,东,南2. 标出以下大洲的位置:a) 非洲b) 亚洲c) 欧洲d) 北美洲e) 南美洲f) 澳大利亚3. 根据给定的坐标,标出下列地理要素:a) 维多利亚瀑布:纬度 -17.9244°,经度 25.8572°b) 金字塔:纬度 29.9792°,经度 31.1342°c) 埃菲尔铁塔:纬度 48.8584°,经度 2.2945°d) 自由女神像:纬度 40.6892°,经度 -74.0445°4. 标出以下重要海洋的位置: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e) 南冰洋5. 回答以下关于地球地图的问题:a) 什么是经线和纬线?b) 为什么赤道地区气候较热?c) 为什么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6. 微笑地球地图练习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标记或者颜色表示出以下地理特征:a) 最高的山脉b) 最长的河流c) 最大的湖泊d) 最大的沙漠通过这些综合练习题,你可以巩固对地球地图的认识。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帮助你理解地理现象和各大洲之间的关系。

继续学习和练习,你会更加熟练地运用地球地图,并深入了解我们的世界。

注:为了排版整齐、方便理解,上述题目未按编号方式展示。

实际练习中应根据编号进行答题或标注。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认识地球综合题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认识地球综合题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认识地球综合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龙江县三模)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2.(2023•巧家县二模)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3.(2023•德惠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的周长是6371千米②地球是不规则球体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4万千米④地球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A.①④B.②④C.②③D.②4.(2022秋•邻水县期末)读地球仪示意图,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仪是按地球的一定比例缩小的模型B.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在地球上是真实存在的C.地球仪绕地轴转动D.借助地球仪,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5.(2023•临洮县模拟)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意两条经线都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平分地球B.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C.纬线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6.(2022秋•南昌期末)关于经度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B.经度数从0°到360°C.纬度越低,纬线圈越小D.纬度的最大度数是360°7.(2022秋•衡南县期末)“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两极8.(2021秋•宜城市期末)下列对回归线上的各地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昼夜等长B.一年中有两次受到太阳光的直射C.一年中有全天是黑夜的现象D.一年中有一次受到太阳光的直射9.(2022秋•肇源县期末)如图中甲地所处的半球为()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10.(2023春•黄陂区期中)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绘制正确的是()A.B.C.D.11.(2022秋•东昌府区校级期末)读图,每年的圣诞节12月25日地球公转接近图中()附近。

202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随堂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随堂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6月18日(晴),贝贝在衡阳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

读图,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2.结合演示地球自转的图片,我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B.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 )A.4万平方千米B.6 371平方千米C.5.1亿平方千米D.6 351平方千米5.下列关于地球五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带划分的地理界线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B.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C.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南寒带D.四季最分明的是北温带、南温带6.在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4月14日) 当天,地球运行至图中所示公转轨道上的( )A.丙至丁之间B.乙至丙之间C.甲至乙之间D.丙至丁之间7.2月25日21时18分,在第23届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用八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身在东营的铭铭却在25日20时18分就收看到了北京八分钟的电视直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椭球体B.地球绕太阳公转C.地球的自转D.地球是静止不动的8.1月31日晚的天空中出现了“超级蓝月”和月全食这一十分罕见的天文现象。

这一现象体现了( )A.地球的大小B.地球是个球体C.月球的大小D.地球的自转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9~11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5《地球》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5《地球》练习(含答案)

2.5《地球》练习一、填空题1、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_______。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这颗______色的星球。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_____形的。

4、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有生物的行星是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天圆地方是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3、现代卫星拍摄的照片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的卫星照片上,蓝色部分是海洋。

()5、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

()6、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人们对地球是球形的猜想。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A、日食现象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C、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当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4、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A. 俯视B. 平视C. 仰视5、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景象分析,地球是球体。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张衡6、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A ①→③→②B ③→①→② C③→②→① D ②→③→①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

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初中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初中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专项综合练附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对如图所示地理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处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①B. C处陡崖的垂直高度至少达100米C. 若村庄甲到水电站图上距离2厘米,则两地实距8千米D. 图示区域栽种柑橘树较为适合【答案】 B【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①②③处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②是山脊);C处陡崖的垂直高度至少达100米;若村庄甲到水电站图上距离2厘米,则两地实距800米;从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是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较为适合。

故答案为:B【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如图是加注部分经纬线后的微信登录界面。

据图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 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南半球B. ②地比③地先看到日出C. 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接近4万千米D. 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答案】 D【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是东半球;一般东边先看到日出,②地比③地后看到日出;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小于4万千米;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故答案为:D【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地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地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A. 完美的球体B. 扁球体C. 立方体D. 椭圆形答案:B2.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48小时C. 7天D. 1年答案:A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24小时C. 7天D. 1个月答案:A4. 地球的哪个部分是陆地?A. 大陆B. 海洋C. 大气层D. 地壳答案:A5.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什么组成?A. 氧气和氮气B. 二氧化碳C. 氦气D. 水蒸气答案:A二、填空题6.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40,0757.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平方公里。

答案:510,000,0008. 地球的地壳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岩石和矿物9.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幔、地核10. 地球的磁场是由________产生的。

答案:地核中的液态金属三、简答题11. 描述地球的四季变化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地球的四季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

这个倾斜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2. 什么是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答案: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的理论。

它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多个相互移动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的地幔上漂浮并相互碰撞、分离或擦过,从而引起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四、论述题13. 论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答案: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的污染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实施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政策;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二年级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提供一些地球与地的练习题及讲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一、选择题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几颗行星?A. 第一颗B. 第二颗C. 第三颗D. 第四颗正确答案:C. 第三颗解析: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的位置靠近太阳。

2.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A. 正方形B. 圆形C. 椭圆形D. 长方形正确答案:C. 椭圆形解析:地球的形状接近一个椭圆,也可以说是一个略微压扁的圆球形。

3. 地球由哪些部分组成?A. 大气层、地壳、水层B. 火层、气层、地壳C. 大气层、水层、地核D. 水层、火层、地核正确答案:A. 大气层、地壳、水层解析:地球由大气层、地壳和水层组成,大气层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地壳是我们生活的陆地,水层则是海洋和湖泊。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地球是一颗平的星球。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地球不是平的,它是一个有曲率的球体。

2. 地球上有大片的深海。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解析:地球上有大片的深海,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3. 太阳是地球的卫星。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太阳是地球的恒星,而不是卫星。

三、问答题回答以下问题。

1. 请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公转一周的周期是365天左右,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2. 地球的四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答: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共同引起的。

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原因,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的位置上。

当北半球倾斜向太阳时,太阳直射的地方离赤道较远,天气较寒冷,这就是北半球的冬季。

而当北半球远离太阳时,离赤道最远的地方受到的太阳直射较多,天气较炎热,这就是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地球和地球仪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地球和地球仪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地球和地球仪专项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7题)评卷人得分1.同学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A.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B.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D.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2.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主要是因为地球()A.自西向东自转B.自西向东公转C.自东向西自转D.自东向西公转【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B、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D、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4.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再变短2、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A、赤道B、北回归线C、北极圈D、南回归线【答案】A 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5.读下图“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夏季、昼长夜短B、夏季、昼短夜长C、冬季、昼长夜短D、冬季、昼短夜长【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6.读经纬网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东半球、北温带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2.图中C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A.东北B.西南C.东南 D.西北【答案】B 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7.对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描述正确的是()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自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D.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北半球夏至日哈尔滨白昼最长B.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C.北半球春分日是9月23日前后D.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地球的运动9.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1 .此时,美国华盛顿的时间大概是()A.早晨B.正午C.傍晚D.子夜2.此时正值你生活中的什么季节()A.欢度春节时B.参加中考时C.枫叶红似火时D.清明祭祖时【答案】C 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10.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A.正球体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平面D.透明的不规则球体【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11.2014年10月8日晚,亚洲和美洲地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A.地球的大小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公转方向D.地球的自转方向2.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所示的()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答案】B C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12.读“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i、ii、iii、iv四个半球分别是()A.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D.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2.图中经线①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经线是()A.20°E B.160°W C.20°WD.160°E 【答案】1.A 2.C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13.图中阴影A与阴影B的面积比正确的是()A.阴影A>阴影BB.阴影A<阴影BC.阴影A=阴影BD.无法比较【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地球的运动14.下列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综合训练(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综合训练(附答案)
22.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一样的。( )
23.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是约一天。( )
四、连线题
24.季节对植物的影响:
春季落叶休眠
夏季发芽开花
秋季果实累累
冬季快速生长
五、简答题
25.在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时,小明需要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调整地轴的倾斜方向。请写出一条建议。
26.说说春天到了会有哪些变化。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3).模拟地球四季的实验得上面题目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轴倾斜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
参考答案
1.A2.C3.B4.B5.C6.B7.B8.A
9.白天黑夜
10.西东昼夜交替
11.自转公转
12.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层
13.逐渐变长适中
14.地球公转
15.公转自转
16.圭表
17.一天一年
11.地球的形成昼夜变化,地球的形成四季变化。
12.地球的结构由、、以及组成。
13.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
14.四季交替与有关。
15.一年中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而形成的,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而形成的。
16.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A.春分B.冬至C.秋分
4.任何时候月球都被太阳照亮()个球面。
A.一个B.半个C.2/3个
5.下列表述不属于“日心说”理论主要观点的是()。
A.地球是球形的而且是在运动的
B.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
C.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
6.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摆的角度变化B.摆的方向变化C.摆的高度变化

地球综合练习题

地球综合练习题

地球综合练习题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对于理解环境变化、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地球的结构、地壳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练习。

通过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对地球的理解。

练习题一:地球的结构1. 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解释地球各层的特点和作用。

2. 地球内部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哪里?请简要解释热源的产生机制。

练习题二:地壳变化1. 解释地壳板块运动的原理,并列举一个具体的板块边界案例。

2. 描述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3. 什么是火山喷发?简要解释火山喷发的过程,并说明火山喷发对地壳的影响。

练习题三:气候变化1. 什么是温室效应?描述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列举两个具体例子,解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练习题四:生态系统1. 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列举两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练习题五:综合应用1. 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球科学知识,提出一个针对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请具体描述你的计划,并解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

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岩石和土壤。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由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铁组成,而内核主要由固态金属铁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

练习题二:地壳变化1. 地壳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上方漂移和相互碰撞。

板块边界是板块之间的接触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板块相互碰撞)、转形边界(板块相对滑动)、扩张边界(板块相互分离)。

例如,太平洋海底山脊是一个扩张边界的案例。

2. 地震是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现象。

地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地壳板块运动和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

第一单元+地球综合训练题-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地球综合训练题-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地球一、单选题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

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2.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①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①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①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球体B.椭圆体C.圆柱体D.正球体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随着卫星拍照等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轻松测量地球的半径,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地球的大小与形状。

下图示意地球的大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现实中地球是一个()A.不规则的圆形B.不规则的球体C.标准的球体D.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6.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A.地球体积可达4万立方千米B.若给地球量体裁衣,需要布料5.1平方千米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赤道地区D.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到地心的半径都是6371千米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地更替,使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图示意某日地球光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A.自西向东、一天B.自东向西、一天C.自西向东、一年D.自东向西、一年8.图示时刻,可看到日出景象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每当夜幕降临,许多道路两旁的路灯就会亮起,给人们的夜间出行带来便利。

图中四地,当日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

五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

五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

五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几颗行星?A. 第三颗B. 第四颗C. 第五颗D. 第六颗2.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自转运动?A. 公转B. 旋转C. 倾斜D. 全日食3. 地球自转每天大约需要多长时间?A. 12小时B. 24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4.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公转运动?A. 自转B. 旋转C. 倾斜D. 绕太阳运动5. 地球公转运动一圈需要多长时间?A. 24小时B. 30天C. 365天D. 4年二、填空题1. 地球自转是从(西/东)向(西/东)方向。

2. 地球公转是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月亮)运动。

3.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引起日出和日落现象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4.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区域距离太阳较(远/近),而公转速度较慢的区域距离太阳较(远/近)。

5.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共同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月相变化)等现象。

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说明它们分别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影响。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即一天24小时的自转周期。

它造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人们能够在白天看到太阳,夜晚则能看到星空。

此外,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两极的扁平化,使地球呈现出类似扁球的形状。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周期为一年。

公转速度较快的区域距离太阳较远,称为地球远日点,地球所到达的这个位置为地球的夏至点。

公转速度较慢的区域距离太阳较近,称为地球近日点,地球所到达的这个位置为地球的冬至点。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了四季的变化,不同季节地球受到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从而形成寒冷的冬季和温暖的夏季。

2. 请解释地球的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倾斜,这个倾斜角度约为23.5°。

由于这个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的角度和时间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湘教】地理一课一练2.1 认识地球 同步练习

【湘教】地理一课一练2.1 认识地球 同步练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基础过关练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是()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C.日食时,太阳上的阴影为圆形D.“神舟十一号”拍摄的地球照片2.现在人们确证地球形状最直接的办法是()A.观看远处驶来的帆船B.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C.环球航行D.观察地球卫星照片3.读图,严格的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A.正球体B.球体C.圆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为圆形B.形状为直线C.各条纬线长度相等D.指示南北方向5.下列关于赤道的说法1三确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周长6371千米D.东西纬度的划分起始线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条数有无数条,但长短不一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经度范围是0°~360°D.经线的形状呈圆形7.本初子午线是指()A.0°经线B.180°经线C.20°W经线D.160°E经线8.学完了东经和西经,四位同学分别用一幅示意图区分东西经度,你认为哪个正确()能力提升练1.下列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仪上的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D.所有地球仪都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2.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行律是()A.纬度分布从南向北增大B.纬度分布在北半球向北场大,在南半球向南增大C.经度分布从0°经线向东、向西增大到90°D.经度分布在东半球向东士曾大,西半球向西增大3.图中四点中,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是()A.①①B.①④C.①①D.①④4.读漫画“纬度”与“经度”的对话(如下图),其中错误的是()读经纬网示意图,完5~7题。

5.正确表示图中C地地理坐标的是()A.(0°,30W)B.(10S,10E)C.(20N,30°E)D.(10N,60°E)6.图中A地位于B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7.图中A、B、C、D四地中,属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单元测试卷

地球单元测试卷

地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A. 完美的球形B. 椭球体C. 立方体D. 平面2.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1天B. 1个月C. 1年D. 1小时3.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1天B. 1个月C. 1年D. 10年4.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角度大约是多少?A. 0度B. 23.5度C. 45度D. 90度5.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哪些气体组成?A. 氧气和氮气B. 氢气和氦气C. 二氧化碳和甲烷D. 氩气和氖气6.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气候和地理环境B. 人类活动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因素7. 地球的陆地和海洋比例大约是多少?A. 1:1B. 3:7C. 7:3D. 9:18. 地球的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A. 氧、硅、铝B. 氢、氧、氮C. 碳、氢、氧D. 铁、铜、锌9.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哪几层?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壳、地核C. 地幔、地核D. 地壳、地幔、地核、外核10.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中的金属B. 地核中的液态铁C. 太阳风D. 地球的自转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________公里。

2.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3.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平方公里。

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________层。

5. 地球的地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

6.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________。

7.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而公转则产生了________现象。

8. 地球的磁场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起到________的作用。

9. 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半球。

10. 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其中最大的洋是________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篇综合练习第1章地质学概述一、选择填空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历史过程,几百万年、几亿年前的地质形态任何人也没有经历过,各种学派和观点层出不穷,主要有水成论和火成论之争、灾变论和渐变论之争、()之争。

A. 前进论和循环论B. 活动论和固定论C. 进化论和创造论2.19世纪末,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为地球的年龄曾有过激烈的争论,直到1904年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岩石,才测出地球的年龄在45亿年左右,现在科学界认可的说法为46亿年左右。

A.放射性元素半衰期B. 地层C. 化石分布D. 比重计算3.地壳下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界面—()不连续面。

A.赫斯B. 莫霍洛维奇C.皮特洛维奇D. 巴司4.地质力学是我国地质学家()先生,根据国内外长期的地质实践和理论,结合我国地质构造发育的具体条件,逐步总结创立的。

A.徐霞客B. 李四光C.钱伟长D. 梁思成5.韦格纳的()震动了地球科学界,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冷缩说,地槽、地台说都是重大的挑战,一场论战就此展开。

A. 地槽-地台学说B. 板块学说C. 地幔对流说D. 大陆漂移说6.海底扩张学说是地学现代革命的开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大量观测事实的证实。

1968年美国的()在《地球科学的革命》中高度评价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认为这是一次地质学的大变革,它的意义可以与原子论、进化论和相对论媲美。

A. 赫斯B. 莫霍洛维奇C. 威尔逊D. 古登堡7.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年左右,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A. 2亿—3亿年B. 5亿—10亿年C. 1亿年D. 5亿—6亿年8.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B. 喜玛拉雅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C.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大西洋及南极洲板块204D. 大西洋板块、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二、思考问答1.什么是灾变论?什么是渐变论?你的观点是什么?2.地质构造理论当中的“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区别是什么?3.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证据是什么?4.结合上网浏览,简述“板块构造说”。

第2章地震一、选择填空1.震源深度在0—60千米的地震称为()地震A. 表层B. 浅源C. 中源D. 深源2.地震学家用地震的()M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A. 总能量B. 烈度C. 强度D. 震级3.地震的五个基本参数为()。

A. 震中经度λ、震中纬度φ、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B. 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地震的烈度IC. 震源的大小、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震级MD. 震源的大小、震中位置、震源深度h、发震时刻O、地震的烈度I 4.一般将地震的烈度分为()度。

A. 8B.12C.16D.245.1960年智利海底大震,地动山摇,大海激荡,几十米高的海啸扑向海滩,摧毁沿途的一切,大船被抬到码头的大楼上,大楼顷刻压垮,返回的浪头越过太平洋在日本登陆,登陆的浪头高达()米。

A. 6B. 12C. 2D. 206.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课题,美国、中国、前苏联、日本等国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但是至今为止,要做到准确的预报仍然是极其困难的。

中国成功的预报了1975年2月4日()的7.3级地震,减轻了地震造成的灾害。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成功的做了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挽救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A. 海城B. 辽阳C. 盘锦D. 邢台11.地震前有些地区常常会发生一些()现象,水井干涸,水井冒沙,无法饮用;大牲畜惊慌不安,跳槽;小动物不回家,老鼠几十只几百只聚在一堆发呆;黄鼠狼成群窜来窜去,不怕人;几百箱蜜蜂震前全部飞走;水稻田里平日蛙鸣不止,大震前夜一片寂静,有人看到成百只青蛙爬在树上;甚至有的狗大震前咬主205人衣服不让进屋。

有的地方临震前还会出现地光、地声等现象,还有的会从地下冒出火球,腾空而起。

A. 异常B. 生物异常C. 奇怪D. 宏观异常8.2004年12月26日,雅加达、曼谷当地时间7时58分,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9.0级大地震,出现了超过1000千米的地质断层,海底大幅度错动,引发巨大海啸,波及印度洋周围所有地区,一些地区海啸高达10多米,死亡多达()人A. 65万B. 15万C. 30万D. 10万二、思考问答1.你知道大地震吗?试通过检索网络教学资源资料,列举一些灾难性的例子。

2.简述地震的成因。

3.简述地震预报的种类与程序。

4.什么是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第3章海啸一、选择填空1.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

A. 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B. 一种海底地震现象C. 一种强烈的海面暴风雨D. 海底的地质构造变化2.以下哪一种海啸被科学家称之为“超级海啸”()?A. 地震引起的海啸B. 海下山崩引起的海啸C. 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D. 风暴海啸3.中国沿海发生海啸比较少的原因是()。

A. 我们临海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强地震B. 我国海区都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不利于海啸的形成与传播C. 沿海海区内有大量的岛弧与海沟D. 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过海啸的记载4.海啸预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啸在深海中呈长波形,不易观测与跟踪B. 海底发生地震的数量很少C. 海啸发生前的异常前兆不明显D. 没有跟踪与预测海啸的仪器206二、思考问答1.简述海啸的成因。

根据海啸产生的原因,可将海啸分为哪几种类型?2.海啸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危害?我们应该怎么有效地进行防御?3.你知道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大海啸吗?结合网络查询试举四例。

第4章天地碰撞与灾变一、选择填空1.所谓K-T大灭绝的K和T分别指()。

A. 侏罗纪和白垩纪B. 白垩纪和石炭纪C. 白垩纪和第三纪D. 侏罗纪和第三纪2.从K-T界层中遍及全球的铱异常可大致推算出,撞击地球并引发恐龙灭绝的那颗陨星的直径约在()千米左右。

A. 1B. 10C. 50D. 1003.阿尔瓦雷兹父子及同事们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论文,宣称: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在()年前袭击了地球,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灾难事件,恐龙及大部分动植物在持续的灾难中被撞死、淹死、烧死、冻死、饿死,整个生物链土崩瓦解,一批死难者的遗骸被永久地固化在富含铱的K-T界层之中了。

A. 65万B. 650万C. 6500万D. 1亿4.对于小行星,我们可以在20年前就预测出它的运行轨道,但是对于长周期彗星来说,我们最多也只有()年的预警时间,因为它的飞行速度太快了。

A. 1B. 2C. 3D. 55.K—T灭绝是一次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整个陆上生物种属灭绝达88%,损失惨重。

海洋生物稍微好点儿,50%的种属灭绝了。

构成海洋生物链基础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浮游植物灭绝的比例高达(),海洋食物分布结构随之崩溃,较大的海洋动物很快死去,只有深海动物比较幸运和完整地进入第三纪。

A. 95%B. 80%C. 70%D. 60%6.像通古斯陨石那样的冲击大约几()年一次。

A. 万B. 千C. 十D. 百7.1993年9月卡罗林.休梅克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马天文台拍摄的一张木星照片上发现了一颗被肢解了的彗星。

这颗彗星在1992年7月逼近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场撕碎成()块大碎片。

A. 21B. 10C. 15D. 308.7月16日彗星第一块碎片以每秒近60千米的速度一头扎进了木星的大气层,几秒钟后爆炸了,羽状光柱高达()千米。

A. 3000B. 100C. 500D. 10000207二、思考问答1.K-T大灭绝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证据是什么?2.人类从1994年的“彗-木碰撞”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结合上网查询回答,面对地球可能遭遇的天体碰撞,你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第5章资源与环境一、选择填空1.下面选项中的()属于“可再生能源”。

A. 煤炭B. 核燃料C. 石油D. 生物能2.下面选项中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A. 地热能B. 太阳能C. 海洋能D. 天然气3.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石油大约可再用()年。

A. 50B. 200C. 500D. 20004.全世界的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乐观的估计,可供开采的煤炭充其量也只能够用()年。

A. 100B. 500C. 2000D. 100005.在1升海水里含有核聚变材料氘大约3毫克,其蕴含的核聚变的能量相当于()升汽油燃烧的能量。

A. 30B. 300C. 10000D. 50006.1公斤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大约是两千五百吨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而1公斤氘、氚混合物聚变释放的能量又是一公斤铀235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的()倍。

A. 200B. 50C. 25D. 4~57.地球水资源的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有97.5%的水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海水,淡水只占总量的2.5%,其中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

A. 1%B. 10%C. 20%D. 30%8.森林是“地球之肺”,而全球目前的森林面积不足40亿公顷,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30%。

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远远比不上无情的利斧,全球森林面积正在以每年()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

A. 50万B. 100万C. 1600万D. 2000万9.研究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个物种消亡。

但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消亡的物种数字已达()个,速度明显加快。

208A. 200B. 500C. 1000D. 300010.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和彩光污染。

A. 灯光污染B. 眩光污染C.强光污染D. 人工白昼11.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A. 8月5日B. 6月5日C. 6月17日D. 4月17日12.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的强烈辐射,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使生物难以生存,人类健康也将受到极大威胁。

A. 红外线B. 紫外线C. 阳光D. 太阳风13.在过去5000年里我国气温只上升了约2℃。

专家预计,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升高,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0.2~1.4m。

如果海平面升高1 m,就会危及人口约10亿,毁坏耕地约1/3。

A. 1℃B. 5℃C. 10℃D. 1.5~4.5℃14.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这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