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合集下载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知识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春秋时期的大变革,王室衰微,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各诸侯国积极开展变法运动,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影响最大。

知识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农业(1)农业生产模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著名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2)小农经济产生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

自耕农的历史地位及特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核心论点:自耕农对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3)土地制度的演变①井田制瓦解:春秋各诸侯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1)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2)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①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②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①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②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产品供民间消费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1.春秋时期的大变革
(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天下
共主的地位。 (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 ”的
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
伐,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1)国君公室的衰微:国君称“王”,卿大夫强宗崛起,并夺位
政变。 (2)变法运动的兴起: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
向集权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借助铁农具和牛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 效率;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著名 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代表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思想主张
影响
(1)提出“仁政” 学说 (2)主张人性本善说 (3)强调先义后利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 “亚圣”
(1)“制天命而用之”
(2)主张“性恶论”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
(3)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 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并施
主张“兼爱 ”“非攻”;提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上:出现私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
[辩]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最基本的是“爱 人”,主张以爱人之心构建与调节和谐人际关系。孟子把“仁”扩充 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由“仁”到“仁政”是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

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 文化知识点汇总

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 文化知识点汇总

考点|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汇总(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政治形势(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社会改革(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A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 魏国:李悝(kuī);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C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①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措施: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

“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作用: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 ②经济: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 诸侯国通过改革或变法增强了实力,为了自生利益展开激烈争斗。 ③有利时机:狄人南下、楚人北上,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 提供可乘之机,大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动战争。
战国时期华夏文化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2)过程: ①西周通过封宗法礼乐制度促进文化认同,拓展华夏意识。 ②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促进了各民族的频繁往来,戎狄蛮夷等周边民族也逐步被华夏所 同化,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从 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 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基础 是什么?
井田制???
(土地国有、集体生产)
唯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史观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经济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推广,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各国以 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春秋五霸:齐晋楚吴越。 地位:是奴隶制瓦解时期。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各国以统一为 目标,攻城灭国。 卿大夫掌权的典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齐秦楚燕赵魏韩。 地位:是封建制形成时期。
根本: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主要: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4)表现:重农——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等。抑商——西汉: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课件
基层治理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推行___县__制_______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___个__体__小__家__庭_____;在民间实行什伍
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
评价 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
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小练2] 商鞅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谈谈你对商鞅变 法思想的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达了商鞅敢于挑战陈旧观念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商鞅变法顺应 时代潮流的进步性。
唯物史观——商鞅变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打击旧 贵族,使地主阶级获得政治地位。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 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普遍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使从地方到中央的 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意志。
3.变法图强运动 (1)变法运动
背景 目的 成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__富__国__强__兵____
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__君__主__专__制___的政治制度
(2)商鞅变法
经济 _重__农__抑__商_____,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内容
军事 行政管理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思维文化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思维文化

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思维
文化
【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思维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社会变动频繁,思维文化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动和思维文化特点。

【正文】
一、经济变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变动日益频繁。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商业贸易也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逐渐普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财富流动和社会地位的改变成为当时社会的显著特点。

二、政治变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世界观的崩溃导致了各诸侯国争霸的局面。

政治权力的高度分散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竞争。

各国采取各种手段争夺财富和领土,这也导致了思维和文化的多样性。

三、思维文化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维文化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转变。

各国之间的
交往与对抗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诸子百家的学说涌现出来,多种思想流派相互交锋。

例如,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墨家强调兼爱
非攻,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等。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为中国哲学和文
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创造力。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思维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经济的发展、政治权力的争夺以及思想流派的涌现都为当时社会带
来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动和思维文化,有
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政治形势(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 社会改革(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A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 魏国:李悝(kuī);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C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①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 措施: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

“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 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 作用: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3单元济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等
角度二:史料研习 1、(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 (2)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4) 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
第3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3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主干知识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铁农具 和牛耕 并将其推广。中国开始进入 铁犁牛耕 时期。 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垄作法 耕作方法 。 3、水利工程的进步: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 都江堰 。 4、土地制度的变化: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大量私田出现,同时 由于兼并战争频繁, 土地转让 关系进一步发展, 井田制 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变法,以 法律 形式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制 。 5、耕作方式的变化: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 从集体劳作到 个体农耕 的变化。 6、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 的出现和 牛耕 的逐渐推 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 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 。

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中职  中国历史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字子 休,蒙(今安徽蒙城)人。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等。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清静 无为”。 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 度);
二、诸子百家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二、诸子百家
2. 主要流派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作品: 《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 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 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 派别。
二、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学派的创立者和 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 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农家、小 说、医家"十二家也。"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孔子、 孟子、老子、庄子。
孔子为什么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拥有那么大的影 响力?
为人处世: 换位思考,遵循社会道德 治理国家: 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和平相处 教育教学: 因材施教,独立思考,教育公平
二、诸子百家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的楚国 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哲学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 老君。著有《道德经》。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 商业和城市 许多城市成为____中心, 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 中心 城市人口增加
春秋 社会变革 战国
春秋:铁器、 春秋:铁器、牛耕逐步推广
私田出现 齐国“ 相地而衰征 齐国“__________” 土地所有制形式 由国有转向私有 鲁国“ 初税亩 鲁国“______”
公田变为私田, 背景 :公田变为私田,地主 阶级政治、 阶级政治、经济势力越 来越大,要求政治变革 来越大, 方式 :变法 典型 • 战 国 我国开始进入________ 影响 :我国开始进入 封建社会

3.教材中春秋时期变革是奴隶主 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未改变社会性质, 战国时期的变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4.井田制的瓦解 , 在春秋时基本上 井田制的瓦解, 井田制的瓦解 是被动的,到战国时基本上主动了。 是被动的,到战国时基本上主动了。春 秋时期,基本上还是奴隶主控制国家政 秋时期, 实行改革是被动的, 权,实行改革是被动的,只是从法律上 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但不废除井田制; 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但不废除井田制; 战国时,地主阶级势力大增, 战国时,地主阶级势力大增,在他们的 推动下进行了封建改革。 推动下进行了封建改革。这种改革是主 动的,在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动的,在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少数民族:北方有匈奴 、东胡, 少数民族:北方有____、东胡, 西方有戎, 西方有戎,南方有越 民族 融合 融合方式: 融合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 的____ 战争 意义: 意义: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经济
手工业
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背景与目的:周王室衰落; 背景与目的:周王室衰落;为争夺土 地和人民 五霸: 齐桓公 、______、楚庄王、 五霸: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吴 阖闾 、 王 _____、越王勾践 齐桓公称霸:____改革 改革、 齐桓公称霸:管仲 改革、尊王攘 表现 夷、____会盟 葵丘会盟 概况 晋楚争霸与____之战 晋楚争霸与 城濮之战 吴越争霸与卧薪尝胆 评价:春秋无义战;客观上利于民族融合、 评价:春秋无义战;客观上利于民族融合、 局部统一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是【链接·选择性必修2·P36】
A(.2铸)铁交技通术发的达进:步都城为交通枢纽。
B(.3商)品各交诸易侯的国需有要铸币权。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涌 C现.出审一美批观中念心的城不市同,各国都城都设市,出现商业区。 D(.4国)家春统秋一时的期推,动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 了货币信贷。【链接·选择性必修 2·P39】
一、政治之变:动荡
四、基础知识
诸侯纷争,权力下移——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性质:地主阶级夺权的斗争
①背景:东周时礼崩乐坏,周王室控制力削弱,诸侯势力坐大→争霸兼并。
②概况:
时期 列国数目 周室地位 战争形式 时代特点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春秋时 期(前 770—前 476年)
一百七十 势力已衰, 争霸战争,
④影响: 【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确保赋 役征派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消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
③表现: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贬低 商人地位。(战国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
的思想,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 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经济之变:发展
四、基础知识
2.手工业:
(1)冶铁技术出现
材A料.礼3:乐兼制并度战不争复使存众在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到B了.王战位国世时袭期制,各度大消亡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 中C期.宗以法后制,先度后开改始称解“体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 夺政D位治.分的、封政经制变济度和。受军由到事于挑等诸战方侯面国进之行间变竞革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
备考20方20向:【Ⅰ】24·分封制
山东·1·百家争鸣
(1)掌握春秋【战Ⅲ国】2社4·会商大业变的革发展在(政货治币、)经济江苏、(文7)化·、2民·墨族子关思系想等方面的表现,认识战国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文化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文化

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变迁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大的变革。

一方面,诸侯国的崛起和争斗使国家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化。

通过战争和联盟,这些国家不断地进行着领土的扩张和争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另一方面,社会阶级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原先的贵族统治逐渐衰弱,社会上的地主和商人逐渐崛起,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

一方面,由于诸侯国的兴起,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不同地区的文化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思想流派。

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严苛的法制和强权统治。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墨子、荀子等,他们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观点。

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个时期的政治争斗和战争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为后世的儒家、法家等学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也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个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第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

h
11
(2)特点: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上牛耕和铁器的 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手工业中的各个行 业也都出现了技术革新,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农业方面,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 方式瓦解,而代之以个体农业为特征的封建小农经济;手 工业方面,奴隶社会“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个体手 工业作坊和商人开始大量涌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土地制度的巨大变革。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 解,代之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h
12
3.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时期的变法有何异同? A.不同之处:(1)目的:①春秋改革是奴隶主为了建立霸业;② 战国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并巩固本阶级 的专政。 (2)性质:①春秋改革基本上属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强兵改革; ②战国变法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3)内容:①春秋改革侧重于经济、军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 变革;②战国变法内容广泛,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 革,特别是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县制,实行集权政治。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h
21
考向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成因 启示 史料、史识、史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环节,高考常 涉及,应予以关注。 点析 本题仅提供一个材料,孤证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对农 商发展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说“材料不充分”。 精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与专制国家的重 农政策虽有关,但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理解也不准确, 结论也是错误的。 答案 D
h
20
3.(2008·广东,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齐桓公之所以“
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
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
是鲁国的改革措施,故应排除①③。本题正确答案是C
(2011年高考上海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及百家争鸣的影响
封建制度 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辨析比较] 的比较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
3.商鞅变法
时 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 始第一次变法;几年后商鞅进行第 二次变法
①政治:实行“令民为什伍” 的 连坐法 ;废分封,行 县制 。
②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内 容
统一秦国的 度量衡 。废除 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
[辨析比较]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 异同
项目
仁的 思想 同 民本 思想
人性 异

孔子
爱人
为政 以德 性相

孟子
仁政
民贵 君轻 性本

荀子
仁义
君舟 民水 性恶

2.文学艺术 (1)诗歌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从西周至 春秋 中叶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体现了人文 精神和现
[归纳总结]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2)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新兴 地主势力的兴起。 (3)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新的封建制度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大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局部统一,加 快了统一的步伐。 (5)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 了民族融合。 (6)推动了改革变法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 展。 (7)总的来说,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 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提醒] 1.战国前期卿大夫掌权,反映 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田氏代齐、三 家分晋便是例证。 2.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 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开始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 《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 作,书中测定恒星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 的恒星表。
• 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和郑国 渠。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名医扁鹊;传统医学 理论集大成之作《黄帝内经》开始编撰。
自我测评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越王勾践宝剑,1965年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 现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因剑身 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 金属而千年不锈。剑身 刻有“钺(yue)王鸠浅, 自乍用鐱(jian)”八字。 “鸠浅”是曾经卧薪尝胆 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这 把剑是这位春秋霸主的 王者之剑
变法运动
• 战国时代,列国争雄,形成齐、燕、秦、 楚、韩、赵、魏七国并立的局面。为了竞 强争胜,各国制定整顿内部、向外发展的 策略,变法改制成为共识,例如魏国李悝 (kui)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其中最为 典型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 通过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商鞅变法,秦国 称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
• 秦国凭借变法后日益强盛,全力东进,蚕 食各国,秦王嬴政在此基础上平定六国, 建社会变化加剧,贵族大多缺 乏顺时应变的能力,国君为变革图强,不 得不裁抑宗室贵族,并打破出身限制,对 外求贤。因此,贵族日益没落,平民力量 不断崛起,阶层流动趋势明显。平民人才 的崛起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春秋战 国时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孔子:仁、礼
他认为礼乐必须以“仁”为核心,没有 仁爱作为道德基础,礼乐就是空虚的。
孟子:民贵君轻、保民而王 他倡导性善人政
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即回 归自然,清静无为。代表作 《道德经》 庄子:认为人们必须先忘却礼 乐,再忘却仁义,然后才能与 道渐成一体,才能超越现实世 界,实现精神世界的觉醒与自 由。代表作《庄子》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单元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课件 大纲版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单元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课件 大纲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1.老子和孔子 . (1)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主张: 无为” 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①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其 无为”的主张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无为”的主张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 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事物具有对立面, 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事物具有对立面,并且相 互依存、不断变化。 互依存、不断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商业和城市 商业和城市 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 ①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中原市场 可以买到各地商品。 可以买到各地商品。 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临淄、邯郸、郢等。 ②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临淄、邯郸、郢等。 出现了一些大商人:范蠡、吕不韦等。 ③出现了一些大商人:范蠡、吕不韦等。 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 (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时间: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私田出 原因: 原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现。 (3)封建土地所有制:耕种的人为封建农民,私田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耕种的人为封建农民, 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社会变革和文化
第二 讲春 秋战 国时 期的 社会 经济、 经济、 社会 变革 和文 化
考点串讲·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命题视角·
提升演练·知能闯关 提升演练·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考点串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社会经济的发展 . (1)农业 农业 铁器时代的到来, ①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 著提高。 牛耕的运用 的运用, 著提高。____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 动力的一次革命。 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灌溉工具:桔槔。 ②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灌溉工具:____。水利 工程:楚国的芍陂,秦国的______、郑国渠。 工程:楚国的芍陂,秦国的 都江堰、郑国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比较分析10页和11页的地图,分析两张地图反映出的政 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 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阅读课本第11页,指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
6.阅读课本第12页,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民族,他们 之间融合的途径和作用
春 秋
纷争
匈奴

国 纷 争
戎 主要民族:
4.比较分析11页和10页的地图,分析两张地图反映出的政 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 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阅读课本第11页,指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
原因
东周王室势力衰落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春秋:诸侯争霸 目的: 掠夺土地、人民,争做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①七雄的地理位置按顺时针方向:齐楚秦 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②七雄中的齐楚燕都是西周初年的封国。
③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都有的国家是: 齐、楚。
④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 而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是先后出现的。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 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3.阅读课本第三段,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 霸主?指出其称霸的标志……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思考1: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
1)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2)重用人才(管仲),推行改革(成东方强国) 3)采取有效的争霸策略(“尊王攘夷”,联合黄 河中游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思考2:称霸的标志? 公元前7世纪,葵丘会盟
请课外掌握以下典故
避退三舍 问鼎中原
分期
平王迁都洛邑
西周
东周
前1046
春秋
战国
前771
前476 前256
前770
前475
前221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 时期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分期
平王迁都洛邑
西周
东周
前1046
春秋
战国
前771
前476 前256
前770
前475
前221
基本特征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处在大变革时期

概况:春秋五霸 楚庄王
秋 战 纷争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争 和
出现
三家分晋:晋 田氏代齐:
韩、赵、魏
民 族
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融 融合 合
表现
齐魏兼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秦赵兼并:长平之战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 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3.阅读课本第三段,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 霸主?指出其称霸的标志……
华夏 胡



族 融 合
融合 融合途径 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的战争
作用: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实质:华夏文化的扩大
1.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3.阅读课本第三段,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 霸主?指出其称霸的标志……
比较分析10页和11页的地图,分析两张地 图反映出的政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 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 什么?
⑴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代被韩、赵、魏 三国所取代;宋、鲁、吴、越等国消失,形成 战国七雄。 说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新
兴地主阶级纷纷崛起,夺取了政权;统一趋势 增强。
1)奴隶社会瓦解(春秋),封建社会形成(战国)
2)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 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原因
东周王室势力衰落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春秋:诸侯争霸 目的: 掠夺土地、人民,争做霸主 齐桓公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分期
平王迁都洛邑
西周
东周
前1046
春秋
战国
前771
前476 前256
前770
前475
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因其时间起止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 时间基本一致而得名。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

概况:春秋五霸
秋 纷争 战




战国:兼并战争


融 融合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 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3.阅读课本第三段,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 霸主?指出其称霸的标志……
拓展1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区别
1)春秋是奴隶主争夺土地人口的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兼并战争,并逐渐转化为封建
统一战争
例: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区别是①春秋战争是为掠夺 土地人口;战国战争又有兼并统一性质②春秋战争瓦解了奴隶制; 战国战争促进了封建制形成③春秋战争规模小;战国战争规模大
4.比较分析10页和11页的地图,分析两张地图反映出的政 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 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阅读课本第11页,指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
6.阅读课本第12页,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民族,他们 之间融合的途径和作用
7.思考: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区别
⑵北方出现了长城。反映出少数民族开始强大, 南下骚扰中原,导致民族关系渐趋紧张。
⑶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 说明当时生产力有 了显著提高,封建经济发展起来。
看11页,10页和5页地图总结:
①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②战国七雄哪些是西周初年 的封国
③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都 有的国家
看11页,10页和5页地图总结:
老马识途 卧薪尝胆
1.阅读课本第一段,指出中国处在大变革时期的最基 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二段,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是什么?指出春秋五霸…… 3.阅读课本第三段,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 霸主?指出其称霸的标志……
4.比较分析10页和11页的地图,分析两张地图反映出的政 治(国家情况)、经济(城市情况)和民族关系情况的变 化,并指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