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
赴日考察报告4篇
![赴日考察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8ec149ec3d5bbfc0a745a.png)
赴日考察报告4篇赴日种子管理工作交流及考察报告根据日中农业年度交流计划及日本日中经济协会农业委员会的邀请,笔者一人于97年11月16日至21日,赴日本进行种子管理工作交流和短暂的考察活动。
按照事先安排,中日双方互相交流近年来的种子管理工作及农业发展状况。
在四天的有效工作期间,前两天是双方座谈交流情况,后两天是实地考察学习。
参加座谈交流的日方单位有日中经济协会、日本贸易振兴会、农林水产省、大东文化大学、东京农业大学、神奈大学、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
笔者利用一天多的时间向日方简要介绍了中国种子工作发展成就、种子管理现状、种子产业政策、种子工程、种子法制建设等情况,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新中国农业发展变化和今后发展前景。
座谈中双方相互提问,相互解答。
在实地考察中,笔者先后拜访了农林水产省农产局、经济局和日中经济协会农业委员会,听取了日本农业方面的情况介绍;次后,又乘车到枥木县和茨城县及筑波科学城三个地方,走访了地方农协组织,参观了种子生产加工厂,良种研究农场和国家种子管理中心。
现将交流和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种苗产业现状根据农林水产省农产园艺局提供的情况,过去日本农民种苗自采自用的多,现在通过市场购买种苗的多,今后仍有增长趋势。
尤其是高质量、高效益的作物种苗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些年日本全国种苗市场销售额不断扩大,种苗产业不断发展。
1981年全国种苗市场销售额为2400亿日元,到1991年销售额为3200亿日元,6年增长32%。
在各种业中,花卉种业发展最快,份额最大,1991年达到1252亿日元,占种苗销售总额的39%;蔬菜为第二,达到1024亿日元,6年花卉种苗销售额增长39%,蔬菜增长38%。
种苗选育──因其作物的重要性不同,选育的单位不同。
粮食类作物品种主要由政府的农业研究单位选育,蔬菜、花卉类作物品种主要由民间单位选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选育出的品种未经登记,不得推广应用,新品种权受《种苗法》保护。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57ad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2.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经从日本考察果业的行程中回国了。
这次考察之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果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在这次考察中,我访问了多个果业企业,并与他们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以下是我对这次考察的总结:我对日本果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感到非常震撼。
日本果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世界果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考察过程中,我参观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果业企业,看到了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果品品质的苛刻要求。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果园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他们通过使用先进的远程监控系统和无人机技术,实时监测果树的生长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成为我今后在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借鉴和启示。
我对日本果业的品种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印象深刻。
在考察期间,我了解到许多日本果业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种研发团队,并致力于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他们将果品的品质和口感放在首位,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使得他们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双重提升。
在市场推广方面,他们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自己的果品推向市场。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在果业发展中的品种选育和市场推广工作将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对日本果业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和农民培训工作印象深刻。
在考察期间,我访问了几个农业合作社,并了解到他们在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农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技术指导、设备供应、市场推广到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都为农民提供了保障。
这种农业合作社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果农的收入,也促进了果业的整体发展。
在我回国后,我将努力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并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收入水平。
我对日本果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印象深刻。
在考察期间,我了解到许多果业企业都倡导绿色种植和环保理念,在果园管理和果品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be3d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0.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作为赴日本考察果业的被考察对象,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日本果业高度发达的现状和强大的生产力。
通过参观、交流与考察,我认为我们在果业上还需不断努力,不断从日本果业中吸取营养,学习先进技术与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使我们的果业不断发展壮大。
首先,在果品贮存和包装方面,日本做得非常细致。
现场考察中,我们受到了果品贮存和包装方面的启示,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从果品的包装到存储再到冷链物流中运输,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考究。
比如说,日本之所以选择采用泡好水再进行包装,是因为泡水可以去除果皮上的细菌,从而减少果品腐烂。
同时,日本在冷链物流方面也十分重视,对运输车辆温度、湿度等所需的标准非常高,保障了果品从生产到流通的质量和鲜度。
其次,在果园管理方面,日本的精益求精令人敬佩。
从果树的整形到灌溉管理、病虫害预防,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例如,日本果园的雨水收集系统非常先进,在不耗费太多资源的前提下解决了灌溉问题,保证了水的有效利用。
此外,日本还会把不同生长阶段的果树分开管理,不同阶段的喷灌方式也不同,确保了每一颗果树都能够得到最为适宜的养分和水分,最终产出了丰收的果实。
最后,在果品研发和销售方面,日本也有其独到之处。
日本果品会制定具体而详尽的研发计划和销售方案,从水果的品质、味道、形状和包装上统一管理,以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同时,日本在销售方面也极具特色,将运用精美包装、高端销售渠道、活动推广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对“水果食品”的认知,推广了更多的“水果文化”。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考察,我们认为中国果业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从日本果业中吸取营养,学习先进技术和思维,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产中,以提高我们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中国果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还需要注重销售方面的推广,构建标准的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世界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优质的中国果品。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f3d7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1.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一、考察目的在日本这个发达国家,果业一直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一直以来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作为农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怀着对日本果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申请赴日本考察果业。
二、考察时间我共在日本考察果业工作了一个月的时间,分别访问了日本东京、北海道和冈山等地的果业基地,深入了解了日本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
三、考察内容1. 了解日本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走访日本各地的果农和果业基地,我深入了解了日本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日本果业在科研、栽培技术、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世界果业的一面旗帜。
2. 学习果树栽培的先进技术在考察过程中,我学习了日本果树栽培的先进技术,包括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经验。
日本果业在栽培技术方面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了果树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劳动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果农的收益。
3. 了解果品的加工与销售我还参观了日本一些果品加工厂和销售渠道,对日本果品的加工工艺和市场销售有了深入的了解。
日本果品的加工工艺精湛,包装精美,包装设计非常用心,并且在销售渠道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四、得到的启发与收获2. 推动果品加工与销售的提升在考察中,我对于果品的加工工艺和销售渠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果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我将来在果品加工与销售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思路和策略。
3. 增进了对日本果业的了解通过亲身考察,我深入了解了日本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日本果业的管理模式、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对我将来在果业发展规划和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工作总结通过这次赴日本考察果业,我深刻认识到了日本果业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成就,同时也意识到了我国果业在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市场销售等方面与日本果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_考察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790b24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日本农业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1.稻谷——2000年稻谷总面积17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76.3万公顷),比1999年减少1.8万公顷,减幅1%;稻谷总产量949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47.2万吨,比1999年增加31.5万吨,增产3%;水稻平均单产5370公斤/公顷,比1999年提高220公斤/公顷,增长4%。
稻谷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北海道,户均经营规模在10公顷以下和10公顷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公顷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
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插秧、收割、烘干率分别达99.3%、88.9%和29.2%,水稻商品化育秧率为17.6%。
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日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主动调减稻谷面积,扩大小麦面积,稻谷生产出现了控制和调减总量、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经营规模等发展趋势。
2.小麦——2000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2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其中小麦面积18.3万公顷;麦类总产量90.3万吨,比上年增产14%,其中小麦产量68.8万吨,比上年增产18%。
20xx年日本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20xx年日本考察报告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7f39db86f1aff00bfd51e40.png)
报告编号:LX-FS-A35012 20xx年日本考察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20xx年日本考察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根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
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9篇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f085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0.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农业水果产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提升我国果业的竞争力,我作为农业局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邀前往日本考察果业发展情况,通过此次考察深刻体会到了日本果业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对我今后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
下面,我就此次考察的一些收获、感悟和思考进行总结分享。
一、日本果业的管理模式与科技应用在日本的果农管理中,我发现他们注重科技应用和精细管理,比如果园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果树生长的智能监测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果实的品质和安全。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他们采用了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治技术,使得果园环境更加清洁和绿色,给顾客提供更加安全的水果产品。
他们还注重信息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预测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了水果销售的畅通和高效。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水果产品的品质和包装在日本的果业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水果品质和包装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处理。
无论是苹果、梨还是葡萄、樱桃等水果,都要求果形完整,不得有任何瑕疵,果表色泽光亮、果皮光滑,果肉鲜嫩多汁,口感香甜等。
在包装上也注重设计和标识,从外观到包装袋的选择都体现了日本人对水果产品的热爱和尊重。
这使得他们的水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这对于我国果业来说,意味着我们需要重视水果的品质和包装,提高水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果业发展的生态理念在考察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日本果业发展中的生态理念。
他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果园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注重生态平衡和自然循环,保持了果园环境的绿色和干净。
他们还注重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建设,通过果园开放、农业旅游、果园采摘等方式,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为公众提供有机安全的水果产品。
这种生态理念对于我国果业的发展意味着我们需要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果园的环保标准和企业形象,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简易版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简易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3e3077f524ccbff12184f2.png)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简易版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简易版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根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
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旱地包括普通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
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bf7fb7b14e852458fb57d5.png)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依照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经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受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基本上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事情及体味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
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旱地包括一般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
水田要紧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
水稻由于近年来生产过剩,自1994年种植面积浮现最高峰,达到221.2万公顷未来,近几年延续减少,1997年减到195.3万公顷。
一般旱地要紧种植蔬菜、麦类和豆类,1997年分别为64.9万公顷、26.6万公顷和19.2万公顷。
近年来,日本的要紧豆类生产事情详见表1:从表1能够看出,日本豆类生产总体上面积很小。
日本豆类生产要紧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为最。
其中,红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胜地区。
北海道地处北方,属温带北部、亚寒带东南部,年平均气温较低,为6-10℃,夏天温度白天可超过30℃,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落雨量较少,生产季节(5-10月份)落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土壤较特殊,火山灰土占37%,重粘土占21%,泥炭土占8%。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6c51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d.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赴日本考察果业,并与一些优秀的果业组织和农民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日本果业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先进性,也看到了自身在果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一、了解了日本果业的技术先进性。
日本果农在果树的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他们运用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进行果树的监测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果树病虫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而我们在果树管理中,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方面,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没有与时俱进,需要加强技术的引进和培训。
二、学习了日本果业的管理经验。
日本果业注重规模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果园的布局合理,果树的密度适宜,能够充分利用地势、气候以及资源的优势。
他们通过对果树的修剪、施肥和灌溉等管理措施,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并保持了果园的生态平衡。
我们在果园的规划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树的密度不合理、管理措施不科学等,需要加强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三、认识到了日本果业的市场导向。
日本果农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营销,他们注重果实的品种选择、口感改良和外观包装,使得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他们在销售渠道和市场策划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开设直销店、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与超市进行合作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取较好的销售收益。
相比之下,我们在品种选择、产品包装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在这次考察中,我还跟一些考察对象进行了深入交流,包括果业组织的负责人和农民。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果业发展中的困惑和挑战,也了解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他们纷纷表示,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需要果农的主动创新,更需要行业的合作与互助。
最新整理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范文.doc
![最新整理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db1195e3fd0a79563d1e722f.png)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根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20xx年9月xxxx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20xx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xxxx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旱地包括普通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
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
水稻由于近年来生产过剩,自20xx年种植面积出现最高峰,达到221.2万公顷以后,近几年连续减少,20xx年减到195.3万公顷。
普通旱地主要种植蔬菜、麦类和豆类,20xx年分别为64.9万公顷、26.6万公顷和19.2万公顷。
近年来,日本的主要豆类生产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豆类生产总体上面积很小。
日本豆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为最。
其中,红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胜地区。
北海道地处北方,属温带北部、亚寒带东南部,年平均气温较低,为6-10℃,夏天温度白天可超过30℃,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少,生产季节(5-10月份)降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土壤较特殊,火山灰土占37%,重粘土占21%,泥炭土占8%。
豆类4月下旬播种、9月底收获。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dd4a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1.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近期,我有幸赴日本进行了果业考察,对日本果业的发展状况和经验做了深入了解。
通过此次考察,我受益匪浅,对果业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此,我将对此次考察进行总结,以便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日本果业的发展集中在科技创新和品种改良方面。
在考察中,我发现日本农场广泛应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化喷灌系统、无人机巡视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日本果业也非常注重品种改良,通过选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了果实的质量和口感。
日本果业注重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在考察中,我了解到日本果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非常高。
他们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规范的农药使用、果园环境的净化等。
他们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了果实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这使得日本的水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日本果业实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
日本的果业发展非常注重规模效益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他们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通过整合资源和资本,形成了大规模的果业生产基地。
他们还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日本果业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在考察中,我了解到日本果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他们通过不断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他们通过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如举办水果展销会、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等,积极塑造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通过本次考察,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果业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借鉴日本果业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推动果业的健康发展。
我还将加强与日本果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我们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考察使我受益匪浅,对果业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6b28168f78a6529647d53a8.png)
报告编号:LX-FS-A37387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新疆赴日本“借鉴一村一品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
![新疆赴日本“借鉴一村一品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fcdf75ddccda38376baff0.png)
新疆赴日本“借鉴一村一品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0引言2010年1月11日-25日,新疆“一村一品经验”研修考察团赴日本考察。
先后听取了八个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大山町农协、大分农业文化公园、清净野菜加工厂、兵库县立农农林水产技术综合农业大学、设施花屋和草莓、葡萄种植基地等。
1日本农业概况及“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日本人多地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和饲料等作物。
农业生产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绝大多数农产品依靠进口。
日本是当今世界E最发达的现代农业国家之一。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原知事平松守彦先生1979年倡导提出的,时任该县知事平松守彦,到县内各地视察时。
听到的是“我们村里没有资源”、“我们没有学校”、“道路条件太差”等叹息声。
平松守彦认为,无论怎样抱怨都摆脱不了贫困,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
如土特产品、旅游资源,哪怕是一首民谣,无论什么都行,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产品。
这就是日本著名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开端。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一村一品”运动成为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之一。
大分县(相当于我国的省)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发源地。
该县位于日本西南部,境内多山少地,自然条件差。
自1979年开展“一村一品”运动30年来,共培育出特色产品336种。
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
“一村一品”运动使大分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大分县成为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城市。
2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2.1政策支持与保护日本政府为了使农业成为基础扎实、保障充分、安全稳定的产业部门。
一是支持山区农业。
对山区粮食生产给予财政补贴。
标准为每公顷20万日元,其中50%直接补贴给农户:剩余50%中的90%补贴给农村社区。
二是设立农业保险基金和农产品价格风险基金。
农业保险基金由农民投保保费和政府补贴各占50%组成。
一旦受损,投保户可获得全部损失的85%左右的赔偿。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a13c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5.png)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10月30日至11月10日,我随延安市政府果业考察团,先后考察了东京大田青果批发市场、青森县农协果汁加工厂、青森县果树试验场、野村园艺场、长野县果树试验场以及长野县农协。
亲身感受了日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达,尤其是果业生产管理技术领先世界。
启发很大,收获很多。
日本不但自然环境好,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而且城乡差别小,人民生活也很富裕。
日本在果业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果业概况日本国土总面积3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其中农业人口1200万人,农户307万户,现有耕地479万公顷,人均0.57亩。
苹果在日本有120多年的栽培历史,总面积70万亩,年产量100万吨,主要分布在青森、长野等县,其中青森县是日本果业的代表,生产技术世界领先,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日本的50。
日本的果业生产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科技含量高。
日本苹果生产历史悠久,果农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把生产力水平推向了世界一流。
日本果园耕作便利,通风透光条件好;果园放蜂,人工授粉,以花定果,喷施无公害农药以及摘叶转果、分批采收;园内一般2-3种草混种,覆盖率非常高(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苹果多为无袋栽培,占到70以上;反光膜普及应用,果实全面着色浓红,既见不到红绿相间的斑块,更见不到75以下的小果。
日本果园的商品果在80-90,什么位置结果,什么时候结果,果的大小色泽都是精心安排的,日本苹果主栽品种是富士,约占50以上,果树的整形、修剪细致,树形规范,整齐划一。
2、生态条件高。
日本苹果园一般海拔在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34℃,夏无炎热,冬无严寒,年降雨量为1200一1300毫米,日照时数2400小时,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土壤肥沃,黑油油的,高腐殖质,高有机质,一般在6-7左右,有的达10以上,养分含量丰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非常适宜苹果生产。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3299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8.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在参加赴日本考察果业活动期间,我有幸与日本当地果业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学习。
通过对这次考察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也对日本果业管理经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一、总结与反思1.了解到日本果业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在考察的果园中,我们看到了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应用,如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喷洒等。
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日本果农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控果园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使我认识到我国果业发展还存在科技应用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2.了解到日本果业企业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都十分注重产品包装和品牌推广。
他们将包装设计得精美而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做好营销推广。
这使我反思到我国果业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需要从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改进。
3.了解到日本果业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
无论是日本果业企业还是果农,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使我认识到我国果业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从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对日本果业的认识与启示1.科技创新是推动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日本果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果农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增强了竞争力。
我们需要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在果业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是确保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积极的营销推广,日本果业品牌实现了市场的巩固与拓展。
我们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提高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意识,推动我国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是果业发展的基础。
日本果业企业和果农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我国果业健康发展。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8039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f.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旅游,除了增长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启我们的心灵。
这次我有幸赴日本果业考察,深深体味到了新鲜水果、那乐与安静的氛围,感受到了国外果业管理理念创新及果农精神的深刻内涵。
本次考察工作让我获益匪浅。
在此,我认真总结本次考察的体会,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启示。
一、学习现代果业管理理念在日本的考察中,我深深了解到了现代果业管理理念,懂得了果农要遵循市场需求,根据自然环境和不同国家的口味选择本地最适合的果树进行培育,引进农民合作社等新机制,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和果品包装体验,创新物流方式和配送渠道的管理等等,最终达到优化果业发展的管理效果。
而中国的果业管理虽有成功的经验,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管理上的缺陷依然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科技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很多果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模式,没有太大的创新意识,不利于果业的发展。
因此,借此次考察的机会,我更加深刻认识了现代果业的管理理念,体会到了不断推进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潜力和魅力。
二、了解国外果业市场和农产品贸易动态在日本考察期间,我还有幸走访了当地的果业市场和农产品贸易中心。
这里的果品品种繁多,质优价廉,成分清晰透明,有着强大的品牌效应和信誉保障。
通过考察,我感受到了日本成熟的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和实现一体化的社会经济思路。
同样,对中国果业而言,我们必须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尤其是进口优质水果,学习国外先进果业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对国内果业产品高端化的把控能力,不断加强果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创新营销方式和方案,促进果业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了解国外农产品贸易动态还能反映出国际贸易的热点和变化,提前了解、适应市场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三、深入了解果农的精神和尊重其追求生活的权利在日本的考察中,还结识了一些果农。
我被他们的坚毅、敬业和追求优质水果的精神所感动。
他们艰苦耐劳,对待果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呵护,精心培育。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621e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1.png)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工作总结_被考察对象工作总结近日,我有幸赴日本考察果业,深入了解日本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此次考察中,我收获颇丰,对日本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我国果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我对此次考察进行总结,希望可以对国内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考察背景我国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升我国果业的竞争力,我决定赴日本考察,了解先进的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我国果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二、考察内容1. 种植技术在日本果业种植技术方面,他们注重科学种植、精准施肥、精细管理,注重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控。
他们在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设施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使果树生长环境更加理想,果实品质更加优良。
2. 品种改良日本果业非常重视品种改良,他们注重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包括提高品质、减少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并且,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对果树进行改良,使果实更加美观、口感更好。
3. 病虫害防控日本果业在病虫害防控上注重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4. 市场营销日本果业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他们注重产品包装、营销策略,使果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5. 企业管理日本果业企业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创新和进修,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协作。
三、感悟收获1. 技术创新日本果业在技术创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重视科研攻关,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出许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品种。
2. 精细管理日本果业在生产管理上注重精细化管理,从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控到市场营销,无不体现出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不足反思1. 科研投入不足我国果业在科研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眼前利润,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和规划。
2. 品种改良不力我国果业在品种改良方面不够重视,仍停留在对现有品种的传统培育上,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对新品种的要求。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7952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0.png)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
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旱地包括普通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
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
水稻由于近年来生产过剩,自1994年种植面积出现最高峰,达到221.2万公顷以后,近几年连续减少,1997年减到195.3万公顷。
普通旱地主要种植蔬菜、麦类和豆类,1997年分别为64.9万公顷、26.6万公顷和19.2万公顷。
近年来,日本的主要豆类生产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豆类生产总体上面积很小。
日本豆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为最。
其中,红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胜地区。
北海道地处北方,属温带北部、亚寒带东南部,年平均气温较低,为6-10℃,夏天温度白天可超过30℃,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少,生产季节(5-10月份)降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土壤较特殊,火山灰土占37%,重粘土占21%,泥炭土占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赴日本豆类考察报告根据农业部的派遣,应日本亚西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一行七人于1999年9月15-28日,对日本进行了豆类产销和科研等方面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旱作振兴课和农业综合研究所、日本豆类振兴会、日本杂谷输入协会、远藤制馅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以及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带广旱作研究所、什胜农业试验场、农业体系株式会社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总的感觉到,在日本,豆类生产量很少,但消费需求很大,基本都是靠进口,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的年进口量大约在90%左右,红小豆、芸豆的进口量约占一半。
现将考察的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豆类生产、进口及加工、销售概况(一)生产1、面积、产量及区域分布日本是个岛国,地形狭长,山地较多,耕地较少。
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
其中,水田267.9万公顷,旱地222.6万公顷。
旱地包括普通旱地、树园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为120.6万公顷,37.0万公顷和65.0万公顷。
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占75%(常年200万公顷)。
水稻由于近年来生产过剩,自1994年种植面积出现最高峰,达到221.2万公顷以后,近几年连续减少,1997年减到195.3万公顷。
普通旱地主要种植蔬菜、麦类和豆类,1997年分别为64.9万公顷、26.6万公顷和19.2万公顷。
近年来,日本的主要豆类生产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豆类生产总体上面积很小。
日本豆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为最。
其中,红小豆集中在北海道的什胜地区。
北海道地处北方,属温带北部、亚寒带东南部,年平均气温较低,为6-10℃,夏天温度白天可超过30℃,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少,生产季节(5-10月份)降雨量500多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左右;土壤较特殊,火山灰土占37%,重粘土占21%,泥炭土占8%。
豆类4月下旬播种、9月底收获。
北海道豆类生产概况详见表2:对照表1和表2,可以看出,北海道大豆面积、总产量分别占日本全国的14.9%和21.5%,小豆面积、总产量均占三分之二以上,芸豆面积、总产量各占90%左右。
什胜地区是北海道地区农业生产基地,更是小豆的著名产区,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北海道的三分之一。
它生产的爱之英小豆(襟裳)更是享誉全日本。
2、生产特点(1)政策扶持。
比较明显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每年给生产大豆的农户有一定资金补贴。
补贴数额每年不一样,视市场行情而定,市场行情差,则补贴多,最多的一年补贴300亿日元。
二是为提高农协收购农户豆子的商品质量,农协购买豆子筛选机,政府拨款补贴三分之一;农协新建种子冷库,政府也予以资金上的支持。
(2)机械化水平高。
在此方面,我们访问了北海道带广市郊一户家庭农场。
农场主石桥一家使用农机耕种的情况,在日本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们一家三口人,耕种70公顷小麦、豆类,自己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卡车、各种农具,从播种、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脱粒、干燥都实行机械化操作。
全年仅雇工3天,每天6人,主要工作是拔除机械难以拔去的株间杂草。
农场年收入4500万日元,折合45万美元,扣除物资费用15万美元,净收入30万美元,人均10万美元。
(3)注重品质。
日本豆类单产水平不高,有关方面也不太重视提高单产,但很注重改进品质,诸如豆子性状大小、颜色深浅、口味好坏等等。
日本豆类加工企业一般喜爱豆子粒形大、颜色浅且均匀一致。
其次是重视提高豆类的抗逆性,主要是抗冷害和防治病虫害。
重视抗冷害研究与日本主要农区北海道地处高纬度、无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低有关。
再次是考虑豆类生产怎样与机械化结合,即达到省工目的,同时又提高劳动生产力。
(4)服务周到。
日本农协从上到下自成体系,在豆类产销方面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它得到政府支持,一方面负责给农户提供种子和栽培技术,另一方面负责收购农民的产品。
它收购农产品有量大、稳定、随时都收的特点,不让农户出现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
农户大多愿意将农产品卖给农协,但现在也出现商社和公司争购农产品,其价格略高于农协,因此,也有20%左右的豆子是售给商社和公司的。
(二)进口日本豆类面积小,总产量不多,而需要量较大,每年须大量进口。
加之世界豆类生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进口来源没有问题,因此日本不会通过扩大本国豆类生产,来增强自给能力。
日本年消费大豆500万吨左右,自己生产仅14-16万吨,进口480万吨左右。
大豆自产部分用来制作豆制品等副食品用,进口部分主要用于榨油,大豆油的自给率仅为4%左右。
大豆进口主要是从美国和中国。
过去是从中国进口多,现在是从美国进口多。
从中国进口最多时,一年二、三百万吨,现只有10-20万吨;从美国进口由少量的增加到现在400万吨左右。
此外,还从东南亚国家进口一些,但数量不多。
除大豆以外,需要进口的豆类还有小豆、芸豆、豌豆、蚕豆、绿豆等。
据日本杂谷输入协会介绍,乌拉圭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日本每年进口除大豆外的杂豆,数量在12万吨以内,按计划内关税;超过12万吨,则超过部分要付两倍关税。
因此,日本年进口杂豆一般不会超过12万吨。
具体进口情况以1998年为例介绍如下:小豆:日本年需要量10.5万吨,自产7.76万吨,缺口2.74万吨,主要从中国陕西、山西、内蒙等地进口,数量为2.5万吨,其余部分从美国、阿根廷等国进口。
另外,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4-5万吨小豆馅。
芸豆:日本年需要量9万吨,自产2.5万吨,缺口6.5万吨,从美国进口1.6万吨,中国陕西、内蒙等地1.4万吨,其余从缅甸、泰国等国进口。
豌豆:日本需要量2.5万吨,全部进口。
因有库存,仅进口1.9万吨,主要从加拿大、英国进口,从中国进口仅0.05万吨。
蚕豆:日本需要量0.9万吨,其中0.7万吨从中国张家口等地进口。
绿豆:日本需要量5万吨左右,70%从中国进口。
日本杂谷输入协会是负责进口小豆、芸豆、豆、蚕豆等豆类的主要组织,成员由三晶实业株式会社、兼松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佳友商事株式会社、加商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等10多家公司组成。
通过近几年贸易,他们对中国豆子的看法是,日本实行市场经济,商人追求最大利润,因此,什么地方豆子好,就从什么地方进。
中国向日本出口,有地理位置近的优势,如果其它方面与别国差异不大,日本就会从中国进口豆子。
问题是日本对豆子的商品质量要求很高,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豆子,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且常出现冒充名牌、豆子内杂物多、合同信誉较差等情况。
这些都影响到中国豆子出口信誉,进而影响到出口数量。
日方希望中方在提高豆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督促有关公司信守合同上多做工作。
这样可提高中国豆子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向日本出口。
(三)加工、销售日本豆类加工品种丰富多彩。
自产大豆做成各种豆制品,作居民的副食品,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
小豆、芸豆主要用于作豆馅、豆汁饮料,也用来与其它食品混和加工成多种花色菜肴。
绿豆主要是生芽后食用。
日本豆类加工特点:一是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品种多样化;三是严格作业,清洁卫生;四是环保意识强。
东京市郊远藤制馅株式会社的生产情况能大体反映上述特点。
工厂基本上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工主要是操作机械与检查机械的运行情况,仅有少量人工从事一些辅助工作。
工厂规模较大,有多条流水生产线。
每天加工30-35吨豆馅、40吨左右的罐头、饮料等其它产品。
所有进口原料都要进入日本食品安全检查体系,工厂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每道工序都有消毒清洁卫生设施。
工厂每三个月要进行严格检查,包括自来水、添加剂等在内的食品安全检查。
企业董事长远藤说,食品进入市场,一旦发现一根头发丝,则工厂的食品再也无人要了,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工厂有专门污水处理设备,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工厂有专门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下水道,不容许污染环境。
目前,日本豆类碰到的难题是,近年来豆类消费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饮食品种越来越多,人们有广泛挑选余地,导致豆类消费比例下降。
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活动节奏越来越快,夫妻都上班,没有时间慢慢做豆食。
为了扭转这种消费下降趋势,由各生产企业参加,成立了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目的在于促进豆类事业,保持稳定供应与相关产业发展。
近年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大力宣传,通过办电视专题,发行宣传材料,宣传食用大豆的好处;每年还通过举办豆类做菜做面包技术大赛,在东京等大中城市各大餐厅举办豆类菜肴展销和进行民意测验等多种形式来扩大豆子消费。
同时,工作尽量做细,宣传不仅面向家庭,而且与各餐厅合作,多做豆类菜肴;与学校营养师合作,多做豆类菜,让孩子们多吃豆类食品;与企业合作,要求企业多生产豆子罐头,以便居民方便食用。
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的经费主要由各参与企业负担。
经费除用于各项工作开支外,还有部分用来支持有关豆类的科研单位和试验场。
科研单位、试验场的主要经费由国家给,豆类基金会给的是一些具体的、比较细的项目,要求快出成果的项目。
举例来说,改进豆类品质、抗寒育种,这些大项目经费由国家给,而品种育种的方法研究可用基金会的钱。
日本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是民间组织,因此都是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
二、日本豆类科研与技术推广(一)日本豆类科研基本情况日本的豆类科研主要集中在大豆、红小豆、芸豆几种。
豆类研究机构设在产地,所以也集中在北海道地区。
在北海道,豆类研究有三个单位,两个是国立的,即:札幌的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业试验场及其在带广的旱作研究所,还有一个是北海道立什胜农业试验场。
大豆是日本的主要豆类作物,也是日本消费量最大的豆类作物。
日本政府对大豆研究非常重视,大豆的科研与管理直接由国家负责,大豆研究主要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业试验场负责。
此外,在其他有关县及大学还有不少人从事大豆科学研究。
红小豆、芸豆属于杂豆类,国家不管,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
这类研究,除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经费外,全国豆类振兴会、全国豆类基金会也是红小豆、芸豆研究的经费资助单位,特别在杂豆品质、抗冷害、抗病和良种推广等研究方面,得到日本豆类振兴会和豆类基金会的资助最多。
杂豆研究主要在北海道农业试验场旱作研究所和什胜农业试验场,进行红小豆、芸豆研究,现有5个研究人员。
除此之外,兵库县、京都府也有两名兼职研究人员。
日本豆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品种资源、新品种选育、抗冷害(生理)和抗病研究及机械化生产。
自从1933年遭受冷害后,培育抗寒性强的品种一直是日本豆类育种研究的主攻目标。
为了提高豆类育种水平,选育出适于生产的优良品种,北海道三个科研单位都在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人工气候室。
其中光照、温度两个控制室可以模拟各种气候条件,对豆类资源、原代材料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