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诸如精神空虚、不求上进,不比成绩比消费等不良现象。把父母的付出和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真空”。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暗流。本文将试从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方面阐述感恩教育的涵义、意义、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及方法提供新的探讨问题。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与社会和他人而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一种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激。

2、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首先,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群体中的忘恩负义现象,尽可能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高校

德育孜孜以求的。

其次,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人本生态的建立。从终极目的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和最高任务。人在走向理想境界的过程中,都要有一个寻求全面发展的问题。单向度的人掌握不了人类文化的整体价值。偏执一端常常导致不完整的人生体验,使得只有一次的生命得不到充分的展开,给寻求尽可能完善的人生留下无尽的遗憾。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学校不仅应当传授科技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素养。而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理论的灌输、轻情感的培育的单向教育的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二、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

1、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事物归因

仍处于成长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其心智和理论分析能力还不成熟,对事物发展缘由的归因分析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而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更是使他们在事物归因上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很容易导致人的骄傲自满,总是高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自己已获得的回报,正如巴尔扎克所讲“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其次,要有意识的逐步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做到“功自厚而薄责于人”,多看别人的努力和付出,学习歌德的“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情和人物”。学会正确归因,并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由此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2、权责的相辅相成意识

正如卢梭所言的“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的师长们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在师生关系、长幼关系中理解享有的“权”,以及忽略了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大学生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老师、父母的付出在他们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师长的体谅和感恩呢?其次,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权责观,师长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大学生看到和感觉到,进而要求大学生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适度的感恩意识,既要懂得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恩重于我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个人的终身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和罪恶化。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要在己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不能

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的终身幸福,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知恩图报既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和必要的时候“报”施恩者,也可以转而由人及人,报答和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这对于施恩者而言无疑就是最大的报答。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感恩教育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进行有声语言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发挥自己的身教示范作用。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道德教育,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而是通过示范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因而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建设,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或有不良品行的学生。

第二,感恩教育是全员过程。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它应是一个复合工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只有全社会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恩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我们对新一代的教育才会更有效。

第三,感恩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第四,感恩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一方面,知恩、感恩并不是一天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感恩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