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又名“卒中”,该病始源于《内经》, 诸如“偏枯”、“偏风”、

“薄厥”之说。它是指由于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素, 致使机体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络之外,

从而出现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

症的疾病。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多种脑血管事

件相似。

中医理论认为, 本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

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

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

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风、火、痰、瘀等病邪

上扰清窍,导致“窍壁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结合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中风病可辨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

其证候如下:

一、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呙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

1.肝阳暴亢: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

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 风痰阻络: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

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

5.阴虚风动:兼见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

苔少,脉细数。

二、中脏腑: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

1.闭证:兼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禁闭,口噤不开,肢体

强痉,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2.脱证:兼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苔滑腻,脉散或微。

结合中风病的辨病辨证,其针灸治疗当首分中经络、中脏腑,再予辨证配穴。

针灸治疗:

一、中经络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急性期当兼顾醒脑调神,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

兼顾扶正祛邪。

处方: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随证取穴:口角呙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曲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

内翻加绝骨、丘墟透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足下垂加解溪、胫上;便秘

加丰隆、支沟;尿失禁、尿储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辨证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镇肝潜阳;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化痰

熄风;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清热豁痰;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益气活血;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滋阴潜阳。

操作:内关捻转泻法,运针2分钟左右;三阴交、足三里提插补法;极泉针刺时应避开腋毛与动脉,直刺进针,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二、中脏腑

治则: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

重用灸法,补法。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辨证加减: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开窍启闭;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回阳固脱。

操作: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2分钟;素髎、水沟采用雀啄法,以患

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十宣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

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柱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至四肢转温为止。

为加强疗效,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可选用相适应的其他针灸疗法配合治疗。

1.电针:中风患者急性期多表现肢体弛缓不用,可采用断续波或疏波,以

肌肉颤动为度;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可出现肢体强痉,则不予电针治疗,或

于非挛急侧的腧穴上予电针治疗。

2.头针:可选用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如头皮下,

动留针30分钟,行针期间可鼓励患者配合肢体活动。

3.穴位注射:脱证患者,选用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于足三里、肾俞、关元、气海等穴,选取2穴,每穴注入1~2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