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统计年鉴2020各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北京市金融机构(含外资)存贷款余额(1978-2019年)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2024年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0c6368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b.png)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以下是2024年全国各省市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及床位利用情况的相关数据。
在医疗床位方面,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量为693.45万张,综合医院床位数为415.03万张,卫生院床位数为191.31万张,诊所床位数为87.11万张。
全国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为75.3%,其中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为69.1%,卫生院床位利用率为75.7%,诊所床位利用率为83.3%。
从区域角度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是综合医院数量最多的地方,分别为584家、584家、5008家、4118家;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则是综合医院数量最少的地方,分别为41家、10家、117家、126家。
床位数量上,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是床位数量最多的地方,分别为37.87万张、37.73万张、35.64万张、35.13万张;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则是床位数量最少的地方,分别为2416张、4394张、6236张、8158张。
除了综合医院,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和床位利用情况也非常重要。
根据数据,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在卫生院数量和床位数量上占据较大优势,分别为445家、1349家、8473家(卫生院),床位数量分别为43.62万张、30.05万张、56.76万张。
而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卫生院数量和床位数量上较少,分别为41家、126家、200家(卫生院),床位数量为5.28万张、7.26万张、2.42万张。
诊所在全国各省市区医疗卫生机构中数量最多,其中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诊所数量较大,分别为47.7万家、30.08万家、20.98万家、19.52万家;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诊所数量较少,分别为1119家、862家、769家、97.03万家。
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普遍较低,其中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最低,分别为47.2%、48.9%、52.4%;而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综合医院床位利用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2%、74.2%、72.5%。
(B)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B)工业统计报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8d9594e03d8ce2f00662399.png)
(B)工业统计报表制度(2001年统计年报和2002年定期报表)北京市统计局2001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本制度由北京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4)二、报表目录 (6)三、调查表式 (7)(一)年报表式 (7)1.个体经营工业主要指标(B309表) (7)2.高技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相关指标(B102-2表) (8)3.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103表) (9)4.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B105表) (11)5.工业用水情况表(B105-3表) (12)6.能源产购销情况表(B105-5表) (13)(二)定期表式 (14)1.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B202表) (14)2.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销售与库存(B202-1表) (15)3.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3表) (16)4.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B205表) (18)四、附录 (20)(一)高技术工业产品目录 (20)(二)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 (26)(三)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销售与库存季报目录 (33)(四)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目录 (35)(五)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36)(六)指标解释 (37)1.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37)2.部分工业产品指标解释 (44)3.能源指标解释 (44)一、总说明根据国家统计局国统字[2001]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国民经济核算和各级政府部门需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特制定我市工业统计2001年年报和2002年定期报表制度。
北京市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各年龄段人口及北京市
![北京市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各年龄段人口及北京市](https://img.taocdn.com/s3/m/4ebeec2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4.png)
北京市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各年龄段人口及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分析2019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7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15.1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42.5亿元,增长6.4%。
201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8%。
201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1%。
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医药制造业增长6.2%,汽车制造业增长2.7%。
高端产业贡献突出,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
2019年北京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7318.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从内部结构看: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5048.8亿元,增长10.2%,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7%。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0.1亿元,增长4.4%。
2019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 2.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
2019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5%。
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8%。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0.2%。
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比上年增长8.7%,实际增长6.3%。
北京金融发展现状
![北京金融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2c22e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0.png)
北京金融发展现状北京金融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北京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机构布局、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
其次,北京金融市场规模大、交易活跃。
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北京的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庞大,涉及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多个金融产品。
同时,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集聚在北京,形成了较为庞大的金融从业人员队伍和金融专业人才库。
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各类金融产品交易频繁,金融业务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再次,北京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业得以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发展,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以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链,一大批金融科技企业在北京落户,并得到了有效的政策支持。
最后,北京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北京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庞大,且服务水平较高。
金融机构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同时,金融机构也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提升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北京通过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有效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北京金融发展现状具备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规模大、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和金融服务质量提升等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完善,相信北京金融发展将会继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