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类型及病因

合集下载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由于非进展性脑损伤或异常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

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脑性瘫痪造成的运动和姿势问题会导致肌肉不协调、肌肉紧张或过度活跃等症状。

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是脑部受损,可以是在孕期、出生过程或出生后的早期几年内发生。

脑损伤可以由多种情况引起,例如胎儿缺氧、早产、胎儿感染、出生时窒息、脑膜炎或脑出血等。

这些损伤会影响脑部的运动控制中心,导致肌肉无法正常工作。

脑性瘫痪有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强直型、扭转型、混合型和轻度型。

痉挛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肌肉呈紧张或僵硬状态,常伴有肌肉痉挛和震颤。

强直型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造成关节僵硬和不协调运动。

扭转型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扭转运动,肢体运动不协调。

混合型是多种类型的结合,表现多样。

轻度型是指病情相对较轻,症状较轻微。

脑性瘫痪的症状除了运动和姿势障碍外,还包括智力障碍、听力或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程度因患者的脑部受损程度而有所不同。

目前并没有治愈脑性瘫痪的方法,但通过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运动和功能能力。

物理治疗通过训练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来改善患者的运动技能。

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则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和学习生活技能。

总之,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脑部受损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

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康复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帮助。

《周期性瘫痪》PPT课件

《周期性瘫痪》PPT课件
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无病理反射。
精选ppt
6
临床表现
个别严重病例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心律失 常而威胁生命。可有心脏急性扩大、心律 缓慢、室性早博
意识清楚,通常不累及脑神经所支配肌肉 无感觉缺失。可伴肢体酸痛、发麻等感觉
异常 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精选ppt
7
临床表现
Devid A. Greenberg, Michael J.Aminoff and Roger P. Simon: 《Clinical Neurology》,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Fifth Edition 2002
精选ppt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14
鉴别诊断
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所致低血钾 有服药史 肌力改变很轻微
精选ppt
15
鉴别诊断
甲亢伴周期性瘫痪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诊为周期性瘫痪应测T3、T4 控制甲亢可停止发作 甲亢程度与周期性瘫痪无关联,二者 关系尚未详
精选ppt
16
治疗
10%氯化钾 30ml q.1.h. 至开始好转为止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
精选ppt
1
定义
周期性瘫痪是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 痪为特征的一组肌病
根据发作时血钾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精选ppt
2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病因与发病机 制
饱 餐 K+K+K+K+

瘫痪康复宣教知识点总结

瘫痪康复宣教知识点总结

瘫痪康复宣教知识点总结一、瘫痪的原因及分类:1. 脑卒中:脑卒中是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破裂或者血管意外性栓塞造成脑血管供血障碍,使脑细胞缺氧缺血而死亡,导致相应身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2. 脊髓损伤:脊髓是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信息传输线”,一旦脊髓受到严重损伤,就会导致感觉、运动功能的丧失。

3.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导致瘫痪的发生。

4. 外伤性瘫痪:比如车祸、摔伤等外伤也会导致瘫痪的发生。

根据瘫痪的部位、严重程度等因素,瘫痪可以分为部分瘫痪、全身瘫痪和单侧瘫痪等不同的类型。

二、康复的重要性:瘫痪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开展康复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恢复患者受损部位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加生活乐趣。

2. 预防并发症:瘫痪患者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促进社会融合:通过康复训练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融合能力,减少社会排斥。

因此,康复训练对瘫痪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康复的方法: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运动、按摩等手段来改善患者肌肉功能、神经传导功能、关节功能等,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受损功能。

2. 言语疗法:对于因脑卒中等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可以通过言语疗法来进行恢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药物治疗:针对脑卒中、脑外伤等引起的瘫痪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加快康复进程。

4. 心理疗法:针对因瘫痪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进行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瘫痪带来的困难。

四、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1. 安全问题:由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受到限制,因此在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个人卫生:瘫痪患者因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出现皮肤溃疡、泌尿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个人卫生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瘫痪的科普知识

瘫痪的科普知识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 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提 高神经功能和肌肉控制能力。
IV. 瘫痪的预防和康复
辅助设备:使用助行器、轮椅 等辅助设备帮助日常活动。
V. 瘫痪对生 活的影响
V. 瘫痪对生活的影响动 。
职业和教育:可能导致工作和 学习的困难或无法从事某些职 业。
III. 瘫痪的 症状
III. 瘫痪的症状
运动障碍:无法主动控制肌肉 运动。
感觉障碍:失去部分或全部感 觉。
III. 瘫痪的症状
肌肉萎缩:肌肉长时间没有活动, 逐渐变弱。 运动痉挛:肌肉强直或不自主地抽 动。
IV. 瘫痪的预 防和康复
IV. 瘫痪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 期体检,避免外伤和危险环境 。
V. 瘫痪对生活的影响
心理健康: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 情绪问题。
VI. 激励与支 持
VI. 激励与支持
社会支持:亲人和朋友的理解 和支持对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师的帮助来应对情绪问题。
VI. 激励与支持
自我激励:保持积极的态度,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VII. 瘫痪病 例分享
瘫痪的科普知 识
目录 I. 什么是瘫痪? II. 瘫痪的原因 III. 瘫痪的症状 IV. 瘫痪的预防和康复 V. 瘫痪对生活的影响 VI. 激励与支持 VII. 瘫痪病例分享 VIII. 总结与结束语
I. 什么是瘫 痪?
I. 什么是瘫痪?
定义:瘫痪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整 个身体由于神经功能的丧失而无法 行动或运动的状态。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VII. 瘫痪病例分享
通过分享病例,向听众展示康 复的希望和成功案例。
VIII. 总结与 结束语

瘫痪科普讲座PPT

瘫痪科普讲座PPT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1} {参考资料2}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3}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预防瘫痪的方法
定期体检:发现疾病早期症状 ,及时治疗,减少瘫痪的风险
社会适应和支 持
社会适应和支持
社会资源:提供给瘫痪患者的帮助 和支持 家庭支持:家人如何帮助瘫痪患者 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社会适应和支持
瘫痪患者的权益:保护瘫痪患 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包容性
结语
结语
瘫痪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终结, 康复护理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 患者恢复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通过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 瘫痪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类型的瘫痪
全身瘫痪:四肢和躯干无法活 动的原因和常见治疗方法
瘫痪的康复护 理
瘫痪的康复护理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疗法恢复肌肉 功能 药物治疗:常用的瘫痪康复药物和 注意事项
瘫痪的康复护理
心理治疗:帮助瘫痪患者重建 自信和积极心态
预防瘫痪的方 法
预防瘫痪的方法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预 防营养不良导致的瘫痪 健身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 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瘫痪科普讲座 PPT
目录 概述 常见类型的瘫痪 瘫痪的康复护理 预防瘫痪的方法 社会适应和支持 结语 参考资料
概述
概述
什么是瘫痪? 瘫痪的原因和分类
概述
瘫痪对生活的影响

常见类型的瘫 痪
常见类型的瘫痪
下肢瘫痪:腿部无法运动的原 因和常见治疗方法 上肢瘫痪:手臂无法活动的原 因和常见治疗方法

肢体瘫痪的分类

肢体瘫痪的分类

肢体瘫痪的分类
瘫痪一般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痪、交叉瘫等五种类型,可在医生指导下明确治疗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1、单瘫:是指一侧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或舌瘫,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病变或外伤所致。

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巴氯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通常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可通过肌肉牵伸训练、肌力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
3、截瘫:是指机体下半部分全部瘫痪,通常是由于脊髓损伤、椎骨结核等疾病引起。

可使用支具练习站立和步行,弥补功能不足;
4、四肢瘫痪:是指机体双侧的上、下肢体完全无法活动,一般是由于颈髓病变、脑干病变等因素所导致。

可到医院通过血浆交换疗法、纵膈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5、交叉瘫:是指机体一侧运动、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感觉障碍等表现,一般是由于脑干外伤、脑干梗死等原因导致。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后引起肢体瘫痪的原理

脑梗后引起肢体瘫痪的原理

脑梗后引起肢体瘫痪的原理引言: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肢体瘫痪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后引起肢体瘫痪的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发展机制。

一、脑梗的形成脑梗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动脉堵塞或狭窄导致。

当脑动脉受到阻塞或狭窄时,血液无法正常供应脑组织,导致脑细胞缺氧、营养不足。

这种缺血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从而导致肢体瘫痪的发生。

二、脑梗后肢体瘫痪的原理1. 大脑皮层损害:脑梗后,缺血引起的脑细胞死亡会导致大脑皮层受损。

大脑皮层是人体运动的控制中枢,负责发出运动指令。

当大脑皮层受损时,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肢体瘫痪。

2. 皮质脊髓束受损:皮质脊髓束是连接大脑皮层和脊髓的传导通路,负责传递运动指令。

脑梗后,皮质脊髓束受到损伤,导致运动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到肌肉,肢体失去运动能力。

3. 皮质脊髓反射通路受损:脑梗后,皮质脊髓反射通路也会受到损害。

这个通路是大脑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重要通路,包括了伸肌反射和屈肌反射。

当通路受损时,肢体对刺激的反应就会减弱或消失。

4. 脑干损伤:脑梗后,脑干也可能受到损伤。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础生命功能。

脑梗引起的脑干损伤会影响到肢体的运动控制,导致肢体瘫痪。

5. 脑梗后炎症反应:脑梗发生后,周围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会导致脑组织水肿和破坏,并释放出一系列炎性介质,进一步加重肢体瘫痪的程度。

三、肢体瘫痪的类型脑梗后引起的肢体瘫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单纯性瘫痪:只有一个肢体受到瘫痪,通常是由于脑动脉供血特定区域的梗塞所致。

2. 基底节型瘫痪: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僵硬和震颤,由于脑动脉供血基底节区域受损导致。

3. 四肢瘫痪:四肢同时受到瘫痪,通常是由于脑干损伤或大脑半球广泛梗死所致。

结论:脑梗后引起肢体瘫痪的原理主要包括大脑皮层损害、皮质脊髓束受损、皮质脊髓反射通路受损、脑干损伤以及脑梗后炎症反应等。

瘫痪名词解释

瘫痪名词解释

瘫痪名词解释瘫痪是指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肢体失去了正常的运动能力或者丧失了一定的感觉功能,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损伤所造成的症状。

瘫痪包括两种主要类型,分别是运动性瘫痪和感觉性瘫痪。

运动性瘫痪是指患者失去了肌肉的运动能力,无法主动进行运动。

感觉性瘫痪指的是肢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失去了对于触觉、温度、疼痛等感觉的感知能力。

瘫痪的病因很多,常见的包括中风、外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脊髓炎、脊髓损伤等。

中风是导致瘫痪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脑血管的突然阻塞或破裂引起的。

外伤包括头部创伤、脊髓损伤等,可以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瘫痪发生。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也可以导致肌肉功能的丧失,引发瘫痪。

瘫痪的症状表现为肌肉的无力、萎缩和僵硬。

患者可能无法控制肢体的运动,或者肢体在运动中会出现颤抖或抽搐的情况。

在感觉性瘫痪中,患者可能失去对于冷热、触觉等感觉的感知,丧失了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治疗瘫痪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给予肌肉松弛剂或镇痛药等来减轻症状,但不能彻底恢复肌肉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可治愈的疾病或者症状,如肌肉或神经的损伤,通过手术修复或移植来恢复正常的运动或感觉功能。

瘫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患者可能丧失了自理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进行基本的生活活动。

他们可能面临社交和心理困扰,需要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综上所述,瘫痪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病症,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

瘫痪可以分为运动性瘫痪和感觉性瘫痪,病因多样,治疗方法综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对于患者来说,瘫痪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综合治疗和全面的支持。

神经病学易考点整理01 瘫痪的类型

神经病学易考点整理01 瘫痪的类型

神经病学易考点整理01 瘫痪的类型成人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生长速度比脊柱缓慢,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位置固定,使脊髓节段的位置由上而下逐渐高于相应的椎骨,因此成人的脊髓和脊柱的长度是不等的。

因为脊髓比脊柱短,因而腰、骶、尾神经根在穿出对应椎间孔之前要先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而形成马尾。

因此,成人第1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临床上常选择在第3、4或4、5腰椎间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或注射麻醉药,以避免损伤脊髓。

成人脊髓的长度与椎管的长度不一致,所以脊髓的各个节段与相应的椎骨不在同一高度。

上颈髓节段(C1-C4)大致平对同序数椎骨;下颈髓节段(C5-C8)和上胸髓节段(T1-T4)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块椎骨;中胸髓节段(T5-T8)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块椎骨;下胸髓节段(T9-T12)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块椎骨;腰髓节段约平对第10-12胸椎;骶髓、尾髓节段约平对第1腰椎。

脊髓白质中的传导束:(1)薄束、楔束(换元后在内侧丘系交叉)-位于后索,传导来自同侧躯体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在脊髓内交叉,上行传导对侧躯体的痛觉、温度觉。

一侧脊髓丘脑束的损伤可导致对侧损伤平面1-2脊髓节段以下分布区域的痛、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

(3)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部分交叉上行至对侧,为双侧投射,传导双侧躯干四肢的粗触觉。

(4)皮质脊髓束-在同侧下行并支配同侧躯体的运动功能。

脑干内的传导束:(1)锥体束:起自大脑半球的额、顶叶,躯体运动区和感觉区及附近的顶叶后部皮质,经端脑内囊下行至脑干。

此束在中脑位于大脑脚底中3/5,穿经脑桥基底部时,被脑桥横纤维分隔成若干小束,在脑桥下端重新汇合,占据延髓锥体。

在锥体尾侧的中线处,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

锥体束由至脊髓的皮质脊髓束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核束(即皮质延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参与对侧肢体随意运动的控制。

(2)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瘫痪的定位诊断

瘫痪的定位诊断

瘫痪瘫痪是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指肢体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可因锥体束、运动神经、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所致。

要求:①熟悉瘫痪常见类型及定位诊断意义;②掌握瘫痪的临床诊断方法。

瘫痪的常见类型及定位意义1.偏瘫是一侧上下肢瘫痪,多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为痉挛性瘫痪(休克期可为弛缓性瘫痪)。

病变部位可为:①内囊:锥体束纤维最集中,病变常导致对侧肢体完全性偏瘫,伴中枢性面舌瘫,累及丘脑辐射和视辐射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对侧同向偏盲(三偏征);②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愈邻近皮质纤维愈分散,可导致不均等性偏瘫。

偏瘫多因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和脑炎等引起。

2.单瘫临床常见于:①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病变:局灶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痉挛性单瘫或以单瘫为主的偏瘫,急性病变早期为弛缓性瘫,易误诊为臂丛或腰骶神经丛病变,但可伴精神症状、言语或智能异常、癫癎发作等脑皮质损害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肿瘤及炎症等;②脊髓病变:脊髓占位性病变早期可出现痉挛性单瘫;③单瘫伴明显肌萎缩,腱反射消失,可为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干病变,如臂丛神经损伤、腰骶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等,CT/MRI有助于确诊。

3.交叉瘫是脑干病变特征性表现,病变累及该平面脑神经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引起病灶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以及对侧肢体和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

①Weber综合征:中脑大脑脚病变引起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舌瘫及肢体瘫;②Millard-Gubler综合征:桥脑基底部外侧病变引起病灶侧展、面神经瘫及对侧偏瘫和舌瘫;③Fovil1e综合征:脑桥基底内侧病变出现病灶侧展神经瘫与对侧肢体偏瘫,常伴两眼向病灶侧水平凝视麻痹;均见于基底动脉旁正中支或短旋动脉闭塞;④Jackson综合征: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病变出现病灶侧周围性舌下神经瘫(伸舌偏向病灶侧)及对侧偏瘫,多因脊髓前动脉阻塞。

4.截瘫通常指双下肢瘫痪。

瘫痪科普宣传PPT

瘫痪科普宣传PPT

瘫痪的基本认识
瘫痪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中风、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
每种原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瘫痪的影响和治疗
瘫痪的影响和治疗 瘫痪对生活的影响
瘫痪会影响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
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支持。
瘫痪的影响和治疗 瘫痪的治疗方法
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
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帮助。
瘫痪的预防和支持
心理健康的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常伴随瘫痪,需要专业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与生理康复同样重要。
谢谢观看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瘫痪的影响和治疗 康复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长期坚持。
瘫痪的预式和定期体检可以降低风险。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
瘫痪的预防和支持
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瘫痪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瘫痪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瘫痪的基本认识 2. 瘫痪的影响和治疗 3. 瘫痪的预防和支持
瘫痪的基本认识
瘫痪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瘫痪
瘫痪是指身体某一部分或全部失去运动功能的状 态。
瘫痪可以影响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瘫痪的基本认识
瘫痪的类型
瘫痪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单侧和双侧。
不同类型的瘫痪会影响不同的身体部位。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症状与低钾 性周期性瘫痪相似,但血钾水平升高。
04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钾剂
对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补充钾剂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可以缓解肌肉无力症 状。
葡萄糖
对于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葡萄糖治疗可以降低血钾 水平,改善肌肉无力症状。
其他药物
对于其他类型的周期性瘫 痪,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制。
治疗方法
03
开发针对周期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
研究成果与突破
基因突变与周期性瘫痪关联
发现了与周期性瘫痪相关的基因突变,为遗传咨询和预测提供了 依据。
新型药物试验
针对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正在进行新型药物的试验,以改善症状和 预防复发。
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
周期性瘫痪可分为钾代谢异常、钠代 谢异常和钙代谢异常等类型。
类型
常见的有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高钾型 周期性瘫痪、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等。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周期性瘫痪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低 ,但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相对较高。
VS
发病率
根据地区和种族的差异,发病率在每十万 人中有1-2人。
02
病因与病理机制
神经病学-周制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性疾病 ,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 主要特征。
特征
发作时肌肉松弛、瘫痪,但神智清楚 ,且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后恢复。
分类与类型
分类

脑性瘫痪有哪些症状?

脑性瘫痪有哪些症状?

脑性瘫痪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性瘫痪症状,尤其是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脑性瘫痪有什么表现?得了脑性瘫痪会怎样?以及脑性瘫痪有哪些并发病症,脑性瘫痪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脑性瘫痪常见症状:烦躁不安、疲乏、久病亏损、反应迟钝、体重增加*一、症状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复杂,以往多采用Minear临床症状分型,特点是定义明确,应用方便。

可分为:①痉挛型(spastic):最多见,占脑性瘫痪患儿的50%~70%,包括双侧瘫(diplegic)下肢为主型、四肢瘫型(quadriplegic)、偏瘫型(hemiplegic)、双侧偏瘫型(double hemiplegic);②运动障碍型(dyskinetic):包括多动型(hyperkinetic)或手足徐动型(athetoid)、肌张力障碍型(myodystic);③共济失调型(ataxic);④混合型(mixed)。

据Nelson(1978)统计,痉挛性双下肢瘫占32%,偏瘫占29%,四肢瘫占24%,运动困难型和共济失调型仅占14%。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出生后数天出现症状,表现为吸吮困难、肌肉强硬,大多数病例出生数月后家人试图扶起时才发现。

主要临床类型的具体表现如下。

1.脑性痉挛性双侧瘫脑性痉挛性双侧瘫(cerebralspastic diplegia)可累及四肢,下肢较重,可独立存在,或伴室管膜下出血或侧脑室旁白质软化。

发病率与早产程度密切相关,自从采用新生儿监护后,发病率显著下降,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本病由Ingram(1964)首先提出,而Litter(1862)首先提出缺氧-缺血性产伤概念,故而亦称Litter病。

(1)最初常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数月后出现明显无力及痉挛,下肢较上肢明显,无力首先累及内收肌,腱反射活跃。

患儿腿部运动僵硬笨拙,用双手在腋窝下抱起患儿时无蹬腿动作,仍保持腿部原伸直或屈曲状态,大多数患儿跖反射呈伸性反应。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你知道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吗?那什么又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

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病因病理病机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变性、中毒、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ks.TIA) 是指一时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短暂而局限的脑功能丧失。

其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二)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出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以55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多在动态和用力状态下发病。

出现前数小时至数日常有头痛、眩晕及意识混浊的先兆症状。

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呕吐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脑脊液压力增高,80%脑脊液中混有血液,50%患者呈血性外观,CT 检查可见颅内血肿高密度阴影。

(三)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obosis)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瘫痪科普宣传PPT

瘫痪科普宣传PPT

什么是瘫痪?
常见原因
瘫痪的常见原因包括中风、脊髓损伤、神经系统 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脊液压力异常、肌 肉或神经疾病等。
瘫痪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具体取决 于病因和治疗效果。
什么是瘫痪?
症状
瘫痪的主要症状是失去运动能力,包括无法主动 移动肢体、无法保持平衡、无法控制尿液和大便 等。
瘫痪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 、肌肉萎缩等。
瘫痪科普宣传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瘫痪? 2. 如何预防瘫痪? 3. 如何应对瘫痪?
什么是瘫痪?
什么是瘫痪?
定义
瘫痪是指身体某个部位或整个身体失去了正常的 运动能力。它可以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 导致的。
瘫痪可以分为部分瘫痪和完全瘫痪两种类型。部 分瘫痪指的是身体部分肌肉失去运动能力,而完 全瘫痪指的是身体完全丧失持
瘫痪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提 供心理支持是很重要的。与他人分享感受、参加 支持小组、寻求心理咨询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应对 瘫痪。
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 极的作用。
谢谢观看
如何应对瘫痪?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出现瘫痪症状,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医 生会根据病因进行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康复的机会和效果。
如何应对瘫痪?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恢复瘫痪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 活功能。这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 等。
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同时家人的支持也是 非常重要的。
如何预防瘫痪?
如何预防瘫痪?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瘫痪的风险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 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等。

脑瘫 知识的介绍

脑瘫 知识的介绍

本月专题脑性瘫痪一: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以运动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伤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

二:发病及发病机制❝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许多患儿甚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其发病与产前产时产后短期内诸多因素关系密切。

❝国内报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产时缺氧窒息,产后黄疸等较为常见三:临床表现❝由于不同的病因,类型,受累部位和程度,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症状有;❝肌张力异常增高与痉挛❝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患肢不自主运动,常见为手足徐动,手指常过伸或分开。

❝智力低下及情绪障碍:患儿智力受损轻者常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易惊,胆小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受损严重者常面无表情,反应迟钝,对简单的指令也不能执行,讲话不清❝其他:可伴有视听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流涎,牙齿发育不良,斜视,。

少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此患儿常合并小头围,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但膝反射亢进。

四:脑瘫的分类❝按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5种类型:❝ 1.痉挛型脑瘫是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 2.迟缓型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低下,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有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

患儿表现为手足远端出现不间断的不自主运动,成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

常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迟缓。

❝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五:脑瘫的治疗❝迄今既无有效的病因学治疗也不可能治愈,但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去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

❝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瘫痪危害及预防

瘫痪危害及预防
瘫痪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瘫痪以及其主要类型? 2. 瘫痪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 如何预防瘫痪? 4. 瘫痪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5. 社会支持与资源
什么是瘫痪以及其主要类型 ?
什么是瘫痪以及其主要类型? 定义
瘫痪是指身体某部分或全部失去运动能力的状态 ,通常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
长期护理和康复需要专业资源和时间投入。
如何预防瘫痪?
如何预防瘫痪?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预防中风和心血管 疾病。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瘫痪?
控制慢性疾病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有效管理。
合理用药和定期监测可以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瘫痪?
安全意识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预防意外事故导致的伤 害。
安装防滑设施和使用辅助器具可以有效减少风险 。
瘫痪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瘫痪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
定制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瘫痪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 题。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瘫痪后的康复措施有哪些? 职业治疗
社会支持与更系统的治疗 方案。
专业机构通常提供多学科团队的支持。
谢谢观看
常见的类型包括全身瘫痪、四肢瘫痪和半身瘫痪 。
什么是瘫痪以及其主要类型? 原因
瘫痪的原因可能包括中风、脊髓损伤、神经性疾 病等。
了解原因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
什么是瘫痪以及其主要类型? 影响
瘫痪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 心理健康。
患者可能面临社交隔离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部位脊髓疾病的好发部位及损害表现
四肢瘫
• 双侧上下肢的瘫痪叫四肢瘫。
四肢瘫的病因
一、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 二、颈髓病变 三、周围神经病变 四、肌肉病变
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
• 1、双侧卒中发作产生两侧偏瘫及四肢瘫,多位于脑基底 节及内囊附近,脑皮质液广泛存在 • 2、中脑腹侧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时出现四 肢瘫 • 3、脑桥部位病变时,四肢不全性痉挛性截瘫,伴有面神 经及外展神经麻痹。
小脑系统
• 小脑有中间的蚓部和两个半球组成,蚓部是躯干的代表区, 半球是肢体代表区,小脑不发出运动冲动,而是通过传入 纤维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脑干、基底节和大脑皮质 等部位联系,达到对运动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瘫痪的分类
一、按瘫痪的病因:神经源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 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 二、按瘫痪的程度:完全性瘫痪 不完全性瘫痪 三、按瘫痪时的肌张力状态:迟缓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四、按瘫痪的分布:偏瘫、截瘫、四肢瘫、单瘫 五、按运动传导通路上不同部位的病变:上运动神经元性 下运动神经元性
• • •
偏瘫的临床类型
• 四、极轻的偏瘫
• 在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歇期瘫痪,瘫痪极轻, 如不仔细检查很容易漏诊。
偏瘫病变的定位诊断
• • • • 一、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 二、内囊性偏瘫 三、脑干性偏瘫 四、脊髓性偏瘫
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
• • 1.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以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引起最常见,其次为外伤、肿瘤、 梅毒性血管病或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这些都是引起中央前回和皮质下软化 的原因。 2.皮质性偏瘫时上肢瘫痪明显,远端为著。如果出现皮质刺激现象则有癫痫 发作。顶叶病变时有皮质性感觉障碍,其特征是浅感觉正常,而实体觉、位 置觉、两点辨别觉出现明显障碍。右侧皮质性病变时常伴有失语、失用、失 认等症状(右利手)。双侧皮质性偏瘫伴有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这些都说 明大脑皮质的广泛性损害。
瘫痪的类型及病因
概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系统:
主要症状:瘫痪
锥体束
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 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上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 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以控制和支配其活 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产生中枢性(痉挛 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 的轴突。下运动神经元接受来自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的冲动的最后 通路,其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 前根、神经丛(颈丛C1-4、臂丛C5-T1、腰 丛L1-4、骶丛L5-S4)和周围神经传递到终 板,引起肌肉的收缩。
• •
偏瘫的病程与病因
• • • • 一、隐袭性进行性偏瘫 二、突发性偏瘫 三、反复发作性偏瘫 四、癔病性偏瘫
隐袭性进行性偏瘫
• 1、首先考虑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如脑肿瘤、脑脓肿、 颅内血肿。 • 2、如表现为脊髓特点的进行性偏瘫应考虑脊髓肿瘤,脊 柱结核,脊椎增生性病变,肥厚性硬脊膜炎等。
突发性偏瘫
• 下运动神经元弛缓性截瘫 • 上运动神经元弛缓性截瘫
下运动神经元弛缓性截瘫
• • • • • 临床症候: 瘫痪的程度与肌张力 肌萎缩 括约肌障碍 腱反射
下运动神经元性截瘫的病因
•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截 瘫伴有疼痛为特征,谓之痛性截瘫。 • 马尾神经病变:马尾肿瘤,腰骶椎疾患、腰骶神 经根炎等病变时可出现两下肢弛缓性截瘫。 • Guillain-Barre综合征:表现为截瘫者少见,多数 为四肢瘫,伴有主观感觉障碍为主,脑脊液有蛋 白细胞分离现象
• 1、脑血管疾患 • 2、脑肿瘤 • 3、颅内血肿
反复发作性偏瘫
• • • • 1、多见于脑供血不足。 2、Jackson癫痫发作、Todd麻痹。 3、偏头痛发作、短暂性偏瘫,应排除脑血管畸形。 4、低血糖性脑病、高血压性脑病、多发性硬化。
癔病性偏瘫
• 常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尚可有视野缺损,腱反射正常,且 两侧对称,绝不出现病理反射,常有精神因素,经心理治 疗后完全恢复,体征变化多端可以复发。
痉挛性截瘫的病因
1、外伤: 2、脊髓压迫性病变:引起痉挛型截瘫较多见。 (1)、脊椎病变:脊椎结核、脊椎骨性关节病、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 (2)、脊髓硬膜肥厚:肥厚性硬脊膜炎,多见于梅毒。 (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肿瘤、血肿、转移瘤。 3、脊髓血管病变:脊髓出血 4、变性疾患: (1)、脊髓空洞症:病灶位于颈髓者,引起上肢的运动、感觉及营养障碍。 (2)、亚急性联合变性:锥体束和后索的病变,引起下肢痉挛性截瘫及下肢深感觉障碍,伴有深感 觉障碍性共济失调,见于恶性贫血,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3)、肌萎缩侧索硬化:上肢肌肉萎缩伴有运动麻痹,下肢出现痉挛性截瘫,病变时期不同,临床 表现不同,两下肢锥体束征常见。 (4)、多发性硬化:有时仅出现痉挛性截瘫,多数情况下伴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及视力障碍。 (5)、家族性痉挛型截瘫:有明显痉挛性截瘫,无感觉障碍及大小便障碍,有家族史。 (6)、放射性脊髓病:在胸腰部行放射治疗时,可出现脊髓症状,产生截瘫,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 5、脑部病变引起痉挛型截瘫:两侧旁中央小叶的病变,特别是大脑镰的肿瘤(如脑膜瘤),可以看到 单纯性痉挛性截瘫,科伴有下肢jackson型癫痫发作。 6、癔病性截瘫:弛缓性与痉挛性截瘫均可见到,变化多端,特点是没有括约肌障碍,不出现褥疮及皮 肤营养障碍与肌萎缩,腱反射与浅反射正常,绝无巴彬斯基征。
颈髓病变
• 1、颈髓病变常出现四肢瘫,枕骨大孔附近肿瘤,肢体瘫 痪先从一侧上肢开始,波及同侧下肢,再次为另一侧上肢 及下肢。 • 2、颈髓上部及中部肿瘤,瘫痪呈隐袭进行性痉挛性四肢 瘫,颈髓出血、外伤常突然引起四肢瘫。 • 3、颈膨大:四肢瘫,上肢呈痉挛性,下肢呈迟缓性。
周围神经病变
• 格林巴利综合征:四肢瘫最常见,先出现双下肢瘫,后出 现上肢瘫或同时出现四肢瘫,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 消失,主观感觉障碍明显,客观感觉障碍清,肌肉压痛是 重要的症候。

偏瘫的临床类型
• 三、痉挛性偏瘫:
• • • 1.颜面症候: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特点。 2.肢体症候:肌张力增高,肢体运动明显受限,有时完全不可能。 3.病理性联合运动:痉挛性偏瘫最容易出现病理性联合运动,例如健侧肢体 运动时,瘫痪肢体各肌群均呈收缩状态,健侧上肢抬举时瘫侧下肢髋关节伴 随屈曲并抬高,甚至比健侧抬得更高。 4.反射改变:腱反射亢进,瘫痪侧浅反射消失。 5.肌张力:肌张力增高明显时可出现肌肉痉挛产生异常体位。 6.其他伴随症状:皮肤干燥、毛发干而脆、指甲凹陷变形,晚期有废用性肌 萎缩,这种肌萎缩上肢比下肢明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囊性偏瘫
• • 内囊含有传入性和传出性纤维,传出性纤维在经过放射冠到达内囊时逐渐集 合,而传入性纤维在经过放射冠以终止于感觉皮质时逐渐散开。 典型症候为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
脑干性偏瘫
脑干病变引起的偏瘫多表现为交叉性偏瘫,即上下肢瘫痪在一侧,颅神经麻痹 在另一侧。 1.中脑性偏瘫: Weber氏症候群 其特点是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瘫。 Benedikt氏症候群 病灶对侧偏瘫,同时偏瘫侧有舞蹈或手足徐动症。 2.脑桥性偏瘫: 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 病灶同侧周围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 瘫。 Foville氏症候群 面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同时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 3.延髓性偏瘫:延髓病变引起单纯性偏瘫(包括交叉性偏瘫)是少见的。延髓病 变是有呼吸循环等严重障碍,常危及生命。 延髓上部症候群:病灶对侧上下肢瘫,病灶同侧舌肌瘫痪及舌肌萎缩。 延髓旁正中症候群:病灶对侧有深层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延髓背外侧症候群: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软腭下垂、声带麻痹、交叉性感 觉障碍、同侧的Horner症。
上运动神经元性弛缓性截瘫的病因
• 1.外伤 • 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 3.脊髓血管病变
痉挛性截瘫
临床类型: 1、隐袭型; 2、伸直(痉挛性)截瘫型:两下肢呈伸直位,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 3、屈曲(痉挛性)截瘫型:两下肢明显屈曲,下 肢几乎失去随意运动的能力,不能站立及步行, 腱反射消失,此型系伸直性截瘫移行而来。
肌肉病变
• 1、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亚急性起病,有肌萎缩, 同时有骨盆带肌萎缩明显。 •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引起四肢瘫少见。 • 3、周期性麻痹:低钾型瘫痪由近端波及远端,腱反射正 常或减低,无感觉障碍;高钾型瘫痪由四肢远端开始,多 数腱反射消失,有主观或客观的感觉障碍。
锥体外系统
• 广义锥体外系统:是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系统。 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 核、黒质、桥核、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络纤维等,共同组成了多条复杂的神经环路。 • 狭义的锥体外系主要指纹状体系统。 • 锥体系统的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 肉的和调整体态姿势,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和 反射性 运动。 • 锥体外系损伤后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 状。
偏瘫的临床类型
• 二、弛缓性偏瘫:
• • 由于急性病变出现的锥体束休克,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 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而不随意肌则不出现麻痹。 1.颜面症候:在病变的早期可以见到半侧面肌瘫痪,特别在下半面肌瘫痪明 显,不能鼓腮或吹口哨。如果仔细观察颜面上半部时也可发现有轻度麻痹, 如果强力闭眼时则睫毛不能完全隐藏于上下睑裂之内(睫毛征阳性)。 2.肢体症候:突出特点是上下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肢体的恢复是有 一定规律的,上肢一般都从近端开始,肩部—上臂—前臂—远端肌群。下肢 瘫痪主要表现为足趾伸肌及大腿和小腿屈肌群,下肢处于伸直姿势。
偏瘫
• 偏瘫的临床类型 • 偏瘫病变的定位诊断 • 偏瘫的病程和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