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四离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三四离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三四离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三解离平衡

实验日期:__年__月__日星期:___

班级:___姓名:___

[实验目的]

1.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2.掌握盐类水解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3.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和使用原则。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解释或结论、反应式

一、电离平衡

1. 弱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LHAc溶液

2mL,再分别加1滴甲基橙,然后在一

支试管中,加少量固体NH4Ac,振荡使

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另一支

试管进行比较,并解释之。

(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LNH3·H2O溶

液2mL,再分别加1滴酚酞,然后在一

支试管中,加少量固体NH4Cl,振荡使

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另一支

试管进行比较,并解释之。

2. 盐类水解

(1)用pH试纸测定NaCl、NaAc、NH4Cl、

NH4Ac溶液的pH值。

(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固体Fe(NO3)3·9H2O 及BiCl3(BiCl3只需绿豆大小),振荡,观察现象。用pH试纸分别测定其pH。解释之。

保留NaAc、Fe(NO3)3·9H2O、BiCl3三NaCl的pH=

NaAc的pH=

NH4Cl的pH=

NH4Ac的pH=

HAc H+ + Ac-

醋酸部分解离产生H+溶液呈酸性;加

入固体NH4Ac后,HAc的解离平衡

向左移动,H+减小。

NH3·H2O NH4+ + OH-

NH3·H2O部分解离产生OH-溶液呈碱

性;加入固体NH4 Cl后,NH3·H2O

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OH-减小。

盐类水解规律:

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

性。

Fe3+ + 3H2O Fe(OH)3 +3H+

Bi3+ + Cl- + H2O BiOCl↓+ 2H+

支试管中的物质。

(3)取上面制得的NaAc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之。

(4)将(3)制得的Fe(NO3)3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保留作比较用;第二份中加入2mol·L-1HNO31~2滴,观察溶液颜色

变化;第三份用小火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解释上述现象。

(5)在(3)制得的BiOCl白色混浊物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1HCl,并剧烈振荡,至溶液澄清(HCl不要太过量),再加水稀释,有何现象?解释之,由此了解实验室应如何配制BiCl3、SnCl2等易水解盐类的溶液。

(6)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在100mL烧杯中加入LHAc和LNaAc 溶液各25mL,搅拌均匀,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加入去离子水50mL,冲稀一倍,搅匀后再测定其pH值。然后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加入LHCl溶液10滴,搅匀,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另一份中加入LNaOH溶液10滴,搅匀,再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记录测定结果。第二份现象:

第三份现象:

最初的pH=

稀释后的pH=

加酸后的pH=

加碱后的pH=

Ac- + H2O HAc + OH-

Ac-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

平衡向右移动,OH-浓度增大。

H+增大,Fe3+的水解反应向左移动,

溶液颜色变浅。

Fe3+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

高平衡向右移动,Fe(OH)3的量增大。

BiOCl+ HCl→Bi3+ + H2O + Cl-

为了防止BiCl3、SnCl2等盐类的水解,

应加入适当的酸。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的酸、碱或

水,溶液的pH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实验四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日期:__年__月__日星期:___

班级:___姓名:___

[实验目的]

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3.掌握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

二、沉淀-溶解平衡

1. 沉淀的生成

(1)在两支试管中各盛去离子水1mL,分别加入1滴LAgNO3,LPb(NO3)2溶液,摇匀,然后各加入LK2CrO4溶液1滴,振荡,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2)取LPb(NO3)25滴,加入LKI溶液10滴,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另取LPb(NO3)25滴,加入LKI溶液10滴,观察并记录现象,解释之。

(3)在试管中加入1mL饱和PbCl2溶液,逐滴加入饱和NaCl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实验现象解释或反应方程式

2Ag++ CrO42- →Ag 2CrO4↓

Pb2++ CrO42- →PbCrO4↓

Pb2+ + 2I- →PbI2↓

离子浓度太小

Pb2+ + 2Cl- →PbCl2↓

2. 沉淀的溶解

(1) 取LMgCl2溶液10滴,加入2mol/L 氨水5~6滴,观察现象。然后再逐滴加Mg2++ 2NH3·H2O →Mg(OH)2↓+ 2NH4+ NH4+ + H2O →NH3·H2O + H+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