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主要讲述了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比例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例,如何求解第三个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如:已知矩形的长和宽的比例,求解矩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比例,求解第三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比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比例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比例

二 比例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延伸。

本章节涉及较多数学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教材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并通过交流合作获取新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章所学知识综合性较强,与已学过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联系紧密,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教材第16~18页相关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这一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多媒体课件。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像6∶3,15∶34这样的式子,你还记得这样的式子叫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比。

师:什么叫作比?你能说说这两个比中各数的名称是什么吗?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在比中,6和15叫前项,3和34叫后项。

师出示题目,学生化简并求出比值。

16∶20 14∶1548 0.24∶0.3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强调比的化简与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师:同学们根据上面化简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这几个比化简后的结果都是4∶5,它们是相等的比。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比值相等的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等的比。

(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1.比例的认识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一幅图和第一个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比例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比例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教学指导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又要应用比例的知识。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或缩小现象,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有关知识的发现和认识过程,体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难点:1.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2.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7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比例尺是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

比例的应用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应用,可以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知识综合性强,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可以引入一些稍复杂的解比例的实际应用,供学生合作探究,选择增加一些比例尺的内容,让学生会根据线段比例尺进行简单的口算,而且能够进行画图、测量、设计比例尺等。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下册中关于比例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比例的概念- 比例的性质和简化比例- 比例的应用,包括比例的放大和缩小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比例相关的生动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什么是比例?”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概念讲解简要而清晰地讲解比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使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简化比例的方法。

第三步:探究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合作解决几个比例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比例思维解决问题。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师对不同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五步:练与巩固发放练题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

教师可以随堂辅导,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第六步:反思与拓展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讨论他们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和练成绩,评估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外,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比例练题- 拓展问题手册总结这个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六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2.反思与拓展: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和写出比例。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等比变换等。
3.学会解比例,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4.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练习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题、性质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等。
-设计意图:巩固比例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练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发现自身不足。
3.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出错误原因,给予鼓励和指导。
6.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意图: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7.总结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比例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倒数、等比变换等性质,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单元难点: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前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求比值,比的化简、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相关知识。

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前面已学习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

而且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单元课时:7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二比例《比例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比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认识正、反比例,解比例做准备的。

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由于比的知识是上学期学的,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肯定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先带领学生回顾比的知识。

什么叫比?关于比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等等唤醒孩子的旧知,复习以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然后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四、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讲授】二、比例的意义1.问题导入出示16页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哪几张图片像?哪几张图片不像?2.方法解读(1)思考: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都相同吗?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这些比值有什么关系?哪些图片像?(2)揭示意义:用式子表示这些比:A. 6:4=B. 3:2=C.3:8=D. 12:8=E.12:2=其中A、B、D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1.5,因此这几张图片像。

(3)思考::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6:4=3:2(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2:6=8:4比例有4个数组成。

【优化课堂】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1《比例的认识》教案

【优化课堂】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1《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比例的认识单元二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

关于比例,我们并不陌生,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通过预习,关于比例你有哪些问题?感谢同学们的分享,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正式的认一认比例,学一学比例,看看究竟什么是比例?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生1:什么是比例?生2:比例里有比字和它比有什么关系呢?生3:比有性质,比例有吗?生:4: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它有什么作用?生5:我听说过比例尺,它和比例有关系吗?预学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讲授新课活动一:想一想,找一找上学期我们在学习比的知识的时候接触过两张图片像不像的问你题,现在请你结合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找一找那几张图片比较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图A和图B还有图D三张图片比较像。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生1:图A 6∶4=3∶2图B3∶2;6∶4=3∶2。

生2:图A 6∶4=1.5;图B 3∶2=1.5。

答:图片B和图片A像生3答:图片A和图片D像。

生1:图C和图A比较,图片像不像教学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涵。

小结:我们用求比值和化简比以及画表格等方法知道图A与图B长与宽的比是一样的;图A 与图D长与宽的比也是一样的,所以图A与图B还有图D三张图片比较像。

那其他图片为什么不像呢?过渡:判断出了哪些图片比较相像,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呢?其实当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像不像的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很自然的写出了两个比例:出示比例的概念: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比和比例:比:是像12∶6;8∶4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2023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较好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但在成果分享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尚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小组内的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解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交叉相乘法的应用,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重量选择最划算的商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并比较它们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际问题的转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比例问题,这需要较强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比例的等比性质理解:学生对比例中的等比关系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来加深理解。
举例:难点在于解释比例中的等比性质,如a:b=c:d,可以通过图形的相似性或者货币兑换等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展示如何通过交叉相乘法来求解未知项d。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图二、思考并讨论我家的房屋平面图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2、比例尺=实际距离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三、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 比 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 比 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2单元比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2. 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境判断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会画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内容1. 比例:认识和运用比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2. 比例尺:理解和运用比例尺,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3.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理解和运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能根据实际情境判断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会画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比例尺的意义,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比例尺的应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黑板,比例尺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比例尺的意义,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比例尺的意义,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 板书内容:重点概念、公式、图象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比例尺的意义,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 提高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简述本单元《比例》是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关系,它在日常生活、几何、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例如比例的应用在面积和长度的换算等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要求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习来掌握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代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强调学生应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式、比例关系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比例的存在,并探究比例的几项基本性质,如交叉相乘相等、合比性质等。

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包括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并理解如何通过比例尺进行图形的缩放。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按比例变化的过程,并理解这种变化对图形形状的影响。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配制饮料、调配颜料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探索更高层次的几何比例关系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比例的定义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比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比相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二)》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对比例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比例计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比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老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本质,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本质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本质。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此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分享,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和提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含有比例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本质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

2.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并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用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2.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学习比例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比例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用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步:拓展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能够定义比例、掌握比例符号表示方法。

2.能够掌握比例的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应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感知比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学会解比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例的应用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如衣服的尺寸、赛车的速度等,引导学生认识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 讲解比例的意义,举例说明。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 讲解比例的应用,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1.必做题:
(1)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三个实例,用比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2)根据以下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a. 1:1000000
b. 1:50000
c. 1:2000
(3)解决以下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2。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例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比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探讨比例在建筑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5.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教师讲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00。”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实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2.学会使用比例尺,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物体放大缩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比例的计算,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应用等。
4.掌握比例的简单运算,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4.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开展比例知识抢答赛,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比例知识的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比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制定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比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引发他们对比例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以等其他形式出现,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知识来求解。
2.教师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比例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比例的规律。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比例的规律。如“比例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发现比例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如何快速求解比例问题?”
3.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如何运用比例知识优化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数学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运用比例知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例题和练习题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例应用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例应用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 举例: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中的100公里
④ 比例的实际意义
- 商品打折:原价与折扣价的比
- 地图距离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⑤ 比例与生活的联系
-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强调学习比例的实际意义
九.课堂
课堂评价:
1. 提问评价: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计算方法和比例尺应用的理解程度。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3. 比例的数学延伸:介绍比例在更高级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如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广泛性。
4. 比例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比例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如古希腊数学家对比例的研究等。
5. 比例相关的趣味问题:提供一些与比例相关的趣味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探讨,如比例谜题、比例笑话等。
6. 比例计算器的使用:介绍比例计算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比例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以及比例的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比例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比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比例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单元难点: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前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求比值,比的化简、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相关知识。

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前面已学习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

而且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单元课时:7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师生交流。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

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2.4∶1.6 =3/260∶40=3/2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1)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2)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16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4)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5)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10和9∶15 20∶5和1∶4和6∶4 0.6∶0.2和 (6)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1.基本练习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 0.2∶2.5和4∶501.2∶3/4和4/5∶5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 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3.书P17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P17第2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

五、作业: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3121:4143:41216131:和:第二课时比例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认识,谁知道什么是比例。

2.判断。

教师出示几组比,学生根据求比值和化简比判断是否成比例。

二、探究新知。

1.媒体出示8∶4=()∶() 15:10=()∶4 12∶()=()∶5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2.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3.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4.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6.小结性质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1.书P18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2.书P18第4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书P18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P18第6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书P18第7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说说思考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基本性质。

五、作业:六、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9-20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草稿本上。

2.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3.请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强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面展开。

三、引进新知,拓展策略1.教师引导: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同学们能否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两句话写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尝试列式,并说说写出比例的主要根据。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列出比例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主要是“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这两句话。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特征呢?4.学生独立解比例。

教师重点追问,不管哪种思路都能转化出“4x=140”,这一步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会运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四、专项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解比例。

2.组织交流。

第一小题说成每一步的依据,再次明确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转化成方程解决。

第二小题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求解时,引导学生发现“内项的积、外项的积”实际上只要“对角两个数相乘”即可,再引导学生把x的值代入比例进行验算。

3.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课堂作业,深化认识1.书P20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两个小题。

再汇报解题思路。

2.书P20第2题。

学生根据情境直接写成比例,并求未知数。

反馈时,教师改变其中一个比的前后项,让学生判断是否合理,进一步明确列比例时要符合比例的意义。

3.书P20第3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

说说解比例的依据及验算的方法。

4.书P20第4题。

独立审题,先假设,再根据题意列出比例。

5.书P20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六、回顾展现,总结收获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七、作业:八、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比例尺(一)教学内容:比例尺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21-23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1千米=()米 1米=()厘米 1000厘米=()米4千米=()米 5千米=()厘米 3000000厘米=()千米1千米=()厘米 200千米=()厘米60000000厘米=()千米2.化简下面的比6cm:12m 3cm:6km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题,大家一定很累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来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蚂蚁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2.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副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