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期末串讲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物质与变化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2.物质的分类:学生应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等基本分类,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物质。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学生要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能够判断各种现象所属的变化类型。

4.化学反应: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了解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概念,并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三、化学物质1.无机化合物:学生应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包括碳酸盐、氧化物等。

2.有机化合物: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性质,包括烃、醇、醚、酸、酯等。

3.生物大分子:学生要了解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四、化学实验1.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2.实验安全:学生要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掌握事故预防和处理方法。

3.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数据处理:学生应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记录和计算等。

五、化学计算1.物质的量: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浓度计算:学生应掌握浓度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方法,能够进行溶液浓度的计算。

3.化学方程式计算:学生需要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质量等。

4.化学计量学:学生要了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过量、不足、完全反应等情况下物质的量的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串讲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

二、知识点串讲方法的理论依据1.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通过知识点串讲,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连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2.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知识点串讲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知识点串讲方法将这些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方法的具体实践1.梳理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知识分为若干个模块,明确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和层次结构。

2.设计串讲线索:在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一条贯穿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线索,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线索可以是以时间为顺序,也可以是以主题为线索,或者是以问题为导向。

3.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化学现象和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知识点串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讲解、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强化知识应用: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化学初中串讲教案模板

化学初中串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化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梳理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串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

教学难点:1. 复杂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复习初中化学课本,整理化学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2.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串讲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单质等。

2. 化学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3. 化学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操作、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化学实验,如:铁与硫酸铜反应、燃烧实验等。

2. 分析典型化学计算题,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溶液浓度计算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二、串讲内容1. 化学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原理等。

3. 化学实验: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化学反应,如: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分析典型化学平衡问题,如: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等。

3. 分析典型化学实验,如:气体收集实验、溶液配制实验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串讲
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串讲的概念,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教学重点:化学串讲的概念和基本化学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串讲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PPT。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介绍化学串讲:通过幻灯片展示化学串讲的定义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串讲的重要性。

3.讲解化学串讲的原理:通过举例说明化学串讲中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化学串讲背后的科学原理。

4.学生动手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从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5.讨论和总结: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结果,并总结出结论,让学生对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化学串讲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串讲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

但也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第一篇范文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串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初中化学课程首先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改变,生成物产生。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两种类型。

物理反应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位置的改变,而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

元素和化合物初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组成。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学生需要了解元素的周期表分布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结构。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结构的特点。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空间排列和相对位置。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性的影响。

溶液和浓度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混合物,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指标,可以分为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学生需要了解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和溶液的性质。

化学实验技能初中化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需要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与生活初中化学课程还注重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品的化学成分、药物的作用原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通过学习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意义和价值。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设计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设计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化学串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串讲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化学串讲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串讲的技巧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

教学重点:化学串讲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运用化学串讲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板书、化学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谈论学生对化学串讲的了解和认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串讲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1. 通过课件和教材讲解化学串讲的定义和作用。

2. 举例说明化学串讲在学习和复习中的重要性。

三、介绍化学串讲的基本结构和方法(15分钟)
1. 讲解化学串讲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场白、核心内容和结尾。

2. 介绍化学串讲的方法,如逻辑清晰、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

四、示范化学串讲(15分钟)
老师以一个化学知识点为例,进行化学串讲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化学串讲进行学
习和复习。

五、学生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化学串讲练习,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串讲能力。

六、总结与点评(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串讲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对学生的串讲进行点评和评价。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化学串讲的技巧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化学串讲教学,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化学串讲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串讲教案

初中化学串讲教案

初中化学串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规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常见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化学实验和反应的规律及应用2. 难点: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四、教学方法:1. 串讲结合示范: 教师通过串讲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同时可以通过实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实验操作: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实际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串讲: 教师进行化学知识的串讲,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3. 实验示范: 教师进行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规范。

4. 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准备下节课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3. 完成相关的课外阅读和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每节课结束时可以开展小测验或讨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总结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模板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模板

化学串讲初中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串讲,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串讲,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回顾。

2.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重点:1.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串讲(20分钟)1. 回顾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溶液浓度等。

2. 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3. 通过实验现象的解释,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在化学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串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知识串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体系初中化学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4)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4)物理变化: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之间的相互转化。

4.实验技能(1)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仪器的使用:显微镜、试管、烧杯、锥形瓶、容量瓶等。

(3)实验安全: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三、知识串讲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以水为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属于溶液。

在自然界中,水以三种状态存在:液态、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铁为例,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金属的通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表现出氧化性。

铁还具有还原性,能与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化学方程式为:H2 + CuO → Cu + H2O该反应表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表现出还原性,氧化铜被还原为铜。

高一期末复习知识点串讲(第一章)

高一期末复习知识点串讲(第一章)

0 8 蛋清解毒,再服用泻药MgSO4等。
0 9 制备有毒气体可在通风橱中进行。
知识点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物质的提纯是把 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
二.物质提纯时,若需加入试剂,应把握以下原则: ○a ○b ○c ○d
例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⑴ Fe2O3(Al2O3)__加__入___足__量__N__a_O__H__溶__液__后过滤 ⑵ SiO2(Al2O3)___加__入___足__量__H__C_l_溶__液___后__过滤 ⑶ Fe2O3(SiO2)__加__入__足___量__N__a_O__H__溶__液__后_ 过滤 ⑷ SiO2(Fe2O3)_加___入__足__量__H__C__l溶___液__后__过__滤
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备用。
知识点3、几个易错的问题
1、将物质的量与摩尔混淆
2、将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混淆;单位错误。 3、标准状况是指0℃、1个标准大气压,不是常温。 4、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不完全等同。
5、应用气体摩尔体积一定要注意外界条件。 6、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一定要看外界条件。
加饱和Na2CO3溶液后分液
(6) 乙酸中的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
加CaO后蒸馏
(7) 溴苯中的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NaOH溶液后分液
例2、填写分离下列混合物的方法 (1)碘与食盐_____加__热______
(2)氯化钠与硝酸钾___结__晶________
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 ② H2还原CuO和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CuO或Fe2O3 之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

一、梳理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出清晰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按照教材结构进行串讲。

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将化学知识分为几个模块,如物质的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等,然后按照模块进行系统化的串讲。

2.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化学知识之间存在许多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网络。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化学实验、生活实例等都可以成为创设情境的素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化学实验引发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2.联系生活实际。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1.问题驱动法。

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典型化学案例,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注重知识拓展与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1.知识拓展。

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化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思维训练。

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五、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点串讲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点串讲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程知识点串讲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知识点串讲技巧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点串讲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探讨适应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点串讲技巧,以期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特点分析1.1 课程标准分析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第二部分:知识点串讲技巧2.1 逻辑线索法逻辑线索法是一种以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线索进行串讲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酸碱盐的知识时,可以先从酸、碱、盐的定义讲起,然后分别阐述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总结出酸碱盐的基本性质。

2.2 生活实例法生活实例法是一种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串讲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如在讲解氧气的作用时,可以结合登山运动员在高山上缺氧的现象,让学生了解氧气在人体呼吸中的重要性。

2.3 实验演示法实验演示法是一种通过实验现象进行知识点串讲的方法。

化学实验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

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转化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因此,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本文将围绕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讲技巧展开讨论,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知识点串讲的重要性1.知识点串讲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串讲,教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知识点串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串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知识点串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串讲,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知识点串讲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串讲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知识点串讲技巧实践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进行知识点串讲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串讲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确保串讲过程的顺利进行。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故事、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串讲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提问、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知识点的整合与联系。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串讲时,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5.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在串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题03 第二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选修4)

专题03 第二章知识串讲-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网络重难点突破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c C(g)+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4.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 a 与v Bb,若v A a >v Bb,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的大。

【典例1】1.(2020·江苏省期中考试)用纯净的与100mL 稀盐酸反应制取,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OE 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B. EF 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 OE 、EF 、FG 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 F 点收集到的的量最多【答案】B 【解析】A 、斜率表示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由图可知,EF 段斜率最大,所以EF 段反应速率最大,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EF 段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所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所以盐酸的浓度变化量为,所以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B正确;C、OE、EF、FG三段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224mL、448mL、112mL,所以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mL:448mL::4:1,故C错误;D、由图可知,G点收集784mL气体,反应结束,则G点表示收集的的量最多,故D错误。

近年-近年学年高中化学期末大串讲专题08化学反应限度(知识讲解)(含解析)(最新整理)

近年-近年学年高中化学期末大串讲专题08化学反应限度(知识讲解)(含解析)(最新整理)
mL,所以X的物质的量越大,浓度就越大。通过观察可知,混合后A、B选项中X的浓度相等,且比C、D两项的大,但B中温度更高,因此B的反应速率最大。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气体的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气体的压强,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典例6在反应C(s)+CO2(g)===2CO(g)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B.20 ℃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 ℃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10 ℃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本题中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先比较浓度的大小,这里的浓度应该是混合以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因此只要比较X的浓度即可,X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
典例9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锌的形态
反应温度/℃
收集100 mL氢气所需时间/s

薄片
15
200

薄片
25
90

粉末
25
10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Ⅰ和Ⅱ表明,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和。
【特别提醒】
1、对于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一常数,即Δc
=0(无意义),所以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2、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的,所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近年-近年学年高中化学期末大串讲专题05化学键(知识讲解)(含解析)(最新整理)

近年-近年学年高中化学期末大串讲专题05化学键(知识讲解)(含解析)(最新整理)

专题05 化学键知识网络重难突破一、电子式的书写书写要点及注意事项原子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例如: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简单阴离子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应用方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用上标“n -”标明电荷。

例如,氧离子:、氟离子:离子化合物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其实际相邻关系.例如,CaCl2要写成,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注意: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左边是构成化合物的原子电子式,“―→”右边是化合物的电子式。

典例 1 (1)写电子式:N2:________ CO2:________ NH3:________ Na2S:________ Na2O2:________ NaOH:________ NH4Cl:________(2)写结构式:N2:________ CO2:________ NH3:________ H2O:________ CH4:________ H2O2: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①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a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③―→典例2下列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正确的是()A.B。

C。

D.【答案】D【解析】A中氧原子的电子式错误,应写作,钠离子不能合并;B 中正确的表示为;C 中正确的表示为。

二、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1.直接法:用基准物质配制(用容量瓶配制,定
容)
步骤:基准物→分析天平→容量瓶
[例如]配0.02000 mol/L K2Cr2 O7 250mL,
分析天平称1.4709g溶解转入250mL容量瓶.
2、标定法:用非基准物配
NaOH , HCl , KMnO4等 步骤:粗配成大致浓度(托盘天平→量筒取 水→装试剂瓶)→标定(Standardigation)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表示:绝对误差Ea=x-xT
相对误差
例:测定值为:81.18%,已知真实值80.13% 则:绝对误差E= 81.18%-80.13% =0.05%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d xi x
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占 算术平均值百分数。 d 相对偏差(dr) 100% x
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 致造成的相对误差。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 液的物质。
滴定分析方法
主要方式: 直接法:标液滴定待测物(基本) 酸滴定碱 重铬酸钾滴定Fe2+ 返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间接法
返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先准确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 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 成以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 准溶液的方法。 适用:反应较慢或难溶于水的固体试样
分析化学
1、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表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偏差是指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 之间的差值。表示: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
2.5误差和偏差
(4)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 滴定管读数不准
2、随机误差(不可测误差):由不确定原因引起 特点: (1)不恒定 (2)难以校正 (3)服从正态分布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 例:滴定管读数,如温度、湿度、气压微变 3、过失误差(溶液溅失,加错试剂、读错刻度、记错数据等) 4、误差的减免 (一) 系统误差的减免
→Ka=KW/Kb
2、多元酸碱对:水溶液中存在多个共轭酸碱对 时,彼此只差一个质子的一对共轭酸碱对,才 能有确定的标度14.00,才能有确定的关系。 Ka· Kb=KW
二元酸存在二个共轭酸碱对, Ka1· Kb2=Ka2· Kb1=Kw 三元酸存在三个共轭酸碱对,故有: Ka1· Kb3=Ka2· Kb2=Ka3· Kb1=Kw
两性物质: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酸1 碱2 共轭碱1 共轭酸2 水质子自递常数: KW=[H3O+][OH-]=1.000×10-14
2.非水溶液
酸1 碱2 共轭碱1 共轭酸2
三. 酸碱的强度
酸给出H+越多,能力越强则酸性越强。
碱接受H+越多,能力越强则碱性越强。
1.强酸(碱): 酸碱离解常数Ka(Kb)>>1,且值越大酸(碱) 性越强。 HCl+H2O→Cl- +H3O+ 2.弱酸(碱)K : a=80 几乎不可逆 酸碱离解常数Ka(Kb)<1,且值越小酸(碱)性 越弱。
1、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 2、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 3、试剂误差—— 作空白、对比实验
(二) 偶然误差的减免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减小测量误差 1)称量 例:天平一次的称量误差为 0.0001g,两次的称量误差为 0.0002g,RE% 0.1%,计算最少称样量?
b MB c TVT · — · —— mB t 1000 B%=— ·100=————————×100 ms ms
例2:现有0.1200 mol/L 的NaOH标准溶液200 mL,欲使 其浓度稀释到0.1000 mol/L,问要加水多少mL? 解:设应加水的体积为 V m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 的量相等的原则:
异常值的取舍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4 d 法;
Q 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A 4d法: x x 4d,则可疑值应舍弃 x x 4d,则可以值应保留 x 除可疑值外,其他各值的平均值 d 除可疑值外,其他各值的平均偏差
例:测定某药物中钴的含量(μg·g-1 ),得结果如 下:1.25, 1.27, 1.31, 1.40 。问1.40是否应保

四、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1.一元酸碱对: 酸:HAc+H2O=H3O++Ac[H+ ][Ac- ] Ka=—————— [HAc] 碱:Ac-+H2O =HAc+OH [HAc][OH - ] Kb=—————— [Ac- ]
Ka· Kb=[H3O+ ][ OH - ]=[H+ ][OH - ] =KW =1.00×10-14 取负对数 pka+pkb =pkw=14.00 →pka=pkw –pkb
[例如]配0.1mol/LNaOH溶液1000mL,台秤
取大约4.0gNaOH,加大约1L的 H2O,摇匀,用
标准HCl标定;用基准酸物质标定。
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1 配平方程式 2 找出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3 根据公式计算含量
a C A VA CT VT t
mA a CT VT MA t
0.1200 200 0.1000 (200 V )
(0.1200 0.1000 ) 200 V 40(mL ) 0.1000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酸碱平衡中的有关组分浓度的计算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练习:
例: 50.1 + 1.45 + 0.5812 = ? δ ±0.1 ±0.01 ±0.0001 52.1
例:0.0121 × 25.64 × 1.05782 = ? δ ±0.0001 ±0.01 ±0.00001 0.328 RE ±0.8% ±0.4% ±0.009%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可测误差):由可定原因产生
特点:(1)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3)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2)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4)可以消除
产生的原因:
(1)方法误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例: 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2)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例: 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 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3)试剂误差——所用试剂有杂质 例:去离子水不合格; 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注意点:
(1)容量分析器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取4位有效数 字
(2)分析天平(万分之一)有效数字取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3)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4)pH lgc lgK等对数值,小数点后的数字位数为有效数字位 数 (5)分析结果表示:>10% --4位
1%--10%
<1% 相对误(偏)差: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练习
1.四舍六入五留双 例:0.37456 , 0.3745 均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0.374 0.375 2.只能对数字进行一次性修约 例:6.549, 2.451 6.5 一次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
2.5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 加减运算 结果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的所在的位数
基本术语:
滴定:将滴定剂通过滴管滴入待测溶液中的 过程 滴定剂:浓度准确已知的试样溶液 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 终点的试剂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的那一点(实际) 化学计量点:滴定剂与待测溶液按化学计量 关系反应完全的那一点(理论)
基本术语: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1有效数字: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1.实验过程中常遇到两类数字: (1)数目 :如测定次数;倍数;系数;分数 (2)测量值或计算值。数据的位数与测定准确度有关。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量的 精确程度。 结果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有效数字位数 0.51800 ±0.00001 ±0.002% 5 0.5180 ±0.0001 ±0.02% 4 0.518 ±0.001 ±0.2% 3 2.数字零在数据中具有双重作用: (1)作普通数字用,如 0.5180 4位有效数字 5.180*10-1 (2)作定位用:如 0.0518 3位有效数字 5.18*10-2 3.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如: 24.01mL 24.01*10 -3 L
作为酸:
有效数字的修约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例: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 3.148 结果 3.1 7.3976 7.4 0.736 0.74 75.5 76 注意(1)当被修约的数字为5时,如果5后还有数字,则修约 时应进位。如果5后数字为0,则看5前面的数,用奇进偶舍原则 例:2.451 结果 2.5 83.5009 结果 84 将下列数字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15.0251 15.0250 15.0150 (2)修约时,只能采取一次修约,不能分次修约。例: 2.5491不能先修约为 2.55,再修约为2.6,一次修约结果为: 2.5
留? 解:计算不包括1.40的其余各值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
x 1.28
d 0.023
异常值与平均值的差的 绝对值为 1.40- 1.28 0.12 4d ( 0.092) 故: 1.40应舍弃。
1.滴定分析法概述
1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