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9篇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9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合上书,难免有些思绪万千,真的,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想一想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当重拾《教育心理学》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掌握竟是那样的薄弱,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仅仅是从量上掌握不足,从质的提高上更是难以提起。
再加上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加让我感觉到自己能量上的不足。
的确,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弥补这么多年的不足,是提高修养的捷径之一。
总的来说,这本书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往后阅读就会发现其内容还是紧密结合了中小学实际,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实际上也解决了老师的部分心理问题;不光是解决了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似乎也涉及到了一定生活问题、道德修养。
写至此,我不得不说一些题外话,说一说自己的从教之路:一是以前我讲究的是如何教好,如何上好,于是,才能往往发挥到极限,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画画又是讲故事,声情并茂,声泪俱下。
愣是靠自己的表演吸引着学生的目光。
问题是表演一旦不被认可,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二是我怎么讲已经编写好了教案,设计好了计划,一切都按部就班,学生就这般让老师牵着鼻子,认真的走完四十分钟。
问题是人人都愿意被牵着鼻子吗?一旦有走神儿的出现,我的威严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许多人就会被逼上梁山,说是我要学,实际往往会变成要我学。
三是《教育学》上讲究的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实际上学生心中有多少疑问,他们的层次如何,我很少去备学生,一堂课下来,主体到底动了多少?到底调动了他们多少积极性?仔细体会其中之味,似乎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味道。
四是很是辛苦。
课堂上疲惫不堪,课后大量习题伺候,学生写的是人困马乏,我也改的筋疲力尽。
提高是提高了,但靠的是加班加点,靠的是牺牲自己和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是以知识为本位,分数为本位的“高污染,高消耗”的教育。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优秀9篇)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优秀9篇)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篇1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
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
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
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通用8篇)
读《教育心理学》心得(通用8篇)读《教育心理学》心得篇1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懂得学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单纯如白纸,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纯甚至有时让我们无从入手,离那片可贵的心灵世界失之交臂。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换种眼光看孩子,看待他们的喜好、看待他们的行为,甚至看待他们的缺点。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能力,会发现孩子的潜力令人叹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级没有英语课,又因琐事干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接近放学了,孩子们正收拾着书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动拿出本子记作业,只有小琛怪叫一声,小家伙本以为可以偷懒呢。
我心里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据第七课所学,自己设计一课圣诞树,并根据所画写出五个英语句子。
小琛呢,需要写出十个句子。
”小琛有些颓然。
其实作业布置五个句子,我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能力的,小琛学习中等,十个句子对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也准备了第二天的说辞——结合他无法完成的作业,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课代表将作业送来,却意外的在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没有发现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业,令我意外的字迹整齐,十个句子不但写完整了而且基本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我不禁感叹万分,不是孩子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没有适时发现他们的潜力。
换种眼光看孩子的行为,会发现孩子的举动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个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处了半年之久,我几乎没见她笑过,偶尔也只是若有若无的一丝微笑。
但我也没见过她的眼泪,即使面对我的训斥之时。
我便认定她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一周之内,我不但目睹了她的开怀大笑,也见到了她的泪如雨下。
本周伊始,为了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班级出台了一项新的“制度”——按照新划分的小组进行竞争,每周结束后总结,分数位居第一的小组,可利用班费为他们照张小组合影。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教育与心理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指导原则和方法。
在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首先,教育心理学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教育心理学还强调了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影响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和成绩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另外,教育心理学还强调了教育者需要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指导原则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更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用心理学的智慧去指导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和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作为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丁·赛利格曼曾说:“积极心理学之目的即促进心理学发生变化,从只修复生活中最坏之事到锤炼生活中最好之品质。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心理学只是用来治病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看法,其致力于让人们过上良好的生活,提升幸福感。
由此,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人格主要包括6大美德和24种积极品质。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一书,共有七个章节。
前两个章节向读者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以及带来的理念更新,最后一个章节以案例形式表现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其他四个章节从四个角度介绍了教育者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教育。
首先,孩子的心理资源是教育成败的一个秘密。
万事万物运行,都有支撑的能量,而所谓的心理资源即心理能量,用来支撑一个人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或外在行为。
情绪的调节、思想的抑制以及抗拒诱惑都会大量消耗心理资源,处于这几种情况下的孩子们心理资源耗竭十分严重,会产生一些非理智行为,心灵也会十分敏感。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这个时候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引导孩子储存和增加心理资源。
比如,在孩子经历一件十分影响情绪的事件后,我们要学会给孩子一点时间,冷静过后再去慢慢引导;学会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学会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以便把最多的心理资源用在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地方;引导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等。
教育是爱的事业。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不断创造心理资源,增加积极情绪,获得幸福的人生。
其次,教育者的用武之地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着眼于孩子的发展水平,倡导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6篇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6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6篇1《教育心理学》是在师大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工作之后,再次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别是一般感觉。
一谈起“教育心理学”,很多人似乎都知道,但是让他们细说,又说不清楚。
专业的规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年前几个难得的和风煦煦的午后,乘着早春的暖意,我读完了整本书,第一感觉是这一次的阅读自己的感受更深刻。
整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章节。
前人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可谓是执着与艰辛,因为他们要把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心理活动外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且这种高度还要具备科学性,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章里,对“学习”的定义就有两个。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的过程中,有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
紧接着,对于学习是怎么产生的,不同的专家经过他们的研究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结论,也就是现在的几种关于学习的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被归纳为联结学习理论,苛勒的顿悟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被归纳为认知学习理论,还有在当代产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纵观近现代,关于学习的理论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当然在这些理论的背后都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他们的理论研究________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百上千次的实验,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动物身上的实验。
桑代克为了其学说的成立,整天与兔子为伴;苛勒则为了否定桑代克等人的学说,孤独地与大猩猩共处……面对着这么多的故事,看着这么多人的付出与坚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就为了一己学说得到世人的认可,就为了能为教育心理学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就为了探索教育心理的规律并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6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篇1《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5篇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5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暑假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体育课不光是锻炼身体,也需要在语言上给孩子心理疏导,使他们可以克服困难,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
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读后感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篇一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最近读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哎呀妈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多厉害?结果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自己陷进去了。
桑代克的那些理论,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解开教育中的好多谜团。
比如说,他强调的“尝试错误”学习,这不就跟我们平常学习新知识一个样嘛!谁不是在犯错中慢慢摸索,然后才找到正确的路呢?我就想起我自己学数学的时候,错了一遍又一遍,当时觉得自己可笨了,现在才知道,这都是正常的过程,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还有他说的“效果律”,说得到满意的结果会加强行为,不满意的结果会减弱行为。
这让我不禁想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批评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可能为了一句表扬,拼命努力;也可能因为一次批评,就灰心丧气。
但反过来想,这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难道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就不重要吗?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地怀疑,桑代克的理论真的能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教育吗?毕竟时代在变,教育环境也在变。
可能他的一些观点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但现在是不是需要一些改进和补充呢?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
让我对学习、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也许未来我还会读更多相关的书籍,来不断完善我对教育的理解。
总之,读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这一路真好!篇二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哇塞,终于读完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这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这能有多难懂?不就是关于教育的一些理论嘛。
可真读起来,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桑代克的那些观点,有的让我恍然大悟,有的却让我脑袋都大了。
就像他提到的“练习律”,说练习会增强联结的力量。
这确实有道理啊,咱不都说“熟能生巧”嘛。
可是,我又在想,是不是有时候过度的练习反而会让我们感到厌倦和疲惫呢?也许适量的练习才是最好的,可这个“适量”又该怎么去把握呢?还有那个“准备律”,说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9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9篇)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最近学习了皮连生的教育心理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
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学问,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学习的心得:一、喜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根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方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宏大。
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熟悉,才能彻底去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喜爱、敬重同学是师德的根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照应。
教师只有喜爱同学,才能教育好同学,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喜爱同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同学冷漠,缺乏热忱,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同学表达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同学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牢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立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同学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
慈,就是对同学要关心、爱惜、宽容、敬重。
充分鼓舞同学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同学的学习和成进步步,使同学全面进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对教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观点1. 发展性原则: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互补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心理学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主体性原则: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4. 互动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强调,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在教育心理学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通过观察、谈话、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3. 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为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 教师自我成长: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育心理学的启示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心理学强调,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篇_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篇_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同:教育学研究的就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当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领域。
这两个学科比较不好区分,我的重新认识就是教育学更多的就是轻宏观的角度回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步入至了我们的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道就是十分紧密。
教育心理学就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道谁涵盖了谁,谁从属谁。
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协助了我对自学过程和自学资源展开设计、研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课堂教学。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心理学做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阐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就是多样多样的。
教育心理学,就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紧密的一个分支,必须想要晓得它就是研究什么的,就须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搞全面的实地考察和介绍。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5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读书、书写和计算。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鼓励的态度帮孩子树立自信。
正如诗人维吉尔说:“我能,是因为我相信。
” ———摘记《儿童教育心理学》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思想单纯,行为可爱,喜欢和你分享自己所成功的任何一件小事。
而往往在我以前的生活中总是不懂得去理解孩子,不知道和儿子分享他们的喜悦,无形当中就把他们的自信和能力否定了,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连自己最亲近的妈妈都不喜欢或不重视自己的“小成就”,其他人怎么还会喜欢自己呢?这几天在读《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反思,对孩子要学会尊重,重视他们生活中的小细节,树立他们的信心,多对他们说几句鼓励的话。
例如今天中午,两岁的.小儿子把自己的玩具放到盆里洗了,用卫生纸擦干了,都放到阳台上给他们排好队晒太阳,当时的我正在准备下午上课的课件,他跑过来说:“妈妈,你看看我给玩具洗好澡了,你来看看,他们都睡觉了”,说着就拉着我的手向阳台走,当时我的心里很生气,看到洗漱间弄得乌烟瘴气,一大包的卫生纸被他这样糟蹋了,主要的是自己还有一大堆的工作没有完成,刚想要发火,小儿子又说:“妈妈我厉害吧!”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那种期望得到表扬的眼神,我压住火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宝贝会给玩具洗澡了,你是一个讲卫生的孩子”,孩子当时高兴的手舞足蹈,感觉自己的火气压得值了。
《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写到: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错误无异于对孩子的恶语相向,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怯懦。
全书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仅此一点也是让我这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受益匪浅,反思好长时间。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教育心理学》读后感(精选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15篇范文精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15篇范文精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1《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
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
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
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
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
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
同时也要重视,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汇编6篇)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汇编6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汇编6篇)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最近,有幸拜读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学会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从而更了解他们。
今天,我想谈谈读完书中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学及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后的一些感受。
这一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皮亚杰对于认知的两个方面:图像与操作。
心智自然生长,经历了“感觉+运动”主导的.初级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特征是转化体系的逐步形成,我们把认知的这一方面称作“操作”。
有认知工具专门处理状态,或者说把运动和转化描述成一个个前后相随的状态,我们称其为“图像”,比如说感知、模仿,所谓内化的模仿,就是由心理图像构成的。
书中举的例子都很有意思,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说在讲儿童的心理图像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前运算阶段,图像还是静态的和可复制的,这是由于儿童还没有预测运动或变化结果的能力。
比如说,4―6岁的儿童会通过拉伸一根弯曲的铁丝来感受一段弧线变直的过程,两种状态的突变在他们脑海中的映像,只是在一根曲绳旁边在摆一根直绳子,他们无法想象曲直之间的变化状态。
只有在具体操作的影响下,图像才变得更加灵动且具有预见性,这个能力要在儿童7-8岁或更大时才能发展起来。
因此,心理图像的发展并不遵循自主原则,他需要外来因素的干预,干预的性质是操作。
在形象记忆和一般记忆之上,我们可以证明记忆结构化和记忆存储对操作、对动作的图式化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比较下列三组儿童对一套积木组合的记忆。
A组:儿童只是观察搭好的积木;B组:儿童自己重搭;C组:儿童观察成人搭建。
我们可以发现:B组的记忆效果有明显的优势。
由成人演示的C组并不比直接观察的A组效果更好,这再次说明了如果我们只在儿童面前演示,而不让他们自由操作,就失去动作本身所含有的信息价值和培训价值。
这章给我的启示是: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在头脑里建立表象,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看不做,效果可能并不会理想。
教育心理学报告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心理学报告会。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学习理论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之一。
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例如,运用强化理论,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奖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学生辅导教育心理学在学生辅导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心得体会1.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通过参加教育心理学报告会,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
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是讲授给将要从事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门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师的实践。
教育心理学者除了到学校做实验外,并不介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咨询、评估和矫正学生的实际活动中。
总之,教育心理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是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
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
早在1806年,他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
该书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
1835年,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前书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补充与发挥。
赫
尔巴特将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继赫尔巴特之后,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他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不仅在俄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学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其后,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但由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了。
继前面几位先行者的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之后,类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国不断出现,但这些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
这类著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去关心教育心理学问题,但并不等于很好地解决了教育问题。
由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育学运动”。
“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
他们重视对儿童身心发展与改进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思想,深深打动了欧美的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他们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实验教育运动。
这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他立志于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
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
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
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
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
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① 以教育学的体系为依据,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
②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并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确定它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③认为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完全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人的培养的途径。
④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应当着重研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
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卫生、个性等,除非与教育和教学直接有关者外,不应归入教育心理学,而应当归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去。
⑤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最好的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综合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
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