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发病特点: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治疗?1、猪高热病目前没有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建议疫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当猪高热病发生时,应采用抗菌药物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杀毒,及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混入药物,并配合针剂进行治疗。
2、如果已有猪群无名高热,可以在饲料中掺入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甲砜霉素,在猪患病期间进食量会减少,不能摄取足够量的药物,可以在猪的饮水中加入加药,药的抗菌消炎成分能够病毒和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高热病猪怎么治疗?(1)西药治疗:一般治疗猪高热病,使用猪金抗(知根知底)肌肉注射;发病前期每瓶20ml用于300kg体重、中期用于200kg体重、后期用于100kg体重;预防可遵医用药。
效果比较好。
猪金抗主治蓝耳、圆环、口蹄疫、伪狂犬、猪流感、转染性胃肠炎等及其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家畜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全身败血等症状疾病,俗称高热病。
圆环病毒引起的背毛粗乱、耳朵发红或发紫,全身皮肤呈紫红色或红色,胸膜部、背部有点状出血。
对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2)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腺炎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源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并会导致猪群的高热、生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本文将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高热症状:感染猪会出现持续高热,通常温度可达40℃以上。
猪体温升高后,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抖动等症状。
2.呼吸道疾病:感染猪群中的幼猪和生长肥育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鼻、流涕和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肺炎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3.生殖障碍:母猪感染猪高热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胎猪畸形等生殖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猪的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对猪群的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和免疫调理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猪高热病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
首先是要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其次,要控制猪只之间的接触,避免公猪和感染猪之间的直接交配。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猪,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来帮助猪恢复健康。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4.完善管理措施:猪场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环境调节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高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猪源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强免疫力、控制传播途径、药物治疗和完善管理措施等,以减轻疾病的影响,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高温病的防治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病因与病理•预防和控制措施•治疗与应对措施•公共卫生与社会责任•研究与发展趋势01疾病概述猪高温病是指生猪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导致其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呕吐、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定义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口鼻眼黏膜充血发红,严重者出现呕吐和流涎,全身皮肤潮红,部分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站立不稳、后躯麻痹等。
症状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猪群,特别是3-6月龄的仔猪和育肥猪。
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可随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健康猪通过呼吸这些尘埃颗粒而感染。
此外,病原体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患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间接接触均可引起传播。
流行季节该病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多雨季节也易发生。
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高温病。
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如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等。
鉴别猪高温病需要与其他高热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猪流感等进行鉴别。
这些疾病除了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与鉴别02病因与病理猪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均可导致高温病的发生。
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环境变化猪只自身因素夏季高温、湿度大,猪难以适应,容易发生中暑和热应激反应。
部分猪只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可能导致其对高温环境适应性降低。
03病因分析0201在高温环境下,猪只的体温调节系统负担加重,若散热机制受阻,体温升高,导致热应激和器官功能受损。
病理生理过程体温调节失衡高温环境下,猪只体内氧化自由基产生增多,对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
氧化应激持续高热可导致猪的心、肺、肝、肾等器官损伤,影响其正常功能。
器官损伤猪高温病可引起皮肤发红、肿胀,严重者可导致皮肤烧伤。
皮肤变化高温病可引起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炎症和出血。
猪高热病是怎么回事
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猪群是否存在高热、食欲 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 症状可能是猪高热病的典型表 现。
病理学检查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观察病理 变化,如淋巴结肿大、内脏器 官病变等。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液、组织等样本 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测等,以确诊猪高 热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毒性疫病的鉴别
02
03
04
05
季节性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 性,但夏秋季节较为常见 。
传染性
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 染源,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传播给健康猪只 。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段的猪只均可感 染,但以3-10周龄的仔猪 最为易感。
预防和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 ,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可 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对于疑似感染的猪只,应 及早隔离治疗,避免疫情 扩散。
力,促进恢复。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 ,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
群体免疫力。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合理饲喂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避免饲料 霉变和添加剂超标等问题,提 高猪只抵抗力。
隔离观察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 ,避免病毒扩散和疫情蔓延。
猪高热病是怎么回事
汇报人:
日期:
目
CONTENCT
录
• 疾病概述 •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和预防措施 • 公共卫生和社会影响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高热病是指在猪只体温明显升高,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疾病。
浅谈猪无名高热病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 期消毒、疫苗接种等。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猪,可采用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 补充营养等。
02
病原学研究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01
02
03
基因组结构
猪无名高热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其基因组结构 由一条单链RNA组成,包 含多个开放阅读框( ORFs)。
3
有效治疗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确保病猪得到有效治疗。
05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 势
病原学研究的发展
病原鉴定与分类
进一步明确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原,对其进行准确分类,以便更有效地采取防控和 治疗措施。
基因组学研究
研究病原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揭示其遗传特性和致病机制,为开发新型防控药 物和疫苗提供理论支持。
制定防疫制度
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明确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时间。
加强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携带病菌进入猪舍。
定期疫苗接种
根据猪的年龄、季节等因素,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
及时诊断与治疗病猪
1 2
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
确诊病因
对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组装和释放
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颗粒,并从宿主细胞释放出去。
病毒的致病机制
破坏宿主免疫系统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可 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引起组织损伤
病毒在体内增殖过程中可 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器官 功能障碍。
诱发继发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可诱发继发性 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 染。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前对猪高热病的免疫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未来 需要深入研究免疫机制,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免 疫策略。
新型疫苗的研究
目前使用的疫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效果不 稳定、副作用等,未来需要研发新型疫苗,以解 决这些问题。
02
诊断方法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诊断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
清学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
03
疫苗研究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这些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传播。
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1 2 3
新病原的发现和研究
对症治疗
降温
对于高热症状的猪只,可采用物 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冰块、酒
精等降低体温。
补充体液
猪只出现脱水症状时,可给予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进行补液,以维
持电解质平衡。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呼吸困难的猪只,可采用缓 解呼吸困难的药物,如氨茶碱等
。
防止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减少应激因素 ,以降低继发感染的风险。
易感年龄
不同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该病,但新生猪和老猪的抵抗力 相对较弱。
02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体温升高
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 ,皮肤发红,耳朵、腹部 和大腿内侧出现红斑,眼 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食欲减退
病猪食欲明显减退,甚至 完全拒食,喜饮清水。
咳嗽、呼吸困难
病猪咳嗽、呼吸困难,鼻 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 物。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病症及病原体: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该病毒属于病毒微生物学家里的“慢病毒”,主要侵害猪的繁殖器官和呼吸道,引发猪只的严重症状。
1.临床表现:(1)发热:感染后,猪只会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时间可长达1-2周。
(2)厌食:猪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吃粮食。
(3)呼吸困难:受影响的猪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4)流产与畸形仔猪:母猪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且流产的仔猪会出现畸形或死亡。
(5)生长受限:感染后,青年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受限,体重增长缓慢。
2.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生猪高热病的暴发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质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与安全,严禁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管、猪舍等设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疫苗接种:3.隔离和检测: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建立起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感染蔓延。
同时,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疾病的扩散。
4.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例如,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养殖场设施的消毒,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5.培养健康猪只:综上所述,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暴发和传播,养殖场和养殖户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测和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猪高热病概述•猪高热病的诊断•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猪高热病的案例分析•猪高热病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01定义症状定义及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易感猪群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较为易感。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常与其它疾病并发,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易感猪群及流行病学特点01临床诊断030201病理诊断器官病变病猪的器官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
组织损伤病猪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测抗体检测01常规预防措施增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隔离发病猪只,消除传染源。
建立防疫制度药物预防药物治疗针对猪高热病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应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不断研发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保障猪群的健康。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及研发VS01案例一:规模化猪场的爆发与控制2019年,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猪高热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高热病。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只恢复正常。
案例二:某地区散养猪群的流行与防治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预防措施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案例三:某新建猪场的预防与控制01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改进方向新型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新型疫苗研发新型药物研发生态学研究猪高热病的传播和流行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如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制等。
要点一要点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和传播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猪高热病(高热综合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
发病原因主要有:引种不当,消毒不严,治疗不当,霉菌毒素或药物中毒,环境卫生差和饲养管理不当,免疫障碍。
一、猪高热病临床表现①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
②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
③部分发病严重的患猪全身呈现紫色。
④部分患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
⑤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多、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猪流清鼻涕、少数流浓性鼻涕,打喷嚏、咳嗽。
⑥部分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
⑦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
⑧部分患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⑨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
病理变化:①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肝变。
②支原体感染严重的病死猪肺部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③部分病死猪肺部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
④大部分患猪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气管、支气管充满白色、淡黄色甚至带血的泡沫。
⑤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部分表现为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⑥部分病死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盲肠、结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肠有溃疡灶。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未 来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组学研究,更深 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防
治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对养猪业的建议与展望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接触 等途径传播,如病猪与健 康猪之间的接触,以及污 染的环境和用具等。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 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 感染。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 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高热症。但确诊需要进行实 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鉴定、PCR检测等。
免疫接种问题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不当或疫苗选择不当,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猪 群易感疾病。
免疫抑制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导致猪免疫抑制,使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下降。
气候变化影响
温度变化
气温骤升或骤降可能导致猪群出现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湿度变化
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对病猪进行科学治疗,避免滥 用药物。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细菌和 其他微生物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病猪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临 床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猪高 热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危害。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生猪高热病,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染性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危害了猪的养殖业。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不同环境下出现的症状和疾病特征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症辩证施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1. 病毒感染引起生猪高热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引起。
感染猪体后,会迅速在全身扩散,导致高热、厌食、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2. 环境因素因素生猪高热病的传播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环境不合理,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不到位,就会为病毒的传播提供条件。
3. 猪群密度过高猪群密度过高也是导致生猪高热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因为猪群密度过高容易导致病毒的快速传播,加重疫情的危害程度。
4. 疫苗未及时接种如果养殖者未能及时给猪群接种疫苗,也会增加生猪高热病发生的几率。
加强养殖猪的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二、生猪高热病的辩证施治1. 辩证施治要点(1)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在辩证施治中,首先根据病猪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高热、呼吸急促的病猪,要及时进行退热降温的处理;对于呕吐腹泻的病猪,要进行止泻止呕的治疗。
(2)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保障病猪充足的营养和饮水供给、合理的药物治疗等。
2. 中药治疗生猪高热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生猪高热病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疗效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在传统中医治疗生猪高热病中,可以选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包括:(1)红花红花具有疏散风热、舒肝解郁的作用,对治疗生猪高热病有一定的效果。
(2)黄芩黄芩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适合于治疗生猪高热病引起的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3)连翘以上中药治疗方法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不能盲目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防控生猪高热病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疾病防控策略•疾病防控措施•公共卫生安全•案例分析与应用•未来展望与挑战01疾病概述定义生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猪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绝食现象,身体消瘦,贫血,皮肤发红,咳嗽,呼吸困难等。
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本病主要感染生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以3-6月龄的猪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如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呈区域性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诊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对于病猪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减少死亡。
治疗诊断与治疗02疾病防控策略疫苗接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选用高质量疫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疫苗,避免使用低效或无效疫苗。
定期免疫监测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了解猪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抗病毒药物,定期进行药物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定期药物保健合理使用药物轮换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耐药性产生。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03药物预防0201提高猪舍通风、采光、温度等环境条件,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增强猪群抵抗力。
强化营养管理避免转栏、运输、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减少应激因素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消毒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交叉感染。
人员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生猪高热症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兽医和 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和防治意识。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疫
情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猪高热症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防治水 平。
积极参与国际兽医卫生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会议和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全球范围内生猪高热症的防 治问题。
经验教训
养殖场需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要定期对生猪进行药物残留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此外,对于已经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或病毒,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更 大的损失。
05
结论和建议
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总结和吸取以往生猪高热症 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 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充足的营养 和水源,增强猪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
监测和及时处理
根据疫情和当地兽医的建议,制定合理的 免疫接种计划,确保猪只获得足够的免疫 力。
对猪群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措施
应激因素
如运输、转栏、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可能 降低生猪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高热症的风险 。
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规范
如饲料质量不佳、饮水不足、缺乏消毒制度等,这些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生猪感染高热症。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如缺乏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可能增加病原体在猪群中的传播风险。
03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猪舍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场的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
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生猪高热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多脏器出血、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易感动物主要是猪,且病死率极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及辩证施治至关重要。
一、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1. 病原体感染:生猪高热病主要由猪瘟病毒引起,该病毒易在猪群中传播,尤其是在饲养密集的养猪场中更加容易发生。
2. 生猪免疫力低下:养殖管理不善、环境脏乱差、饲料不合格等因素都会降低生猪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生猪高热病。
3. 疫情有关环境:病原体在适宜的环境下易传播,例如温度湿度适宜、通风不良、清洁卫生条件差等情况都会促进病原体的传播。
二、生猪高热病的辩证施治1. 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治疗应当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
病情辨证的关键在于观察生猪的症状表现,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程的长短等,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强调早期预防:生猪高热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当加强养殖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猪高热病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中药可以辅助西药进行治疗,提高生猪的治愈率。
中药治疗在恢复期和康复期更为重要。
三、生猪高热病的中医辩证施治方案1. 风热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体关节肿痛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连翘等清热解毒的中药,配合西药控制病情。
2. 湿热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湿热、精神不佳、大便溏薄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清热利湿,可选用茯苓、泽泻等中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3. 阴虚火旺型生猪高热病: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口渴饮水、尿少、精神萎靡等。
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猪高热病,需滋阴清热,可选用知母、玄参等中药,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较易发生。
病猪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高烧,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红色等。
该病传播快速,导致大面积感染,死亡率通常较高,且具有比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
如果有猪群感染该病,就将导致大批量发生死亡,严重损害生猪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现概述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传播迅速和致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
病猪主要表现的特征是以猪高热为主,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者红色等。
患病猪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户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高热症是猪常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热性肝病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高烧及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猪只死亡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导致发病。
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死亡率很高,且往往并发其他疫病(如蓝耳病),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因此该病呈进行性发展,故又称“高热综合征”。
本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原料或日粮配方异常或过期、饲养管理不合理;猪场不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或者缺乏对猪群疾病防控能力;猪突然发病、受凉、应激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出现。
本病在我国猪场发生较多,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传染病,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更为多见。
据调查统计:每年有30%左右的养殖户因感染此病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1、体温高,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本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温升高,体表温度可达到40~42℃,有时可达43℃以上;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运动失调,步态不稳;粪便稀薄如水等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一般没有什么典型病变,后期则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着全身衰竭现象,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猪为什么会得高热病?又该如何治疗?
猪为什么会得高热病?又该如何治疗?猪高热病,也成为猪高热综合症,它是养猪过程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
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现为,体温持续高热,精神抑郁,并有厌食、嗜睡,皮肤发红变紫等现象,给猪只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猪为什么会得高热病呢?又该如何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猪“高热病”原因分析:目前,该病的病因很多。
一是分散养殖的发生率高,有些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养猪户主,实施各种防疫措施不到位,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卫生清理工作不到位,环境污染指数恶略。
二是季节性的问题;雨多季节,高温或湿度,蚊虫叮咬,管理不善,发病率相对较高。
同时,如果温度高,至使猪舍的密度高,所以很难控制,从而加重了疾病的感染概率。
三是疫苗本身抗原含量不够。
抗原的含量多少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如果抗原不足,就不会起到好的作用。
所有疫苗都有规定的有效期,根据保存的不同温度,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可能有疫苗过期的现象,从而没有及时发现。
目前,单纯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少,可以控制,但是由于条件感染,产生耐药菌株,加重了疾病的传播。
二、治疗猪“高热病”原则措施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任何时候,观察到周围地区的疫情。
一旦发生疫情,现场立即被封锁,人员和车辆禁止出入,免疫系统得到加强,并采取医疗措施来预防疾病。
一旦发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坚决迅速地消灭疫情,防止疫情的蔓延。
由于疾病的持续时间较长,应在最初3~5天内应用相应的药物,并且在5~7天内一点点减少药物。
治疗过程足够,一般不少于5天,以防止复发。
由于它是一种混合感染,病原体类型不相同,临床表现也不同,采取对症用药。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1.高体温:夏季高温容易导致猪体温升高,正常体温为38℃-39℃,当体温达到40℃以上时,说明猪患有高热病。
2.呼吸急促: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呼吸加快,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3.饮水量减少: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饮水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体内代谢加快、呼吸急促等原因导致的。
4.厌食、精神不振:夏季高温炎热环境对猪的食欲、精神状态有不良影响,猪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症状。
5.发热综合征:夏季高温环境导致猪没有足够的散热机制,身体发热,出现中暑症状,如烦躁不安、流汗、虚弱等。
针对夏季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如下:1.降温: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及时给猪提供降温措施是治疗高热病的首要步骤。
可以在猪圈内增设遮阳棚或湿帘,保持猪圈内的温度适宜,减少猪的热应激。
2.清洁饮水: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饮水量减少,容易造成脱水。
为了补充猪体内水分,及时清洁和更换饮水设备,保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
3.适当添加饲料: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食欲减退,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饲料,提高猪的食欲。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多种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减轻病情。
4.保持通风透气:夏季高温环境下,保持猪舍的通风透气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设通风设备、调整猪舍的通风方向等方式,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改善猪的生活环境。
5.加强疾病防控:夏季猪“高热病”容易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为了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注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和体检等工作。
总结起来,夏季猪“高热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是由夏季高温炎热环境导致的,其症状主要包括高体温、呼吸急促、饮水量减少、厌食、精神不振等。
对于夏季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温、清洁饮水、适当添加饲料、保持通风透气和加强疾病防控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猪的症状,提高其免疫力,促进康复。
猪高热症综合防治
04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猪高热症的发生风险。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询问病史
了解猪群发病情况,是否有接触其他患病猪或疫区等历史,有助于诊断。
01
观察症状
猪高热症常表现为高热、厌食、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重症猪可能出现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等。
02
检查体征
触摸猪体可发现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部分猪可能出现肌肉震颤等症状。
采集病猪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定病原体种类。
免疫抑制现象普遍
部分养殖场存在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容易诱发猪高热症。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01
03
02
04
01
针对猪高热症的新型疫苗研发将成为重点,以提高防治效果。
新型疫苗研发
02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免疫调节技术等,探索猪高热症的新型防治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
03
将中兽医防治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策略。
病原学检测
采集病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
血清学检测
采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病原体基因,提高诊断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
猪瘟也表现为高热、皮肤发红等症状,但猪瘟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如鼻出血、便血等。此外,猪瘟病原为猪瘟病毒,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传播途径
猪高热症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病猪咳嗽、打喷嚏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健康猪只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即可感染。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猪高热病,也被称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猪高热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传播途径传播,猪高热病病毒可在猪只体内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猪高热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因此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1.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猪高热病的症状,应立即将患病猪只隔离开来,避免病毒的传播。
隔离猪只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猪圈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杀灭病毒。
2. 提供合适的环境:对于患病猪只,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保持圈舍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等。
此外,还需要确保猪只有充足的饮水和饲料,以保证其体力和免疫力。
3. 使用抗生素治疗:在猪高热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猪只,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缓解临床症状。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猪高热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因此,可以给予患病猪只补液治疗,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支持性治疗:在猪高热病的治疗中,还可采用一些支持性治疗,如利用解热剂降低体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呼吸困难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缓解患病猪只的不适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猪高热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高标准的生产管理:必须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卫生,食具、饮水设施要清洗消毒。
定期清理猪舍,以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2. 疫苗接种:猪高热病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猪高热病疫苗的接种可以在猪只感染前建立免疫屏障。
3. 限制交通和人员往来:在猪群遭受疫情威胁时,应限制外界人员和交通的进入,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总结起来,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隔离患病猪只、提供合适的环境、使用抗生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进行支持性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热病公认的病原:5大病毒,5大细菌1:5大病毒: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伪狂犬流感2:5大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四、高热症共同的5大表面症状共同特点表现为:发热红斑、便秘、尿黄、扎堆昏睡、食欲废绝(或减食)二、高热症的区别诊断1)以蓝耳病为优势病原的话,则在发热红斑、便秘、尿黄、扎堆昏睡、食欲废绝(或减食)症状基础上有如下表现:Ø 母猪流产,流产胎儿Ø 仔猪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及神经症状2)以圆环病毒为优势病原的话则在发热红斑、便秘、尿黄、扎堆昏睡、食欲废绝(或减食)症状基础上有如下表现:Ø 仔猪出现消瘦贫血皮肤黄疸呼吸道症状和下痢死亡。
部分成猪有皮炎肾病综合症(猪体出现全身性红斑点)的表现Ø 尸体剖检为淋巴结水肿肝脾肿大肾肿大、白斑肾及出血性肺炎等Ø 淋巴细胞缺失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漫润,是PMWS病猪的独特性病理损害和基本特征3)“高热症”混合感染了猪瘟的话,在发热红斑、便秘、尿黄、扎堆昏睡、食欲废绝(或减食)症状基础上,往往有如下表现:Ø 脓性眼屎粪球外附有粘液呕吐喜喝脏水公猪包皮积尿,皮肤毛孔出血等4)优势病原是流感的话,往往有如下症状:Ø 流感特征来的快去的快清亮鼻涕关节疼痛咳嗽等5)继发了链球菌、副猪的话,往往有如下表现:Ø 链球菌常有脑膜炎症状表现关节肿大有的会在颈部出现淋巴结脓肿Ø 副猪呼吸困难部分腿肿传染性死亡率很高6)继发了附红细胞体的话,往往还有如下症状:Ø 皮肤结膜:眼结膜苍白或黄染Ø 尿液:尿茶色,有尿迹;Ø 血液:稀薄如水;Ø 母猪及哺乳仔猪易首先发生三、治疗措施高热六联100KG/支(高热血清50KG/支),混感免疫肽200KG/支,同时分点注射。
只需一次,1)合并有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弓形虫感染可配合混感附红康100KG/支,每日一次,连用2-3天。
2)合并有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呼吸道类病症的可以配合呼肽奇200KG/支,每日一次,连用2-3天。
3)体温在41℃左右,可以配合柴胡,氨基比林,地塞米松等退热。
4)可用1%的小苏打饮水,用清瘟败毒散拌料,5)注意环境消毒。
病猪的隔离等措施。
流行病学疫情各季节均可发生,但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表现更为明显。
许多猪场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差,猪群容易发生应激而抵抗力下降,加上夏、秋季天气较为炎热,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容易氧化而失效,甚至发霉变质,常成为本病夏季高发的诱因。
“高热病”可见于不同日龄猪群,一般主要在保育仔猪、生长肥育前期造成免疫力低下,继发或混发细菌感染而表现明显发病和死亡,但在新感染场由于缺乏抗体的保护,母猪和哺乳仔猪病情也十分严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中病毒变异株流行病学的描述为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猪群蓝耳病病毒常规毒株感染则呈隐性感染,造成猪群健康状况差、生产成绩不佳,免疫低下、疾病多发,形成“隐性损失”。
临床症状由于“高热病”群发性强,继发感染复杂而严重,现场诊断中要养成由群体到个体、由一般到特殊的猪群观察习惯。
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群体发病特征等做出综合而客观的判断;切勿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少数重症个体而忽视对猪群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
(一)母猪繁殖障碍怀孕母猪:流产的比例差别较大,可分为三种情况。
如果原母猪群有较严重的隐性感染,母猪生产指标一直表现不佳,若无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只是在某些外界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出现流产比率升高,一般不表现集中而明显流产,流产比率低于15%;如果母猪生产指标表现良好,若有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则会表现明显流产,流产比例可达15%~30%,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常在2周内,仔猪群有明显发病和急性死亡。
如果生产管理较差,又有新毒株产生或进入猪群,流产比例可高于30%,仔猪群常表现混合感染,造成高死亡。
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少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嗜睡,部分猪只较重剧咳嗽,体温约40.5℃;易疲惫,驱赶后站立步态不稳,前肢常屈曲,伴有后肢麻痹;随着时间延长常表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竖立,体驱颤抖,少数猪只双耳腹侧和外阴皮肤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
发病时间短、流产比例高并伴有较高体温的母猪常发生在怀孕后期,产出“白胎”;隐性感染的母猪群则表现各阶段的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淘率较高,母猪产后易发子宫炎、阴道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受胎率下降。
哺乳母猪:早产,无明显乳房炎,但表现产后无乳或少乳,中药通乳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改善。
一定比例的哺乳母猪因呼吸障碍而突然死亡(二)仔猪产房仔猪:如果病毒毒力较强,产房则表现较明显。
较小日龄仔猪表现昏睡,丧失吃奶能力,脱水、营养不良及衰竭死亡。
较大日龄仔猪常因体温升高而挤作一团或因感知障碍而离群独处,眼睑水肿;耳和腹部乳房皮肤可见充血、淤血形成青紫色斑块;口鼻因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奇痒,频频用鼻镜部和口端摩擦,鼻孔及鼻镜有水样或粘稠面糊状分泌物。
如果是隐形感染,仅在产房后期仔猪表现断奶重偏低,仔猪大小不均,生长发育缓慢等。
保育猪:保育期的猪由于母源抗体消失,自身免疫力未能成熟,断奶应激,继发或并发感染严重等原因,“高热病”的症状表现的明显而典型。
猪群最先表现精神沉郁,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喜伏卧,嗜睡;对喂食反应迟钝,不主动争抢进食,食欲不振甚至废绝。
因发热猪只畏寒而表现扎堆,以互相取暖,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9.5~42℃,高热不退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体温升高是本病前驱期的症状表现,在猪群中出现这些症状应密切关注猪群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在“高热病”高风险地区或时间更要积极应对,以免错失最佳防治时机。
皮肤及可视粘膜的变化被认为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初期耳根部、背部皮肤因皮下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充血而皮肤呈较鲜艳红色;很快由于病毒所致小动脉炎形成,充血转为淤血甚至形成凝血,形成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形成紫红色斑块。
如果出血倾向较重则在背部皮肤有铁锈色出血点,随着病变加重严重部分患猪全身呈紫色。
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多、在内侧眼角向下形成泪斑,结膜红肿发炎、眼睑水肿等症状。
病程较长的病猪耳部、臀部、肚皮特别尿道口周围,形成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显的蓝紫色斑块称为“三紫症”。
呼吸症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气喘甚至呼吸困难,表现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
上呼吸道症状继发感染时,猪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打喷嚏等一般症状。
虽然该病造成肺脏的病变是原发病变,但临床症状上却与其它呼吸道感染相比并无典型症状特征。
由于多器官系统受累可表现继发或并发症状。
由于感染严重,植物神经紊乱、肠道运动失调、粪便排出减缓、体温升高水分过度吸收部分猪表现便秘,后期采食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继发肠道细菌感染及植物神经紊乱的加深加重则表现腹泻或呕吐。
体温升高、分解代谢加快,水分散失加剧,肾脏功能不全,表现尿黄而少、混浊、色深。
原发性或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濒死期常表现最后全身抽搐。
神经症状的出现标志着动物整体生理机能的严重紊乱,治疗意义一般不大。
育肥猪:主要临床症状与保育猪类似,但个体间差别较大。
其继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感染更为严重,有时甚至掩盖原发病的某些症状,更需仔细鉴别。
病理剖检剖检主要作用包括:验证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并建立初步诊断,评估病原对各器官系统的损伤程度并判断病程,鉴别主要混合感染的类型并指导制定防治方案。
剖检个体的选取要有群体代表性,不能只剖检最重症病例或濒死病例,如果只是剖检上述猪只,其病理变化往往是重剧感染,同时免疫力低下的急性发病个体缺少典型而系统的变化,或是严重继发细菌感染而掩盖“高热病”的固有剖检变化。
(一)主要病理变化肺:PRRSV感染肺脏巨噬细胞,造成组织损伤,其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毒株、猪的日龄、继发其它感染情况。
强毒株感染较小日龄的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动物发病死亡,由于缺少完整的炎症反应过程和炎性产物,在解剖时往往不表现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
即剖检濒死期的疑似病猪若肺脏无明显可见病变则高度疑似。
如无明显继发或并发感染,病程较短时常见肺水肿,病程较长时肺脏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即肺叶肿胀、变硬,呈橡皮样肺,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
心脏:由于高热、肺脏损伤及病毒直接感染,导致心脏衰竭,剖检可见心腔扩张、变形,质地柔软;少数病例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由于细菌感染而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甚至坏死,肺门淋巴结最为明显。
在毒力较强的病例中常见出血,且日龄越小越明显。
同时也是鉴别肺部重要器官,如果肺门淋巴结明显坏死则提示肺部细菌感染较重。
腹股沟、肠系膜等处淋巴结,也表现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呈坏死。
胃肠道:以粘膜轻度到中度非典型充血、出血为特征。
脾脏:部分病死猪脾脏肿大,颜色变深,边缘或表面可见梗死灶。
粘膜与浆膜:广泛出血,大部分病死猪膀胱、肾脏、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心耳有出血点。
肾脏:肾脏可见肿大,由于淤血呈褐色,或广泛细胞变性而成土黄色,部分病例表面密布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肾乳头严重出血。
肝脏:因能量过度消耗及物质代谢障碍造成肝细胞广泛变性,表现颜色斑驳,部分区域颜色变浅,呈土黄色。
(二)剖检变化与病原感染的联系临床症状的发生以及病理损伤的程度均与病毒最高滴度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组织有关。
PRRSV感染后,首先在局部的易感巨噬细胞中复制,然后迅速向全身淋巴组织和肺扩散;在病毒感染后的7~14天,PRRSV主要在单核细胞分化较好的子细胞中复制,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肺脏和淋巴结,所以病毒滴度在肺脏和淋巴结中最高,在PRRSV急性感染病例中肺脏和淋巴组织的组织损伤最为严重。
但这些损伤本身肉眼并不可见,只有当局部损伤激发明显炎症反应之后才能观察到。
如肺脏发生严重浆液渗出填充肺泡时,才能表现肺水肿;在肺泡间质形成增生性炎症则表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在继发副嗜血杆菌等细菌后,则会形成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肺脏及心包等严重粘连;由于巨噬细胞被破坏造成免疫抑制,继发化脓细菌大量繁殖,而形成弥漫性或局灶性化脓。
(三)辨别各脏器剖检变化的主次因果关系PRRSV感染形成多脏器浆膜及粘膜的出血与感染造成血液性状的改变和小血管的完整性受损有关,出血倾向较为温和,在较强毒力毒株感染的病例中较为典型和恒定,而在较弱毒力毒株感染病例中则往往只有在少数部位形成出血,且部位不定。
心脏衰竭多因呼吸衰竭形成心肺共同衰竭造成,变化虽然恒定且无明显证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