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设计规范SH 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精编版】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精编版】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自 1993-6-1 起执行1 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_93
中华人民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SH3047-931总则1.0.1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容规定》的要求。
1.0.5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执行本规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2 通则2.1一般规定2.1.1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措施。
2.1.2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防火、防爆2.2.1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执行。
2.2.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执行。
2.2.3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必须设置洗眼器的相关标准
不设置按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五条并处1-3万《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 f E S5 k) j4.4.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
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4.1.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5.5.1.9强毒性物料作业场所应就近设置水淋设施、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化工生产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腐蚀性化学品、有害物理因素(高温、低温等)或生物因素等。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引起职业病。
如今的安全工作要求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必需的紧急洗眼和淋洗设备。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也作出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第4.1.4条及第4.6.5条、《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第1.10.5条、2.8.2及第5.7.10条、《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32—93)第5.5.1.9条及第7.2.4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于1993年颁布的专门针对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的行业标准。
该规范主要包括了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SH规范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行与人有关、与工作场所相关的措施,并优先考虑降低危害和风险的方法。
(2)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将职业安全卫生设计纳入企业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中。
(3)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类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以提高工作环境中的人机适应性。
(4)设计应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措施,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2.设计要求:(1)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和国家标准要求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估等。
(2)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并合理布局工作场所,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采取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如防尘、防毒、防辐射等,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
(4)设计应考虑设施的可操作性、维护性和检修性,以提高职工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3.设计内容:(1)工作场所布局和间距的设计,包括工作区划分、设备摆放、设备之间的间距等。
(2)职业危害控制设计,包括通风、防护、防火等措施。
(3)噪声和振动控制设计,包括噪声源控制、隔声和吸声措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
(4)照明设计,确保工作场所光线充足,能满足职工的视觉需求。
(5)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的控制设计,包括气体泄漏的预防和排除、空气净化等措施。
(6)废物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设计,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储存,防止对环境和职工产生危害。
(7)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设计,包括应急通道设置、安全逃生标志、紧急停工系统等。
4.评价标准:(1)设计方案评审,对职业安全卫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审,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设计规范SH__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作者:————————————————————————————————日期: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必须设置洗眼器的相关标准
不设置按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五条并处1-3万《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f E S5 k)j4.4。
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
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
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
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 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4.1。
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5.5.1.9 强毒性物料作业场所应就近设置水淋设施、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化工生产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腐蚀性化学品、有害物理因素(高温、低温等)或生物因素等.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引起职业病。
如今的安全工作要求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必需的紧急洗眼和淋洗设备。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也作出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第4.1.4条及第4.6.5条、《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第1.10.5条、2.8.2及第5.7.10条、《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32—93)第5.5.1.9条及第7.2.4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洗眼器和淋洗器作为事故发生时的急救设备,其设置的目的是在第一时间提供水冲洗作业者遭受化学物质喷溅的眼睛、面部或身体,降低化学物质可能造成的伤害.冲洗是否及时、彻底,直接关系到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
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4.4.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
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
4.1.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
5.5.1.9 强毒性物料作业场所应就近设置水淋设施、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石化行业强制性标准条文__设计部分
第一篇工程设计1 安全卫生规定1.1一般规定《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2.5.1 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检查的工作位置,距坠落基准面高差超过2m,且有坠落危险的场所,应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安全盖板、防护板等。
2.5.3 梯子、平台和易滑倒的操作通道地面应有防滑措施。
2.5.4 每层平台的直梯口应有防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
2.7.4 不得采用明渠排放含有挥发性毒物的废水、废液。
2.7.8 在有毒液体容易泄漏的场所,应用不易渗透的建筑材料铺砌地面,并设围堰。
2.7.11 液氯及液氨的装卸应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液氯装卸严禁采用橡胶管。
2.7.15 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它泵房应分隔设置。
2.8.2 生产过程中接触强酸、强碱和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如四乙基铅、丙烯腈、氢氰酸、乙腈、二甲基甲酰胺、苯酚等)的场所,应设现场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2.9.2 放射源附近应设安全标志。
2.10.6 表面温度超过60 ℃的设备和管道,在下列范围内应设防烫伤隔热层。
2.10.6.1 距地面或工作台高度2.1m以内者;2.10.6.2 距操作平台周围0.75m以内者。
2.12.6 强噪声气体动力机械的进排气口为敞开时,应在进、排气管的适当位置设消声器。
2.12.8 对噪声超标的放空口应设置消声器。
《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 3004-19993.1.7 机械通风送入车间的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30%。
当超过时,应从清洁区取风或设置空气净化装置。
3.3.5 在有害物质的放散点(如装料、卸料口等)应装设局部排风罩。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3034-19992.0.10 生活给水管道应采取下列卫生防护措施:1 严禁与非生活给水管道直接连接;2 当生活给水管道穿过地下有污染的地段时,应采取防止生活给水受污染的措施;3 生活给水管道的放水管、水池溢流管应有防止受污染的隔断措施。
设置喷漆洗眼装置的标准
不设置按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五条并处1-3万《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 f E S5 k) j4.4.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
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 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4.1.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5.5.1.9 强毒性物料作业场所应就近设置水淋设施、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化工生产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腐蚀性化学品、有害物理因素(高温、低温等)或生物因素等。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引起职业病。
如今的安全工作要求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必需的紧急洗眼和淋洗设备。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我国的相关设计规范也作出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第4.1.4条及第4.6.5条、《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第1.10.5条、2.8.2及第5.7.10条、《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32—93)第5.5.1.9条及第7.2.4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自 1993-6-1 起执行1 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旳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旳安全与健康,增进石油化工工业旳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合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旳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
1.0.4 建设项目旳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企业《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要求》旳要求。
1.0.5 经同意旳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落实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同意。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规范旳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要求2.1.1 工程项目旳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旳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旳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用必要旳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有职业安全卫生旳设计条件时,才干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用如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旳工艺及设备,消除或降低有害源;2.1.3.2 采用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预防危害;2.1.3.3 采用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预防危害蔓延;2.1.3.4 配置必要旳救护、消防设施,以降低伤害;2.1.3.5 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旳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旳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旳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要求》旳要求。
SH-3047-199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ICS分类未知)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1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洗眼器设置原则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 3047—934.4.2在装置控制室附近应设安全专用室,室内应备有安全防护服、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洗眼器、应急药品等。
4.4.3在主分馏塔进料泵、回流泵和再生塔进料泵附近,应设置人身中和池、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
在装置内应设置设备工具中和池。
5.7.10苯酚、丙酮灌装厂房应机械通风、苯酚灌桶点应设事故淋浴器和洗眼器。
5.10.1含氟化氢物料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一个区内,其周围应设围堰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区内应设人身中和池、设备工具中和池、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5.10.5 装置内应设安全专用室,内设中和池、淋浴器、洗眼器,并备有安全防护服和急救药品箱。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4.1.4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6.5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化工粉体工程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32—935.5.1.9 强毒性物料作业场所应就近设置水淋设施、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洗眼器设置的一般性原则:1、洗眼器安装在危险化工区域,使用者直线达到洗眼器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
2、洗眼器得救护范围:15米之内。
3、洗眼器不可以越层安装。
4、洗眼器周围没有电器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5、洗眼器出水口必须连接下水道或者废水处理池。
6、洗眼器水压要求:0.2--0.4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总则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
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2.1 一般规定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2.4 工艺生产装置的管道布置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的要求。
2.2.5 处理易凝固、易沉积的危险性物料时,设备和管道应有防止堵塞和便于疏通的措施。
2.2.6 铅封的阀门和盲板,应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注明。
2.2.7 物料倒流会产生危险的设备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自动切断阀、止回阀或中间容器等。
2.2.8 在不正常情况下,物料串通会产生危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止措施。
2.2.9 对超过正常范围会产生严重危害的工艺变量,应设相应的报警、联锁等设施。
2.2.10 在仪表供电电源或气源发生故障时,应保证调节阀的阀位处于安全位置。
2.2.11 对有失控可能的工艺过程,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应急措施:2.2.11.1 停止加入催化剂(引发剂);2.2.11.2 加入使催化剂失效的物料;2.2.11.3 排出物料或停止加入物料;2.2.11.4 紧急泄压;2.2.11.5 停止供热或由加热转为冷却;2.2.11.6 加入稀释物料;2.2.11.7 加入易挥发性物料;2.2.11.8 通入惰性气体;2.2.11.9 与灭火系统联锁。
2.2.12 可燃气体(包括氢气)压缩机厂房,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通风换气量。
2.2.13 喷淋冷却水、消防水幕、灭火蒸汽和事故用惰性气体管道等的人工控制阀门,应设在距危险点较远和便于操作的地点。
2.2.14 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危险的泵,应有备用。
2.2.15 抗震设计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石油化工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执行。
2.2.16 甲B、乙A类可燃液体的采样,宜采用循环密闭采样系统。
2.2.17 可燃气体报警仪的设置,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18 火炬及可燃气放空系统的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气体排放系统规范》执行。
2.3 防雷、防静电2.3.1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2.3.2 工艺生产装置的生产区和储运系统罐区等的防雷设计应按防火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2.3.3 工艺生产装置和储运系统防静电设施的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等规范执行。
2.4 防腐蚀2.4.1 储存或输送腐蚀物料的设备、管道及其接触的仪表等,应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防泄漏措施。
输送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2.4.2 储存、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的储罐、泵、管道等应按其特性选材,其周围地面、排水管道及基础应作防腐处理。
2.4.3 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泵的填料函或机械密封周围,宜设置安全护罩。
2.4.4 从设备及管道排放的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应加以收集、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2.4.5 腐蚀性介质的测量仪表管线,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气等防护措施。
2.4.6 强腐蚀液体的排液阀门,宜设双阀。
2.5 防坠落、防滑2.5.1 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检查的工作位置,距坠落基准面高差超过2m,且有坠落危险的场所,应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安全盖板、防护板等。
2.5.2 梯子、平台和栏杆的设计,应按《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和《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等有关标准执行。
2.5.3 梯子、平台和易滑倒的操作通道地面应有防滑措施。
2.5.4 每层平台的直梯口应有防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相邻两层的直梯宜错开设置。
2.5.5 经常操作的阀门宜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2.6 安全色、安全标志2.6.1 凡容易发生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均应有安全标志,并按《安全标志》进行设置。
2.6.2 凡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应涂安全色。
安全色应按《安全色》、《安全色使用导则》选用。
2.6.3 阀门布置比较集中,易因误操作而引发事故时,应在阀门附近标明输送介质的名称、称号或高明显的标志。
2.6.4 生产场所与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
2.7 防尘、防毒2.7.1 防尘、防毒的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危害特点,采取下列措施:2.7.1.1 不用或少用有毒物料,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2.7.1.2 采用密闭、负压或湿式的作业,应在不能密闭的尘毒逸散口,采取局部通风排毒和除尘等措施。
2.7.1.3 应设置通风排毒、净化、除尘系统,使作业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尘毒浓度达到卫生标准;必要时可增加机械送风,保证新鲜、洁净的空气送到工人作业点或呼吸带;2.7.1.4 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危害。
2.7.2 烟尘、粉尘、纤维尘可能积落的操作室或厂房,其内部表面宜光滑,少棱角。
2.7.3 有毒有害的散装物料,宜密闭装卸、输送。
2.7.4 不得采用明渠排放含有挥发性毒物的废水、废液。
2.7.5 非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2.7.6 极度危害(Ⅰ级)或高级危害(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取样,宜采用密闭循环系统。
2.7.7 易挥发物料的储罐(包括装置内的中间储罐)排出的有毒气体,应回收或进行处理。
2.7.8 在有毒液体容易泄漏的场所,应用不易渗透的建筑材料铺砌地面,并设围堰。
2.7.9 极度危害(Ⅰ级)、高级危度(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和高温及强腐蚀性物料的液面指示,不得采用璃璃管液面计。
2.7.10 输送生产用有毒物料、腐蚀性介质和污水等的管道不得穿越居住区或人员集中的生产管理区。
2.7.11 液氯及液氨的装卸应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液氯装卸严禁采用橡胶管。
2.7.12 有可能泄漏Ⅰ、Ⅱ级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操作平台宜有斜梯与地面相通。
2.7.13 含有易挥发的有毒物料的污水池应密闭,排出的气体应予净化或高空排放。
2.7.14 可能积聚有毒气体的阀井中的阀门开关手轮应设在地面上。
2.7.15 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腈、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它泵房应分隔设置。
2.7.16 有刺激性气体的机泵房如设隔声操作间,该操作间应有朝向室外一侧的门。
2.7.17 在固体成品包装储运厂房内宜采用蓄电池叉车。
2.7.18 在容易泄漏极度危害(Ⅰ级)、高度危害(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场所宜设毒物监测报警仪。
2.7.19 在装卸料处或粉尘可能超标的作业场所宜设送风式头盔的供应空气接口。
2.8 卫生设施2.8.1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和女工卫生用室。
2.8.2 生产过程中接触强酸、强碱和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如四乙基铅、丙烯腈、氢氰酸、乙腈、二甲基甲酰胺、苯酚等)的场所,应设现场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2.9 辐射防护2.9.1 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作业的设计应按《辐射防护规定》、《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等标准执行。
2.9.2 放射源附近应设安全标志。
2.10 防高温、防寒、防湿2.10.1 作业场所的防高温、防寒、防湿设计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2.10.2 采暖通风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合成纤维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
2.10.3 当高温厂房中的作业地点不便于采取隔热措施或采取隔热措施后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宜采取局部降温措施。
2.10.4 在工厂内应设置饮水供应设施。
2.10.5 取样口的高度离操作人员站立的地面与平台不宜超过1.3m。
高温物料的取样应经冷却。
2.10.6 表面温度超过60℃的设备和管道,在下列范围内应设防烫伤隔热层:2.10.6.1 距地面或工作台高度2.1m以内者;2.10.6.2 距操作平台周围0.75m以内者。
2.10.7 产生大量湿气的厂房,应采取通风除湿措施,并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2.11 采光与照明2.11.1 工厂的采光与生产照明、事故照明、检修照明设计,应按《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执行。
2.11.2 需要经常观察的主要操作岗位和爬梯处应减少眩光。
2.11.3 照明开关应设在便于使用和容易识别的地点。
2.12 噪声与振动控制2.12.1 噪声控制的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
2.12.2 厂区内各类地点的噪声限值应符合表2.12.2的规定。
表2.12.2 厂区内各类地点噪声限值标准注:①对于工人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限值增加3dB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值。
②表中除序号1和3的地点外,噪声限值均为室内背景噪声级。
③本表所列室内背景噪声级,系在室内无声源发声的条件下,从室外经由墙、门、窗(门窗启闭为常规状况)传入室内的平均噪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