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第24课 少年闰土|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重点: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重点:朗读说话训练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自主读书2、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3、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再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按段朗读课文,要读得琅琅上口1——5自然段要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
6——1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重点:“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过程:一、分段朗读课文(16),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2、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3、朗读、评价二、再读课文(16),尝试分析句子含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0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10 篇1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经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闰土的勇敢。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份,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
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
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联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
硬梆梆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
“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我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
再比较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我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何体味,经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和文本融为一体,再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层层引入,才干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试讲时,学生对“啊”的含义体味不深,经过反复思量,我把这一难点分解开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梯度的环节,即先让学生回顾闰土讲的新鲜事,再和“我”的生活做比较,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先,“啊”字不仅仅体现作者对闰土的敬佩、羡慕,还有对自我生活的不满、厌恶,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授课为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人数共计38人,班级整体表现良好,学生平时积极参与课堂,对课文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背景与内涵;2.理解文章最深刻的寓意;3.掌握文本的结构、语言风格、文学特点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闰土的英勇事迹;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当下。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前在上课前,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了精心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并且准备好了相关的课外资料,以丰富同学们的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首先,我播放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闰土的事迹。
接着,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热情参与,探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阅读理解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闰土在哪里出生,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2.闰土小时候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3.闰土为什么逃学去当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集思广益,互相交换意见,通过讨论分析,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3. 课文分析接下来,我通过讲解闰土的事迹和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其中的细节和感人之处。
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逐渐深入思考、感受文本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文讲解在此环节,我就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文学特点等做出了详细的讲解。
我通过示范和演示,给出了一些技巧和观点,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5. 巩固练习最后,我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感读少年闰土》的读书笔记。
语文课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少年闰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闰土少年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探讨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主题。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学会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取并理解重要信息;3.认识并领悟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学习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次教学需要准备以下资源和工具:1.课文《少年闰土》的复印件;2.课文的注释和解析,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和难句;3.PPT演示文稿,包括课文的背景介绍、课文分析和讲解,以及相关题目和活动;4.学生练习册,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5.小黑板或白板,用于临时记录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在课前准备阶段,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你还记得上节课讲的是什么?《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通过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记忆,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文分析和讲解我会通过PPT演示文稿,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对于生僻词汇和难句,我会给予适当的注释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会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能力,鼓励他们在讲解过程中积极参与。
3. 讨论和思考在课文讲解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和思考活动。
例如:•“你认为闰土在面对困难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为什么?”•“你有没有类似闰土那样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吗?”•“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寓意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4. 锻炼和巩固在讨论和思考环节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我会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等形式的小测验,通过学生的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检验他们在课文理解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第1篇】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经验需要的课堂设计,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1.小组合作学习4-16自然段,初步了解闰土给我讲了那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小组合作,分析理解小组内最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学过的借助语言、动作写作方法,分析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对于重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对闰土特点的分析,来对比“我”这个深居大院的少爷,感受“我”对闰土的喜欢与羡慕,也衬托出“我”孤陋寡闻。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提升:1.学生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极致,这说明我们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各种方法,来训练、锻炼学生的能力。
2.小组内个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这个小组的表现力,这需要教师和各个小组长同心协力,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经验,适时地进行引导与鼓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小组。
3.课前预习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小组长的参与。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课改是一个大的方向,一下子达成困难重重。
我们可以分解目标,阶段性达成,既让学生有一个能力养成的过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这个伟大的方向。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同行多多指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第2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战士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通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教案反思说课稿
25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语文要素】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相关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这篇课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场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
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
三、初识闰土1.师: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
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2.师:“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八单元 少年闰土 优质版教案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走近鲁迅”展开,让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同时这也是描写人物的一单元,是怎样呈现人物形象依然是学习的重点。
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都是别人笔下的鲁迅,而《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作品,其他三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而《少年闰土》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的文学作品。
《少年闰土》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汇报方式。
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突显了少年闰土的形象。
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重视活动,放飞自由的心灵。
争辩研读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一。
寓辩论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习惯、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真实地再现,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学生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了口语表达的组织能力。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课堂互动与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氛围良好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表 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参与度高
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互动质量需提高
部分学生的回答缺乏深度,需 要教师在引导和启发上下更多 功夫。
教学过程的优化建议
01
02
03
加强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 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 导和建议。
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课堂氛围
通过观察课堂氛围,我发现学生在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环 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课堂氛围热 烈。
学生反馈
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对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感到满意,认为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效果
从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在《少 年闰土》一课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对闰土的形象、 性格和故事情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
2024-01-03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反思 • 教学内容反思 • 教学方法反思 • 教学过程反思 • 教学效果反思 • 教学反思总结
01
教学目标反思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的生 字、生词,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
知识目标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概念,如要进一步解释 和引导。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 握阅读、分析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能力目标的不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第【1】篇〗11月初,我给六(3)的学生讲授了《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初识鲁迅”,共选取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作者写鲁迅的作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等。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主要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课文先是描绘了“我”脑海里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了我与闰土相识相知的过程,主要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最后写了我们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讲授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张鲁迅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的人物是谁,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学生说是鲁迅,我给予肯定,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张照片,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鲁迅的外貌(能说多少算多少),之后一起翻开书本第75页,看看书本是怎样描写鲁迅的,全班一起读一读,再让学生将文字与鲁迅的照片进行比照,加深学生的印象,我相机引导学生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接着一起画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初识鲁迅,对鲁迅不太了解,所以我让学生翻到书本第80页,一起读一读“资料袋”,画出相关语句,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过渡到课文的学习(鲁迅先生的身份之一是一位文学家,那么他的文章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少年闰土》),展示课题,齐读课题。
提醒学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是《少年闰土》的导入部分,我的想法是学生对鲁迅先生了解很少,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设计了一些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先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课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少年闰土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教学反思参考3)少年闰土
一、课前充分地预习有利于课内学习
本文的语言表述与今天的表述方式有差异,不少句子带有文言色彩,加上文中描述的事件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十分陌生的,要提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必须在课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
首先是疏通词句,弄清楚“许下愿心、无端地”等词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祭祀、五行、”等词的意思,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漫画书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雪地捕鸟、跳鱼儿”的情景,进而让学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避免了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既要解决重难点,还要兼顾学生语言文字上遇到的困难这样两难的尴尬局面,有利于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教师直入主题,学生能够直接破解难点。
二、课堂教学抓住重点,舍末求本
本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句子提出问题,如“他们”指谁,和闰土有什么不同?“四角的天空”指什么?让学生通过静心阅读,细细体味,在品析句子中,领悟课文的主旨,教师应放开手脚,避免面面俱到,只有舍末求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充分地体现。
(教案与教学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
24.少年闰土【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理解要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3.学习抓住人物特色描绘人物的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5.感觉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别感情。
感觉“我”热爱劳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相貌、言行,归纳人物特色的写作方法。
【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沟通,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经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茂密的胡子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思虑:“我”和闰土是如何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有关句子。
3.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诵课文,读后评论,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这篇课文共 17 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这段主要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故。
第三部分(第 4~5 自然段):写“我”第一次跟闰土会面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 6~16 自然段):写闰土给“我”叙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
第五部分(第 17 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情。
三、初识闰土1.师:在鲁迅的记忆深处,有一幅漂亮而奇特的图画。
文中是怎么描绘的?(指名读第 1 自然段)2.师:鲁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如何的呢?迅速阅读课文,用“——”画出描绘闰土的句子。
(齐读)3.过渡:在生活中 ,假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第一要认识这个人的什么呢?(学生自由沟通,如先看他的相貌。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原创)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原创)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
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一一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因为我教学一直秉持着“重情趣”的课堂氛围,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感兴趣的地方。
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学生和课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
“多盼望新年早日到来,闰土早日到来”,充满了对闰土的喜爱和无限向往。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3个不同身份人物的语言,为学习下文做了铺垫。
课堂中出现了短暂的高潮。
但这些不是我事先设计好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创造性的学习取得的成果。
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时,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再认真读这些语言、动作,从而体味出人物的特点。
在学生充分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深化感悟。
最后总结全文,课文的结尾是“我”
和闰土的分别,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我”和闺土告别时的情景,说一说:他们最后的告别时的心情?两个好朋友就这样分别了,“我”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表示“我”怎样的感情?
总之这节课上,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阅读、思考、表达时无不渗透着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特见解。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旨在对我在《少年闰土》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反思做出总结。
在这堂课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探究和改进的方面,例如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的互动等等。
在阅读和分析《少年闰土》这一文学作品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理解文本。
在阅读文本时,我的理解基于我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体系,但并不排除我的狭隘的认知可能会误导我对文本的理解。
我发现我领会作品情节和艺术风格的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我的教学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教授《少年闰土》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层面和深度。
文本最基本的意思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这些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基本了解之上;影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因素很多,例如文化背景、夹杂着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智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模式。
在面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理解时,我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利用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手段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
比如在教学的有些方面选用的教学手段不够合适,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不够周密,有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限制,等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教学总是要不断面临挑战和困难。
每次教学反思之后我们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对于反思,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包括对文本的理解、互动和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教育经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去感受、概括闰土的人物形象。
但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文章的结构梳理、内容概括、写法揣摩等方面的学习还缺乏敏感性和准确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另外,本课是“初识鲁迅”主题单元的第一课,要求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鲁迅做一些了解,但要避免学生照搬大段“人物简介”,可以借助单元导语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把握鲁迅的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说出“我”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快速阅读课文,回忆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相机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离别)2.指名读在“我”记忆中的闰土;指名读初次相识的闰土。
二、概括“新鲜事”1.过渡:相见后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根据自学提示自读6-17自然段。
2.读后汇报,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三、再识闰土“看瓜刺猹”1.过渡:这四件事情中你对哪个事情最感兴趣?课文描写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你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相机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3.指名读,读后指导,分角色读。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小组合作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人物形象刻画深刻:引导学生通过对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的分析,如“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等语句,成功地帮助学生构建起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伶俐、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较为深入。
2.对比手法理解到位:注重文中“我”与闰土的对比描写,通过分析生活环境、经历见识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理解了这种对比对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体会到作者对自由丰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束缚的不满,提升了学生对文学表现手法的认知。
二、不足之处1.时代背景渗透不足:对于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末期的时代背景介绍不够充分,学生难以深刻理解闰土的变化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停留在较浅层次,无法充分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批判的力度。
2.读写结合不够紧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但在读写结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设计写作训练,如模仿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人物片段写作,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未能得到协同发展。
三、改进措施1.强化时代背景教学:在课前或课中补充介绍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如封建等级制度、农民的生活状况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闰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少年到中年的变化轨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增添读写结合环节:设计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小伙伴》,要求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并在文中设置对比元素,以突出小伙伴的特点,教师进行详细指导和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好的故事》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意境体会与朗读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梦境,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借助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分析,如“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绚丽的画面,增强了对课文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近年来,语文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少年闰土教学方法备受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少年闰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少年闰土教学存在着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的问题。
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强调了解主观性笔记的表达,对于学生的要求主要集中于让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思想和感悟。
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下,应该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明确,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少年闰土的文本,提高认识。
其次,少年闰土教学中存在着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掌握知识点。
然而,以往的少年闰土教学更注重学习少年闰土的思想和感悟,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少年闰土教学还存在着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的问题。
少年闰土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创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对少年闰土的理解和欣赏,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少年闰土的模仿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改进少年闰土教学。
首先,教师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少年闰土的文本,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
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
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
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
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
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
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
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
“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
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
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
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生阅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