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信息概述一、重点理解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二、理解不同研究者对信息的定义。
三、理解信息的类型。
四、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节信息资源一、重点理解信息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
二、理解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三、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
第三节信息资源管理一、重点理解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
二、重点理解马钱德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三、重点理解卢太宏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认识。
四、理解信息资源管理形成的社会背景。
五、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六、理解孟广均对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思想。
七、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信息资源过程管理第一节信息采集一、重点理解信息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二、重点理解信息采集的途径。
三、理解信息源的定义。
四、理解信息源的类型。
第二节信息加工与组织一、重点理解信息加工组织的目的和要求。
二、了解信息加工组织的主要步骤。
第三节信息存储与检索一、重点理解信息存储的要求。
二、重点理解信息检索的意义。
三、理解信息存储的作用。
四、了解信息存储的主要技术性能。
五、了解信息检索的类型。
六、了解信息检索的程序。
第四节信息服务一、重点理解信息服务和信息服务应有的要素。
二、重点理解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
三、理解信息服务的原则和类型。
四、理解信息服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第一节信息政策一、重点理解信息政策的相关概念。
二、理解信息政策的作用和特征。
三、理解《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日本信息政策的特点。
五、理解1991年公布的《国家科技情报发展政策》的政策要点。
六、理解1991年以“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六号”的形式公布《国家科技情报发展政策》,阐明12个方面的政策要点。
第二节信息法规一、重点理解信息法规的相关概念。
二、重点理解信息环境与信息法规的关系。
三、重点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第四章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与评价第一节信息资源配置一、重点理解信息资源配置的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信息与信息资源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1.1.2信息资源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广义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任务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管理层次宏观效果(管理):战略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中观效果(管理):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微观效果(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3.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1.3.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1.3.3资源管理阶段将信息看作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1.3.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2.1信息资源类型2.1.1概述方式和载体(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划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通常指有关何处或何人正在进行何种研究工作的信息“进行中的研究”一次信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原始文件或第一手资料”二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产物。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
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
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
(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
(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
(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
(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2023年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题库
第一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一、1.1 信息资源概念: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旳以信息为关键旳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旳集合。
1.2信息资源特性简答:信息资源具有需求性、稀缺性、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一样一性、驾驭性。
1.2.4信息资源旳共享性特性:信息资源旳运用不存在“你多我就少”旳竞争关系,不一样旳使用者往往可以同等程度地共享某一份信息资源。
共享性是信息资源旳本质特性,是就信息资源地运用不受人为干扰而言。
伴随市场和政府作用旳不停增强,这种天然旳共享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人为色彩。
1.2.6.信息资源生产和使用中旳不可分性:首先,作为一种资源旳信息在生产中是不可分旳,信息生产者为一种顾客生产一组信息与为许多顾客生产同一种信息比起来,两者所花费旳努力几乎没什么差异。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资源旳信息在使用中也具有不可分性,即信息资源不能像多少吨煤或多少吨水泥那样任意地计量。
2简答信息资源旳类型:1)记录型信息资源:包括由老式介质和多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旳知识信息。
这是信息资源存在旳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旳主体。
2)实物型信息资源:用实物自身来贮存和体现旳知识信息,如产品样本等。
3)智力型信息资源概念:此类信息重要体现为人脑贮存旳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旳诀窍、技能、经验等,又称为隐形知识。
4)零次信息资源概念:多种渠道中由人口头传播旳信息。
3论述信息资源旳功能:1)经济功能:信息是一种重要旳经济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不一样旳作用,其中最重要旳是它对社会生产力系统旳作用功能,可大大提高生产力。
也能直接发明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功能。
2)管理与协调功能: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运动,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3)选择与决策功能:信息资源能优化人类选择与决策行为,发挥预见性旳功能。
4)研究与开放功能:即在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旳功能。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第一章、信息和信息资源1、信息的定义来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的方式。
2、如何从本体论角度理解“信息”的定义?“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管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3、信息的特点绝对性,普遍性,相对性,特殊性,最广泛的适应性4、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1)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背景=信息(2)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信息+经验=知识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的知识(3)信息、数据、知识三者的关系5、信息的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4)信息具有抽象性和动态性(时效性)(5)信息具有异步性(6)信息具有依附性(7)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8)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9)信息具有可变换性和可转化性(10)信息具有可伪性6、信息资源的概念(1)广义: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狭义: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7、信息资源的特征(1)与信息相比,其特征有: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整体性。
(2)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特征有: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是介于信息资源生产和信息资源消费之间的一种人类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实践,信息资源管理源起于20世纪中期而迅速发展于7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于70年代末期而成熟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2023年同等学力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二、信息化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旳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旳自动化控制而实现旳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通信系统、征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旳社会生活信息化。
2.经济信息化经济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旳基本体现形式之一。
其重要特性是,信息要素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多种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旳发展重要不是有赖于物质材料旳增长和新能源旳开发,而是有赖于信息力量旳推进。
第二节信息资源及其管理一、信息资源旳概念二、信息资源旳类型和特性(1)信息资源旳类型:①记录型信息资源,②实物型信息资源,③智力型信息资源,④零次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旳特性:①需求性,②稀缺性,③选择性,④共享性,⑤时效性,⑥不可分性,⑦不一样一性,⑧驾驭性。
三、信息资源旳功能和开发运用(1)信息资源旳功能:①经济功能,②管理与协调功能,③选择与决策功能,④研究与开发功能。
(2)信息资源旳开发运用。
四、信息资源管理第三节信息资源管理旳沿革与发展一、老式管理阶段二、信息管理阶段三、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第四节信息资源管理旳目旳与任务一、信息资源管理旳目旳(1)总目旳(2)分目旳:①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旳,②信息资源运用分目旳,③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旳。
二、信息资源管理旳任务三、信息资源管理旳意义第五节信息资源管理旳层次与内容一、宏观管理概念,任务,原则。
二、中观管理概念,任务。
三、微观管理第六节信息资源管理旳手段一、技术手段二、经济手段三、法律手段四、行政手段第二章信息资源旳优化配置第一节概述一、信息资源配置旳实质二、信息资源配置旳经济意义第二节信息资源配置旳原则和内容一、信息资源配置旳原则①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②需求导向原则,③公平原则,④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二、信息资源配置旳内容(1)信息资源旳横向配置:①信息资源旳区域配置,②信息资源旳行(产)业配置o(2)信息资源旳纵向配置。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 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包括: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 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一,二,三次信息资源之间有何联系?(1)按信息载体划分(按载体材料和存储技术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2)按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联系:一次信息是指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又称为原始文献或者第一手资料。
二次信息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者积累起来的工具性信息资源,又称为二手资料。
三次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2.文本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文本类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划分,可分为:1. 图书2. 期刊3. 会议文献4. 学位论文5. 专利文献6. 研究报告7. 政府出版物8. 标准文献9. 产品资料10. 文书档案3.数据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资源的来源。
经济数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4.简述数据挖掘的过程,方法,应用领域。
过程: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方法:采用较多的技术有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如下)、采集方法(了解) 1)确定采集方针2)制定采集计划3)采集工作实施4)反馈用户信息 6、信息组织 即信息整序和加工,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通过对信息的外 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序化与综合,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 换。 7、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
师学会(IEEE)
第三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3.1、信息需求分析 3.2、信息源分析 3.3、信息资源的采集 3.4、信息资源的组织 3.5、信息资源检索 3.6、信息资源分析 3.7、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需求及类型 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不同问题所产生的
6、信息产业的特征
1)信息产业是战略性的领头产业 2)信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 3)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 4)信息产业是易变动型产业 5)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 6)信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7)信息产业是高增长型产业 8)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9)信息产业是综合性较强的产业 10)信息产业是省能源、省资源的战略性产业
1)普遍性2)客观性 3)动态性 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 6)可处 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 性11)转化性 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 16)知识性17)转移性
3、知识定义:P287 4、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5、知识的分类(按载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由于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一个事物可能会呈现多种 状态。
设某个事物可能出现的状态为:S1,S2, …,Sn;每种状态出现的概 率为P1,P2, …,Pn;,则当第i中状态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
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
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
(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
(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
(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
(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02378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纪念版)
02378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纪念版)一、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组织内外的信息资源,包括获取、存储、组织、应用、保护、共享和开发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信息资产的价值和贡献。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1. 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无形性、可复制性、可传递性、可合成性、可更新性和可共享性。
2. 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包括: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应用、信息资源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
3.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整理、信息资源应用、信息资源评价和信息资源保护。
4.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创新性。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方法1. 信息资源评价方法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评价指标、搜集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 信息资源开发方法信息资源开发方法包括:明确需求、制定计划、实施开发、验收上线。
3. 信息资源共享方法信息资源共享方法包括:明确共享范围和共享方式、建立共享规则和机制、开展共享操作和管理。
4. 信息资源保护方法信息资源保护方法包括:制定保护政策和策略、建立保护制度和机制、开展保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加强技术安全措施。
四、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1. 促进组织内部流程优化信息资源管理通过优化信息处理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组织内部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
2. 促进组织间信息共享与合作信息资源管理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组织间信息沟通与合作,增强组织的联动能力和协同作用。
3. 增强组织信息化建设能力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提升组织信息化建设能力,增强组织的信息化战略制定能力和执行能力。
4. 提高组织战略竞争力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提高组织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率,增强组织的战略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包括: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 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一,二,三次信息资源之间有何联系?(1)按信息载体划分(按载体材料和存储技术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2)按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联系:一次信息是指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又称为原始文献或者第一手资料。
二次信息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者积累起来的工具性信息资源,又称为二手资料。
三次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2.文本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文本类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划分,可分为:1. 图书2. 期刊3. 会议文献4. 学位论文5. 专利文献6. 研究报告7. 政府出版物8. 标准文献9. 产品资料10. 文书档案3.数据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资源的来源。
经济数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4.简述数据挖掘的过程,方法,应用领域。
过程: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方法:采用较多的技术有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复习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复习第一章名词解释:信息定义:(1)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
(2)信息是使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的东西;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信息资源定义:(1)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2)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是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了解这三部分的含义)简答信息类型:(1)○1按信息内容区分:社会化信息和非社会化信息○2按获取方式区分: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3按存在方式分:内存信息和外化信息(也可称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外化信息又分记录信息和非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指记录在延时性物质载体上如纸张、石碑、光盘、磁带等上的信息,非记录信息是指通过自然语言或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等即时性物质载体表现的各种信息。
记录信息一班可以称之为文献信息,尤指可以比较方便利用和存取的记录信息。
非记录信息的具体种类则非常复杂。
内存信息和非记录信息不易于传递和把握,必须转化为记录信息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信息内涵的作用○4按传播范围划分: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即传递和利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息,非公开信息则指传递和利用范围较小的内部信息和严格限制传递范围的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以及几乎不传递的如日记等信息。
也可以分为:白色信息(公开信息)灰色信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秘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的信息)○5按加工程度划分:零次信息(未经加工、零散不系统原始信息,第一手资料)、一次信息(初加工信息)、二次信息(信息组织的结果)和三次信息(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次组织信息)○6其他:按组织有序性,系统化、非系统化信息;按反应面,宏观、中观、微观信息;按产生时态,历史、即时、未来……………………P13(2)信息特征:(1)○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储存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2)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开发性、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资源类型:口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特征:(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时间形势上的稀缺性)、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在信息使用中,组成信息资源的各个要素具有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2)无穷尽、可共享、对象的选择性、价值增值的间接特性、智能性、有限性第二章:什么是信息社会:形成条件:观念条件、技术条件、实践条件;基本特征:信息数量的激增、信息应用的广泛化、信息意识的强化、信息职业的扩大、信息经济的存在、信息功能的硬化;信息化社会来临的标志——1,1956美国“白领”数字超过了“蓝领”;2,1957前俄罗斯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全球卫星通信时代;信息社会五大标准: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导论1.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
3.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政府还是各行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包括教育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化等诸多方面,大体上包括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
4.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社会信息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的必然产物。
5.社会信息化包括哪几个层次?(课后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二是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三是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
6.经济信息化(2009年名词)经济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有赖于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有赖于信息力量的推动。
7.信息资源的概念,什么是信息资源?(2004年名词)(课后题)⑴狭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
⑵广义的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包括4个部分:I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II为某种目的而产生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III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d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综合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可以这样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11年)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1信息与社会信息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
(选择)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选择)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1)主要特征a.广泛性和普遍性b.可识别性和计量性c.可存储性和转换性d.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e.可处理性和再生性f.共享性和可开发性g.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h.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i.时效性和滞后性j.有机性和差异性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1.2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本课程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描述,是以文本、数值、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 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表示数据的属性通常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
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值),是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和声音等的统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解释。
3.信息的特征(论述题或简答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时效性(11)时滞性(12)层次性(13)中介性(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就是信息世界)4.信息三要素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5.信息的类型(填空或选择)●按照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分类分:物理信息:无生命世界的信息生物信息:生命世界的信息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消息资料知识●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分:语法信息:感知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
语义信息:理解逻辑含义语用信息:主体能判断其效用●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未加工,不算)6.信息的功能(论述/简答)(1)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2)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4)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5)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6)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7)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8)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7.信息管理的定义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8. 信息管理的社会功能:(1)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要。
(3)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外延最大的是数据,含最丰富的是知识。
1.4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为信息资源。
换言之,只有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才是信息资源。
语法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这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语义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逻辑意义,这是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语用信息:即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相对于某种目的的效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第二章2.1.21980颁布,《文书削减法》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碑,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2.1.4CIO:信息主管,是90年代国际性大公司风行一时的管理职位。
2.2.2从微观层面上来看,IRM活动体现为一种过程管理微观管理: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
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各级人员对IR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IR的开发利用。
从中观层面上来看,IRM活动是一种网络活动。
中观管理:一般各地区、各行业的IRM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本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使本地区、本行业的IR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IRM活动不冲突,能更好地符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客观实际,并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IRM活动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宏观管理:一种战略管理,由国家IRM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
主要容是从宏观层次上通过的有关政策、法律、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IR的开发活动,使IR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的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IRM宏观活动的主要容(1)通过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对信息资源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实施宏观调控与规;(2)通过培育和完善信息市场来加速信息商品化和信息生产的社会化,从而进一步发展信息生产力;(3)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组织来协调IRM行业部和IRM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为IRM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4)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IRM教育等途径支持IRM行业的发展。
2.3.3信息资源管理的中西比较第五章5.1.1信息资源流是有序运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具备源头、渠道和目的地三要素源头:拥有生产信息资源能力的人或机器;渠道:有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目的地:需要信息资源的人。
5.1.3用户为起点也是核心,流动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信息资源管理人员。
IRM是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的产生和满足而形成的一个闭环系统,用户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属,是核心。
IRM系统有面向社会组织为特定用户群服务的依附型系统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广大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服务的法人型系统。
IRM过程是由IRM管理人员控制和操作的过程,如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很大程度取决于IRM管理人员的整体结构、素质和能力。
IRM过程是由信息技术支持和衔接的过程。
5.3.2信息源的分布不同于信息资源的布局,信息源分布是一种自然现象,信息资源布局则是一种主观行为。
信息源的不平衡分布是一种绝对现象,无论何时何地,这种不平衡都会存在。
表现在:地区的差异上、机构的差异上、人的差异上。
信息源的不平衡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性是信息源研究的主要容之一。
5.2.3用户信息需求的共同规律(1)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面性;(2)用户信息需求的集中性;(3)用户信息需求的叠加性,这是用户信息需求在空间特性方面所展示的规律性;(4)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这是用户信息需求在时间纬度上所呈现的规律性;(5)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这是指用户信息需求及其累计信息量之间的相关性。
5.3.3布拉德福定律:探讨了特定学科期刊论文的不平衡分布(集中分散规律)诺特卡定律:探讨了科学文献著者的不平衡分布状况(平方反比规律)齐普夫定律(齐夫定律):自然语言词汇在文献中的不平衡分布(最重要)文献增长规律:修正的普赖斯曲线:由于文献的增长不是长期按照指数增长,当文献增长到最大值的一般时,其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k为极限,这就有了修正的普赖斯曲线,或称逻辑曲线:5.4.1信息的采集,简言之,就是信息的选择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信息需求从已确定的信息源体系中连续的选择、提取和搜求信息的过程。
选择是信息采集的核心。
信息选择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信息采集人员的整体素质。
信息采集的原则: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计划性。
如何能做好信息采集工作1 明确本机构的方针任务2 明确信息采集的原则和评估指标3 熟悉信息采集的工具和技术4 熟悉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积累采全率和采准率用于衡量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水平及时率、费用和工作量则用于衡量信息采集的效率和效益信息采集所需要的工具和技术主要包括各种新书目、回溯性书目、期刊征订目录、音像资料征订目录、数据库联合目录和核心期刊目录等以及联机检索技术、各种应用软件技术和网络实用技术等。
5.5.1信息组织与事物组织的关系:信息组织是核,事物组织是结果。
信息组织的基本对象就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容特征。
信息组织是基于事物属性的一种序化方法,事物有多少种属性,就可以形成多少种序化方法。
信息组织是基于事物属性的一种序化方法,是依照事物属性之间的同一性、交叉性和排斥性等关系对信息实施序化的过程。
信息组织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序化阶段和优化阶段。
信息组织的三个层次(1)语法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形式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字顺组织法、代码组织法、地序组织法和时序组织法等。
(2)语义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分类组织法:从事物的某一方面出发,反映事物之间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同一学科容的资料都集中在一起,可以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反映事物的从属派生关系,便于按学科体系进行族性检索。
主题组织法:从事物包含的主题(或问题)属性出发,以语词为概念标识,通过概念标识的字顺排列和参照方法等间接揭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语用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权值组织法、概率组织法、特色组织法和重要性递减组织法。
** 语义信息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不仅具有序化的功能,还兼具引导和认识的功能。
可以说,语义信息组织是信息组织的核心,语法信息组织是其补充,语用信息组织是其延伸和发展。
5.5.2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的外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对象,构成信息的外在的、形式的特征,如信息载体的物理形态、题名、作者、出版或发表日期、流通或传播的标记等。
信息的容特征是信息包含的容,它可以由关键词、主题词或其他知识单元表达。
信息组织的基本对象就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容特征。
5.6.2.信息检索的原理信息检索的核心问题——实现信息特征与用户提问特征的匹配。
5.6.4查(检)全率(recall ratio):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的相关信息量a与检索系统中相关信息总量(a+c)的比率;即R=a/(a+c)。
查(检)准率(precision ratio):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的相关信息量a与检索出的信息总量(a+b)的比率;即P=a/(a+b)。
查全率与查准率之间的关系:互逆(相反)关系。
采全率——衡量信息采集的完成程度Q=a/b采准率——衡量信息采集的针对性Z=a/c采全率和采准率的关系——反变关系5.7.1信息资源开发可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和现实的信息资源开发。
简单线索型信息产品—语法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复杂知识型信息产品—语义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实用个别化信息产品—语用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活动的性质: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活动,是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利益是其运行的核心动力;一种前导性的研究活动,它为理论学说的形成、决策的制定、课题申报与论证等活动服务;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学术研究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活动。
5.7.2再生型信息产品是对生产型信息产品进行再开发的结果,具有浓缩性、间接性和适用性等特征。
索引类:采集+序化汇编类:采集+筛选+序化综述类:采集+筛选+提炼+序化述评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序化预测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预测+序化5.7.4信息分析类方法将概念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分解为各种简单要素及其关系,然后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主要包括要素分析、矛盾分析、结构与功能分析和动态平衡分析等方法。
信息综合类方法将与特定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零散的信息资源通过归纳整理,依据一定的逻辑关联、效用关联或形式关联,组成能够反映事物全貌和全过程,并能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产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主体综合、归纳综合、模型综合和移植综合等方法。
信息预测类方法在综合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信息资源所表征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要包括时间预测法、空间预测法、德尔菲法等。
第六章6.2.1信息资源的布局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数量上:包括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信息资源配置的特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渐进性。
信息资源布局的目标:通过网络各信息系统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相互补充,方便用户的信息资源结构体系。
原则:1满足需求原则(最基本)、2系统性、完整性原则、3合作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6.3.1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概念实际上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而导致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一个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指“通过因特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数量庞大,增长迅速2.容丰富,覆盖面广3.传输的速度快4.共享程度高5.使用成本低6.变化频繁、难测7.质量良莠不齐文件组织方式原理:把相关的网络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组成文件,借助专门的文件管理系统来管理,网络的信息存取以文件为基本单元。
实例:基于FTP协议的网络服务。
优点:1.可以容易地利用现成的计算机系统的文件处理方法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组织的成本和难度。
2由于处理的所有结果都以文件的方式保存下来,因此在规与组织非结构化信息方面显示出优越性。
缺点:1难以平衡网络负载与文件数量的关系;2不能充分地显示结构化信息之间的结构关系;3文件本身可看做信息单元,需要作为对象来管理。
数据库组织方式原理:存取的基本单元从整息的冗余和不一致现象,提高用户利用信息的效率和方便性。
体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规律的信息,能在较高程度上杜绝网络信利用严谨的数据模型对信息进行规化处理,利用成熟的理论进行信息的排序和其他组织,提高信息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改善了结构化网络信息处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