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中医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中医科培训大纲
第四节 推拿疗法常见并发证的防治
1
第一节 刮痧疗法概述
一、刮痧疗法的发展历程、特点、作用
二、刮痧疗法在中医美容、美体中的应用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1
第二节 常用刮痧疗法操作步骤和手法
一、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放痧法和刮痧补泻手法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
第三节 各部位常用刮痧疗法
一、面部、头颈部、耳部、乳房、腹部、腰背部的刮痧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1
第三节 灸术
一、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的操作方法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
1
第四节 拔罐
一、常用罐具和操作方法
二、拔罐在美容与美体中的应用
三、拔罐美容美体注意事项、异常情况防治
1
第五节 穴位埋线术
一、操作方法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并发证的防治
2
第二节 常用方法
一、中医美容技术融合现代微创光疗美容技术、高频电美容治疗技术、冷冻美容治疗技术、射频美容技术
二、中医美容技术融合注射美容技术操作方法、技术要点、术前及术后处理
三、中医美容技术融合埋线疗法操作方法、技术要点、术前及术后处理
四、中医美容技术融合毛发移植技术常见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常见并发证的处理
二、毛发的中医美容保健
三、中医养生
2
第一节 中医四诊
一、中医四诊内容
二、中医四诊在中医美容医学中的意义
1
第二节 中医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病因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四、脏腑辨证
五、经络辨证
六、六经辨证
七、卫气营血辨证
八、三焦辨证
《中医美容学》课件
中医美容应用
美白祛斑
中医美容学概述:介绍中医美容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美白祛斑原理:阐述中医美白祛斑的原理,包括中药美白祛斑的成分、作用机制等
美白祛斑方法:介绍中医美白祛斑的方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等
注意事项:提醒在美白祛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过度使用化妆品、保持饮食均衡 等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皮肤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应 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绪对皮肤健康也有很大的影 响,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避免过度刺激:中医认为过度刺激皮肤会对皮肤造 成损伤,应避免过度摩擦、挤压、按摩等行为。
中医美容学的发展历程
形成: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 发展
现代发展:现代中医美容学 的应用和发展
起源:古代中医美容的起源 和发展
未来展望:中医美容学的未 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中医美容学的概念与特点
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美容学的原则与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美容学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美容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展望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 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健康 生活的向往,中医美容 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 展,中医美容技术不断创 新,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 安全、有效的美容产品和 服务。
国际化发展:中医美容 逐渐走向国际化,将为 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多 元化的美容选择。
创新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中医美容技术的创新发展。 多元化发展:拓展中医美容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皮肤管理、抗衰老、美体塑形等。 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美容技术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加强中医美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美容中医理论教案
绪论【教学内容】一、中医美容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一)中医美容学的基本概念中医美容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美容学的学科属性中医美容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美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时期:战国至秦汉。
2.基础:(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3.方法:(1)古代医家先后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以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4.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简介这四部医学典籍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三)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中医美容学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1)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4)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并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美容教学大纲
引言:美容教学大纲(二)是针对美容行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归纳,旨在为美容教师、学生以及从事美容专业的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容教学大纲(二)的内容,包括美容理论知识、技术实践、卫生与安全、客户沟通以及职业发展等。
概述:美容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美容行业的广泛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美容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胜任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任务和挑战。
美容教学大纲(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学习者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他们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美容师的能力。
正文:一、美容理论知识1.1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1.2皮肤类型及特征分析1.3化妆品成分及功效介绍1.4美容疗法与护理方法1.5美容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二、技术实践2.1清洁与护理技术深度清洁技术洁肤与去角质技术保湿与滋养技术2.2美容仪器与设备的使用美容仪器分类及使用方法美容设备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2.3彩妆技术底妆技术与修容技巧眉妆与眼妆技术唇妆及修饰技术2.4美甲技术基础美甲工具与材料美甲造型与艺术设计美甲护理与修复技术2.5美发技术剪发与造型技巧染发与烫发技术发型设计与发型顾问技能三、卫生与安全3.1卫生知识与实践美容院卫生标准与操作规范消毒与清洁措施3.2安全与应急处理美容师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技巧四、客户沟通4.1沟通技巧与方法身体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聆听与倾听技巧解决问题与冲突的沟通方式4.2客户需求分析与评估了解客户需求的方法与手段面部形态分析与色彩搭配手部肌肤及指甲评估五、职业发展5.1美容师职业素养培养美容师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自我形象与仪态管理与同事与客户的合作与相处5.2美容行业职业规划参与行业协会与组织进修与学习美容新技术创业与管理的相关知识总结:美容教学大纲(二)通过全面、详实的内容覆盖,为美容教学提供了一套系统与有效的参考及指导。
学生通过学习美容理论知识、技术实践、卫生与安全、客户沟通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将能够掌握一系列与美容工作相关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
功能异常
• 推动乏力 血液不能正常运行,颜面出现瘀斑,毛发 焦枯,眼睛不能正常视物。 如气聚不散,郁而化热上冲,则出现口气 臭秽,舌、颜面生疮。 • 温熙失常 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不能正常的运行, 颜面出现瘀斑或水肿。
(一)自然衰老
• 衰老是人类生长的自然过程,是人生不可避免 的自然现象,是脏腑功能衰退的表现。 • 脏腑功能衰退,精气血津液不足是自然衰老的 主要原因。自然衰老主要由肾脏衰老引起。 • 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肾中精气关系密 切,瞳仁属肾,眼神的变化,可反应肾精气的 盛衰。 • 美容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维护脏腑的功能, 阻止或延缓这一进程。
轻则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重则出现大疱、脓疱、风团甚或溃烂坏死,如漆 疮、药毒等。
二、发病
(一)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前提
•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因 。 • 功能衰退是面容衰老的基础 。 • 脏腑气机失调是发病诱因 。
(二)气血失和是发病的关键
• 气血调和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基础。 • 气血失和,百病变化而生。 气不生血,则无血以荣肤; 血不养肝,肝筋外露,易生扁瘊; 气不行血,则虽有血而无以润肤, 而必肌肤甲错。
(五)劳逸所伤
• 劳动和安逸(休息、恢复体力) 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 劳逸应适度。 • 劳逸失度 过劳(劳力、劳神、房劳) 过逸(久卧则伤气) • 劳逸失度影响美容。
(六)环境因素致病
• 接触某些物质,如尘螨、毛、漆、毛虫、染料、 装修涂料及某些药品时,引起多种皮肤的损害。
• 各种毒蛇、疯犬、禽毒、兽害、蝎虫、蜈蚣等咬 伤,可直接导致皮肤病。
《美容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Ⅰ前言美容外科学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外科学与美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维护、修复再塑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之美,以增进人类牙颌系统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有关的基础理论。
通过美容外科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美容外科学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悉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0课时。
四使用教材:《美容整形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程代薇,1版,2004年。
Ⅱ正文第1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在掌握美容整形学外科定义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熟悉美容外科的历史和其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美容整形外科学定义和其基本要求(二)熟悉美容整形外科学发展史及其特点(三)掌握美容整形外科的基本操作三教学内容(一)美容整形外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二)美容整形外科学的历史与展望(三)美容整形外科学的特点(四)美容整形外科的基本要求、(五)美容整形外科的基本操作第2章美容整形外科学的美学基础及美容心理学基础一教学目的在掌握人体黄金分割率的基础上,熟悉人体美的测量方法; 同时了解美容心理学基础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黄金分割率(二)熟悉人体美的测量法(三)了解美容心理学基础三教学内容(一)人体美的测量与评价(二)美容心理学基础第3、4章(自学)第5章组织移植生物学一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移植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移植的分类等。
中医美容课程教案
中医美容课程教案一、引言中医美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它结合了中医学的理论和美容技术,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美容的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
二、中医美容理论2.1 中医美容的基本原理•中医美容与西医美容的不同之处•中医美容的基本原理:阴阳平衡、气血调理、五脏调养等2.2 面部五脏的相关理论•面部五脏的分布与中医五脏理论的关系•面部五脏的特点及与内脏的关联•面部五脏相关的面部疾病与美容2.3 经络与面部美容•经络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性•面部经络的主要分布及经络调养的方法•经络疏通对面部美容的影响三、中医美容技术3.1 针灸美容•针灸的作用原理及在美容中的应用•针灸美容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针灸美容的注意事项及禁忌3.2 中药美容•中药美容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中药美容的常用药材及其特点•中药美容的制剂及使用方法3.3 推拿美容•推拿的基本原理及在美容中的应用•推拿美容的常用手法及操作方法•推拿美容的注意事项及禁忌3.4 拔罐美容•拔罐的基本原理及在美容中的应用•拔罐美容的常用部位及操作方法•拔罐美容的注意事项及禁忌四、中医美容实践4.1 皮肤分析与面部诊断•皮肤的分类与特点•面部诊断的方法与技巧•皮肤问题与中医美容的对应治疗方案4.2 中医美容调理方案•中医辨证与中医美容调理方案的制定•中医美容调理的常见方法与配方•中医美容调理方案的实际操作4.3 中医美容仪器与设备•中医美容仪器的分类与原理•中医美容仪器的常用操作方法•中医美容仪器的注意事项及禁忌4.4 中医美容的案例研究和应用•中医美容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医美容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总结•中医美容的未来发展趋势五、教学评价与反馈5.1 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选择与设计•考核内容与标准的制定•考核时的注意事项与准备工作5.2 学生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方法与依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建议•学生问题的解答与解决方案六、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6.1 教学资源•中医美容相关的书籍、课件和视频资料•中医美容操作的实操工具与设备6.2 参考资料•中医美容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期刊•中医美容专家的讲座和专业活动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美容的方法与技巧进行面部美容。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辩证与治则(中医美容学课件)
二、脏腑辨证
(四)肝病辨证 4.肝风内动 ①肝阳化风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痛头摇,肢麻或震颤,舌体抖动,舌红脉弦。甚则卒 然昏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半身不遂。
辨证要点: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的症状。 ②热极生风
临床表现:高热烦躁,颈项强直,肢体抽搐,两目上视,甚则神志昏迷,牙关 紧闭,角弓反张,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脾失健运和湿热内阻并见。
第一节 辨证
二、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分析各种病证,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状况,是内 伤杂病最主要的辨证方法,指导着临床治疗与护理。
二、脏腑辨证
(一)心病辨证 1.心气虚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面色淡白,体倦乏 力,舌质淡,苔白,脉虚。
一、八纲辨证
(三)虚实 5.虚实和表里、寒热的关系
表证和里证各有寒热虚实之证,即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 里寒证、里热证、里虚证、里实证。除此在里证中还有虚寒、虚热、实寒和 实热证的证候,虚寒证即阳虚证,虚热证即阴虚证,实寒证即里寒证,实热 证即里热证。
第一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四)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用以统括其余的六个方面,即表、热、实证属
一、八纲辨证
(一)表里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通常病在皮毛、肌腠,
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血脉、骨髓,部位深在者属里证。 1.表证: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的一
类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起阶段,通常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 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脉浮为辨证要点。
第一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中医美容学》课件
中医美容的效果评价应以临床实践和患者反馈为基础,通过对比实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科学评估。
中医美容的效果评价是检验其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实验,观察接受中医美容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其效果。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对中医美容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治疗方法和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可为中医美容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适度原则
不过度依赖中医美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
定期检查
在进行中医美容过程中,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中医美容不仅仅是外在的护理,更包括内在的调理,需综合运用中药、食疗等多种方法。
综合调理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发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中医美容产品和技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医美容学》ppt课件
目 录
中医美容学概述中医美容技术与方法中医美容的应用与效果中医美容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中医美容学概述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结合中医理论和美容实践的学科,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自然和谐和个体化治疗。
总结词
中医美容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体的整体性和内在平衡,通过调整身体机能和气血流通,达到改善皮肤状态和外在美感的效果。同时,中医美容学强调自然和谐的原则,尽量采用天然、安全的方法和技术,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和损伤。此外,中医美容学还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美容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推拿美容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同时,应注意按摩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肌肤。
中医美容的应用与效果
中医美容在皮肤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纹、淡化色斑等。
《医学美容学》教学大纲
《医学美容学》教学大纲中医外科教研室医学美容学是医学和美学相结合而诞生的医学美学的应用系列学科之一,是直接采用医学手段,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形式美,从而达到生命美感的一门学科。
我校医学美容学教学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开设较早,据今已经十六载。
本次教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思考,提倡积极讨论问题;结合实验和见习,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目的要求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片、挂图、实物、电影、录像CAI 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宜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本课程按54学时设计,课堂讲授48学时,实训6学时。
不同专业学生具体教学教学内容和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本教学大纲对每个章节都提出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不同目的要求,以供教学和学生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 绪论容学的重要贡献。
【教学内容】历代美容学名医、主要文献、学术成就、外治技能,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1.5学时。
第二节 医学美容学的几个相关概念【目的要求】掌握:美的四种主要观点。
2、形式美的含义及对称,比例,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主要法则的运用。
3、医学美学,医学美容学的定义。
熟悉:医学美容学分类:保健美容,皮肤美容,美容外科,口腔美容,理化美容。
了解:医学美学同医学美容学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美的含义及几种观点二,形式美及其主要原则三,医学美学,医学美容学的定义及关系四,医学美容的分类【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人体美标准【目的要求】掌握:1、皮肤美的标准:湿润,弹性,细腻,色泽一致,毛发及指趾甲健康。
2、形体美的标准:身高,体重,各种围长,各部比例。
3、颜面五官的标准:三停,五眼。
熟悉:1、人体美的原则:形式美原则、整体原则、动静原则、个性原则、区分性美学和自我美学原则。
2、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的定义。
3、人体美标准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人体美的原则二、皮肤,形体,颜面五官美的标准。
中医美容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程名称:中医美容学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安排:[课时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常用技术和方法。
- 了解中医美容的历史发展及现代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中医美容理论进行日常皮肤护理。
- 学会基本的中医美容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美容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医美容概述- 中医美容的历史发展- 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的关系2. 中医美容常用技术- 针灸美容- 推拿按摩美容- 食疗美容- 药物美容3. 中医美容操作技能 - 针灸操作技巧- 推拿按摩手法- 食疗方法- 药物使用规范教学重点:1. 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2. 中医美容常用技术教学难点:1. 针灸操作技巧2. 推拿按摩手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针灸针具3. 推拿按摩工具4. 中药材5. 实验室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中医美容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医美容学的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1. 中医美容概述- 讲解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 介绍中医美容的历史发展及现代应用。
2. 中医美容常用技术- 详细讲解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食疗美容、药物美容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医美容技术的应用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医美容与其他美容方法的区别。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中医美容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中医美容课程教案范文课程名称:中医美容学授课教师:张晓芳授课班级:2019级美容专业1班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医美容的基本理论。
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ppt)
肺
☻ 主气,司呼吸。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
☻ 主宣发和肃降 ☻ 通调水道 ☻ 朝百脉,主治节
脾
脾主运化 脾主升清
脾主统血
肝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调畅情志
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肝主藏血
肾
肾藏精 肾主水 肾主纳气
气与美容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起疹块 • 胃肠积热:兼胃肠不适、腹胀便秘 • 气血虚弱:色淡、时发时止,劳累后加重
风疹
皲裂
分型
部位
皮损
病因
血虚风燥 手掌、手背 线状沟状裂隙 摩擦、浸渍 指尖、足跟 伴出血疼痛 触冒风寒
血热风燥 肘膝关节伸侧、红斑,融合,银 血热,外感风
腰背、臀
白皮屑,瘙痒, 热。食辛辣刺
大而深
激
脾虚湿恋 手心、足跖、 对称、色暗肥 内外湿相合, 手背、耳后、 厚、脱屑、痛 郁于皮肤 阴囊、腹股沟 痒
皮损与伤口范围一 素禀湿热 致,肥厚,硬,皱 者
褶,淡红或正常, 瘙痒,阴天尤甚, 少渗液
皮肤瘢痕
外伤后瘢痕
炎性瘢痕疙瘩
皮肤肥厚
分型 部位
皮损
病因
脾虚血燥 血虚化燥 气滞血瘀 风湿蕴阻
干燥瘙痒明显, 暗红色,脱屑, 渗出
禀赋不足, 脾虚生湿, 郁而化燥
颈部两侧、 粗糙肥厚,淡褐 眼睑部 色,瘙痒
七情与美容
喜 喜伤心,喜则气缓
悲
悲忧伤肺,悲忧气消
怒
怒伤肝,怒则气上
思
思伤脾,思则气结
恐
惊恐伤肾,惊恐气乱
风邪
《美容中医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中医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Ⅰ前言本课程重点突出讲授美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及临床综合运用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美容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美容中医学的生理基础、病理基础、诊断基础和中医美容方法等,基本涵盖了美容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临床综合运用部分主要包括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疾病。
通过对常见病证的诊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四教材:《美容中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魏睦新,1版,2004年。
Ⅱ正文第一章导言一教学目的让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美容中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美容中医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的成就,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为今后从事医学美容事业打下基础。
重在了解,要求学生熟悉简单的美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诊病治疗方法,将学生引入美容中医学的门槛。
学习传统的中医美容诊疗技术,又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并为进一步学习美容中医学奠定基础。
了解美容中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美容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容中医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Ⅰ前言本课程重点突出讲授美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及临床综合运用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美容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美容中医学的生理基础、病理基础、诊断基础和中医美容方法等,基本涵盖了美容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临床综合运用部分主要包括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疾病。
通过对常见病证的诊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
四教材:《美容中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魏睦新,1版,2004年。
Ⅱ正文第一章导言一教学目的让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美容中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美容中医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的成就,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为今后从事医学美容事业打下基础。
重在了解,要求学生熟悉简单的美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诊病治疗方法,将学生引入美容中医学的门槛。
学习传统的中医美容诊疗技术,又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并为进一步学习美容中医学奠定基础。
了解美容中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美容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美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美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了解美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
(二)熟悉美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自然疗法。
三教学内容(一)美容中医学的历史。
(二)美容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自然疗法。
第二章美容中医学的生理基础一教学目的美容中医学的生理基础是美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以及中医对人体正常生理的认识,为学习美容中医诊断和美容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元气论了解元气论的基本内容和在美容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五行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阴阳五行的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脏腑熟悉脏腑的含义和内容。
掌握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系统连属。
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了解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以佐证其生理功能。
(四)精气血津液神了解精的含义掌握气的生成、分布及功能。
熟悉血的生成、分布与循行。
熟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了解气血津液主要的病理表现。
了解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五)经络腧穴熟悉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理。
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分布和表里关系。
熟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
了解奇经八脉的含义。
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一)元气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元气论在美容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判定及其相对性;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相互交感的逻辑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美容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
(五)五行学说在美容中医学中的应用。
(六)心主血脉的概念,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藏神的概念以及心主神明的临床意义;心的脏腑系统连属。
(七)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肺的脏腑系统连属。
(八)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脾主统血的涵义与机理;脾的脏腑系统连属。
(九)肝主疏泄的涵义及其作用体现,肝主藏血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肝的脏腑系统连属。
(十)肾精的构成成份及其主要生理功能;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关系;肾主水、肾主纳气的机理和临床意义;肾的脏腑系统连属。
(十一)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十二)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十三)精的概念和作用。
(十四)气的基本概念、生成和运动;气的功能以及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和主要功能。
(十五)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和功能。
(十六)津液的概念,津与液的区别;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
(十七)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十八)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循行部位;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三章美容中医学的病理基础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从病因病机两方面了解美容中医学的病理观,理解致病因素及其分类方法,掌握六淫邪气致病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痰饮、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了解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饮食劳逸失常致病的原因,掌握疾病发生的主要基本病机。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病因的概念,了解中医病因分类方法及认识病因的方法。
(二)了解六淫的含义及其与六气的区别,掌握六淫各病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三)了解各种内伤致病因素的概念致病特点。
(四)掌握痰饮的基本概念、征候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五)掌握瘀血的基本概念、征候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六)熟悉正邪概念和发病机理。
(七)熟悉阴阳失调病机规律及其内容。
(八)熟悉气血失和病机规律及其内容。
(九)了解脏腑失调病机规律及其内容。
三教学内容(一)病因的概念及分类。
(二)外感六淫致病因素。
(三)内伤致病因素。
(四)继发致病因素。
(五)环境致病因素。
(六)病机的概念。
(七)正邪相争。
(八)阴阳失调。
(九)气血失和。
(十)脏腑失调。
第四章美容中医学的诊断基础一教学目的通过美容中医诊断学基础的学习,从诊法辨证两方面了解美容中医学的诊断特点、主要内容以及美容中医学的诊法原理和辨证体系,掌握与美容中医学密切相关的诊法和辨证内容,从而为学习损美性疾病的诊治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望神技巧,掌握得神、少神和失神的鉴别要点以及常色和各种病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局部望诊的基本内容。
(三)了解舌诊原理,熟悉舌诊的方法,能够识别正常舌象和临床常见病理舌象,掌握各种舌象的临床意义。
(四)了解听声音、闻气味的临床意义以及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五)了解脉诊的原理及诊脉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
熟悉寸口脉诊的方法。
(六)熟悉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了解相兼脉的结合与主病规律。
(七)了解肌肤切诊的意义。
(八)熟悉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九)了解气血津液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及运用范围。
(十)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运用范围。
熟悉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和病机。
三教学内容(一)美容中医诊断的特点和构成。
(二)各种神、色的临床辨识和主病。
(三)局部望诊。
(四)望舌质、舌苔。
(五)闻诊。
(六)问诊。
(七)脉象形成原理,切脉的部位和方法。
(八)常脉的特征及客观变化,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九)肌肤切诊。
(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十一)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十二)心、肺、脾、肝、肾病常见证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中医美容方法概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中医美容保健的原则,从保健美容和医疗美容两方面了解中医美容的方法,为临床进行保健美容和医疗美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中医美容保健的原则。
(二)了解中药美容、针灸美容、按摩美容、食养美容和七情调摄美容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中医美容保健的原则。
(二)中药美容内治法。
(三)中药美容外治法。
(四)针刺美容法。
(五)灸法美容法。
(六)耳针美容法。
(七)按摩美容法。
(八)食养美容法。
(九)七情调摄美容法。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美容系美容中医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
四考核方法: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5%,平时成绩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