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赏析读解鉴赏诗经郑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点
• 《诗经·郑风·子衿》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 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 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 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 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 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 无良,二三其德。”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 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郑风·子衿》兴句中较 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 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 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 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品评
• 这是描写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她苦于相思难 遣,不禁抱怨情人: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 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难道你就再不来找我了吗 ?这种亲昵的埋怨口吻颇能传达这位女子对情人 又爱又怨的心情。她在城阙下等候情人,不见人 影,急得她来回走个不停——这个动作很形象地 写出了她的烦乱情绪。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发自心底的欢息则把她的相思之情推到高 潮。对于她来说,一日的分别都意味着漫长的煎 熬;一日复一日的想思,又将如何忍受呢?
赏析
•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 ”(《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 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 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 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 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 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 ,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 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 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 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 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 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 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 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 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本篇《子衿》,《毛诗序》 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 “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 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 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 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 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 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 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 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 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艺术特点
• 《诗经·郑风·子衿》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 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魏风硕鼠》、《小 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 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 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螓虫、 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 象细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 变得生动鲜活。《召南野有死》则不从局部比喻,而以“有女如玉” 作比,使人由少女的美貌温柔联想到美玉的洁白、温润。以具体的动 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郑风·子衿 》中也很常见。“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风黍离》),以 “醉”、“噎”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巧言如簧”(《小雅巧言》 )、“其甘如荠”(《邶风谷风》),“巧言”、“甘”这些不易描 摹的情态,表现为形象具体的“簧”、“荠”。总之,《诗经》中大 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 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子衿赏析读解鉴赏诗 经郑风
注释
•
①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衣领。或
读为“紟”,即系佩玉的带子。
②悠悠:忧思貌。
③宁不:犹何不。嗣:《释文》引《韩诗》
作“贻”,寄也。“音”谓信息。
④佩:指佩玉的绶带。
⑤挑、达:往来貌。
⑥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
的地方。
译文
•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
பைடு நூலகம்
艺术特点
• 《诗经·郑风·子衿》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 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 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 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郑风·子衿》 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 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 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 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 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 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 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 ,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 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 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郑风·子衿》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 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