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

合集下载

发现、整合和表达——芜湖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设计探讨

发现、整合和表达——芜湖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设计探讨

发现、整合和表达——芜湖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设计探讨潘一婷;李浈【摘要】结合芜湖古城改造实际项目,以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为例,研究特定问题下传统民居建筑群及其单体的保护再生方法,探索民居类建筑的再利用方向,指出在保护中求创新,保护设计通过"发现、整合和表达"的方法建立历史建筑新的平衡.【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4【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芜湖古域肖家巷;民居;保护;再生;历史建筑【作者】潘一婷;李浈【作者单位】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社会学院,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1 项目背景走过了2000年历史哀荣的芜湖古城是现代芜湖城市发展的生长点。

它亲历了三国以来一次次兵革之灾和重建;目睹了明、清两朝徽商市场的繁华光影;记载了1876年辟为通商口岸后米市的买卖景象;更将见证古城正在酝酿中的复兴:从昨天的城市政治、经济中心,今天的情感焦点,到城市明天的文化核心的转变。

经过广泛的公众参与,芜湖当地建设局整合策划方案,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进行“芜湖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

本次设计的基本前提就是:按策划方案优化和深化。

本文的设计范围——肖家巷地段,位于古城中部,以民居为主。

保护设计是在对资源深度调查和思考,形成的古城主题定位之后形成的。

既顾及民居建筑和古城、建筑和建筑的联系,又考虑建筑自身属性的综合情况。

本文将主要介绍如何对肖家巷地段民居建筑进行减法、加法,以及功能策划。

最后以一个重要历史建筑为例,说明如何用“发现”、“整合”和“表达”的步骤,实现针对单体民居的特殊情况进行“对症下药”的保护设计的过程。

2 设计理念本设计的保护理念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思考保护问题。

“时间”维度上,认为城市是活档案,古城像一圈圈年轮一样记录城市的历史。

因而保护古城,就是保护特定时期古城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

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

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

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历史情境背景下的叙事性景观建构思考黎启国;佘果辉【摘要】望城斑马湖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沉淀,适于利用叙事性空间理论来建构景观。

通过对叙事性景观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首先明确叙事的概念,界定叙事景观范畴,并提出叙事性景观自循环体系。

然后结合望城斑马湖公园景观设计工程实例,挖掘与提炼叙事性景观素材。

最后从叙事点的建构、顺序、联结、对比四个层面来阐述历史情境叙事性表达的具体内容。

%Wangcheng Banma Lake has advantageous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ich is suit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with narative space theory.B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arative landscape system, it firstl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point narrative and the group narrative, as wel as the narrative landscape self-loop system.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Wangcheng Banma Lake landscape design, it extracts and elaborates the source materials of narative landscape. Lastly, it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narative expression from four levels: the construction of narative point, the sequence, linkage, and comparison.【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94-195)【关键词】叙事;景观;历史情境;望城;斑马湖【作者】黎启国;佘果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长沙市望城区自然风光秀美,经济发展迅速,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近年来政府逐步加大城市公园的建设力度。

“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景观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许多景观设计冷漠而缺少趣味性,忽略人的体验因素,叙事理论引入景观,更能凸显景观特色,增强人们对景观感知的自主性,重塑景观记忆。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景观叙事在我国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景观叙事”在我国景观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既有理论基础上提出发扬“中国特色景观叙事”的新思路。

关键词:“景观叙事” 景观设计中国特色景观设计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不能把参与者调动起来,让人驻足体味,为形式而设计,忽略人的体验因素,一成不变,冷漠而缺少趣味性的景观设计现状需要改变。

除了文学作品可以叙事,景观设计作品也可以阐述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故事。

景观设计更应注重其内在和外在的联系。

一“叙事”与“景观叙事”“叙事,就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

”源于拉丁文中的gnarus和to know,就是通过人们的体验性行为,即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基本感官能力,将这些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通过大脑处理和提炼,使人们体会到这些符号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以及精神内涵。

二我国关于的“景观叙事”的几个主要研究趋势西方景观叙事研究较早,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对于景观叙事研究也有较多方面,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国内较注重的研究趋向。

1 空间维度的关注以前的大量设计作品多是关注时间维度,深层挖掘历史和过去的事情,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日趋成熟和新的发展需要,仅仅关注空间维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景观发展的需求,空间问题日益显露,任何事物是具有同存性的,不同的空间秩序、不同事物组成的空间必然将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情感触动。

2 营构要素的三类整合张楠教授在《城市故事论》一文中,把城市故事分为三类整合:与自然环境整合;与历史文化整合;与市民交往活动整合。

这三类整合组成了城市整体生态叙事,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故事。

“以人为本”、“绿色设计”、“文脉主义”等近些年来备受人们关注,似乎成了不变的法则,一个人们公认的规律。

艺术设计教学中维度观念的探讨.docx

艺术设计教学中维度观念的探讨.docx

艺术设计教学中维度观念的探讨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

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维度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

一维只有长度;二维包括长度和宽度,形成“平面”;三维又多了一个高度,进而形成“体”。

维数越多,得到的空间越复杂,形态的丰富度也随之增加,研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笔者将维度的概念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探讨合理与多层次的多维理念,进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一、当代设计的多维发展趋势(一)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化动态设计扩展了静态设计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视觉空间的利用率,成为新的设计发展趋势,在数字信息的平台上也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

动态设计一般围绕着媒体广告、网页设计、空间展示、公共区域导向等领域。

(二)由二维或三维向多维转化无论是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还是工业设计,如果在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将会使得设计理念更加突出,让受众对设计的印象更加深刻,体现了多维化、个性化以及全球化的创新思维与设计策略。

(三)由现实设计向虚拟设计转化虚拟设计也可以称为非物质设计,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媒介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改变了传统设计信息的物质性局限,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的手段,丰富了设计的形态与维度。

虚拟设计将艺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设计的创作在虚拟的数字网络之中,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往往体现于信息服务设计,其高效的特点也满足了更多大众的需求。

(四)单向传递信息向信息交互设计转化交互指的是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状态,以及对产品属性的理解,探索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当代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设计比较关注形式的特点,而更加注重设计的内涵和效果,优秀的交互设计能够轻松、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交互设计的方式与新颖独特的各种产品类型不断产生,人对产品性能的体验感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交互设计在产品设计或公共设计中应用得尤为广泛。

二、教学内容的维度拓展随着经验的持续积累和教学效果的不断反馈,笔者逐渐将教学的方式与评价标准基本固定下来,并将各部分有机、系统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使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成为规范性的行为过程。

历时性与共时性视角下的工业景观设

历时性与共时性视角下的工业景观设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2)12-0119-07 收稿日期 2019-11-06摘 要 通过对徐州权台煤矿的工业历史变迁、遗存现状与景观构成进行分析,以权台煤矿中原堆煤场用地范围新建的权台文化创意工坊为例,阐述工业景观再生设计中新增部分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如何达到新旧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对立统一与景观空间维度上的延续,探索出兼顾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保护与活化方法,为工业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工业景观 历时性 共时性 权台煤矿 权台文化创意工坊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a nalyzed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cha nges,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relics, a nd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landscape in Xuzhou Quantai Coal Mine. Then, taking the newly-built Quantai Cultural and Creative Studio in the area of the Quanyuan Coal Yard as an example, we tried to explain how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old and new buildings in the time dimension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landscape space dimension for the newly added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regeneration design, we also explore protection and activation method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both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beneficial experience for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landscape. Keywords Industrial landscape, Diachronic, Synchronic, Quantai Coal Mine, Quantai Cultural and Creative Studio建筑与景观的美学定位是当前建筑师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不乏优秀建筑师在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案例中设计出耳目一新的作品[1-3]。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文案】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引言】设计史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了解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耿明松老师编写的《中外设计史》教案,以其深度和广度的双重特点,成为了当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评估该教案,并对其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评估】1. 教案的整体质量耿明松老师编写的《中外设计史》教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展现了深度和广度的兼具。

教案以时间为线索,从古代到现代,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外设计的历史与演变。

无论是内容的准确性还是编排的合理性,该教案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2. 深度分析教案在深度上通过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设计作品、设计师和设计理念的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尤其是对于每个时期的设计背景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通过深入探讨设计史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教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理解。

3. 广度展示《中外设计史》教案还在广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介绍了中外设计的发展演变,还探讨了设计与其他学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透过对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比较,教案拓宽了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设计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教案还涵盖了不同领域的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设计。

【回顾与总结】通过使用耿明松老师的《中外设计史》教案,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设计的历史与演变。

教案既注重深度分析,又强调广度展示,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探索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设计的万般魅力。

教案的编写方式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理解设计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个人看来,设计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设计史,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积累和传承,还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灵感,为未来的设计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城市设计的维度

城市设计的维度

城市设计的维度》2008-04-16 21:47一、形态维度1)城市形态:城市形态研究的是聚居地的形态和形式。

CONZEN认为土地使用、建筑结构、地块模式、街道模式是一系列把握聚居地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稳定性依次提高)。

<a>土地使用:稳定性低,相对别的要素是短暂的。

新的使用常会引起再开发和新建活动,引起地块的合并和细分。

<b>建筑结构:城市中除了具有象征性的纪念性建筑外,别的建筑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强度的特性,才能长久的存在。

<c>地块模式:街道单位典型的被细分或如绘制地图那样分成一块块场地或地块。

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再细分,但通常是被合并。

<d>街道模式:街道的模式是城市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公共空间或活动通道,或者“公共空间网络”的平面布局。

它具有叠加历史信息的特征。

•一个由街道模式建立起来的重要的城市设计品质是“渗透性”,意思是一个环境的穿越路线或在其中的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渗透性”是活动机会的一个度量标准,另一个相关标准是“可达性”)它包括“视觉”渗透性——看到穿过环境的线路的能力;和“实体”渗透性——穿越环境的能力。

很多小尺度的街区模式比较少的大型街区模式具有更强大的渗透性。

2)公共空间网络与基础网络:街道模式建立了一个城市区域的公共空间网络,也是广义的基础网络的关键因素。

对Buchanan来说,基本网络“形成城市的结构,对其土地利用和土地价值,开发密度和使用强度,和市民穿越、看见和记住城市及约见同伴的方式。

”3)限定空间的建筑与空间中的建筑:公共空间网络形态结构的主要变化是从作为城市街区组成要素的建筑(体量相连,限定街道和广场),转变成无组织空间中自由挺立的高楼大厦。

•在更大尺度上——基于在城市区域内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条件、美学偏好和容纳小汽车的理念——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倾向于在建筑群周边自由流动,而不是包含与其中。

韧性景观 疫情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考

韧性景观 疫情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思考

湿地景观文化构建 —— 多元滨水生态带 结合江南人文景观与湿地形态将项目湿地公园分为五大区域:荷塘月色、稻香坞、长岸浮汀、鸥鹭浅滩和滨湖长堤。通过文化的渲染力,抽练成各节点独 特的景观要素,以写意的手法演绎中式空间,让人们体味现代江南和江南的文化底蕴。
如果想要有效果良好的景观水体,现场的水体质量 亟需改善。 水生态调研 —— 区域水域采样与分析 项目紧邻淀山湖急水港,其水体浑浊,水质基本在 Ⅳ类到劣Ⅴ之间,因水体自身缺乏相应的净化能力, 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严重时将发生藻类水华现象。
.
而系统的概念也适用于城市和景观, 因为它们都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 分的复杂网络所构成,且不断发生 着动态变化,允许能量、物质及信
息交换,并深受环境的影响。
韧性&可持续性?
在规划领域,“韧性”一词的热度已渐渐与“可持续性” 相当。相较“可持续性”而言,“韧性”一词更易定义,
因为这一概念由自然科学的系统理论发展而来。.
这些系统会产生复杂而多导向性的动 态变化,但这些变化无法完全预测, 只能依据概率进行假设。 ——《韧性设计:重新连接人和环境》
社会生态学语 境下的韧性?
在以社会生态学为背景的城市设计语境中,“韧性”可以理解为:由若干能够在 不同时空维度上预测并消解干扰的网络、系统与群体叠加而成的、基于特定场地 和具体领域的复合体系,其具有在社会、生态和空间上实现新的平衡态的能力。
之久。
——《塑料浪潮:开采漂浮塑料垃圾的景观过程》.
菲律宾
菲律宾拥有长达36289km的海岸线,河湖水网纵 横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全球四大灾害热 点地区之一。人口激增导致今天生活在大都会区的 非正规城市人口达到了300万人左右,约60万个对 非正规移民家庭。暴雨时,居民会频繁遭受洪灾侵 袭。他们有的选择居住在垃圾场附近,马尼拉大都 会区每天产生超过6000吨的生活垃圾,垃圾场吸引 了大量居民前来翻捡和回收。 ——《韧性构想:基于社会生态学的菲律宾马尼拉 大都会区城市设计》

五维景观_精品文档

五维景观_精品文档

五维景观引言五维景观是一种综合了时间、空间、情感、文化和生态各个维度的景观设计理念。

它通过创造具有深度和多样性的景观来满足人们对美、平静和互动的需求。

五维景观涵盖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设计,以提供丰富、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五维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

一、五维景观的概念1. 时间维度时间维度在五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指的是景观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和演变。

通过考虑季节变化、植物生命周期、气候变化等因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时间感的景观。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使用落叶乔木,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空间维度空间维度着眼于景观的布局、尺度和空间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尺度来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感的景观。

合理的空间规划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而宜人的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情感维度情感维度指的是景观所传达的情感和体验。

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色彩、材料和植物,以及合理安排的座位和休息区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五维景观中,情感维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可以提供愉悦和放松的环境,帮助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

4. 文化维度文化维度是五维景观中独特的一部分,它考虑到景观与社区文化、历史和传统之间的联系。

通过融入地方特色和人文元素,景观设计可以成为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的标志。

例如,在城市中心设置文化广场,可以容纳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欣赏和参与的机会。

5. 生态维度生态维度关注景观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五维景观的设计目标是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

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本地植物、节水灌溉系统和可持续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生态维度的重点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二、五维景观的设计原则1. 综合性五维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各个维度的因素,并综合运用在设计中。

储藏风景——景观材料的时间语言

储藏风景——景观材料的时间语言

储藏风景——景观材料的时间语言
李华君;卜祥度;李险峰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2(028)003
【摘要】景观材料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随时间变化直接记录场地时间维度的信息,称之为材料的时间语言.景观材料的感观属性、使用属性和文化属性都是影响时间语言的因素,不同材料对时间的敏感度各异,不同时间语言的材料共同作用体现场地的时间维度.通过时间语言的运用,可以追溯场地的历史感、记录时间的瞬间感、延伸场地的生命力;不仅拓展了场地时间的储存,丰富场地的效果,同时,营造时间维度和谐的景观,让有限的材料能够相互“共生”,体现可持续的设计观,营造“生长的景观”.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李华君;卜祥度;李险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干扰对太湖西山风景林景观格局影响的时间轨迹分析 [J], 王军围;唐晓岚;李明阳;杨玉锋
2.营造有生命的景观——风景园林的时间性设计 [J], 刘颂;王韡珏
3.时空交错的记忆:景观“时间”语言的设计表现 [J], 孟可鑫
4.广西风景区语言服务研究\r——以青秀山风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个案 [J], 刘振平;黄章鹏
5.木塑材料用于风景园林景观暨设计之要 [J], 吴依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间的审视

时间的审视

[ UED ] 144 | 08 | 202324文_游亚鹏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任时间的审视EXAMINATION OF TIME2003年,胡越工作室组建成立,我有些偶然地成为了其中一员。

也是那一年,北京人艺设想在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地段筹建一座新的剧场,作为林乐义先生设计于50年代的首都剧场的东扩工程,胡越带领最初的工作室投入到剧场的早期草案之中。

如今,20年倏忽而过,胡越工作室已完成了一系列建筑作品,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于2021年落成首演,胡越和工作室的建筑师们也迎来了对设计的回顾和重新审视。

20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坐标。

时间的坐标有多个维度:时间既是对建筑而言的客观角度,又是对建筑师而言的主观角度;时间既是建筑的物理变化又是建筑师的思想流转;时间既是作品的完成,又是设计的路程本身。

对一座建筑的评价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客观和中肯;而建筑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的能力、时间中建筑的韧性,则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重要。

建筑和建筑师能否经得住时间的审视,值得在20年的节点上进行思考。

五棵松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主场馆,是国内最早按照NBA 比赛标准和观赛条件设计建造的场馆。

胡越工作室最初的几年时间几乎全员投入在五棵松之中。

从设计到建成至今五棵松体育馆跨越了将近20年时间,当初为长久的赛后运营做的大量设计预留在漫长的时间中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印证,足以令建筑师感到欣慰。

最初的外方方案将在体育馆顶上再建造一座“超级”购物中心,用多个篮球网一般编织的钢结构“花篮”吊挂各层楼板,设想十分大胆超前,但初步设计完成后可见其造价和技术代价也是惊人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节俭办奥运的精神,我们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功能调整为单纯的体育馆,造型也调整为简洁纯粹的正方形。

场馆的专业性倾向取代了原先的“超级”建筑倾向,修改使得更多的资金被用于体育工艺预留和观众服务设施的设计建造上。

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表现

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表现

中图分类号 :U 8 T 9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5 2 1 ) 1 0 7 0 17 —16 (0 2 0 — 0 2— 4
我 们生 活在 时 空 之 中 , 间 和空 间是 我 们 体 时 验 环境 的基本 框 架 ; 景 观 环境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时 而 空 变迁 的 产 物 。 通 常 , 们 从 天 光 变 幻 、 我 四季 变 迁、 气候 流转 等 自然 现 象 中去感 知 景 观 的存 在 和
Vo1 2 No .1 .1 M a" l .2012
景观设计中时 间维度的表现
罗枫 , 刘晓惠
(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0 ) 10 9

要 : 景观” “ 是一种在历 史进程影响下具有 时间维度 的表 达符号。 时间不仅 时刻影响着景观 项 目及地 域材
化 , 映出Hale Waihona Puke 时间 的流逝 ( 1 。 反 图 )
熟 衰败 的变 化 规 律 , “ 锐 地 意识 到 ( 观 ) 应 敏 景 设
计 就是 引导 一个持 续变 化 的过程 ” …瑚 , 在变 化 并 中积极 寻求 景观表 现 的 内在 价值 的恒 常性 和延 续
性 —— 具有 理想 意义 的空 间创造 。
表达 符号 , 是时 间 刻 度在 大地 上 留下 的 痕迹 和烙
印, 这些 都 与人类 的活 动息息 相关 。因此 , 观设 景 计 的 时间维 度 不 只表 现 在 自然层 面 , 多地 表 现 更
时间维 度造成 的 自然 的变化不 但体 现 在 自然 层 面— — 自然 界 本 身 的变 化 规 律 , 且 体 现在 文 而
前 和 未 来 的需 要 。 为尊 重 人 类 的 “ 体 记 忆 ” 集 或 “ 会记忆” 营造家 园般 的感 觉 , 社 , 景观 设 计应 传递

景观叙事类型

景观叙事类型

景观叙事类型
景观叙事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物象叙事: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物化凝结,具有可视性、具象性的特征,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获得受众的认知和认同。

物象叙事通常以景观的形态、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为媒介,向人们传达某种特定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故事。

例如,上海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塔亭楼阁、瓦肆街巷等景观都属于物象叙事的范畴,这些景观通过其特有的形态和色彩等元素,将人们带入到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空间叙事:空间叙事是指通过空间布局和空间关系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在景观设计中,空间叙事通常以景观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手法为媒介,通过对空间的塑造和引导,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景观所传达的意义和信息。

例如,朱育帆老师的青海原子城纪念园是一个成功的叙事性景观案例,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手法,将纪念园的历史和文化特征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地方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三、时间叙事:时间叙事是指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在景观设计中,时间叙事通常以自然元素的变化、四季更替、节气变化等元素为媒介,通过对时间的感知和控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景观所传达的意义和信息。

例如,一些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公园或花园中,通过利用四季更替的特点,营造出不同的季节景观和氛围,以此来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总的来说,景观叙事是一种多维度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手法来传达出不同的意义和信息。

不同的景观类型和设计
手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叙事效果,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景观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建筑设计中考虑Z向矢量、时间维度变化的实用价值分析

建筑设计中考虑Z向矢量、时间维度变化的实用价值分析

建筑设计中考虑Z向矢量、时间维度变化的实用价值分析摘要:文章基于城市化的发展,房价高昂的现状,在建筑设计阶段对户内空间,在Z向矢量上、在使用时间维度的变化上,综合考虑构件的空间布置,预留隔墙、家具平面、立体收缩变化的条件,提高实际可使用面积,增加用户使用体验感,也为今后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一个设计思路方向,特别是在政策支持的全装修交房,建筑工业化应用方面,减少二次拆改,减少材料和能源浪费,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空间、时间维度;伸缩墙体;实用价值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宏观城镇化的大政方针下,人口向城市聚集日趋严重,土地供应不均衡的大环境下,住房价格日趋高昂,大型中心城区人均居住面积日趋被压缩,总价较低、建筑面积90平以下做成三居的户型,成了市场最受欢迎的主力户型。

随着地产开发商资金高周转的需求、住宅设计标准化户型的整合,以及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交房政策的推进,对住宅设计的精细化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能够达到高标准,小面积的前提,与使用者提供合理舒适的居住空间成为日趋凸显的矛盾。

本文旨在通过在有限的住宅使用面积内,通过对居住空间在时间维度变化的条件下,对使用空间更充分合理的分析设计,以期对有限的居住空间取得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设计师在全设计周期中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考方向。

一、房屋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空间交错的作用(一)提升建筑设计结构的社会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生活中推门映眼的一抹绿色庭院,给人惬意生活的感觉。

而这种庭院设计以往都只出现在大面积的豪宅、别墅中,远离了一般工薪人群的需求。

如建筑设计中从空间角度思考这个绿色生活的诉求,则可打破传统多层的单元门洞设计理念,让每个计容面积130m2左右的小户型,都具有自己的30 m2左右庭院的独门独院叠拼设计,见下图。

通过上下叠拼的设计,让住户拥有别墅版的享受,取的良好的社会价值。

(二)充分考虑Z向矢量变化对建筑内部空间实用价值随着人口的日趋集中,城市住宅供地的日趋紧张,房价的日趋高涨,住房和办公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初期创业公司,租用一些小型办公场地,又想具有临时休息功能的小公寓需求越来越大。

多元化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化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化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景观设计愈加重要。

如何打造一个具有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城市景观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化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

1. 多元化的意义城市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包容众多种族、文化、信仰等多种元素。

因此,城市景观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多元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多元化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层次和活力。

不同的文化和功能元素相互交织、碰撞,使城市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

其次,多元化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合。

不同文化和功能的元素相互交流、包容、融合,可以让城市融为一体。

这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多元文化,也是城市社会进步的基础。

最后,多元化可以创造出更加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景观。

不同文化和功能的元素相互辉映,成为城市的文化和价值的体现。

这样的城市景观能够提供更加温馨、亲切的感受。

2. 多元化的实践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多元化,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的实践策略。

具体如下。

首先,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等特点,挖掘城市的软性要素。

城市的历史、文化等特征,是通过建筑、公园和城市坊邻等硬性设施空间,常常也是通过公园、地方盛事、节日与庆典和其他非硬性设施空间体验的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注重挖掘城市的软性要素,如文化、民俗、习惯、习俗等,通过不同元素的融合,实现城市景观多元化。

其次,注重建筑的人文关怀。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注重打造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

不考虑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导致建筑的同一化和城市的单调。

建筑应该融合多元化的文化、历史和氛围等方面的因素,以体现人文关怀,使人们在不同建筑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生活氛围等。

最后,提供多样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公共空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城市社会中的不同群体有着密切关联。

时间的三种维度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时间的三种维度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时间的三种维度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摘要时间是一把尺子,衡量着人类活动的意义之深浅。

草长莺飞、昼夜星辰、沧海桑田、古代先哲将太多与时间有关的浪漫场景文学化。

纵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易景,欧洲历史建筑百年更叠,无数经典从不同维度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练。

而至如今,目之所及的建成环境大多充斥着肤浅之形,虚假之形。

城市美化运动、政绩形象工程、大规模迅速的城市扩张使得街景千篇一律,生态满目疮痍。

设计师关注空间尺度而忽视时间维度之于设计的重要意义。

这种观念上的缺失必然导致设计的失格。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景观设计方案,探讨时间维度之于景观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景观、建成环境、1.时间的三重维度时间按照周期长短,可分为世界时间、项目时间、体验时间。

这三重时间维度周期递减。

世界时间承载了环境变化的世世代代,周期最长。

这类时间存在于环境对时间的抗衡和适应,存在于环境随岁月流逝而发生的改变之中。

世界时间在物理环境中留下痕迹,环境的表象既反映出其经受的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也反映出时间对于景观的馈赠[1]项目时间是人类参与程度较高的自然地理环境改造过程所包含的时间,周期较长。

项目(project)一词源于变化,更清晰的化可以表达为向前迈进。

世界时间遵循着一定的发展模式,而项目时间通常迂回得向前发展。

项目时间包含着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过程,以及后续植物生长演替、材料损耗和人类对其使用的全过程。

“景观、风景、园林规划由于大量使用具有自我生命轮回规律的植物材料作为设计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所要考虑的时间跨度“一般都在50年以上。

体验时间可以有两种解释含义。

其一是指人在建成环境中移动时,能够感受到的时间变化。

它包括在景观之中所有的加速、延迟和逗留。

景观或建筑空间中的不同的空间序列营造出各异的空间感,并决定了整体环境的节奏,需要动用身心,在时间中体会。

其二则值得是,进入空间的一瞬间,便能通过巧妙的景观细节设计,感悟到时间的流淌痕迹。

比如纪念性景观,某些装置艺术等。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多维视角下的景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随着我国旅游体系及物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景区公园及大型风景名胜已经逐步成为推动市场经济体系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们物质及精神娱乐需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景区规划也逐步向系统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其中,景区风景园林工程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社会生态建设及景区功能性建设需求。

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远离生态设计的本质,应坚持多维视角及多维理念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景区园林工程的规划科学性。

1景区风景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区属于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区风景园林工程包含自然类风景园林和人工类风景园林。

(1)自然类风景园林:大部分以自然保护区或原生态森林公园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景观都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未进行人工修葺或人工干预程度较少,这类景区往往保留着原始的野生特征,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部分,能够呈现出极高的生态效益以及原生美学[1]。

(2)人工类风景园林:通过人工修砌打造的园林景观工程,是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景区生态效益为目的构建的风景园林,这类风景园林往往体现出更为浓厚的人文性、服务性特点,有大量人工修砌的建筑物、景观小品及人造自然生态结构。

这类景观工程更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契合性、游客的审美需求、不同区域的地域性需求及文化传承需求,是需要进行多维设计的重点内容。

但无论是何种景观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能远离景区本身的规划需求。

首先,要有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与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可构建具备人文性和生态性的小广场、公园、游步道、庭院及景观小品;要营造出审美与体验相互融合的景观园林环境,同时,构建动静分区,确保景观工程空间分布合理,以满足游客的感官和心理需求。

而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必须从多个视角出发设计景区园林景观,不能单纯将其作为生态工程,更需要具备人文性、经济性、艺术性。

关于建筑时间维度的思考——叙事视野下的刘家琨创作实践的解读

关于建筑时间维度的思考——叙事视野下的刘家琨创作实践的解读

成 了很具有肌理 的混凝土外立面 。再如在 灾后重建 中 , 以碎 砖断瓦和麦秸为原料 , 利用 当地原有机 械制作 的新 型轻质建 渣秸杆空心砖——再生砖 。与地域性表达 中 回应历史 不同 ,
这 里 记 录 了处 理 现 实 的 过 程 中 的 事 件 和 时 间 , 种 “ 时 此 这 此
过程 , 本身就赋予 了建筑 的第 四维度 , 随着 时 间的变化 而呈 现不同的空间。这在一 个博 物馆设 计 中尤 为明显 , 表现为设 计师对游人参观流线 的设计。一个 有速度 的传感 器( ) 人 描
述 的 空 问 , 实 也 就 是 随 时 间变 化 而不 同 的空 间 。 这 样 的空 其
批 判 的地 域 主 义者 强 调 场 址 的重 要 性 , 对 对 地 方 和 乡 反
土建 筑的单纯模仿 , 特别提到的是 , 筑师对 当代 的 、 建 当地 的 技术 、 工艺 、 材料 资源 的积极 回应态 度。虽然 在形式 上无 传 统地 域特 点 , 但其建筑 的空 间 、 质都 随处 映射 出建 筑师 充 材 满西部 映像 的地 域气息 。过去 的时 间夹 杂着 回忆 的碎片 在 不断地选择性表达 中留存在 了建筑实体里 。
可行 。充分强 调对 古 老历 史文 明优 势 的发 掘利 用 , 长 避 扬
短, 力图通过令人信服 的设计 哲学 和充足 的智 能含量 , 以低
造价 和低技术手段营造高度 的艺术 品质。在经济条件 、 术 技
水 准 和建 筑 艺 术 之 间寻 找 一 个 平 衡 点 , 由此 探 寻 一 条 适 用 于
图 5 鹿 野 苑石 刻 博 物 馆 室 内
在同样是展览佛像 的另 一个刘 家琨设 计 的艺 术馆—— 上海相东佛像 艺术馆中 , 建筑师为 了营造 一种喧嚣 大都 市 中 “ 内心丛林” 的静谧场 所 , 在路 径上 采用 “ 阶等高 , 回路 拾 低 转, 川林过涧 的山林景观 ” 的游走路径 ( 6 。 图 )

浅谈道路绿化景观五维设计

浅谈道路绿化景观五维设计

浅谈道路绿化景观五维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作为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实际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五维设计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五维设计的视角,探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设计要素。

一、时间维度时间维度是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展现出来的景观特色。

在时间维度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植被种植的季节性,选择具有四季特色的植物。

比如在春季选择樱花、杜鹃等开花植物,夏季选择花卉和绿色植物,秋季选择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冬季选择常绿树种。

这样一年四季道路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让市民在不同时间段都能感受到不同的美。

在空间维度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道路类型和道路环境带来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问题。

比如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上,设计师需要选择生长速度较慢、高度适中的绿化植物,以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而在宽阔的城市主干道上,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来进行绿化,形成宏伟的景观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到绿化植物和其他市政设施的结合,使得空间更具层次感和丰富度。

三、情境维度情境维度是指根据城市道路的特殊情境,结合道路的功能和空间特点来设计绿化景观。

比如在商业街道,设计师可以选择一些观赏性强、花期长的花卉来增加景观效果,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休息座椅和小型水景等,提供市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而在居民区的道路绿化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气味芬芳的植物,提供清新空气,营造出舒适的居住氛围。

在这样的情景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四、功能维度在功能维度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除了能提供观赏性外,还应考虑到其功能性。

比如可以通过树木的排列,来提供行道树对车辆和行人的遮阳作用;通过草坪的设置,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通过水景的设计,来调节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气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ART PANORAMA2007・08设计平台关于建筑或景观的空间设计,已经被提得很多了。

而我热衷于对时间维度的关注、感受和思考。

“为什么静态的景观被认为是正常的?也许是该改变我们对美的概念的时候了。

”(哈格里夫斯)天光的变幻,四季的变迁,气候的流转,岁月的成长,作用在景观材料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常常让人忍不住惊叹和感动。

时间的设计,应该成为景观设计体系中一个必要且重要的元素。

希望本文能为景观的这个“第四维空间”的设计领域开启一个小小的窗口,吸引更多敏感的眼睛。

其实所谓“时间的设计”,说到具体处就是一个“变”字。

太阳光和四季的交织变化使自然处于不断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而设计通过时间性术语来诠释景观的这种演替变化,使人们在其中亲身感受时刻变化的姿态,使风景更具有进深感。

时间手法的运用使景观设计顺应自然的运行,体现了变化中的永恒。

一、 从晨曦到日暮——天光的变幻白昼和黑夜之间,光和影扮演了运动的精灵,日光和月光、灯光交替上演。

设计师的任务是怎样尽善尽美地把握这些转换的轨迹和节奏。

如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Sasaki)设计的众议院议员议长官邸庭园,在融合了静与动、和式与洋式风格的同时,巧妙利用了天光变幻对景观的塑造效果。

白天,“白沙青松”的月形沙洲与青青的草坪以柔和的“绿色海岸线”相接,一棵枫树在白沙上投下斑驳的圆形影子。

随着日光逐渐暗淡,宫殿式建筑窗内的灯光便慢慢明亮起来,在黑暗中,原本默默无闻的场景被灯光变换成充满生机的世界——“在黑暗中,我们将寻找光明”(艾略特)。

而在庭园内却并未设计人工照明以尽显自然本色,在蓝色笼罩一切的夜晚,“月形沙洲”借助从建筑物泄漏出来的柔和光线微微地浮出水面,描绘着美丽海岸线的细沙和石子将庭园变成一片大海。

日夜交替使庭园的景观效果生动丰富且意蕴悠长。

二、四季轮回——季节的气息春芽夏花,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雪枝,景观的形态和色彩无不随季节而变化。

枫叶的凋零或生长彰显出季节的轮回,灰色树皮上布满褶皱,在四季的更迭中呈现出不同的容颜。

一年四季中色调发生微妙变化的材料独创了自己的语言和空间,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气息的变迁,而时间在持续变化的虚实间找到对话的焦点。

《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主题景观,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

《扬州画舫录》中李斗曾描写槭槲(秋色叶树种)四季叶色变化时说,“……半山槲叶当窗棂间,碎影动摇,斜晖静照,野色连山,古木色变;春初时青,未几白,白者苍,绿者碧,碧者黄,黄者赤,赤变紫,皆异艳奇彩,不可殚记。

”称其室为“珊瑚林”。

树木随着季节变化,叶片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园林有了明显季相变化。

秋季很多树种叶色绚烂艳丽,观赏效果不亚于姹紫嫣红的花朵。

佐佐木叶二的作品NTT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总部庭园,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古樱树,通过把水面和草坪配制成两色相间的鲜明的方格状形式,以几何图形的景观构成自然气息浓厚的校园风景。

与水面相间的草坪随着春冬由绿到黄,再从黄变绿。

如镜的水面折射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水面上映照着枝叶天空,构成一系列流动的景象,飘舞在水面上的樱花花瓣述说着季节的变迁。

三、气候流转——宏观和微观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

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夏季的阳光、繁茂的树荫、温差的影响、冬季景观等。

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微观气候则包括风向的变化、冷热空气的交替和昼夜的温差。

布伦达・科尔文在其著作《土地和景观》中说:“气候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次要的……但是,植物本身就是设计的素材,仅次于场地的设计。

植被和土地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的景观设计中,气候是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

”维克托・奥尔加伊的《设计与气候》也详细论述了气候对设计的影响。

目前某些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中一味盲目引进常绿树种,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情况。

北方气候变化明显,烈日下需要茂密绿荫为人们遮挡骄阳,而冬季落叶则为暖阳腾出更多位置,落叶树的功能和景观效果都是常绿树无法替代的。

太阳、水、土、风等最基本因素,当地的气候对于设计而言至关重要。

挪威的奥利・布尔斯广场在景观建筑师英格利德・荷科兰德、阿恩・苏伦和雕塑家亚斯博岩恩・安德森的共同努力下,巧妙利用当地气候创造了景观的时间感。

广场所在地伯根是个多雨的城市,因此“在雨天也能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文/郭恒张 炜The Time Dimension in Landscape Designs2007・08161美术大观设计平台使游客心驰神往”是广场的设计意图之一。

4000块铺石由中心的灰色片麻岩和花岗岩逐渐过渡到边角的粉红色花岗岩,共选用了6种不同的饰面材料。

安德森设计的蓝石板雕塑在中心跳跃,整个广场犹如石块奏出的交响乐章,湿润的铺石尽显其色彩、纹理和图案的斑斓。

石块从晴天到雨天,从质朴到晶莹,从干到湿的微妙变化,使其宛如一幅精美的地质环境画,成就了气候与景观的完美合作。

四、景观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里有一个时间、自然和人之间的互动作用。

植物在阳光雨露的培育下长大、开花,物质和材料表面色彩的剥落和质感的微妙变化,人通过适宜的主动力参与“成长”,达到主动与被动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的交互方式。

美国景观设计师托弗尔・德莱尼主张时间效果是她花园创作的一个主题要素。

除了维度上的四季变迁和光影变化昭示出的日出日落外,她的时间效果还强调于花园创造的无终结性。

她认为“花园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花园创造只是一个转变(transformation)过程”。

在花园设计中,德莱尼让客户自己建立起对花园的兴趣和责任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园也不断地演变,渐渐融入大地的脉络中去。

这些花园无始无终,在设计师的创造下成为场景和实践的统一体,需要得到精心的照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园将不断演变。

在室外,时间不可捉摸,却可以观察,花园在不断演进中进入大地的脉络,艺术作品成为日常生活、生命轮回、个体经历及场景历史的一部分。

正如米歇尔・高哈汝所说:“我意识到景观是在不断演变的,而我必须融入其中。

场地都具有某种动力,但有待于设计调整。

严格意义上讲,我不是进入空间,而是进入一种演变过程。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风景过程的诗人”乔治・哈格里夫斯也建立了“建立过程,而不控制终端产品”的设计理念。

他的作品有意识地接纳相关的自然因素的介入,将自然的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系统中,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风景过程的神韵。

吉尔・克莱芒是《动态花园》的作者。

他的动态花园的设计理念,完整地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的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之中。

雪铁龙公园中有一个主题花园,就叫“动态花园”,它由野生草本植物精心配置而成。

吉尔・克莱芒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其优势得以发挥,从而营造出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

而野生植物的生长变化,则完全处于设计师的掌握之中。

动态起伏是克莱芒设计作品的风格,也正是他着重强调的方式方法,自然或人工植物是他创作的主要素材。

五、 时光流淌过读者的心灵之所以把景观的观赏者称作“读者”,是因为我认为景观不是只靠眼睛,而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且最重要是需要用心来解读的。

佛家有云:“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

”是要游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体会景物本身之外所包含的时空,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感受。

“其结果,空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记忆和个人体验的场地,而且成了一个具有丰富纵深和褶皱的场所。

领会了风景的这种风景,恢复了与环境的上下文语境。

”(佐佐木叶二《风景是沉默的吗?》)眼前的一切也许融合了一系列历史花絮,也许是某些凝固的记忆,或者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获得精神和感官上的宁静。

“它既是一个形象的花园,也是一个感性的花园——这种体验既来自实际的固有空间,也来自主观的视觉感受——即旁观者的眼睛。

”当客观的景观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便产生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也许景观本身是静止的,但当其中某些元素与读者的心灵相碰撞,从没有感情的事物中可以感受景观的精神实质,能够触动对时光的感悟与岁月的沉思,甚至听到时间的脚步声。

郭 恒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张 炜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能返回自我的时间、只有两个人的时间,具有这种功能的空间为风景向纵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佐佐木叶二)“作为个体的人生、情感、感悟是在曲折的历史过程中趋于终极的目标或理想的。

一个人未必能发现他可以要探寻的东西;相反,在他的冥想中,却能知道如何激发自身的灵感,从而保持永不枯竭的创意和价值。

”(莫里斯・梅洛蓬蒂《间接语言和静籁之音》)因此,景观设计应该考虑这样的元素,令环境保持永恒的活力。

德莱尼在个体客户花园的设计中通过对主体使用者经历和情感的诠释与转译,融入了使用者的个体精神而彰显出独特的场所精神。

她把她的花园设计对应于环境使用主体的童年经历来创作,通过对客户个体经历的研究,把客户潜在的记忆和愿望诠释成一种“编码信息”,通过构图、材质、色彩和更多细节的设计传递出客户的独特信息,将客户(环境主体使用者)的精神自然渗透到花园的土地实体中。

其代表作古普塔花园,业主是保罗・古普塔,来自印度。

德莱尼通过与他的谈话和经历研究,将他童年记忆中的花园印象,如植物、色彩以及花园中的活动等以“编码信息”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用彩色混凝土墙(橙色、绿色和粉红色)来诠释他的记忆,橙色的弧形围墙,像是印度妇女的“莎丽”,裹住了花园的面庞,鼠尾草似雕塑点缀在橙色弧墙前。

德莱尼通过橙色、深蓝色混凝土矮墙、绿色和粉红色建筑化矮墙诠释了古普塔的记忆和经历,并将其化为一种哲学思量,在花园的色彩和空间穿插组合中实现。

花园的主人保罗・古普塔常常沉浸于静寂的光景中,“我总喜欢细细品味这一空间的韵律特征,它将我带入一个神圣空间,一个独一无二的庇护所。

”总之,景观设计需要在重视空间之外也关注时间的脉络、环境、轮廓及光影的效果。

时间是通过光影及四季的变迁来感受的,通过它们衍生出多样的时空与距离,营造出变化的景观。

时间通过不言语的景观来说话,它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是如此的默契,它们相互更迭,同步发生,井然有序。

时间维度让景观变得如此立体,深远,并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这是自然的真谛,也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超越静态,在变化发展中延续其生命力。

责任编辑/王振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