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物理公开课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3. 比热容》公开课_0
《比热容》一课比热容概念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说明物理概念不但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因为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说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
所以物理概念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本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比热容概念建立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比热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同”。
学生通过完整的探究经历感受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热本领。
教材力求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以及使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的习惯和水平,更重要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学,提升科学素质。
教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它解释相关现象。
2、学情分析:探究实验部分对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是个难点。
其中涉及到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做好相对应的铺垫。
实验结论只要求定性的结论便好。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观察水平的同时、逐步养成科学地归纳分析问题的水平,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初步学会从物理实验中找出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活动,在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公开课_3
《1.2内能与热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相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使学生知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相关实验现象,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对生活中现象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相关难点:比较物体大小【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机械能分哪些?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内能2.内能大小与温度相关。
(1)演示实验, 在等质量的不同温度的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墨水扩散的快慢(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三、当堂反馈,学习检测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准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冷水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 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四、课堂小结:1、内能的概念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 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等。 • 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测量范围内,
弹簧伸长和拉力成正比。(在测量范 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多。)
第6页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观测弹簧测力 计量程(最大刻度)和分度值,如发 觉指针不再零刻度线上,应调零。
• 读数时,视线应和指针相平,即视线 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第0页
势能越大。
第8页
第9页
; / 二手混泥土泵车 jbh13lcf
华死罪了。”蝶宵华软软道。七王爷知道这话是真,望向外头大雪,遗憾吟哦:“下雪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扭头酸酸道, “我走了,你就清闲了,是不是?”蝶宵华无辜摊摊手。“清闲了,你就跟苏明远有时间呆一起了,是不是!”七王爷一句紧 似一句。蝶宵华别开头,索性回答都不回答他了。两个狐狸似小僮,还在旁边陪笑,但笑容已有点僵。他们年龄即使还小,经 历事情已经不少了,知道有些大爷是受不得气,一点点气都受不得。别看溺爱你时候,怎么把你搂在怀里,抚挲不够,你只要 敢别开头,他说不定会拧着你腮帮子把你脖子扭过来,“啪”再一个大耳刮子把你打出去。七王爷确实已经靠近蝶宵华,手指 头也弯起来,像是要抓蝶宵华腮帮子样子。他看起来力气不小。蝶宵华眼里,闪出一点泪光。七王爷“卟嗵”就跪了下去,跪 在蝶宵华腿边,手掌弯起来扒住蝶宵华膝盖,抬着头,小狗狗似吭哧道:“我知道我结识你太晚了,可是、可是——”“可是 王爷您是真心,”蝶宵华垂着睫毛,“像王爷这样知道怜恤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七王爷急切问:“苏明远也不如我?”大 雪还在飞,蝶宵华眼里笑意,像春天阳光下波纹粼粼:“不如你远矣!”七王爷倒难受起来了:“这个狠心短命!”低下头: “我不能多看你。看你眼睛看多了,人会醉。”蝶宵华眼神绵绵柔软着,把指尖递给他,七王爷握住了,小声道:“这三天, 苏明远都没有来找你。”蝶宵华“嗯”了一声。“你不难受?”七王爷问。“他对我好,我就不必难受。他对我不好,我难受, 又有什么用?”蝶宵华道。两个小僮都低头行动起来。一个摆酒案,一个去烫酒。普通来说,他们只有接到客人命令,才会行 动。但这会儿,他们想,烫几壶酒来,谁都不会怪他们。七王爷眼睛里果然也有了点闪闪、流动东西,向蝶宵华坦白道:“这 三天里,苏明远曾试图和我接触。”蝶宵华“哦”了一声,“哦”得就像是在叹气。旋即他又叹了口气,叹得就像是在呻shen 吟。这样叹气和呻shen吟下,简直是没有男人受得了。七王爷咬了咬牙,半个身子俯在他腿上:“苏明远,曾托了诸多人,用 了很各种办法,试图和我接触,可是都被我挡回去了!”蝶宵华并不回答,眼里有很复杂表情,没人能读懂。七王爷忙忙替自 己辩解:“我是为你不值!那些办法太不够专心了!因此我得再拘着你,看他会不会真急。我装作带你一起回京,好不好?你 说他会亲自追来吗?”蝶宵华苦笑:“他若竟不追来,我等如何是好?”七王爷赌气道:“那我真带你回京去!”蝶宵华“噗 哧”一笑:“进京等着挨刀去?”七王爷苦着脸。有这样凶险吗?咦?!“那你是不愿跟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 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 ②__C__、③__A__、④__B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
科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2.分子的特征: ①体积小 ②数目多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 吗?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
喷香水或空气清新剂,很快就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谢谢观赏!
再见!
第二章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物体的内能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思考: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瓶塞跳起 出现水雾
瓶塞跳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弹簧发生弹性 形变时具有弹 性势能。
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 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 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C.固态、气态、液态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课件PPT课件
实验 1
物理学中,把磁场对小磁针作用力的方向,
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规定为
该点的磁场方向。
实验 2
如果我们想知道磁体周围整个磁场的 分布,要怎样做?
磁化后的铁屑就像一个个小磁针,在磁场的作 用下,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实验 3
磁场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地磁N极在地理 的南极附近;
地磁S极在地理 的北极附近。
地理两极与地磁 两极相反,且并不完 全重合。
科学世界
动物罗盘
鸽子靠地磁场导航
绿海龟也是靠地 磁场来导航的
练一练
1.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N
S
N
N
练一练
2.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
(D)
B.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C.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条磁感线
之间不受力
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
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我学到了。。 。
谢谢
猜想与设计: 在磁体周围放很多小磁针
进行实验:
思考: (1)在磁体周围的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
(2)小磁针方向从哪里指向哪里?
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排列情况, 用一根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形象地
描述磁场,的曲线,并不存在 ② 从磁体N极出发,经磁体外部回到S极 ③ 空间分布,不只在一个平面内 ④ 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
“司南之杓,投之以地, 其柢指南。”
为什么指南针能指示南北呢?
问题:
1.地磁场的形状与谁的磁场相似?
条形磁体
2.地磁场的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位置有什么关系?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内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内能》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内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内能改变的实例。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通过回顾机械能引入内能,学生较易接受,但要避免学生将内能与机械能混淆。
2、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做功对物体内能的改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产生原因的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物理公开课 ppt课件
三、比热容的理解和应用 1.比热容的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容 不随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2)同一物质的比热容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水的比热容 是4.2×103 J/(kg·℃),变为固态的冰后的比热容是2.1× 103 J/(kg·℃). (3)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3)差异性:二者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快慢不同: ①当分子间距增大时,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②当分子间距减小时,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中考警示】(1)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不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也会发生. (2)注意区分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用肉眼看不到, 机械运动可以用肉眼看到.
4.热机效率 (1)定义:用来做_有__用__功__的能量与燃料_完__全__燃__烧__放出的能量 之比.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①减少各种_热__量__损__失__. ②减少_摩__擦__,保持良好的润滑. ③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活学巧用】 节能公交车
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逐渐增多,这种公交车比普通公交车 节能30%以上,一百千米仅消耗柴油26 kg,这些柴油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柴油的热值q=3.3×107 J/kg)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改变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可 测出确切数值,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 “具有”或“含有”表述.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就没有 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的问题.
2.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做功 能量转化
不一定
内能改变
温度改变
能量转移 热传递
一定
热量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公开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一一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物理公开课 ppt课件
2.改变途径 (1)热传递: ①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_升__高__, 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现象. ②实质:内能的_转__移__. ③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内__能__的__多__少__. (2)做功: ①特点: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增__加__;物体对外界做 功,物体的内能_减__少__. ②实质:能量的转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热和能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_单__位__质__量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1__℃__所吸收的热 量. (2)单位:_J_/_(_k_g_·__℃__)_. (3)计算公式:c Q .
mt
(4)水的比热容:①数值:c水=_4_._2_×__1_0_3__J_/_(_k_g_·__℃__)_.
②意义: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_4_._2_×__1_0_3__J_. ③应用:“暖气”取暖用_水__作介质,机器中的冷却水循环系 统等. 2.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
【活学巧用】 暖手宝
明明发现暖手宝中的热水很长时间不冷. 学了比热容后他知道水的比热容比其他 物质的比热容______,数值是 _____J/( kg·℃);如果暖手宝中装 0.8 kg水,温度下降20 ℃放出的热量是 _____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做功. (3)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可能放热,也可能物体对
外界做功.
【中考警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也可能引起
机械能的变化.例如,向上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改变了物 体的机械能,它的内能没有改变.
【典例2】(2012·自贡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热 和 能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分子热运动 1.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和气体 间进行. (2)发生范围: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 2.热运动 无规则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___________. 越高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影响因素:温度.温度_____
A.0 ℃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 不变
【精讲精析】选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 A错;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物体的温度越 低,内能越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含有热量多少的表述是错 误的,故C错;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体积有关,只有这两个因
①当分子间距增大时,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②当分子间距减小时,斥力增大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中考警示】(1)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不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也会发生. (2)注意区分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用肉眼看不到, 机械运动可以用肉眼看到.
【延伸拓展】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距发生变 化时,对外表现有时是斥力作用,有时是引力作用 .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0通常以10-10 m来量度.当分子间距小于r0时,斥力起 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大于r0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引力和斥 力都会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和 斥力又都随着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 .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的转化的普遍性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_________.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而在 转化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 _____ 保持不变 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_.
如何学习好物理
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 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 1把“错题”变成“熟题”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
2.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3.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4.一定避免“想当然”。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5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特别注意,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6.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 画出来. 7.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每个周末的晚上回顾章节知识。 8.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9.从规范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在物理学习中凡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 是大问题。但是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 10.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过程阶段化
一次 功_____.
3.燃料的热值 放热 本领的物理量. (1)意义:表示燃料燃烧时_____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2)概念:1 kg某种燃料_________ J/kg (3)单位:_____. mq (4)公式:Q =___.
放
4.热机效率 有用功 的能量与燃料_________ 完全燃烧 放出的能量 (1)定义:用来做_______ 之比.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热量损失 ①减少各种_________. 摩擦 ,保持良好的润滑. ②减少_____ ③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意义: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 J ___________. 水 作介质,机器中的冷却水循环系 ③应用:“暖气”取暖用___ 统等.
2.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 t.
【活学巧用】 暖 手 宝
明明发现暖手宝中的热水很长时间不冷.
学了比热容后他知道水的比热容比其他 物质的比热容______,数值是 _____J/( kg·℃);如果暖手宝中装 0.8 kg水,温度下降20 ℃放出的热量是 _____J.
提示:水的比热容比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所以常用来做取暖 和制冷的液体,其比热容是4.2×103 J/(kg·℃).温度下降 20 ℃放出的热量Q=cmΔt=4.2×103 J/( kg·℃) ×0.8 kg× 20 ℃=6.72×104 J.
答案:大
4.2×103
6.72×104
四、热机
1.能量转化 机械 能. 内能转化为_____ 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及特点 (1)四冲程特点:
【活学巧用】 节能公交车 新型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逐渐增多,这种公交车比普通公交车
节能30%以上,一百千米仅消耗柴油26 kg,这些柴油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柴油的热值q=3.3×107 J/kg)
提示:这些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26 kg×3.3×107 J/kg=8.58×108 J. 答案:8.58×108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斥力 引力 和_____.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 (2)变化特点: 斥力 ; ①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 引力 ; ②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 ③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 忽略.
【活学巧用】 荷叶飘香
一、扩散现象与分子间的作用力 1.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里 的彼此进入指分子间的相互渗透,而非大颗粒物质的相互混合 .
(2)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②分子间有空隙.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①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之间的扩散,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单位质量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 (1)定义:_________ 1 ℃ 所吸收的热 量. J/(kg·℃) (2)单位:___________. (3)计算公式: c
Q . mt
4.2×103 J/(kg·℃) (4)水的比热容:①数值:c水=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A选项中尘土满天飞,不是分子的运动,尘土是由大量分
子组成的物体,虽然体积小,但不是分子,故不能用“分子热 运动”解释,其他三个选项中的事例都属于扩散现象,所以都 可以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故选A.
二、温度、内能、热量的比较 1.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 标志.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温度,它是一个状态量,可以测
内能 ③特点: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_____.
2.改变途径 (1)热传递: 升高 , ①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_____ 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现象. 转移 ②实质:内能的_____. 内能的多少 ③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_. (2)做功:
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 ①特点: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
夏天的清晨,站在荷塘边就可以闻到
荷叶淡淡的清香.从物理学的角度解 释,荷叶飘香是______现象.中午荷 叶的香味变浓,是因为中午温度升高, 分子的_______更剧烈.水珠是由____
构成的,因为分子之间的______,水珠总是呈圆球形.
提示:荷叶飘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香
味越浓.水珠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水珠呈圆 球形.
答案:扩散
热运动
水分子
引力
二、内能 1.内能 分子势能 的总 动能 与_________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
和.
(2)主要影响因素: 越大 ;温度降低,内能 ①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 减小 _____. ②质量: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 大.
【典例1】(2012·泰安中考)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 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思维导图】区分分子运动的步骤如下:
【精讲精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微观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 间的区别.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很小, 用肉眼观察不到,我们所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体都不属于分
【活学巧用】
微排大厦 如图所示为日月坛·微排大厦,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
制冷、光伏发电等.利用光伏发电,白天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除供正常使用外,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内供夜晚使用. 请完成下面的方框图,使其正确反映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转化 的情况.
提示:白天,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除供正常使用外,将多余的 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蓄电池内,夜晚蓄电池再把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使用. 答案:化学能 电能
减少 功,物体的内能_____. ②实质:能量的转化.
【活学巧用】 钻木取火 古代人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改变木头的 内能,使木头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燃烧. 人们用火烧烤食物,这是利用_____方法改 变物体的内能.
提示: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 烧烤食物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做功 热传递
素都不发生变化时,内能才不变,故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