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地质灾害防御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御安全常识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的各类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一些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 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以下将对每种地质灾害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2.1 地震地震是地球物质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可引起地表震动和破坏。
地震的破坏性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地表产状等因素有关。
•如何应对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找到一个稳固的桌子或者门口,避免站在窗户、玻璃等易碎物附近。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应尽快下楼,避免被困。
–当地震来袭时,如果身处户外没有避难点,应选择一个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的空旷地带。
–按照地震逃生预案进行安全疏散。
2.2 滑坡滑坡是地层中发生的大规模坡塌现象,常发生在山区或陡坡地带。
滑坡主要由于地表岩土体的失稳和坡面上的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引起。
•如何应对滑坡–居住在滑坡易发区的人们应及时关注气象和地质情况的变化,避免滑坡发生时造成伤害。
–当滑坡发生时,尽量远离滑坡面,避免被坡体物质埋压。
–特别是在陡坡地带修建建筑时,应采取一些防滑坡的措施,如加固坡面,安装防护网等。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雨水、融雪等导致的沟道中的泥石流动,通常发生在陡坡和山谷地带。
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巨大冲击力和湍急的流体特性。
•如何应对泥石流–居住在山区的人们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降雨天气前往山区。
–当泥石流来袭时,迅速向高处逃离,并避开河道和陡坡区域。
–在判断泥石流可能来临之前,要提前将财产和重要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2.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超采或地下工程活动导致地下空洞的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不仅会影响土地利用,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大家好,我是一名地质专家,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要了解地质灾害的原因。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壳的运动、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的断裂运动引起的;滑坡是由土壤的稳定性下降和雨水侵蚀作用导致的;泥石流则是在山区暴雨或融雪时,大量泥土和碎石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
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地震,我们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还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
对于滑坡,我们要加强对山坡地区的监测和勘察工作,发现滑坡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要加强对山坡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还要加强对滑坡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排水系统等,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泥石流,我们要加强对山区水资源的管理,防止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
要加强对山区地形的改造,如修建梯田、拦沙坝等,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还要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等,确保在泥石流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物资。
我们要做好应对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地质灾害。
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美好家园作出贡献。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1.地震防治常识地震是一种瞬间释放的地壳能量,对人造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安全室内: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进坚固的家具下或者躲到墙角处,保护头部和要害部位。
- 高楼逃生:如果你在高楼中,不要惊慌,沿楼梯下楼,并靠近楼梯井的墙壁。
- 预防火灾:地震时,易引发火灾。
要随时检查电线和家用电器,保持家庭的防火安全。
- 现场撤离:遇到地震时,如果身处人群中,要保持冷静,指导他们有序撤离。
2.滑坡防治常识滑坡是指地表上的土石或岩石垮塌运动。
为了尽量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习以下常识:- 观察危险地点:对于滑坡易发或危险地区,应该保持警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 疏散安全:如果发现滑坡迹象,需要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滑坡威胁。
- 抵御滑坡:可采取一些抵御滑坡的措施,如种植树木,加固边坡,增加防护网等。
3.泥石流防治常识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泥浆、石块和水流组成的流体,能够摧毁建筑物和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警惕天气预报:在常年降雨较多的地区,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和水文情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 远离危险区域:如果你所在地区有泥石流的可能性,要尽量远离危险区域,避免泥石流的直接威胁。
- 避免搬迁:如果你住在泥石流危险区域,要考虑搬迁到安全地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4.地面塌陷防治常识地面塌陷是指由地下岩石破坏或地下洞穴溶解形成的地表下陷。
为了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常识:- 观察地势:对于周围环境地势低洼的地区,要时刻关注地面情况,发现地面下陷迹象要及时报告。
地质灾害的常识和预防
地质灾害的常识和预防咱先说说啥是地质灾害吧。
像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这些都算。
山体滑坡就是山的一部分像坐滑梯一样滑下来了,这要是发生在房子旁边,那房子可就危险咯。
泥石流呢,就像一堆泥和石头混合着水像发疯的野兽一样冲下来,所到之处啥都能给冲走。
地震大家可能都知道,地底下突然一抖,房子晃啊晃的,可吓人了。
地面塌陷就是地突然陷下去一个大坑,要是有人在上面走,那可就倒霉了。
那怎么预防这些地质灾害呢?对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来说,住在山脚下或者山谷里的朋友们可就要多注意啦。
要是发现山上的石头或者泥土有松动的迹象,就像感觉山要掉渣儿了,那可不能不当回事。
还有,如果下大雨下得特别猛,那就要小心泥石流了。
这时候就别在山谷附近晃悠啦,赶紧找个安全的高地躲起来。
地震就比较难预测了,但是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家里可以准备个应急包,里面放上水、食物、急救药品这些东西。
平时也可以给家里人说说地震来了该咋办,像躲在桌子下面或者墙角这些安全的地方。
可别觉得这是大惊小怪,真要是地震来了,这些小知识能救命呢。
地面塌陷的话,要是发现地面有小裂缝或者地面有点下陷的感觉,就别在那附近走啦。
特别是一些有地下工程施工的地方,更要小心。
咱们老百姓啊,平时多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
政府部门也很贴心的,有啥危险都会提前通知大家。
要是收到通知说有地质灾害风险,咱就麻溜儿地按照要求做。
别想着自己的东西没拿舍不得走,啥东西都没有命重要呀。
地质灾害虽然很厉害,但是只要咱们有预防的意识,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像给咱们自己穿上了一层保护铠甲。
大家互相提醒着点,就像一家人一样,共同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样的话,就算地质灾害真的来了,咱们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啦。
地质灾害避险知识
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地质灾害指的是由地球内部或地表地层等因素引起的、给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带来破坏和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泉水喷涌等多种类型。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掌握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相应的避险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地震避险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变动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严重时会引发巨大破坏力。
在地震区域,我们应该掌握以下避震知识:1. 安全地带的选择在建筑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因为它比较强固。
同时,远离河流、陡坡等潜在危险因素,选择平坦稳定的地势建造住宅区。
2. 家居安全措施在家居装修时,使用防震材料如橡胶衬垫、钢筋混凝土板等,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家具应固定在墙面上,避免在地震时倒塌或掉落导致伤害。
3. 安全逃生技巧当地震发生时,应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所,远离窗户、悬挂物和易燃物品等。
如果无法找到安全地方,应躲在坚固的桌子、床下或门口的门框下,保护头部和躯干。
4. 应急准备和逃生物资储备应在家中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水和防护工具,例如手电筒、急救包等。
了解社区的地震疏散计划,制定家庭逃生路线图。
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避险知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地表物质流动引起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山区和高地,我们应该了解以下避险知识:1. 建筑选择和布局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建造房屋,如河岸边、山脚下或悬崖附近。
优先选择平坦的地势,避免在陡坡上或土地不稳定的地方建造。
2. 加固措施对于已有的建筑物,应进行巩固和加固措施,例如加装防护网、建造挡土墙等,以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侵袭。
3.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避免被灾害困扰。
听从政府和专家的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逃生技巧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来临时,应尽快撤离现场,远离悬崖边缘和山谷。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和能量作用、地壳结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危害较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导致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主要原因有地震、降雨、地质构造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2.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如搭建加固桩、设置挡土墙等。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
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建设。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地震防治知识:1.教育公众学习地震逃生技能,如就近避险、保护头部等。
2.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使用抗震建材。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
4.建立灾后救援体系,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软弱层失稳导致地面下陷、沉降的现象。
常见的地面塌陷包括煤矿塌陷、土地沉降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结构等信息。
2.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井塌陷的风险。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下陷。
4.加强地面监测,早期发现地面塌陷迹象。
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岩浆、热气、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灰、火山岩流等物质对周围地区造成冲击和覆盖,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山活动。
2.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做好撤离和救援工作。
3.加强火山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避免在火山附近建设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区。
以上是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的简要介绍。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无法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提醒大家对地质灾害保持警惕。
一、地震1. 建筑物选址应避免在断裂带、活动断层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强固的结构和地震防护设施,如地震支撑结构、隔震装置等。
3. 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尽量避开玻璃等易破碎的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
4. 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离开危险区域,避免留在倒塌的建筑物、山体滑坡等危险地带。
二、滑坡1. 居住在滑坡易发地区的人员应定期接受滑坡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了解滑坡的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2. 在选择住房或建筑物时,要避开陡坡地带和土质松弛的地区,选择稳定的地质条件。
3. 如果发现土地开始下滑或出现明显的裂缝,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滑坡的发生。
三、泥石流1.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应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警信号,确保自身安全。
2. 减少土地开发,尽量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减少泥石流的可能性。
3. 如果发现泥石流正在接近,应立即向上游方向撤离,避免留在危险区域。
4. 对于泥石流暴发后的灾害区,要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崩塌1.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加固措施确保其稳定性。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防止因松动和老化等原因导致崩塌的发生。
3. 在崩塌易发地区,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 对于崩塌迹地,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防治意识,避免再次发生崩塌灾害。
五、洪灾1. 在洪水易发地区,居民应了解洪水的特点和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 在水库、河道、堤岸等地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功能正常。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本(二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本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动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质滑坡、地面下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震1.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地点,如桌子下、墙角、门框等坚固的地方,远离易倒坠物品、玻璃等危险物品。
2. 出门时,要选择安全出口,避免使用电梯,以防止停电或火灾。
3. 避免在地震后返回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等待专业人员评估后再行进入。
4. 在地震时,应避免露天、山体等可能发生滑坡、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停留。
5. 定期参加地震应急演练,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二、地质滑坡1. 居住在地质滑坡附近的人们应时刻注意地质滑坡的预警信息和警告标志,一旦发现附近土地发生裂缝、松动现象,应及时向地方政府报警。
2. 山区和陡坡地区居民应远离陡坡、悬崖和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尽量选择安全的居住地。
3. 在地质滑坡发生时,应尽量远离滑坡物,避免被压埋或掩埋。
4. 出现地质滑坡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行救援和灾后处理工作。
5. 地质滑坡易发区的建筑物应进行地质勘测和加固工程,提高抗灾能力。
三、地面下陷1. 注意地质调查和监测结果,了解所在地是否属于地面下陷区。
2. 不在地面下陷区域盲目进行建设,避免损失。
3. 避免在已经存在地面下陷现象的区域进行长时间停留,以免发生危险。
4. 出现地面下陷迹象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避免人员伤亡。
5. 对于新建工程,应进行地质勘测和评估,确保施工安全。
四、地裂缝1. 如发现地裂缝,应迅速远离,并通知有关部门。
2. 避免接近地裂缝,以免被裂缝处物体伤害。
3. 避免在地裂缝附近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地方长时间停留。
4. 在地裂缝区域建造建筑物时,应进行相关地质勘测,确保安全。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地裂缝。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小常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增加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一、认识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构造因素或地球表层材料性质及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都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
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居民要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二、了解防治措施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警信号。
对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比如建筑设施要符合地质条件,堤坝要加固加固,荒山荒坡要尽快植被恢复等。
三、做好自我防护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要迅速逃离灾害现场,尽量避免停留在山体滑坡、河床等危险区域。
如果灾害无法避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头部,尽可能减少伤害。
四、关注气象预警许多地质灾害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时,要听从指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
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社会防范能力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长期任务。
政府部门应加强地质科普宣传,通过媒体、教育等方式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地质灾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做好自我防护,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
【地质灾害防治小常识】愿我们共同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平稳。
第二篇示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构造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常见,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生活知识_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如何防范地质灾害1、什么是地质灾害?答: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大雨过后会发生地质灾害吗?答: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
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
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3、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害?答: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暴雨) 易引发局地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大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答: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2)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4、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答: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2)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5、当住宅被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如何避险?答:(1)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稳定好他们的情绪;(2)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3)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此外,降雨、地震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
1. 山体滑坡前的预兆有哪些?(1)在山坡中前部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
(2)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上隆(凸起)。
(3)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
(4)在山坡上,干涸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浑浊。
(5)动物惊恐异常,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 如何预防山体滑坡?首先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选择厂址和宅基地时,应重视斜坡的稳定性。
其次是做好加固山体的防范工程。
此外,还需定期检查房屋及山坡地表的变化。
包括检查房屋墙壁是否存有裂缝、裂纹,斜坡上的电线杆或树木是否向一方倾斜,以及房屋附近的路面是否已发生变形等。
(二)崩塌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
江、河、湖、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
形成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融雪、降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1. 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哪些?(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
(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
(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2. 遇到崩塌怎么办?(1)当发现有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
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2)当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地质灾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预防和应对这些“天降横祸”。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怎么才能让自己在这场自然的“考验”中不至于“遭殃”。
1. 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可谓五花八门,咱们最常见的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震。
这些天灾,就像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你根本无法预料。
滑坡就像是在下坡路上滚雪球,一不小心就把路边的树木、房子统统卷走;泥石流呢,更像是大自然的“魔术师”,把泥土和石头变成了汹涌的洪流;而地震,则是地球在“咳嗽”,一声巨响之后,房屋也许就会像积木一样倒塌。
说到这儿,大家心里是不是有点发毛?别急,预防这些灾害的方法可多着呢!2. 预防方法2.1 增强监测与预警首先,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福音”。
现在很多地方都安装了监测设备,像是“耳聪目明”的小助手,随时监控地质情况。
如果发现有异常,立马发出预警,就像学校里的“放学铃”,让大家提早撤离,安全第一,咱们可不能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路修得结实,再加上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就能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就像建房子,地基打得牢,房子才不会“东倒西歪”。
而且,像那些老旧的房屋,及时加固也是必须的,毕竟“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不能让它成了“灾难的温床”!3. 应对措施3.1 及时撤离与自救一旦灾害来临,撤离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记住,听到警报响起,不要犹豫,立马行动!大家可以事先制定好撤离计划,像打仗前的“战略部署”,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去哪里、怎么走。
在这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别因为慌乱而迷了路。
3.2 学习自救知识此外,学点自救知识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地震发生时,要赶快找到一个坚固的桌子躲下,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遇到泥石流,应该尽量向高处移动,别一味往下跑,那简直就是“自投罗网”。
在这方面,掌握一些急救常识,比如止血、心肺复苏,也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预防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是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包括地震监测网络、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地质灾害评估软件等。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事,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3.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避免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
同时,应合理安排土地用途,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地质灾害的应对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紧急救援。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救援队伍,对受灾人员进行紧急救援,确保受灾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和安置。
同时,应尽快恢复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2.灾后重建。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专家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灾后重建计划。
根据重建计划,应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确保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加强监测和防范。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防范工作,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大全
支那乡中心学校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调查评价当先,科学规划跟进,
全面监测预警,重点治理搬迁,
强化应急避险,依靠科技创新,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按照“深入查,全面防,重点治”的思路,建立健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防治理、应急处置四大体系。
十二类常见地质灾害
十二类常见地质灾害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灾)害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等。 另外,地下水位超常下降或上升(甚至出现超出地面),港口的管涌等也有专家将之归为地质灾害。
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3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然、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 高温、突水、瓦斯爆炸
4
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
河、湖、水库地质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
学习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学习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自然力作用等原因引起的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学习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的分类和特点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形式,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等。
每一种灾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泥石流具有流动性强、速度快等。
地质灾害的防范1. 灾前预防措施 -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
通过综合地质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 制定灾害防治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防治规划,提前做好各类设施建设和整治工作,降低灾害风险。
-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以及违法建设导致的灾害加剧。
2. 灾中应急救援措施 -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
- 提高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加强公众防灾知识普及,提高居民和社区的自我防范能力,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活动。
3. 灾后恢复重建措施 - 迅速组织抢险和救援行动。
在地震或其他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队伍展开搜救和救助工作。
-重建受损基础设施。
根据受损程度制定重建计划,并及时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正常生活。
地质灾害应对技术与方法1. 隐患排查和评估技术 -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分析和处理,识别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 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
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地震信息,并根据数据进行预警。
2. 技术支撑与模拟仿真 - 数值模拟技术。
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场景下的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分析,为预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三维可视化技术。
通过建立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说起这个话题,我可是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呢!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表层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这些灾害往往突然发生,让人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如何预防地质灾害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
我们要学会观察天气。
有时候,天气的变化会引发地质灾害。
比如,暴雨过后,山上的泥土容易松动,形成泥石流;大雪过后,地面结冰容易破裂,导致山体滑坡。
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在山区建设防护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在河边建设防洪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地质灾害,也能够减轻损失。
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
很多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应对。
所以,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提高防灾意识。
当然啦,预防措施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如果真的遇到了地质灾害,我们还要学会应对。
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几个应对方法。
我们要保持冷静。
遇到地质灾害时,千万不要慌张,要尽量保持冷静。
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我们要迅速撤离。
如果发现自己身处危险区域,要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
不要贪图一时之快,以免陷入更大的危险。
我们要互相帮助。
在遇到地质灾害时,我们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
这样才能增加生存的机会。
我们要及时报警。
如果遇到了地质灾害,要尽快拨打报警电话,寻求救援。
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家人朋友报平安。
地质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学会应对方法,就一定能够减少损失。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
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
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三、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4)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并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应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5)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
四、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紧急情况时,怎样逃生?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
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
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有时间逃离滑体,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方法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1.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
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3.当您正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4.当您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5.当您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暴雨连连下,山体吐‘白龙’”、“耳听沙沙脚步声,掉头回看无人影”……这些都是民间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描述。
地质专家科学的表述即:山体滑坡明显前兆是山坡体位裂缝、坡脚冒浑水、房屋地面开裂或拱起等;而崩塌和泥石流在发生前无明显征兆,突发性较强。
崩塌发生前: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发生;崩塌的根部出现新裂痕,有时可闻到异常气味;如果崩塌是岩石体,不时可听到岩石撕裂、错碎声;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发生前:滑坡后缘裂缝急剧扩大,并不断出现新裂缝,滑坡体后部快速下挫,四周岩土体疏松;滑坡体前缘出现放射状裂缝,土(岩)体隆起,前缘底部出现泉眼,水色浑浊。
建在滑坡体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水井出现浑浊、干枯;滑坡体上树木出现歪斜,动物出现惊恐等异常现象。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有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如开山筑路、修建水库和有大量矸石、尾矿堆放地区。
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量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2小时后方能返回住地;当听到沟谷内有轰鸣声或溪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哪些因素会诱发地面塌陷?(1)矿山地下采空;(2)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3)过量抽采地下水;(4)人工蓄水;(5)人工加载;(6)人工振动;(7)地表渗水。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有哪些?l、填堵法:一般用于塌陷坑较浅小时的处理。
当陷坑内有基岩出露时,首先在坑内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或采用地下岩石爆破回填,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陷坑内未出露基石,塌陷坑危害较小时,可回填块石或用粘土直接回填夯实。
2、跨越法:是用于塌陷坑较大,而回填又困难的陷坑的处理方法。
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米。
3、强夯法:通常的强夯法是把10~20吨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l~40米),然后让其自由落下,造成较大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4、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洞或洞穴充填物、填充岩溶洞隙、拦截地下水流、加固建筑物地基。
5、深基础法:对一些深度较大,同时跨越结构又无能为力的塌陷坑,通常是采用柱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6、控制抽排水强度法。
由于抽排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常常造成地面塌陷,矿山井下强排疏干时,影响就更显著。
因此,合理地控制抽排水的强度,是减少塌陷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进行的防御洪水的工作,称防汛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堤防、闸、坝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暴雨天气和洪水水情预报,蓄洪、泄洪、分洪、滞洪等防洪设施的调度运用,出现非常情况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发现险情后的紧急抢护和洪灾抢救等。
防汛工作的主要内容防汛工作分汛前准备、汛期工作和汛后检查总结三个阶段。
汛前准备:①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抢险队伍。
②建立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网点,搞好通信设施,以备汛期能及时测报、传递雨情、水情、河势、工情等。
③料物准备。
筹集、储备供防汛抢险用的物料。
④城市防汛准备。
在有堤防防护的大中城市,往往有输水、排水管道、输电线路、交通路口和排水沟等穿越堤防,及时封闭好,并做好防御准备,靠山区城镇要做好防山洪、泥石流的准备。
⑤对防汛抢险队的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防汛抢险的技术水平。
⑥研究制订防汛措施方案。
包括对超标准洪水的紧急措施方案,必要时,还应根据制定的方案和防洪系统中的各项防洪工程的设计和工程现状,编制各防洪工程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⑦进行汛前检查。
⑧完成应急度汛工程。
汛期工作:①开展天气、水情预报,进行工程检查,及时掌握江河情况及河流水位、水情、工情,分析预估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防洪调度,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②巡堤防守。
组织群众上堤巡查防守。
洪水间隙,查险维修,以保持工程的完整与巩固;发生险情,及早抢护,以防止险情扩大;防守人员上堤时间,根据防汛水位确定,大江大河水位处于警戒水位以下,河水一般不出槽,主要靠专职人员防守;洪水局部漫滩或串水偎堤,堤防有可能发生险’惰,一般即达警戒水位,防汛基干(民兵)班开始上堤,划分责任段防守;接近或达到保证水位时,防汛即进入严重状态,要增加巡护人员,严加防守;洪水超过保证水位,防汛进入危险状态,要采取应急措施,并动员沿河机关、团体工厂和群众,全力以赴,执行防御洪水方案。
③险情抢护。
要做到抢护及时,方案正确。
④洪灾抢救。
当分洪区分洪、堤防溃口、或河流滩区漫水时,及时组织人员、财产转移、抢救,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物资等损失。
汛后帮助恢复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汛后检查总结:汛期过后对防汛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内容包括:贯彻上级任务指示和完成情况,报汛工作、洪水调度的经验教训,抢险工作,料物供应,交通运输,安全,洪灾损失、抗灾效益和救济工作等。
还要进行工程检查,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以迎接新的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