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水文专业考试试题库

地质水文专业考试试题库
地质水文专业考试试题库

地质及水文地质部分

一、填空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可采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厚度为(0.7-1.3m)、中厚煤层为(1.31-3.5m)、厚煤层为(3.51-8.0m)、特厚煤层厚度(大于8m)

3、煤层观测点间距:稳定煤层(>50~≤100m)、较稳定煤层(>25~≤50m )、不稳定煤层(>10~≤25m )、极不稳定煤层(≤10m

4、储量损失按其形态分为(面积损失)、(厚度损失)、(落煤损失)。

5、正断层的特征是(上盘下移,下盘上移)。

6、可采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

7、矿井三个煤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8、煤岩层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9、开拓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3-5年)以上;准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12个月)以上;回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4-6个月)以上。

10、工作面结束后于(30)天内提交采后总结,采区结束后于( 1个月)内提交采后总结。

11、沉积岩包括(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三大类。

12、提交地质报告书时间:(8~10)年修改一次;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时间:正式设计前(三个月)。

13、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设计前(10天);提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接到任务书(5天)内提出。

14、煤层倾角小于2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0.7)米;

煤层倾角25°~4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 0.6)米;

煤层倾角大于4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 0.5 )米。

15、工作面的调查和丈量一般( 10 )天一次,构造复杂时,可适当增加仗量次数,工作面丈量应沿倾斜每( 10~15 )米丈量一点,丈量误差应小于( 3% )。

16、探测煤厚一般沿走向和倾斜每隔( 10~30 )米探测一个点。

17、断面中岩石面积占(≥4/5)的巷道为岩巷;断面中煤层面积占(≥4/5)的巷道为煤巷;断面中岩石面积占(1/5~4/5)的巷道为半煤岩巷。

18、岩层在自然界的产出形态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19、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向斜)两种。

20、断层的常见分类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

21、煤矿地质构造分为(单斜)、(褶曲)、(断裂)三大类。

22、矿井在剩余可采储量比为(20%)左右时,即进入收尾阶段。

23、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为主要依据。

24、评价煤田含煤的丰富程度用(含煤系数)来表示。

25、煤层顶板通常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26、煤层按倾角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

27、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28、评价煤层稳定性的参数有(煤层可采性指数)、(煤厚变异系数)。

29、煤炭储量分为4级,即(A级、B级、C级、D级),其中(A级)和(B级)为高级储量。

30、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情况下(10)天一次,工作面丈量沿倾斜(10~15)米丈量一点,丈量误差应小于( 3% )。

31、矿井探防水的根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预防突水的重要措施是(超前探水)。

32、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导水断层)、(导水裂隙)、(采动裂隙带)和(岩溶陷落柱)等。

33、水文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

34、对本矿开采造成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 30 )米,在岩层中不得少于(20)米。

35、吕家坨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要水害有(老塘积水)、(顶板砂岩水)。

36、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37、煤矿三大基本地质图是(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水平地质切面图)、(地质剖面图)。

38、沉积岩主要的特征是有(层理)和(化石)的存在。

二、选择题

1、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C)米。

A.<10;

B.10~25;

C.50~100

2、倾斜煤层倾角为(B)。

A.<25°;

B.25~45°;

C.>45°

3、一类井田的布孔密度不超过(A)个/Km2。

A.5;

B.25~45°;

C.=45°

4、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B)。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5、下盘上升,上盘下降为(A)。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6、上下盘相对平移为(C)。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7、缓倾斜煤层倾角为(A)。

A.5~25°;

B.25~45°;

C.>45°

8、急倾斜煤层倾角为(C)。

A.<25°;

B.25~45°;

C.>45°

9、中厚煤层的厚度为(B)。

A.<1.3;

B.1.3~3.5;

C.3.5~8m。

10、特厚煤层的厚度为(C)。

A.<1.3;

B.1.3~3.5;

C.>8m。

11、盆地为(C)构造。

A.单斜;

B.背斜;

C.向斜。

12、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为(C).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13、吕家坨矿井地质条件为(B)。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14、吕家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为(B)。

A.简单;

B.中等;

C.复杂。

15、断面中岩石面积占≥4/5的巷道为(A).

A.全岩;

B.半岩;

C.全煤。

16、《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C)。

A.75%;

B.80%;

C.85%。

17、《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B)。

A.75%;

B.80%;

C.85%。

18、《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A)。

A.75%;

B.80%;

C.85%。

19、急倾斜煤层倾角为(C)。

A.<25°;

B.25~45°;

C.>45°

20、为扩大井田范围而进行的勘探为(A)。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21、为提高储量级别而进行的勘探为(B)。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22、规程规定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

A.3~5年;

B.5~7年;

C.7~10年。

23、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C)。

A.8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24、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

A.4-6个月;

B.6-8个月;

C.12个月。

25、《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C)。

A.93%;

B.95%;

C.97%。

26、《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B)。

A.93%;

B.95%;

C.97%。

27、《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A)。

A.93%;

B.95%;

C.97%。

28、吕家坨矿区有(C)个含水层。

A.3;

B.5;

C.7。

29、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B)米。

A.20;

B.30;

C.40。

30、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单位用水量q为(B) L/sm。

A.<0.1;

B.0.1~2;

C.2~10。

31、防水煤柱的留设,其最小垂高不得低于(A)米

A.20;

B.30;

C.40

32、矿井地质报告(B)修改一次。

A.5年;

B.8-10年;

C.20年。

三、判断题

1、提交地质报告书时间: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煤炭厅批准.∨

2、煤层倾角大于30°的煤层为急倾斜煤层.×

3、为扩大井田范围而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资源勘探。∨

4、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属于生产勘探。∨

5、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时间:正式设计前一个月。×

6、二类矿井要求高级储量比应达到60%。×

7、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小于30米,在岩层中不得小于20米。∨

8、缓倾斜煤层倾角25°~45°。×

9、矿井剩余可采储量比为20%左右时即进入收尾阶段。∨

10、为提高储量级别而进行的勘探为补充勘探。∨

11、编写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于开采结束后30天内提出。∨

12、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25~50米。×

13、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属于生产勘探。∨

14、地质储量中能利用储量只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15、煤层属于沉积岩类的岩石。∨

16、规程规定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必须达到80%。×

17、规程规定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必须达到80%。∨

18、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正断层。×

19、下盘上升,上盘下降为逆断层。×

20、煤矿地质构造分为单斜、褶曲和断裂三大类。∨

21、矿井三量反映矿井采掘工程的进展和资源准备的合理性。∨

22、留设防水煤柱,只是为了受保护的地表水体。×

23、矿井水都是地下水。×

24、根据突水量大小将突水点划分为4个等级,中等突水点突水量为60-600m3/h。∨

25、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必须达到1年以上。∨

26、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底煤及浮煤厚度时,一般应选择同一测点进行。∨

27、采区损失包括工作面损失和地质损失。×

28、储量的报损由地测部门主办。×

29、储量的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地质损失由地测部门主办。∨

30、矿井每月必须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必有书面排查分析记录。∨

31、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32、矿井排水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用水量。∨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答:由于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技术水平确实无法开采的局部地区的储量。

2、按地质工作质量对地质预报的要求应怎样提地质预报?

答:地质预报要有文字和图纸,应做到季有季报,年有年报。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措施等。

3、标志层定义是什么?

答:标志层指某一地区,普通存在并且具有一定标志可辨认的地层。

4、什么叫能利用储量?

答: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那部分储量

5、丈量采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丈量采高的地点尽量选择在靠近煤壁处、皮尺应垂直顶底板、点位尽量分布均匀。点距根据煤层稳定程度而定,一般不超过10~30米,煤厚及采高丈量误差应小于煤层厚度的3%。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丢底煤及浮煤时,一般选在同一测点上进行。

6、什么叫含水层?

答:指位于地下水面之下被地下水所饱和的透水层。

7、什么是地质构造?

答: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位,使岩层倾斜、褶皱、断开形成各种构造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8、什么是地质作用?

答:由于自然力所引起的使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几大类?并简述特征

答: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将断层分为三大类,其特点是: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3.平推断层—两盘

沿水平方向移动。

10、什么是导水构造,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几种?

答:沟通不同蓄水构造或不同含水层,能使地下水在其运动的地质构造,称为导水构造。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导水断层、导水裂隙、采动裂隙带和岩溶陷落柱等。

五、问答题

1、对采掘巷道所遇到断层的处理要遵循那些原则?

答:①要根据地质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的需要及可能而确定对地质变化的处理方法。②尽量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③要考虑在安全有保障,做到生产正常接续,尽量的少动岩石,节省工程量,满足工作面开采各个环节的使用合理,少动用设备。

2、矿井储量类别与级别的关系如何?

答: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暂不能利用储量无论对其研究程度如何,一律不再分级。工业储量是指A、B、C储量之和,远景储量即是D级储量,可采储量不再分级。

3、采掘工作面有哪些透水征兆?

答:采掘工作面的透水征兆是煤层发潮、发暗,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顶板淋水加大、出现压力水流,出现水叫声,水有臭鸡蛋味,底板起鼓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

4、采掘工程遇断层前的预兆一般最常见的有那几种情况

答:①煤岩层的产状发生显著变化。②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的现象③近断层处常出现牵引褶皱,煤层揉皱和破碎现象。④断层两盘煤层和顶、底板裂隙增多,并具有一定方向的分布规律,越接近断层裂隙越多,出现的频率及密度越大。

⑤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派生一系列小断层。⑥在断层两侧及断层带内瓦斯涌出量出现明显的变化。⑦断层附近巷道中常出现滴水、淋水及涌水现象。

5、工作面丈量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工作面丈量的内容包括:①工作面实际进度、长度、采高;②工作面煤层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夹石的层数及厚度;③工作面丢失的顶、底及浮煤厚度;④工作面、采区内出现的地质构造及出水、自然等地质现象。

6、、在储量计算中哪些块段不得圈定高级储量?

答:①小构造发育的地段;②在设计和生产中实际意义不大的小而孤立的块段;

③与老窑采空区或与风化带边界相邻的块段;④临近不可采边界的块段;

⑤在大断层两侧各30~50米的地段。

7、怎样预防井下透水事故的发生?

答:主要措施有①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要查明矿井的含水层、涌水量及影响范围,采掘范围内的断层及裂隙分布,以及老窑的数量、分布和含水量等。②超前探放水,是预防突然涌水的重要措施。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探放水的根本原则。

8、采掘工作面遇到哪些情况时,必须进行探放水?

答: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探放水前进

①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煤矿时。

②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③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时。

④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⑤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⑥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量。

⑦接近有水或称泥的灌浆区时。

⑧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9、观测描述断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观测描述断层的基本内容如下:

①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②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③断层两翼煤岩层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

④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

⑤断层与煤厚变化等的关系。

10、煤层观测描述的内容有哪些?

答:煤层观测描述的内容:

①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的厚度,各煤层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规程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②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各煤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所含结核与包裹体的成份、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

③煤层的含水性。

④煤层的产状要素。

⑤煤层的顶板特征,其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等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和(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和(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和。(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 和。(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带中,局部之上,岩层空隙之中的水。(4 分) 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和。(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 和的补给。(5 分) 10.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和。(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 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

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 A 或B。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 ”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观1 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粘性土 图4-1 4.2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4.3写出图4-1 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5 分) 4.停止降水后,河水位变化如图4-2 中所示,试说明观1 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图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求职信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XX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资源工程系,2019届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在10余年的成长与锻造后,开始了自己的选择,开始了寻找自己的工作。经过多方思考,我十分希望能到贵公司 工作。 在岁月中,我们总是在无忧无虑中走向了一个终点;在流年里, 我们亦是在花开花落中丝丝沉淀。在大学的时间里,不论是专业学习 还是大学生活,我始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并得到了同 学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在大学期间,我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英语达到了国 家a级水平,计算机通过文管二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 等(90。7分)考试;此外,我还积极参加了郑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与此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 练掌握了office2019和2019办公软件的操作。最后,我还熟练使用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罗盘等仪器的操作以及cad、mapgis、理正、pocomaker、adobeauditio等软件的使用。 回头望,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展前方,毅力汗水,拼搏成长。 我是十分希望能在贵公司发挥自己微薄,但竭尽全力的贡献,为盼! 最后,感谢您百忙中的展阅!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安徽农业大学,水资源工程系,2019届水文与工程地 质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在10余年的成长与锻造后,开始了自己的选择,开始了寻找自己的工作。经过多方思考,我十分希望能到贵公司 工作。 在岁月中,我们总是在无忧无虑中走向了一个终点;在流年里, 我们亦是在花开花落中丝丝沉淀。在大学的时间里,不论是专业学习 还是大学生活,我始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并得到了同 学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在大学期间,我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英语达到了国 家a级水平,计算机通过文管二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 等(90。7分)考试;此外,我还积极参加了郑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与此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 练掌握了office2019和2019办公软件的操作。最后,我还熟练使用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罗盘等仪器的操作以及cad、mapgis、理正、pocomaker、adobeauditio等软件的使用。 回头望,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展前方,毅力汗水,拼搏成长。 我是十分希望能在贵公司发挥自己微薄但竭尽全力的贡献,为盼!最后,感谢您百忙中的展阅!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篇三】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求职信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服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对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论述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一、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区别和联系 1、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的内水压力等问题。 2、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联系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 础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 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 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 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 分 2.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 岩溶水都不承压。 C. 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 分 3. 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 分 4.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 分

A. B. C. D. 满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岩溶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优于裂隙及孔隙含水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水中HCO3-的含量取决于与CO2 含量的平衡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给水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地下水系统是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答案

东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答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安徽省公路工程技工学校姓名杨琪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c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d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b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c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c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D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10.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 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 C1- 、 S042- 和 HCO3- 。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水文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 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 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 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D)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8.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岩溶水都不承压。 C)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若想免费下载该文档: 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7614816044.html, ->论坛->文档下载区->(搜索想要的文档) 一、概念题(20分) 1、 结合水 岩土空隙中,离固相颗粒表面较近,受静电引力较大,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2、 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 3、 贮水系数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饱水岩石柱体,水位上升/下降一个单位,储存/释放的水的体积。 4、 隔水层 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6、 稳定流 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各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7、 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在均衡期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收支之差等于储存量的变化。

8、 沉积水 包括沉积作用水(软泥水)与沉积成因水(软泥水的进一步演化),前者指存在于沉积物堆积时期水底软泥中的水,后者又包括同生沉积水与后生沉积水。同生沉积水指与岩层同时沉积形成并一直保留于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9、 降水入渗系数 降水中真正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下降泉 潜水补给形成的泉。 二、填空题(20分) 1、取潜水面为基准,饱水带潜水面处的水位是0 ;若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恰好位于潜水面处,则弯液面处的水位是-hc ;当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最大毛 细上升高度(hc)处时,弯液面处的水位是0 。 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和液体对固相表面的湿润有关。 3、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类。 4、据排泄方式与水交替程度,潜水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 弱径流型三种动态类型;深部承压水的动态类型为径流型。 5、动态与均衡的关系为: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的内在原因。 6、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场三场的统一。 7、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地区,潜水的水化学分带最为完整。 8、承压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质构造,而潜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形。 9、裂隙含水系统大多呈带状或脉状分布,其由大裂隙、中裂隙、 小裂隙三种级次的裂隙构成。 10、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