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敦和与中国红十字会

合集下载

晚清至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医院(1904—1927)

晚清至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医院(1904—1927)

养也取 得 了很 大 的发展 , 生 了大量 优 秀的 医学人 才。 中 国红 十 字会 医院 的发 展极 大地 促 进 了 中国红 产 十字会出了重 大的贡 献 。 也
关 键 词 : 上 海 万 国 红 十 字 会 ; 十 字 会 ; 十 字 会 医 院 红 红
第 2 2卷 第 1期
2l O 2年 3月
Vo . 2 No 1 1 2 . .
M ar 2O1 . 2
晚 清 至 北 京 国 民 政 府 时 期 的 中 国 红 十 . 会 - y. 医 院 ( 1 04— 1 7) 9 2 9
蒋 露
( 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 南 长沙 408 ) 湖 湖 1 0 1
的伤 兵 和病兵 。瑞 士 人杜 南特 目击 沙法 利诺 战争 中 伤兵 的痛 楚 , 激发 了救 护伤 兵病 兵 的意 念 , 个 意念 这 遂 于一 八 六 三 年 孕 育 成 为 红 十字 会 的 目标 o ]6 [1 可 11 知 , 十字 会 自建 立 之 初 就 和 红 十 字会 医 院密 切 相 红
收 稿 日期 :0 1 1 —2 21— 1 3 作者简介 : 蒋 露 ( 9 6 , , 南 湘 潭 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国 近 现 代 史 1 8 一) 女 湖 硕 研 中
7 8
湖南工 程 学 院学报
21 0 2年
院 , 总 医院合 力 担 负起 红 十字 会 的医 疗 重 任 。此 与 外 , 了便 于上 海 南市 的居 民就 医 , 沪南 十六铺 设 为 在 立 南市 医 院 , 而在 英 租 界 内设 立 的分 会 医 院则 定 名
尔 兰 教 会 医 院 , 分 会 总 医 院 , 而 又 设 分 会 于 辽 为 既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参考答案:B凯恩斯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倡消费,这表明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所以答案选B。

2.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D.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参考答案:B3. 日俄战争时,沪商沈敦和以在华中立国代表的名义组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战争期间救济46万余人。

清政府战后接管,更名为“大清帝国红十字会”,使其变成一个官办组织。

但该组织在辛亥革命中无法适应战地救护,更不抢救革命党人。

沈敦和再次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

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A.是为募捐而壮大自己的声势B.有利于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C.以便展开与清政府的抗衡斗争D.是因为渴望得到列强大力支持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主要是开展救济和战地救护等活动,没有反映其进行募捐活动,故排除A项;清政府接管的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中不抢救革命党人,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由此可以说明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是为了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故选B项;沈敦和前后两次组建的红十字会都是从事公益活动,不是革命组织,并不是与清政府抗衡,故排除C项;题意无法体现沈敦和组建红十字会得到列强支持的内容,故排除D项。

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红十字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启蒙和起步阶段(1904-1949年)。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人道危机不断,这为红十字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当时西方红十字运动的人道理念已经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相结合,为创立红十字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04年,为了应对日俄战争在华引发的人道危机,上海士绅沈敦和等人发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即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由清政府批准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国政府建立,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二是改组和发展阶段(1949-1966年),定位为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红十字事业,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和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工作。

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通过了协商改组事宜,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旨在推动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工作。

1952年,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全国红十字会。

改组后,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国内人道救助工作,包括组织医疗服务队,为群众治病、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组织7个志愿服务大队、666人参加战场救护;协助大批日侨回国探亲,协助遣返战俘等。

截至1966年,全国有县级红十字组织400多个,会员人数也增加到50多万,基层组织5000多个。

文革期间,保留和陆续开展了一些以红十字会名义进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三是恢复与重建阶段(1976-1993年),定位为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

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红十字会开始恢复工作。

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外交部关于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的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逐步恢复建立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2014-04-01 11:10:53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110年前的3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

这一天,是每一个红十字人应该铭记的日子。

从这里,我们穿越历史,回望110年前中国红十字会建会的时光。

■池子华日俄战争“催生”中国红十字会日俄战争漫画日俄战争中的难民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于战争,即众所周知的索尔弗利诺之战。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同样源于战争,即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的发生绝非偶然。

19世纪下半页,俄国曾通过逼迫中国签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北方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俄国版图;日本则通过《马关条约》攫得白银两亿两战争赔款,并获得对台湾群岛等地的殖民统治。

两国欲壑难填,沙俄制订了“黄俄罗斯计划”,日本炮制了“大陆政策”,双方均想独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张殖民统治的“势力范围”,为此不惜一战。

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驻守旅顺俄军,对俄国不宣而战。

9日,俄国对日宣战。

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

日俄战争爆发。

东北大地,炮声隆隆,狼烟四起。

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不仅无力阻止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的这场帝国大战,还在日、俄和西方列强的蛮横干涉下,宣布“局外中立”,并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放任两军蹂躏践踏,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闻”。

日、俄两军对垒厮杀,无辜同胞惨遭荼毒,日本人所办的《盛京时报》报道,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战火燎原,“生灵涂炭,其何以堪”。

清政府抱守“中立”欲救不能,传统的善会善堂,囿于一邑一地,势单力薄,有心无力。

情急之下,以沈敦和为首的上海绅商登上历史舞台,奔走联络,“拟援万国红十字会例,力筹赈救北方被难民人之策”。

创建红十字会提上日程。

“红人”沈敦和的最初尝试沈敦和肖像在中国红十字会建会史上,沈敦和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2011-09-06 14:31:13杨智芳周秋光英文标题:Origin of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摘要: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

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

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济急善局救济善会作者简介:杨智芳(1981-),女,湖南益阳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周秋光(1954-),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当国际红十字会于1863年在瑞士始创后,各国相继成立红十字会并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但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才出现关于红十字会问题的讨论[1]。

1904年清政府派驻英使臣张德彝前往瑞士,于6月29日“按照1864年所订《日内瓦红十字会公约》补签画押,中国由此而加盟国际红十字会成为会员国。

”[2]1912年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①。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团体”[3],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研究其起源问题很是必要。

“1904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

”②因此,考察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笔者认为应从研究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入手。

辛亥革命中红十字会的江苏战场救护

辛亥革命中红十字会的江苏战场救护
第二个方面军 ,是中国赤十字会 。赤十字会 的发起人是被称为“穗城奇女”的张竹君 ,广东番 禺人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人称“女 界的梁启超”[7 ] (p166) 。1904 年 ,她来到上海 ,在伍 廷芳 、李平书及犹太大富商哈同夫人罗迦棱的臂 助下 ,兴办女学 ,1909 年出任上海医院监院 (院 长) 。她 与 沈 敦 和 颇 有 恩 怨 , 决 意 自 树 一 帜[8 ] (p110) 。辛亥革命爆发后 ,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的她 ,经多方奔走 、联络 ,促成了中国赤十字会的 成立 。10 月 19 日 ,成立大会在南市上海医院召 开 ,到会者约 500 人 。会上 ,张竹君报告中国赤 十字会发起缘由 、宗旨 ,宣布草章 。中国赤十字 会会董有伍廷芳 、宋跃如 、虞洽卿 、李登辉 、曹锡 根 、顾馨一 、李平书 、王一亭 、莫子经 、吴怀久 、王 培生 、沈缦云 ,会长张竹君 ,汉口事务所长何乃 全 ,上海事务所长王维廉 ,干事员田北湖 、朱少 屏 、杨千里 、王宝仑[9] 。“赤”十字即“红”十字 ,色 彩一样 ,内容也相同《, 民立报》发表的振公所译 《赤十字社之历史》[10] ,就是红十字运动发生发 展的简史 。一篇题为《女子红十字会之可敬》的 文章对张竹君组织赤十会的义举称赞有加 ,云 : “中国女子久为男子所轻视者 ,以其柔懦无能也 。 今张竹君女士组织女子红十字会 ,往汉口施救受 伤兵队 ,诚中国从来未有之创举 ,英雄肝胆 ,儿女 心肠 ,虽须眉亦莫能及 。女士此举 ,非特有光于 女界 ,亦且有光于国 ,有益于同胞 ,吾不禁为女界 前途贺 。呜呼 ,巾帼生色 ,须眉有愧多矣 !”[11] 把 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混为一谈”。上海五洲药 房经理项松茂甚至把张竹君与红十字运动史具 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南丁格尔相提并论 ,赞为 “南丁格耳 (尔) 之再见”[12] 。《中国赤十字会临 时章程》也明确立会宗旨为“本人道主义 ,救护因

红十字运动在辽宁

红十字运动在辽宁

红十字运动在辽宁作者:任婧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年第04期红十字运动始于1863年,由瑞士商人亨利·杜南发起,最初是从事战时救护,后来逐渐转变为“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尊老助残、助人为乐”,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活动。

它的组织最初就是国际红十字会。

红十字运动于清末传入中国红十字运动是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时传入中国的,最初在上海建立组织,名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此后逐渐铺开。

东北地区的营口、辽阳、新民屯、沟帮子和奉天省城等地先后建立了红十字分会,主要任务是对战地军民进行救护和救济。

日俄战争结束后,东北各分会即停止活动。

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从此,红十字会有了发展,各地纷纷建立分会。

奉天省城先后建立奉天红十字分会、中国红十字会奉天分会,有些县也建立了红十字分会。

各分会一般都设立医院、诊所,施医施药。

东北最早建立的是营口红十字分会1904年2月8日,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发动了狗咬狗的战争。

东北人民猝遭兵燹,毫无准备,一时生灵涂炭,呼救无门。

面对这种惨况,一批爱国官绅决定建立红十字会来拯救东北难民。

1904年3月3日,上海记名海关道沈敦和、前四川川东道任锡汾、直隶补用道施则敬等人,仿效国际红十字会例筹建了“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所以普济善会的救济行动遭到战争国的阻挠而收效甚微。

于是,沈敦和等人决定借助国际的力量来实现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存在和发展。

经过筹划,同年3月10日,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在上海成立。

同年5月,上海支会订立了暂行简明章程,并决定先在日俄战争要冲之地营口设立第一个分会。

万国红十字会营口分会建立以后,积极筹划设立医院。

1904年8月16日,营口医院建成,设床位50张,最多可同时救助伤员近百人。

同时,着手赈济难民。

截至8月上旬,营口分会共赈济难民5000余名,其中有大量的妇女和儿童。

“红十字会”――人道、博爱、中立

“红十字会”――人道、博爱、中立

“红十字会”――人道、博爱、中立“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国人民及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许多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把款物送到各地“红十字会”组织。

“红十字会”为何能取得人们的信任?这个组织又是如何产生的呢?1859年,“国际红十字会”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设立。

1859年6月,拿破仑三世指挥的法兰西和撒丁岛联军与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北部开战,杜南亲眼目睹了尸横遍野,无数伤员呻吟、叫喊却得不到护理的惨状,富有同情心的他被这种惨状所震撼,就到镇上动员和组织居民救护这些伤兵。

1863年2月,由他发起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一个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同年10月,欧洲16国的代表举行国际会议,决定在各国成立“红十字”组织。

1864年8月,“红十字会”在日内瓦签署了第一个《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红十字会公约”。

从此,“红十字会”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和保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这一倡议受到国际“红十字”界的支持,并在1921年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了这项决议。

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议上,“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确定每年杜南生日这天即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源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当时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沈敦和、吕海寰等人深感救死扶伤是当务之急,他们就积极活动,由中英美德法五国合办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正式成立,属慈善性质,旨在尽可能救治因战争而受伤的平民与官兵,此协会的所作所为受到官方和百姓的认可,光绪帝还颁发谕旨“颁发内银十万两”作为经费,以兹褒奖。

1907年,协会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由颇具慈善之心的吕海寰任会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红十字会”参与救死扶伤、掩埋尸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其名称又改为“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初创时期的部分急务电文(图片)

中国红十字会初创时期的部分急务电文(图片)

中国红十字会初创时期的部分急务电文(图片)展开全文刘玉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时任清政府钦差驻沪会办电政大臣的吴重憙与钦差驻沪钦差商约大臣吕海寰和盛宣怀,邀约上海官绅和各驻沪机构代表共同协商,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式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也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这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

一是西方红十字的理念传入中国后,其“人道”理念与儒家的“仁者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理念相吻合,一经传播,很快就得到社会认同,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在我国东北引发的救护活动也加快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

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在中国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中国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连撤离战区。

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

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四(1904年3月10日),吴重熹、吕海寰、盛宣怀等钦差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在上海邀请同样是中立国的英、美、德和法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也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该会属慈善质,由中、英、美、德、法五个中立国合办,其直接目的在于救护“日俄战争”的难民及双方伤兵“出境”医治。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公推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为领袖,道员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为中国办事总董,任凤苞兼总书记,英人威金生、裴式楷、安特生、麦尼而,法人勃鲁那,德人宝隆,美人葛累为西方四国办事总董(简称西董)。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但日俄两个“战国”并不承认,为了获得日俄政府承认,以便在战场附近设立医院、救护车等,履行红十字会救护中国难民,的“人道主义”义务,中国政府各部们、大臣之间以“万民托命”击破感,频繁拍发电文,协调此事,以下是当时部分电文抄件存档的图片,也顺便欣赏一下清代机关办事人员的书法,。

解放前的红十字会

解放前的红十字会

一个在理工科大学的边缘教书匠,一个学史教史偏又喜欢对现实指手画脚的意见分子。

读史阅世,有点滴体会,八一八,与读者同乐。

国际红十字会于1863年创建。

中国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不算太晚,1904年日俄双方在中国东北交战,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难民,有上海人沈敦和等发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前往战地开展救护活动,是为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最早的活动。

191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民国政府正式立案承认中国红十字会,并明确其为中国唯一的红十字会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也接纳其为成员。

纵观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在慈善事业方面成绩卓著。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中国红十字会都组织了战地救护,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抗战初期淞沪会战中,“在长达3个多月的救护行动中,红十字会共救伤兵8600余名,收容难民53100余人次”。

现在一些名声不太好的历史人物,当时都积极支持、参与红十字会的事业。

比如袁世凯、杜月笙等。

袁世凯担任名誉会长,杜月笙则是切切实实地参与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他长期担任红会副会长,淞沪抗战爆发,时在上海的杜月笙立即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组成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助受伤军民。

同所有的慈善组织一样,红十字会也要开展募捐工作作为活动经费。

民国前期,红十字会的收入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1910年代末期,红会的年收入差不多是13万两白银,而在抗战前夕,已经接近60万两。

这个数字今天看起来不多,但在当时社会动荡,人们生活普遍艰难的条件下,红会能够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已实属不易。

另外,红十字会还自己印刷一些出版物,刊登捐款明细,既是对捐款者表示褒奖,也是公开帐目,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当时红会在开展募捐活动时,尽力做到公开透明。

今天我们去图书馆翻翻《申报》等旧报纸,不难看见红十字会发布的“征信录”。

所谓“征信录”,顾名思义,就是公布所有捐款的清单明细,以获得大众的信任和支持。

另外,红十字会还自己印刷一些出版物,刊登捐款明细,既是对捐款者表示褒奖,也是公开账目,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辛亥武昌首义与两湖地区红十字运动的兴起

辛亥武昌首义与两湖地区红十字运动的兴起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O 3
十字会虽已于 1 9 1 0 年春夏间奏请设立 , 但其外部管 理体制 尚未理顺 ,内部组织结构及各项制度还不健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 目《中国慈善通史》 ( 1 1 & Z D 0 9 1 ) 的阶段 性成果 。 作者简介 : 曾桂林 , 男, 湖南 师范大 学历史 文化 学院副教 授 , 硕 士生导师( 长沙 4 1 0 0 8 1 ) 。
国红十 字运 动研 究等都有 一定 学术价值 。
关键词 : 武 昌起义 ; 两湖地 区; 红十 字运 动; 慈善事业
中图分类号 : K 2 5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 0 7 5 1 ( 2 0 1 3 ) o 3 —O 1 4 7 —0 6
辛亥革命是 2 0 世纪 中国社会具有划时代 意义 的重大历史事件。1 0 0年来 , 有关 辛亥革命 的研究 可谓硕果累累, 但多从政治 、 经济 、 军事角度立论 , 而 从社会史 的视角探讨 辛亥革命相关 问题则相对较 少。值得注意的是 , 近年有论者开始探讨 中国红 十 字会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赴各战区开展的人道主义救 护, ①这为辛亥革命研究增添 了新 的篇章。不过其
1 4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州学 刊 2 0 1 3年第 3期
全、 不 完善 , 加 上经 费 匮乏 , 各项 事 务性 工 作 面 临着
文书院; 后来 又恐 该 地 为交 战之 区 , 只好 向汉 口海关
停摆的窘境。救急如救火。已有多年兵灾救恤经验 的沈 敦和 认 为事 不 宜 迟 。他 当机 立 断 , 决定 抛 开 官 办 的大清 帝 国红 十字 会 , 而重新 “ 创 立 绅 办 红 十 字 会” 。 @1 0月 2 4 日, 沈 敦 和邀 请 中外 来 宾 7 0 0余 人

高中历史【历史上的今天】1904年5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高中历史【历史上的今天】1904年5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历史上的今天】1904年5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在112年前的今天,1904年5月29日 (农历四月十五),中国红十字会成立。

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原从事战时救护工作,后发展为从事包括平时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输血、急救和护理工作的多方面社会活动。

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公约》。

《公约》规定了有关改善战地伤病者境遇的国际通则,规定各国伤兵救护组织有受保护和使用红十字标志的特权。

从此就有了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亦得到了法律保护。

《公约》规定用白底红十字标志,意为战时对保护有关战地救护和战俘救济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敌对双方的中立性。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距今112年)。

当时远东爆发了一场奇特的战争:对阵双方是俄国和日本,战场却在自称“中立”的中国的辽东半岛上。

在这场血腥厮杀中,受害最深的是我国东北人民。

清政府曾派船去接运难民,遭到俄国拒绝。

为了救济东北难民,上海工商界著名人士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等出面,谋得中立国领事馆的支持,联合中外绅商,吁请成立红十字会赈济难民。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之初的宗旨为救援和赈恤战区难民。

早期的红十字会会员先后救出难民13.2万人,赈恤了23万人,在艰险的环境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19年加入日内瓦红十字会协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通过协商,中国红十字会进行了改组,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修改会章。

改组后,红十字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

1952年我国声明承认《日内瓦公约》,由此,中国红十字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际组织中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在卫生救护训练、救助灾民、查人转信、爱国卫生、交换战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红十字会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增加,如开展输血献血、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交往等活动,它在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防病工作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4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4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

主题群文练4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限时40分钟)一、(2023浙江杭州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大医(节选)马伯庸1904年7月3日,关东。

一对留着辫子的关东父子,穿着日本兵的衣服。

在这对父子身后,还跟着足足两百多个男女老少,俱是一样装扮。

在这支诡异的队伍最前头,是一个和尚。

这些村民来自关东盖平县的沟窝村,一个很不起眼、很穷的山村。

前两天,一个叫觉然的游方和尚来到村里,向村长方大成提出个古怪要求:他想请村里出两百号人,去附近的老青山转一圈。

什么都不用干,转一圈就行,但去的人都得换上日本陆军军服——这个他负责提供——事成之后,衣服归村里作为酬劳。

此时已近午时,不知不觉,这支古怪的队伍钻出了老青山,爬上山麓旁的一片浅绿丘陵。

带路的觉然和尚突然慢了下来,似乎在提防着什么。

方大成见他形迹古怪,不由得多留了点心。

他突然注意到丘陵上方有一群灰大眼在盘旋,久久不肯落下。

灰大眼在飞鸟里最是护家,它们不肯飞远,说明这片林子里有巢;它们又不敢落下,说明林子里有人,而且人数不少!方大成一惊,忙要开口提醒觉然。

可他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见坡顶响起一片炒豆般的枪声。

头顶无数子弹如暴雨般倾泻在沟窝村村民的头顶……方大成神智还算清醒,但伤口血流不止,十分吓人。

方三响知道首先要止血才行。

他从父亲怀里掏出一盒洋火和烟斗,干烟叶烧成灰往伤口上抖落,又在附近薅了几把刺儿草和耧斗菜,拿嘴嚼碎了敷上。

这都是老猎人止血的法子,方三响常年跟父亲出门打猎,手法熟练得很。

“三响,三响,别瞎忙活了!”方大成道,“先瞅瞅你自己的腿,别落下残疾。

你得想办法回去!”“要走一起走!”方三响抿着嘴。

方大成急道:“你得把还活着的乡亲们都带回去,他们都是被我带来的,不能全死在这里!这是咱们方家的本分!”方三响抬起眼来,环顾四周,只见沟底密密麻麻躺倒了一大片,蓝的军服,黄的泥浆,红的鲜血,混杂成一片刺目的色彩组合。

整整一个多时辰过去。

方三响给二十几位轻重伤员做了止血处理,一盒洋火用得干干净净。

中国红十字运动第一人沈敦和述评

中国红十字运动第一人沈敦和述评
权利 。为此 , 三省红 十字普济善 会刚一 成立 , 东 就 遇到 了 自身无法 克服 的难 题 。对此 ,主事 者慨 叹
外 中立 ”使 我东三省 同胞在 战火烧焦 的土地 上流 ,
离 迁徙 , 受尽磨 难 。激 于义愤 , 时为上海 记名海 关
“ 以事 权不属 ,办事为难 ” “ 徒 , 即借 其名 ,难 得实
宁波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学 报
沈敦和在清末 民初 的上海社会 舞 台上是 一个 风 云人物 ,但 奠定其历 史地位 的当属他 发起创 办
中 国红 十 字 会 的功 绩 。
红 十字 的基本规则 , “ 会” 但 善 二字 , 却给红 十字蒙 上一 层浓重 的传统 善堂 阴影 而显得不 伦不类 。实
红 十 字 运 动 是 一 项 国 际 性 的 慈 善 事 业 ,在 中
利制铁厂 等企业 , 连任上海 总商会会董 。 9 1 并 1 1 年 辛 亥革 命后 , 沈敦 和发 起成立 共 和建设会 , 以赞助
共 和 、 助 民 军 为 宗 旨 , 极 开 展 进 步 活 动 。他 长 扶 积
际” 。认 识 到这一 困境 后 , 明强干 的沈敦 和立 即 精 改弦更 张 , 而寻求 国际合作 的方式 。他通过 当时 转
道 的沈敦 和挺身 而出。他与前 四川川东道任 锡汾 、
外 记
家 版

会慈善 活动。 9 6年起 , 10 他先 后创办 或与人合办华 安人 寿 险公 司 、 明银 行 、 商 合群 保 险公 司 、 四 华 同
收 稿 日期 :2 0 — 2 1 0 9 1)男 , 徽 蚌 埠 人 , 波 大 学 历 史 系 硕 士 18 一 , 安 宁
20 1 年 2 月 0

祸兮福所倚沈敦和从晚清官场到红十字会的转身之路

祸兮福所倚沈敦和从晚清官场到红十字会的转身之路

Every Misfortune Has Its Blessing: Shen Dunhe's Turning Around from Late Qing Dynasty
Officialdom to The Red Cross 作者: 朱浒[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163-17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沈敦和;盛宣怀;中国红十字会;绅商社会
摘要:沈敦和是中国红十字会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关于他如何从一名晚清官场的失意官员转变为红会领袖的问题,以往学界始终未能清楚解答.这主要是因为已有研究囿于红会的视野,无法厘清沈敦和的成长脉络.其实,要理解沈敦和在红会事业中的崛起,必须结合其在上海绅商社会中的发展,尤其是在盛宣怀事业体系中的成长.因此,只有打破通常那种分门别类的"碎片化"认知方式,才能确切把握历史人物的生活世界及其主导线索.。

试论沈敦和的经济观念

试论沈敦和的经济观念
时人视之为“ 江南一红道台” 。
自然对如何使 国家走 向富强有着 自己的一套看法 ,这体现在他
的《 富强求 源说》 上。沈氏认为 , 人才是 自强求 富能否成 功的首要 因素 , 他说 : “ 欲 图富强 , 首在得人 , 如 其不然 , 是不求 富强之本 , 而务 富强 之末 也” 。他举例道 , “ 盖如开筑铁路等 富强之策 , 必须 有人 焉 , 出而为之 , 经理 始克 , 成其美举 , 臻至上理” 。又说 , 如果 让不 称职 的人 去经 营管理 , 那么“ 欲其 循旧 , 尚属非易 , 安能复望 其 图新乎 ” 。同时他还指 出中国欲图富强 , 有两 大难处 , “ 一在君 相之果欲 图新与否 , 一在经 理之能得人 与否” , 即 自强求 富 的关 键在于两点 , 一是 统治者改革 的决心 , 二是能否 获得 人才 , 并且
清末 , 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 中国的大 门 , 对 中国进行军事
办, 上海 江南水师学 堂提调 , 吴淞 自强军营机处 总办 , 淞 沪铁 路 侵略 和经济侵 略 , 面对“ 人为刀俎我 为鱼 肉” 的严 峻形 势, 无数仁 总办 , 开平煤矿 、 建平金矿总办 , 上海记名海关道等职。沈氏办理 人志 士提 出了一 系列 自强求 富的的办法 , 沈敦和办理 洋务多年 , 洋务多年 , 受 到 了朝 中诸洋务派 官员的器重 , 在 官场颇有名 望 ,
廷之用 。
2 . 推广土货增加出 口, 振兴实业挽 回利权 对 于如何增加 国内资本 , 沈 敦和认 为应 当增 加 出 口, 而欲
增加出 口, 先必 须推广土货 。他 谈到 “ 欧美各 国取精用宏 , 其需
发达 , 不需 要从 中 国获得加 工制成 品 , 而恰 恰需 要 中国所提供 依靠推广 土货来增加 出 口, 所以应 当“ 于种植 畜牧各大问题 , 一

大清红会覆灭记

大清红会覆灭记

大清红会覆灭记手中电报非常简短:以两军死伤过多,请即亲率红十字会中西医队迅速前来战地,普救同胞。

对上海挂名公务员沈敦和来说,这封电报意味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听从朝廷,还是红十字精神?那是1911年10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组织诞生7年有余,但它当时的名字,是“大清帝国红十字会”。

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都是独立的民间组织。

那年头,其主业并非拉着突患急病的市民满城市跑,救死扶伤最重要的地方,在战场。

因此,这组织抱定“严格保持中立”的立场,以换取交战双方的安全为承诺,见伤员就救,不分敌我。

这可让大清军民开了眼。

红十字组织在中国的第一次登场,是甲午战争时来自日本的“赤十字社”。

当时的大清官兵,一点儿也不认识白底红十字的标识。

看见日本人来了,先胖揍一顿。

人们很快发现不对头:他们不光救日本兵,也救中国兵,还救了好多。

震惊的中国媒体很快反应过来。

“今则合欧亚美诸洲,除野蛮外,凡有教化之邦”,都办了这个会,不办是少数。

有识之士在《申报》上发问:所谓王者之师应当最重仁义,如果眼睁睁看着伤员病患被搁在战场上忍痛呼号,而没有人去为他们提供帮助扶持,且不说大家心里能不能忍,先就得被外国人笑话说我们是野蛮的国家了。

这是1895年。

甲午战败,已经有旅日华侨向清政府递折子,陈述兴办红十字会的种种好处。

清政府也说,挺好,该办,可就是迟迟不见动静。

直到9年后,日俄战争爆发,红十字会还没影儿,大清国又碰上了难题:战事一起,各国都有红十字组织进入战场抢救伤员、疏散难民。

而东三省的中国老百姓,却无路可走。

以沈敦和为代表的沪上绅商就在这时候出场了。

这批人往往在官府里有个挂名的职位,但主要从事工商业。

光绪三十年,在他们的努力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

这是曾在英国留学的沈敦和想出的一个妙招:既然清政府没有设立红十字会,那就以在华的中立国英、法、德、美代表的名义,设立一个能够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的中立组织,上战场去救人――反正救谁都是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敦和与中国红十字会周秋光 曾桂林 [摘 要]清末时期,为救济东三省难民,沈敦和于1904年先后筹设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后又创办红十字总医院和医学堂,培养医护人才,救治疫病;辛亥事起,他创设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主持救援行动,并修订红十字会章程。

民国以后,沈敦和召集、主持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及全国统一大会,并出任副会长执掌会务,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初期总会、上海总办事处二元领导机制缔造者;并发展各项会务、组织兵燹救济历尽艰辛。

从1904年至1919年,沈敦和主持红十字会实际工作达16年之久,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是红十字会运动在中国推展的开拓者。

[关键词]沈敦和;中国红十字会;清末民初;慈善事业;慈善组织[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8)06—0050—12[作者简介]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410081;曾桂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215123前 言近十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颇有学术价值的论著相继问世,尤以Reeves、周秋光、池子华、张建俅等人的研究成果最为引人注目。

①尽管这些相关论著在论述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及发展情形时,对于其创始人沈敦和、施则敬、盛宣怀和吕海寰等人的活动都有所揭示,然而又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细致的、系统全面的专门研究。

或许,这与研究资料零散、收集不易有关。

目前,可资利用的仅有清末出版的一本介绍性小册子,然也只能略知沈氏的身世,对其创建中国红十字会亦未详载。

②另外,沈敦和主持中国红十字会会务十余年也没有留下相关文集。

这就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本文研究主要以《申报》及红十字会档案为主要史料,勾沉耙梳,试对沈敦和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作一全面勾勒。

本文除前言、结论外,主体部分共有两节,分别探讨沈敦和在清末时期参与创建中国红十字会的前后历程、民国初年执掌会务后推动中国红十字①②目前有关红十字会研究的论著已经比较丰富,专著有Reeves,Car oline Beth.The po w er of m ercy:the Chinese Red C rossSociety,1900—1937(Ph.D),Harvard University.Ann A rbor,M ich.:UM I,1998;池子华等:《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张玉法主编、周秋光、张建俅等撰《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台北:红十字会总会2004年刊印;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周秋光:《20世纪初期的中国红十字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重要论文有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分别刊于《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6期。

杨智芳、周秋光:《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1904—1912)》,(台北)《政大史粹》第2期,2000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浅析(1912—1937)》,《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近代中国政府与社团关系的探讨: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1912—194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年3月。

池子华:《抗战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战事救护》,《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从中国救济善会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史林》2005年第2期。

朱浒、杨念群:《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等等。

苕水外史:《沈敦和》,集成图书公司1911年版,其中第六章“慈善家之沈敦和”对其慈善活动仅有简略介绍。

会发展的举措,进而揭示出沈氏对中国红十字会创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在讨论之前,先略微介绍一下沈敦和的身世、生平,甚有必要。

沈敦和(1866—1920),字仲礼,浙江宁波人,“世业茶商”。

其父沈雄曾充崇厚文案,随之办理五口通商事宜而始迁居上海。

沈父十分重视敦和的早期教育,曾“延英人至家,课英国文语”,及长又送之游学英、美等国。

沈敦和曾肄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后因办理美国传教士江宁租地案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赏识,由此进入仕途。

而后,在维新运动期间,沈敦和任江南水师学堂提督、吴淞口自强军营务处总办,协助刘坤一、张之洞在宁、沪两地办理交涉、练兵各项洋务。

20世纪初,任上海记名海关道。

由于沈氏曾留学英美,又办理洋务多年,具有与外人交涉的丰富经验,在官场亦颇有名望,清末时人视之为“江南第一红道台”。

①由于沈敦和的籍贯、家世背景及其个人资历、能力,他在上海与江浙商人、外籍人士和官府均有相当熟络的人脉,易与后三方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就为清末民初沈敦和登上慈善界舞台创设中国红十字会并执掌、发展其会务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活动空间。

一 清末:创设红会,筹谋发展11酝酿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赈济东三省难民中国红十字会组织酝酿于19世纪末甲午战争期间,通过舆论宣传与实践尝试并重,有着悠久慈善传统的中国社会对红十字会已开始由陌生转向认同。

日俄战争爆发后,创办中国红十字会的呼声在沉寂数年之后再次响彻于朝野上下。

1904年2月,日、俄两国在中国东三省开仗,战火迅速蔓延。

交战双方伤兵悉由两国的红十字会救护,唯有我同胞在枪林弹雨之中迁徙流离,饱受摧残。

有鉴于此,上海记名海关道沈敦和、前四川川东道任锡汾、直隶候补道施则敬等人义愤满怀,“拟援万国红十字会例,力筹赈救北方被难民人之策”②,决定联络同志,发起成立救济善会。

1904年3月3日,沈敦和、施则敬、任锡汾、曾铸等22人聚集于上海英租界仁济善堂集会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成立大会。

会上,沈敦和首先简要介绍国际红十字会的基本情况,随后众人讨论筹设该会事宜,最终议决“特先筹垫十万金,……延请中西大善董就近开办。

在沪设立总局,专为筹款之所,另设分局于京津,招留救援出难之人,以期一气贯注救之之法。

凡在北方之南人,既必一一救回,而本地居民,亦必扶同出险,赈抚兼施,医药互治,用符西国红十字会之本旨。

”③同日,创会同人在上海《申报》刊出《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章程并启》,以便让外界对它有所了解。

该《章程并启》共39款,对于该会成立的缘由、宗旨、运作办法和思路、组织构架和其它各有关方面作了详细的阐明。

④3月5日,《申报》刊发一篇论说,希望东三省红十字会能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先声,尽早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在日俄战事结束后能够继续办理下去,成为常设组织,并获得国际红十字会的承认;主张“仿效日本章程,变通尽善,首设医学校,教以泰西疗疾医伤诸技术……,次筹常年捐款,积之于平日,庶免取办于临时”。

⑤舆论的鼓吹与战局形势的演变,也迫使东三省普济善会改弦更张。

因为,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仍冠“善会”二字,即表明它尚未脱离传统善堂善会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十字会。

然既以“红十字”相号召进行战地救护,就须求得国际红十字总会同意使用其徽帜,而当时中国政府并没签署日内瓦公约,自然还不属其中一员,刚成立的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的难民救济行动也就遭到交战国的阻挠,“徒以事权不属,办理为难”⑥,“即假其名,难得实际”⑦。

在此情形之下,沈敦和等人只好寄希望于国际协助,①②③⑤⑦苕水外史:《沈敦和》,第4—5页。

⑥《普济群生》,《申报》1904年3月11日。

④《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章程并启》,《申报》1904年3月3日。

《中国宜入红十字会说》,《申报》1904年3月5日。

《电牍照登・杨士琦致商部电》,《申报》1904年3月20日。

以中外合办的形式创设红十字会。

此时,恰好原在东三省的外国传教士因避兵灾群集牛庄,沈敦和遂想借助教会力量来开展救护,于是前往广方言馆同李提摩太商议。

李十分赞同,即“电询牛庄教士可否助救难民,旋得复电,允向前施救且愿效力者甚众”。

①同时,在获得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与会办电政大臣吴重熹等人的赞同、支持后,沈敦和还进一步通过李提摩太与英、德、美、法等四国驻沪领事、官员取得联系,“各国官商及总董以战祸方殷,慨允在上海设立万国红十字分会”②。

这样,沈敦和等上海绅商决定舍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而另“设一万国红十字会,牵合日、俄两国及局外中立各国,共同组织,以收战地救护之权”③,也就是说,欲借助国际公法迫使日俄交战双方同意中方以红十字会的名义进入战地实施救护。

④1904年3月10日,中、英、法、德、美五国人士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召开会议,商讨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支会”。

一开始李提摩太即申述成立此会的缘由,接着由沈敦和报告东北难民遭遇惨状,亟需救援,希望各国人士能合力举办,最后讨论通过董事及办事董事名单。

成立大会上,众推选西董35人,华董10人,沈敦和与施则敬、朱佩珍等即名列其中;又推举办事董事7人,其中华董沈敦和、施则敬2人和李提摩太等西董5人。

⑤这次会议宣示了上海万国红十字支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慈善事业遂开亘古未有之局”⑥,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

次日,沈敦和、施则敬诸华董在上海盆汤弄丝业会馆开会,商议会务及救护事宜。

与会华董商定先行筹垫白银五万两作为启动经费,然后电请各省拨助捐款,并着手“刊印捐册,分寄各省”,而“英、法、德、美各官商亦当另设会所,筹募洋款”。

⑦3月17日,上海万国红十字支会召开中西各办事董事会议,巴伦、李提摩太、沈敦和、施则敬等7人出席。

此次会议,将组织名称正式确立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决定由李提摩太、沈敦和主持日常会务,商请汇丰银行经办往来帐目结算,并公举工部局学堂李杰为书记官,专司文牍。

会上,还增补任锡汾为办事华董。

为了尽快募集捐款,3月29日,由吕海寰领衔,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等人联署,向全国各省发出《劝募筹款救护东北难民通电》(即元电)。

该通电宣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已获政府承认,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开展赈济救护工作。

元电发出后,各省督抚大员纷纷来电来函响应,愿意捐款或先行垫款。

函电还对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善举大为赞赏,或云“创立红十字会,救护被难华人,鼎力宏愿,为德为民,裨益大局,佩服无量”⑧;或云“倡办善举实为救急良法,钦佩殊”。

⑨上海《申报》馆还专门组织“协赈所”,频刊《劝捐万国红十字会经费启》,动员“寰中义士,海内仁人,各解囊金,拯民水火”。

λυ沪上各善会及报刊也纷纷发布文告公启,倡导社会民众从各方面援助红会工作。

这些助赈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短期内就募集到相当的救济款项,并加深了国人对红十字会事业的了解并踊跃投身于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