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孩子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规矩的地方,一切处于零的状态,让他们的“小天线”信号异常的强烈,不断地接收着来自老师教诲的“第一次”,然后慢慢的把这些“第一次”归结为自己的经验,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归结成自己学校生活的模式。做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打造良好的班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在班级中形成自我管理的风气,将对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的管理有着很好的帮助,更进一步说,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着不可估计的良好作用。

那么什么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严格的讲是指小学生对自己本身、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小时候父母叮咛“管好你自己就是乖孩子”,还是老师的教诲“要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里面都包含了自我管理的思想。诚然,自我管理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包括引导学生尊师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勤学善思,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爱班如家,激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强身健体,倡导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等。

由于孩子入学之初的懵懂并不适合一开始就进行自我教育的管理,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先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慢慢进行自我管理的培养。当然,两者并不割裂,是相辅相成、互相牵制的。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上好第一堂德育课,做好第一件身边事

万事开头难,可是还有一句话说过,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把握好孩子入学的每一个开始,是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见孩子第一面之前,教师需要“细细地”做好准备,之所以强调“细细地”,皆因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面多而杂,稍有遗漏,将会使

学生无所适从。例如:上课的坐姿、上厕所的时间,甚至铅笔盒的选择和整理都需要教师一一细化。

见到孩子之后,明确提出要求,然后有条理的组织他们学着按照要求把每一件事情都先做一遍,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亮点,以榜样作用鼓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把入学的第一件事做认真、做成功,这样,以后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在教师的鼓励提示下,孩子会自觉的按照第一次做时候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二)强调规矩,强化习惯

1.认识规矩,熟悉规矩,内化规矩;

规矩,不是死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临时调整或者通融,但是对于刚刚认识规矩的孩子来说,只能“板上钉钉”般的告知,在学习生活中,规矩会潜移默化的被孩子们了解并约束他们。一个阶段之后,大部分孩子,会对不同情况中的规矩有所熟悉,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会偶然违反规矩,但是他们会很快意识到错误,到了这个阶段,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开始总结错误,并反复提醒强化容易出错的部分,学生会慢慢将规矩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

2。重复习惯,形成习惯,巩固习惯。

习惯的养成,其实无非是一种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而形成的固定模式。当一个好习惯被确认,教师需要在学生形成习惯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醒与确认以及纠正,在习惯形成之后,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将每一个好习惯都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条件反射”。

3.强调小组、班级荣誉感的重要性,这个方面的形成,容易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关注与鼓励,将“自我管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大与小,点与面,我与班

1.认识自我。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

识。德国作家约翰.保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是能够认识自己。”确实,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必须得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智力、个性和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那样才能取长补短、全面提高。

因此,我采取定期让学生互相评价、自己评价行为习惯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另外,这种方式,也让学生了解到别人的优点及可取之处,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很好的彼此了解、取长补短、互相尊重、树立信心。

2.认识班级,认识小组。

对于入学时间不长的孩子来讲,集体生活让许多孩子不知如何融入,对集体的归属感更是可有可无,这对于孩子以后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很大的阻碍,因此,得让孩子具有集体荣誉感,有参与感,这样,那种高于自身的荣誉需要,会变成孩子自我管理很大的助力。针对这一点,我平时在课间,经常组织一些需要集体参与的游戏,例如:传球、跳大绳等,让孩子们在相互配合中增进感情,有时,我们级部的老师也会联合组织一些班级间活动的小对抗,让孩子们在竞技中提高集体荣誉感。再加上平时老师潜移默化的进行“家”的教育,让孩子们很快就具有了集体感、荣誉感!

二、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一)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阵地,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学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文明小公民:让孩子具有公民的意识,了解一个文明公民在公共场合该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时事,给孩子们讲国外的文明习惯,对比中国的陋习;结合班事,对比两种不同表现孩子的做法;对比自己的事,过去和现在,是否做的比以前更加文明。文明就在身边,因

此教师抓住每一个可以发现的契机,随时随地给孩子们渗透,让孩子明白,文明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素质。

2、学习小专家:孩子们都从父母嘴里听过一句话:学习不是为别人学的,而是为自己学的,但是,大多孩子只是听听就算了,并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思,还有很多孩子更不可能为了这句话,就变的主动、刻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多做赏识教育,在班里针对不同孩子做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而“达得到”,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了,主动学习的热情高了,自我管理学习这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3、守纪小明星:纪律,是低年级孩子最难以管理自己的一方面,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活泼与好动,这个时候,集体荣誉感以及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往往最能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欲望。这些内在、外在的东西虽然往往在自我管理之后才能兑现,但是当这种滞后奖励的吸引力足够高的时候,自我管理的行为就会出现。因此,在班级设立评比栏,开展夺星竞赛,教师树榜样、大力表扬典型这些措施需要长期坚持、有力度地执行。

(二)形成自我管理的风格;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意志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还是很差的。他们不善于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持久地完成一项工作,常常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为了使个体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的高度,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大胆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具有一种稳定的、自觉地的班级管理风格。

(1)小干部轮岗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管理中来,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