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指导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指导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指导辨证施治方法中医的八纲学说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方面。

通过对这八纲的准确判断,能够为辨证施治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从而达到精准治疗、恢复健康的目的。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对事物或病症两种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属性的概括。

阴和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比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物质基础,生理功能属阳,物质基础属阴。

在病症的判断中,凡是兴奋、亢进、温热的属于阳证;而抑制、衰退、寒冷的则属于阴证。

比如,面色潮红、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多为阳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等多为阴证。

阴阳的平衡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的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表里主要是辨别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

表证通常是指病邪侵袭人体的初期阶段,病位较浅,病情相对较轻。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

里证则是指病变部位在脏腑、气血、骨髓等内部,病位较深,病情相对较重。

其症状表现多样,如咳喘、心悸、腹痛、腹泻、便秘等。

在治疗上,表证多采用解表法,使病邪从体表得以解除;里证则根据具体的脏腑气血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治疗。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表现为怕冷、喜暖、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热证则表现为发热、怕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

寒证多由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所致,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热证多由感受热邪或体内阳气过盛所致,治疗以清热泻火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寒热有时会相互转化,比如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证,热证也可能转化为寒证,这就需要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灵活把握。

虚实是判断邪正盛衰的两个方面。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实证则是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所表现的证候,如高热、烦躁、腹痛拒按、胸闷气粗、痰涎壅盛等。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 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将之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 阳证八类基本证候,并针对不同的证候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采
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01
表里辨证施护
03
虚实辨证施护
CONTENTS
表里辨证施护
5.对症处理 (1)头痛者,可按揉合谷、太阳、风池等穴;或耳穴压豆,取脑、额、枕、神门等穴。 (2)发热者,在服药同时可按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3)咽喉肿痛者,可用鲜芦根30〜60g煎汤代茶饮,或用冰硼散吹喉,亦可用西瓜霜含片等。
6.注意事项 (1)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忌冷敷和酒精擦浴,以防寒凉闭汗,媵理闭塞,邪遏于内, 不得 外达。 (2)不可过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过汗伤阴。阳虚、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04
阴阳辨证施护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辨证施护
2.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出汗、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 舌 脉等,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生活起居护理 ①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②对感受时邪疫病患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探访人员。 ③对高热神昏的危重患者,按危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3)情志护理 热证患者情绪易于激动,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态度和蔼,细心照护, 以安 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如烦 热口渴 者,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瓜果蔬菜以辅助清热生津。 (5)用药护理 宜凉服或微温服。清热药多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其 煎煮之 法视药物的不同而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要先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 (6)对症处理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提高辨证施治水平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提高辨证施治水平

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提高辨证施治水平中医八纲学说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

它是中医对疾病性质、部位、正邪盛衰等方面的概括性总结,对于准确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医八纲学说如何提高辨证施治水平。

一、深入理解八纲的内涵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它涵盖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人体阳气过盛可能出现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而阴气过盛则可能表现为畏寒、肢冷、腹泻等。

表里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的位置和病势的深浅。

表证通常指疾病在体表,如感冒初期的发热、恶寒、头痛等;里证则是指疾病在脏腑内部,如胃脘疼痛、腹泻等。

寒热反映了疾病的性质。

寒证多表现为怕冷、肢凉、口淡不渴等;热证则常见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

虚实则关乎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

虚证主要是正气不足,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实证则是邪气过盛,如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

二、通过四诊收集八纲辨证的依据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是获取疾病信息、进行八纲辨证的重要手段。

望诊可以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

比如,面色苍白多为虚寒,面色红赤可能是实热。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声音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声重浊多为实证。

问诊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

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怕冷、发热,以及出汗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寒热;了解患者的体力、饮食情况等,可辅助判断虚实。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象和按压身体部位来诊断。

脉象浮多为表证,沉脉常为里证;脉细数多为阴虚,脉洪大有力多为实热。

三、综合分析八纲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临床中,八纲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例如,表寒证如果治疗不当或病情发展,可能会入里化热,转变为里热证;虚证和实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如正气不足的虚证患者,若因虚致实,可能会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

因此,在辨证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纲之间的关系,全面准确地判断病情。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生金法等,以调节机体平衡。
调整阴阳五行以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 应自然阴阳消长规律。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五味属性及个人体 质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者宜 食温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情绪 波动导致阴阳失调。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刺激 经络穴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失调判断
观察面色、形态、舌脉等
分析病因、病位
面色红润、形态自如、舌脉和缓为阴 阳平衡;面色苍白或萎黄、形态异常 、舌脉弦紧或细数则为阴阳失调。
根据八纲辨证确定病因,如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等,以及病位深浅,如表 证、里证等。
辨别寒热、虚实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热证面红 目赤、口渴喜冷饮;虚证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实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选择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薏米等。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患者的 情志活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常用的情志护 理方法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
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八纲辨证施护,护士能够针对 病人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传承中医文化
八纲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的精髓 ,其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医文 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八纲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关系
互补性
现代医学以病因、病理生理学为 基础,而八纲辨证施护以证候为 依据,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

八纲辨证的秘诀:表里辨证的具体辨证方案是怎样的?

八纲辨证的秘诀:表里辨证的具体辨证方案是怎样的?

八纲辨证的秘诀:表里辨证的具体辨证方案是怎样的?一、表证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我们不能机械地以为皮毛的病变就一定是表证,也不能绝对地以为表证的病位就一定在皮毛,我们对表证的概念应当全面理解。

但总体来说,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

主症是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有汗或无汗等。

证候类型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感受的邪气类别各异,轻重之别,所以表证的临床表现也很复杂,一般分为三个类型。

1.表寒表证。

以感受寒邪为主,故又称伤寒证,伤寒表实证。

主症: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2.伤风表证。

以感受风邪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中风表虚证。

主症: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

3.表热证。

是感受湿热(风热)之邪,又称外感风热证,在温病学中属卫分证。

主症: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

二、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通常来说,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病。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章的寒热虚实辨证以及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大部分属里证的范畴。

三、半表半里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

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等中医经典著作,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 系。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也在不 断发展创新,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服务。
02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理论基础
阴阳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阴阳理论,分析病人的阴阳状况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观察病 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 断其阴阳属性,如阳虚则温阳散寒, 阴虚则滋阴清热。
表里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表里理论,分析病人的病情深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确定护理目标:包括改善体质 状况、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等。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饮 食调理、起居调理、运动调理
、心理调理等。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 和时间表。
实施护理方案
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 方案和具体措施,确 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 状况和护理效果,及 时调整护理方案。
监督患者按照护理计 划执行,及时调整和 优化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虚证病人护理上以补虚扶正为主,如 补充营养、休息等;实证病人护理上 以泻实祛邪为主,如通便、利尿等。
03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方法与步骤
收集病情资料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包括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等。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3
(二)里证
•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
(三)寒证 •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5
(四) 热证
•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6
(五)虚证
•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 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 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7
(六)实证
•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 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 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 烈,而表现为有余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
(一)表证
•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 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 特点。
• 【临床表现】 • 【护治原则】 • 【护理措施】
8
(七)阳虚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9
(八)亡阳证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 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10

八钢辨证

八钢辨证

八钢辩证意义:
1、是辨证的总纲,具有概括性。 2、可以了解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 3、可以了解疾病的病位――表证、里证。 4、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 5、可以了解疾病的正邪盛衰――虚证、实证。 故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 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健,掌握要 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2、寒热转化:寒证热证相互转化。 (1)、寒证转化为热证――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 证,热证出现后,寒证逐渐消失。 如:表寒证转化为痰热壅肺证。 (2)、热证转化为寒证――先有热证,后见寒证, 寒证出现后,热证逐渐消失。 如: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度,随 即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
一、表 里 1、定义: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 趋向的两个纲领。 2、部位:人体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 六腑在内属里。 3、意义:辨别病变部位,病在表多表示疾病初起 且较轻;脏腑受病表示病邪入里,且一般比较重 。
(一)、表证 1、表证: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 表浅在肌表的证候。 2、病因:六淫邪气。 3、临床表现要点: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 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 4、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阴格,由于内热过盛 ,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 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 如: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其身寒却不 喜加衣被,脉沉有力,并且又可见口渴喜冷饮, 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热象。 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呈寒象是假。
1、虚实夹杂――在病人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 如:肝硬化腹水。 2、虚实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虚证与实证可以相互 转化。 (1)、如实证失治或误治,或邪气过盛伤及正气— 实证转化为虚证。 (2)、虚证转化为实证临床上少见;多见的是先为 虚证,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诊断学,诊法部分已经完成,接下来是“断”,就要辨证分析。

概念基本概念“证”的概念。

证和病相对来说,是讲的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性。

当前的主要矛盾。

中医讲的证,是临床实践和医理、哲理的一个结合。

有这样的病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有这样一类表现的病人,这是属于太阳病。

如果懂得了什么是中医讲的阳,什么是阴,什么是太阳。

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了。

你不懂这个问题,你说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是一个医疗实践。

什么是阳?什么是阴?阳代表动、热这样一方面问题,现在一个表证,实际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个表证。

这个表证,按照阴和阳来分,我们人体的表示阴还是阳?应该是阳吧。

太阳就是最大的阳,比大还要多一点。

最外面这个地方生病,叫做太阳。

这就是因为中国有阴阳五行这样的道理。

它有主表主里只有的医学理论。

因此它是哲理、医理,和临床实践的一个结合。

我们这样讲的这个证,是这样一个问题,它有理论上的升华。

除了这个以外,太阳之为病是这样,其他的讲的七情,是由于受就精神刺激,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问题。

七情就是完全属于外界的刺激?我们这样的理论就认为它虽然是外界,一定还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

同样一件事情,他一看到以后就非常气愤,非常生气,另外一个人看到它以后感到很高兴。

六淫同样是这样,收了寒就的寒证,受了热就得了热证,不是那样。

一定是有内在因素在里面起作用。

这就有中医的理论在这里面了。

同样两个人,同样一个年龄,昨天晚上同样穿那么多衣服,三个人吧,一个可能第二天他就不生病,一个可能生的是寒证,一个可能生的是热证。

条件都差不多。

为什么?内在因素不一样。

你说受寒有发热头痛那些表现,这都是有医学基础,但是除了这个医学基础以外,它又有理论,医学实践以外,又有理论,又有哲学的东西在里面。

所以像这样的问题,它就带有中国的人文思想在里面。

我们来理解、来看中医的证的时候,就要既考虑它是一个医疗实践,是可以实践的,又要看到它有人文哲学思想在里面。

八纲、脏腑辨证

八纲、脏腑辨证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一)表证的施护
1.概念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虚寒证:畏寒肢冷,少气乏力,小便
(阳虚证)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无力
*虚热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阴虚证)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寒证:面色苍白,腹部冷痛,口淡舌苔白 润,脉紧
*实热证:壮热,满面通红,口渴来自冷饮,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 洪滑数实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阳证--表、热、实 阴证--里、寒、虚
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 舌质淡嫩苔 虚无力
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

(三)亡阴证的施护
1.概念:是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表现 出的危重证候。
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严重烧伤
2.主证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
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3.小肠的辨证护理
*因寒、湿、湿热外邪侵袭,饮食所伤,虫体 寄生等
*辨证:小肠虚寒证、小肠实热证
*护理:以二便、口腔的护理为主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护理
1.肺病辨证
*实证多因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和痰饮停 聚于肺导致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 肺证、肺热壅盛证、寒痰阻肺证。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1.心病辨证 *实证多由寒凝、瘀血、气郁、痰阻、火扰等导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关键词表证辨证护理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基础通过八纲辨证确定疾病性质而表里这纲是指病位的深浅。

外感病或热病的初期如肺痈湿温麻疹等还有外证如疮疡、肿毒、癣类等病位在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者均称表证解表发汗是治疗表证的主要法则。

表证的辨证前人认为:“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

因此容易辨别但在临床辨证时必须与寒、热、虚、实结合起来对疾病才能获得全面了解以便定立恰当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表证患者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少汗特征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湿度5~56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清新根据病情和气候的不同患者的衣被也要适时增减病室安静、整洁、适合病情为宜。

切忌汗出当风。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等按常规对发热患者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并详细记录体温高低、有无汗出及恶寒。

通过对体温、脉搏、呼吸的观察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后的疗效重点观察服药后发汗与发热的情况发热时嘱患者卧床休息要多饮开水;可配合针刺合谷、风池、迎香等穴高热加大椎曲池汗出湿衣要及时更换防止受凉。

观察舌象:通过对舌象的观察了解病邪的深浅。

病变部位在表时舌质为淡红舌苔为薄白苔。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

张仲景言:“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饮食对本病症状之改善和治愈起座积极的作用。

由于饮食本身的复杂特性必须做到辨证用膳以促进患者康复。

外感表证的患者以平补膳食为宜多用半流质或软食之类食物。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忌油腻、辛辣、生冷、烟酒煎炸之品。

如是风寒表证可用姜、葱、蒜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去邪。

风火热毒郁于肌表者忌食辛温补品特别是海腥、虾、鲤鱼、猪头肉、公鸡、等发物;一些过于寒凉滋腻食品也应禁食为宜。

用药护理:解表发汗之剂虽有幸温、辛凉之别但多属于清香散之品加水浸透分钟后用武火煮沸5~1分钟即可取之温热服服药后静卧。

八纲辨证的护治原则

八纲辨证的护治原则

八纲辨证的护治原则八纲辨证的护治原则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人的证候类型。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证候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这就是八纲辨证的护治原则。

一、辨证求因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病因,了解发病机理。

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例如,感冒属于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在药物选择上就会有所区别。

二、辩证施治辩证施治是指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药物方剂。

例如,对于寒性胃脘痛患者可以使用温阳散寒汤进行温阳祛寒;而对于阳虚体质患者,则需要使用滋阴补阳之剂。

三、以整为局以整为局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看到整个病人的情况,而不是只看到某一个症状或器官。

例如,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仅要降低血压,还要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

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患者可以使用桂枝汤;而对于风热感冒患者则需要使用银翘解毒片等药物。

五、以标治本以标治本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根本原因的处理,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表现进行缓解。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并配合中药进行长期调理。

六、因势利导因势利导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例如,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针刺部位和强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七、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根本原因的处理,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表现进行缓解。

例如,对于肝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并配合中药进行长期调理。

八、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中医保健的基本思想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缓解症状,还要注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保持适当运动等方面,并定期检查血压情况。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神疲头晕、
不孕不育形瘦
(4)阳虚证(虚寒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形寒肢冷
面色晄白 小便清长 大便稀薄 口淡不渴 神疲乏力 自汗 舌淡苔白 , 脉弱(迟无力) 畏寒肢冷二便清,神疲脉迟舌淡胖 (补阳药)
心阳虚证-心悸、气短、脉细弱或结代 脾阳虚证-纳呆、便溏、面黄
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肾阳虚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神疲头晕、
不孕不育尿少、浮肿、五更泄
类型
护理措施 虚则补之
血虚证 气虚证
补血药物为主,但多配合补气药物 平日多食用用黄芪、当归、大枣煮粥,多饮用 红糖水
多以补气药物为主,饮食同上。 适当选择户外运动,多以散步、打太极拳等。
阴虚证 滋阴为主,少食辛辣、厚味、油腻之品。 保持心情舒畅
干、小便短赤
动--烦躁不宁、脉数
虚热证(阴虚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颧红
咽干口燥,小便短黄,大便干 舌红少苔 , 盗汗 脉细数
实寒证与实热证的鉴别
症状 面 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 象 脉


寒证
苍白 恶寒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取汗。
•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汗出不及,病邪不去; 汗出太过,应伤阴耗气。掌握发汗的程度,及时 用干毛巾擦汗,及时更换衣被。
里证
(1)含义: 病变部位在里,由脏腑、气血、骨髓受病。 (2)形成: 表证不解, 内传入里;
外邪直接入里, 侵犯脏腑; 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
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 临床表现多样 , 可以说凡不是 表证的特定证候,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PPT学习教案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PPT学习教案

第28页/共61页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 热 口 渴 面 色 四肢 二便 舌 象 脉象
寒 恶寒喜 证热
热 恶热喜 证冷
不渴 白
大便稀

舌淡 迟或
冷 小便清
苔白紧长源自大便干渴喜 冷饮红赤
热结 小便短
舌红 苔黄


第29页/共61页
护 理
虚实是辨别 邪正盛衰的 两个纲领。
虚实主要反 映病变过程 中人体正气 的强弱和致 病邪气的盛 衰。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 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 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 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 等症状。
第6页/共61页
措 施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
其情绪,以利康复。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辣、滋腻动
风之品。烦热口渴者,可多饮清凉饮 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应鼓 励病人多饮水。
第25页/共61页
5、用药护理 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
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
第26页/共61页
6、对症处理
高热患者,除用冷敷外,还可 用冷盐水灌肠或针刺大椎、合 谷、曲池以清热;热扰心神者, 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等以 清热开窍;热毒内盛,腑气不 通者,可服用生大黄浸液以通 便泻火;咽喉肿痛、口舌糜烂 者可用锡类散、冰硼散等吹喉 及口;若温热第2之7页/共邪61页 内迫营血, 出现耗血动血之鼻衄、齿衄、
2、生活起居护理 虚证患者居 处宜安静,空气新鲜,光照充 足,温湿度适宜。防止感冒; 生活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 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

中医须知八纲辨证与护理

中医须知八纲辨证与护理

温化失司,寒湿内生
脉迟或紧 鼓脉无力,脉道收引
(二)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分析:
外感热邪
表 情志内伤 阳热过盛
现 分
饮食辛辣

素体阴虚 内伤久病
阴液不足
治法:清法(清热法)
产热过多 阳气偏亢
热证
发热恶热,身热喜凉,面赤舌红 阳热亢盛,火性炎上
口渴、尿黄、便干 烦躁、脉数
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
里 证 但寒不热 苔,脉沉 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
躁神昏、胸闷胸痛、腹 痛呕吐、便秘或腹泻,
尿短赤或清长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 表里转化
表证入里 里邪出表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病因病机: 阳邪致病,阳气偏盛 实热证 “阳盛则热”
皮毛
外邪 机体
口鼻
“有一分恶寒, 便有一分表证”
(一)表证
阻遏卫气 肺失宣降
正邪剧争 阳气被遏
肺气上逆 肺窍不利 肺气失宣
发热 恶寒 咳嗽 鼻塞 流涕
邪气郁滞经脉 气血不畅 头身疼痛
正气抗邪,鼓脉于外
脉浮
邪未入里,舌象变化不显来自舌淡红,苔薄白治法:解表法(发汗法)
(二)里证
里证——指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
治法:温法(祛寒法)
脏腑、骨髓在内,属里 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乏
外感寒邪 由里出表:病势退而减轻。 阴寒过甚 日起体温上升至 39. 饮食生冷 盛、精神烦燥,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
脏腑、骨髓在内,属里 治法:解表法(发汗法)
素体阳虚 治法:补法(补益法)——“虚则补之” 阳气虚弱 治法:补法(补益法)——“虚则补之” 久病伤阳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第八章 辨证施护--八纲辨证施护

第八章    辨证施护--八纲辨证施护

(三)里证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舌红苔黄
壮热、面红
舌淡白边齿痕
面白无华
舌苔厚腻边齿痕
腹胀大如鼓
(三)里证辨证
2、里证的病因病机
八纲辨证
•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 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 • • •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是八纲的总 纲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施护
一、表里辨证施护
Differentiation of Exterior an Interior Syndromes •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尤适于伤寒、 温病初期。 •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浅深、病理变 化趋势。
(二)表证护理
• (4)饮食清淡、细软、易消化,不可过饱, 忌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表寒证:宜温热,可用姜、葱、胡椒等作 为调料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 表热证:凉开水、清凉饮料、水果。 表虚证:少食多餐、补气补血,如:豆豉小 排汤,党参红枣粥。
(二)表证护理
• (5)用药护理:解表药,辛散清扬 • 煎药方法:武火急煎 • 服药方法:表寒证:热服,盖被安卧,避风, 表热证:温服,盖被适中 表虚证:药后饮热粥,益胃气、养 津液 • 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
口渴 不渴 或渴 而不 多饮 渴喜 冷饮
二便


白 寒 喜温 或 冷凉 证 恶寒 青 热 喜凉 温热 红 证 恶热 赤

八纲辨证之表证

八纲辨证之表证

八纲辨证之表证八纲辨证之表证:所谓“表”是指肌表,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

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

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

治疗表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凡表证脉浮,身体肢节疼痛,恶风、恶寒者,可汗之不可下也。

(一)表实证:证名。

外邪束表,腠理闭塞所致的病症。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

”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治宜解表发汗,用麻黄汤等方。

(1)表寒证: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

《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而恶寒者,名曰外感。

”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而润等。

治宜辛温解表,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方。

(2)表热证: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

《赤水玄珠·论表里热》:“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

”证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宜辛凉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

(二)表虚证:外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之气不和所致的表证。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虚者,或为多汗,或为肉战,或为怯寒。

”如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

治宜解肌发表,用桂枝汤等方。

慢性疾患之汗多症亦属表虚,证见汗出不止,怕风畏寒,精神倦怠,脉濡软无力。

治宜益气固表止汗,用玉屏风散、牡蛎散等方。

解表法:解表法治疗学术语,又名疏表法。

即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的方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临床上针对病证的寒热和体质强弱不同,可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等。

解表法是治疗外感表证的方法。

由于病因不同、正气之异,其治法也有别,故又分为3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出, 与药的功效 和病 势相 反 , 说 以表证
对疾病才能获得全 面了解 , 以便定立恰 当
的护理措施 。
般 护 理
辛 凉之别但 多属于清香散之品 , 加水浸透

3 0分 钟 后 用 武 火 煮 沸 5~1 0分 钟 即 可 取
发热应忌物理 降温法 以防冰伏 留邪之患 。 表证为六淫之邪侵犯体表所致 , 常有 恶寒兼头疼 、 发热 、 鼻塞 、 脉 浮等表 现 , 施 护措施 以发汗解表 , 主要是运用解表发汗 药物组成方剂 , 用来开泄腠理 , 扩 张汗腺 , 通过发汗来驱邪外 出, 解除表证 。这就是 素 问“ 阴阳应 象大论 ” 所说 : 其 在皮者 , 汗 而发之 的意义 。中医护理 , 要根据临床使
辨证 的基 础 , 通 过 八 纲辨 证 确 定疾 病 性 质, 而 表 里 这 纲是 指病 位 的 深 浅 。 外 感 病
表热证就是 外感 初起 , 发 热重 , 恶寒 较轻 , 口渴 , 舌质红 , 苔 薄白 , 脉佛数等 , 以 幸凉之剂解表 , 如银翘散 、 桑菊饮等 , 服药 后应静卧 温复取 微汗 。此 类患 者多 有烟 喉干痛 , 可服用清凉饮料 , 多饮温开水 , 同 时注意病情 变化 , 切 忌大汗 , 防止伤 津耗
cH l NE sE Co M M UN{ TY D0 cT o Rs
护理论著
从 八 纲 辨 证 谈 表 证 的 辨 证 施 护
杨 玉 华
大 椎 曲池 , 汗出湿衣要及时更换 , 防 止 受 凉。
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
辨 证 施 护
6 2 5 1 9 9四川 名 山县 中 医 医 院
关键词
表证
辨证
护理
后, 辅 以热粥助汗 , 以微 汗为宜 , 汗仍不 出
者也可用姜 、 葱、 熬水 冲热服 , 一般汗 出身 凉、 脉静等 , 为表证 已解 , 可嘱患者安静休
息, 不可再用发汗剂。
八纲是指 阴阳、 表里 、 寒热 , 虚 实 四对
性质 相反 的证候 。八 纲辨 证是 中医各种
床辨证时必 须与寒 、 热、 虚、 实结 合起 来 ,
虾、 鲤鱼 、 猪 头肉 、 公鸡、 等发物 ; 一些过于
寒 凉滋腻食 品, 也应 禁食为宜 。
用 药护理 : 解 表 发 汗 之剂 , 虽有幸 温 、
势利导使病邪从皮 毛肌腠 随汗而解 , 因此
表证 出现 高热也 不宜采 用凉水 冰袋 冷敷 等物理降温 。因为冷敷使汗孔致 密 , 不宜
或少汀 特 征 , 病室 温度应 保持在 1 8~ 2 2 ℃, 湿度 5 0 % 一5 6 %, 环境 安 静 , 室 内 空气清新 , 根据病 情 和气候 的不 同 , 患 者 的衣被也要适 时增减 , 病室安静 、 整洁 、 适 合病情为宜 。切忌汗 出当风 。
病情观察 : 密切 观察 病情 变 化 , 观察 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 , 有无恶寒 、 发热 、 头 痛等 , 按 常 规 对 发 热 患 者 每 2~4小 时 测 体温 、 脉搏 、 呼 吸 1次 。 并 详 细 记 录 体 温
用 不 同 的解 表 发 汗 方 法 , 采 取 相 应 护 理 措 施, 并 运 用好 中医 基 础 理 论 根 据 不 同征 候
表证患 者 , 有恶 寒 、 发热 、 头痛, 无汗
之 温热 服 , 服药后静 卧。临床 观察 以微汗 为宜 , 不可大汗淋漓 , 如汗 出过 多 , 则应停 服, 如药后无汗 , 可如法再服 。 情 志护 理 : 表证患者, 因有 发热 、 头 痛、 恶寒 等 , 身 体 上感 到不 适 , 精 神 也 紧 张, 情绪不稳 。因此 要经常关 心体贴并安 慰 患者 , 消 除其 紧 张、 恐惧 、 焦 虑情 绪 , 解 除其思想 负担 , 做好有效 护患沟通及心理 护理 , 使患 者畅志 、 愉悦, 避 免急躁 恼怒 、 情 志过 激而使疾病加重 。 康 复指 导 : 指 导患 者适 寒 温 、 起居 有 常, 生活规律 , 动 静结 合 , 适 当活动 , 避 免 过劳, 如: 室外 活 晒晒 太 阳、 散 散步 , 打太
观察舌 象 : 通 过对 舌象 的观察 , 了解 病 邪的深浅 。病变部位在表时 , 舌质为淡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0 9. 3l 0
表寒证 的患者就是外感初起 , 恶寒发 热, 口不渴 , 舌苔 白滑 , 头身痛 , 脉匪 紧 , 患 者腠理致密 , 多无 护理 : 饮食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 论 为指 导 原则 。张 仲景 言 : “ 饮食之味, 有 与病 相宜 , 有 与病 为害 , 若得宜则益体 , 害则成 疾” , 饮食对本 病症 状之 改善 和治 愈起座 积极 的作用 。由于饮 食本 身 的复 杂特性 , 必须 做到 辨证用 膳 , 以促 进患 者 康 复。外 感 表 证 的 患者 , 以平 补 膳 食 为 宜, 多用半 流质 或软食 之类食物 。饮食宜 清淡 、 富营养 、 易消化, 多 食 新鲜 蔬 菜 水 果, 禁忌油腻 、 辛辣、 生冷 、 烟酒煎炸之 品。 如是风寒表证 , 可 用姜 、 葱、 蒜等, 作 为调 味品 , 以辅 助药力 , 散寒 去邪 。风火 热毒 郁 于肌表者忌 食辛 温补 品 , 特别是 海腥 、
液。 表 证 用 解 表 发 汗 法 是 因邪 在 肌 表 , 因
或热病的初期 , 如肺痈湿温麻疹等还有外
证如疮疡 、 肿毒 、 癣类 等 , 病位 在皮肤 、 肌
肉、 经络 等部 位者 , 均称表证 , 解表发汗是 治疗表证 的主要法则 。 表证 的辨 证 , 前人认为: “ 一 分 恶寒 即有一分表 证” 。因此容 易辨别 , 但 在 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