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
地 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是高校与地方经济社 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服务搞得好, 高校和地方就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搞得不好,对双方来讲不仅是一 大遗憾,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鉴于此,笔 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一下地 方高校社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 己的感悟和体会。
1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综述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地方 高校对区域发展提供的人才培养、科研和 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 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其形式 包括地方高校培养本地人才和地方高校 与当地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两种。
二是应用 型科技成果研发服务,形式有高校与企业 合作创办研发中心、建立科技园区、高校 自主创办高薪技术企业或以技术、专利入 股的方式合办企业、建立企业孵化器等。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其形式包括 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四是地方 咨询决策服务,一方面高校要与地方政 府、部门、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为政府和企 业提供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服 务的同时,创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 研究专业特色,拓展信息资源。
2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处于非 常尴尬的境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 题。
2.1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 其人才培养必须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者简介:郭正斌,男,1968年出生,陕西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政治教育。
渭南师范学院 郭正斌的需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学校在 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情 况:⑴专业设置脱离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 情况,使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严重 脱节,呈现两张皮;(2)地方院校的毕业生 外流严重,失业率较高。
地方高校培养人 才具有很大的地方性倾向,但是大部分毕 业生毕业后都离开了本地,造成了人才浪 费。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7期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如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管理机制有缺陷等问题,应从服务意识、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制度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高校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要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地方高校要达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而服务创新则是地方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一)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地方高校由于处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的特殊地理方位,非常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设置和调整,及时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胶东半岛地区,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尤其是威海市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做出了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应有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地方高校聚集了较多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中,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主持或者参与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其中《服务外包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被威海市7家职业院校作为服务外包普及课程。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 一)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提升地方 高校地位 、 发
挥 地 方 高校 作 用的 重要 途 径 。
地方高校的地域位置在地方 , 管 理权在地方 , 因此 , 地方
高校想要立足 , 想要谋求发展 , 想要 更好发展 , 更好地 为地方
服务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 深入 到地 方企 业经常 性进行合 作与实践活动 , 只有加强与地方 的沟通 , 增进 互信 , 只有 在服 务地方中作出成绩 , 取得成果 , 发挥 作用 , 才能得到地方 的大 力 支持 , 才能提升 自身 的声誉 , 才能使学 院可持续 发展 , 才能 提升学院在地方 的地位和作用 。 ( 二) 为地 方经济社 会发展服 务是提 高地 方高校创新 能 力, 促进 内涵发展 的有效途径。 地方政府及企业可 以为地方 高校 学生 提供更 多实践实 习的机会 , 为地方高校教师提供科研创新 的阵地。学院借助 地方企业平 台, 实现与市场和社会的对接 , 获得科技创 新 、 人 才创新 的持久动力 , 深化学院教学改革 , 促进学科 不断发展 ,
经济社会 发展 中提 高 自身声誉 和水 平 , 使 自己有用 武之地 , 有生存发展 的空间 , 这是地方高校生存 和发展 的唯一途径 。
二、 学院服务承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做法
1 48
才培养模式 , 先后重构教育课程模块 、 整合学科 专业课 程 、 改 革教育实践课 程。
史价f f { 的民族义化 , 成为地方 民族本科 院校的重任 。 避暑 山庄是承德 的名 片 , 学院托地 域 优势 , 以承德打 造 国际旅 游城市为 契机 , 深 入 挖掘 其历 史 文化 和 民族文 化 资 源, 学院成立避暑I l J 庄中心和北方 民族研究 中心 。产 出一些 学术研究成果 , 产生了广泛影 响 , 如: 学 院避暑 …庄研究会 学 者历时近二 十载完成 于 2 0 1 0年先 后 出版发行 的《 饮 定热河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迅速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高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截至202X年年底,全国2286所普通高校中,部属高校共计107所,其余的2179所普通高校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
地方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当前地方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办学目标不明确,服务地方能力不强。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个重要功能。
大学是通过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服务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
大学应该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
但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些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不够,针对地方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不足,学科和专业设置没有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没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的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强。
大多数地方高校科研条件较差,科研资金匮乏,师资素质较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很少,而且大部分申请到的科研项目也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用价值不大。
另外,由于高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较少,高校不了解当地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和技术需求,企事业单位也不能很好地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导致地方高校的科研资源与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紧张。
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后,地方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数量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各高校急需扩建校舍、运动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室;急需增购教学设备;急需引进教师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重作用。
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地方高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探索和改进。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人才流失。
由于地方高校相对一线城市的大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人才吸引和留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很多优秀的人才毕业后会选择去一线城市或国外发展,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种人才的损失。
地方高校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留用力度,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增强吸引人才留在当地的能力。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是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地方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在科研投入、研究设备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所致。
地方高校需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科研设备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科研团队的研究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是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机制相对薄弱,双方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和合作机制,导致高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的转化和应用,为本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服务不够全面。
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方面,而在其他领域的社会服务相对不足。
地方高校应该积极融入地方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提供咨询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为当地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探索。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规划和落实地方高校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和职责。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 资源配置不均衡。
地方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方高校的师资、科研设施和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能力有限。
2. 产学研合作不深入。
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交流程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 人才流失严重。
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到一线城市或海外发展,导致当地人才流失严重,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4. 创新能力薄弱。
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问题解决路径探讨1. 加强资源整合。
地方高校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
3. 强化人才留用。
地方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留住优秀人才,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三、实践探索成果分享1. 湖南省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新型产品,得到了企业和市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浙江省某地方高校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加强了科技创新投入,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四、展望与建议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也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留用,提高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民族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民族高校作为我国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高级专门人才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由于地理环境、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民族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深入研究民族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教育资源不足不同于发达地区的高校,民族高校在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明显不足。
这种教育资源的短缺直接影响了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制约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
2.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民族高校多年来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相对滞后,过分追求学科的广度而忽视深度,缺乏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这导致了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往往无法顺利就业和发挥作用。
3. 地方社会经济需求与高校教学科研脱节由于缺乏对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民族高校教学科研往往脱离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导致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民族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和教学科研条件,改善教学设施和设备,以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民族高校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路径,注重学科的深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校还应加强与地方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3. 加强对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民族高校要积极开展对地方社会经济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加强学科研究与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结合,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通过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合适的专业人才,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果。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综合论坛企业的吸引力。
导致双方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践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毕业工作后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如果通过合作不能带给其利益受益,宁可选择放弃,所以,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上的激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大多企业不会主动找到学校进行合作。
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得知,企业不愿主动与学校合作的原因有:(1)会增加其管理成本。
企业要安排专人对学生“传、帮、带”,学生才能适应工作岗位;(2)学生的生产效率低。
在实习过程中易出现不合格产品,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企业声誉。
(3)企业在学生实习中会增加风险。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等费用。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企业不愿主动寻找学校进行合作。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行业标准,聘请企业的工程师讲授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相关行业标准,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按照真实的项目操作流程来执行,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
对达到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学生,优先推荐到企业工作职业教育模式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标准是学校的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而现实是校企合作企业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不高,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主要集中在招工难时与一师职校对接,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储备意识。
政府要通过明确解读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或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规,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并积极扶植和发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解除企业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国内外研究显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发展关系,如何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不仅体现教育主动面向社会建设主战场,主动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东莞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东莞地区的高校进行调查了解,就上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东莞地方高校更好地为东莞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
一、地方高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联合发展越来越紧密,互动性双赢发展占经济发展的比重逐渐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东莞升列第14名。
东莞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东莞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东莞现有本科院校5家,专职院校5家,医科、理工科、独立学院等,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通过与社会接轨,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实现更好的校企对接。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1992年成立,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第一批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校8成的毕业生留莞发展创业,为东莞发展输送人才;实施加强产教融合、服务东莞产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向企业派出41名科技特派员入住企业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加强校地合作,选派青年优秀教师到镇街、局办进行挂职锻炼,协同创新对接镇街、局办。
关于充分发挥高校赋能地方的建议
充分发挥高校赋能地方的建议近年来,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赋能地方的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高校应该加大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2. 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帮助地方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3. 搭建科技创新评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科技创新评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强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1. 结合地方实际,优化专业设置。
高校应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
2. 开展产业对接,打通人才培养和用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高校可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社会服务,促进地方社会发展1. 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高校应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加强人文社科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高校可以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为地方的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持。
3. 打造智库,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可以打造智库,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交流服务,助力地方社会的发展。
四、加强院系协同,形成合力1. 促进院系间的互相协作。
高校内部各个院系应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2. 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推动跨学科合作。
高校应该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推动跨学科合作,提升科研创新效率。
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对策研究
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对策研究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研究高校在地方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1. 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高校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学术研究,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同时,高校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
2. 科技创新: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科研人员,开展各类科研项目,不断推动科技进步。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研究,也使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社会服务:高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高校的专家团队和研究机构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咨询和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支持。
此外,高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发展机会和薪资待遇的限制,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会选择离开地方,到发达地区就业。
地方政府和高校可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留在地方发展。
同时,提高地方的科研环境和创业氛围,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2. 科研成果转化不畅: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减少科研人员的行政负担,鼓励他们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
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与企业共同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
3. 校企合作不足: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仍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的常态化发展。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研究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参与者,其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高校作为科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围绕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探讨其方式与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加强与地方产业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作为科研与人才培养机构,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高层次人才。
如何将这些资源与地方产业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
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地方高校在科研实力方面往往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可以为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科技服务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将科研成果向地方企业输出,为其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助推产业技术升级。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形式,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注入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高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社会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服务和人才培养外,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可以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
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为地方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支持,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如何让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首先体现在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而大学可以根据地方产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例如,在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大学可以加强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
同时,大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地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地方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人才,能够开展前沿性的科学研究。
大学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例如,针对地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学可以组织科研团队进行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同时,大学还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创业,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学可以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
大学中的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能够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例如,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大学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和论证,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此外,大学还可以开展各类培训和讲座,提高地方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也是大学服务地方的重要职责之一。
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能够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学可以通过开展文化研究、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大学还可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将地方文化推向世界,提升地方的文化影响力。
关于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
关于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也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高校与地方经济之间搭建了桥梁。
因此,本文将围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标题1.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2. 地方高校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3. 地方高校扶持本地区中小微企业,缓解就业压力4. 地方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 地方高校与社会各界合作提高地方综合发展水平三、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有利于使地方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地方,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地方高校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同时,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技术创新空间。
地方高校在发挥服务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不断拓展办学层次和领域,着力推动学科优势和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
地方高校还能依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地方高校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地方高校不断探索科学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技术水平。
地方高校能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进一步深入应用实践中,不断促进产业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科研力量、前沿技术和研究平台,主要表现在学科方向、科技团队、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建设。
地方高校积极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职能作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加强跨学科研究。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产业模式,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构建了一个产教融合的大平台。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做得更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够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之一,但是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现有的协同机制中各方利益难以有效调和,三方合作中存在时常产生分歧的矛盾点,在合作中容易出现脱节的情况,这给产业化过程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地方高校在产学研三方面的属性和角色的不同,导致分工不当和协同难度大的问题,产生了内部裂化的现象。
高校人才储备不足高校在当地的知识技术人员储备不足,这会给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定的人才储备可以促进产教融合,加速产学研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
对地方产业了解欠缺地方高校在产教融合服务中对本地产业了解欠缺。
基于地域性的特定产业,地方高校对相关产业的了解和参与缺失,对产教融合服务地方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对策加强高校联合合作机制高校联合合作有着文化共性的优势,可以共同规划发展方向,制定合作计划,达到更加高效的协同合作。
而多样化的合作主体也可以互补不足,转化成合作的优势。
高校间的联合合作可以解决机制不够完善问题。
寻找新的人才培养渠道高校在进行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当寻找新的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多元化管理体制,同时注重企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
建立行业与地方产业联动机制地方高校应当在产教融合服务中加强对于本地产业的了解,并在联动机制中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学校以地方产业为导向,通过进行优秀成果展示和拓展展销,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产业的联系。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地方高校作为当地的教育中心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探索和解决策略。
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1. 教学与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地方高校虽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的技术成果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于产业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对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意识不足所致。
2.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市场对于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3. 缺乏与产业接轨的思维和能力地方高校对于产业的了解和接触往往只是停留在知名企业和传统产业领域,而对于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的了解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导致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的实际需求脱节。
探索和解决策略:1. 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了解产业需求和市场营销。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并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
2. 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增强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当地产业接轨,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3. 重视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随着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
地方高校需要及时关注和学习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总之,地方高校需要认识到自己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了解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从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融合不足、产教融合服务意识不强、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并加以详细阐述。
通过对策的研究和建议,旨在推动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在展望未来中,强调了产教融合服务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工作的实践和落地。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问题、对策、长效机制、合作交流、政策支持、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产教融合已成为地方高校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和国家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与地方产业的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践中,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合作领域有限,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地方高校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够强烈,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政策支持不到位,政策缺失和执行不到位。
这些问题制约了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合作发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结束。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竞争力。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地方高校自身的问题,更是整个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探索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人才、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政策问题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需要依靠政策支持。
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都会对地方高校的服务产生不利影响。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地方政府和高校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制定支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规划,出台高校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执行不力,致使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受到制约。
政策执行不到位。
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策的执行力度。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一些制度、操作等方面的不通畅,致使政策无法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提高政策的到位率,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保障。
二、人才问题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就是人才培养。
然而,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自身特色和区域需求的培养模式。
然而,在一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名目的做法,导致生成大量低质量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区域经济建设没有实际的帮助。
人才流失问题。
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中,优秀的人才是很大的资源。
然而,一些地方高校在人才管理和激励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量本土优秀人才流入其他地区,给地方经济带来一定损失。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地方高校对本地生产生活需求的了解,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本地企业提供适用的人才资源。
同时,通过提高人才待遇、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激励等方式,留住本地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
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国内外研究显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发展关系,如何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不仅体现教育主动面向社会建设主战场,主动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东莞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东莞地区的高校进行调查了解,就上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东莞地方高校更好地为东莞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
一、地方高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联合发展越来越紧密,互动性双赢发展占经济发展的比重逐渐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发
展外向型经济,《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东莞升列第14名。
东莞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东莞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东莞现有本科院校5家,专职院校5家,医科、理工科、独立学院等,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通过与社会接轨,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实现更好的校企对接。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1992年成立,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第一批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校8成的毕业生留莞发展创业,为东莞发展输送人才;实施加强产教融合、服务东莞产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向企业派出41名科技特派员入住企业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加强校地合作,选派青年优秀教师到镇街、局办进行挂职锻炼,协同创新对接镇街、局办。
随着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进程的深化,东莞理工学院肩负着人才开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文化繁荣、社会服务等重
任。
因此,探讨东莞地方高校如何发挥好服务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着现实和深远意义。
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角度
1.服务机制不完善
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协同模式单一,产业、企业和地方高校的协同上更多集中在点对点的模式上,很难全面铺开。
其次,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政府为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扶持力度还不够,全社会关心高校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2.评价机制未形成
高校服务社会是高校总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是否单纯地认为人才输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效果标准在哪里?缺乏科学的导向评价机制。
(二)高校角度
1.办学理念中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
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职能的延伸,反过来又强有力地支撑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个别地方高校存在着照搬和盲目模仿国内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出现不能科学定位、目标错位、
服务社会意识不到位的现象,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2.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
个别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适应性,不能很好地与东莞经济社会融合,不能随着东莞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存在趋同、滞后现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不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同东莞社会需求脱节,容易出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受限,服务领域不宽等现象。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一)转化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
经济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转化科研成果,需要搭建形式多样的合作创新平台,这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东莞理工学院党外人士吕斯濠教授代表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签订了入园孵化协议书。
大学科技园将依托东莞理工学院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背景和资源,为企业提供费用减免、人才推荐、产学研合作推介、校内资源对接、管理、市场、融资、财会、注册等服务,最大程度上帮助入园企业快速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与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共同在
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设立产学研基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加强化工产业的学术理论研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深化人才培养等工作,构建东莞市化工产业人才集聚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与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组建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对服务本地电子商务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打造高水平服务团队和科技团队,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在东莞理工学院揭牌成立,连接了12家单位(机构)如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推广与产业化机构、投资机构。
(二)引智引资,搭建桥梁作用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运行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东莞市统一战线智库成立,首批吸引31名专家,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民盟代表程发良担任智库专家,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东莞市党外代表人士的智慧力量,拓展广大统战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
东莞理工学院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行动,先后到东莞市横沥镇和大岭山镇对接交流。
借助高校人
才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入智力,着力构建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的大协同格局。
其中,科学家在线创新创业团队与横沥镇11家企业建立联系,对5家企业跟进需求,与大岭山16家企业建立联系。
东莞理工学院与一批世界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与交流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40多所知名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带动和提升东莞经济的互动性发展。
(三)借助高校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要与当地政府、企业、产业保持团结协作的良好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之一。
其中,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是学校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三大工程之一。
近年来,学校摸索出一套校企合作的实战经验,除360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外,已相继与西门子(中国)、华为、中兴等龙头骨干企业成立了8所特色产业学院,打开
了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新局面。
例如,由党外知识分子袁华强联系,东莞理工学院举办共建360网络安全学院启动仪式,360网络安全空间学院通过建设一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安全行业,同时也可有效弥补目前中国70万的网络安全人才缺口。
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东莞理工学院先后建立经济与金融实验室、智慧城市学院、微软众创空间创业平台、产学实验班、现代网商学院、下一代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和东莞理工学院冠力绿色环保实验室,深化产教融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