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

合集下载

大学现代汉语期末考卷

大学现代汉语期末考卷

现代汉语期末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和()。

2、语音具有物理属性、()和()三大属性。

3、文字起源于(),汉字最大的特点是()。

4、字符分析法根据字符组字时的不同功能把字符分为意符、()和()。

5、从构词方式上看“春分”和“褒贬”分别是复合式合成词中的()式和()式。

6、基本词具有()、()、()三大性质。

7、成语“女娲补天”和“洛阳纸贵”分别来源于()和()。

8、区别词和副词的主要区别是能否充当()。

9、从词的兼类的角度看“油漆”分别属于()和()。

10、比拟可以分为()和()两类。

11、( )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它的组合有三种方式,即()、()、()。

12、偏旁是构成()的基本单位。

()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

13、惯用语以()个字的居多,并且大都是()结构的词语。

14、()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没有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普通话音节中最多可以有6个因素。

()3、“绳”字是形声字()4、外来词就是从国外民族中吸收来词。

()5、只有动词能够带宾语。

()6、“牛顿定律”是复指短语。

()7、“他家跑丢了一只猫”的主要是施事主语()8、“我祝大家工作顺利”是兼语句。

()9、“他不是不知道,而是装糊涂。

”是转折复句()10、“人生没有下班车”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格。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4个句子中,只有一个是复句,它是()。

A、别说你,就是我也不相信。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

C、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在困难的情况下,他都生活在群众中。

D、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下列词中全是形容词的一组是()。

A、漂亮悠久乐观同意发达B、简直华丽重要狡猾充满C、担心感人讨厌幸福优秀D、正直光荣善良痛苦悲观3、经常充当补语的动词是()。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考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考点

1.现代汉语:(一)定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方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性质——体系性、全民性、社会性什么是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在基础方言上形成,其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完整定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

十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晋语徽语平话方言(1)北方方言代表:北京话分布: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镇江到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除外)、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湖南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次类: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使用范围:67%以上(2)吴方言代表:以苏州话为代表。

(上海话) 分布: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地区和浙江的大部分。

使用人口:7。

2%左右。

3)湘方言代表:长沙话分布:湖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使用人口:3.2% 左右(4)赣方言代表:南昌话分布:在江西(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湖北东南一带.使用人口:3。

2%左右.(5)客家方言代表:广东梅县话分布: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使用人口:3。

6%左右(6)闽方言分布: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数:5。

7%.(7) 粤方言代表:广州话分布: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南部使用人口:4。

2%左右(8)晋语方言代表:太原话分布: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四省区毗邻山西省的地区。

使用人口:4。

7%(9)徽语方言代表:安徽话分布:安徽大部分地区10)平话方言分布:广西中部地区,西部的百色、田林等县和北部的融水、临桂等县。

次类:桂南平话桂北平话使用人口:0。

2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1、音节整齐,界限分明,没有复辅音2、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元音占优势3、声调抑扬,优美动听,每个音节都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语素单音节化2、词的结构双音节化3、构词手段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4、词义精细形象5、熟语丰富多彩(三)语法方面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2021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

2021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

2021年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1.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上海属于()。

A.湘方言区B.吴方言区C.北方方言区2.书写下列汉字时,末一笔是“撇”的一组是()。

A.万、勾、我B.芳、乃、另C.叨、匕、易3.下列关于“凹”字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种是()。

A.笔画是6画。

B.笔画是5画C.笔画是7画。

4.下列汉字的使用完全规范的()。

A.早餐店馄饨铺B.音象器才厂C.洗衣店介玻璃5.给下列音节标调没有错的是()。

A.kuījiǎ līubīng suānweìB.zhǎngxiàng xiézi yáchǐC.qīpìan dàmǐ gōngjù6.给下列词语注音,一定要加隔音符号的是()。

A.隔岸B.天鹅C.作呕7.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定二级乙等的下限标准是()。

A.80分B.87分C.75分8.根据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下列音节有错的是()。

A.fēi B.jāC.zhuā9.普通话语音体系中的边音是指()。

A.m B.ng C.l10.普通话声母(零声母除外)共有()。

A.23个B.21个C.24个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A.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 普通话和汉字C. 汉语和汉字15.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

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

2015年1月现代汉语真题答案

2015年1月现代汉语真题答案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一、填空题(共10分)1、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和粤方言。

2、“言语”的语音形式中包含了 4 个音素。

3、从发音角度来看,“大”和“太”声母的区别在于前者“d”不送气;后者“t”送气。

4、根据六书理论,“视”这个字的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

5、根据《简化字总表》(1986),“竈”简化为灶。

6、从翻译方式来看,“坦克”属于音译外来词。

7、“女法官”中的“女”,其词性是区别词。

8、“好莱坞的电影很好看”这句话中包含7个语素。

9、“谁都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中,“谁”的功能是充当主语。

10、中国的歇后语非常丰富,趣味无穷,例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二、改错题(共20分)11、改正下列音节的拼写错误,并按照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

(每个1分,共2分)(1)漠muò:改为“mò”,因为“uo”只拼非唇音,不能与唇音“m”相拼。

(2)梭sō:改为“suō”,因为“o”只拼唇音,不能与舌尖前音“s”相拼。

12、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改正下列拼写错误。

(每个1分,共4分)(1)温水uēnshuěi wēnshuǐ(2)阿姨āíāyí(3)误会ùhuèi wùhuì(4)棉袄 miánǎo mián’ǎo1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每个1分,共6分)(1)仪静体娴闲(2)唉兵必胜哀(3)以借眉寿介(4)谈论风声生(5)坚如槃石磐(6)来辙可追者14、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每个2分,共4分)(1)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或“深刻”。

“尖刻”是贬义词,不符合全句表达的褒义感情色彩。

(2)她确是个很能干的姑娘,你得把她派到更重要的岗位。

“确”改为“确实”或“的确”。

因为“确”是文言词语,不符合全句的语体色彩。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绪论部分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音部分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

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

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汉语七大方言

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八种: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至九江的沿江地带,以及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和广西、湖南的西北部。

使用的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2.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和浙江省大部分。

因此也称江南活或江浙活。

使用人口约中汉族总人口的8.4%。

3.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世间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5%。

4.赣方言。

又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数的2.4%。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部为主。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4%。

7.粤方言。

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又是香港和澳门同胞使用的方言,华侨和华裔中的很多人也使用。

粤方言区拥有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5%。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现代汉语(20XX年复习重点)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1、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汉语方言(基础)。

3、域外汉语(国外的汉语)。

三、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方言)。

6、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

7、闽方言(1、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

2、闽北方言。

3、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

4、闽中方言。

5、莆仙方言)四、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三种:(简答题)第17页第一,发音体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态不同。

五、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10-12分论述题,5分简答题)1、语言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约定俗称的。

2、语音的选择是社会决定的。

(汉语用zh\ch\sh\英zcs)3、语音的组合模式和组合规则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4、语音系统的形成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六、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b\m\f\d\k\zh\s)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a\o\e\i\u)辅音和元音的发音区别:1、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不受阻碍。

2、紧张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气流强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七、(一)辅音的发音部位七类: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尖前音(z\c\s)4、舌尖中音(d\t\n\l)5舌尖后音(zh\ch\sh\r)6舌面前音(j\q\x).7、舌面后音(g\k\ng\h)PS:为便于记忆用根据儿时背书的顺序,做微调。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5)盗传必究简答题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上海市属于哪一种方言区?请简要说明这个方言区分布的大致范围。

答:第一,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北方话、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5分)第二,上海市属于吴方言区,吴方言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地区。

(5分)2.下面句子的重音处理对不对?你认为应该是哪些词?简要说明理由。

①国庆节的大街上站满了人。

②不准把桔子皮扔地上。

答:这些句子的重音处理不对。

第一句话强调“人”就隐含着可以站满别的东西,“人”是不用强调的,应该“满”,与平时的“空”形成对比,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5分)第二句话“桔子皮”不应该作为重音处理,强调桔子皮,就隐含着可以扔别的东西,因而正确的重音应该是“地上”,突出不能扔桔子皮的范围。

(5分)3.请以“桦、鲤”为例,说明形声字的构成特点和主要作用。

答: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例如“桦”,其中“木”是形旁,“华”是声旁。

形旁的作用是提示字义,声旁的作用是指示字音。

例如“鲤”,形旁“鱼”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属于鱼类,声旁“里”表示“鲤”这个字的读音和“里”相同。

4.克里米亚经过公投并人俄罗斯,俄罗斯议会通过决议接纳克里米亚入俄。

对此,有些媒体使用了“兼并”、“吞并”的词语来描述俄罗斯的行为。

你认为使用这两个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答:“兼并”是指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人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己有,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色彩。

“吞并”是指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明对俄罗斯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

5.简要阐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第一,口语和书面语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转化;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书面语对口语具有反作用,对口语的发展与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书面语结构严谨规范,对口语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语言三要素——精选推荐

语言三要素——精选推荐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把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现代汉语的“十区说”指的是什么1988年——199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共同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分为10个方言区,这就是:(1)官话大区(2)晋语区 (3)吴语区(4)徽语区(5)赣语区(6)湘语区 (7)闽语大区(8)粤语区(9)平话区(10)客家话区语音概念: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发音器官:呼吸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嗓子)、咽腔鼻腔和口腔。

语音的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语音单位(一)音素——辅音、元音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和元音的区别:1、从受阻与否来看:发辅音时,气流通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咽头、口腔时不受阻碍。

2、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从气流强弱来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是由音素构成语音片断,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三)声母,位于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如爱开关没有辅音,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是零声母音节。

(四)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五)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六)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普通话22个辅音,22个声母(其中辅音声母22个,没有辅音声母零声母1个。

七大方言

七大方言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

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

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

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

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

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2011年1月现代汉语考试

2011年1月现代汉语考试

模拟题一一、填空题(共10分)1.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和粤方言。

2.“雨水”的语音形式中包含了个音素。

3.从发音角度来看,“多”和“拖”声母的区别在于。

4.根据六书理论,“相”这个字的造字法是。

5.根据《简化字总表》(1986),“鬥”简化为。

6.“好莱坞的电影很好看”这句话中包含个语素。

7.从词的内部构造来看,“烟花”属于式合成词,“眼花”属于式合成词。

8.从翻译方式来看,“绷带”属于外来词。

9.“中级水平”中的“中级”,其词性是。

二、改错题(共20分)10.改正下列音节的拼写错误,并按照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

(每题1分)(1)修siū(2)莫 muò1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改正下列拼写错误。

(每题1分,共4分)(1)温饱 uýnbǎo(2)水气 shuþiqì(3)白杨báiiáng(4)留言 lióuián 1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每题1分,共6分)(1)精艺求精(2)风声鹤立(3)斑门弄斧(4)沉鱼落燕(5)杯水车新(6)唉兵必胜13.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4分)(1)他约不肯回来,你不用等了。

(2)跟小明比,小红益发聪明。

14.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4分)(1)我上个月旅行了一下上海,觉得那里真的很不错(2)小王昨天在西单商场买了绿色的一件羽绒服。

三、分析题(共10分)(一)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层次,并标明每层的结构关系。

15.他昨天晚上把课文抄写了三遍。

16、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二)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用“│”、“‖”、“|||”等分别表示第一、二、三重,在切分线下面标明关系。

(在原句划分即可)17.生活是一张网,哪里都觉得有约束和限制,同时哪里都觉得有漏洞和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戴着镣铐跳舞,而非奢望绝对的自由。

中国方言分布图

中国方言分布图
代表方言特点
• 北京话:声母少,韵母多,声调平仄分明 • 上海话:声母多,韵母丰富,声调曲折复杂 • 南昌话:声母适中,韵母较简单,声调较为独特
各地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词汇差异
• 方言特有词汇:各地方言中有许多独有的词汇 • 古语词:各地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 • 借贷词:各地方言之间相互借用词汇
城乡分布特点
• 城市方言:城市地区的方言较为统一,受普通话影响较大 • 农村方言:农村地区的方言较为多样化,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
方言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形地貌影响
• 山地地貌:山地地区的方言较为独特,受地形阻隔影响 较大 • 平原地貌:平原地区的方言较为统一,受地域文化影响 较大
气候环境影响
• 温带气候:温带地区的方言较为保守,受古汉语影响较 大 • 热带气候:热带地区的方言较为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 较大
方言变迁特点
• 方言融合: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方言分化:同一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分化
方言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社会历史背景
• 历代政治变迁: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方言的发展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影响方言的发展 • 文化交流:地域文化交流的影响
方言演变趋势
• 方言统一:普通话的推广导致方言的逐渐统一 • 方言多样化: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方言的多样化
方言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
文化交流
• 方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 方言中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播
• 方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 利用方言进行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一、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2分)1.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x)2.北京话的语音等于普通话的语音。

(x)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通用语言,因而方言不允许使用。

(x)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5.湘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x)6.海南省近邻广东省,属于粤方言区。

(x)7.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x)8.分布范围最广的方言是北方话。

(✓)9.如果不要求标注声调,“仰望”的正确拼音是“yangwang”。

(✓)10.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给“一个”注音应该拼写为“yīgè”。

二、读图回答问题(20分,每小题10分)11.下面是现代汉语方言示意图。

其中有一种方言,由于被多个方言区包围,周边受不同方言区影响很大,因而自己的特点不够突出,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方言区没有独立为一种方言的资格。

请你仔细读图,观察这个方言区是哪一个?它的周边都有哪些方言区?现代汉语主要方言区示意图参考答案:这个被周边其他方言包围最多的方言区赣方言区,按照东南西北顺序看,赣方言依次被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北方方言等五种方言包围。

12.阅读下面现代汉语方言地图,根据图中的色块代表的方言区,点击下方每一个色块的右侧的黑三角,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正确的方言。

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兄弟民族语言三、分析题(20分)纠正下面的音节拼写中的错误(不要求标注声调)。

haian(海岸)jueduei(绝对)luenchuang (轮船)yunu(渔女)laoho(恼火)tiananmen (天安门)luxuen(鲁迅)tian mimi(甜蜜蜜)shuo hao(说好)参考答案:angyiang(昂扬)hal'an(海岸)juedui(绝对)lunchuan(轮船)yunü(渔女)naohuo(恼火)luxun(鲁迅)tian'anmen (天安门)shuohao(说好)tianmimi(甜蜜蜜)ang yang (昂扬)四、问答题(40分,每小题10分)14.普通话对方言的强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第一,进一步扩大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二,逐步渗透,普通话的语言成分直接进入方言区,特别是一些新词,大多数是以普通话语素和结构方式构成,直接进入各个方言区;第三,全面覆盖,普通话与方言并存并用。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一、官话方言区:官话是中国国内通用的语言,也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

官话方言区即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官话方言区以普通话为主,以清晰、标准的发音为特点。

二、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三、闽语方言区: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

闽语方言区的特点是音节比较短,语音变化较大,使用者较多。

闽语与官话相比,在音节发音上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仍属于汉语语言系统。

四、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五、湘语方言区: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湖南方言属于湘语的一种。

湘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音节简短,声调变化丰富,音韵调节灵活多样。

湘语是湖南地区最主要的方言语言,被大部分湘语使用者广泛应用。

六、川话方言区: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

川话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比较独特,语调多变,发音特色明显。

川话方言区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区有一定的差异。

七、吴语方言区: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吴语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比较平缓,音节丰富,发音规则比较复杂。

吴语方言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江苏、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以上是汉语七大方言区的简要解释,每个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特点。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不同方言区的差异和特点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方言详细分布地图

中国方言详细分布地图

中国⽅⾔详细分布地图我国⼈⼝较多,⽐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分为七⼤⽅⾔区。

即官话⽅⾔(官话⽅⾔内部按其语⾔特点⼀般可以分为⼋个次⽅⾔: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吴⽅⾔、湘⽅⾔、客家⽅⾔、闽⽅⾔、粤⽅⾔、赣⽅⾔。

本图中绿⾊区域为官话⽅⾔区域。

粤⽅⾔,⼜作⼴东话、⼴府话。

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特点。

在粤语有⼴府⽚、四⾢⽚、⾼阳⽚、勾漏⽚、吴化⽚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洲为分布中⼼,在中国的⼴东、⼴西壮族⾃治区、海南、⾹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些国家的华⼈社区中使⽤,是⾹港、澳门的官⽅语⾔。

使⽤⼈数超过⼀亿,⼤多数在⼴东⼴西地区。

吴⽅⾔,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使⽤⼈⼝9000多万。

吴语是中国七⼤⽅⾔之⼀,有国际语⾔代码。

北部吴语⼜叫吴语太湖⽚,为吴语的核⼼,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南部吴语分歧很⼤,甚⾄⽚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

客家⽅⾔,客家⽅⾔主要通⾏于⼴东、⼴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港的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东东部和北部,⼴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也是客家⽅⾔最流⾏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客家⽅⾔也算庞⼤,世界总⼈⼝超7000万⼈。

湘⽅⾔,⼜称湘语,是汉语⼋⼤⽅⾔中通⾏地域较⼩的⼀种⽅⾔。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湘⽅⾔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种。

湘语分为长益⽚、娄邵⽚、⾠溆⽚、衡州⽚、永州⽚等五⽚。

湘⽅⾔通⾏于湖南省⼤部和⼴西壮族⾃治区北部。

主要流⾏于湖南省⼤部地区,使⽤⼈⼝在2500万以上。

汉语方言的七分法八分法

汉语方言的七分法八分法

汉语方言的七分法八分法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近50年来,语言学家们陆续运用语言材料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分区,有的分为九区,有的分为八区,有的分为五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最流行的是汉语八大方言的分区,即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南方言区和闽北方言区。

70年代以前出版的汉语教材及有关论著,大都采用上述“八大方言”说。

后来方言工作者根据日益增多的汉语方言调查成果,感到七大方言中的闽南、闽北两区宜于合并为一个方言区,再在第2层次中区分若干不同的闽方言片,其余六区仍然照旧,于是就形成了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分区法。

这七大方言区是: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方言分区是不同语言的划分,有别于地理上、行政上的分区。

不同方言可以同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一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

例如南方的闽方言通行于闽、粤、台、浙四省的部分地域,而在闽、粤两省之中,又分别有闽、客方言并存和粤、客、闽方言并存。

行政管辖范围可以变更,方言区属却不可能在短期内随之更改。

广东省的海丰、陆丰两县,大部分说闽方言,原隶属于说闽方言的汕头专区。

近年来这两个县改属大都不说闽方言的惠阳专区管辖,可是海丰话和陆丰话仍属闽方言。

不同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亲有疏,必须对近亲和远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把不同的方言恰切地归到适当的区属中。

方言的分区要有不同的层次,根据亲、疏的程度把不同的方言划归不同的层次。

最高的一个层次通常称做方言区,例如官话方言区、吴方言区、粤方言区等。

同一个方言区中的方言又可以作第2层的区分,通常称做方言片或次方言,例如闽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闽南方言片、闽东方言片、闽北方言片,莆仙方言片、闽中方言片等;吴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为太湖片、台州片、温州片、婺州片、龙衢片等。

必要时,方言的划分还可以有第3层次乃至第4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

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

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
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

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
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

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

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

2.〔f-〕、〔x-〕音节的字大都混读为〔f-〕,如“飞”和“灰”都读为〔fei〕。

3.一般只有〔ts-〕、〔ts-〕、〔s-〕而沒有〔t-〕、〔t-〕、〔-〕。

4. 大都不分尖团,如长沙“精”、“经”都念〔tin〕。

5.鼻音尾韵多〔-n〕而少〔-〕,母音鼻化普遍。

6.有入声,但无塞音韵尾。

赣方言
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

今天的赣方言主要通行区──江西省,春秋时代是吴、越、楚三国的交界处,在汉代又介乎荆、扬二州之间。

赣方言通行的地域主要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有十多个县的方言属客赣方言系统,福建省西北有几个县(市)也说赣方言、湖北省东南和安徽省西南的部分县(市),语言特点近似赣方言。

赣方言较突出的共同性语音特征是:1.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声仄声,今读为塞音、塞擦音时多数为送气的清音声母。

2.古晓、匣母合口字和非组读法等同〔f〕声母,如南昌话“花”(晓母合口)读〔fa〕,“发”(非母)读〔fat〕。

3.古泥、来母字今读逢细音
的韵母都能区別,逢洪音韵母多数地方相混,如南昌话细音“年”读〔in〕,但洪音“脑”、“老”却混读为〔lau〕。

4.声调大都为6至7类,去声多分阴阳,入声有的分阴阳,有的不分。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通称“客家话”、“客话”或“客语”。

各地的客家人,大概都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

客家方言与周边的赣、闽、粤方言都有接触。

客家方言分布地域较广,其中以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闽粤赣边区一带为客家最为集中的地方。

客家方言语音特点:
1.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今多读为相应的送气清声母,如梅县“桃”(定平)、“道”(定仄)的声母都是〔t〕。

2.部分古非组“非敷奉”三声母常用字在客家方言中读为“重唇音”〔p〕、〔p〕,如梅县“斧”(非)读〔pu〕。

3.鼻音声母比较丰富,不少地方除有〔m〕、〔n〕外,还有〔〕、〔〕两个声母。

4.韵母中无撮口呼韵。

5.以〔〕为主要母音的韵母比较多,如梅县的〔i〕等韵。

6.有〔eu〕韵是客家方言语音的一个特色,如梅县“走”读〔tseu〕。

7.声调一般以6个为多。

粤方言
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白话”。

“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是指一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在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地区,广西的东南部,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林场。

粤方言是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方言之一,也是国内外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汉语方言。

粤方言的词汇特点是:
1.单音节词比普通话多。

2.一些复音词的词素次序与普通话不同,如“挤拥”(拥挤)。

3.保存古汉语词较多,如“颈”(脖子)。

4.外来词比其他方言多,如“波”(球,英语ball)。

5.有一批特有词,如“点解”(为什么)。

闽方言
闽方言或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的方言。

“闽”虽为福建简称,闽方言的足迹却远远超出了福建省的范围。

它遍布于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四省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达五千万以上。

闽方言较具普遍性的语音特点为:
1.各地声母较为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

2.古全浊声母多读为不送气轻音声母,如厦门“弟”读〔ti〕。

3.属上古时代正齿音的古照二组、照三组和古精组大多混读为〔ts-〕、〔ts-〕、〔s-〕,如厦门话“姐”与“者”同读〔tsia〕。

4. 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如厦门话“咸”读〔kiam〕。

5. 有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如“山”可读为〔san〕(河山,文读)、〔su〕山顶,白读)。

6.有入声,声调6至8个。

词汇方面,有一大批继承古汉语且多为单音节的〔san〕如“厝”(房子)等。

此外,有一些外来词主要借自马来语、印尼语和英语。

如“雪文”(肥皂,印尼语sabon)。

语法方面,不少句型语序和普通话不同,如厦门话的比较句“伊较悬我”(他比我高)。

*撮口呼:韵母是(y)或以(y)起头的韵母叫撮口呼。

全浊声母“清浊”(清音和浊音)是古人关于发音时气流性质的基本概念。

凡气流中有声带颤动的叫“浊音”,没有声带颤动或声带颤动微弱的叫“清音”。

再根据气流的强弱,或浊化的程度,把“清浊”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

“全浊声母”指中古声母中的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十一个声母,它们的发音特点是声带颤动较明显。

尖团:即尖音和团音。

声母〔ts〕、〔ts〕、〔s〕跟〔〕、〔y〕或以〔〕、〔y〕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尖音。

声母〔t〕、〔t〕、〔〕跟〔i〕、〔y〕或以〔i〕、〔y〕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团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