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武术的文化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武术的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当我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价值观不再一味追捧,而是自觉反思的时候;当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消弭西方中心论的中坚力量的时候;在民族复兴、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以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宏大战略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发展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一环,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

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应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求精神滋养”。中国武术的武德教育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的行为方式。武德本身积淀着多元的精神财富,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以武化人的教化思想,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可以说,武德在一定程度上是习武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用中国武术武德教育铸魂育人,切实提高思政教育质量,能够为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武术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凝结为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强而不霸、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家国理念,以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应该说学校武术教育可以有效契合巩固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安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信培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等重要需求。挖掘学校武术的立德树人功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坚定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将中国武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得中国武术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政教育功能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利用中国武术的独特文化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国武术“以武育人”功能的基本思路。

“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所以,要改变武术教育的现状,使武术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将武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并依此构建学校武术教育的新体系。诚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武术发展的学科建设要“紧扣学科创新的发展方向,将学科发展的重心落实在理论体系、特色理论、独立性和同行认同等内部条件的完善上”,并将学校武术的学科建设当成学校武术发展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的工程”。构建学校武术发展的教学平台,完善校本课程建设,

打造学校武术发展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给予学校武术发展一定的“空间”,才应该是学校武术回归学校教育主导地位的关键所在。

学校武术教育并非只是技术体系的“一家独大”,它还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术独立和理论独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独立性等特点。仅仅把武术当成体育运动项目,是学校武术发展“失语”的核心因素。如何引导和利用中国武术来为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成为当下学校武术教育改革所关注和求解的重要内容和命题。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武术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学校武术的发展也必须摆脱“体育课”的藩篱,真正服务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化学校武术改革,构建学校武术发展的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设置并开展学校武术的课程建设,使其等同于中小学的语数外主干课程,像高校大类基础必修课程一样,具有普适性、通识性和必修性。加强对学校武术实践与理论的阐发,实现学校武术发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汲取中国武术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国武术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教育强国的整体理念相适应、相协调,按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使学校武术的发展产生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转变。

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加强相关学科建设,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开出的时代良方。构建学校武术发展学科体系,是新时代学校武术科学发展的前提保障,也是新时代学校武术发展“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不二法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武术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自身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隐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国人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武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必须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文化自信。

“决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裁剪我们的实践,决不能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同理,中国武术是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民族文化结晶,对于学校武术的发展,我们更不能用西方体育的逻辑框架和体系标准来强行制定其自身的发展思路。中国武术“较之其他学校体育项目,其最大的不同就是融摄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多元的民族精神”。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地域纹理,自古以来在本质属性上就有别于西方体育。新时代,实现学校武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务必使其脱嵌于体育运动的范畴,抽离于体育运动的束缚,即便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地将学校武术教育完全等同于体育教育,我们再也不能将学校武术的发展“高高举起后,又轻轻地放下”。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以及正在进行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非是在西方文化“挟持”下的现代化。因此,学校武术的发展要坚守自己的那一份文化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