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发布

国家标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发布
e. 增 加 了 道 路 隧 道 、 油 罐 区 、 电 缆 隧 道 等 典 型 场 所 使 用 的 火 灾 自动 报 警 系 统 的 工 程 设 计 要求 。
d. 细 化 了 消 防 联 动 控 制 的 工 程 设 计 要 求 .使 规 范 更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
《火 规 》 的 制 定 是 为 了 预 防 和 减 少 火 灾 危 害 ,保 护 人 身 和 财 产 安 全 .一 直 以来 就 是 指 导 广 大 电气 设 计 人 员 设 计 火 灾 自动 报 警 系 统 的 重 要 标 准 。 在 后 续 的 《火 规 》 宣 贯 工 作 中 ,本 社 将 全 力 密 切 配 合 《火 规 》 编 制 组 的 工 作 ,为 广 大 电 气 从 业 人 员 正 确 理 解 并 贯 彻 执 行 新 《火 规 》 提 供 专 业 的支 撑 和 服 务 。
新 《火 规 》 在 维 持 原 规 范 基 本 框 架 、保 留 合 理 内 容 的 基 础 上 作 了 必 要 的 补 充 和 修 改 .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4个 方 面 :
a. 补 充 了 有 关 线 型 火 灾 探 测 器 、吸 气 式 感 烟 火 灾 探 测 器 、可 燃 气 体 探 测 器 、 区 域 显 示 器 、消 防 应 急 广 播 、气 体 灭 火 控 制 器 、消 防 控 制 室 图 形 显 示 装 置 、消 防 专 用 电 话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结 论
光纤到户工程建设 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住宅建 设 方 有 明确 的责 任 分 工 .用 户 光 缆 的传 输 指 标 验 收报 告 是 重 要 的 工 程 交 接 文 件 ,对 日后 宽 带 业 务 开 通 、系 统 运 行 维 护 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正 确 选 择 测 试 仪 表 与测 试 方 法 , 快 速 准 确 地 获 得 相 关 数 据 , 有 利 于 工 程 施 工 、验 收 和 交 接 工 作 的顺 利 进 行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GB 50116-201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16-2013,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6、3.1.7、3.4.1、3.4.4、3.4.6、4.1.1、4.1.3、4.1.4、4.1.6、4.8.1、4.8.4、4.8.5、4.8.7、4.8.12、6.5.2、6.7.1、6.7.5、6.8.2、6.8.3、10.1.1、11.2.2、11.2.5、12.1.11、12.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9月6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取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章和7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设计、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系统设备的设置、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系统供电、布线、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2013(强条整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2013(强条整理)

3. 1. 6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

3.1. 7 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 4. 1 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4.4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圈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4.6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4. 1. 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 1. 3 备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 1. 4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 6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4 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 7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4. 8. 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6. 5. 2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曝声15 d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_50116_-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_50116_-2013

3. 1. 6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

3.1. 7 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 4. 1 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4.4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圈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4.6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4. 1. 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 1. 3 备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 1. 4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 6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4 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 7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4. 8. 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6. 5. 2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曝声15 d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的初步解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的初步解析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的初步解析一、强条部分本规范共有24条强制性条文,分布于3、4、6、10、11、12章中,具体为3.1.6条、3.1.7条、3.4.1条、3.4.4条、3.4.6条、4.1.1条、4.1.3条、4.1.4条、4.1.6条、4.8.1条、4.8.4条、4.8.5条、4.8.7条、4.8.12条、6.5.2条、6.7.1条、6.7.5条、6.8.2条、6.8.3条、10.1.1条、11.2.2条、11.2.5条、12.1.11条及12.2.3条。

1)、3.1.6条 本条规定系统总线上及总线穿越防火分区处必须设短路隔离器,并规定每一隔离器所带消防设备总数不得超过32点。

对于该条的执行,由于整本规范并没有对短路隔离器的安装作出明确规定,故短路隔离器可就地设置;对标准层,一般点数不会超过100点,4路即可,则可注明短路隔离器设于楼层接线箱内。

这样,对设计影响不太大;若在地下车库等场所采用集中设置,则将分十余路配出,可能图面表达较困难。

另外,对于总线穿越防火分区处应设短路隔离器,应理解为该总线在两防火分区都连接设备时,若总线只是路过,则可以不设。

D在宣贯中也是这么讲的。

2)、3.1.7条 本条规定在超高层建筑中,除设在消控室的外,各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探测器、手报、模块等不应跨越避难层。

本条的疑问是,何为“直接”?有“间接”吗?“间接”为何可以不受限?当然,本条的执行并不困难,把控制器都设于消控室就可以了。

而且现在都是这么做的。

根据D在宣贯中称,即便都设在消控室内,也宜按此条设控制器。

如一建筑共设3个避难层,则应至少设4个控制器,#1控制器带第一避难层及以下;#2控制器带第一避难层(不含该层)至第二避难层(含该层);#3控制器带第二避难层(不含该层)至第三避难层(含该层);#4控制器带第三避难层(不含该层)以上。

3)、3.4.1条 本条规定具有联动功能的系统应设消防控制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版与98版的新旧变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版与98版的新旧变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2013版与98版的新旧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新规范)和GB50116-98(旧规范)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变化:变化一:减小系统容量,增强系统稳定性。

2013版(新规范)3.1.5条提到: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这一条在网上传的山寨的08版规范上面也有见到,看来这个是将来的一个趋势,搜罗国内各种类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大多数产品都不能满足这一规范。

改变是痛苦的,前景是美好的。

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如果没有受到一定的限制,点位带的过多,系统的稳定性势必会下降,在实际情况中也使很多报警系统在用户那边成为了“摆设”,所以新的设计规范里面加上这一条是很有必要的。

变化二:增加住宅火灾自动报警设置相关规定。

2013版(新规范)第七章增加了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一部分内容,这对于整个火灾自动报警行业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98版(旧规范)侧重于公共建筑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旧规范已经无法与社会现状相适应,加上如今住宅火灾的多发,修改规范也成了必然。

变化三:细化重点防范区域设置的规定。

2013版(新规范)对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等重点火灾保护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设置进行了细化的规定。

这些场所都是火灾较难扑救场所,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上面也存在盲区,细化了这些规定也为设计人员开辟了设计的新思路。

变化四:增加特种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规定。

目前市场上除了通用的感烟、感温等常用的火灾探测器外,特种探测器也在一些领域逐渐占领市场。

国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国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灭火设备
➢人员疏散:声光报警、消防广播、应急
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防止火灾蔓延:防火门、防火卷帘、防
排烟设施、电控防火阀;
➢启动灭火设备:各类扑灭火灾的自动灭
火设施
规范的主要变化
➢ 2 明确系统的适用范围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
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原规范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 火灾预警探测系统,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 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灾声光警报器和 控制组件组成。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的独立子系统,属于 火灾预警探测系统, 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分类)
1)区域报警系统; 2)集中报警系统;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的组成
1)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 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区域火灾报警控 制器等组成,这是火灾报警系统的最小 组成要求; 2)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消防控制室图形 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火灾显示盘; 3)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 应设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
分消防控制室
起 集 中 控 制 功 能 的
火 灾 报 警 控 制 器
火灾报警 控制器
● ● ●
火灾报警 控制器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传至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中 心或消防物联网管理中心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构成组成图示 2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1)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 定一个主消防控制室; 2)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 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 要的消防设备; 3)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 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 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灾⾃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 2013 (⼗⼀)《⽕灾⾃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 2013 (⼗⼀)12 典型场所的⽕灾⾃动报警系统12.1 道路隧道12.1.1城市道路隧道、特长双向公路隧道和道路中的⽔底隧道,应同时采⽤线型光纤感温⽕灾探测器和点型红外⽕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灾探测器);其他公路隧道应采⽤线型光纤感温⽕灾探测器或点型红外⽕焰探测器。

条⽂说明】12.1.1 本条给出了不同类别道路隧道⽕灾探测器的选型原则。

本条中列出的城市道路隧【条⽂说明道、特长双向公路隧道和道路中的⽔底隧道等车流量都⽐较⼤,疏散与救援都⽐较困难,这些场所⼀旦发⽣⽕灾没有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很容易造成⼤量车辆涌进隧道、⽆法疏散的局⾯。

因此,采⽤探测两种及以上⽕灾参数的探测器,有助于尽早发现⽕灾。

其他类型的道路隧道内由于车流量不⼤,只要在发⽣⽕灾时有相应措施警告其他车辆不再继续进⼊隧道,并能及时通知消防队即可,这样既能达到使⽤效果,也能节约资⾦。

根据实体试验结果和对隧道⽕灾成功探测的统计结果,线型光栅光纤感温⽕灾探测器在隧道中虽然报警时间不是最早,但没有漏报。

⾃从线型光栅光纤感温⽕灾探测器在隧道中安装使⽤后,有⼏条隧道发⽣了⽕灾,探测器都及时发出了报警信号。

选择点型⽕焰探测器时,考虑到探测器受污染后响应灵敏度的降低,在设计时,探测器的保护距离宜不⼤于探测器标称距离的 80% ,并应在设计⽂件中标注维护要求。

12.1.2 线型光纤感温⽕灾探测器应设置在车道顶部距顶棚 100mm~200mm ,线型光栅光纤感温⽕灾探测器的光栅间距不应⼤于 10m ;每根分布式线型光纤⽕灾探测器和线型光栅光纤感温⽕灾探测保护车道的数量不应超过 2 条,点型红外⽕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灾探测器应设置在⾏车道侧⾯墙上距⾏车道地⾯⾼度2.7m~3.5m ,并应保证⽆探测盲区;在⾏车道两侧设置时,探测器应交错设置。

条⽂说明】12.1.2 本条规定的数据都是根据实体试验结果和实际安装并有效报警的使⽤结果得出的。

GB50116_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GB50116_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

GB50116_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GB50116_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

本文笔者对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以下内容为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50116-2013火报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0116-2013火报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 . 1 一般规定3 . 2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3 . 3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 .4 消防控制室4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4 . 1 一般规定4 .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 . 3 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 . 4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 .5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 . 6 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 . 7 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4 . 8 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 . 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4 . 10 相关联动控制设计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 . 1 一般规定5 . 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 . 3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 . 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6 系统设备的设置6 . 1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6 . 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6 .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6 . 4 区域显示器的设置6 . 5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6 . 6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6 .7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6 . 8 模块的设置6 . 9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6 . 10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6 . 11 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7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 . 1 一般规定7 . 2 系统设计7 . 3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7 . 4 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7 . 5 火灾声警报器的设置 7 . 6 应急广播的设置8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8 . 1 一般规定8 . 2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8 . 3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设置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9 . 1 一般规定9 . 2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侧器的设置9 . 3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9 . 4 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9 . 5 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设置10 系统供电10 . 1 一般规定10 . 2 系统接地11 布线11 . 1 一般规定'11 . 2 室内布线12 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2 . 1 道路隧道12 . 2 油罐区12 . 3 电缆隧道12 . 4 高度大于 12m 的空间场所附录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 附录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表附录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附录 D 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附录 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附录 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1 总 则1 . 0 . 1 为了合理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消 防 设 备 电

...
受控设备



电电动

动 阀
磁 阀
开 窗

防 设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实现火灾早期探测 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系统,一般由火 灾触发器件(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 警按钮、部分监视模块)、声和/或光警 报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信 号,按预设逻辑完成各项消防控制 的控制系统。由消防联动控制器、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 气控制装置、消防联动模块、消火 栓按钮、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 电话等部分或全部设备和组件组成。
火设施 .
规范的主要变化
➢ 2 明确系统的适用范围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
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原规范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
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构筑物的定义
➢ 构筑物: 构筑物就是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
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比如水 塔、水池、部分工业生产装置等。
.
规范的主要变化
选择和设计要求的改变。
.
规范的主要变化
➢5 补充了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1)强化了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 2)增加了消防控制室文件资料的要 求。 3)增加了消防控制室的显示、控制、 信息记录和传输的要求。
.
规范的主要变化
➢6 补充、细化了消防联动控制的设计要求
依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系 统的现行国家标准,结合系统工作原理 和灭火性能要求,修订原标准的第5.3、 5.4和6.3条文,细化了各建筑自动消防 系统的控制时序和联动控制逻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2、将图形显示装置和区域显示器设置规定添加至不同形式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解读--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在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改之后,正式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发布了。

根据近几年来市场对于火灾报警的需求和火灾报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上一版GB50116-98版做出了较大改动。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针对特定场合还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的选择和相关标准。

其中在某些章节单独列出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计标准,这肯定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火灾报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特殊场所和具有特殊建筑特点的区域,原先普遍使用的点式烟感早已不能满足火灾探测的需要。

其实早在多年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已经开始陆续地运用在一些特殊场所,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设计时也只能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或相近项目。

所以现在新《规范》出台后,不仅为消防/电气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方向,也对整个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领域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规范》中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相关内容:5.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4.1 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摘自规范第5.4节,22页):1.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解读:如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稀释,这给点型感烟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

(图1: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 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 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解读:如机场航站楼、火车候车大厅、酒店中庭、大型物流中心等场所,空间跨度较大,高度往往超过12m,气流易分层和横向扩散,安装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_50116_-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_50116_-2013

3. 1. 6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

3.1. 7 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 4. 1 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4.4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圈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4.6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4. 1. 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 1. 3 备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 1. 4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 6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4 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 7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4. 8. 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6. 5. 2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曝声15 dB。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比GB50116-98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比GB50116-98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比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更全面,更完善。

让我们一起直击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修订报批稿。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中新增了电缆隧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列车的报警区域划分规定。

上述新增部分以前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没有详细的描述,而新规范正是对这些典型场所消防应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一个补充。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直接省略了集中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之分,取而代之的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规定等等。

突出在特定场合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更能有利于火灾的探测。

同时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新增了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相关规定。

大部分火灾主要来自于住宅建筑,新规范将住宅建筑加入,意味着要消防的安全越来越重要。

从上述新增部分的设计相关规定突出火灾的重点在防而不是在消。

希望新规范的实施,真正实现火灾的极早探测和预防功能,而不是将消防当作一个形式。

随着新规范的实施,能带动大家的消防意识的提高,减少火灾的发生。

让我们一起期待新规范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术语 (4)2.0.3 探测区域: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4)2.0.4 保护面积: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

(4)2.0.5 安装间距:两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4)2.0.6 保护半径: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4)2.0.9 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接收的用于逻辑判断的信号。

(4)基本规定 (4)1.1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4)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2 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3 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4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2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5)3.3.1 报警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2 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3 下列场所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5)1.3 消防控制室 (5)4.1 一般规定 (6)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6)4.2.1 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4.2.2 预作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4.2.3 雨淋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4.2.4 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4.3 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7)4.4 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8)2 选择阀的动作信号。

(9)3 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

(9)4.5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9)4.6 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9)4.7 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 (10)4.8 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0)4.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1)4.10 相关联动控制设计 (11)5.1 一般规定 (11)5.1.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1)5.2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2)1 相对湿度度经常大于95% 。

(12)2 气流速度大于5m/s 。

(12)3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12)4 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

(12)5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12)6 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12)1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12)2 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

(12)3 高海拔地区。

(12)4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12)1 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13)2 可能发生液体燃烧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

(13)3 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13)1 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

(13)2 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

(13)3 探测器的“视线”易被油雾、烟雾,水雾和冰雪遮挡。

(13)4 探测区域内的可燃物是金属和无机物。

(13)5 探测器易受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13)1 使用可燃气体的场所。

(13)2 燃气站和燃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石油气罐的场所。

(13)3 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

(13)1 烟不容易对流或顶棚下方有热屏障的场所。

(13)2 在棚顶上无法安装其他点型火灾测器的场所。

(13)3 需要多信号复合报警的场所。

(13)5.3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3)1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

(13)2 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13)3 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13)4 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场所。

(13)5.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4)6 系统设备的设置 (14)6.1 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 (14)6.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14)6.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17)6.4 区域显示器的设置 (18)6.5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18)6.6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18)6.7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18)6.8 模块的设置 (18)6.9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设置 (19)6.10 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设置 (19)6.11 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 (19)7 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9)7.1 一般规定 (19)7.2 系统设计 (19)7.3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20)7.4 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20)7.5 火灾声警报器的设置 (20)7.6 应急广播的设置 (20)8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21)8.1 一般规定 (21)8.2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 (21)8.3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21)9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21)9.1 一般规定 (21)9.2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 (22)9.3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 (22)9.4 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置 (22)9.5 电气火灾监控器的设置 (22)10 系统供电 (23)10.1 一般规定 (23)10.2 系统接地 (23)11 布线 (23)11.1 一般规定 (23)11.2 室内布线 (24)12 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4)12.1 道路隧道 (24)12.2 油罐区 (25)12.3 电缆隧道 (25)12.4 高度大于12m 的空间场所 (25)附录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 (26)表 A 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26)表 B 消防安全管理信息 (28)附录 C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类 (30)附录 D 火灾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 (31)D.0.1 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下列部位: (31)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其他场所。

(32)附录 E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32)附录 F 不同高度的房间梁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 (33)附录G 按梁间区域面积确定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34)术语2.0.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

2.0.2报警区域: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等划分的单元。

2.0.3探测区域: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2.0.4保护面积: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

2.0.5安装间距:两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2.0.6保护半径: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2.0.7联动控制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用于控制消防设备(设施)工作的信号。

2.0.8联动反馈信号:受控消防设备(设施)将其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信号。

2.0.9联动触发信号:消防联动控制器接收的用于逻辑判断的信号。

基本规定一般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

3.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

3.1.3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3.1.4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 的余量;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 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 的余量。

3.1.5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 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3.1.6高度超过 100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1.7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3.1.8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1.1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3.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

3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己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3.2.2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2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

3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范附录A 和附录 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

3.2.3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

2系统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和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等起集中控制作用的消防设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

3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

3.2.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有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一个主消防控制室。

1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设备;各分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之间可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2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范附录A 和附录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

3其他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2.3 条的规定。

1.2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3.3.1报警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也可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设备的相邻几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2电缆隧道的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封闭长度区间组成,一个报警区域不应超过相连的 3 个封闭长度区间;道路隧道的报警区域应根据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的联动需要确定,且不宜超过150m 。

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³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