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分类- 按规模分类- 按用途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类- 按处理器结构分类1.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机械计算机时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微型计算机时代- 个人计算机时代- 移动计算时代1.3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主存)- 外存(辅助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1.4 计算机的数据表示与存储- 二进制数的表示- 字符的编码表示- 数据的存储单位- 位- 字节- KB、MB、GB、TB1.5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运算方式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 数据流1.6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计算机软件的定义-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1.7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网络拓扑结构- 通信协议- 网络类型- 上网方式1.8计算机安全与风险防范- 计算机- 防火墙-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备份与恢复- 网络安全附件:在本文档中,还涉及以下附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图表- 计算机网络拓扑图- 计算机安全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据备份与恢复: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定期备份数据,并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恢复数据的操作。
数据备份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而进行的一项措施。
2:计算机:指一种携带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和复制自身的恶意软件。
计算机可以损坏数据、破坏系统以及传播给其他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精品)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名字叫ENIAC.2、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3、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6、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
CPU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8、衡量CPU档次高低的主要参数有:主频,单位是MH Z;字长,单位是位(bit)、多核心等。
9、字长是指CPU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10、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11、内存分为随机存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2、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14、内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5、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触摸屏等.16、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17、主要的外存设备有: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18、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内存(RAM)。
19、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有:RAM、ROM、Cache(缓存).20、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硬盘、U盘、光盘。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们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重要入门课程。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归纳一下这门课程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是首先要了解的。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电子设备。
从早期的巨型机到现在的微型机,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
计算机的分类也有多种方式,按照性能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按照用途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其中 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如内存)和外存储器(如硬盘、U 盘等)。
软件系统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如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 等)、语言处理程序等。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 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等)。
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编码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常见的数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而编码则用于表示字符、数字等信息,如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第二章:Windows 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是我们最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了解其基本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桌面的认识,包括桌面图标、任务栏等。
掌握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等个性化设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重点,要学会新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如何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如只读、隐藏等)。
Windows 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工具,如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系统还原等,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维护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归纳大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各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机械计算器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1.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等基本环节,以及计算机内部二进制表示、运算和逻辑运算等基本原理。
1.3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介绍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内存和外存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磁盘、光盘等外存介质的特点和使用。
1.4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分类和特点,以及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和内存管理等重要概念。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基本术语和概念。
2.2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通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通信技术,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协议)等常用协议及其通信原理。
2.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安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邮件、Web应用、远程登录等应用,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3.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特点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特点。
3.2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包括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及其应用软件。
3.3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系列计算工具的发明,如打孔卡片机和差分机,奠定了计算机的基础。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差分机到计算机,计算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
二、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数据的表示和处理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在计算机中,数据和指令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2.控制器的工作
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根据指令的类型和操作码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3.运算器的工作
运算器负责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判断,包括加减乘除、比较和逻辑运算等。
1.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笔记.docx
2.计算机基础知识练习题.xls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指规定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法规条例。
2.《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规定》:指规定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规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概述1.1.1 计算机的发展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物理学家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其它工程技术人员一起,首次使用电子管(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于1946年2月15日组装成功并投入运行的,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其正式的名称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
⑵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的,是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现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遵循着这个原理。
基本思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①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达指令和数据;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主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读出指令并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含义。
⑶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划分依据:开关逻辑部件的类型第一代(1946~1958)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元件为电子管,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并开始使用符号语言,主要应用领域为军事和科研的数值计算。
代表机型有EDV AC(1951)、IBM 701等。
第二代(1958~1964)使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软件开始使用操作系统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主要应用领域开始转向以数据处理和工业自动控制。
代表机型IBM 7000系列以及PDP~5等。
第三代(1964~1971)逻辑元件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所使用的软件中的操作系统有进一步发展且出现了多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
代表机型IBM 360、和IBM 370 和NOV A系列。
第四代(1971年以后)计算机全面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数百万次甚至几亿次,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为主存储器,软件方面发展了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其应用遍及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并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一、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
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
存储器的使用与管理
操作系统的使用
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应用
三、计算机的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组成
常见的网络协议与服务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区别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四、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ASCII码与Unicode码的应用数据的运算与处理
常用算法与数据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五、程序设计与开发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编程语言的分类与选择
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软件开发过程的介绍
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
六、计算机应用领域
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商业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教育和娱乐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医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附件:
本文档提供的附件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资料、案例分析
和练习题等,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法: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作者的原创作品不被侵权、抄袭或盗用。
2·商标法: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商标所有者的权益,确保
他人不会未经授权使用商标。
3·网络安全法: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网络安全和用户信息
的安全。
4·隐私权:指个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他人不得非法侵犯或滥
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1、键盘 2、鼠标 3、扫描仪
4、麦克风 5、摄像头 6、触摸屏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1、显示器 2、打印机 3、音响和耳机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1.2.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器件,它是一个记忆装 置,也是计算机能够实现程序存储控制的基础。
1.按存储介质分类 2.按存取方式分类 3.按信息的可更改性分类 4.按断电后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5.按所处位置及功能
1.2.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
1、显示器 2、打印机 3、音响和耳机
1.2.4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主板
主板又称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和母板 (Motherboard),是微型计算机中最主要的一个集成电路板,它将 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CPU、存储器、输人输 出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等各种器件通过主板上的插槽、接口、总线 以及数据线相连,从而能够协同配合工作。
1.1.2 认识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
4、未来计算机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大大超出了 单纯计算工具的功能范畴,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未来计管机 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网络化 2、智能化 3、巨型化和微型化
PART 0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章节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组成部分、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的分类等内容。
1、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用来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输出数据,并按照指令执行操作。
2、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
2.1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2.2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用户,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2.3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2.4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和程序。
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计算机等几个阶段的发展。
3.1 大型机大型机是早期计算机的代表,体积庞大,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3.2 小型机小型机相对于大型机来说体积较小,价格也较低,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处理。
3.3 微型机微型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计算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直接面向个人使用者,被誉为“个人计算机”的前身。
3.4 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是指能够满足个人使用者需求的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文档、浏览网页等办公和娱乐任务。
3.5 移动计算机移动计算机是指能够随时随地使用的计算机,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方式等。
4、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和处理能力,计算机可以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4.1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能力极强的计算机,用于高速计算和处理复杂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4.2 大型机大型机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运算,通常在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中使用。
4.3 小型机小型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处理需求,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第1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第1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起源;2、电子计算机的问世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4、现代计算机的分类;5、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展望6、计算机的特性与应用7、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社会8、计算机系统的组成9、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学时间:1学时主要内容:1.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1.1 计算机的起源1.最早的计算工具:人的双手(图1-1所示)图1-1 人的双手2.劳动实践中发明的计算工具原始社会:结绳、垒石春秋战国:算筹唐代末:算盘(图1-2所示)图1-2 算盘3。
十七世纪以来出现的计算工具1622年英国数学家奥特瑞德:计算机尺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齿轮式加减法器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4.近代的计算机发展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差分机1834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分析机1944年美国科学家霍德华·艾肯:提出用机电方法来实现巴贝奇分析机,制造出Mark I 计算机,已使计算机具有输入、处理、存储、输出及控制5个基本装置的构想,建构了今天电子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基本框架。
1.1.2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计算机发展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艾兰·图灵主要贡献:一是建立了图灵机(TM)的理论模型,对数字计算机的一般结构、可实现性和局限性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量子物理学、逻辑学、气象学、军事学、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对策论和经济学诸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和贡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一节:计算机的概述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 按规模: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按用途: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处理方式: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外部设备- 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速度指标:时钟频率、指令执行时间- 存储容量指标:内存容量、磁盘容量- 输入输出指标:输入输出设备的速度、数据传输率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 启动过程:电源启动、自检程序(POST)、引导加载程序(BIOS)、操作系统加载- 关闭过程:关机指令、操作系统执行关机程序、硬件停止运行计算机的操作界面- 命令行界面(CLI):使用命令行进行操作- 图形用户界面(GUI):使用图形界面进行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命令- 文件操作: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等- 目录操作:创建、进入、退出、删除目录等- 系统操作:查看系统信息、关闭计算机等第三节: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编程语言的概念与分类- 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C语言、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特点与选择- 可读性:可读性高的语言更易于理解与维护- 可移植性:可移植性强的语言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生态系统:有完善的库与框架支持的语言更具开发便利性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变量类型- 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等- 基本语法:变量定义与赋值、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第四节: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组成- 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网络的组成:主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的特点:开放性、去中心化、免费性、可扩展性等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与协议- 域名系统(DNS):将域名转换为IP地质- 网络协议:TCP/IP协议族、HTTP协议等第五节:计算机安全与法律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措施- 安全威胁:、黑客攻击等- 安全措施: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技术等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 著作权法:保护软件著作权- 网络安全法:规范网络安全行为- 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附件:- 附件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 附件2:常用的计算机编程工具- 附件3:计算机网络拓扑图法律名词及注释:- 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公开演出等权利。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完成指定任务的自动化机器,通过处理数据和指令来实现功能。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从最初的巨型机器发展到今天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等多种形态,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多个技术阶段。
1.2 计算机的组成与原理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控制器等,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输入数据经过处理后输出结果的过程。
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领域
计算机按照功能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照规模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等。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娱乐等。
1.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输入输出能力和可靠性等。
处理能力可以通过主频、运算速度和并行性等指标来衡量,存储能力可以通过内存大小和存储速度来衡量,输入输出能力可以通过端口数量和传输速度来衡量。
1.5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方式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数据与指令通过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输出。
计算机的运行方式包括批处理方式、分时处理方式和实时处理方式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对创作作品(文字、音乐、美术作品等)的独立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等。
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指对计算机软件的独立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修改权等。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基础概述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信息时代; ➢形成了一个新产业——信息产业; ➢产生了一门新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创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计算方法; ➢孕育了一种新的文化——计算机文化。
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数值计算) 数据及事务处理(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CAD/CAI/CAM) ➢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 ➢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 ➢ 其他计算机辅助系统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电子商务
➢ 2017年年底公布的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中,中 国 “神威·太湖之光”位于榜首,其浮点运算速 度峰值可达每秒12.5亿亿次,持续运算速度为 每秒9.3亿亿次。
➢ 目前,全球有多个国家正竞相研发E级超算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2002年,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先生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对我国计算 机技术发展水平和金怡濂先生在计算机领 域的贡献的肯定和褒奖。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4 计算机发展方向
(1)多极化:既有巨型,又有微型。…… (2)网络化: (3)智能化: (4)多媒体化: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5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 计算机103。
➢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集成电路 DJS-130小 型计算机;
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诞生于 1946年 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 5000次加减法 / 秒、占地 170平方米、重 30吨、电子管 18800、继电器 1500、耗资 40万美元。
2、 1946年 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 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原理,其设计思想有以下3点:⑴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⑵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⑶将指令和数据都存储起来,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执行,即“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原理。
(二)发展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元器件不同而划分为四代。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时代(出现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时代(出现系统软件、高级语言,数据处理、事物处理提出操作系统,磁芯作为主存)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分时操作系统、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主存采用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采用半导体、第四代1971年至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算机网络)(三)计算机分类1、按计算机工作原理分类: 数字式计算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式计算机2、按计算机用途分类: 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3、按计算机性能分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巨型机:①运算速度在亿次以上的计算机,由多个CPU组成。
②应用领域:高科技领域。
如:航天航空、天气预报、医药等尖端科学研空和战略武器研制中的复杂计算机。
小巨型机:①允许相当多的用户同时使用,也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大的存储容量,价格相对于巨型机便宜。
②应用领域:同巨型机大型机:①一般用作网络服务器,可连几百到上千个终端。
②应用领域:大型商业、银行、科研、高校的计算中心。
小型机:①运算速度在几百万次左右,一般用作主机,可连几十个终端。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完成各种自动化任务的设备,它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输出等操作。
计算机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软件是用来控制硬件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
二、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和主存储器。
输入设备用来接收外部输入的数据,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来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外部,例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和协调各个硬件部件的工作;ALU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主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计算工具,例如算盘。
随后,如著名的巴贝奇分析机和埃尼雅克的差分机等逐渐出现。
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是冯·诺伊曼在1945年提出的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EDVAC。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计算机不断发展,从大型机、迷你计算机、工作站到个人计算机等。
四、计算机的运行原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输入、处理和输出。
当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数据时,控制单元会将数据传送给主存储器进行暂时存储。
然后,控制单元根据程序的指令,将存储在主存储器中的数据取出送到ALU进行运算。
最后,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给用户。
五、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规模和用途的不同,计算机可以分为大型机、迷你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大型机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迷你计算机是介于大型机和工作站之间的,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个人计算机,用于计算密集型任务;个人计算机是指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如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嵌入式计算机则是指内嵌在其他设备中的小型计算机,如手机、电视等。
六、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商业管理、娱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5000次加减法/秒、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电子管18800、继电器1500、耗资40万美元。
2、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原理,其设计思想有以下3点:⑴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⑵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⑶将指令和数据都存储起来,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执行,即“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原理。
(二)发展(三)计算机分类1、按计算机工作原理分类:数字式计算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式计算机2、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3、按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巨型机:①运算速度在亿次以上的计算机,由多个CPU组成。
②应用领域:高科技领域。
如:航天航空、天气预报、医药等尖端科学研空和战略武器研制中的复杂计算机。
小巨型机:①允许相当多的用户同时使用,也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大的存储容量,价格相对于巨型机便宜。
②应用领域:同巨型机大型机:①一般用作网络服务器,可连几百到上千个终端。
②应用领域:大型商业、银行、科研、高校的计算中心。
小型机:①运算速度在几百万次左右,一般用作主机,可连几十个终端。
②应用领域:小型商业、科研机构。
工作站: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微机。
4、按样式分:台式机和便携式两种,台式机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5、按生产厂家分:原装机和兼容机;6、按中央处理芯片分:286、386、486、586等机型;7、按字长分:8位、16位、32位、64位二、计算机特点1、运算速度快: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衡量运算速度的指标(MIPS):每秒钟所能执行百万条加减法指令2、运算精度高:字长越长,运算精度越高3、存储容量大:4、可靠性高: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年)5、具有逻辑判断能力6、支持人机交互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天气预报、水文预报、航空、航天、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等2、数据处理:是计算机最广泛的应用(80%)如: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仓库管理、帐目计算、信息检索等3、计算机辅助技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使用计算机的计算、逻辑判断等功能,帮助人们进行产品和工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设计、服装设计、机械制造设计、船舶设计等行业。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数值控制生产设备,完成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包装等生产过程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存储在计算机中,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4、过程控制: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如:冶金、石油、化工、机械,采集炉温等5、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6、多媒体应用7、计算机网络提问:①人和计算机下棋属于什么应用领域?利用ATM机取款属于什么应用领域?②计算机的工作核心是什么?四、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二节数制与数据存储单位一、数制(一)概念1、数制: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目的方法叫数制2、进位计数制:按照进位方式计数的数制进位计数制三要素:数位: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基数: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数码的个数称为该进位计数制的基数。
例:八进制基数为8,二进制基数为2位权: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每个数位上数码所代表的数值的大小等于在这个数位上的数码乘上一个固定的值,这个固定的值就是这种进位制中该数位上的位权。
3、数制的表示方法1)数字后加英文字母表示该数所在的数制。
二进制:B 八进制:O 十进制:D 十六进制:H2)将数字用括号括起来,并将其所在数制的基数写在右下角。
(16)16(27)8(1011)2(123)10十进制(Decimal notation)特点:(1)有10个数码:0、1、2、3、4、5、6、7、8、9。
(2)基数:10。
(3)逢十进一(加法运算),借一当十(减法运算)。
(4)按权展开式。
例:将十进制数456.24写成按权展开式形式为:456.24=4×10 2+5×101+6×100+2×10-1+4×10-2二进制(Binary notation)特点:(1)有两个数码:0、1。
(2)基数:2。
(3)逢二进一(加法运算),借一当二(减法运算)。
八进制(Octal notation)特点:(1)有8个数码:0、1、2、3、4、5、6、7。
(2)基数:8。
(3)逢八进一(加法运算),借一当八(减法运算)。
十六进制(Hexadecimal notation)特点:(1)有16个数码:0、1、2、3、4、5、6、7、8、9、A、B、C、D、E、F。
(2)基数:16。
(3)逢十六进一(加法运算),借一当十六(减法运算)。
(4)按权展开式。
在16个数码中,A、B、C、D、E和F这6个数码分别代表十进制的10、11、12、13、14和15,这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法。
例:十六进制数(4C4D)16代表的十进制数为:4×163+C×16 2+4×161+D×160=(19533)10二进制数与其他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几种常用进制之间的对照关系二、数制转换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1)运算简单:二进制的计算规则非常简单。
以加法为例:0+0=0、1+0=1、0+1=1、1+1=102)硬件容易实现:由元器件自身的状态所决定的,电子元器件的开和关,导通和截止正好用1或0表示。
3)可靠性高:二进制数在进行加工处理、传送、运算时不易出错。
4)逻辑性强:二进制中的0和1正好分别表示逻辑代数中的假和真,容易实现逻辑运算。
1、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方法:按权展开,逐项相加例:(1101100.111)2=1×26+1×25+1×23+1×22+1×2-1+1×2-2+1×2-3=64+32+8+4+0.5+0.25+0.125 =(108.875)10(652.34)8=6×82+5×81+2×80+3×8-1+4×8-2=384+40+2+0.375+0.0625=(426.4375)10(19BC.8)16=1×163+9×162+B×161+C×160+8×16-1=4096+2304+176+12+0.5 =(6588.5)102 126 …………余 0 (K 0) 低 2 63 …………余 1 (K 1) 2 31 …………余 1 (K 2) 2 15 …………余 1 (K 3) 2 7 ………… 余 1 (K 4) 2 3 ………… 余 1 (K 5)2 1 ………… 余 1 (K 6) 高 02、十进制数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 方法:除以基数,取余法,自下而上取 例:将(126)10转换成二进制数。
126D=1111110 B128D= 10000000 B= 200 O= 80 H 97D=1100001B=141O=61H 173D=10101101B=255O=AD H 3、二、八、十六进制的互换 1)二进制转换八进制方法: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方向,采用“3位并一位”方法。
例:11010110B=326 O 11101010011.10111B=3523.56 O 2)二进制转换十六进制方法: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方向,采用“四位并一位”方法 例:1111101011011.10111B=1F5B.B8 H 101101 B=2D H 3)八进制转换二进制 方法:“一位拆成三位”例:3740.562 O=11111100000.10111001 B 4)十六进制转换二进制 方法:“一位拆成四位” 例:AE H=10101110 B练习:97D=1100001B 13D=1101B 43D=101011B 156D=10011100B 11111111B=255D 010111B=23D 1100100B=100D 10110101B=181D 275D=100010011B 78D=1001110B 45.25D=101101.01B136 O=94D 35A H=858D 9B28 H=1001101100101000B 457 O=100101111B=12F H 3C4 H=1111000100B=1704 O第三节 数据单位及字符编码一、数据单位及存储形式 1、数据单位 1)位(bit )每个二进制数称为一位,其值为“0”或“1”,单位是bit ,简写为b ,是计算机内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例:101101为6位二进制数。
说明:n 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n 种状态。
例:2位二进制数可表示: 00、01、10、11,即2位二进制数有22种状态提问:4位二进制数有多少种进制状态?2)字节(Byte)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字节,字节是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单位是Byte,简写为B。
说明:常见的单位有KB、MB、GB、TB,换算关系为:1B=8b1KB=1024B=210B1MB=1024KB=1024*1024B=220B1GB=1024MB=1024*1024*1024B=230B1TB=1024GB=1024*1024*1024*1024B=240B提问:①1个字节能表示最大十六进制数?一个字节能表示的十六进制数的范围是?②八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③1个字节的最高位权是?④二进制数1011010,右起第5位的权值是?3)字(Word)是指计算机一次所能存取、加工、运算、传递的二进制数据的长度,单位是Word,简写为W。
说明:①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
字长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率,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字的长度通常与微处理器芯片的型号有关二、字符编码说明:①一切数据(数字、字母、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在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二进制数②计算机输入、输出时采用十进制。
1、西文字符编码ASCII码: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码,每个字符的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在计算机内部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即8b),7位编码的ASCII码共包含了27=128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