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1任务由来 (1)
2评价目的 (1)
3评价工作程序 (2)
4工程概况 (3)
5主要环境问题 (3)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3)
1 总论 (5)
1.1编制依据 (5)
1.2评价因子、评价重点和评价内容 (7)
1.3评价标准 (8)
1.4评价工作等级 (11)
1.5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2)
1.6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目标 (13)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8)
2.1原有道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8)
2.2工程概况 (19)
2.3工程建设内容及组成 (25)
2.4工程占地及拆迁 (37)
2.5施工方案 (38)
2.6工程分析 (43)
2.7清洁生产分析 (58)
3 环境概况 (61)
3.1自然环境概况 (61)
3.2社会环境概况 (68)
3.3生态环境现状 (78)
3.4水环境现状 (87)
3.5环境空气现状 (89)
3.6声环境现状 (93)
4 环境影响评价 (98)
4.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98)
4.2生态影响评价 (99)
4.3水环境影响评价 (103)
4.4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106)
4.5声环境影响评价 (108)
4.6固体废物影响 (127)
4.7环境风险分析 (128)
5 水土保持方案 (132)
5.1扰动地表面积及弃渣量和损坏水保设施数量 (132)
5.2水土流失预测 (133)
5.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35)
5.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指导性意见 (136)
5.5小结 (136)
6 公众参与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37)
6.1公众参与 (137)
6.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48)
7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55)
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 (155)
7.2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169)
7.3风险防范措施 (173)
8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84)
8.1环境管理 (184)
8.2环境监测计划 (186)
8.3环境监理 (187)
9 环保措施投资及其效益分析 (194)
9.1环保投资估算情况 (194)
9.2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194)
9.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96)
10 结论与对策建议 (198)
10.1项目概况 (198)
10.2工程环境现状、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98)
10.3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208)
10.4竣工验收一览表 (210)
10.5总结论 (212)
附件:
1、委托书;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
4、A景观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5、公众参与调查表样卷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
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与周边项目位置关系图
3、工程平面布置图
4、工程纵断面图
5、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6、项目区水系现状图
7、工程敏感目标分布图
8、工程监测点位图
前言
1 任务由来
2015 年8 月19 日,管委会、区政府2015 年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研究了包括本项目在内的10 个项目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了各相关部门应统筹协作,积极推进本项目的建设的要求。

2016 年 5 月18 日,xxx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通过了《关于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B改〔2016〕36 号)。

2016年5月,x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5月,xxx水保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xxx 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X区水利局于2016年6月对其进行了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年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XXX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xxx市A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委托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该项目的环评工作。

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接受委托后,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方案,派员对项目沿线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环境本底和现状监测,并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工作。

在建设、设计及有关单位的协助配合下,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对项目建设过程以及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减轻或消除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在现场踏勘、报告编制过程中,及时与设计单位、交通、环保、土地等部门进行交流,获取了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呈审查。

2 评价目的
评价拟在对项目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定量或定性评价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同时针对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污染防治和减缓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使该项目
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评价工作程序
本项目环评工作程序详见下图:
评价工序流程图
4 工程概况
是AXXX大桥南接线的延伸,是通过XXX大桥进出A岛的主要道路,本次项目修建起点接AXXX大桥南接线延伸段,呈东西走向,沿线主要经过XXXX,终点至A消防与现状水泥路相接。

道路分为A、B两段:1)A段起点接AXXX大桥南接线延伸段,终点至下岐环岛,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两侧主要为民房,人行道铺砖及部分市政管线已建成,本次改造为埋设部分市政管线及沥青罩面,修建全长约1289m,修建宽度20.5-22.5m,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2)B段起点接下岐环岛,终点接A消防与现状水泥路相接,沿线共布置3座桥梁(1座40m,2座20m)及4座钢筋砼箱涵,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宽度为17m(12.5m车行道+2.25*2人行道),本次改造为两侧拓宽改造,修建全长约2440m,宽度为33m,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

本项目总征占地面积11.02hm2,其中,永久占地7.88 hm2(道路 B 段),临时占地3.14 hm2,工程计划建设工期14个月,总投资为19551.8万元。

5 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市政道路改建项目,根据本项目工程特征及其所在地环境特性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本项目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重点评价项目建设对沿线农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包括耕地占用及植被保护措施、临时工程生态恢复措施。

声环境重点评价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敏感点的影响,包括预测交通噪声影响范围、程度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评价工作内容主要有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生态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水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固废影响、社会环境和景观影响分析、事故污染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

6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善A镇城市空间发展结构,
加快推进乡镇城市化进程建设的需要;是完善次干线路网布局,促进A经济开发区交通建设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是AXXX大桥南接线的延伸,通过AXXX大桥使得自贸区对外联系更快捷。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xxx市X新城XXX口组团A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xxx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项目建设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减缓和保护措施,确保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工程为改扩建项目,线路基本沿原有线路走向,从设计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

项目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在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国家发改委2013第21号令;
(1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15]35号;
(1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50号;
(17)《XXX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
(18)《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交环保发[1993]1386号;
(19)《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
(20)《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号;
(21)《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环发〔2007〕184号;
(2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23)《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164号;
(2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资发[2005]196号;
(2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1998]第257号令;
(26)《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
(27)《XXX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
(28)《XXX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1年;
(2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2]98号;
(30)《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
(3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
(32)《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
(33)《XXX环境保护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XXX环保监[2010]144号。

1.1.2 技术规范、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1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13)《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1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06;
(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

1.1.3 技术文件资料
(1)《XXX生态功能区划》2010年;
(2)《xxx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XX政文[2006]133号)
(3)《XXX交通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XXX交通厅,2005.6;
(4)《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7.11;
(5)《XXX县级水土保持规划汇编》(2005年8月);
(6)《xxx市X区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年)》;
(7)《xxx市X新城XXX口组团A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年;
(8)《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2016年4月20日;
(9)《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x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4月;
(10)《关于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B改〔2016〕36 号)
(11)《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年 5月;
(12)《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xxx水保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2016年5月。

1.2 评价因子、评价重点和评价内容
1.2.1 评价因子
(1)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5项。

(2)大气环境
PM10、SO2、NO2、CO
(3)声环境
等效连续A声级L eq。

(4)生态
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等。

(5)水土保持
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等。

(6)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

1.2.2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征、线路沿线的环境特征以及对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水土保持、水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固废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事故污染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
施工期:主要针对施工废水、噪声、扬尘、水土流失、占地、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施工期噪声及扬尘的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论证。

运营期:交通噪声、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和减缓对策。

声环境重点评价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敏感点的影响,包括预测交通噪声影响范围、程度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生态环境重点评价项目建设对沿线农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包括土地占用及植被保护措施、临时工程生态恢复措施。

1.3 评价标准
1.3.1 水环境
1.3.1.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XXX人民政府关于xxx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的批复》(XXX政文[2006]133号),本项目所涉及的下岐河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为Ⅴ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具体见表1.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3.1.2 排放标准
施工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见表1.3-2。

施工废水排放标准
1.3.2 大气环境
1.3.
2.1 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1.3-3。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1.3.
2.2 排放标准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的排放限值,详见表1.3-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3.3 声环境
1.3.3.1 环境质量标准
道路两侧红线外35m以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标准,道路两侧红线外35m以外评价范围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详见表1.3-5。

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4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城市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1.3.3.2 排放标准
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详见表1.3-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3.4 固体废弃物
工程建设产生固体废弃物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置。

1.3.5 水土保持防治标准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水利部办公厅〔2013〕188 号)和《X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XXX政〔1999〕205 号),本项目区所在地X区未列入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A镇未列入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等级的划分规定及《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审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XXX水监督〔2011〕59 号)规定要求,本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定为建设类二级。

1.4 评价工作等级
(1)水环境
施工期污废水排放量较小(小于200m3/d),主要是道路施工泥沙散落和施工废水排放的影响,主要污染物为SS、COD、石油类,水质成分简单,污染类型单一,对水体水质影响很小;运营期路面雨水径流仅在降雨时形成,污染物主要为BOD5、石油类、SS等,水质成分简单。

项目区周边下岐河水体为小型规模,水质要求为Ⅴ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为三级。

(2)大气环境
主要是施工期施工粉尘和营运期机动车辆排放的NO2、CO等大气污染物,项目无服务区、停车区等,没有锅炉等大气污染物集中式排放源,依据HJ2.2-2008,定为三级。

(3)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项目建成后所处噪声增量<5dB(A),影响人数少,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4)生态
本项目沿线地貌以农田为主,占地总面积11.02hm2,合0.11km²,<2km2;线路总长 3.729km,<50km。

且工程占地未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或重要敏感目标。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为三级。

1.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5.1 评价范围
(1)水环境:本工程建设道路全长约3729m,A段桩号AK0+980、B段BK0+260、BK1+070.8、BK1+602.9以桥梁型式跨越下岐河,桩号BK0+378、BK0+916.7、BK1+320、BK2+030.7以涵洞型式跨越下岐河。

由于本次工程对水质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水环境评价范围定为工程跨河段上下游各500m范围;
(2)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为道路用地界外300m范围,以及施工期的施工场地周边300m范围;
(3)声、大气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施工场、临时堆场周边200m以内的范围;
(4)社会环境:工程所涉及的居民、受施工影响的居民、占地的居民。

1.5.2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二个时段。

环境现状评价水平年为2016年,施工期:预测水平年为施工高峰年,运行期:近期2018年、中期2024年、远期2032年。

1.6 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目标
1.6.1 水环境
本项目涉及下岐河主要功能为农灌及泄洪,为Ⅴ类水体。

本项目保护目标为:使与本工程相关的地表水(下岐河)水质类别不因本工程建设而降低,工程建成后河道的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1.6.2 声环境、大气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图,工程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共9处,工程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敏感点情况见表1.6-1。

道路沿线声环境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概况表
序号敏感点
名称




所在位置
坡度(%)
敏感点地
面与路面
高差(m)
填方
高度
(m)
征地红
线距路
中心线
(m)
执行
噪声
标准
敏感点特征敏感点平面图敏感点照片桩号
距离路
中心线
(m)
1 /
AK0~
AK0+600
左11
右12
0 0 0 /
4a类
居民区,248座居民楼,774
人,2~5层,砖混结构为主,
第一排大部分房屋平行
于,后排房屋多与成30°
~45°角。

左45
右47
2类
2 / AK0+300 右150 0 0 0 / 2类2座3层教学楼,1座4层教学楼,学生1069人,24个教学班,教师69人,南侧教学楼与成30°角,东面教学楼垂直于。

3 / AK0+600
~
AK0+700
左11
0 0 0 /
4a类
居民区,50座居民楼,2~5
层,砖混结构为主,160
人。

部分房屋平行于,部
分房屋与成30°~45°角。

左45 2类


敏感点
名称




所在位置
坡度(%)
敏感点地
面与路面
高差(m)
填方
高度
(m)
征地红
线距路
中心线
(m)
执行
噪声
标准
敏感点特征敏感点平面图敏感点照片桩号
距离路
中心线
(m)
4 /
AK0+700
~
AK1+020
左11
右12
0 0 0 /
4a类
居民区,151座居民楼,
2~5层,砖混结构为主,453
人,大部分房屋与成30°
角。

左45
右45
2类
5


AK1+020
~
BK0+100
左105 0.3 0 0.2 88.5 2类
居民区,37座居民楼,2~5
层,砖混结构为主,120
人。

大部分房屋与成45°
角。

6


BK0+620 左30 -0.3~0.4 0 0.2 13.5 4a类
3层办公楼,工作人员20
人,平行于。

7


BK0+820 左23 -0.35 0 0.3 6.5 4a类
4层办公楼,工作人员15
人,平行于。

临时堆场,
距离派出所
40m


敏感点
名称




所在位置
坡度(%)
敏感点地
面与路面
高差(m)
填方
高度
(m)
征地红
线距路
中心线
(m)
执行
噪声
标准
敏感点特征敏感点平面图敏感点照片桩号
距离路
中心线
(m)
8


BK1+020 左31 -0.35 0 0.5 14.5 4a类
3层办公楼,工作人员15
人,平行于。

9




+


BK1+860
~
BK2+040
左33
-0.3~0.5 0 0.4
19.5 4a类
一期已经建成,共10栋,
每栋楼11层。

规划商业楼3
层楼1栋,4层楼1栋,商住
两用16层楼2栋,12层楼3
栋,住宅17层8栋,11层8
栋。

29栋平行于道路,4
栋与道路成30°角。

左51m
(已建
成11栋
楼位于
中心线
左侧
160m)
86.5 2类
1.6.3 生态环境
本区属A西部平原城镇生态环境与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510219818)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城镇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

通过对线路的实地调查,项目沿线主要以农业生态为主,所占土地类型为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及交通运输用地。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古树名木等敏感目标,亦未占用基本农田。

保护目标:道路沿线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周边生态环境不致恶化,以及水土保持和保护土地资源。

1.6.4 社会环境
保护目标:尽量少征地与合理补偿,使征地居民生活水平不低于工程建设前水平。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原有道路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2.1.1 原有道路概况
建于90年代,为原省道201线部分路段。

A段起点接AXXX大桥南接线延伸段,终点至下岐环岛。

2014年,xxx市A景观整治工程实施,在本路段两侧新建人行道,道路宽度由12.5m拓宽为现状20.5-22.5m。

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路况较好,两侧主要为民房,人行道铺砖及部分市政管线已建成。

A段(大桥接线至K0+500)横断面布置为:4.0m(人行道+树池)+2.75m(非机动道)+7.0m(机动车道)+4.7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树池)=22.5m。

A段(K0+500至下岐环岛)横断面布置为:4.0m(人行道+树池)+2.75m(非机动道)+7.0m(机动车道)+2.75m(非机动道)+4.0m(人行道+树池)=20.5m。

B段起点接下岐环岛,终点接A消防与现状水泥路相接,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宽度为17m(12.5m车行道+2.25m*2人行道)。

2.1.2 原有道路环境概况调查及存在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
根据现场调查,现有道路两侧边坡稳定。

植被长势良好;沿线农灌系统完好,可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沿线无明显水力侵蚀迹象。

总体上本项目原有道路基本上无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2)水环境
道路现阶段污水来源为路桥表面径流,路桥表面径流污水直接进入附近水体。

根据类比公路项目的环评报告书中的相关分析,道路现有桥梁桥面径流污染物排放量对受纳水体水质的贡献量很小。

(3)大气环境
工程区附近没有大型工厂等污染源,现状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建设扬尘及交通扬尘及车辆尾气排放。

由于A基础建设项目较多,工程车辆增加,紧邻道路的房屋可能受到运输车辆扬尘及尾气影响较大。

本报告引用《xxx市A城区道路(平安路延伸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项
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数据,数据监测时间为2016年3月1日~7日,监测单位为XXXXXX之星水利水电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监测点位在红光村,距离本项目直线距离750m左右。

现状监测的各项监测指标日均值、小时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本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满足二类功能区要求。

详见3.5章。

(4)声环境
现状A段沿线光明村(1#监测点)靠第一排房屋昼间超标2.8~4.0dB(A),夜间超标5.1~5.5 dB(A)。

从光明村沿第一排5层房屋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昼间5层能达标,夜间各楼层均不达标。

光明村(2#监测点)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要求。

B段:X湾(4#监测点)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要求,X湾(5#监测点)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要求。

现状B段中心线20m、40m、60m、80m处测得的交通衰减噪声值,可以看出,交通噪声值随距离衰减,在路中心线20m处昼间已可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在路中心线40m外夜间可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在路中心线40m以外昼间可达到2类标准要求,在路中心线60m夜间可达到2类标准要求。

详见3.6章。

A段超4a类标准原因为:(1)现状为连接A南北两片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本工程设计车流量大。

(2)近期A基础建设较多,车流量较大,大型工程车辆来往频繁,大车噪声较大。

(3)A段是连接光明村、光辉村、劳光村、乐村村等各村庄的交通要道,B段两侧现状为农田及政府部门,现状A段车流量大于B段。

随着A环岛路及雁行江道路通车及A基础建设逐步完成,交通量将下降,噪声影响也相应减小。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名称和性质
(1)工程名称:xxx市A城区道路()改造工程
(2)建设单位:xxx市A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