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部毛邓三作业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三)简答题
1.请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答:(1)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3)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请简述就其内容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答: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3.请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四)论述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1)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5)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九章
三)简答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说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1)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2)作用、职能相同。

都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过渡到共产主
义创造条件。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章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答:(1)作为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使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体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使他们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作为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大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3)作为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体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思想建设?
答:(1)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2)加强思想建设要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3)加强思想建设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答: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答: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第十一章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须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信友爱;(4)充满活力;(5)安定有序;(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 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

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尽管距离马克思. 恩格斯当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仍有很大差距,但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具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

此外,正确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还需要充分认识: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

第十二章
(三)简答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概括而言,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其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

其政治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一国两制”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

第四.“一国两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五,“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第六,“一国两制”的基本着眼点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四)论述题
1.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和成功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初步实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初步实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初步实现,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于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初步实现,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壮大社会主义力量;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初步实现,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找到了新的办法。

第十三章
(三)简答题
1.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2.我们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1)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斗争。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矛盾中,抓住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这两大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所以,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发展问题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
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差距扩大。

如果南北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不能建立起平等的国际新秩序,那么整个世界经济就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所以,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特征。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时起时伏;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并没有改变。

因此,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第十四章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什么?
答: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人民军队。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最基本的动力,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简述我国统一战线的涵义和基本任务。

答: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我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四)论述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答: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无论搞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等优秀品格。

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三是由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工人阶级不仅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一条根本方针。

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十五章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实施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加强: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作风。

(4)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重要的使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制度化,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制度。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答: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而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这是因为:
(1)中国共产党有深刻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就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够变为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各种复杂矛盾提供了有力武器。

(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力量源泉。

(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事业的组织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