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通过外国文学史,文本阅读与思想认识的关系

通过外国文学史,文本阅读与思想认识的关系

通过外国文学史,文本阅读与思想认识的关系摘要:当下很多高校都将认知诗学引入外国文学教学中,而这种创新式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辅助教学,同时也对学生文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本文将着重研究认知诗学对当下高校阅读的影响,根据当下高校的文学教学现状对其课程设计提出几点关于认知诗学教学的建议,以求能对高校研读外国文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外国文学;诗学;理论“认知诗学”是文学教学领域的一种应用理论,它指代对现有的文学作品做出相应的文本解读,并且将现实能力与文学造诣联系在一起。

因此认知诗学对当下的文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认知诗学充分地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与当下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今很多高校过分注重文学理论课程的安排而忽视了外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外国著作博大精深的文学内涵的极大忽略。

引导学生进行外国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拓其文学视野,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人文思想的领悟力和文学素养。

很多高校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安排上仅仅保留六十个左右的课时,这对于充分领略外国名著的深刻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老师很难将外文精读的方法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外文名著的阅读上很难做到详尽细致。

结合我国当下文学教育的现状,很多文学家教育家都对外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较多建设性的意见。

很多学者对高校文学教学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例如,后现代主义理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等,这些都可以引进外国文学教学之中去。

本文将结合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探究认知诗学对我国外文教学的启发性和建设性作用。

一、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学教学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文学教程领域,认知诗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重在对文学内涵提供文本解析的依据,能够将个人的现实经历与文学主旨联系在一起。

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学课也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必修课之一。

认知诗学视阈下的日本文学阅读

认知诗学视阈下的日本文学阅读

关键词:日本文学阅读;认知诗学;图形背景;脚本图式一、引言文学阅读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

并且能够提高人文素养,对一国的文化风土人情都会有新的认知。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运用科学的认知方法可以加深阅读体验。

认知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文学阅读”,特别是文学阅读过程的研究。

高原(2013)指出“认知诗学通过发掘文学阅读背后的认知机制,为文学阅读提供切实有效的分析方法,超越主观主义的审美批评。

”笔者也在“意象图式理论对日本和歌与俳句中雪花月意象的认知解读”、“认知诗学视域下松尾芭蕉的俳句---兼与汉诗对比”这两篇论文中解读了日本古典文学作品。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认知诗学理论也在日趋完善,中外学者运用认知诗学理论从最初的诗歌研究,到小说研究,都证明了可行性。

二、认知诗学与其他阅读理论比较蒋咏梅(2017)把阅读理论分为“传统阅读理论、心理阅读理论、系统功能阅读理论及认知阅读理论。

”其指出传统的阅读理论过于注重词汇语法教授,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的思维模式,影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其也提到近年来词汇语法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心理阅读理论改善了传统理论对语篇信息忽视这一缺点,但也存在降低语法词汇在阅读中的作用,造成阅读者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容易导致望文生义,胡乱猜测;系统功能阅读理论则是对传统阅读和心理阅读的改进,不仅重视词汇语法,也关注语境,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但其涵盖多个子理论,不成体系,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PeterStockwell指出“过去20年,认知诗学主要系统地解释意义,尽管这方面研究并不完善,但这一领域仍得到长足发展。

然而许多研究者对文学阅读的情感、艺术和感知效果也很感兴趣。

较之先前研究,认知诗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更为准确,其体验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基础更为深厚。

”(马菊玲译)笔者认为以往的阅读理论从静态角度进行分析作者意图及文本意义,而后融入心理学知识发展了阅读理论,接着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丰富了阅读理论。

以认知诗学“从解释到发现”分析法品鉴郭沫若英诗翻译之美

以认知诗学“从解释到发现”分析法品鉴郭沫若英诗翻译之美

第34卷第01期 2019年01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Vol. 34, No. 01Jan., 2019D01:10.16069/ki.51-1610/g4.2019.01.011以认知诗学“从解释到发现”分析法品鉴郭沫若英诗翻译之美陈析西,车欢欢(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认知诗学“从解释到发现”,力求发现作品效果中新的原因、作品新的涵义或新的美感。

文章通过认知诗 学主要范畴:原型、图形一背景、脚本理论,品鉴郭沫若英诗翻译中的精妙之处,理解其译文中个人感情投人及中国文化、东方元素的渗透;赏析郭沫若译本中看似跳跃实则紧扣原文的高明手法;郭沫若英诗翻译之新美。

关键词:认知诗学;郭沫若英诗翻译;审美潜能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9)01-0056-05郭沫若 国现文的文化人,著 的学、文学、学;,郭沫若 :一 位翻译家,译作,文学翻译献。

的文化文 ,郭沫若的诗译诗 沫若译诗 到广。

郭沫若的英诗翻译,,主,的文学文化 涵。

郭沫若 翻译中,的翻译 ,形的翻译标准。

“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诗人译诗、知的,是“有感译,作译 [1]127。

诗翻译中,郭沫若 个人感情的投人,8彡 ,译通过诗文与原作 情、。

郭沫若的文学 、文学翻译中的认知过。

品鉴郭沫若英诗翻译中的精妙之处,其译文中个人感情的投人及中国文 化、东方元素的渗透,解译文中对于原文本涵义的 之处?本文用认知诗学“从解释到发现”的分析方,通过讨论郭沫若译文与英 文原诗之间原型的统一,图形一背景美注意美学原理的统一,译文对原文脚本空白的填补,力求在现已感知的文学效果基础上做出新的解 释,进一步发,发现作品新的涵义或新的美 感,得到新的美学价值和美体验。

一、译文中东方元素与原诗原型 的审美统一认知诗学认为,诗学话语需要特定的认知 过程和原M2N450。

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

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

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
李红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11Z
【摘要】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在阅读、理解外国文学有一定的障碍,导致教学难度相对于中国文学而言稍难。

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外国文化与创作背景,对外国文学发展以及作家创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

笔者尝试从知诗学理论角度来探讨外国文学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和审美。

【总页数】2页(P13-14)
【关键词】文学教学;认知诗学;风格特点;阅读兴趣
【作者】李红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
【相关文献】
1.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J], 李大艳;
2.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J], 裴冠金
3.论认知诗学视角下外国文学教学探索 [J], 刘超朋
4.认知诗学理论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J], 许静
5.认知诗学视角下外国文学教学模式探索 [J], 秦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学教育2。

18。

7学教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摘要: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在认知诗学视野下开展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通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 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我国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诗学视野下英美文学教学认知诗学是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做到有效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

而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对认知诗学做到充分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的应用其引导功能和指示功能,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 认知诗学理念一直以来,认知文体学主要是强调在文学学习中对语言进行高度关注,而认知诗学而是对文章进行全面把控,主要是对文学艺术进行体。

和认知文体学 ,认知诗学发展的 更早,其在的,有相关的 员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在这研究过程中,其受到了方的响,而认知诗学可以 到文学的中,是和的文学 在 的,其更注文章的和 。

关于认知诗学,其是来自 关认知学的,过用关的认知理论对文学作品做到有效的解 ,从而人了解作者关的,对文章做到更 的把握和理解。

在这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和文学L二. 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文学在 的高 教学中有 要的 ,是一主要的程。

在 高校的课程中有的作用。

的关高 教学 可以指导,文学教学的的,主要是 学生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以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 和 能 ,掌握文学 的方和。

学生过对文学的 和分,从而来提高自身的 语言功,在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对文学 ,提高自己对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英文学程的展中,其对提高学生的语能自己的以对方文化的了解起到了的作用,是,在 I在 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在 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过分注对文字的教学、语的分和句式、句子结构的分,把 文学堂变成了一节的语教学堂。

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认知诗学是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它强调诗歌作品对
读者的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

在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认知诗学可以为教
学提供以下启示:1.强调读者的主体性。

认知诗学认为,诗歌作品的意义
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构建的,因此强调读者的主体性。

在外国文学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构建意义。

2.注重阅读过程的情感体验。

认知诗学认为,诗歌作品的
意义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意义,还包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在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强调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认知诗学认为,文
化背景是影响读者对诗歌作品理解的重要因素。

在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介绍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作品。

4.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认知诗学认为,语言是诗歌作品的核心,
是读者理解作品的基础。

在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综上所述,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
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关注
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文化背景和语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作品。

认知诗学视“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应伟伟(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

但是就目前来看,英美文学教学的开展并不顺利,反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认知诗学更注重的是对文本自身的解读,让学生把实际中的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结合到一起,这给了英美文教学启发。

在认知诗学视野下进行英美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涵。

下文将通过从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对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认知诗学;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意义【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12-02作为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教学,也是各大高校重点改革的教学内容。

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让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英美文学教学必须做出改进和创新,这就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在认知诗学的视野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这不仅可以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让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一)人们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下降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速度的提升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

英美文学教学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去提升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就衍生了一种消极的怠慢情绪,对它的重视程度一天不如一天。

(二)英美文学教学方式单一死板,无法让学生获得真知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都是教师硬性的传授知识,课堂比较沉闷,教学方法也偏单一化。

在此般教学模式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无法很好的引出作品中的精髓部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英美文学教学没有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文学名著的赏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

从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看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

从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看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
有效途径 。 .
[ 关键词 ] 美文学教 学 地位 英
认知诗 学 文学功 用观
知诗学 近来也 开始关 注对文 学阅读 中涉及 到的审美 和情感 的严格 分 析, 该领域 的最新发 展承诺具 有探索 文学 阅读 中的情感效 果( o o a e t nl m i efcs f t 的能力, e ) 因为大多数读者进行文学 阅读 的主要动力是 文学语篇 的 情 感 吸 引力 。 (0 9 9 ”2 0 : ) 从 上述论述 可以看 出, 知诗学 的研 究涵盖 了文学 与认 知科学 的 认 很 多领域 , 总的来说 , 知诗学还是关 于文学文本 的理解 与阅读 , 但 认 是 种 以文本 为导向 的阅读模 式 。认知诗学 关于文学 的功 能 , 文学 阅读 的情 感体验 , 文学与人类 心灵的关 系等方 面的研究对 于英美文学教学 提供 了参考 , 给出了新 的启示 。 3 认 知 诗 学 的 文 学 功 用 观 与 英 美 文 学 教 学 的 地 位 、 K i t y 读写 : 知诗学 的未来 》 e h l 在《 tOa 认 一文 中谈 到文学的功用时 , 将其 概括为三点 , 首先是娱 乐 ; 其次是使 我们成为更好 的读 者和作者 ; 最后 是提升 自我。 1 1 12 关 于文学 的娱乐 功能 , (7 — 7 ) 人们 的认 知 由来 已 久 。文学能够通 过其生动 的形象 , 优美 的意境给人 以情 感的愉悦和精 神 的享 受。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提到 阅读 的“ 快感” 贺拉斯也在《 , 诗 艺》 中提 出要 “ 寓教于乐 ” 在注重文学 的教育作用 的同时 , , 注重文学 的 娱乐 作用 , 并认为 “ 一首 诗歌的创作与产生原是要使人 心旷神怡” 亚 。( 里 士多德 、 拉斯 ,9 2 17 t y 进一步 阐释 了文学 的娱乐 作用 。 贺 16 : 5 ) l 则 Oa 在 Oly 来 , t 看 a 文学 阅读不 仅仅是为 了寻求阅读 的快 感 , 多时候文学 很 是一种 心理 治疗。现实的生活 中不乏单调 、 乏味 、 平庸 , 甚至沮丧 , 正是 文学作 品给人 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逃避的乐土 , 在这片乐土上 , 读者可 以 变得 与众 不 同, 卓越超 群 , 以体验各 种情感 而无需 承担其带 来的后 可 果 。这 或许 是绝大多数人阅读文学作品 的目的。而且这也与我 国英语 专业教 学大纲提到的利用文学课程培养学生阅读 、 欣赏 、 理解英文原著 的 目的相一致 。然而 , 目前 我国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课程 主要是文学史 加选 读的上课模 式 , 绝大多 数院校都是 以文学 史为主 , 如 , 例 学完爱伦 坡, 绝大多数学 生记住 了坡是 个酒鬼 , 了一个 比他小很 多的妻子 , 娶 一 生穷 困潦倒 。笔 者并不是认 为对于作者背 景和身世 的了解 不重要 , 而 是认 为相比较来说 , 更为重要的是对作者作 品的认识 , 至于身世背景则 是起辅 助作用 , 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本末倒置 , 习爱伦坡就是要帮助学 学 生体验 到《 厄舍 古屋的倒塌》 中诡异恐怖 的气氛 ,黑猫》 《 中人性 的扭 曲, 《 安娜 贝尔・ 》 李 中爱情的凄美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 没有完整文学作 品 的阅读则是 完全不可能的。除此之外 , 目前 的英美文学课上 , 教师都不 可避免 的给学 生讲 授这样那样的主义 , 从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到现代 主 义、 后现代 主义 等等 , 教师在课 堂上不厌 其烦 的讲解着 什么 叫浪漫 主 义, 特点 是什么 , 代表人物有哪些 , 代表作品又有哪些 , 学生听 的昏昏沉 沉, 考试的时候 背的苦不堪 言 , 最终 的结果是 , 英美文学课把 所有的主 义都讲 了一遍 , 而对代表作 品却是浅尝辄止 , 即便是讲也是 人云亦云 。 这些林林 总总的主义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 , 认为文学课上起来无聊 , 考 起来 难过 , 不用提体 验阅读 的快 感了 , 于 Oly 更 至 t 提到 的心理 治疗作 a 用 了 , 就 更 是 不 可 能 的 了 。 久 而 久 之 , 学 课 便 成 了一 门 无 用 的 课 。 那 文 所 以, 笔者认 为英 美文学之所以被边缘化 , 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理清文学 有什 么用 , 文学 教学的 目的又是什么 。认 知诗 学关于文学 的娱乐和心 理治疗 的观点 , 发我们再 次思考这一 问题 。英美文学教学 必须 回归 启 最根 本 的文 学文本 的 阅读 , 引导 学生从 快乐 出发 , 在文 学的海 洋 中畅 游, 而不是 在文 学史的泥潭中挣扎 , 这样 的文学课即可 以受到学生 的欢 迎, 同时又切合 了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原著能力 的教学 目标。 除此之外 , 知诗 学还认 为文学阅读使人们“ 认 成为更好的作者和读 者 ” ( t y 20 : 7 ) 。 Ol , 0 3 1 1 认知诗学将 阅读和写作 看做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 a 体, 阅读可 以促进 读者写作能力的提高 , 同时写作有可 以加深读者对文 本的理解 , 读与写 两者 相辅相成 , 形成 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 的过 程 中, 笔者经常 听学生 抱怨写作课无聊 , 写作很难 , 不懂怎么写 , 然而笔 者与很多学生交流后 发现 , 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不是不懂得怎么写 , 而是不知道要写什 么。基本上所有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中都有一 门 以上 的写作课 , 就笔 者所任教 的学 校而言 , 开设有 基础写作 , 应用文写

基于认知诗学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诗学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诗学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这就导致依然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特别严峻挑战。

解读文本这是认知诗学的着重点,可以有效结合人们日常认知能力和文学能力,从而启示英美文学教学。

将认知理念贯穿于英美文学教材,可以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测评与教学模式,在学生体验文学认知和日常认知体验两者之间连接沟通的渠道,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英美文学;解读文本;认知诗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17-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58[本刊网址]http://随着读图时代与信息时代到来,当前的主流阅读模式已经转变成浅阅读,高校实用型课程逐步边缘化英语专业文学课程地位,在学生心中逐步削减文学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近些年有不少学者探讨在文学教学中应用文学理论,这就必须更进一步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现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受到认知科学的重大影响,从而有效结合文学与认知科学,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尚未探讨文学教学中认知诗学的重要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英美文学教学中认知诗学所具备的启示作用。

一、认知诗学和文学教学理念由于当前高校文学教学的方式与理念受到不同文学研究理论的深远影响。

文学教学基于伦理学批评角度则是高度重视文学所具备的道德教化功能,并且彰显出文学教学科研奖人文素质有效提升。

认知诗学这门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新,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可以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

Tsur提出认知诗学这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所做的就是讲欣赏诗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到阅读诗歌当中使用的概念隐喻和日常生活当中概念系统保持着一致性。

心智的诗性特征属于该阶段认知诗学研究重点,充分强调日常生活心智和阅读文学心智活动两者之间保持着一致,强调认知分析心智活动。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果, 结 合现 在新 的观点 来探 析文学 内容 , 分 析阅读 过程 中作 者
心理 活动 的 阅读 方式 。 三、 加 强对认 知诗 学的理解 和应 用 以老 师讲课 为主 ,课本 内容 为辅 的传统英 文美 学 的课 堂 教学 模式 已逐渐 被淘 汰 。 因为在 这样 的课堂 里 , 老 师 只会 照本 宣科 , 重 视 的只 是讲 解其 背 景 , 或 是作 者 的光辉 事 迹 . 亦 或 是 文章 内容 的结 构和 中心思 想 。 从 而轻视 了文 本细读 的过程 . 导 致读 者不 能更好 地去 理解 作者 的心理 活动 和写作 意图 。因此 强化 认知 诗学 的重要 意识 是我们 需要迈 出 的第 一 步。 唯有这
反映 批评 理论等 。 因 此 本 文 笔 者 在 这 些 理 论 提 出 的基 础 上 , 略
( 二) 通过 认知 学 的运 用增 强学 生的理解 记忆 能力
一般 情况 下 , 我们可 以这样 来定义 记忆 的概 念 , 即是 一 种
论 了认 知 诗学在 英美 文学教 学 中的运用 , 详 述如 下 :
【 文章编 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1 1 — 1 8 3 — 2
的枯燥 课堂 , 因此严重 降低 了其 阅读 兴趣和课 堂效率 。同时 也 严 重违背 了认知 诗学教学关 注阅读心智 活动 , 注重体验 与理解

引言
在科学 日益 进步 的今天 ,英美 文学 已成 为各大 高校英 语
成 一种 新的观 点或 是思想 的能力 。 经 研究 , 诸多 文学作 品在被
阅读 过程 中 的身 临其 境 ,以提高 读者 的互动 能力 和语言 表达 能力 。综 上所述 ,所 谓 的认知诗 学就 是根据 前辈 探索 出的 成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Cognitive Poetics and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作者: 姜淑芹[1]
作者机构: [1]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重庆400031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文
页码: 118-1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认知诗学;英美文学教学;日常认知能力;审美认知能力
摘要:当前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认知诗学关注文本解读,将文学能力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理念对英美文学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以此理念为基础编写以认知话题为纲的英美文学教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测评模式,促进学生阅读,在学生的日常认知体验与文学认知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论认知诗学分析方法的多维性——以 《威尼斯商人》 中夏洛克一段台词为例

论认知诗学分析方法的多维性——以 《威尼斯商人》 中夏洛克一段台词为例

论认知诗学分析方法的多维性论认知诗学分析方法的多维性——以《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一段台词为例熊沐清(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摘 要:认知诗学的母体学科是新兴的、庞大的认知科学,而不仅仅是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这种多学科性使它具有方法上的多维性。

另一方面,认知诗学又沿袭了以往文学批评和文体学等学科中重视语言与细读的传统,兼收并蓄,因而它具有阐释优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和论题,分别从社会认知、认知图式、认知历史主义、认知生态批评、象似性、文化创伤、及物性、隐喻、认知逻辑、可能世界、认知审美以及概念整合、原型、指示语等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认知诗学分析,从而有可能发现文本的新的侧面、新的美感或新的涵义。

我们基于这一思路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一段台词作了尝试性分析。

关键词:认知诗学;多维方法;阐释优势;夏洛克;台词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78-7-119-09247-8(2014)01-0003-20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Techniques of Cognitive Poetic Analysis:Illustrated with Shylock’s Speech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XIONG MuqingAbstract: Cognitive poetics’ mother discipline is the emerging and enormous cognitive science, not merely includ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It is the interdisciplinariness that endows cognitive poetics with 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Moreover, cognitive poetics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focusing on language and close reading from linguistic criticism and stylistics, which ensures it of interpretive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various target texts and research aims, literary criticism can b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by various cognitive poetic approaches or techniques, such as those of social cognition, cognitive schema, cognitive historicism, cognitive ecocriticism, iconicity, cultural trauma, transitivity, metaphor, cognitive logic, possible worlds theory, cognitive aesthetics, conceptual blending, prototype, and deixis, so that we may discover some new facets of the text, acquire some fresh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make some novel interpretations. This theme is thereby discussed with illustration of Shylock’s speech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Key words: cognitive poetics; multi-dimension; interpretive advantages; Shylock; dialogue认知诗学是一门新起的交叉学科,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所以学科体系尚不完备,不像传统学科那样有着比较明晰的、普遍认同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摘要】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词汇教学、句法教学、修辞教学、阅读策略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知语言学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未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英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和启示,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通过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阅读教学、启示、词汇教学、句法教学、修辞教学、阅读策略教学、新思路、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的一门学科,强调个体如何获取、理解、存储和使用语言知识。

通过深入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语言习得规律,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探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学习策略。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难点,进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最重要的是,认知语言学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教育意义。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作者:刘璐璐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2期摘要:本篇文章从认知诗学视野的角度人入手来对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改进建议,其中包括围绕认知话题来展开教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进一步丰富教学评价方式等等,以期能对各位教育界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认知诗学;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01一、前言英美文学教学是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

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价值日益凸显,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贡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然而,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水平仍然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

而本文的研究重点,认知诗学所关注的是对文学本身的内容解读,同时还重视将文学文本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结合,因此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认知诗学理论概述一直以来,认知文体学都在强调应对文学语篇中的语言内容给予关注,而认知诗学所侧重的则是文学艺术方面。

相较于前者来看,认知诗学的发展历史更为悠久。

早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ReuvenTsur就开始着手研究人智学理论,从结构主义诗学的角度出发来探索文学结构与文字内涵之间的所有关系,从而为认知诗学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由于受到了捷克法国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认知诗学可以被归属到文学批评流派的范畴当中,但是同现有的新批评却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它更为重视的是语境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位置。

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于认知诗学的研究主要来源于认知科学,研究者通过科学运用认知理论来对文学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将心智活动在文学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认知诗学让阅读者更加重视体验,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文学能力与认知水平。

认知诗学理论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理论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ywjszxk@近年来,外国文学阅读鉴赏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不断边缘化的趋势。

学生学习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时间相对较晚,这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本文以目前外国文学在我国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为着眼点,阐述在语文课程中应用认知诗学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通过认知诗学提高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认知诗学文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框架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来源。

认知语言学将认知能力视为人类知识的根本,其主要语言观可概括为三句话:语言是基于应用的符号系统;语言的意义源于概念化的经验;语义的核心是识解。

识解能力即通过不同的方式观察情景的认知能力,它侧重于语言使用者在语用情景中的主体性,识解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认知风格、信息积累。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或第二、第三人称进行论述,构建并识解自己设定的文学背景,并且用不同形式的语言符号加以表达,通过细致传神的描写,引导读者重构其所搭建的故事世界。

这种构建活动与日常语言交际最大的差别是二者之间的审美体验性:读者通过作者富于技巧的引导性文字探寻故事主人公心理变化的痕迹,进而与之在不同维度产生思想的碰撞,因此,学生在阅读文学时,完成的不仅是对信息以及知识的获取,同时还能通过文学创作者的语言论述感受到色彩缤纷的故事,从而达到感悟人生、理解生命的效果。

认知诗学与体验浸入式教学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

近年来,学者希望通过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概念隐喻等基本理论向教育工作者传达文学著作的框架与建设,打开一扇通往文学著作的阅读鉴赏的大门,本文所倡导的就是“认知诗学理论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简称“认知诗学模式”。

二、认知诗学模式基本原则将认知诗学研究范式应用于教学的不同阶段,便是认知诗学教学模式。

尽管不同学者对“认知诗学”定义界限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对其核心内容有所共识,都认为其借用认知科学重要的研究理论,通过鉴赏经典文学著作解析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立足于创作内容的阅读模式。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美文学课 程教 学质量的有效提 高措施提 出了具体 的意见 和建议 。 关键 词 : 认知诗 学; 英 美文 学教 学; 方法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2 8 ( 2 0 1 4 ) 0 4 - 0 1 2 5 - 0 3
2 0 1 4 u na r l o f A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J u 1 . 2 01 4
第1 3 卷 第4 期( 总第7 0 期)
Vo 1 . 1 3 No . 4 ( Ge n . No . 7 0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2 1
教学存在 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 的问题就是教学方 式 的单一 。在单 一的教学模 式 中, 许多文学作 品 的内容及精髓都 没有 办法 渗透出来 , 学生接受信 息和知识 的效率 自 然而然也就低下了。 1 . 3知识 教 学与 实际应 用脱 节 就这一 困境 的存在 来说 , 并 不是某 一 因素 的 单独作用 , 而是 由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 的结果 , 比 如学生对 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 教师教学手法的无 效性等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及 目的是 通过文学作品赏析和解读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 合素养及 能力 的 目的 , 所有 的途径 和方式最终都 要 落实到促 进学 生英语综 合应用 能力 提升上 面 来, 但是从 目 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说 , 作 品赏析仅仅还停 留在对作 品文本 的理解上 , 没有 产生实质性 的飞跃和提升 , 与实际应用环节严重 脱节 。 2认 知诗 学的 概念 及其 应用 的重要 性 不 同 的文 学研究 理论对 文 学教学 的效果 来 说, 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认知诗学来说 , 是一 门较新 的研究理论 , 在二十多年发展期间 , 开始逐 渐走上成熟与完整 。认知诗学理论较为注重对文 学作 品的文本理解 , 进 而将文本 内容转化为联 系 生活实际的东西。 比如就认知诗学在英美文学教 学 的应用来说 , 除 了较为注重对英美文学作 品阅 读知识 、 方法及文章 内容 的理解之外 , 更为重要 的 是 对作 品的深度 内涵及精神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 让 学生 在产 生 同感 的基础上 去影 响学生 的世 界 观、 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 通过前文 阐述 , 我们 已经对认 知诗学的基本

认知诗学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新路径研究综述

认知诗学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新路径研究综述

认知诗学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新路径研究综述
认知诗学观照下的文学翻译新路径研究综述
认知诗学是一种将认知科学和文学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情感和评价等方面。

认知诗学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呈现给读者的认知信息和体验。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风格和意境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学形式。

这需要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并能充分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在认知诗学观照下,文学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认知过程的转移。

翻译者需要在阅读原作时理解其中的认知信息和体验,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可以理解和体验的形式。

因此,认知诗学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实际翻译中,认知诗学可以被运用在许多方面。

例如,翻译者可以通过对原作情感、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认知分析,找到最适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翻译策略。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通过模拟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过程,提高翻译质量和可读性。

总之,认知诗学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
原作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可以理解和体验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wenjianshe001@19略论认知诗学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裴冠金摘要:在高校,外国文学是大学生文学鉴赏课程的半壁江山。

多元化创作背景使得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土壤,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创作视野,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格修养。

本文凭借认知诗学的理念,分析了传统模式下外国文学阅读课程的现状,在课堂上导入认知诗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导入策略进行阐述,以探索增强大学生体验型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法 外国文学 认知诗学引言作为文学和语言学的交叉范畴,认知诗学作为新学科在1970年开始登上理论舞台,开启了文学研究新篇章。

认知诗学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导致它重点关注阅读本身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文学作品并潜移默化地产生认知变化。

认知诗学还融合了文学理论中叙事学、比较文学、文学体裁等诸多范畴,其研究历程短,涉足领域庞杂。

[1]认知诗学的研究目的致力于创作过程中解析,注重认知机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让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解析。

在外国文学课堂上导入认知诗学理念,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新模式。

认知诗学理念不仅可以应用于教材作品内容编排上增强多元化选题,还可以让学生按照认知感受去阅读这些佳作,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与补充,以实现教学内容与策略的完美融合。

一、外国文学教学现状高校外国文学课程主要是为了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饱含在经典佳作中的人文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学科不受重视,教学课时短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华。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外国文学阅读仅为五十个学时左右,甚至有的高校把其定位于选修课范畴,教师开展教学课时短,很难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精读阅读,无法带领学生深入作品中,仅能泛读,无法全方位领略中国文学以外的世外桃源。

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高校重视,在合理安排教学条件下大胆改革旧有教学模式,将认知诗学理论导入课堂。

(二)教学方法陈旧,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外国文学阅读仍采用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更关注文学基础知识讲述,而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不知从何着手,甚至晦涩难懂的深刻内涵也无从深入理解,进而望文生畏。

这个现象也是教学课堂中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喜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外国文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尝试,其中从文学理论中提取的概念应用于教学课堂之中,这些新理念包括,认知诗学的导入、建构主义理论的导入、后现代主义的创作应用等。

笔者认为,认知诗学理论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将认知诗学成果导入外国文学教学中,可以让阳春白雪的名家佳作贴合到学生的日常认知范畴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致,并协助学生把文学与认知中的生活环境互相关联,可以在课堂上贯彻体验性阅读。

(三)外国文学教学存在“实用主义”倾向高校教学大纲提出,外国文学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课程,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部分高校改变了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初衷,其教学模式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形成了“重知识,轻内涵”的风气,学生注重考试成绩普遍盛行。

二、认知诗学导入课堂的重要意义在旧有的外国文学课堂上,授课教师墨守成规地沿袭多年前的理念,采用以文学发展历程为纲领的课程内容设置,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大多是概述作品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等平铺直叙的内容,而摒弃了对文本的个人化感受。

学生仅听课或做笔记,师生之间的互动极为单一。

在这种传统模式主导下,认知诗学理念可以完善丰富传统教学法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认知诗学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这与外国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多元化事物的感受能力不谋而合,认知诗学理念的重要意义已在诸多教育工作者中达成一致。

人类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来提升自我的心理层次,名篇佳作让学生感知到作家的所思所感,获得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在外国文学阅读的课程中,教师以认知诗学理念为导航,从理解和感受的视角去阅读,而对作家生平履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媒介去了解,课堂中更多地让学生倾注于对作品本身的认知理解环节,而常识性内容为辅助讲解。

让表达、理解、创作三者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三者环环相扣、互相影响。

比如,课堂中针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学习的时候,可以将四大悲剧《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和《哈姆雷特》进行一次话题探讨,可将话题锁定为“悲剧与英雄”。

哈姆雷特、麦克白和李尔王的人物形象是对DOI:10.16412/ki.1001-8476.2016.35.011英雄的直观反映,通过一系列悲剧作品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可将莎翁悲剧进行深层解读,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解和人生经历为原点,自由表达针对话题的认知。

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解读完善或改变了自身认知,也提升了对待事物的理解能力。

导入认知诗学的新式教学法普及会带动学生的理解、语言表达以及文学写作能力提高,为外国文学课堂增加师生互动,增加新的活力。

通过导入认知诗学理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写作持有浓厚的兴趣,对一些体裁的构思也独具匠心,但是真正落笔开始写的时候却思绪茫然,不知从何写起。

尤其是对学术类文章的写作,逻辑混乱现象比比皆是,形成写作障碍。

面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认为虽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独到,但是在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量化,并在课堂上增加语言表达互动。

比如:小组辩论赛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此外,将认知诗学理念导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观照自身,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有益处,通过师生间的读后感交流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对自身进行审视,更加了解自己。

三、认知诗学导入课堂教学策略高校为了更加多元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将认知诗学导入外国文学阅读教学模式中具有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实现了锻炼能力与培养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通过认知诗学理念丰富和完善旧有教学模式,实现新课标下的课堂转变。

(一)教学方法上的转变——贯彻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研究深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建构以及开拓学生的空间思考能力,它是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统一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与认知诗学理念的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外国文学的教学质量,且与提高学生认知体验的目的不谋而合。

[2]针对外国文学教学,授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分工模式,让教师成为教学组织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灌输性教学变成学生主体的研讨会,增强学生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的认知体验。

并且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让学生以自主或小组团队合作的模式对课堂主体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评测方式可以结合平时课堂发言、主题演讲或课后论文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目的多元化转变——提升学生理解、语言表达与文学创造的能力外国文学课程不仅集赏析、阅读基本功用,而且其认知功能显得更加重要。

人类发展至今,所有产生的新思想、新发明都和创造力密不可分。

新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知识和经验的完善或颠覆。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学产生新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认知诗学理论中,文学作品是开放状态的,作者虽然是直接的创作者,但读者本身也间接地参与到创造之中。

课堂上的学生解读反馈,甚至一些理念已经超越原著的时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接受与创造能力。

教师对作品中作者提供的叙事模式、人物视角、实践构思与发展、篇章脉络等角度的指导,让学生在文学的虚拟世界中,再混合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对原著进行再创造,这一过程提升了学生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

[3]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领略到了作家独特的风采与深邃的思想,同时在理解、语言表达与文学创造的能力方面受益匪浅。

(三)教学载体的转变——教材的内容以认知诗学为导向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所采用的教材是以外国文学史为主导编排的,这种教材模式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

导致教师以文学史为脉络,课堂上承载着满满的理论常识和作品略读,这种教材编排模式重常识轻实践,屏蔽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过程。

传统的教材与教学模式违背了认知规律,亟需改变。

[4]可喜的是,我国一些教师强调文学作品在授课中的主导地位。

比如,王守仁教授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主张对灌输式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自身感同身受来赏析名篇佳作,感受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

教学载体的改编可以根据认知诗学理念,注重分析与能力培养,对一些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并可以出版辅助读本,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偏见,改变学生对外国名著的语言晦涩和情节复杂的畏惧心理,可将认知诗学理念贯穿于教材的编撰中,并凭借认知诗学观念形成新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航向。

结语将认知诗学导入外国文学教学的环节中,学生通过阅读、心理感悟、分析、语言与书面表达等环节活动,教师要有明确的意识,规范化、有计划地通过授课内容构建教学模式,通过认知诗学理念让作品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将文学审美融入到学生自身。

对教材中的佳作“认知”作用和赏析过程中的理解表达予以关注,让学生通过课程发现世界之美,洞察百变人生,感悟生命真谛,磨砺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语参考文献[1]胡敏.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31).[2]毛艳华.认知诗学视域下英美文学研究性教学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05).[3]贾琼.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语法句法结构[J].语文建设,2013(29).[4]贾彦德.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