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常见易错成语辨析

A.我们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才能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他在学习上经常问老师,问同学,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一座气吞山河的大坝,已经在这里作威作福,造福于民。
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不能用“平凡普通” 。
过分赞美的语言。贬义。
溢美之词 : 不耻下问 : 不知所云 : 见异思迁 :
指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可用于学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教授知识渊博,演讲时信口开河,十分精彩。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拿出演讲稿,开始了演讲。 D.整个晚会的文艺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力。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杨振宁教授的报告,非常有感召力,能够哗众取宠。 B.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C.假货装了三卡车 ,从假百货到假彩电应有尽有。 D.在地摊上买东西要特别小心,鱼目混珠的东西很多。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B.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如既往地参与公益事业。 C.他在黑砖窑打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 D.王老师,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闪烁其辞: 破镜重圆: 凤毛麟角: 如坐春风: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1.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安心对待”。
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训,准则。
往往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干U,削除,修改。
往往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错例: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
有时错写为“不温不火”。
错例:我校这次喜庆“十六大”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夕卜,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6.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错例:虽然这公司在亚洲地区的肯德基连锁店一直业绩不错,并呈上升趋势。
而它在欧美却一直是惨淡经营。
两个月亏损3亿英镑。
(应该为“走下坡路”)7.差强人意: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
现在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错例: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球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8.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歹单精竭虑”。
错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9.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高中语文-成语误用规律探寻——形近混淆,音近易误

高中语文-成语误用规律探寻——形近混淆,音近易误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
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2、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辨析: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3、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
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4、不可思议和不堪设想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
不可思议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
5、信口雌黄和信口开河辨析:二者都指随口乱说。
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6、饱经沧桑和饱经风霜辨析: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7、因势利导和顺水推舟辨析: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8、如虎添翼和为虎添翼辨析: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9、迫不及待和刻不容缓辨析: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0、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辨析:二者都有坦诚意。
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11、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辨析: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
涣然冰释嫌隙或误会;烟消云散事情或情绪;化为乌有具体事物或念头;化为泡影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
易误用成语辨析二十例

易误用成语辨析二十例正确1、暗送秋波例: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
解析: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2、如数家珍例: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解析:如数家珍,指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的故事十分熟悉。
3、闲庭信步例:博尔特在男子百米预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般地跑出了9秒92的佳绩,在18日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更是创造了9秒69的世界纪录。
解析:闲庭信步,指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
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
4、左右逢源例: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并非争取黑人的权利。
这样一来,他在竞选过程中左右逢源。
解析: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5、按图索骥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照抄照搬书本上的具体条文,按图索骥,而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
解析: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6、穷形尽相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的体味深刻。
解析: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7、不绝如缕例:“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大举进攻,祖国危急,不绝如缕。
解析: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机,或声音细微悠长。
8、曲尽其妙例:苏东坡的《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赤壁赋》更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都是天然句法。
解析:曲尽其妙,指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9、细水长流例:从事学术研究,要细水长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力,注重积累,脚踏实地。
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

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1.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误用分析该成语不应该用来形容做事。
2.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20世纪90年代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误用分析该成语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3.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误用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
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相敬如宾”也是如此。
5.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误用分析该成语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6.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研究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8.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均不当。
9.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易误用成语解析(褒义+贬义)

高考语文易误用成语一、褒义成语01殚精竭虑[释义]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为褒义。
[错误例句]敌人正殚精竭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
02东山再起[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
[错误例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欲东山再起的冷水鱼产业在灾后重建的路上执着地艰难前行。
03侃侃而谈[释义]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错误例句]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侃侃而谈,害怕艰苦的斗争,在严重关头经不起考验是必然的。
04破釜沉舟[释义]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错误例句]某某罪犯破釜沉舟……05死得其所[释义]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错误例句]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
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06危言危行[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易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或“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
[错误例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7雨后春笋[释义]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错误例句]几乎所有造化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08德被四方[释义]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09大德必寿[释义]品德高尚者一定长寿。
多为祝颂语。
10斗南一人[释义]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11蔚然成风[释义]事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错误例句]“反剽窃”,反“反剽窃”,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疑根植于论文抄袭蔚然成风的社会现实。
12惨淡经营[释义]惨淡:苦费心力的样子;经营:谋划安排。
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
也指苦心谋划、经营。
“惨淡经营”这个成语中的“惨淡”,指费尽心力,是一个褒义词,不能把它理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错误例句]多数文学期刊目前是惨淡经营……全国目前有800多家文学期刊,但大多数发行惨淡,赔本经营。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破折号后的句子为误用用法)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
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4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5虚与委蛇:虚,假意。
与,跟。
委蛇,敷衍。
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6.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7.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灯红酒绿:形容五光十色的繁花景象或极其奢侈的生活。
9.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10.想入非非:指想进入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后来借指脱离实际,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
11.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1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贬义)12.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13.不孚众望:不能使人信服。
14.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5.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16.美轮美奂: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
17.始作俑者:第一个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18.以儆效尤:以处理一个案例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儆,警戒,告诫。
尤,过错。
19.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20.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和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
21.弹冠相庆: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
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也指坏人准备上台。
——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
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智慧。
——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4栋,\'五一\'前后又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将乔迁新居,个个都弹冠相庆。
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

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初中:汉语词性歧视(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
(注: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近形近声: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因为它们的发音、形状或一些常见的语素相似。
例如,成语“不辜负期望”的意思是你无法说服人们,但成语“不辜负期望”的发音相似,只有一个词不同。
其他包括“事半功倍”、“事半功倍”、“无可争辩”和“无可争辩”、“不赞成”和“不赞成”等。
注意区分它们的含义。
2.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
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二)言外之意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其特定的出处,或出于古代诗文,或出于寓言故事,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我们对成语意思不仔细辨析,不能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含义,只拘泥于其字面含义,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三)语义重复习语本身有一定的含义。
如果我们不注意习语和句子语义的比较,可能会导致习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考试中需要注意的三种语义重复情况:1.倘若题干中已经出现了带有比喻性的成分,如“像”“如”等,一般就不再用选择带有比喻词成分的比喻性成语。
2.某些成语不能与“令人”、“让人”搭配使用,因为其本身已经含有了“令人??”、“让人??”的意思,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等。
3.一些习语中的语素已经包含句子某个方面的意思。
(四)逻辑脱节习语的使用应与主题stem中讨论的主题一致。
如果它们偏离了使用中讨论的主题,就会导致语义逻辑的断开。
(五)搭配不当。
(六)对象滥用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范围及对象缺乏了解,就极易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成语的特定适用对象分为以下三类:1.只能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必备:易误用的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必备:易误用的成语辨析.txt52每一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尽力。
没有秋季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知道失去,才会从头拥有。
易误用的成语辨析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他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益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贺、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表率。
8.因人成事:依托他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彼此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知去向: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擅长估量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考试大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光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人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剽窃前人,另辟新路。
E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没必要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处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类各样的都有。
3.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于了。
4.久而久之: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5.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赶不好的事物。
常见成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式的教学方法。
”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2.对象误用,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如: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误用分析:“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误用于“时代”。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如: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
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做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
4.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易混虚词误用例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

【易混虚词误用例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1.毕竟究竟(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毕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
例中两词应互换。
2.大抵大概(3)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夏间便大概回到母家去消夏。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概只能如此而已。
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
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两例中的大概都应换成大抵。
3.何况况且(5)语法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况且你这个搞编辑工作的人。
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但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
例中况且应换成何况。
4.径直径自竟自(6)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径自写下去。
(7)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径自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竟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
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例(6)中的径自应换为径直;例(7)中的径自竟自互换。
5.未免不免(8)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
(7)老吴不免太不会说话,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上述两词应互换。
6.格外分外(10)得知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家,他心里分外不高兴。
(11)战斗经验告诉他,现在分外需要头脑清醒和冷静的思索。
不可带宾语的易考成语误用例析

不可带宾语的易考成语误用例析1.出奇制胜【误例】在昨晚播出的第二季《中国好声音》节目中,“蘑菇头”李琦出奇制胜了另外两名女学员刘雅婷和王拓,以黑马身姿夺冠。
【解析】出奇制胜:用奇兵、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它可以用作谓语,如:商家出奇制胜,各显其能。
但应注意,“出奇制胜”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句应去掉“了另外两名女学员刘雅婷和王拓”。
2.漠不关心【误例】当前的一些官员漠不关心民生,只顾自己的利益,严重脱离群众。
【解析】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它多充当谓语,前面可有表明对象的介宾短语“对……”做修饰语,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句应改为“对民生漠不关心”。
3.妄自菲薄【误例】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特长爱好。
【解析】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不能用于别人,不能带宾语,例句应改为“不要对自己的特长爱好妄自菲薄”。
4.推陈出新【误例】2014年的第一个周五,央视三套与湖南卫视分别推陈出新了王牌节目《中国好歌曲》和《我是歌手》第二季。
【解析】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中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不可带宾语,例句可以改为“央视三套与湖南卫视推陈出新,分别对原栏目进行改版……”5.讳莫如深【误例】2014年由冯小刚做导演的春晚主创团队讳莫如深春晚的人员安排、具体内容等。
【解析】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不可带宾语,可采用“对……讳莫如深”的样式表达,例句可改为“……对春晚的人员安排、具体内容等讳莫如深”。
6.侃侃而谈【误例】在2013年深圳卫视跨年晚会上,谢霆锋侃侃而谈自己“三十而立”。
【解析】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后面不可接宾语。
7.司空见惯【误例】当前经济社会,人民司空见惯了各种因发展经济而污染环境的事。
【解析】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不能带宾语,例句可改为“对……司空见惯”。
8.求全责备【误例】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位时为所欲为,然而他却经常求全责备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的公仆。
易误成语辨析

易误成语辨析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不解词义乱用)2【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如: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昨天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
(不合文意)4【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意志坚定。
如:可是甘米莉似乎在一刹那间将自己的心打造成铁一般,木人石心,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副闭目的模样。
5【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如:他们不知道,离开了合同这个基本保障,一旦工资被拖欠或者克扣,由于没有证据,法院也爱莫能助,很难维护他们的权益。
6【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如:自古道:“安土重迁。
”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
7【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8【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通常的道理。
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棺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易 误 用 或 错 用 成 语 的
李 海 清
( 陇西 县 文 峰 中学 , 甘肃 陇西 日常 生 活 中 , 在报纸杂志上 , 我 们 常 常见 到一 些 误 用 或 错 用 的成 语 , 误用 或错用成语 , 会 影 响 人 们 的语 言 交 流 , 妨 碍 思 想的正常表达。 在 多 年 教学 中 , 笔者 总结 了一 些 常误 用 或错 用 的成语。 骇 人听闻. 耸 人听 闻 骇人听闻 : 使 人 听 了 非常 吃 惊 , 多指 社 会 上 发 生 的 坏 事 。 耸人听闻 : 故 意 说 夸 大或 惊 奇 的话 , 让人震惊。 例: 眼下 , 报 刊 发 行 大 战硝 烟 渐 起 , 有 些 报 纸 为 了 招 来 读 者 而 故 意 编 造 一些 骇人 听 闻的 消 息 , 其 结 果却 往 往 弄 巧 成 拙 。 很明显 , 这里是把 “ 骇 人 听 闻” 和“ 耸人听 闻” 错用 了 , “ 耸 人听 闻” 带贬 义 , 而“ 骇 人 听 闻” 是中性词 , 根据语境 , 要用 “ 耸 人听闻” 。 二、 釜底抽薪 。 扬 汤 止 沸 釜底抽薪 : 比喻 从 根 本上 解 决 问 题 。 扬汤止沸 : 比喻 办 法 不彻 底 , 不 能从 根 本 上 解 决 问 题 。 例句 : 本市市场管理混 乱 . 要 解决管理混乱 的问题 。 只 能 釜底抽薪 . 不能扬汤止沸。 例句 : 学 校 周 边 环 境 存 在 的 各 种 问题 , 人大 代表呼 吁过 。 政府部门整治过 , 但 人 们 对 整 治 结 果 不 敢恭 维 , 因为 这 种 整 治 不过是扬汤止沸。 三、 独树 一帜。 独 占鳌 头 独树一帜 : 指 自成 一 家 , 一 般 指在 学 术 上 。 独 占鳌 头 : 比喻 居 首 位或 第 一 名 。 例旬 : 普京表示 . 尽管“ 统一俄罗斯党” 在 新 一 届 国家 杜 马 选 举 中 独 树 一 帜 .但 他不 会 因此 修 改 宪 法 以谋 求 三 次 连 任 或 延长总统任原职期。 在该例句中 。 “ 独树 一 帜 ” 为“ 独 占鳌头 ” 的误 用 。 四、 振振有词 。 侃 侃 而 谈 振振有词 : 理 由似 乎 很充 分 。 说个 不 休 , 含贬 义 。 侃侃而谈 : 指 说 话 理 直气 壮 , 从 容 不迫 。多 为 褒 义 。 例句 : 在 铁 一 般 的证 据 面 前 , 他仍然侃侃 而谈 , 为 自 己 开 脱罪责 。 这个句 子中 , 把感情 色彩弄错 了 , 应该用 “ 振 振有词 ” , 不 能用“ 侃侃而谈 ” 。 五、 鱼龙混杂 。 鱼 目混 珠 鱼龙混杂 : 比喻 好 人 和坏 人 混 在 一 起 。 鱼 目混 珠 : 拿 鱼 眼睛 冒充 珍 珠 。 比喻 拿 假 的东 西 冒
中考易混易错成语汇总与辨析

中考易混易错成语汇总与辨析辨析练习:变色龙的颜色能够随着环境而改变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一样随着狗的主人的不断变化他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
[随机应变]——侧重在灵活机动,褒义词。
[见风使舵]——侧重在投机取巧,贬义词。
【答案】见风使舵很多人羡慕他的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滔滔不绝]——形容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多比喻人说话连续不断,十分健谈。
【答案】口若悬河五年的话剧舞台生涯为她打下了坚实的表演基础她扮演的老太婆言语、动作无不。
惟妙惟肖一一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答案】惟妙惟肖不管日方如何地宣传自己的右翼立场都无法改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这一事实。
[深思熟虑]——形容反复深入地思考,褒义。
[处心积虑]——形容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贬义。
【答案】处心积虑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部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荡然无存一一是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答案】付之东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各执一词一一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
[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各执一词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做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到感到震惊。
[骇人听闻]——形容事实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答案】耸人听闻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而应该勇猛前进。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答案】畏缩不前只要你能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成语辨析

此外如德高望重 有口皆碑为人们普遍称颂 十恶不赦等都 有一定的程度,使用时要注意。 7、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色彩有变化了, 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 时,我们不能轻易地认为它用错了。
2、知谦敬(语体色彩) A、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 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B、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鼎力相助的。 (三)从语法的角度辨析 1、明对象。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 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感 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遇人不淑”指女子所嫁丈夫不好,用于“他”不妥。
说明:“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 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龙飞凤舞(书法、字迹-贬)
左右逢源(做事顺利、为人圆滑-贬)按图索骥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 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中贬) 如虎添翼(褒贬)高视阔步(气概不凡、傲慢)
5、搭配不当 A、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说明:“司空见惯”,经常看到的、不足为奇的事物,不能带 宾语。
B、我虽不懂诗,但李白的蔑视权贵,陶渊明的淡泊 功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了。
说明:“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常和否定词搭配 使用,如“难以同日而语”“不能(不可)同日而语”。 类似的成语还有: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 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 酒店增加收入。 语境意。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 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 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 佩。 语境指丛飞对此事不放在心上,成语的意思是 十分谦虚,能容纳各种意见。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升,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升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升”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升,所以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所以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逐步的意思。
指时光一点点流逝,逐步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所以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因为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作者:李海清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7期
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
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
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很明显,这里是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错用了,“耸人听闻”带贬义,而“骇人听闻”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要用“耸人听闻”。
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本市市场管理混乱,要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只能釜底抽薪,不能扬汤止沸。
例句: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人大代表呼吁过,政府部门整治过,但人们对整治结果不敢恭维,因为这种整治不过是扬汤止沸。
三、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一般指在学术上。
独占鳌头: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
例句: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原职期。
在该例句中,“独树一帜”为“独占鳌头”的误用。
四、振振有词,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多为褒义。
例句: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这个句子中,把感情色彩弄错了,应该用“振振有词”,不能用“侃侃而谈”。
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用这两个成语,一定要注意各自的范围,在报刊上经常见到二者的误用。
例句:我国的电器市场,厂家众多,品种繁杂,鱼龙混杂,给规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里应该用“鱼目混珠”,不能用“鱼龙混杂”。
六、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响声大,耳朵都快聋了,形容响声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例: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些的,则是茶馆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震耳欲聋”只是指响声大,而没有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人的意思。
可见,例句中用错了,应该用“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只能如此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如同一声春雷,振聋发聩,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七、感同身受,亲身经历
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例:惊悉巴基斯坦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深感痛心。
刚刚经历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中国人民对此感同身受。
这则电文中的“感同身受”属于误用,将“感同身受”理解为“亲身经历过”。
例:多年远在异乡,父母全靠邻里照顾,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感冒生病,对邻里的恩德,作为儿子,我感同身受。
这是“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的用法。
八、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两个成语都有“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的意思”,但在大多数时候“死灰复燃”做贬义用,“东山再起”做中性用。
例:一度在甲A联赛中失败的八一队,死灰复燃,一路杀过来,过关斩将。
例句中的“死灰复燃”用得不恰当,应是“东山再起”。
九、一团和气,平易近人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例:王局长是老革命出身,在单位待人随和,一团和气。
例: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
“一团和气”是误用了,和语境不符,语境没有“不讲原则”的意思。
十、胸无城府,胸无点墨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例:这人待人诚恳,胸无城府。
你跟他合作,再好也没有了。
例:在这种制度下,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往往名落孙山,而胸无点墨的鄙夫却夤缘得中。
现实中人们往往把“胸无城府”的感情色彩用错了,理解为心胸狭窄,例句中的“胸无城府”用法就是正确的。
例:罗贯中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的蒋干这一人物形象。
例句中的“胸无城府”用错了,应该用“胸无点墨”。
成语的词义具有历史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仅仅从字面意思出发,很容易犯“以今律古”和“望文生义”的错误,这正是理解和使用成语的大忌,因此,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加强积累,只有长期学习和积累,才可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