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必备——2016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会考政 治知识点

高中会考政治知识点高中政治会考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经济生活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3、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
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5、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未来收入预期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水平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消费水平上升。
7、消费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你还在政治会考的担心吗?其实政治会考不是很难,复习的时候要抓住要背诵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背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知识点全总结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会考的重点知识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 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尊心,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4. 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提倡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5.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 共和国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组织形式,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习近平总书记。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10.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1.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1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学。
14.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是以法律为基础,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实现法治社会建设。
15.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党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内作风建设。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1矛盾的观点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5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2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原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是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考试。
考查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国家制度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那么,如何学好政治并通过高中政治会考呢?下面将对高中政治会考的知识点及总结进行介绍。
一、高中政治会考的知识点1.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高中政治会考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政治制度等。
学习政治理论尤其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政治情况密切结合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适当地阅读一些政治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这些著作能够加深我们的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国家制度国家制度也是高中政治会考的考查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国家制度和政治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中学会如何观察和思考国家西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3.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组织,掌握国际关系的一些重要原则、国际法及其适用。
在这方面的学习中,考生需要多阅读国际政治的相关文献和报道,关注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及其影响。
4。
两岸关系两岸关系是高中政治会考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能够增加对两岸问题的深度理解和认识。
二、高中政治会考的总结1.申请机会学生需要积极申请参加高中政治会考,这对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政治水平、突出自己的政治优势是有帮助的。
在申请前,需要仔细阅读考试政策和考试规则,按照规定认真准备和考试。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中政治会考的知识内容庞杂,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学习时,可以先了解重点和难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整理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适当整理笔记,对政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时,笔记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政治会考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高中政治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政治观念1. 社会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本质特征,如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等。
2.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理解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本特点、地位和作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二、政治制度1. 各国政治制度:了解各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使命和责任。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包括党的纪律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等。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三、国家治理1. 国家的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等。
2. 政府决策:了解政府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包括科学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决策等。
3. 参与政治决策:理解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和方式,如网络舆论、公民议事等。
4. 法治国家建设: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如平等保护、公正管理等。
四、人权与公民权利保障1. 全球人权保护:了解全球人权保护的进展和形势。
2. 中国人权保障:理解中国对人权的保障和促进,包括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和中国加强人权保障的实践。
3. 公民权利: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五、国际关系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2.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等。
3. 多边外交:理解多边外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合作共赢、互信互谅等。
4. 地区合作组织:了解地区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如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
六、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如市场调节、公平竞争等。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以个体家庭劳动为基础,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规模较大,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指在我国境内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开办的企业。
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集中了一批优秀科技人员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投资大,设备先进,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档次高,经营管理水平高,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三、公司经营与发展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公司的经营成败和发展前途2、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企业对国家的作用:企业的法定地位和对社会的责任。
国家对企业的作用:为各类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利润创造条件。
(1)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维持生存与发展。
(2)国家维护企业依法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国家规范企业行为,促使企业提高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货币1、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2、本质:一般等价物3、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三、价值规律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第一篇: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政治常识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1、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利机关。
它包括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位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2、民主和专政: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区别:二者适用的对象不同;联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
2、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交往职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3、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日)、议会制共和制(德、意)、总统制共和制(美、俄)4、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国家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doc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总结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1):走进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宗旨: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6、为何以及怎么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高中会考政治重点知识(2):哲学基础知识1、哲学的理解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中学政治会考学问点及总结范文(精选3篇)【篇1】中学政治会考学问点及总结1、文化的影响(作用)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气,能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确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实践活动、相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许久的特点。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加精神力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加强文化建设,增加全民族文化创建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供应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传承与创新(1)推动文化沟通的意义:A、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有利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利于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我们既要热忱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沟通的使者。
※(2)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地说:①要辩证的相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辨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应当接着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的东西,必需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定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知识】2016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关键字】知识2016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思想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政治中的价值。
2. 西方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学生需了解这些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念。
3.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核心原理、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4. 现代政治思想:包括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政治中的应用。
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国会、宪法、政党等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形式的作用与职能,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
2. 我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政府、人大、政协、宪法、政党等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这些制度对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外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政治文化1. 国家政治精神:学生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美国的自由、法国的平等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 政治社会化: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渠道和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定义、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机制,如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等。
2. 典型经济体制: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典型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3. 经济发展状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以及这些数据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016政治会考知识点

2016政治会考知识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
在这些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农村改革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
在这些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包括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反腐败斗争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
在这些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在这些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包括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国家安全的总体观、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
在这些基本经验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防范和化解各种安全风险、保护国家利益等。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 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2. 政治制度的类型- 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联邦制与单一制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4. 政治参与的途径- 选举与被选举- 参与政治讨论与决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 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2. 伦理常识-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行为的基本原则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法律基础与法治社会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规范作用与保障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3. 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概念 - 公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五、时事政治与国际关系1. 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重要政治会议与决策2. 国际关系基础知识-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作用3.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地缘政治与区域安全六、政治会考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与知识点梳理- 制定复习计划- 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2. 模拟测试与错题分析-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 分析错题原因,查漏补缺3. 考试技巧与心理素质-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压力结语政治会考是对高中生政治学科知识的全面检验,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实用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实用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归纳1.文化传承与发展有什么关系?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我们应该如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使用者?(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一、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们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很多高中生都很担心会考的时候考不好政治这门科目,其实只要将该背的背熟,考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应当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要搞好局部高中政治会考知识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确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 发展教育事业原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察,想考好的学生一定要将学过的政治知识复习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内涵:答:(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为什么说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式?(即三个执政方式的关系)答:因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它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1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位和作用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6、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8、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案例第一、应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第二、签订劳动合同制度;第三、劳动者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增强9、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公司的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1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投资方式有:(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5)直接投资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1) 按劳分配(公有制)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3)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评述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涌流,以造福人民。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5、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支出的渠道和财政作用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保支出、债务支出。
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一、公民有自觉纳税的必要。
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三、依法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注意纳税人意识包括义务与权利)【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3)载体:跨国公司10、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12、说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①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