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教育规模的扩长过程及今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作者:郭宇立邵建忠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6期郭宇立邵建忠(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本文通过回顾1979年以来福建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探析福建省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关键词:福建省;高职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8-0168-02自1983年省政府将鹭江职业大学报请国家教育部备案开始,福建省的高职教育开始兴起,至2011年全省已有53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7.87万人,可以说,高职教育对福建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一、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发展(1979-1989年)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试办一批花钱少,见效快,可收学费,学生尽可能走读,毕业生择优录用的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1981年福建省在厦门市率先创办鹭江职业大学(1983年报教育部备案),1983年先后创办三明职业大学、闽西职业大学,1984年创办黎明职业大学、闽江职业大学、漳州职业大学和华南女子职业学院,1985年创办兴化职业大学、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南平职业大学和闽东职业大学,共计11所短期职业大学,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数三倍。
福建短期职业大学主要由地方政府举办,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既缺乏政策和经费保障,也无前例可循,因此,在创办之初,举步维艰。
但是,福建短期职业大学从一开始就主动对接当地产业结构,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群和技术岗位情况灵活设置专业,先后建设了一批代表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的优势特色专业;各校以社会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按照抓好职业基础知识教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及整体优化原则来调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科技、新知识,建设了一批校级、省级重点课程;同时,走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道路,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与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校联合办学,与社会联合办学,为我省培养了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扭转了我省本专科结构比例倒挂的局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福建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教育评论
页码: 4-4页
主题词: 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校学生;加快改革;高等学校;专科学生;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毕业生;普通高中
摘要: <正> 高等教育事业加快改革步伐。
我省高等教育随着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而蓬勃发展,一九八四年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22万人,比上年增加2671人。
一九八四年全省在校学生3.40万人,比上年增加4661人。
招收研究生257人,比上年增加16.3%。
在校研究生827人,比上年增长37.0%。
去年高等院校已培养7596名毕业生,输送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规模上有了大幅增长,而且在质量和结构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各类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覆盖了更多地区和人群,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这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大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涌现出来,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同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
另外,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
这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高校不断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高等教育质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国际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文档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文献标识码: A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1999 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
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
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 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 万人。
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 万多硕士生。
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 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 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 万出头。
再加上 20 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 110 万人左右。
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 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 年的 1020 所增长到了 1731 所。
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 1778 所。
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 1998 年的 340.7 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 1333.5 万人,今年计划招生 475 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 万人左右。
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
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去年,我们招收447 万学生,其中210 万是本科生, 237 万是专科生。
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
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 万人。
福建省高校在校生规模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
总值 ( 元) 亿
所 占 比 重 所 占比 重 ( 元 / 万 平 品 占 有 量
( ) ( )
19 O3 .
方公里)
4. 4 9
( / ) 元 人
2 5. 1 93
2 9 76
59 9 .7
2 .8 9 2
表 1
高校 在校
年 份 生 人 数 ( 人) 万
l 5 98 4 .41
第 三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总 人 口数 每 万 人 在 生 师 比 第 三 产 业 生 产 生 产 总 值 从 业 人 口 服 务 密度 人 均 服 务 产
( 人) 万
校 大 学 生 ( ) 人 人数 ( ) 人
1 31 8.
13 ④ .5
6 .23
1 88 5. 1
2 .8 OO O
3.4 4 6
38 45 .
2.8 O O
21. 9 O
l. 3 3 1
1 .6 6 0
5 2 2 3. l
66 l 1_ 8
1 9 91
5 4 .2
3 7 09
1 .O 7 6
5 3 ⑤ .1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1 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Vo . 5 No 1 I2 .
Fe u r 0 br a y 20 6
20 0 6年 2月
j u n l fTe h oo yColg u ai n o r a c n lg l eEd c to o e
场化程度不高 , 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 ; 国际化水平不高 , 国际竞争力较弱 ; 服务领域还 比较狭小 , 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华 南师 范大学经济研究 所所 长李江帆教 授在 1 9 9 4年提 出的第 三产业 的评价指标 , 中包括第 三产业就业 比重 、 其 产值 比重 、 人均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新建本科院校
。
同 时 由 于各 种各 样 的 原 因
,
,
,
。
只 有及 时 解决 这 些 问 题
,
才 能 提 高新 建本科 院 校 的 竟 争力 实现 自舟的 可 持 续 发
关健 词 高校 扩 招 新 建本 科 院 校 存 在 问 题 对 策
中 圈 分 类 号 洲万 幻
文献 标 识 码
文 章编 号
一
!
一
田
一
以
新建本科院 主要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 校
而逐步发 展起 来的 是
,
总数的
。
’ 〔〕
而且 全国的本科类高校包括重点大学甚
、
,
卿 年以来高等教 育扩招的产物
, ,
。
至很多一 般的老牌本科大学大多建在直辖市 省会城市和一
到
有
仪
年底 在全国
所 其中有
,
所本科院校当中 新建的本科院校
些经济发达城市 专科类高校基本上集中在地级 市 这样的
,
。
所是民办的 占本科院校总数的近 四分
高等教 育规模 扩张 下 的 新 建本 科院 校
势 而同期内高校平均办学规模相对于高校总体规模的弹 性 指数为 表明校均规模的增长率远低于高校总体规模的
,
规 的增长率的弹 模 性指数 两者之比 为 这反映了高校 总体规模比高校数量增长快 而同期内 校平均办学规模相 高
对于高校总体规模的弹性指数为 印 表明校均规模的增长
”
绷 多万
,
,
在这 样的压 力下 学校倍
,
,
“
” 、“
虚假性
“
” 。
感经费紧张 只得到处找钱 并且 想方设法压缩开支 在这 样的状态下 学校要想得到更大发展 要 想真正提高教学质
2023年 福建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
2023年福建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一、概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福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划和发展也十分重视。
了解2023年福建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二、福建五年制高职教育概况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指经过五年的学习后,学生即可获得高中文凭和高职毕业证书。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职业技能又具备高中学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符合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部分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升学就业的机会。
2. 福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福建省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福建的发展也颇具优势。
目前,福建省内有多所高职学校开设了五年制高职教育,涉及各种专业领域。
这些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设施等方面都有着较为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前景。
三、2023年福建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1. 计划总数的设定标准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时,通常会考虑到省内经济发展情况、就业需求、学生的报考意愿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招生情况,科学设定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
2. 2023年计划总数的具体数据根据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为XXX个。
其中,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包括工科、商科、医护等多个领域,覆盖较为广泛。
3. 计划总数的管理和分配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分配五年制高职计划总数。
会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计划总数的使用和实施符合相关政策和要求。
四、未来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专业设置未来,五年制高职教育将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专业设置,涵盖更多行业的需求。
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福建高等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福建高等学校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福建省高等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首先,福建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
学校还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科研方面,学校加大了科研投入,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其次,福建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福建高等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学校加强了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还积极推动留学生教育工作,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总的来看,福建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福建高等学校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希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福建高等学校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教育的发展趋势
福建教育的发展趋势
福建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建的主要城市(如福州、厦门、泉州等)将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名校、高水平教师和优秀学生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教育水平。
2. 教育改革的深化:福建教育将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同时,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入,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质量。
3. 创新科技教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福建将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福建还将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智能化发展。
4. 推进素质教育:福建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的学习成绩,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素质的提升。
5. 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福建将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6.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福建将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外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提升福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总的来说,福建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聚、教育改革的深化、科技教育的创新、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方向发展。
福州大学城十年规划建设的回顾思考与展望
福州大学城十年规划建设的回顾思考与展望陈晨【摘要】福州大学城规划建设至今已十年,现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受以房地产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倾斜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福州大学城作为福州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并未取得令人睹目的成绩.回顾福州大学城十年来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助于我们更清醒认识福州大学城今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与促进作用,加快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积极发挥大学城作为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孵化优势,使福州大学城成为城市发展要素的特殊粘结剂、创新的发源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点.【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92-94,91)【关键词】大学城;规划建设;发展【作者】陈晨【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1 福州大学城十年规划建设的回顾思考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乌龙江南岸,西邻京福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是福建省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集教育、文化、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至2013年,已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12所高等教育院校和1所重点中学入驻,在校人数七~十万左右。
福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带动了上街区域的发展,而且拉近了与城市中心区的心理距离,对福州市金山新区甚至福州中心城西侧江滨一带都带来极大的集聚效应。
福州大学城从2002年起至今,已经十年多了。
回顾福州大学城从当初的荒凉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有许多规划建设问题,值得我们的思考。
1.1 回顾思考一:福州大学城规划建设是否正确?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
新世纪开始,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它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重要性。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所言:“今天的教育正是明天的经济。
福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福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终身学习及学历提升的重要性,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福建省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其成人高等教育也逐步发展壮大。
然而,与之相应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招生数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对策,为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稳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选题意义1.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识别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招生数量等方面的发展。
2.提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本研究的结果也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其他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四、研究内容1.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包括学生人数、学科设置、课程设置、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情况。
2.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招生数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科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3.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问题的成因,查明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政策性因素、行业自身问题、制度性问题等方面的因素。
4.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基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包括招生政策优化、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学科设置调整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了解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研究问题和提出对策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一、背景介绍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福建省政府制定了《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升福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和任务2.1 目标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全面提升福建省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福建省的高等教育在全国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2 任务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提升教育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3.完善教育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2.2.2 加强学科建设1.优化学科布局,提升重点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2.支持学科交叉和创新,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3.加强学科评估,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
2.2.3 拓宽招生渠道1.推进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改革,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范围,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3.加强高等教育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2.4 加强科研创新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2.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3.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
三、实施措施3.1 加大财政投入福建省政府将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资金支持。
3.2 改革管理体制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激发高校内生动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3.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福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福建省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
势同在 ,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 福建省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优势分析 优势一: "科教兴闽" 战略动力十足, 大学普及率 逐年提升�福建省委省政府重视高等教育事业, 提出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将福建建设成为高教 大省, 人力资源与科技产业强省, 依靠教育发展和科 技进步建设区域创新型社会� 福建省委省政府据此出 台了科技创新和高教跨越式发展战略, 力图通过发展 壮大高等教育推进高素质人才 (理论创新型, 实践应 用型 ) 培育加速科技创新进程, " 科教兴闽 " 已成为建 设文化大省和经济强省的主体战略�2 0 0 9 年, 福建省 大学入学率超过 2 0. 1 %,进入高教大众化深化阶段� 新的发展目标为,到 2 0 1 0 年大学入学率达到 2 5% , 20 1 5 年大学入学率达到 32 %, 20 2 0 年达到 40 %, 进 入高教大众化与普及化过渡阶段,预计到 2 0 30 年大 学入学率达到 50 % , 进入高教普及化阶段� 优势二: 办学体制多元化格局形成� 到2 0 0 9 年, 福建高校达到 89 所, 比2 0 0 8 年增加了 4 所, 其中公 立本科层次高校 20 所 , "民办公助" 本科层次二级学 院 9 所, 公立专科层次高校 4 所 , 高等职业学校 5 1
SW O T 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 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 进行系统评价, 从而选择最 佳行 动战 略的分 析工 具, S 是 指组 织内 部的优 势 ( Sr e ng h ) , W 是指组织 内部的劣势 ( W e ak ne e ) , O 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遇 ( O p p or ni i e ) , T 是指组 织外部环境的威胁 ( Th r e a ) ,最早由勒恩德教授 (L ea rne d ) 等人于 1 965 年提出, 于2 0 世 纪 80 年代 开始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 �福建高教发展肇始于 1 866 年的福建船政学堂 [1 ] , 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历程 � 1 949 年建国前夕, 福建只有 9 所高校, 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不足 0 . 1 %� 1 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 福建恢复并新增了一大批高校, 其间以师专为 主�建国 40 周年时, 福建高校达到 36 所�2 0 0 9 年, 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开发中先 行先试一步, 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体化区间跨越 发展 , 在闽台合作中成为 "桥头堡 " 和 " 主心骨" , 为未 来建设海峡经济区 (特区) 打下坚实基础, 以建成服 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建国 60 年来, 特别是 改革开放 31 年来, 福建高教获得了长足发展, 取得 了辉煌成就, 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 迈入新世纪 , 新 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 , 信息社会, 福建高教改革来到 了一个 " 十字路口 " , 发展到了一个 "拐点" , 优势与劣
福州教育市场调研报告
福州教育市场调研报告介绍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也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
教育市场是福州市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对于福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市场调查数据,将对福州教育市场进行分析和报告。
教育市场概况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福州的教育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教育培训需求最为迫切。
此外,小学、幼儿园和职业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教育市场竞争教育培训机构福州市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庞大,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区。
这些机构提供全面的学科辅导和补习班,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于提高学业成绩的需求。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培训机构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学生。
高校竞争福州市有多所高等学府,如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等。
这些高校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在考取高校的过程中,市场上也兴起了一些针对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机构。
国际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化教育逐渐受到福州市家长的重视。
许多家庭希望通过提供英语培训和留学咨询等服务,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因此,一些国际学校和留学机构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教育市场趋势一对一教育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意识的普遍增强,在福州市一对一教育市场愈发兴旺。
一对一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服务。
线上教育近年来,福州市的线上教育市场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高,许多教育机构开始提供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服务。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综合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综合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福州市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领导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
这种教育模式的兴起,有助于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结论福州的教育市场正呈现出大规模的增长趋势,尤其在教育培训机构、高校竞争和国际化教育方面表现出活力。
福建高校整体情况汇报
福建高校整体情况汇报
福建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福建
高校整体情况汇报,旨在全面了解福建高校的办学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首先,福建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福建省共有大专院校70余所,涵盖了文、理、工、农、医、师等多个学科门类,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同时,福建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优秀学科和师资力量不断涌现。
其次,福建高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福建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化办学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再次,福建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办学的重要
目标之一,福建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努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福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服务
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
福建高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福建高校整体情况汇报显示,福建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
生素质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福建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福建高校能够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一、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福建省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高等教育水平,特制定本三年提升计划。
二、总体目标本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三年内,使福建省高等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 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科技创新能力;3. 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4. 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任务:一、提高教学质量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2. 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 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二、加强科研创新1. 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2. 建立优秀学科竞争机制,激发学术创新活力;3.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1.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鼓励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2.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知识转化和技术转移;3. 支持高校孵化器建设,培育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企业。
四、提升国际化水平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资源;2. 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3. 提升高校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四、实施措施为了确保福建高等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投入力度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高校正常运转和改革发展需求;2. 加强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创新。
二、优化资源配置1. 调整高校布局,合理配置各类高等教育资源;2. 加强跨校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未来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兼对福建省高校招生的回顾与评析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未来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兼对福建省高校招生的回顾与评析林其天【摘要】普通高校招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出现了历史性的"拐点",伴随着"拐点"也出现了高考压力未减,但录取分数降低;录取新生"流失率"居高不下;考生逐年递减的问题.根据未来发展的态势,必须考虑确立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大力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等应对策略.【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0(011)002【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招生;应对策略【作者】林其天【作者单位】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普通高校招生是高等教育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的普通高校招生历经 10年的历史性发展,2008年生源为历史上最高峰,2009年则出现了 10年来首次的下降,呈现出一个重要的“拐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后的高招之路将如何延伸,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又该如何应对?本文试图以福建省的具体情况为例,做些粗浅的评析,以就教于行家。
以世纪之交启动的高校扩招为起点,10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考生数持续增长,1999年全国报考数为 288万人,到 2008年多达 1 050万人[1]。
福建高校招生与全国一样,也历经了 10年的历史性发展,取得重大的成果。
从恢复高考到 20世纪末的 20年间,福建省除了刚恢复高考时的 1977年、1978年两年例外 (考生超过 10万人),而正常年份每年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数量在 5~8万人之间上下浮动,到 2000年时也才有 9.89万人。
此后,每年的考生数量大幅度递增,到 2007年达到 30.92万人[2];到 2008年最高峰时则达到 32.68万人,比 1998年净增 25.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 2.52万人。
论福建省高等职教的现状与发展
论福建省高等职教的现状与发展
翁瑞珠
【期刊名称】《职教论坛》
【年(卷),期】2004(000)10S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在校生总数已经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翁瑞珠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论福建省高等职教的现状与发展
2.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3.我国高等职教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福建省高校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剖析福建省第14届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
5.福建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情况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历程与发展趋势谢作栩摘要:本文在探析近50年来福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与特征的基础上推测了今后十年我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趋势,并就实现此目标阐述了与规模发展相关的思想观念,体制、财力、结构等质的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历程趋势新中国成立50年来,福建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
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数从1949年的3710人上升至2000年的19.9万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累计达132万人次,200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9.69%但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存在起落的波动,尤其是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大起大落,给高等教育造成重大损失。
新世纪第一年我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报告,明确指出“十五”期间要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要迈入大众化阶段,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左右的预期目标。
[1]习近平省长也提出“‘十五’福建的教育投资将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发展教育要不惜血本,要调整结构,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
”[2]那么,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沿海省份,今后的高等教育规模该以什么速度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我省高等教育50年来规模扩张历程的探讨,预测今后10年的发展趋势,并就如何实现奋斗目标,略陈管见,以供参考。
一、福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探析不论是以学生人数还是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来衡量,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总的趋势是向上的,但非平稳上升,而是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和若干次起伏较大的波动发展历程,详见图1和图2。
按发展的快慢、起伏状态,这50年又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平稳发展阶段。
解放初期,我省高等教育经过院校调整后,其规模发展基本上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
1950年至1957年间,我省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3.8%,与之相应,高校学生数年递增率达8.4%,给国家培养了8644名高校毕业生。
虽然1956年左倾冒进思想波及教育领域,使当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率陡升至40.3%,但在1957年就得到了纠正。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6年的“大起大落”阶段。
1958年,在“大跃进”声中,国家政府提出了“十五年普及高等教育”的不切实际的“指示”[3]。
这使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出现急剧的膨胀,高等院校数从1957年的4所增至1960年的48所;招生数从1181人猛增至12976人,超过了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高等教育经费增长8倍。
然而,同期的国民产值只增长13%,其中的农业产值则下降了4%。
这次大冒进远超过我省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不但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育内部的比例失调。
1961、1962年恰逢经济困难,我省工农业总产值接连下降37%和6.75%,再也无法支撑扩张过快的高等教育规模,只好进行规模压缩,至1962年停办了30所高校,才使矛盾缓和下来,但已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造成大批的高校学生中途辍学,使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1963年至1965年,高校招生数逐年回升,但1966年突发性的“文革”动乱使我省高等教育遭到空前浩劫,高校被撤7所,教师流失60%,省属高校财产损失6千多万元。
[4]这个阶段,高校学生数虽然时而年骤增207%,时而年剧降84%,但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8%,真是“欲速则不达”。
总之,这次由长官意志所驱动的大冒进与“文革”政治动乱所引起的大落,是建国5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遭受的最大损失。
第三阶段,“文革”结束至现在的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安定。
福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8年以来,GDP年均增长达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8.2%。
[5]。
与之相应,我省高等教育除了1977年、1985、1999年个别年份出现较大规模的扩招,1989年因政治动乱高等教育学生数下降6.7%的几次较大波动外,基本上是较平稳的快速发展。
这个阶段我省高等教育学生数年平均增长9.9%,是建国50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波动小,发展快。
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可见,第一,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政治安定与否、经济是否健康发展是制约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二,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也为高等教育自身的周期波动规律所制约,即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过度收缩。
第三,政治与经济二者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而起作用。
所以,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展望我省今后十年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入手,根据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历程推测今后十年我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趋势。
二、福建高等教育规模今后十年的扩张趋势今后十年,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从传统产业构成向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转变和升级,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仍然是:“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振兴摆在关键位置上,优先发展教育”,奋斗目标是:“把福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繁荣带”[6]。
这一发展战略确立了我省高等教育在今后十年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社会人口城市化等为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也为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提供了机遇。
第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时代背景要求我省高等教育有较快的发展。
第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也要求高等教育加快培养高级人才的步伐,以增强我省高新技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福建“十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客观上提出了加快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要求。
第四,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状况来说,当今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正迈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国际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基本上是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迈上5%~10%的平台后,有一个长达30年至5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
综上所述,当前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考虑,笔者以1970年~1998年福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对象(剔除那些由偶发因素引起的起落大的年份数据,如1999年和1970年前的数据),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的发展趋势,得到1970年~1998年福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R t (t 表示时间,1970年,t=1)的多项式趋势方程。
685-6t 10856.3101.1-t .2053610+0.359=R t t ⨯⨯+⨯⨯⨯- t :(-2.13) (10.53) (-5.05) (5.43)这个多项式趋势方程的决定系数R 2=96%,标准差SE=0.3。
该趋势方程可用较为直观的毛入学率曲线表示,见图3。
图3 1970年~1998年福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其多项式趋势应用多项式回归方程作外推预测,得到2001年~2010年福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的发展趋势,具体见表1。
表1 2001年~2010年福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的发展趋势(%)由于多项式外推的时间越长,预测误差就越大。
另外,我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在“九五”期间呈下降态势,2001年至2009年呈上升状态的波动发展,详见图4,这个因素将会影响今后1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速度。
因此,表1的预测值仅是为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提供参考。
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2005年福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达到15%左右;2010年可达到20-25%左右。
按此目标推算,“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年均增长率为9%左右,“十一五”期间为6%~11%,从我省高等教育近50年发展历程和国外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看,经努力这个奋斗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实现奋斗目标的几点思考上述关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趋势的预测,主要是从量的角度分析,而要实现此目标还需更新办学思想观念,进行体制、财力、结构等质的方面的相应改革,才能使我省的高等教育规模得以顺利扩张。
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10年的15%-20%,这意味着我省高等教育将从培养少数管理与学术人才的精英教育阶段迈入以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大众教育阶段。
这需要我们更新高等教育观念,拥有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应的人才观、功能观、质量观和课程观,等等,以适应大众的广泛需求。
第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身份的多样性,在规模扩张进程中,要逐步构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职前的普通高等教育与职后的成人高等教育相沟通、学校教育与自学考试等多种多样的非学校教育相辉映的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才能使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脱颖而出。
第三,据统计,我省非国有经济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5.8%上升至1996年的86%。
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则日益下降,由1990年的13.08%下降至1996年的7.7%。
[7]鉴于我省政府财力有限,社会财力相对宽裕,又尚未充分发掘用于办学这一现实背景,我省高等教育办学力量(财力)构成也需逐步由目前的“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向“社会办学力量为主,政府力量为辅”的结构转变,以适应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
战后韩国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形下,闯出了一条“依靠民间财力为主,政府拨款为辅”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道路,取得了超越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成就,其经验值的借鉴。
第四,由于建国初期,福建被列为海防前线,在1952年的院校调整中,我省许多高校工科专业迁并到内地高校。
导致我省高等院校社科类学生比例偏大;理工类,尤其是工科学生比例偏低,2000仅为21.9%。
科类结构失调日趋严重,已导致我省科技人才的短缺。
目前,工科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高新技术持续发展的“瓶颈”。
例如,我省已建立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还建了莆田、南平、漳州、宁德五个省级高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已显雏形,但因高技术开发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后续的发展。
[8]又如,我省经济的新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连续4年居工业系统首位,也居全国同行业第5位,但因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技术开发人才不足,更兼高级技工短缺(如厦门市高级技工仅占技工的3%,远低于国际标准的25%),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9]另外,地处我省的某高校去年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信息表明,工科本科毕业生与市场的需求量为1:4~8,社会科学类毕业生与市场需求量为1:0.8~1.5。
这也反映我省工科人才缺口大,而社会科学人才的供需基本平衡。
因此,今后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中,必须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益统一的原则,加大工科学生的比例。
否则,规模扩展越快,结构性失业的比例将越大,办学的效益越低,最终必然制约高等教育规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