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 十五岁抗清 十七岁就义
少年英雄:夏完淳
少年英雄:夏完淳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抗清将领。
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
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父夏允□为江南名士,与陈子龙等创立□社。
在明末主持清议,纠弹时政,同张溥等人的复社同气相求,极得人望。
夏完淳幼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
他聪明早熟,天资极高。
5岁读经史,7岁能作文;8岁时随父赴北京,受到前辈文人的赏识。
后随父赴福建长乐,12岁时返乡,拜其父之友陈子龙为师,与杜登春等有志少年组织西南得朋会,成为□社后继。
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师蜂起,他随父夏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约在投军前夕,与钱秦篆结婚。
清军陷松江后,其父投水殉难。
夏完淳誓志报国,顺治三年春,与师陈子龙、岳父钱□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鲁王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太湖吴□的军事参谋。
吴军不久溃败,完淳只身流离到湘鄂一带,后返家。
顺治四年(1647)夏,在故乡被捕,解往南京。
洪承畴亲自审问,他拒绝诱降,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他15岁前的早期作品,受拟古主义影响,内容比较单薄。
如《青楼篇》、《杨柳怨》等诗,描写"醒来锦袖飘歌院,醉后红牙唱酒楼"的游冶生活,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思想局限。
但在明亡之后,他投身抗清义军,所作诗文迥然一变。
表现为:①不再以拟古为主旨,而是直面人生,正视现实。
如《军中有作》、《军宴》、《江城》、《避地》、《即事》、《翠华篇》等诗,小令《狱中草》,套数《自叙》、以及赓续其父所写的《续幸存录》等等,记述了江南亡国之变和自己抗清斗争的史实。
叙事抒情,都有生活实感。
②展示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他投笔从戎之后,"风骈霜胝,提襟短衣,备人世之艰辛,极忠臣之冤酷",以血泪写了《大哀赋》,抨击了明朝廷弊政,剖析了亡国原因,描写了"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的战争经历,表达了"乾坤重照,日月双悬"的复国志向,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夏完淳的小故事
夏完淳的小故事
《夏完淳的小故事》
嘿,今天来给你讲讲夏完淳的那些事儿哈。
话说这夏完淳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才华。
夏完淳从小就特别聪明,读书那叫一个厉害,简直就是个学霸呀!他呀,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深的热爱。
当时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他年纪不大,心里却有着大大的志向,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
有一次啊,他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打仗。
别人看着他还是个小孩呢,都有点担心他。
可他却拍拍胸脯说:“哼,我才不怕呢!我要和大家一起保卫我们的国家!”你还别说,在战场上他还真挺勇敢的,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大人。
他还特别有文采,写了好多诗词呢。
那些诗词啊,充满了他对国家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就好像他在通过诗词大声喊着:“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好起来的!”
不过呢,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看到国家彻底变好的那一天。
但他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哎呀呀,讲完啦!你看,夏完淳就是这么一个令人敬佩又有点让人心疼的人。
他的故事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
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他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呀!哈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呢?下次再给你讲别的故事哦!。
南明诗人夏完淳
南明诗人夏完淳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
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
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
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
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
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夏完淳生于华亭(今上海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
这时的大明朝离灭亡只有13年了,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
在文化思想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理学桎梏的时代精神也在广泛发展,许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的士人按照文学观念或活动地域形成各种流派或社团,与阉党进行斗争。
这里面就有著名的东林党。
继东林党之后,又有组织地主阶级中下层知识分子及小市民的复社和几社,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就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
一代奇才夏完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大雷雨即将来临前的江南,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
夏完淳出生后,夏家上下欢天喜地,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祝贺,祝贺夏允彝35岁喜得贵子,更祝贺夏家单弱的门庭终于有了生机。
夏允彝从儿子懂事时起就教他四书五经、天下诗文,而且在讲授诗文的同时更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
那些为了国家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佳作例如《正气歌》《满江红》一起深深地铭刻在小完淳的心中,而父亲及其朋友们为匡救天下,恢复优秀儒家传统和阉党进行斗争的情景更是给了他现实的教育。
夏允彝正妻、完淳的嫡母盛氏的教育与爱护也是小完淳成长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夏完淳:才子 英雄
夏完淳:才子英雄夏完淳:才子+英雄李洁非《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13 版)11931年,鲁迅将郭沫若一语定为“才子+流氓”——其实,并不专指郭沫若,而是整个创造社都一网在内的。
那篇《上海文艺之一瞥》的讲演中原说的是:“新才子派的创造社……”不过,郭沫若和张资平被特别地点了一下名:“这就是说,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我想,也是有些才子+流氓式的。
”彼时,郭沫若因了大革命失败,躲在日本避风头,他所见的鲁迅文章,是经日人译成日文的,与原文自稍有出入,于是到郭那里,“才子+流氓”变成“才子+痞棍”,意虽相近,却益发恶劣些,郭大忿:“这一段文章做得真是煞费苦心,直言之,便是‘郭沫若辈乃下等之流氓痞棍也’。
”就为此不忿,他专门作了一部自传体的《创造十年》来表白和洗刷自己。
鲁迅+号之后的部分,只能说历来见仁见智,前头两个字则鲜闻异议。
虽然民国初年以盛产才子著称,若论到才情的广博、辞藻的天纵,在郭氏面前却都不免落些下风。
但我们眼下要讲的主角却并不是他,只是借重他,来引出一位古人。
早年,我之注意起这位古人,即因郭沫若而起。
那时我的惊讶在于,居然有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公认的郭大才子五体投地,不吝笔墨、连篇累牍,写了好些诗文外加一部五幕大型剧作,那便是《南冠草》。
须知郭泰斗的剧作,岂泛泛之辈可厕其间而居一席之地?更不必说还是舞台中央众星拱月的主角。
此人是谁呢?他姓夏名完淳,表字存古,明末华亭人氏。
这姓名,想来如今很多人闻所未闻,全不知其何方神圣。
且看郭大才子如何谈论他:夏完淳无疑地是一位“神童”。
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十五从军,十七殉国。
不仅文辞出众,而且行事亦可惊人。
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值得特别表彰的人物。
“神童”这个名称,近来不见使用了,间或在文字上称人为“天才”或“才子”,差不多等于是骂人的词令。
但有这种幼慧早熟的人存在,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原来,也是一位“神童”、“才子”,难怪郭氏惺惺相惜,于心若戚戚然焉。
赞美夏完淳的作文
赞美夏完淳的作文说起夏完淳,那可真是一位让人打心眼里佩服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出生在明朝末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可别以为他只是个会读书的书呆子,人家那胸怀和志向,远超同龄人。
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
外有清军的虎视眈眈,内有各种战乱和纷争。
但夏完淳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小小年纪的他,就立下了要为国家、为民族挺身而出的壮志。
记得有一次,夏完淳跟着父亲和老师一起参加抵抗清军的活动。
那时候的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却眼神坚定,充满了勇气。
他帮忙传递情报,组织乡亲们一起抵抗外敌。
别看他年纪小,做起事来可是井井有条。
他跑来跑去,额头上满是汗水,却一刻也不停歇。
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大家加油,咱们不能让清军欺负了咱们的家园!”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周围的大人们都为之动容。
还有一回,战斗打得特别激烈,夏完淳所在的队伍陷入了困境。
粮食和武器都紧缺,情况十分危急。
可夏完淳没有丝毫的畏惧和抱怨。
他主动去寻找食物,哪怕只是一些野菜、野果,他也如获至宝地拿回来分给大家。
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他不小心摔倒了,胳膊上、腿上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
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当他把食物带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感动得不行。
夏完淳不仅勇敢,还特别有文采。
在战斗的间隙,他会写诗作文,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写的那些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
就好像他在面对面地跟你倾诉,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火热和坚定。
后来,不幸的是,夏完淳被清军抓捕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昂首挺胸,绝不屈服。
敌人以为他年纪小,吓唬吓唬就能让他投降。
可他们错了,夏完淳的眼神中充满了蔑视,他大声说道:“我夏完淳,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要我投降,绝不可能!”那坚定的语气,让敌人都感到震惊。
最终,夏完淳英勇就义。
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那个黑暗的时代,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历史趣谈:抗清义士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竟还未成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清义士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竟还未成年?
导语:明末历史文献上,记载有抗清义士夏完淳的简介。
据夏完淳简介描述,夏完淳原名“夏复”,字存古,为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才学过人
明末历史文献上,记载有抗清义士夏完淳的简介。
据夏完淳简介描述,夏完淳原名“夏复”,字存古,为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才学过人,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因而夏完淳自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文武双全,和父亲一样怀有满腔爱国热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明朝末年,政局动荡,天下烽烟四起,满清铁骑趁机挥师南下入侵。
时年十四岁的夏完淳立即随父亲走上疆场,保家卫国,肩负起拯救天下万民的责任。
弘光元年,夏允彝领兵在江南一带与清兵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
噩耗传来,夏完淳悲痛不已。
为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夏完淳与父亲生前同僚陈子龙一起继续抗击清兵,最终却在永历元年春遭叛徒出卖,兵败被俘,不久之后,坚贞不屈的夏完淳与其他四十二名义士一同在南京西市英勇就义,年仅十七岁。
此外,夏完淳简介中还特别提到,他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十七年,然而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地位。
据说,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现存历史档案中显示,他的作品中有赋十二篇,各体诗共计三百四十首,词四十余首,曲四首,八股文十二篇,内容多为感慨时局与抒发爱国情怀、立志与敌寇血战到底的文字,读来令人振奋之余,亦对这位少年奇才生出不少感佩之情。
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
出生于公元1631年的夏完淳是明朝著名诗人,亦是一位因抵抗清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故事-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如何评价夏完淳此人?
中国历史故事-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如何评价夏完淳此人?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
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神童还是不少的,不过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就像是王安石《伤仲永》的方仲永一样。
像方仲永是因为自幼未曾接触过学具即可作诗,且诗词富有灵气,让周围人都十分神奇。
当时周围的富绅财主,为了求伤仲永的一首诗,会拿出不少的钱财给方仲永的父亲。
方父有了这样一个赚钱的法子,于是便让方仲永时常给人写诗,不让他上学继续深造学习,由此发家致富。
学习一直都是不进则退的,方仲永长久时间没有进行学习,最终等到年少之时已经泯然众人,再不复年少之时的才华。
方仲永这样一个神童的夭折,还算是客观原因。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未曾进入史册资料的神童,是因为主观原因而泯然众人的。
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就会受到周围大人的不断赞赏。
这些赞赏并不是不好,但是如果长时间如此,会让孩子失去进取心,认为自己生而聪慧,一切都是小问题,不会再认真学习。
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在天赋异禀的才华都会白白浪费。
孩子们在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中挥霍自己的天赋,最终泯然众人。
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是典型的神童,但是他的才华却未曾辜负。
在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当中许多文章诗篇,都让时人读之为之感慨不已。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神童,为何他人泯然众人,而夏完淳却能长大成才,成为青史留名的少年英雄呢?夏完淳虽然自幼早慧,但是到底还是一个不知事的孩子。
俗话说的好,孩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大人在上面写画,所以最后成为一张名画还是一张不知名的涂鸦,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亲友十分重要。
夏完淳本人在这方面就具有十分好的优势,夏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本人也是江南名士,才华极高,君子品性。
历史趣谈:夏完淳是哪朝人 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夏完淳是哪朝人 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导语:这样一个人,有了他的存在,一部浩瀚中国文学史,平添几多豪气,几多傲骨;有了他,那国破家亡的凄凉,又陡增几许悲壮,几许轩昂。
可是数百这样一个人,有了他的存在,一部浩瀚中国文学史,平添几多豪气,几多傲骨;有了他,那国破家亡的凄凉,又陡增几许悲壮,几许轩昂。
可是数百年来,他的诗,很少有人读到;他的名字,很少为人所知。
至少当代公众中,知道夏完淳这个名字的,为数不多。
但是,这个16岁为国赴死的少年诗人,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有了他,自宋以来至民国,中华民族萎靡不振,几度亡国的千年屈辱史,也见一线亮色。
夏完淳,生于1631年,卒于1647年,松江华亭人(今上海人)。
他才华横溢,胆识过人,9岁即能赋诗为文,名重一时。
不幸生于动荡年代。
明末,朝廷昏庸,宦党专权,政治极其黑暗。
又连年大灾,饥荒尤烈,民众以野菜树根为食,饿死者甚多。
政局动荡不安,内战不断。
李自成起兵,明灭。
斯时夏完淳年仅14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太湖抗清,征战于长江流域。
夏家本为江南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为救国复明,父子倾尽财富,毁家抗清。
历经两年血战,无奈明朝大势已去,独木难撑。
夏完淳16岁兵破被俘,壮志未酬。
生死关头,凛拒苟且偷生,慷慨赴难。
少年如此英雄,还难得才思敏捷,写下几多诗文,辑有《夏完淳集》传世。
他的诗文,写军旅艰辛,追思死去的同仁志士,写赴死前的心情,慷慨激烈,高亢雄壮。
他写道:“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生活常识分享。
“孝”“义”并行夏完淳
“孝”“义”并行夏完淳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处于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环境当中,谁还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屈不挠的成长呢?答案就是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至少也是其中之一。
天资聪颖、出类拔萃的他,9岁就写下诗集《代乳集》,14岁便从父、师起兵抗清,走南闯北,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
十六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加入吴志葵领导的抗清军团,在英勇抗击清军时,夏完淳父子不幸被清兵围捕,千钧一发!夏父为不被清兵发现,将所著《幸存录》手稿授于完淳后跳入了波涛滚滚的松江。
夏完淳在后来的《六哀》诗中,用“从容蹈东海,景耀长回烛”倾吐了对父亲的哀思。
坚强不屈的小完淳将常人难以忍受的丧父之痛化作催己奋进的无限力量,化作对满清鞑虏的无限仇恨,化作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关怀,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块“心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战火纷飞,那一幕幕的人间惨剧,都深深地烙在他那坚强而又脆弱的心灵上。
忍叹息,更无语,笔间一抖:无限伤心夕照中。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钩御水晒东。
昨岁陈宫,今岁隋官。
往事思量和饷空。
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蒙蒙。
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一剪梅》哀怨、幽婉,这首词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这样,颇有婉约派遗风的味道,宇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蒙难,民族危亡的伤感、惆怅。
该词几可与杜甫的《春望》媲美。
在抗清的一两年当中,夏完淳虽四处奔波,却时时翘首南向,想望故国旌旗,也酝酿着奔赴南方,投入故国怀抱。
只有经历狼烟起、金戈鸣考验的人才能够形成救万民于水火的胸怀,只有经过民族仇、复国志洗礼的人才能够写下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
夏完淳被清兵逮捕后,在狱中泰然自若、谈笔自如,奔波劳碌的他不显一丝倦态,满腔怒火的他表现得异常冷静。
面对爱恨,抉择善恶,超脱名利,笑看生死。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大义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坚强可以无畏,无论经受生活怎样的磨难,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博爱可以无私,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始终心怀天下,不以一己之私挂怀。
夏完淳在其《狱中上母书》中便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向母亲表白自己忠贞不屈的赤子之心。
夏完淳的故事
夏完淳的故事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抗清英雄。
夏完淳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
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
他自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
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
夏完淳被捕后,在狱中谈笑自若。
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
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弘光政权覆灭的原因,识见超卓。
永历元年九月十九日(1647年10月16日),夏完淳英勇就义于南京市西部,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
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
钱栴等三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
夏完淳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著作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玉樊堂集》、《夏内史集》等。
今合编为《夏完淳集》,辑有《云间三子新诗合编》(9卷)、《狱中上母书》等。
少年英雄夏完淳
少年英雄夏完淳夏完淳是我国明朝末年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自幼聪明,八岁时就能写诗做文章,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写了一本《代乳集》,大家都叫他小神童。
夏完淳十五岁的时候,清军打过来了。
他和父亲联络了当地一些抗清的人,组织军队,准备狠狠打击清军。
一开头,他们打得很顺利,攻下了苏州城。
可是,清军太多,他们终于被包围了,后来,他和父亲奋力拼杀,才突出重围。
过了二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在组织队伍抗清时,被叛徒出卖,终于被捕了。
他被关在南京的大监狱里,由一位名叫洪承畴的大官亲自审讯。
这个洪承畴本来是明朝的大官,因为失败后被清军俘虏后投降了清军,又在清军里当了大官。
他知道夏完淳是江南有名的“神童”,想劝他投降,为清朝卖命。
他说:“你是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叫造反,还不是受大人的指派,上当受骗的。
你要肯投降,不但留你的命,还要给你官做,保你一生一世又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夏完淳知道审讯他的官就是洪成涛,可是他佯装不认识,厉声回答说:“各处的义军都是由我联络组织,主谋也是我一个。
洪承畴一听非常高兴,马上问他:”怎么,你要以他为楷模?“夏完淳回答说:“是的!洪承畴先生当初率十万军队,英勇抵抗清军的百万大军,和清军拼死血战,名扬天下,不愧为明朝的爱国大忠臣!我虽然年纪小,但要说杀身爱国,也不敢落在他的后面!“旁边的随从一听,连忙说:”堂上坐着的就是你敬慕的洪承畴先生!“夏完淳装作不信,严厉斥责说:“你胡说!洪先生在关外和清军血战,被俘后他宁死不屈,绝食而死,回答还为他念了祭文树了碑石,天下人谁不知道。
你这个叛徒是个什么东西,敢来冒他的大名来污辱他的忠魂!“洪承畴当众受到夏完淳的斥骂,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可又说不出来,目光也不敢正视夏完淳,只是连连挥手狂叫道:”快给我拉下去狠狠地打!“夏完淳在南京监狱里关了八十天左右,洪承畴对他百般折磨,威胁利诱,可是夏完淳根本就不理睬他决心为国献身。
夏完淳
别云间夏完淳Fra bibliotek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 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 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 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 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 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 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 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 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 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 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 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 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 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 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夏完淳,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 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 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 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 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 (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 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 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 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 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 (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 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 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 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 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 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 进行抗清活动。
夏完淳触怒了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夏完淳触怒了洪承畴的历史典故夏完淳声讨洪承畴,反映了封建忠孝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事件。
这里有一个关于夏完淳对洪承畴的愤怒的小故事。
欢迎读者阅读。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的历史典故明朝又建立了一个宗室,唐王朱(禹)即位,史称龙。
另一部分官员,张国威和张煌言,支持王陆和朱一海在绍兴监督国家。
就这样,两个南明政权同时出现。
清廷为了对付反清势力,派出了在嵩山之战中投降清朝的清朝总督洪承畴。
当时松江(今上海)也有一批准备反清的学者,以夏、为领袖。
夏易云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名叫夏完淳,也是淳于子龙的学生。
夏完淳从小学习很多书,擅长诗歌和写作。
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参加了反清斗争。
几个学者不可能组织起义军。
夏易云有一个学生,叫吴智奎,是吴淞的连长,指挥着几支部队。
他们说服吴志奎一起对抗清朝。
吴智奎同意了,派了一个队作为先锋进攻苏州。
一开始还算顺利,先头部队进军苏州城。
然而,吴志奎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增援。
结果真诚的义军被围困牺牲,吴智奎主力在城外被击溃。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父子、冲出清军,到农村隐蔽。
清兵四处搜索,试图引诱夏投降。
夏不想落入清兵之手,投河自尽。
他留下遗嘱,要求夏完淳继承他的反清遗志。
他父亲的牺牲引起了夏完淳极大的悲痛,激起了他对清朝的仇恨。
他和陈子龙秘密返回松江,准备再次组织起义军。
当时他们发现太湖长白荡有吴仪率领的反清起义军,正在重新集结。
夏完淳变卖了全部家产,捐给了起义军,并在吴仪手下当了一名参谋。
他还写了奏章,派人到绍兴交给鲁王,要求鲁王坚持抗清。
鲁王听说这封信是一个少年写的,非常感激。
他给了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称号。
吴仪水军出没太湖,把清军打晕。
然而,由于叛徒的背叛,起义军失败,吴仪战死。
一年后,暗中唆使清朝松江府太守吴反清。
可惜这次兵变又失败了。
吴被清军杀死,被捕。
陈子龙不愿受辱,挣脱绳索,跳进河里,在开往南京的船上自杀。
夏完淳为失去老师而悲伤,因为叛徒通风报信,他自己也被逮捕了。
清军派出重兵护送他到南京。
悲歌四海狼烟美少年,壮烈殉国夏完淳
悲歌四海狼烟美少年,壮烈殉国夏完淳四海狼烟美少年——壮烈殉国的夏完淳明之将亡,不得不亡。
世风浇薄,道德沦丧。
上层士大夫们寡廉鲜耻,朝中文人爱钱,武人怕死,风尚相袭,华靡承蹈,以至于亡。
帝国大厦倾覆之际,“潇洒西园出声妓,豪华金谷集文人”,虽然清军铁骑的蹄声以及势如燎原火的农民军喊杀声渐行渐近,明王朝的“中坚”们仍怡然观望,文恬武嬉,不少人已经暗中与“虏”和“贼”暗中通款,随时随地准备献城投附,准备好做异族或“新朝”的臣妾。
朝代的更迭,于这些人来讲,不仅仅不是身家性命与国家民族创伤的剧烈阵痛,反而是他们益加飞黄腾达的最佳契机。
世态炎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忠奸泯渝,就是在这样一个大伪季世,中华英豪勃勃不屈的精神,仍旧在不息地脉动。
而秦良玉、夏完淳,正是这种精神承继者的典范,一妇人,一孺子,舍身忘家,殒宗赴国,其大义凛然与坚定不屈的事迹,数百载之后思之,仍旧能使人拍案叫奇,目眦皆裂。
明清交迭之际,壮烈殉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数以十万计,但许多人均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时至今日,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以及“刘罗锅”、纪晓岚等清朝帝王及其臣仆,绝对不会有超过百分之五的人知道夏完淳——这位明末殉国的翩翩美少年。
他牺牲时年仅17岁(虚岁),是集文才、人才、志气于一身,千年才可一见的卓然英豪。
香兰秀竹生雅庭——夏完淳的生父与尊师清朝文人所修的《明史》,并无夏完淳传。
其父夏允彝附于《陈子龙传》后,传中在交待了夏允彝自杀后,只有这样二十三个字交待了夏允彝之兄夏之旭以及夏完淳的结局:“(夏)允彝死后二年,子(夏)完淳、兄(夏)之旭并以陈子龙狱词连及,亦死。
”这些文人,吝于笔墨描述抗清英雄,竟把《明史稿》中本来已经描述得非常简略只有一百多字介绍夏完淳性格、才能的字眼尽数削除。
言及夏完淳,一定要先讲他的父亲夏允彝与他的老师陈子龙。
夏允彝,字彝仲,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出身。
史上最年轻的诗人,死于17岁
史上最年轻的诗人,死于17岁本文转载自菊斋(ID:juzhai02)转载请联系菊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其六顺治四年九月十九日,夏完淳被杀了。
他的朋友刘曙和他一同被执行死刑。
刘曙的两个儿子前来送行,夏完淳对他们说:“我们的未竟之志,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图源:网络这话本该嘱咐他自己的后人,不过那时并没有人可以让他嘱咐。
他自己都还是个孩子。
被清廷所杀时,夏完淳才十七岁。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杀他的人是洪承畴,一个投降了清朝的明朝大臣。
洪承畴投降时,曾有谣言说他已经殉国。
夏完淳因参加抗清活动被逮捕后,洪承畴亲自前来劝降。
夏完淳故作不知,冷笑道:“我听说洪亨九先生是我朝人杰,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
我一直钦佩他的忠烈。
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旁人忙道:“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经略!”夏完淳怒叱道:“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
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
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他是个孩子,是个阶下囚。
但在年长位尊的洪承畴面前,他才是审判者。
战骨松山夕照黄,辽西妖梦太轻狂。
剧怜汉贼洪亨九,不道人间有夏郎。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其五夏完淳是跟着父亲起兵抗清的。
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曾与陈子龙、徐孚远等人结成“几社”,名噪一时。
崇祯十年进士及第后,曾任长乐县令。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福王在南京监国,又任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南明政权崩溃后,他带着自己十五岁的儿子加入抗清组织,兵败后投水自尽。
塘水甚浅,只到他腰部,他埋首水中,生生把自己淹死。
十五岁的夏完淳目睹了整个过程。
这场面对他实在过于残忍,但是残忍的并不是他父亲。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17岁反清义士,当面怒斥洪承畴,被清军杀害后至今被人瞻仰
17岁反清义士,当面怒斥洪承畴,被清军杀害后至今被人瞻仰明末,出现了一个少年英雄,17岁被清军杀害。
在清军的狱中,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有这样一首诗: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
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充分表现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战斗意志。
作者叫夏完淳。
一、随父抗清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父亲夏允彝是江南的名士。
老师陈子龙学识渊博、作风豪迈,是当时东南地区很有名气的文人。
那时候,正值明朝末年,朝廷腐败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东南地区有一大批读书人,纷纷聚朋结社,议论朝政,抨击时弊。
夏允彝、陈子龙二人也组成了一个社,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分析时势。
由于父辈们的熏陶,夏完淳从童年起不仅能诗善文,而且还立下了为国献身的志向。
1644年3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而后,清军入关攻占北京,又赶走了李自成。
接着清军挥师南下,仅一年多时间,就攻陷南京,逼近浙江。
为了抗清复明,明宗室的几个藩王也先后成立了三个南明政权,但真正抗清的力量却在人民群众之中。
广大人民群众和一些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奋起进行抗清斗争。
当时,夏完淳跟着父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
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以后,为了尽快剿灭江南抗清力量,就派在松山战役中降清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畴总督军事,分兵江苏、浙江各地。
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等人决定起兵抵抗。
他们说服了明朝的吴淞总兵吴志葵,吴志葵答应派兵攻打苏州。
夏完淳受父亲的安排积极协助吴志葵制定作战方案。
战斗开始比较顺利,义军一度攻进了苏州城。
后来由于缺少增援,攻进城内的将士被清军团团围住,结果三百余人壮烈牺牲。
城外的主力也被清军打散,8月清军围攻松江,义军与清军厮杀3天3夜,终因兵力悬殊被清军打败。
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重围,到乡下隐藏起来。
夏允彝看到大批的义军壮士阵亡,心如刀割,十分悲痛。
又听说清军到处在搜捕他,他不愿落入敌人手中,自投河塘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十五岁抗清十七岁就义
导语:他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少年英雄。
他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皆是抗清志士,最终都选择投水自沉、捐躯尽忠,生父尊师成为年少的他的忠烈
他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少年英雄。
他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皆是抗清志士,最终都选择投水自沉、捐躯尽忠,生父尊师成为年少的他的忠烈楷模。
他十五岁便随父从军,立志报国;十七岁被捕下狱,对贰臣洪承畴嬉笑怒骂,拒不投降,《狱中上母书》更显其忠孝双全。
十七岁的人生虽然短暂,但足以让夏完淳留名青史。
■童年逢乱世
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三次赴京赶考之后,有一对朋友终于双双名列三甲,中了进士,这对朋友就是夏允彝和陈子龙,一个是夏完淳的父亲,一个是夏完淳的老师。
由于两个人都在第三甲,只能出外就任,所以夏允彝就在第二年正月进京谒选,等待朝廷给自己派差。
这次赴京,夏允彝带上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夏完淳。
这一年夏完淳刚八岁,不过他的“神童”之名却早已誉满乡里了。
夏完淳幼时天赋极高,“生而早慧、天资英敏”,“四岁能属文,诵群书数十万言”,“谈文诵赋,布武循礼如成人”。
就在崇祯八年(1635年)他五岁的时候,当时的一位耆宿眉公先生陈继儒来看望其父亲夏允彝,由于眉公先生对夏完淳的聪慧早有耳闻,这次见面便想考他一考。
他把夏完淳叫到跟前来问了些《论语》中的内容,没想到这位五岁孩童却毫不怯场,伶牙俐齿。
就这样,一老一幼一问一答,这位耆宿丝毫也没能难倒眼前的幼童,事后眉公先生赞叹不已,抚摸着夏完淳的头顶作了《童子赞》四首,诗中甚至称他为“童神”、“童圣”。
一个五岁的童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