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剧本改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说到电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改编

小说是文学艺术,电影则是影像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决定了改编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巴拉兹认为:“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影片制作者在着手改编一部小说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为未经加工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导演赵薇也对原小说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在保留原小说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删减和重组,改编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改编的成功之处

1.人物设置的变化

从受众的认同心理看,观众对电影中人物形象认同程度越深,产生的情感共鸣就越强烈。尤其是青春怀旧类影片,正值青春或已经历过青春的观众都能在影片中看到曾经的自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人物性格上大部分与原小说基调一致,但也做了调整。首先保留了小说中象征着大学中敢爱敢恨的女生形象的郑微;执着于爱情的校花形象的阮莞;出身贫寒、一心向上的“凤凰男”形象的陈孝正;能说会道、小人物形象的老张以及高傲形象的曾毓。朱小北由小说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成为一个性格直爽的假小子形象,许开阳由小说里腼腆害羞变得外向甚至有点轻狂;八卦与现实的黎维娟在电影里更加突出了她的现实和拜金。这些人物改编前性格大多属于内敛型的,同时都是副线人物,戏份远不足于郑微等主线人物,所以很难出戏,而改编后的人物性格张扬活泼,甚至与小说中性格相反,这样人物形象更有张力,出戏也容易。同时删除了性格比较平淡的卓美和何绿芽,使副线人物变得集中而有特色,更具典型性,吸引了观众眼球。另外,改编使人物形象之间对比更加强烈,比如轻狂的许开阳与安分的陈孝正,正因为他们彼此性格不和,才出现了电影中许开阳殴打陈孝正这场戏,增加了矛盾冲突,让电影更具看点。电影中人物的命运相对于小说改编也较大。如小说里郑微从小就将林静当成梦寐的结婚对象和精神寄托,最终她放弃陈孝正嫁给林静,给人感觉最后还是回到了那个从小就照顾她的男人的怀抱。而电影里她并没有嫁给林静,这样安排使郑微与林静的那段青春如片名所写的那样彻底逝去了,让观众看到了郑微由当初天真可爱的女生到如今成熟稳重的女人的蜕变。许开阳和曾毓的结局也是个亮点,在大学里这两人分别是郑微和陈孝正的追求者,虽然他们的追求都以失败告终,但电影最终却安排他们两结婚,有一种反讽的意味,更表露出两个家庭背景相当的人,在经历感情失败后,都理性的选择了婚姻,这样的改编充满戏剧性,使观众出乎意料,眼前一亮。

2.时代背景的更换

怀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是打了张“怀旧牌”。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是讲述了以郑微和陈孝正为主线的一群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工作的故事。从开学登记到参加社团,从生活琐事到激情恋爱,从上课自习到毕业求职,这确实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似乎重温了大学生活,但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离现在很近,没有时间距离感,人们的怀旧点仅仅是逝去的大学生活和刚毕业的那些事。而电影将故事中大学的时代背景锁定在90 年代中期,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年代感,从黑白电视机、磁带收音机、阮玲玉海报等等都可以找到那个年代的影子,不仅是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怀旧,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怀旧,双重怀旧牢牢锁住了观众的心。

3.故事情节的调整

小说没有严格的文字容量和阅读时间限制,而电影必须在两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一段完

整的叙事。布德.舒尔伯格曾说:“电影没有时间表达我所要的‘枝蔓’……电影必须按不断上升的方式,从重要的事件走向更重要的事件。”这就要求电影必须对原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修改和删减,使其简单明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故事情节调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情节紧凑集中

为了使故事紧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对原著情节的删除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删除了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事件。比如删减了人物的家庭背景介绍,还有郑微跟随陈孝正回家等一些无关于校园里发生的事情。还删去了郑微和陈孝正在宿舍里做爱的内容,毕竟那个年代还是相对保守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内容似乎有点露骨,有损他们莘莘学子的人物形象,不利于观众的审美接受。其次,对单个事件进行压缩,也就是保留原小说中某个事件,但是删除这个事件里的一些细节,使其简单化。比如删除了郑微、陈孝正和林静三者在建筑公司感情纠葛的细节,但他们三者之间爱情故事这条情节线并没有被删除,这样安排使故事简练集中的同时也点到了核心内容。最后,大幅缩减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过渡情节,以不至于故事过于拖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例如由郑微上古代建筑史课到她在男生宿舍初见陈孝正这两个事件,小说中穿插了郑微在围棋社等一些生活琐事,而电影中间没有任何情节,直接用老张在宿舍看碟片作为转场镜头,使两件事衔接得紧凑自然。

(2)增强故事趣味性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压力,受众往往会通过电影等媒介中的娱乐获得暂时的轻松感,减轻和缓释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田莉莉:《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娱乐节目走红原因》,载《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12 期)所以电影中富有趣味点更容易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与小说相比,电影里的趣味点更多。比如将许开阳向郑微表白地点由饭馆改成游船上,许开阳被拒后气愤的跳进水里,当他刚做出游泳的动作时,观众认为他会游到河岸,这时他突然站了起来,发现水深不过膝盖,然后愤怒的走出水面。再如小说里郑微是在林静的枕边找到了象征着他们俩友谊的童话书,而电影里郑微冲进宿舍时,那名舍友只穿着内衣,将放在桌上的童话书拿来遮住重要部位,郑微伸手上去抢书,两人抢书的画面颇具喜感。

(3)增加悬念的设置

电影是时间的艺术,悬念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时间上拉开距离,使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住,(《电视观众心理学》,金维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9 页)因此设置悬念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以及好奇心理。小说中写到郑微和陈孝正去水族馆,但并没有叙述进入水族馆后发生的事情,电影将进水族馆后设计成看海豚,郑微想摸海豚,然后陈孝正去同驯兽员说了句话后,驯兽员便同意了,这段的亮点就是导演采用远景拍摄陈孝正同驯兽员对·中国电影评论38话,郑微和观众都不知道他怎样说服驯兽员的,增加了悬念感。正因为这个悬念的存在,所以电影的结局与小说结局大有不同,小说的结局是郑微与林静结了婚,电影结尾是郑微和陈孝正再次来到水族馆,采用了闪回的方式道出了当年陈孝正对驯兽员说的话:“我今天想向她求婚,可是我没钱买钻戒,她最喜欢海豚了,能不能让她摸一下?”电影最后定格在了当年郑微开心的与海豚嬉戏的画面。虽然到电影结束那刻,我们依旧没看到郑微和陈孝正在一起,但导演留了开放式的结局,答案完全根据观众心理判断,这是电影的结局同时也仿似另一段故事的开始,给观众画外想象的空间,看完后仍回味在剧情中。

二、改编的不足之处

1.个别人物形象刻画力度不够

虽然电影删除了一些人物,但副线人物的琐碎小事描述的还是过多,使得一些重要人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