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选题建议
博士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博士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b4b97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2.png)
博士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博士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选择一个有创新性、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题目。
题目应该明确、具体,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
2. 文献综述:在写作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充分的综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背景和参考。
3. 结构安排:博士论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都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内容应该相互关联、逻辑严密。
4. 语言表达: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晰、简洁,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
同时,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学术性,避免口语化或随意性的表达。
5. 图表制作:图表是论文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和实验结果。
制作图表时需要注意清晰度、规范性和可读性,避免出现模糊或不准确的情况。
6. 引用格式: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标注和引用,避免出现抄袭或不当引用的情况。
7. 审稿与修改:在完成初稿后,需要进行多次审稿和修改,确保论文的逻辑、语言、格式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提交终稿前,需要仔细检查,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或疏漏。
总之,博士论文的写作需要注重创新性、规范性和学术性,同时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论文。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6e568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f.png)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开题报告建议一、研究背景在这一章节中,应详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包括当前问题和挑战的描述,以及研究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在这一章节中,应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梳理。
包括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和总结,以及说明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关系和差距。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在这一章节中,应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目标是研究的总体目标和预期结果,问题是研究中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四、研究方法在这一章节中,应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
五、预期结果和创新点在这一章节中,应描述研究的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预期结果是指根据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所得到的预测结果,创新点是指研究中的新颖之处和创新性贡献。
六、论文结构在这一章节中,应概述论文的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
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等章节的内容安排。
七、时间计划在这一章节中,应详细列出完成研究所需的各项任务和时间进度。
可以采用时间轴的形式,具体规划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附件:1、数据采集工具和问卷调查表2、实验材料和设备清单3、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 版权是指作者对他的原创作品享有的法律保护,包括对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等权利。
2、专利: 专利是指为了保护发明人的创造和投资而颁布的一种独占权,使发明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享有独占的权利。
3、商标: 商标是指某个企业在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标志,用于区分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经济学硕士博士论文选题
![经济学硕士博士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785169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5.png)
经济学硕士博士论文选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兴起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国家和企业在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的发展,以及它们对传统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此论文将通过对比研究和趋势分析,探讨数字货币对经济的潜在影响,探讨其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也将分析数字货币对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创新的影响,以及其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本论文旨在为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经济学层面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其发展对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可能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利率政策造成挑战,同时也可能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此外,数字货币的发展还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因为它们可能改变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播和资产定价机制。
在金融监管方面,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可能引发对监管政策和法规的重新审视。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会对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它们可能为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触及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可能促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数字货币的发展还可能对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产生影响。
它们可能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交易速度,同时也可能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和国际支付体系。
因此,对数字货币的经济学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货币对经济的潜在影响,也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制定政策和规则的参考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在深入考察数字货币对经济的潜在影响的基础上,本论文还将探讨相关的政策框架和建议,以供有关政策制定者作为参考,助力数字货币在金融体系中的健康发展。
通过全面的研究和论证,我们期望能够为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方法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e5ae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2.png)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方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方法博士研究生的选题与开题是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博士生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博士生的选题应为学科前沿性研究,具有创新性,对科技发展、国民经济等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方向明确,其选题文献综述应予以详实的阐述,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对其开题严格把关。
下面是读后感的开头怎样写,欢迎参考!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方法篇1(一)论文选题1、博士论文的选题在理论上应居于学科前沿,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防止博士生培养完全限于低水平开发项目的倾向;2、选题一般在第二学期就应该将题目定下来,以便有足够的时间作好文献资料和实验的准备工作;3、选题要考虑到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应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或重要科研项目;4、所选课题应是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生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课题;5、博士生本人对所选课题及应用实现要有兴趣和热情,以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6、鼓励博士生自己拟出论文题目或与导师共同拟题,共同商榷,但都需结合学科的研究方向充分调研;7、选题一般是导师及指导小组有力量指导的课题,但更鼓励博士生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二)论文开题:1、博士生在选题阅读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所在学科、专业范围内作报告及论证。
由导师主持并邀请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专家参加评议,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五人;2、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的分析;(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课题拟采取的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4)课题的创新之处;(5)课题的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预期成果;(6)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7)论文工作量估计与研究经费的预算和落实情况。
体育专业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体育专业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92b1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a.png)
体育专业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体育专业博士论文题目的选择与选题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选题是博士研究的关键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选择题目和选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现实问题、学术价值、个人兴趣和实践需求等因素,以确保博士研究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如何确定体育专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二、如何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依据;三、如何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四、如何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五、如何合理安排博士论文的写作计划。
1. 如何确定体育专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确定体育专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热点问题:关注当前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选择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向。
- 学科交叉:体育专业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交叉点,可以考虑选择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研究方向,拓宽研究视野。
- 实践需求:体育专业的研究往往与实践紧密相关,可以选择与实际问题关联紧密的研究方向,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个人兴趣:个人兴趣是长期从事博士研究的重要动力,选择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研究方向能够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如何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依据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依据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现实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选题,能够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 学术价值:选择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前沿研究问题,针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研究,提升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
- 研究条件:考虑博士研究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根据自身的研究条件和资源,确定合适的研究选题。
3. 如何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并确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 研究范围: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要注意不要同时涵盖过广的内容,以确保研究的深入和有效性。
- 研究内容划分: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章节,明确每个模块或章节的内容和研究重点。
博士论文的选题、写作与论文发表写作
![博士论文的选题、写作与论文发表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6894296fb84ae45c3b358c81.png)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 写作与论文发表
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 陈晓红 教授 博导
万事开头难!
什么样的问题值得研究? 有创造性的学者们发现一个简单的倾向, 即一个典型的研究人员总认为他的问题 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 这里就有问题了:究竟哪个问题最重 要?……
好的问题从哪里来?
世界上有的是好问题!
是否增加价值?(二)
关于学术问题的两点说明: 要了解问题是否有价值,首先要搜寻解决问题的现有 理论和方法。你的问题再有趣,如果能用现有理论和 方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没有多大价值。这 里有个例外,如果你用现有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一类 新的问题,过去没有人这样做过,这就有价值。 所谓“新”,有程度的不同。如果你用一个全新的观 点来看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那就是非常 “新”。如果你只是把现有结果推广了,那可能只是 有点“新”。当然,问题的最终价值还要看你的贡献 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善始善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只是成功的一 半而已。选了“好”的题目,并不一定就有好 文章。善始善终,才有好文章。善始固然不易, 善终可能更难。 有时一个研究题目开了头,一两个月做不出东 西来怎么办?什么时候叫停? 我的体验是“再坚持一下”。别人做一个月, 我做两个月。别人做两个月,我做三个月。说 不定,在最后一个月,就做出来了。绝不要轻 言放弃!
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
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选题原则
![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选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240d34ad0d233d4b04e6993.png)
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耍求选题原则1.从木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2019-11-131.从木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2019-11-131.从木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岀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4.要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选题。
5.要根据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基础和特点,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2019-11-131.从木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2.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论文题目或选题范围,并与导师共同确定。
1.从木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应当如何确定博士论文选题
![应当如何确定博士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b6308c680203d8ce2f2453.png)
《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年第!!期代,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的运作管理方式类似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相对隔离,加之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政策性极强,大学校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同样较小。
既然受市场冲击小,自然校园内的市场意识也就较弱。
在一个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小或市场意识较弱的环境中,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都是不利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全面引进市场机制来管理后勤服务,原行政式的“垄断”经营服务将被打破,校园内的“市场经济”气氛有所加强,后勤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都将多样化,校内市场的竞争性愈来愈明显。
如我校后勤集团引进校外饮食单位而开设的美食广场,就受到师生员工的普遍欢迎。
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美食广场的品种繁多,价廉物美,而且竞争相当激烈,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实惠。
校园内适当地造就市场经济的氛围,让学生真实地生活在这一市场经济的氛围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
总之,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告别计划经济封闭式的办学模式,通过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全面树立效益观念。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后勤服务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校办学管理模式也将随之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张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葛毅强应当如何确定博士论文工作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质量是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
不少导师认为,博士生的选题应与导师的课题结合起来。
因此,许多导师在招博士生前就将博士生的选题定好,甚至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都已安排好,博士生招来后就成了高级劳力,其目标就是完成导师的课题。
我想这是个误区,博士生的选题不能只限于这一点。
博士生的选题是否能与导师课题相结合,最终是要看博士生是否愿意。
教育管理博士论文选题方向
![教育管理博士论文选题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370d1f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58.png)
教育管理学论文写作要想完成好,必须每一环节都认真对待,严格规范好格式要求。
从开题报告的撰写,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搜集准备等等,每一环节都会影响论文最终完成的质量。
选题的关键性可想而知,只有选出合适的,有学术性可行性的题目,后面的论文内容才能得以开展下去。
否则就会举步维艰,难以写出观点明确,符合要求的论文。
首先一点,选题不可以离题,要在教育管理学范围内进行选择。
其次要注意体现相关的特性,赋予一定的创新性,这点现在各大高校都十分看重。
下文笔者就来详解2019年教育管理学论文选题集合,并分享有关内容和要点。
教育管理学论文选题须知选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拓性的选题,另一种是推进性的选题。
开拓性的题目是别人没有写过的,资料很少,但可供发挥的余地也多,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研究就可以进行写作,重点是收集到别人没法收集到的资料。
推进性题目资料较多,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才有可能“有话可说”。
不同的选题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选题时需要考虑到这些。
选题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大题小作,第二种是大题大作,第三种是小题大作,第四种是小题小作。
大题涉及面广,可写的东西多,但不容易写深,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只能是泛泛而谈,也容易出现漏洞。
小题虽然可集中精力,但也不能太小,没有足够的拓展空间,可能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从而把自己限制得太死,搜集起来的资料也没办法安排到文章中去。
现实中大部分同学选题都偏大,尽量细化选题更好。
教育管理学论文选题的方法依据有哪些方法选题的方法很多,归纳主要有三种:1、寻找未开垦的“处女地”。
善于发现新问题是选题的基础。
在人们耕作已久的熟地上去发现“新大陆”,到人们没有涉足的地方去开垦“处女地”,或到相邻学科交叉的地方寻找“空白点”。
这样选题,能成“拓荒之作”,提出了新见解,写人所未写,言人所未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变换角度能发现新意。
选题有如游山观景,若变换一下观察的角度,就能发现新意,看出新问题,选题有如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搂”,若能向更高层次攀登,也能开拓出新的天地。
博士论文预答辩建议
![博士论文预答辩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da286210066f5335a81218d.png)
博士论文预答辩建议
一、具体建议:
1、标题:(1)字数不超过23字;(2)不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说“中国国有企业”;
2、突出主题: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核心能力关系研究:
3、突出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国有企业?中国企业类型有哪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企的特性是什么?
4、创新点:
(1)基本框架的创新
(2)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与组织的博弈;
(3)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博弈;
5、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内涵没有搞清楚;
6、最大缺陷:缺乏例证,找一个企业用真实数据证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确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否则,论证不充分。
二、建议框架
1、绪论:学习型组织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企业核心能力。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3、
3.1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重点分析学习型组织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3.2 企业类型分析及特征
3.3 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4、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框架(怎么建,怎么看)
5、几个角度的模型分析
6、实证案例
7、建议。
中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
![中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5bc06b53a76e58fafab00383.png)
中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经与网络内各合作伙伴协商,ECER项目确立了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中德双方均认为这对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并建议将设立和发展“可持续城市与区域发展”专业中德合作培养博士学位课程与此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经智库及相关会议(2011年10月22日至29日)讨论,在实施中德合作培养博士学位课程的框架下,双方同意提出下述课题备选,总课题之下为可供考虑的博士论文课题,现总结如下。
如前所述,博士生亦可在说明原因后针对各总课题确立新的论文课题,但选题最终须经中德专家委员会及各大学/教- 中德财政平衡体系的法律基础- 对中德区域公共资助计划在消除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上所发挥作用的评价- 莱茵地区经验在跨地区合作开发长江流域中的应用问题总课题二:多元化的绿色交通:人员、商业和货运交通理论、实践要求及新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管理理论与方法- 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机动性专业管理:中德案例比较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 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交通运输安全工程,运输经济学-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智能交通运作调度的理论与技术- 关注农村地区和人口稠密区效应链模式下的亚欧交通走廊建设与拓展- 人口稠密区和农村地区机动性及可通达性的保障:中德比较研究- 机动中心、电子机动性与交通工具共享:人口密集的城区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 为分析铁路基础设施运力构建多维评价模式- 铁路经营管理,铁路运输中的信息技术- 铁路客运与货运的技术及管理-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 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控制工程- 道路工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道路收费- 线路勘测设计理论与技术- 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 列车线路的动态响应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震动及噪音的环境影响- 城乡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与空气污染控制规划:对中国和德国出发点的评价性比较研究- 低碳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 运输与物流,多式联运,运输走廊的规划与管理- 运输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物流运作管理-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运输走廊的规划与管理- 示范项目:建立亚欧运输走廊以推进区域发展(物流集群)- 促进亚欧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合作- 区域与城市经济交通方案- 区域物流(中等距离物流)与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与货运中心:中德案例分析及评价- 通过扶持农村地区的货运中心构建腹地交通网- 中国的经济特区与德国和欧洲的自由(贸易)区:中德区域结构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 合作型物流及运输规划- 以建立多式联运交通链为目标的物流经济营运模式- 城市物流,货运与电子机动性总课题三:可持续环境维护(特别针对空气及水质量)- 环境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中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系统保护- 作为资源开发利用中可持续发展方案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分析和经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模- 城市环境与生态健康的风险和治理-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植被-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植被的生态保护效益- 高人口密度城市群的空气质量保障框架——城乡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性战略:脆弱性分析方法- 适应战略工具- 在建筑密集的城区保持新鲜空气流通方案的制定——适应措施的经济评估- 脆弱性,恢复能力与危象基础设施——全球变化条件下的脆弱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岸生态系统中栖息地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河流健康评估- 森林生长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将回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磷作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因素- 建立和维护区域信息系统的先进调查统计方法- 为分析和监测地区发展项目中的环境动态而使用的卫星观测手段- 为有效建立和应用城市与区域环境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学- 区域与环境统计学,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学的概念与方法- 区域发展理念下的环境经济与信息学- 环境法——中德范例与方法比较总课题四:地区未来管理:以既定目标为导向的调控,战略与方法- 中国与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及城市管理:评价与建议- 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可量化目标的确立- 未来发展预测和机遇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 一个城市的政策管理:中德案例比较研究- 有目标地引导:以中德示范地区的目标与行动战略计划及其实施为例- 德国和欧洲实施目标与行动战略计划的成功模式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中国实施目标与行动战略计划的成功模式及其在德国/欧洲的适用性- 作为富有成效的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项目开发与实施:中国和德国的项目管理-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评估- 具有未来能力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其调控手段培育- 区域管理和区域市场推广理念- 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实施- 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管理- 土地利用与分散型综合水管理- 示范项目:可持续土地利用与水管理——以广东省为例(东江三角洲)英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nh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 Capacity (Liaoning, Heilongjiang, Inner Mongolia)- Comparison of Mode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unicipalities / Regions to Secure the Welfare in Germany and China- Approach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t the Municipal and Regional Level: Comparison of Selected German and Chinese Examples - Financial Adjustment Systems between Rich and Poor Regions in Germany and China- Legal Basis of Financial Adjustment Systems in Germany and China- Review of Regional Public Funding Programs in Germany and China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the Reduction of Disparities between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Transfer of Experience from the Rhine Area Based upon Cross-Border and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Central Theme 2: Green Intermodel Mobility: Theory, Practical Standards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Personal, Business and Freight Transport-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Sustainable Traffic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Mobility Management: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Examples in Germany and China -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rban Form and Travel Demand-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Research of Transportatio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rban Traffic Engineering,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and Control, Traffic andTransportation Safety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Urban Public Traffic Engineer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Traffic Operation and Dispatch- Establishing and Expanding Transeurasian Transportation Corridor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Effect Chain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Ensuring Mo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 Sino- German Comparison- Mobility Centers, E-Mobility, and Car sharing : Application of Models of Urban Areas in Rural Areas- Railwa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for Railway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rain Control of High-speed Railway- Rail Traffic Operation Safety Control Engineering- Road Engineering, Railway and Urban Rail Engineering- Road Pric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Route Survey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Rail Structure Design-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rain Lin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Environment Impact of Urban Rail Traffic Vibration and Noise- Integrated Traffic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Plann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pproaches in Germany and China—an Evaluative Comparison- Low-Carbon Urban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O2 Emissions -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ogistics Operation Management-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Model Project: Establishment of Transeurasian Traffic Corridor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Logistic Cluster)- Promot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gions along the Eurasian Transport Corridor-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 Transport Concepts- Regional Logistics (Mesologistics) and Logistics Parks- Logistics Parks and Freight Transport Center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German and Chinese Best Practice Examples- Setting up Hinterland Traffic Network by Promoting Freight Transport Center in Rural Are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and Free Zones in Germany and Europe: Instruments of Regional Structural Policy—A German-Chinese Comparison- Cooperativ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Planning- Business Model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Chains- City Logistics, Freight Transport and E-MobilityCentral Theme 3: Sustainabl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Air and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Economic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s as Basis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Concepts for Using Resources - Urban Ecosystem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 and Modeling- Urban Environment and Risk and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Health -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and Urban Vegetation-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enefits of Urban Vegetation- Framework for Securing Air Quality in Dense Urban Agglomerations: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ethods fo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Toolbox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Concept Development for Maintaining Fresh Air Channels in Densely Built Urban Areas- Economic Valuation of Adaptation Measures-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Responses of Vulnerable Ecosystems to Global Change- Impacts of Land Use to Watershed Ecosystem- Relations between Habitat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Riparian Ecosystems- Assessment of River Health- Responses of Forest Growth to Global Change Impacts- Phoshorous Recycling from Sewage Sludge as a Developing Factor for Rural Regions- Advanced Methods in Survey Statistic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 Analysing and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Dynamic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Geoinformatics for Establishing and Using of Efficient Municip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Regional and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and Geoinformatic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c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s- Environmental Law – a Comparison of German and Chinese Paradigms and ApproachesCentral Theme 4: Future Regional Management: Goal-Orien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ustainable City and Urba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nd in China: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Defining Measurable Objectives for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and Method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Trends and the Assessment of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Urban Political Management: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Examples in Germany and China-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Action Plans and Their Actual Implementation by the Example of Selected German andChinese Regions- Successful Models of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Action Plans in Germany and Europe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China- Successful Models of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Action Plans in China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Germany / Europe-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a Successful Sustainabl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Management in Germany and China-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博士毕业论文选题
![博士毕业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c74b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博士毕业论文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术项目之一,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选题能够为研究生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学术界的发展有所贡献。
然而,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一个好的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具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的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例如是否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空白,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有助于学术理论的发展等等。
在选择选题时,研究生应该充分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以便找到一个既有挑战性又具备创新性的选题。
其次,一个好的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符合研究生的兴趣和专长。
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对选题的兴趣和专长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研究生对选题不感兴趣或者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甚至导致研究的失败。
因此,在选择选题时,研究生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一个既能够激发自己的研究热情又具备实际可行性的选题。
此外,一个好的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生在选择选题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研究条件和资源,以及研究时间的限制。
如果选题过于庞大或者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样本,而研究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那么研究的进展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在选择选题时,研究生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条件和资源,选择一个既具备研究价值又可行和可操作的选题。
最后,一个好的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
研究生在选择选题时,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已经被广泛研究过的课题,而是选择一些新颖的、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只有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的研究思路,才能够产生创新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在选择选题时,研究生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一个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的选题。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博士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具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符合研究生的兴趣和专长,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
博士生写作论文如何确定好选题
![博士生写作论文如何确定好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e6334331b765ce04081437.png)
博士生写作论文如何确定好选题一般来说,博士论文选题是一个反复掂量,多次修改,渐趋完善的过程。
从考虑选题意向开始,到逐渐明确研究对象和确定研究目标,到最终敲定论文题目,要花很长的时间。
在达晋编译看来,选题的前提是基础知识的深厚积淀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选个好的博士论文题目,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强项来选题。
通常情况下,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才能发挥出自己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写出高质量的博士论文。
如果不知道自己兴趣在何处,强项在何方,可以在本专业领域内广泛阅读文献,发掘符合自身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的研究领域。
当然了,在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强项以后,还不能轻易作为选题,还要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如果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那就要继续下功夫。
如果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别人已经很好地解决,没有研究的必要了,那就要考虑新的选题意向。
二、以是否值得研究为标准来选题。
在博士论文选题时,还需要考虑选题本身是否值得研究?具体来说是指选题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如果下功夫去做能否有所创新?甚或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裨益?更根本的是,我们从事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
对选题是否值得研究的判断,既取决于文献研究工作的成效,也取决于对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趋势的把握,还要关照到它的可持续性,考虑自己以后的学术方向和职业发展。
另外,某个选题到底是否值得研究,可能一时看不清楚,要适当预推选题展开的情形。
三、在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空白区域来选题。
科学研究的使命就在于强化薄弱环节,填补空白领域,从而推动科学进步。
寻找自己专业的薄弱环节和空白区域绝非易事,有时可以通过别人写的研究述评来获知,也可以通过导师的点拨来释疑,但这两种办法虽是快捷方式,但是博士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表面层次上,对薄弱环节和空白区域的透彻掌握还是要靠自己的实战,要靠自己对本专业的系统研究来实现,除了研究专业文献,也可以查阅和了解本专业领域博士生的选题情况。
博士论文选题范围与新颖性
![博士论文选题范围与新颖性](https://img.taocdn.com/s3/m/f4f661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b.png)
博士论文选题范围与新颖性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选题不仅需要有学术意义,还需要具备新颖性,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博士论文选题的范围和如何确保选题的新颖性。
一、博士论文选题范围博士论文的选题范围应该基于研究者所在学科的领域。
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选题应该是根据已有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或未解决的难题来确定的。
在选择选题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背景:了解所在学科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避免选择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课题,或者选择过于冷门的课题,难以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参考文献。
2. 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够提高自己对研究的投入和动力,持续学术的热情。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导师的指导方向和自身能力,确保选题的可行性。
3. 研究价值:选题应具备学术价值和社会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学科发展和社会问题有一定的贡献。
切忌只关注学术性,无视实际应用。
4.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题需要可行性,即能够在博士阶段内完成的范围和难度。
同时,选题也要具备可操作性,即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支持研究的实施。
二、确保选题的新颖性除了选题的范围,新颖性也是博士论文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如何确保选题具备新颖性?以下是几个帮助确保选题新颖性的建议:1. 文献综述:在确定选题之前,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文献综述。
这一步骤不仅能够了解已有研究的现状,还能够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2. 创新视角: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的视角。
可以从不同学科交叉、跨领域研究等方面入手,挖掘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新技术应用:结合科技的发展,探索新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能够为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口和可能性。
4. 解决实际问题:选题可以关注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通过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选题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5. 跨国比较:将选题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比较。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7fb72be2bd960590c6779f.png)
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发信站: 红果园 (Sun Sep 12 12:29:28 2004)博士论文选题步骤:1.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2.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3.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4.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
学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
针对博士论文应该如何选题进行了访谈。
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
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
硕士的培养则侧重于训练,可看作一种中期的应用研究培养;博士生学习时间较长,应放长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系统研究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使他们掌握好试验的基本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之上的系统探究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系统训练。
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
刘建明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
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
朱静院士: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
我不同意某些歪打正着的说法,要知道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
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而进行的,不能存侥幸之心。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560c24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c.png)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开题报告建议范本:一.引言论文开题报告旨在阐述博士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结果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等方面内容。
本部分应当简要介绍研究概要,并指出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在本章节中,应当对选题进行深入论述,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可作为参考:1. 给出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前沿;2. 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3. 阐明研究的创新点和展望。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在这里,应当明确表述博士论文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的研究成果,同时提供各项研究内容的详细描述。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章节应对研究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详尽描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
此外,还应当提供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流程图,以便评审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
五.预期结果和讨论在本部分,需要明确论述预期的研究结果,并分析所取得的成果与论文的研究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此外,还可以对论文研究的意义进行进一步阐述,以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六.论文结构安排在这里,列出博士论文的章节结构安排,以及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
这有助于评审人员更好地了解论文的整体结构与逻辑。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 附件一:相关研究文献目录2. 附件二:技术路线图3. 附件三:数据采集表格八.法律名词及注释下面是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 法律名词1:注释12. 法律名词2:注释23. 法律名词3:注释3。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1eb88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8.png)
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研究课题的详细阐述,也是对研究计划的全面规划。
以下是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建议:1、明确研究问题:在开题报告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这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清晰、具体的特点,以便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2、充分文献综述: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综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有助于发现研究空白,为博士论文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同时,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避免与已有研究的重复。
3、合理研究方法:在开题报告中,需要阐述所选的研究方法及其合理性。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说明其适用性。
还需要对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确保研究能够顺利完成。
4、详细研究计划:在开题报告中,需要列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进度、预期结果、实验设计等。
这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并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5、考虑可行性:在制定研究计划时,需要考虑资源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
这包括实验室条件、人员配备、预算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确保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6、引用规范:在开题报告中,需要遵循学术规范进行文献引用。
这包括引用格式、如何撰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一、明确开题报告的目标和内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展示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该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现状和不足。
2、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拟突破的难点。
3、研究方法和方案:详细描述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
4、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明确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以及博士论文在学术上的贡献和应用价值。
5、开题报告博士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以比较文学为例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方法设计、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计划和准备情况。
博士论文选题
![博士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032c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0.png)
博士论文选题
选择博士论文的选题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决策,它对于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深度具有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选择博士论文选题的建议:
1. 兴趣和热情:选择自己热衷的领域和主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你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你会更加有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2. 相关性:选择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选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基础。
与此同时,也考虑选择前沿和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3. 实用性和应用价值: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性和经济价值的选题,这样可以增加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确保你的研究能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者对某个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4. 可行性和可量化:选择一个可以被实际操作和测量的研究选题。
确保你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完成这项研究,并且能够收集和分析必要的数据。
5. 研究空白:选择一个相对未被研究深入的领域或者问题,这样你将有机会做出独特和有创造性的贡献。
避免选择那些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的问题,除非你有一个很好的创新点来解决该问题。
最后,选择博士论文的选题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建议
你与导师和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和咨询,他们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
博士论文选题探讨
![博士论文选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e667bc50c22590102029d68.png)
日本人提出:在未来五十年 要产生30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
中国现在是太空俱乐部的老 三,超过日本,我们在未来五 十年应该产生多少位诺贝尔奖 的获得者?!
●
飞船依靠固体燃料动力火箭升空。
博士学位论文依靠什么升空? 我们的博士依靠什么升空?
我们需要文化动力火箭: 火花塞——顶天立地
12个基本观点:
丁肇中教授2003年10 月18日来HUST演讲:
● 第一个故事:测量电子的半径-不要盲从专家的结 论。 ● 第二个故事:新粒子家族的发现-做基础研究,要对 你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 人反对而改变。 ●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1979年胶子的发现-要对意料之 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 第四个故事就是寻找反物质的宇宙-要实现你的目 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感 兴趣,并且要勤奋地工作。
3、 不慎重。缺乏技术储备,缺乏调查研究, 缺乏充分酝酿,轻易上或轻易下,甚至 多次改换课题,这是很犯忌的,会使研 究生丧失主动性,丧失信心,丧失对导
师的信任。
●
选题过程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发挥导师主 导作用的过程;调动研究生积极性与创造激情的 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不能定题;研究生的 积极性未调动或信心不足,不能定题;导师无 一定把握,不能定题。 选题对研究生工作、培养、成败、成果及其 水平有决定性作用。
● 博士学位论文 ●封面 ●扉页 ●摘要(提要,中英文) ●目录 ●正文: 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概论部分,一般为一章, 第二部分 核心部分,一般按创新点分为几章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一般为一章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研究成果 发表的文章 科研项目鉴定 获奖证书 申请专利(授权) 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经与网络内各合作伙伴协商,ECER项目确立了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中德双方均认为这对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并建议将设立和发展可持续城市与区域发展专业中德合作培养博士学位课程与此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经智库及相关会议(2011年10月22日至29日)讨论,在实施中德合作培养博士学位课程的框架下,双方同意提出下述课题备选,总课题之下为可供考虑的博士论文课题,现总结如下。
如前所述,博士生亦可在说明原因后针对各总课题确立新的论文课题,但选题最终须经中德专家委员会及各大学/教席论文指导教授审核认定。
-中德富裕与贫困地区的财政平衡体系-中德财政平衡体系的法律基础-对中德区域公共资助计划在消除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上所发挥作用的评价-莱茵地区经验在跨地区合作开发长江流域中的应用问题总课题二:多元化的绿色交通:人员、商业和货运交通理论、实践要求及新技术-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管理理论与方法-交通可持续发展与机动性专业管理:中德案例比较研究-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形态与交通需求-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交通运输安全工程,运输经济学-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智能交通运作调度的理论与技术-关注农村地区和人口稠密区效应链模式下的亚欧交通走廊建设与拓展-人口稠密区和农村地区机动性及可通达性的保障:中德比较研究-机动中心、电子机动性与交通工具共享:人口密集的城区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为分析铁路基础设施运力构建多维评价模式-铁路经营管理,铁路运输中的信息技术-铁路客运与货运的技术及管理-咼速铁路列车控制-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控制工程-道路工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道路收费-线路勘测设计理论与技术-轨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列车线路的动态响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城市轨道交通震动及噪音的环境影响-城乡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与空气污染控制规划:对中国和德国出发点的评价性比较研究-低碳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运输与物流,多式联运,运输走廊的规划与管理-运输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物流运作管理-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运输走廊的规划与管理-示范项目:建立亚欧运输走廊以推进区域发展(物流集群)-促进亚欧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合作英文版博士论文建议选题清单:- Approaches and Opport un ities of Strategic Allia nces at the Muni cipal and Regi onal Level: Comparis on of Selected Germa n and Chin ese Examples- Finan cial Adjustme nt Systems betwee n Rich and Poor Regi ons in Germa ny and China- Legal Basis of Finan cial Adjustme nt Systems in Germa ny and Chi na- Review of Regional Public Funding Programs in Germany and China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the Reduct ion of Disparities betwee n Developed and LessDeveloped Areas- Tran sfer of Experie nee from the Rhi ne Area Based upon Cross-Border and In terregi onal Cooperati on in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Yan gtze River AreaCen tral Theme 2: Gree n In termodel Mobility: Theory, Practical Stan dards and New Tech no logies in Pers on al, Bus in ess and Freight Tran sport- In tegrated Man ageme nt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ffic and Tran sportati on System- Sustai nable Traffic Developme nt Pla nning and Professi onal Mobility Man ageme nt: A Comparis on of Selected Examples in Germa ny and Chi na- Urba n Tran sportati on Pla nning and Man ageme nt- Urba n Form and Travel Dema nd- Econo mic Theory and Policy Research of Tran sportati on- Traffic and Tran sportati on Pla nning and Man ageme nt, Urba n Traffic Engin eeri ng, In tellige nt Traffic System and Con trol, Traffic and Tran sportati onSafety Engin eeri ng, Tran sportati on Econo mics- Urba n Public Traffic Engin eeri ng, Theory and Tech no logy of In tellige nt Traffic Operati on and Dispatch- Establish ing and Expa nding Tran seurasia n Tran sportati on Corridors with Special Atte ntio n to the Regi onal Effect Chai ns betwee n Rural- and Urba n Areas- Ensuring Mo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 Sino- Germa n Comparis on- Mobility Centers, E-Mobility, and Car sharing : Application of Models of Urba n Areas in Rural Areas- Railway Operati on and Man ageme nt, In formati on Tech no logy in Railway Tran sportati on- Tech no logy and Man ageme nt for Railway Passe nger and Freight Tran sportati on- Train Con trol of High-speed Railway- Rail Traffic Operati on Safety Con trol Engin eeri ng- Road Engin eeri ng, Railway and Urba n Rail Engin eeri ng- Road Pricing- Theory and Tech no logy of Route Survey Desig n- Theory and Tech no logy of Rail Structure Desig n- Dyn amic Resp onse An alysis of Train Li ne- Pla nning. Desig n and Con structi on of Urba n Rail Tran sportati on Project- En vir onment Impact of Urba n Rail Traffic Vibrati on and Noise- Integrated Traffic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Plann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pproaches in Germa ny and China —an Evaluative Comparis on- Low-Carb on Urba n Tran sportati on; En ergy Con sumpti on; CO 2 Emissi ons - Tran sportati on and Logistics, Multi-modal Tran sportati on, Pla nning and Man ageme nt of Tran sportati on Corridor- Theory and Method of Tran sportati on Logistics System Pla nning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 ageme nt- Logistics Operati on Man ageme nt- Container Tran sportati on and Multi-modal Tran sportatio n- Pla nning and Man ageme nt of Tran sportatio n Corridor- Model Project: Establishme nt of Tran seurasia n Traffic Corridors for Regi onal Developme nt (Logistic Cluster)- Promoti ng Cooperati on betwee n the Regi ons along the Eurasia n Tran sport Corridor- Regi onal and Urba n Econo mic Tran sport Con cepts- Regi onal Logistics (Mesologistics) and Logistics Parks- Logistics Parks and Freight Tran sport Cen ters: An alysis and Evaluati on of Germa n and Chin ese Best Practice Examples- Sett ing up Hin terla nd Traffic Network by Promoti ng Freight Tran sport Cen ter in Rural Areas- Special Econo mic Zones in China and Free Zones in Germa ny and Europe: In strume nts of Regi onal Structural Policy —A Germa n-Ch in ese Comparis on- Cooperative Logistics- and Tran sport Pla nning- Bus in ess Models in the Logistics In dustry for the Con structi on of Multimodal Tran sport Chai ns- City Logistics, Freight Tran sport and E-MobilityCen tral Theme 3: Sustai nable Protectio n of the En vir onment (particularly Air and Water Quality)- En vir onment Developme nt Pla nn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Regional Developme nt- An alysis and Econo mic Valuati 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 cti ons as Basis for Develop ing Susta in able Con cepts for Using Resources - Urba n Ecosystem and Susta in able Pla nning and Modeli ng- Urba n En vir onment and Risk and Gover nance of Ecological Health- Urba n Heat Isla nd Effects and Urba n Vegetati on- Urba n Ecological Pla nning- Ecological Con servati on Ben efits of Urba n Vegetatio n- Framework for Securing Air Quality in Dense Urban Agglomerations: Adaptati on Strategies for Copi ng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 in Urba n and Rural Areas- Methods for Vul nerability An alysis- Toolbox of Adaptati on Strategies- Con cept Developme nt for Mai ntai ning Fresh Air Chann els in Den sely Built Urba n Areas- Econo mic Valuati on of Adaptati on Measures- Vul nerability, Resilie nee and Critical In frastructures- Resp on ses of Vuln erable Ecosystems to Global Change- Impacts of Land Use to Watershed Ecosystem- Relations between Habitat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Riparian Ecosystems- Assessme nt of River Health- Resp on ses of Forest Growth to Global Change Impacts- Phoshorous Recycling from Sewage Sludge as a Developing Factor for Rural Regi ons- Advaneed Methods in Survey Statistic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Regi onal In formatio n Systems-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 Analysing and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Dyn amics in Regi onal Developme nt Projects-Geoinformatics for Establishing and Using of Efficient Municipal and Regi onal En vir onmen tal In formatio n Systems- Con cepts and Methods of Regi onal and En vir onmen tal Statistics, En vir onmen tal Remote Sensing and Geoi nformatic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c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 cepts- Environmental Law - a Comparison of German and Chinese Paradigms and ApproachesCen tral Theme 4: Future Regi onal Man ageme nt: Goal-Orie ntedMan ageme 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ustai nable City and Urba n Man ageme nt in Germa ny and in Chi na: Evaluatio n and Recomme ndati ons- Defi ning Measurable Objectives for Urba n and Regi onal Developme nt- Models and Methods for Forecasti ng Future Trends and the Assessme nt of Opport un ities and Risks- Urba n Political Man ageme nt: A Comparis on of Selected Examples in Germa ny and China- Man ageme nt by Objectives: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Action Pla ns and Their Actual Impleme ntati on by the Example of Selected Germa n and Chin ese Regi ons- Successful Models of Impleme ntati on of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Actio n Pla ns in Germa ny and Europe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Chi na- Successful Models of Impleme ntati on of Strategic Objective- and Actio n Plans in China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Germany / Europe- Project Developme nt and Impleme ntati on as the Foun dati on of a Successful Susta in able Urba n- and Regi onal Developme nt: Project Man ageme nt in Germa ny and Chi na- Susta in able Urba n Developme nt and Assessme nt-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Appropriate Man ageme nt Tools- Con cepts for Regi onal Man ageme nt and Regi onal Marketi ng- Land Use Pla nning and Impleme ntati on of Strategies for Susta in able Land Man ageme nt in Cen tral and Peripheral Regi ons- Land Use and Susta in able Man ageme nt- Land Use and Dece ntralized In tegrative Water Man ageme nt- Model project: Susta in able Land Use and Water Man ageme nt - by Example of Guan gdo ng Province (for the Don gjia ng Delta)- Land Use Pla nning and Fluvial Ecosystem Protectio n in Rapid Urba ni zati on Watershed- Man ageme nt of Urba n LUCC and its En vir onment (Disaster) Effects- Susta in able Urba n Developme nt and Educati on- Training and Educatio n of Urba n and Regi onal Man agers- Urban and Regional Manager: A New ProfessionCen tral Theme 5: In formatio n Networks, Mobile Commu ni catio n. Electrical Engin eeri ng- Spatial Adaptatio n and Tran sfer Mecha ni sms of Tech no logical Developme nts- The Importa nee of Higher Educati on In stituti ons to Tran sfer Tech no logy to Busin esses and En terprises in Rural Areas: A Germa n-Chi nese Comparis on - Communi cati on Networks as Basic In frastructure for the Promoti on of Rural Regi ons Developme nt in Germa ny and China- In cubators and Tech no logy Parks in Germa ny and China: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 nces- Engin eeri ng Theory and Scie nee in In formatio n Networks- Theory and Tech no logy of Mobile Internet- Theory and Applicati on of Communi catio n Networks Tech no logy- Theory and Key Tech no logy of Network Contents Safety- Theory and Key Tech no logy of Sen sor Networks- Sensing and Con trol Tech no logy- Tech no logy of In tellige nt and Micro Electro nic Networks- System In tegrati on of Power Con vers ion Circuit- Risk 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Loss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